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室工具管理制度
配电室工具管理制度(精选7篇)
配电室工具管理制度 第1篇
1 、变(配)电室值班运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电工职责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
2 、认真遵守电气设备工作的规程,无特殊情况变(配)电室值班不得少于二人。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法,以备万一。
3 、对变(配)电室设备应认真巡视,切实认真遵守电气设备巡视的有关规定。
4 、倒闸操作需要由二人以上执行,非特殊情况不得单独操作,并严格执行电气运行操作规程。
5 、为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执行保证安全的四项技术措施:( 1 )停电、(2 )验电、(3 )装设接地线、(4 )悬挂标示牌4和装设临时遮拦。
6 、为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下列组织措施:( l )工作票制度、(2 )操作票制度、(3 )检查与交底制度、(4 )工作许可制度、(5 )工作监护制度、(6 )工作间断与转移制度、(7 )工作终结及送电制度、(8 )调度管理制度。
7 、变(配)电室低压配电柜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作业应填写操作票,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在不停电的线路上工作,必须经安全管理部门批准且有人监护。
8 、电气工作人员在操作、维修电气设备时,应使用安全用具和工具,并严格区分、合理使用基本绝缘安全用具与辅助绝缘安全用具。遵守使用携带型火炉和喷灯的规定、使用移动式电动工具的规定和电气焊作业的规定。
9 、值班工作人员按要求认真正确准时填写、抄报有关报表,按时上报,并将当日的运行情况、检修及事故处理情况填入运行记录。
10 、为了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尽早发现设备缺陷,因此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通过人的“视、听、嗅、触”器官进行必要的巡视检查,并按有关巡视检查内容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配电室工具管理制度 第2篇
一、配电室由专人管理,保证供电正常,配电室工作人员须持证上岗,按时参加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
二、严格操作规程和完全生产规则,杜绝违章操作和不安全行为。
三、对设备和安全设施要勤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精心维护和保养好设备,确保安全供电。
四、做好防水、防鼠、防盗工作,注意随手关闭好门窗,经常查看防护网、密封条防护情况,谨防小动物窜入配电间而发生意外
五、严格禁火制度。严禁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带进配电间;严禁烧电炉等;配电间内严禁吸烟。工作人员须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六、严禁无关人员进出。未经培训,不得随便开关操作室内设施、设备。
七、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每半年组织大检查,保证供电系统有良好的性能。
八、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配电室。
九、遇到紧急事故,应快速准确地断电、防止事故扩大。
配电架构杂物摘除工具设计 第3篇
关键词:配电架构,杂物,摘取,安全工具
0 引言
变电站内配电装置架构上的杂物 (包括鸟巢、塑料袋等) 对电网及设备运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杂物会因下垂缩短放电距离、随风摆动触碰到相邻带电设备、增加流经的雨水盐度等, 导致绝缘降低, 极易造成短路、接地等绝缘击穿的事故, 因此对架构上的杂物, 在发现后应持续跟踪并及时处理, 这是变电站运维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对于架构上杂物的清除处理工作, 通常分为停电和不停电两种方式, 对于杂物所处的架构复杂, 且离带电设备距离较近, 容易造成误碰设备的情况, 必须采用停电方式才能进行;若杂物所处位置离带电部位较远, 或不在设备的关键位置, 则允许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不停电处理。
但由于配电装置架构较高, 电压等级高的架构尤甚, 一般都是利用绝缘操作杆对杂物进行清除, 但是杂物 (特别是鸟巢) 位置往往处于孔隙、拗口之处, 个别情况会与设备缠绕, 绝缘杆显然很难处理这些位置的杂物, 因此需要制作能够灵活操作的摘除工具。
1 研究需求与目标
