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普外科急腹症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普外科急腹症范文(精选10篇)

普外科急腹症 第1篇

1普外科急腹症的种类及鉴别

腹内脏器发炎, 比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或者急性胰腺炎等。腹痛如果呈现连续性, 并且随炎症的加重而腹痛逐步加剧, 刚开始发病的时候腹痛部位不是非常的明确, 等到病变涉及壁层腹膜时候, 定位竟会变得进一步的明朗, 白细胞计数及体温都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

腹内空腔脏器的穿孔, 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者外伤性肠穿孔等等。腹痛突然间发生, 呈刀割般剧痛并迅速向全腹扩散, 伴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 透视可能有膈下游离气体。

腹内实持脏器破裂出血或系膜血管出血。比如外伤性肝破裂、脾破裂或者肠系膜血管破裂等等。腹痛突然发生, 有较广泛的腹膜炎, 但腹膜炎程度较炎症穿孔为轻, 出现贫血和出血性休克。

腹内脏器的空腔管道梗阻[3]。如肠梗阻、胆道或输尿管梗阻等。发病急、腹痛剧烈呈持续疼痛阵发加剧, 肠梗阻伴停止排气、排便, 有腹胀及呕吐, 胆石梗阻可伴黄疸、发热;尿石梗阻伴血尿等表现。

腹内脏器发生动脉血供障碍时称绞窄。如肠扭转、肠套叠或肠系腊血管栓塞等。发病急、腹痛持续而剧烈, 有腹膜炎表现, 早期即可发生休克。

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孔膜。急腹症患者的皮肤、孔膜一般都会出现感染的症状。

对患者血压、体温的测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易于观察。若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等情况的话, 则均可断定患者的腹痛正在加剧。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时报告给医生。一般来说急腹症患者都没有明显的高热, 如果患者出现先腹痛而后还发高烧的情况, 则一般可断定为外科急腹症, 反之一般为内科疾病[4]。

2普外科急腹症的护理

对于没有明确诊断的外科急腹症患者, 应禁止使用吗啡等止痛剂以掩盖病情, 这样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理是极其不利的, 禁止服用泻药和灌肠, 这样做容易增加患者的消化道负担或者是使炎症扩散。对于已经初步确定的蛔虫性肠梗阻、石蜡油通便、肠肠套叠等情况可进行气体灌肠复位或者轻微使用解痉止痛药, 以上都应视情况而定。

肠胃的减压, 肠胃减压可以减轻消化道的积起、积液, 缓解消化道的梗阻。外科急腹症病人在观察和治疗的初期, 应禁止喝水, 这样可以减轻腹胀, 且应该及时做好准备记录出入量, 这样可以确保胃肠降压的有效性, 及时补充液体, 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做好口腔的护理[5]。在发展中的急腹症都很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感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应根据医生的嘱咐, 及时口服一些药物, 比如应用抗生素等等, 从而控制和预防感染。

应做一些辅助性的检查, 急腹症患者除了应做一些常规的检查之外还需进行各种常规的生化检验, 做好胸腹透视、腹腔穿刺等等的准备工作。对于需要进行手术处理的外科急腹症患者, 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按时给手术前的患者用药。

参考文献

[1]丛爱军, 于春华, 刘艳秋.急腹症患者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23) .

[2]范丽君.急腹症的预诊与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22) .

[3]王晓光.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02) .

[4]郭莲芝.舒适护理在急腹症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 2004 (11) .

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第2篇

[摘要] 通过对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探讨,回顾性分析外科急腹症病例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得出结论: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急腹症患者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急腹症;观察;护理

外科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是一组发病急、变化快、需要紧急处理或手术的急性腹痛疾病,容易与内科、妇科等科室的急性腹痛产生混淆,需要做好鉴别,一旦观察不仔细延误诊断,治疗方法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因此,对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密切观察判断病情,及时作出相应处理,进行恰当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密切观察判断病情

1.1 生命体征的观察倾听患者主诉,准确收集病史,测量T、P、R、BP等,记录液体出入量,分析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寒战高热反复发作时,常是菌血症特征;同时伴有黄疸和低血压,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如脉搏细弱,很可能有腹膜炎或内出血;血压下降、脉压差小、呼吸急促等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对有休克症状的患者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1.2 皮肤黏膜的观察皮肤出现苍白、湿冷可能为休克的预兆,如肝脾破裂出血引起的腹痛;若皮肤巩膜黄染提示有胆管梗阻;严重急性胰腺炎病例,可在腰部、脐部出现青灰色斑块或在背部及臀部呈棕黄色、紫色淤斑。

