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辐射导弹范文
反辐射导弹范文(精选12篇)
反辐射导弹 第1篇
空地反辐射导弹是一种用于攻击地面雷达的被动寻的式机载防空压制武器,弹上安装有被动雷达导引头,用来接受被攻击雷达的电磁辐射,形成测角信息并据此形成控制信号制导导弹飞行。在攻击目标的过程中若遇雷达突然关机,则依靠导弹惯导系统和被动定位结果重构制导信号,并按原来的制导律继续准确攻击目标。
本文采用捷联惯导加被动雷达寻的组合作为反辐射的抗关机方案,在建立导弹空间运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对反辐射导弹抗关机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1制导系统数学模型
反辐射制导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反辐射导引头、制导算法、飞行控制系统、导弹运动学、导弹-目标相对运动学环节。
5.1 导弹运动学
其中,Vm为导弹速度,θ为弹道倾角,ψv为弹道偏角。
5.2 导弹-目标相对运动学
假设攻击的目标静止,其位置坐标为(XT0,YT0,ZT0),则目标-导弹相对运动学关系为:
Rx=XT0-Xm,Ry=YT0-Ym,Rz=ZT0-Zm。
目标视线角为:
5.3 导弹动力学模型
导弹各气动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5.4 制导律
为了达到较好的弹着角,反辐射导弹纵向采用带落角约束的比例导引律[4],形式如下:
式中
反辐射导弹侧向采用比例导引律,形式为:
其中,
5.5 飞控系统简化模型
在导弹具有完善的自动驾驶仪的时候,可以把3个通道看成是解耦的。因此可把俯仰、偏航两个通道简化成独立的。通常可用一阶惯性环节来近似表示加速度指令相应的动特性:
2 被动定位系统数学模型
2.1 被动定位原理
在三维空间内建立反辐射导弹与目标雷达的相对运动状态方程,假设导弹的导航设备可获得高精度的导弹位置坐标(xm,ym,zm),取弹目相对距离为状态变量,导弹的位置量作为控制变量,则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X(k+1)=X(k)+u(k)。
目标视线角为:
考虑到反辐射导引头测角存在零位偏置和随机噪声,建立如下的观测方程:
Qm=h(x)+Q0+v,
其中,
,为反辐射导引头实际测量值;
,为反辐射导引头测量真值;
,为反辐射导引头测量随机噪声;Q0反辐射导引头测量系统零位偏置。
2.2 推广卡尔曼滤波算法[5]
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X(k+1)=X(k)+u(k)。
系统观测方程可以表示为:
则推广卡尔曼滤波算法由下式组成:
算法初值选取:
3 虚拟导引头算法
如遇雷达目标雷达关机,利用惯导系统与对目标雷达的被动定位结果来实现目标视线角速度与目标视线角的重构,起到导引头的作用。为此,我们将这种目标相对信息的提取方法称为虚拟导引头算法。
目标-导弹相对运动关系为:
Rx = Rx0 -(Xm-Xm0 ),Ry = Ry0 -(Ym-Ym0 ),Rz = Rz0 -(Zm-Zm0 )。
其中,Rx, Ry, Rz为导弹-目标相对位置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分量;Rx0, Ry0, Rz0为雷达关机时刻,导弹-目标相对位置被动定位的结果;Xm, Ym, Zm为当前时刻导弹的位置坐标;Xm0, Ym0, Zm0为雷达关机时刻导弹的位置坐标。
对于静止目标,导弹-目标相对速度关系为:
导弹-目标视线旋转角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分量为:
式中,q为目标视线角俯仰方向分量;σ为目标视线角水平方向分量。
导弹-目标视线旋转角速度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分量为:
式中
4 制导系统精度分析
在建立的制导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反辐射导弹进行精度分析,雷达关机后采用虚拟导引头算法重构制导信号,并加入0.5 m/s的惯导位置漂移,按以下3种不同的条件进行仿真,重复试验200次,得到反辐射雷达的制导精度如表1所示,并以导弹初始高度10000 m为例,给出滤波结果如图2~图5。