(1) 为确保作业安全, 采用绝缘杆作为工具的延长部分, 了解绝缘杆结构, 研究其改造的空间及难度。
(2) 计划采用夹钳的方式, 作为实现摘除杂物功能的主要部件, 研究其机械原理。
(3) 研究夹钳部分应能多角度的弯折方式和结构, 以满足各种角度的杂物摘除需要。
(4) 研究夹钳的传动结构, 由于绝缘杆较长, 不可能在地面直接操作位于顶端的夹钳, 因此需要采用传动机构进行夹钳操作。
(5) 研究夹钳防滑及夹紧固定结构, 避免杂物摘除后在空中脱落导致次生事故。
(6) 研究绝缘加强功能, 由于要伸到高处作业, 必须确保摘除过程的可靠与安全。
2 技术路线及方案
(1) 采用三维设计软件直接进行可视化设计, 需要前期确定尺寸, 对设计草图完全定义。
(2) 针对杂物可能存在于各种位置, 要求摘取夹钳具有可旋转角度的能力。
(3) 由于采取传动操作方式, 夹钳应能够实现反复夹取及复位功能。
(4) 对工具的生产加工, 由于是整体的个性化设计, 若采用模具加工需重新制作模具并开模, 而采用模具的方法不适用小批量生产及修改的工具。
(5) 本项目计划除了传统的模具加工方式外, 还尝试采用数控机床以及3D打印的技术整体加工, 分别对应金属材料及绝缘材料进行加工。因涉及零部件装配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拉力要求, 加工精度及强度是制作工具的技术关键。
3 研究及实现过程
本项目研制工具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设计过程、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三阶段。
3.1 设计过程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便于后期尺寸和结构的修改, 同时也能够方便的直接进行后期样品的加工, 本安全工具采用了可视化的设计方式, 采用Solid Works三维模型设计软件, 直接在计算机上绘制设计图形, 根据当前电器架构及设备的尺寸, 相应的调整工具各部位的尺寸及结构, 得到完整的设计模型及装配方案, 并在随后根据使用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
产品主要以简单的夹钳结构为主, 考虑到不同的摘取角度, 夹钳能够调整方向, 另外为了能够重复夹取动作, 在其内角处设计了一枚拉力弹簧。工具最终效果图如图一所示, 工具装配图如图二所示。
在使用中发现存在过多的尖锐部位, 因此在后来的方案调整中, 在各边角处进行了圆角处理, 并将夹钳的夹板内侧设计为凹凸齿状, 以增加夹钳的摩擦力, 提高夹钳效率及成功率。
3.2 材料选择
由于需要在不停电状态下进行配电架构上的杂物摘取, 因此必然涉及到绝缘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 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是带电设备的对地及相间绝缘安全。
(1) 对于地面人员的操作安全, 其绝缘强度取决于绝缘操作杆以及绝缘操作绳, 这两种常见的工器具通过高压试验合格后, 便可满足绝缘要求。
(2) 对于设备的对地及相间绝缘安全, 由于高电压等级设备尺寸大, 本项目研制的夹钳体积尺寸远远小于绝缘部分长度以及带电设备相间的体积, 完全不影响设备本身的绝缘性能, 仅考虑35k V、10k V电压等级的室外敞开式设备, 其绝缘距离相对较小, 因此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夹钳部分。
以金属材质制作工具的夹钳部分, 金属材料强度高, 不易形变, 制作的工具坚固耐用, 缺点是金属属于导电材料, 不可用于绝缘距离较小的设备, 以防绝缘击穿导致事故。
以尼龙或玻璃纤维材质制作工具的夹钳部分, 此类材料绝缘性能好, 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柔韧性, 尽管强度不如金属高, 但已能满足夹取杂物的需要。
3.3 加工工艺
由于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的加工样品需要反复调整和修改, 而且此类设计充分考虑了实际需求, 贴合现场, 因此都属于非标准件。另外, 样品加工都是单个加工, 在采用通常用于大规模生产用的模具加工方式后, 发现花费较大且效果不好, 转而采用适合个性化定制的加工方式。
通过充分的对比, 结合上述对材料选择的加工要求, 项目决定采用当前最新的数控机床和3D打印技术加工方式加工出夹钳工具。这两种加工方式中, 数控机床属于减料加工, 及在一个完整的胚子上“雕刻”出需要的零件形状, 适用于金属件加工;3D打印属于增料加工, 即将原材料通过喷嘴输出固化后, 形成加工成品。这两种加工方式都具有加工精度高、机械强度高, 且没有焊缝拼接等情况。
从图三和图四的样品细节图可以看出, 采用新型的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零部件边缘光滑无毛刺, 且安装配合精度符合要求, 工具能够灵活动作。
4 结束语
从图五可以看出, 本工具能够很好的解决变电站配电架构上方杂物的摘取问题, 在绝缘性、安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清华, 朱名权, 曾晓文.变电站清除鸟巢专用工具的研制与应用[J].电子制作, 2014, (22) :36.