1.3 姿势与体位腹痛时由于病理改变,患者会出现特有的姿态体位,如溃疡病穿孑L者常弯腰屈膝,不敢做呼吸运动或拒绝按腹;梗阻性绞痛患者常坐卧不安或满床翻滚;胰腺癌患者则往往会采取前倾位或俯卧位以减轻疼痛。

1.4腹部体征的观察观察腹部体征,注重了解腹痛性质和位置,并注意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范围、程度变化及肠呜音的改变。如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多发生在中上腹部,常突然发生并呈刀割样剧痛;转移性右下腹固定麦氏点压痛为阑尾炎;持续、广泛性剧痛伴腹肌紧张或板样强直多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但小孩、老年人对疼痛定位不明确,含糊不清,有探索快乐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时已形成腹膜炎,但无明显的腹肌紧张,当出现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时,病情已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因此护士对每一个患者的观察非常重要,不要放过一个对诊断有价值的任何细小反应及细微的变化。

1.5 胃肠道症状的观察 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症状,且多在腹痛之后出现。对有呕吐、腹泻者要注意观察其颜色、量、性质、气味等。若恶心、呕吐明显,可考虑高位肠梗阻、急性胃肠炎可能;如便秘同时伴有不排气,则是肠梗阻表现;若呕吐同时带有血便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或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可能。

2. 心理护理 掌握与急腹症患者沟通的技巧十分重要,因为患者处于十分痛苦且烦躁状态。恰当的护患沟通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配合诊疗和护理。护士应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3.疼痛护理 对诊断明确的单纯性胆绞痛、肾绞痛等可给予解痉药和镇痛药;对已决定手术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痛药以减轻其痛苦。凡诊断不明或治疗方案未确定者禁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外科急腹症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应严格执行四禁:禁食、禁用止痛药、禁服泻药、禁止灌肠。

4. 胃肠减压 急腹症患者根据病情大多需禁食、胃肠减压,可减轻消化道的积气积液,缓解消化道梗阻,对消化道穿孔患者可避免消化液进一步漏人腹腔,减轻腹腔污染。护理时要保持胃肠减压有效的负压吸引,并需输液以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5. 配合完成辅助检查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协助作好X线、CT、B超、腹穿、直肠指检等特殊检查。

6.做好术前准备 大多数外科急腹症需要手术治疗,应迅速配合医师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工作,做好配血、备皮、术前用药、氧气吸人等工作,并迅速与手术室联系。

7. 术后护理 多数急腹症是在紧急状态下手术的,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需高度重视术后护理。

7.1 继续观察生命体征术后严密《传染病护理》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_实践智慧_的作用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对于病情危重、手术复杂、血压不稳定、用心电监护者,应严密观察有无术后出血的发生。

7.2 引流管的护理部分急腹症患者术后带有许多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导尿管、胃管氧气管等,应保持各根引流管的在位通畅,做好标记,妥善固定。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7.3 预防切口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血压平稳后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协助其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防止压疮发生。

3.讨 论

外科急腹症患者的科学护理 第3篇

【关键词】 外科;急腹症;观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8-01

外科急腹症,顾名思义其表现就是突发性腹痛。该病来势汹汹,病因复杂,危险系数高,病人要承受很大痛苦。腹痛发作快、急,需要快速作早期确诊以便及时处理,如果延误治疗,对患者危害不堪设想,甚至会发生死亡。所以,对该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以及护理就特别重要,护理医师一定要经验丰富,能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症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诊断。

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腹症患者中选取96例,这96例患者都从急诊科转到普外科住院治疗,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范围为16-80岁。有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有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有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有14例急性肾结石患者,有30例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有1例急性肠道叠患者,有1例胆巨大囊肿。

2 關于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观察相关问题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关于生命体征的观察,主要是要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呼吸血压等。密切关注体温,体温过高,腹内出现感染的可能性比较高,体温太低了,就表明机体反应下降;如果脉搏跳动微弱,血压降低,病人呈现全身乏力、表情淡漠亦或是烦躁、冷汗频出、嘴唇发红发紫,就表示有休克发生的可能;如果患者呼吸急促,而腹式呼吸微弱,这表明腹部病变已逐渐严重。