1)导弹初始位置(0,200 0 m,0),目标位置(13 000 m,0,500 m)。
2)导弹初始位置(0,600 0 m,0),目标位置(17 000 m,0,800 m)。
3)导弹初始位置(0,100 00 m,0),目标位置(20 000 m,0,1000 m)。
5 结论
本文提出的空地反辐射导弹抗关机方案,以捷联惯导为基础,采用推广卡尔曼滤波来提高反辐射导弹的抗关机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反辐射导弹在雷达关机后仍能确保较高的制导精度,具有良好的抗关机性能。
摘要:抗雷达关机是反辐射导弹一项重大关键技术,采用被动雷达寻的加捷联惯导组合作为反辐射导弹的抗关机方案,在雷达关机前通过推广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位置进行被动定位,雷达关机后则根据被动定位结果和捷联惯导系统输出重构制导信号,导引导弹继续准确攻击目标,最后结合导弹空间运动模型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抗雷达关机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反辐射导弹,抗关机,卡尔曼滤波,捷联惯导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军.现代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2]陈士鲁,吕学富.导弹飞行力学.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3]张晓宇,齐乃明,崔乃刚.空地反辐射导弹命中精度分析研究.战术导弹技术,2000;(3):14—17
[4]程国采.战术导弹导引方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防辐射方法总结:如何防辐射 第2篇
【生活中的防辐射方法】
如果你是准妈妈,在你生活中你注意到生活的辐射了吗?我们生活中的辐射主要来自各种电器电磁场发出的静电,作为准妈妈防辐射措施具体的方法有:第一,购买电器请选购正规厂家的名牌家电产品,质量有保证,保证安全;第二,家中的电器平时操作也要规范,在使用时自己和电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样可以使自己减少受家用电器放身出来的辐射。第三,在家电摆设时尽量不要把家用电器过近和过于集中。我们要注意将电视机、电脑、冰箱不要集中摆放在客厅或者摆放在卧室里;第四,怀孕的准妈妈在生活中更要注意缩短使用电器时间;第五,我们平时都忽略一个细节,我们家里安装的电线也存在辐射,如果你家中的是固定电线都是走“暗线”,散身出来的辐射会很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在床边或最常活动的地方安置十分密集的接线板或插头,就可能会影响健康。特别提示床头尽量避免安装电器或插头为宜。
【工作中的防辐射方法】
工作中的准妈妈避免不了接触电脑等放射性的电器,在这里介绍下防止工作中预防防辐射方法,具体的有:第一,我们在办公室办公时坐的位置尽量不要对着别人电脑背面,因为电脑的背面往往辐射较大;第二,在电脑摆放集中的办公室工作的话,有空经常起身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第三,在用电脑办公最好就是穿防辐射服,并且坐姿要与电脑有一定的距离,适当调整电脑屏幕光线的亮度,将调整为柔和状态为最好,还要在平时尽量让眼睛与电脑屏幕成水平,平视,保持与屏幕要有一定距离,每次用电脑对视时间不宜过长,适当让眼睛不过于集中;第四,准妈妈平时要注意自己不靠近打印机和复印机坐着聊天或者办公;第五,工作中手机打电话是不可少的一个工具,提醒不要将手机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靠近自己的地方长时间充电。
【医疗过程中的防辐射方法】
当你去医院检查时同样也要注意做好防辐射,自己在医疗过程中,电离辐射也是患者要注意的一个地方,当你接触到过大的辐射量会让你的身体同样也会受到伤害。而在医疗过程中,患者能采取的防辐射方法主要是避免接触。首先,患者要严格遵守医院放射科的操作规范,必须听操作人员安排,不可违规进入禁入区域;其次,CT检查速度较快,患者在接受CT检查时受到的辐射比X射线检查要少,如果医生要求患者接受CT检查,那么患者可以不必要求X射线检查,当然CT检查费用较高,且需要预约,要视情况而定;第三,接受X射线透视检查时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要大于X射线摄片检查,患者应予以重视;另外,接受放射性诊断检查不可过于频繁。