[2]刘海涛.变电站防鸟害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23) :186-187.
配电网绘图工具软件的设计与分析 第4篇
关键词:配电网 网络结构 结构优化 AutoCAD绘图软件
为提高线损理论计算软件获取、转换和处理配电网数据的效率,对AutoCAD绘图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使其作为线损理论计算软件的数据库接口和图形平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一、线损理论计算软件数据库分析
1.1数据库信息
线损理论计算软件完成线损理论计算的三项工作,即原始数据录入、线损计算和上报结果。在配电线路基础数据表记录了配电线路的具体参数,包括线路的名称、型号、长度和编号,以及线路对应的变压器信息;配电变压器基础数据表中包含了配电变压器的具体参数,包括变压器的容量、型号、对应的配电线路编号。这些信息中我们最关心的是配电线路对应的变压器编号和配电变压器对应的配电线路编号。
1.2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信息
通过图1可进一步分析配电线路对应的变压器信息和配电变压器对应的配电线路信息。所有的配电网接线图,不论其有多复杂,其基本结构都是一种树状结构,即从主变电站发出的配电线路呈树枝状展开,其间没有回路和双回线。在进行线损计算时,需要以数据库的形式记录图中树状结构的等效网络拓扑关系。
1.2.1配电线路
a) 每一个配电网简图中必然有一条包含最多支路的长线,例如图1中1—7—9—11是一条最长的线路,其任意两条线路之间的线路都可以称为分支线路。
b) 而在分支线路中,仍然可以找到一条包含最多线路的长线路,例如图1中分支线路2后一条最长的线路是2—5,线路3和线路4则是分支线路。
c) 长线(包括分支线路中的长线)中任意两条线路之间的分支线路的编号介于这两条线路的编号之间。首先对非长线的分支线路进行编号,一直到该分支线路没有下一级线路,然后再对长线路编号。如图1所示,当线路2的编号(编号为2)确定以后,对其下一级的线路进行编号,即先对线路3、线路4和线路5编号,然后对线路6编号。线路2和线路6的编号(2和6)介于线路1和线路7的编号(1和7)之间,线路3和线路4的编号(3和4)介于线路2和线路5的编号(2和5)之间,线路8的编号介于线路7和线路9的编号之间,线路10的编号介于线路9和线路11的编号之间。
1.2.2配电变压器
同样的原理适用于配电变压器的编号原则,首先对分支线路中的配电变压器进行编号,然后再对以后的长线路中的配电变压器编号。如图1所示,先对线路3、线路4和线路5所接变压器编号,编号分别为1,2和3,然后对线路6所接变压器编号,编号为4。
1.3基础数据库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与配电网接线图具有等效网络拓扑结构的数据格式。至此,我们掌握了线损理论计算软件中配电网拓扑与数据库信息的对应关系。
二、配电网绘图工具软件的设计
2.1开发环境
在AutoCAD 软件中利用VBA进行二次开发,鉴于VBA在控制执行AutoCAD和Office方面有良好的功能,在涉及配电线路段编号等功能上可起到算法管理的作用。
2.2设计思路
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线损理论计算软件数据库中的配电网数据格式自动生成配电网接线简图,允许对配电网接线简图作各种更改,然后按原数据格式将新图存入原相应的数据库。
2.3关键算法
配电网络拓扑的关键点在于对线路的重新拓扑,以及对线路的重新编号,且编号仍遵循前面得出的原则。这里仍然使用第1节给出的例子来说明主要编程思路。如图2所示,在线路7的末端又插入了一条新线路,且在该新线路的末端插入一台变压器,程序赋予这条新线路的编号为12,新变压器的编号为8。
2.3.1重编号前的信息处理
重编号前读取配电网接线简图中的最大线路数、最大变压器数,并读取每个图元的相关属性,包括线路的编号、线路的前接线路信息和变压器的前接线路信息,用相关的数组保存这些信息。重编号的主要思想是把线路按照树状网的机构对其分层,并建立一个数组来保存每条线路所在的层次。如图2所示,线路1为第1层,所有直接连接线路1的线路为第2层,第2层包括线路2、线路6和线路7,则第3层包括线路3~5、线路8~9和线路12,第4层包括线路10和线路11。
2.3.2线路重编号
线路重编号原则:
a) 从底层到高层的顺序依次对每一条线路及其连接线路进行重编号;
b) 先对分支线路编号,再对主线路编号。