2.2 腹痛的相关观察 要检查腹痛发生的具体位置以及涉及到的范围,考虑是否是牵涉性腹痛或者是放射性腹痛,判定是否为转移性腹痛。经验显示,最开始发生疼痛或者痛感比较强烈的位置一般来说属于病变部位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属于持续性疼痛类型,那么一般是因为内脏出现了炎症。如果是阵发性疼痛,一般是空腔脏器梗阻结石方面的原因。如果二者兼有,即在持续疼痛的基础之上,阵发性痛感强烈,一般就是结石、梗阻性疾病,并且还伴有炎症。

2.3 皮肤粘膜的相关观察 如果患者皮肤出现发白发冷的症状,那么就要预防患者出现休克,可以考虑是肝脾破裂出血导致腹痛的出现。如果皮肤出现巩膜黄染症状,那么可以考虑为胆管梗阻。如果腹壁出现瘀斑可以考虑是急性胰腺炎。

2.4 其他一些伴随症状的相关观察 外科急腹症一般情况下都会伴随恶心呕吐这些症状的发生,并且一般是腹痛先出现,恶心呕吐后出现。那么医护人员就要对呕吐物做出观察和分析,察看其颜色、性状、量等。如果这种症状表现突出,高位肠梗阻和急性胃肠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呕吐伴有血,可以考虑胃、十二直肠穿孔疾病。如果便血,可以考虑是出血性肠炎、胃、十二直肠穿孔溃疡而引起的大出血症状。

3 关于外科急腹症患者的相关护理

3.1 体位护理 在患者没有出现休克的前提下,一般采取半卧位,这种体位可以帮助腹内渗出液聚集在盆腔,有利于局部吸收或是引流。半卧位还有助于腹肌的放松,防止膈肌受到阻碍和压迫,避免出现呼吸不畅症状,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

3.2 禁食、胃肠减压 如果患者消化道梗阻症状明显、胃穿孔外现症状突出以及有强烈的腹胀感,那么医生应给予患者胃肠减压的相关治疗,并且要尽早插入胃管,让胃肠道的膨胀得以释放,使得胃肠壁的血运畅通,以期胃肠内的物质减少溢出,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炎症的发生或发展,对恢复肠胃的蠕动有很大作用。

3.3 补液、抗感染 急腹症患者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体液或多或少的缺失情况,如果体液缺失过多,很可能就会致使休克。所以要对患者进行补液,当然补液方案要根据患者自身损耗体液的量多量少来确定,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患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之间的平衡。按照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适当给予抗生素注射,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3.4 疼痛的护理 如果患者的痛感强烈,不能忍受时会告知医生,那么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起来,立马对症处理,或是改变体位使患者减轻痛感,或是给予心理安慰,从精神上减轻患者痛苦,示范患者做深呼吸或者分散患者注意力等。随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如疼痛性质、程度、发生规律以及伴随症状等。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养病环境。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有恶化趋势,要立即告知医生,以尽早诊断,对症下药,如果没有确诊不能随意使用镇痛药物。

3.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一定要想方设法缓解病人心理压力,要对患者的感受抱以理解的态度给予他们安慰,要鼓励他们充满信心,让患者体会到医院的温暖而不是冷冰冰。对患者的倾诉给予重视,乐于倾听,如果是病情倾诉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想办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比如交谈、倾听等等,这些都可以减轻病人腹痛带来的痛苦。

3.6 术前准备 转入外科的急腹症患者基本都是要手术治疗的,那么护理人员就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各种检查检验结果及各种手续都要跟患者或家属交待清楚,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还要做好配血、备皮等较为专业的准备,和手术室保持联系沟通。

3.7 护理记录 护理人员必须细心准确地做好记录工作,记录的内容包括患者诉说的病情,观察到的各种症状和病情变化,采取的相应治疗行为等,并且要标明记录时间。在记录时要简明扼要准确、突出重点。这样医生或相关人员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所要信息。

4 结 果

本次调查分析的96例患者都在住院8天左右痊愈出院。其中有4例是保守治疗的,其他的92例都是手术治疗的,我院护理人员工作做得到位,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感染症状,患者和家属都给予医护人员良好口碑。

5 结 论

本次关于外科急腹症的科学护理调查显示出护理对配合急腹症治疗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足够的工作热情,当然过硬的业务技能肯定是必须的,只有具备如此素质的护理人员,才能做好急腹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宝凤.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8:207-208.

[2] 陈玉娟.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669-4670.