【经常上网的防辐射方法】
对于网友来说每天上网,很有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让身体减少辐射的伤害,具体方法是:
第一,爱上网的朋友在平时应注意为自己增加营养。医学上介绍维生素B对脑力劳动者很有益,对上网爱好者一般都是很晚睡觉,而且睡觉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这样睡眠的质量肯定不会好,在这里建议这一群人平时多吃应多吃动物肝脏、新鲜果蔬,充份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B族物质。
第二,长期坐着对着电脑,我们要学会适当调节,平时要多做体操,以保持旺盛精力。
第三,我们的电脑显示器在长期使用时会会产生静电,静电会将在空气中的尘埃吸附在皮肤上,当你长时间与屏幕长时间面对面,这样会让你的皮肤更容易导致斑点与皱纹,女性都爱美,如果你想避免电脑辐射对肌肤的伤害,提示女性朋友最好做好预防。当你上网办完自己的事情情后,关电脑了,提醒最好去清洗下脸部和手,将皮肤补充水分,清洗干净上网吸附的尘埃。
第四,同样当你上网时可以穿件婧麒防辐射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辐射危害
第五,在里最好常备枸杞汁和胡萝卜汁,不定时地喝一些,这样的好处就是对养目、护肤功效也很显著。
【小孩防辐射方法】
我们家中的也同样要做好防辐射方面措施,在这里介绍几点小孩防方法:
一:平时家长要给小孩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因为这样可以让身体加强防辐射抵抗力,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同样具有抗氧化活性,让身体体内减轻辐射导致的过氧化反应。
二:家长适当选择给小孩吃一些胶原弹性物质。比如海带、紫菜这样的食物它含有胶原弹性。我们都知道海带中含有一种黏附的作用,胶原弹性物质可以把体内的辐射性物质黏附出来排出体外,同样还有对受损的皮肤有修复的功效。
反辐射导弹 第3篇
巴西的一名官员称,针对巴基斯坦和巴西的MAR-1导弹项目在同步推行,不过巴基斯坦对这种导弹的需求要更为迫切一些。巴西空军希望能将这种导弹装备到A-1M战斗机上,所以正在等待这种飞机完全进入服役状态。而这种导弹与巴基斯坦空军所使用的一款战斗机的集成工作却已经完成。(雨丝)
法国激光制导型模块化空地武器通过认证
4月3日,法国武器装备总署已经核准激光制导型模块化空地武器进入法国空军和海军服役,此前,在法国西部的卡佐空军基地,法国空军已利用达索公司的阵风F-3战斗机对模块化空地武器进行了一系列飞行测试。
激光制导型模块化空地武器定型为SBU-64,是计划进入法国部队服役的最后一种模块化空地武器。GPS/INS制导型型号为SBU-38,已于2007年进入部队服役,红外制导型(SBU-54)已于2011年7月进入部队服役。
SBU-38和SBU-54已应用于法国最近的军事行动中。SBU-38已部署于阿富汗,并在2011年法国空袭利比亚行动中投入使用;SBU-54同样用于法国空军和海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另外,据推测这两种武器已经应用于支持法国在西非马里的作战行动。
模块化空地武器实际上是安装在非制导炸弹上的制导与动力组件。整个模块化空地武器系列使用同样的动力组件,区别他们是根据其采用的制导系统。SBU-64已处于生产当中,并有可能已经开始交付法国部队。(雨丝)
雷锡恩公司向澳交付第二套Phalanx近防武器系统
雷锡恩公司向澳大利亚海军交付第二套Phalanx Block 1B近防武器系统,安装于布里斯班号驱逐舰。澳大利亚海军一共在雷锡恩公司采购了三套近防武器系统,首套已于2012年安装在霍巴特号舰上,第三套将于2014年安装于悉尼号舰。
拥有Phalanx Block 1B近防武器系统,将使澳大利亚海军具有最先进的舰艇自防御能力。得益于最新的改进,系统的可靠性和人机互动均得到提高,从而可以应对更远的空中和水面威胁。