编程主要采用递归的方法来实现。第1层中只有线路1一条线路,故它的新号码仍然为1;第2层中有线路2、线路6和线路7三条线路,首先判断出线路7为主线路,所以先对线路2和线路6重编号,故线路6的新号码可以为2,线路2的新号码为3;由于第3层中有连接线路2的线路3、线路4和线路5,且第4层中没有连接这三条线路的线路,故这三条线路的新号码分别为4,5和6;第2层线路中的线路7没有重新编号,该线路的新号码仍然为7,第三层中有分支线路8和12连接线路7,故这两条线路分别重编号为8和9;第三层中的主线路为线路9,新编号为10;第四层中的两条线路分别编号为11,12。线路编号完毕。
2.3.3变压器重编号
变压器重编号的原则:
a) 按照所连接线路的层次顺序依次编号;
b) 所连接线路为分支线路的变压器优先编号。
配电室管理制度 第5篇
一、配电室及其内部配电装置应符合《农村低压电力技
术规程》等有关规程的规定,配电室应建筑坚固,门窗完整严密,具有防火、防雨(雪)、防小动物、通风采光功能。
二、按规程规定的巡视检查周期对配电室进行巡视检查,并及时记录巡视检查的情况,配电室钥匙应由台区责任人保管,不得交给他人。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
三、台区配电柜发生障碍的要及时修理或更换元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属于责任损坏的视其情节及损失大小,由责任者全额赔偿或部分赔偿。台区责任人在风雨季节或负荷高峰期要加强配电室的巡视次数,及时处理事故隐患,并上报主管部门。
四、台区专责人必须每月对配电台区的线路设备巡视检查一次,县分公司0.4KV运行专责人员每季对各供电所台区管理工作检查一次,对工作不认真或没有按有关规程要求进行巡视、维护、检修的,公司和供电所要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和经济处罚,并严格考核兑现。
五、台区专责人应对配电室内外卫生经常打扫及杂物清理,对配电室内外的线路、设备履行保养责任。对人为破坏应认真处理及处罚。
六、配电柜安装应按照公司统一技术标准及工艺要求安装,但必须做到美观大方,整齐有序,接线正确,接点牢固。
七、配电室安装的配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厂名、厂号、容量必须与配电柜运行资料相符。变更、调换必须先办理更换手续。
八、配电室内应配备合格的灭火设施,并定点有序存放。
严禁非操作使用和他人借用。严禁在配电室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配电室的管理制度 第6篇
1、配电室值班电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持证上岗,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
2、值班电工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守岗位,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气运行管理制度》。
3、加强对运行情况的巡视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无法消除缺陷和不安全苗头要报告。
4、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配电室,任何人不准备在室内吸烟、睡觉、会客。
5、保持室内整洁、干燥、通风良好,经常性消除配电盘及各种仪器上的粉尘、污物。
6、电气设备和用电线路要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的绝缘状态,防止短路出现而发生火灾苗头。
7、消防器材周围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
配电室安全管理制度 第7篇
2、发现缺陷,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缺陷类型。
2.1严重缺陷:将可能导致人身死亡、设备损坏及停电事故。因情况危急,须立即处理。
2.2重要缺陷:已影响设备效率,不能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或短期内将会发生事故威胁安全运行。因情况紧急,必须及时处理。
2.3一般缺陷:对安全运行造成局部影响,使设备带病工作,将会导致故障发生,必须尽快处理。
3、发现缺陷后的汇报和处理要求。
3.1严重缺陷:值班人员发现严重缺陷后,应立即报告电气主管和工程部经理,并由工程部经理立即组织抢修。
3.2重要缺陷:值班人员发现重要缺陷后,应立即向电气主管和工程部经理汇报,并在强电主管组织下及时抢修。
3.3一般缺陷:值班人员及时向电气主管汇报,并在电气主管主持下尽快解决。
配电室工具管理制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