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第4篇

关键词:普外科,腹腔镜,急腹症,临床观察

急腹症是腹部的急性病症的统称, 在临床中比较多见, 一般是指腹腔、盆腔以及腹膜后的组织和脏器发生了剧烈的病理性的改变, 从而引起患者以腹部为主的全身性的反应。腹痛的形式主要分为内脏痛、牵涉痛以及腹膜刺激痛等[1]。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快, 且病情多变, 主要以急性的腹痛为主,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开腹手术治疗, 但是, 存在创伤大、易感染、影响美观等缺点。近年来, 腹腔镜在进行急腹症的治疗中有了飞速的发展, 由于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术后的恢复快并且不影响患者的皮肤美观, 因此得到患者的接受。本研究中, 选取了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腹症的患者, 采取应用腹腔镜的方式进行手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进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院普外科就诊的患有急腹症的患者80例, 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在12~60岁, 平均年龄 (42.4±3.1)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在13~58岁, 平均年龄 (42.1±2.5) 岁。各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压痛以及反跳痛等表现, 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等, 急性阑尾炎患者有31例, 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有16例, 急性胆囊炎患者有15例, 肠粘连患者有3例, 其他5例。各例患者均表现为腹部剧痛并延伸到整个腹部, 且没有上腹部的手术史。各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基本病情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即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完成消化道穿孔的修补术或者胆囊、阑尾的切除术[2]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消化道的穿孔修补术或者胆囊切除术等。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利用二氧化碳气体使患者形成气腹后将腹腔镜的镜头送入患者的体内。 (1) 探查患者的穿孔部位, 评估严重程度, 在腹腔镜下对穿孔部位进行缝合, 并去局部组织送活检, 最后对患者进行腹腔冲洗后置管。 (2) 探查患者胆囊的病变部位和评估严重程度, 对胆囊进行顺行或者逆行的切除,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留置引流管[3]。 (3) 探查患者阑尾的病变程度, 根据患者阑尾病变情况进行阑尾系膜的结扎或者夹闭后切除阑尾。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的数据录入SPSS 15.0数据库, 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情况比较, 见表1。

注: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明显, 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即P<0.05。

2.2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 观察组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切口红肿或者感染的并发症的情况, 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0%;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手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切口的红肿以及感染情况, 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0%, 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即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节凑的加快, 临床上急腹症的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加, 成为普外科常见的急症, 该病发病急、快, 并且变化比较快, 对这类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如进行胃大部的切除、胆囊的切除或者阑尾的切除等手术。但是这种传统的手术方式有较多的缺点, 如手术的切口大、对患者的损害大以及术后恢复慢等, 有些患者对手术后影响皮肤美观感到不满, 这些缺点导致临床上这种传统的开腹手术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微创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逐步成熟[4]。其具有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更多的患者接受, 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 不需进行开腹, 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腹腔的刺激。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 此外, 在术后进行冲洗腹腔, 大大地避免了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本研究中, 对4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的手术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证明了这种手术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 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被广大的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尚修万, 尹戈, 汉利.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30) :258-259.

[2]吕堂稳, 章征文.腹腔镜下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35例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3) :146.

[3]张炽棠.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 15 (1) :62-63.

普外科急腹症 第5篇

关键词老年外科急腹手术治疗

急腹症是一组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各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老年外科急腹症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临床急诊,通常有炎症、梗阻、穿孔、出血、损伤等原因引起。我院2004年3月以来收治常见老年外科急腹症136例,采用手术治疗115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5例中男85例,女30例;60—75岁67例,75~85岁42例,85岁以上6例。从发病到就诊最短时间2小时,最长5天。其中急性阑尾炎或伴穿孔58例,胃或十二指肠穿孔27例,肠梗阻18例,胆囊结石6例,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外伤引起肠破裂2例。

方法:11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阑尾切除术5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3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肠梗阻松解术1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4例,胆囊切除术6例,胆总管切开引流术2例,胰腺手术2例,结肠造瘘术2例。

结果

113例痊愈,2例因病程长,感染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13例中并发切口感染5例,术后早期粘连肠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论

