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精选4篇)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1篇
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小组互动、讨论交流、探究练习、归纳小结等教学方法, 进行参与式教学,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可以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可以培养求真务实、勇于挑战的精神。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和学生共同探索,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亲身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 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问题思考、互动讨论、习题演练,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找准溶质、溶剂、溶液及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准备
多媒体投影设备、200ml的烧杯10个、玻璃棒、药匙, 无水Cu SO4、水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师生参与、小组互动、讨论学习。
六、教学过程
课题展示: (投影) 课题3溶液的浓度
(一) 情景创设
在讲台上摆放三个装有20ml水的烧杯, 让三位同学分别上台, 教师迅速用药匙分别取约0.1g、0.5g、2g无水Cu SO4加到三个烧杯中 (边加边告诉同学们:这三个烧杯里装的是质量相同的水, 这种白色粉末叫无水硫酸铜) , 并请刚才那三位同学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得到三杯颜色由浅到深的溶液。然后提问:
问题1: (分别请三位同学回答) 这三杯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溶液名叫什么?
学生回答:溶质是无水硫酸铜, 溶剂是水, 溶液名叫硫酸铜溶液。
问题2:同学们, 这三杯溶液哪一杯浓度最小?哪一杯浓度最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溶液颜色最浅的浓度最小, 因为溶液颜色最浅说明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最少;颜色最深的浓度最大, 因为溶液颜色最深说明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最多。
小结过渡:对于有色溶液来说, 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区分溶液的稀浓。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 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但是,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很多面都必须准确地知道溶液的浓度, 如在施用农药时, 就需要较准确地知道药液的浓度, 如果药液过浓, 会毒害农作物, 药液过稀, 又不能有效地杀灭害虫。因此, 我们必须准确地知道溶液的浓度, 才能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那么, 如何才能准确的表示溶液的浓度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
(二) 展示课题 (投影并板书)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课时)
同学们, 通过预习课文, 你们已经知道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下面请两位同学回答这两个问题。
(同学回答, 投影并板书)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三) 学生活动
根据课文提示, 请每组的六位同学相互讨论交流, 分别计算这三杯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填写课文中的表格, 填好后举手示意, 请最先填好表格的同学汇报正确答案,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投影空表格, 学生回答、投影填写) 。
(四) 学生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五组溶质和溶剂在讲台上摆好, 分别请出五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 把某种溶质加入到对应的溶剂中, 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得到溶液。同时, 请同学结合教材43页实验9-7和刚才五位同学做的实验, 按要求计算并填写投影的空表格, 然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正确答案 (学生回答、投影填写) 。
(五)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引导,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探究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五杯溶液的颜色并比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颜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有关系吗?能用溶液的颜色来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吗?
(学生回答) :没有关系, 不能判断。
(教师小结并投影) :对于无色溶液来说, 溶液的颜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没有关系, 我们不能用溶液的颜色来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对于有色溶液来说, 溶液的颜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有关系, 我们可以用溶液的颜色来粗略地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通常是溶液的颜色越浅, 其质量分数就越小, 溶液的颜色越深, 其质量分数就越大。
探究问题2:同学们, 你们想知道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绝招吗?
(学生回答) :非常想知道。
(教师小结并投影) :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绝招很简单:首先要弄清溶液的组成, 设法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再求出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 其比值就是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探究问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值会大于或等于1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不会。
(教师小结并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值绝不会大于或等于1, 只能小于1, 因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始终小于溶液的质量。
探究问题4:请同学们讨论,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单位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没有。
(教师小结并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 没有单位。因为其数值总小于1, 数值较小, 表示起来不方便, 所以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但“%”不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单位。
探究问题5:请同学们讨论:前面有小组的同学认为烧杯4中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烧杯5中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这些数值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不对。
(教师小结并投影) :不对, 因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指的是: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 没有溶解的那部分溶质不能算在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中, 所以答案不对。
探究问题6:请同学们讨论计算:已知2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那么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活动:请两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分别在黑板上板演, 其余学生分小组讨论, 计算并提出异议 (教师评价、讲解并投影) 。
(六) 课堂小结 (投影)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3.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5.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七) 课堂练习及课外作业 (略)
(八)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师生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交流, 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想、探究学习, 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现了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切身感受到了学习化学的快乐, 品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第二课时 第2篇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2.什么是溶解度?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某一物质的溶解度与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在数值上是不同的,溶解度的数值一定大于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值。因为溶解度是指100g溶剂里所含溶质的克数,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看作是指100g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克数。【课堂练习】
1.在20℃,“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则食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对吗?
【讲解】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那么讲20℃时,100g食盐溶液里含量36g食盐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20℃时,100g食盐溶液中最多含有26.5g氯化钠,不可能超出溶解度范围溶解36g氯化钠。所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不超过溶解度范围内,与溶液在量方面的关系。
【板书】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时,所需溶质或溶剂的质量。【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食盐溶液,需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见书解答
【提问】 计算出溶质和溶剂后如何配制?
【板书】 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提问】 使用哪些仪器?
【讲解】 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讨论】 如何配制250mL5%的食盐水?(已知5%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03g/cm3)【分析】 此题是由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质量的问题,但题目中给出的不是溶液的质量,而是溶液的体积,应利用溶液的密度求出溶液的质量,再求出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熟悉公式: 【解】250mL食盐溶液的质量=250×1.03=257.5g 需食盐的质量=257.5×5%=12.9g 水=257.5-12.94=244.6g 【讲解】 配制的步骤,方法及仪器使用等。【板书】 3.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讲解】 将浓溶液加水稀释成为稀溶液的关键是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
【例题3】 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H2SO4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一】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解二】设需加水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则 50g×98%=(50g+X)×20%得:X=195g。【解三】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分析得:
98%浓硫酸质量是50g,溶剂=50-50×98%=1g 溶质=50×98%=49g 20%稀H2SO4质量=(50+X水)溶剂量=(1+X)溶质=49g 【小结】 这三种解法中【解二】较简单。【作业】 本节溶质的质量分数习题相关内容。教案说明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3篇
我们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含量)为0.9%,相关科学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也为0.9%。下面表格中提供三种溶液数据:
通过上述数据进行交流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一些合理的猜测:
(1)人类的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2)人体血液与原始海水之间可能有某些尚未认识的关系,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3)生理盐水是依据人体血液的特点所配制。
医用生理盐水是指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水溶液,因为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值和正常人的血浆、组织液都是大致一样的,是人体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浓度。人体里的血液都含有食盐,而血液是由血红蛋白和液体血浆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溶液跟细胞外的血液都维持一定的浓度达到平衡。
如果将生理盐水调稀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9%(即低渗盐水),或错用了蒸馏水,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会变稀,此时细胞膜内外的浓度不再平衡。而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为了维持浓度的平衡,水分子将从浆液中渗透到细胞膜内,结果就引起血细胞的膨胀,甚至破裂,发生溶血现象。
反之,若生理盐水过浓,如果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9%(即高渗盐水),血细胞内的水分又向外渗透,就有形成血栓的可能。
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第4篇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实验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 学生:喜欢。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扼要。
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盐份多,浓度大。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
①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②硫酸铜溶解于水
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清水量 加入的食盐量 鸡蛋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②但对于像实验1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
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 )
师生共同归纳,课堂气氛融洽。
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
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100 g=5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贴近生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250 mL
内含:12.5克葡萄糖5%
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
灵活处理教材“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
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
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节。
教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教学反思: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