老年外科急腹症发病与青年人相比,在生理、心理、病理方面有以下特点:①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相应退变和功能下降,加上老年人腹肌萎缩,皮下脂肪相对较厚,故发生急腹症时病人反应迟钝,疼痛反应不敏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痛、腹肌紧张都较年轻人轻,易被忽视。②老年人特别是身处农村乡下者缺乏应有照顾,怕看病麻烦,怕看病花钱,经常是有病不看或大病轻看,加之年老体弱,抵抗力下降,发生急腹症后炎症容易扩散,容易发展成为弥漫性腹膜炎,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容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大汗、口干、脉速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③老年病人年老体弱,各种脏器功能均下降,且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合并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存在会掩盖急腹症的症状,而且增加了麻醉和手术风险。④老年人各个系统、器官功能都有下降,适应和代偿能力差,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老年外科急腹症早期诊断问题:首先要确定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其次要确定急腹症的性质,是否需要剖腹探查,老年外科急腹症诊断的意义在于把握剖腹探查的时机,而不是一味追求术前确诊而延误手术时机。①全面收集病史资料,客观进行分析。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起病隐匿,就诊时间晚,多数病史叙述不清,多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所以,应当应详细询问腹痛发生时间、部位、性质,有无放射痛及持续时间,其加重及缓解因素,伴随症状、治疗情况以及并存疾病的情况等,包括询问病人家属或陪护。②全面仔细地进行体格检查。老年外科急腹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体格检查欠合作,因此,查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系统性,更要有耐心,强调系统、有序、全面的体格检查,要反复查对。③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有助于快速诊断,据文献报道,其中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在诊断急腹症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x线检查阳性可以确诊消化道穿孔或破裂、肠梗阻、胆结石和泌尿系结石等疾病,B超对肝、胆、胰及腹腔内积液或肿块的诊断,具有许多独到之处。CT、核磁共振等新的方法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得到显著改进提高。

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16~61(32.5±2.5)岁。疼痛性质:持续性腹痛36例,阵发性疼痛19例,放射痛15例,阵发性腹痛转持续性疼痛20例;合并发热30例,恶心、呕吐32例;疼痛部位:上腹痛43例,全腹痛16例,右下腹14例,左下腹9例,脐周8例。均排除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麻醉生效后,行正中旁切口、腹直肌切口或正中切口,对皮肤及皮下组织行逐层切开,依据对腹腔脏器在进入腹腔后探查,常规处理损伤器官,行缝合、止血操作。观察组:指导并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麻醉效果生效后用Veress气腹针行穿刺操作,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0~14mm Hg,缓慢置入腹腔镜,电视下探头对腹腔行探查操作。仔细观察阑尾、胆囊、胃、十二指肠、肝脏、盆腔、小肠、结肠,确定病变部位,依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准确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患者为上腹部病变时可在剑突下和右侧肋缘建立操作孔,患者为下腹部病变时在麦氏点和左上腹建立操作孔,将器械置入后行止血、修补、吻合、缝合、修补等操作,及时处理异常。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确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普外科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病情复杂,部分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腹部穿刺、X线摄片、CTB型超声等辅助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病因,使临床治疗得到了一定时间的延误。近年来,腹腔镜在医疗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不断深入和研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已在急腹症的诊治中广泛开展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腹腔镜技术避免了传统剖腹探查术对患者身心上造成的痛苦,减轻了其经济负担,使出血、感染、伤口裂开的发生率降低[3]。在微创条件下腹腔最大程度行放大效应探查,使盲目开腹和漏诊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并全方位探查患者脏器表面情况及脏器之间的位置形态,确诊率显著高于剖腹探查。尤其在诊断复杂部位的病变时具有较高优越性,如肝区脏器及脏器背侧结构。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操作技术目前已得到较大程度的完善,传统普外科手术基本都可应用腹腔镜辅助完成,患者具备开腹指征的情况下一般均可行腹腔镜检查,如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空腔脏器穿孔、腹部外伤、原因不明的腹痛等[4]。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若其呼吸、循环系统稳定,腹腔镜可作为首选的探查方法。儿童和老年患者机体耐受力较差,以及对外形美观度要求较高的患者,均较适合行腹腔镜探查。糖尿病患者伤口生长能力较差,腹部肥厚患者伤口易液化,均需选择腹腔镜探查。患者单纯为腹部外伤或腹痛待查,腹腔镜探查术也需优先选择。其原因为腹腔镜应用范围较广,不受术野暴露的影响,并因腔镜有一定的放大效应,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探查的可靠性;可在腔镜下对较小部位直接处理;可合理设计切口,最大限度将创伤降至最低,即使在中转手术中也可尽快定位病变部位。在掌握以上适应证的同时,还需对手术禁忌证严格把握。患者为急性大出血并休克、心肺疾病不适合气管插管、生命体征不稳定、严重腹胀、复杂的腹部外伤或腹膜后脏器损伤的情况下均为应用腹腔镜的禁忌证,患者即往有腹膜炎、腹部有手术史、气腹不能建立为腹腔镜应用的相对禁忌证。另外,还需在实施腹腔镜操作时,把握中转开腹指征,如并发大出血、病变部位解剖复杂手术不能顺利开展时需及时行中转手术处理。术后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应用腹腔镜,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确诊率,出血量少,能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腹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剖腹探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确诊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应用腹腔镜,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确诊率,出血量少,能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普外科,急腹症,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志扬,张明,黄擎雄,等.腹腔镜技术在老年急腹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63-2364.

[2]Cander B,Kalkan E,Girisgin S,et al.Emergency opreration indication 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model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Turkey[J].Adv Ther,2006,23(2):359.

[3]顾思平,王清茂,陈惠宁,等.腹腔镜在180例急腹症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8):68.

普外科急腹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25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146例, 实验组104例, 年龄21~68岁, 其中男146例, 女104例, 病程5~70h, 并排除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破裂出血、急性化脓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有以下情况者也应除外:有心肺疾病不适合气管插管、急性大出血并休克、生命体征不稳定、疑有腹膜后脏器损伤、复杂的腹部外伤、严重腹胀等。对照组采用以上相同标准。对照组为传统剖腹探查术, 实验组患者均以电子腹腔镜行探查及手术, 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31例, 急性阑尾炎55例,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行腹腔镜切除40例,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20例。

1.2 方法

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 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直接采用剖腹探查术。采取腹腔镜探查术前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排除手术风险较大、有电视腹腔镜禁忌证患者。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 必须根据已有技术条件来决定手术, 如考虑腹腔镜下难以完成手术者则中转开腹手术。观察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检测及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手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情况等。

1.3 治疗方法

手术之前常规给予补液、抗感染, 患者使用全麻, 建立人工气腹后, 将腹腔镜于脐下缘插入, 探查肝、胆囊、胃等有无病变和积液。根据病情建立操作孔, 如果有渗液或血液, 要先吸净, 并仔细地探查。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所有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如表1,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中确诊率增高、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P均<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患者手术后情况

如表2,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 切口感染明显下降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部分急腹症由于症状不明显, 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极易错失良机, 延误诊断耽误治疗[1], 如果开腹确诊又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腹腔镜具有视野开阔、伤害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期短等特点, 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损失, 降低不必要的开腹手术率, 广泛应用于普外科的急腹症治疗中, 在急腹症不易确诊的病例中确诊准确率较高[2]。腹腔镜作为首选的诊断手段, 对于早期就明确诊断的患者来说, 它具有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减小手术切口、美观的优点, 笔者在实验中也得出这样的结论, 使用腹腔镜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手术后没有难以控制的腹腔大出血、胆管胆道损伤、消化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治疗组患者术后2~4d均能下床走动, 术中确诊率增高, 切口感染明显下降。

对于肥胖患者、女性育龄患者以及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3], 选择使用腹腔镜技术效果较好, 可以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腹腔镜技术可以同时实现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 腹腔镜技术使部分急腹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 另外可以进行一些手术, 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 避免了盲目探查的大切口[4], 但是虽然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较低, 但仍然存在, 因此仍要小心谨慎[5]。笔者认为腹腔镜探查不仅在诊断急腹症上有优势, 而且更重要的是, 腹腔镜探查能同时提供手术治疗急腹症的机会, 使急腹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一体化, 让急腹症患者同样感受到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6]。

参考文献

[1]张万宁, 李君久, 唐世龙, 等.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8例[J].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0) :1385-1386.

[2]张建平.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3) :543-544.

[3]程冬春.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6) :2016-2017.

[4]梁昌卫.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65例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 2012, 29 (3) :533-535.

[5]赖晋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 2013, 4:78-79.

普外科急腹症 第8篇

关键词:普外科,急腹症,腹腔镜手术

人体腹部急性疾病统称为急腹症, 系普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如急性阑尾炎、腹外伤、机械性肠梗阻等都属于急腹症[1]。急腹症发病迅速, 进展快, 伴有剧烈疼痛, 如果治疗不及时, 危及患者生命。随着医学临床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治疗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笔者选取了288例2006年5月~2011年4月我院普外科治疗的急腹症患者,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 为普外科医师更好的治疗急腹症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普外科治疗的急腹症患者288例, 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4例患者。治疗组男91例, 女53例, 年龄18~70 (平均46.6) 岁, 其中急性阑尾炎83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4例,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2例, 肠梗阻7例, 闭合性腹部损伤12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84例, 女患者60例, 年龄为16~74 (平均48.2) 岁, 其中急性阑尾炎77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6例,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5例, 肠梗阻6例, 闭合性腹部损伤8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前腹痛发病时间1~48 (平均6.8) h, 均以急腹症入院诊疗,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弥散性或局限性腹膜炎体征。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144例患者传统手术进行治疗, 即为开腹手术, 包含开腹胃、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十二指肠修补术等。治疗组14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即腹腔镜微创手术。将两组治疗结果及患者满意进行比较, 评估采用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评价指标患者满意度

对本次研究的28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满意: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及医院护理或各项设施情况均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及医院护理或各项设施情况较为满意, 个别部分可以进行完善;不满意: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他情况特别不满意。总满意为患者满意与基本满意相加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4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成功135例, 成功率为93.75%, 对照组144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手术成功74例, 成功率为51.39%,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满度 (98.61%) 高于对照组患者 (53.47%) ,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病, 是外科手术指征之一, 其发病急, 病情严重且变化速度快, 对患者及时诊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近年来, 我国医学临床治疗急腹症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即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 传统手术即开腹手术, 包含开腹胃、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十二指肠修补术等。腹腔镜手术则是一门新发展的微创手术, 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而且也是未来临床手术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临床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急腹症, 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切口易感染、术后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而腹腔镜手术的发明与临床应用, 是外科手术一项重大突破, 其与传统手术相比较, 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疼痛感轻、住院时间短, 并且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急腹症患者是否均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在手术之前医师应该对所有检查结果综合并做评估, 手术操作时, 注意轻柔、仔细, 防止患者产生副损伤, 特别是有组织器官炎性消肿、脆性增加或者弹性减弱发生时, 操作手法尤为重要。腹腔镜诊治无法发现实质器官病变, 如膜间位、空腔器官黏膜或后位器官等, 因此当腹腔镜无法进行诊疗时, 中转开腹手术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 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行腹腔镜治疗是科学、有效的, 与传统手术比较, 优势十分明显, 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普外科急腹症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将本院普外科2014 年1 月~2015 年5 月接收的60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伴有弥漫性腹膜炎与或局限性腹膜炎症状, 经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B超减检查、X线摄片以及腹腔穿刺后均不能明确病因, B超结果显示腹腔积液者3 例, 腹腔穿刺结果显示阳性者5 例, 所有患者体温均>38.5℃ , 且白细胞水平>10.0×109/L者为37 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 女13 例, 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 (45.2±7.4) 岁;观察组中男19 例, 女11 例, 年龄15~70 岁, 平均年龄 (46.1±7.8)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参照患者的腹痛部位, 给予其麻醉处理, 待麻醉生效后给予其正中旁切口、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切口, 且后逐层切开, 进入腹腔后对腹腔脏器进行探查, 损伤器官给予其常规处理, 将创口缝合并止血。

1. 2. 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经电子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 患者均行静脉联合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建气腹 ( 脐下约1 cm的观察口) , 压力为13~14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采用腹腔镜经鞘进行探查, 参照患者的病变部位与性质选取2、3个孔为手术操作孔。在明确诊断且有手术治疗必要的情况下, 制定出手术治疗方案, 若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存在难度则及时转为开腹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①急性阑尾炎:脐部选观察孔, 脐耻麦氏点与中点为操作孔, 将阑尾尖端采用无损伤钳提起, 阑尾系膜采用超声刀做游离, 阑尾根部采用吸收夹夹闭并切断, 残端电灼, 不做荷包缝合, 放置多孔引流管1 根 ( 冲洗后操作) ;②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断结果显示大网膜包裹胆囊, 将粘连分离后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 部分胆囊壁可见坏疽, 并伴有炎性渗出物。③急性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断结果显示小肠系带粘连、压迫。④卵巢囊肿破裂、盆腔炎:卵巢囊肿破裂患者交由妇科医生进行处理, 患者于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 腹腔部位用冲洗液彻底清洗后将冲洗液吸净, 盆腔处置管引流。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手术治疗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 (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水肿以及切口疼痛等) [3]。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明确诊断率比较对照组术中明确诊断例数为20 例, 术中明确诊断率为66.7% ;观察组术中明确诊断例数为29 例, 术中明确诊断率为96.7%,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2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为 (154.2±19.6) min、正常活动恢复时间为 (15.4±2.9) d、术中出血量为 (106.5±5.0) ml ;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为 (111.0±12.4) min、正常活动恢复时间为 (9.5±2.6) d、术中出血量为 (64.9±2.7) ml,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正常活动恢复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 (8/30)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 (1/30) , 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急腹症虽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但因其具有病情进展快、发病机制复杂以及病情危重等诸多特点,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诊断难度, 致使急腹症的诊断较为复杂, 以往诊断中常采用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B超检查、X线摄片以及腹腔穿刺等手段, 均属腹腔外诊断, 但部分急腹症需在探查腹腔的情况下确诊。近年来, 电子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力度不断加大, 将检查触面直接深入到了腹腔内, 可直达病灶, 且病灶外观清晰可见, 因此其准确率极高[4,5], 本研究中诊断准确率高达96.7%, 可见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行电子腹腔镜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探查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电子腹腔镜诊疗,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中明确诊断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手术治疗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行电子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电子腹腔镜,普外科,急腹症,开腹探查

参考文献

[1]程冬春.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实用医学杂志, 2010, 12 (6) :1016-1017.

[2]陆亚达.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22 (32) :171.

[3]崔虎啸, 侯森, 时永, 等.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3, 7 (6) :116-117.

[4]宋芸.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护理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4 (10) :344-345.

外科急腹症护理体会 第10篇

1 接诊及分科

外科急腹症发病急,接诊时应倍加关心,热情搀扶患者至诊查床卧床休息。冬季注意保暖。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入院时的步态、姿势、面色和神态,测桡动脉搏动后,初步估计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就诊,切勿随意将患者搁置一边,避免发生延误。

2 卧位外科

急腹症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如有急性腹膜炎而血压、脉搏正常,一般情况良好时,应取半卧位。休克患者可采用平卧位后下肢抬高20°~30°,头部稍垫高的休克体位。

3 观察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在病情观察中,若发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脉搏快、弱,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特别是脉搏的测量,尽管简单易行但却非常重要。如脉快而脉量细,很可能有腹膜炎、肠绞窄或内出血:如脉搏由前者向后者转化,则说明病情在进展。对此,应及时报告医生。对体温的观察,一般外科急腹症常无明显的高热,若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和高热则是菌血症的特征。多在阑尾炎穿孔合并腹膜炎时出现,在胆道系统疾病中寒战高热加上黄疸、低血压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

3.2 临床症状的观察

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症状,且多在腹痛之后出现。若上述症状明显者,则应考虑急性胃肠炎。高位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便秘且无肛门排气,则是肠梗阻症状:若出现血便、血性腹泻,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血管栓塞等可能。腹痛的性质和程度是反映病情变化的主要指标。在观察过程中,患者腹痛加重,往往提示病情进一步加重如炎症加重、发生穿孔等。若出现持续性钝痛或隐痛通常是炎症或出血刺激腹膜的结果,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则是肠道发生阻塞后痉挛收缩的缘故;若上述两种腹痛兼而有之,则提示炎症与梗阻并存。

3.3 皮肤、巩膜的观察

皮肤、巩膜的改变是某些内脏疾病在体表部位的折射。若皮肤巩膜出现了黄染提示有胆道梗阻,黄疽越深说明梗阻越重。膜壁瘀斑,是急性胰腺炎的典型体征之一。严重的急性胰腺炎病例,可在腰部、脐部皮肤出现青灰色斑块或在背部及臀部呈棕黄色、紫色瘀斑,一般在发病后4~5天出现。

3.4 腹部体征的观察

也是外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应掌握主要腹部体征的检查。主要观察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程度及其范围。听诊肠鸣音亢进还是减弱。如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腹膜炎时则减弱或消失。

4 四禁

外科急腹症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应严格执行四禁:即禁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禁饮食、禁服泻药及禁止灌肠,以免增加消化道负担或造成炎症扩散。对已有初步诊断的患者,可适当使用解痉止痛剂,或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可口服石蜡油通便,小儿肠套叠可气体灌肠复位.

5 胃肠减压

可减轻消化道的积气、积液,缓解消化道梗阻,对消化道穿孔患者可避免消化液进一步漏入腹腔,减轻腹腔污染.护理时要保证胃肠减压的有效。

6 辅助检查的配合

急腹症患者常需要进行各项常规及生化检验,应做好集中抽血及各种标本试管的准备,并应做好胸腹透视、腹腔穿刺及导尿等准备工作。

7 术前准备

大多数外科急腹症需要手术处理,护理人员应作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收集各项检验的报告,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作好输液、配血、抗感染的工作。一旦决定手术,要迅速备皮,按时给术前用药,充分作好送手术室前的一切用物准备。

8 护理记录

急腹症护理时的一切措施及病情变化都应急时做好记录,内容正确并注明时间,护理记录既是诊断治疗的重要资料又是法律的重要依据,切不可忽视。

9 护理体会

普外科急腹症范文

普外科急腹症范文(精选10篇)普外科急腹症 第1篇1普外科急腹症的种类及鉴别腹内脏器发炎, 比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或者急性胰腺炎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