Phalanx Block 1B近防武器系统是一种快速发射、计算机控制雷达的20毫米火炮系统,能够自动捕获、跟踪和摧毁已经渗透其他防御系统的敌方攻击。指挥人员能够利用该系统完成其他舰船上通常由多个系统完成的任务。目前,该系统已经建造了890多套,被25个国家采用。(雨丝)
雷锡恩公司为美国空军生产干扰型小型空射诱饵弹
雷锡恩公司与美国空军签订价值8170万美元的固定价格合同,为其生产和交付第六批(共202台)干扰型小型空射诱饵弹(MALD-J)的干扰设备和储弹箱。
雷锡恩公司导弹系统部空战系统分部负责人称,小型空射诱饵弹在诱骗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干扰能力,可通过干扰和雷达信号特征技术破坏敌方综合防空系统。这种干扰型诱饵弹可为美国空军提供前所未有的干扰和诱骗能力及灵活性,提高飞行员和战机的战场生存能力。MALD-J干扰设备和储弹箱的生产将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雷锡恩公司进行。
MALD是一种性能先进、价格低廉的模块化、可编程空射飞行器。重量不到136千克,最大航程可达925千米。小型空射诱饵弹通过模拟美军及盟军作战飞机的轮廓外形和信号特征来制造虚假空情,保护飞行员和战机。按作战任务特点,MALD可分为基本型和干扰型,干扰型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雷达干扰能力。MALD-J已于2012年秋天开始交付。(雨丝)
苏丹披露新型塔卡系列火箭武器
苏丹军事工业公司首次披露了其本土研制的塔卡系列火箭武器,包括塔卡-1 107毫米多管火箭炮、塔卡-2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和塔卡-3 122毫米火箭筒及其配用的系列火箭弹。
塔卡-1 107毫米多管火箭炮的发射箱有12根定向管(分三层排列,每层4根),每根定向管内装有1枚107毫米尾翼稳定非制导火箭弹。该炮空重384千克,配装火箭弹后的行军状态重611千克,一次齐射1 2枚火箭弹的时间仅为6秒。塔卡107毫米火箭弹长836毫米,重18.85千克,初速为每秒28.66米,最大射程为8500米。
塔卡-2 122毫米多管火箭炮重920千克,发射箱有8根定向管(分两层排列,每层4根),共可携载8发122毫米火箭弹,定向管长3000毫米。塔卡-3 122毫米火箭筒采用三脚架简易安装,仅配有长3000毫米的定向管,该火箭筒重70千克,射速为每分钟2发。军事工业公司为塔卡-2多管火箭炮和塔卡-3火箭筒研制的火箭弹长3米,重66.6千克,战斗部重18千克,射程达5千米至20千米。(于蓝)
波音公司披露可用于近空支援的激光制导型小直径炸弹
波音公司近日披露了一项新的项目,为GBU-39B小直径炸弹(SDB)集成激光导引头以用于执行近空支援任务。
在巴西里约举行的拉美航空与防务展上,波音公司展出了一个三分之一比例的小直径炸弹模型,炸弹头部采用了高阻设计(头部短而厚),并安装有激光导引头。公司项目经理表示,这样的头部设计不适合战斗机挂载使用,公司正在对其加以改进,拟采用低阻头部设计,以适用于近空支援。
基于FRFT的反辐射导弹检测技术 第4篇
在信号处理领域中,传统的Fourier变换是一个研究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工具。但是Fourier变换只能用来处理确定性的平稳信号,对于时变的非平稳信号则无能为力。分数阶Fourier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FRFT)的推广为解决非平稳信号的问题指明了一个方向,尤其是19931994年间Almeida分析了这种变换并指出FRFT可以理解为时频平面的旋转[1],1996年Ozaktas等提出了一种计算量与FFT相当的离散算法后[2],FRFT越来越得到信号处理领域学者们的青睐。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对FRFT算法离散化的研究[3],为进一步促进FRFT的工程应用做出了贡献。
反辐射导弹(Anti Radio Missile,ARM)是现代战争中打击雷达等辐射电磁波源的有力武器,雷达能否检测出ARM是保证雷达生存的最基本手段之一,且告警时间越早,对雷达生存越有利。一般在载机刚发射ARM时,载机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而导弹作匀加速运动。由于是瞄准式发射,因此,载机的回波信号为单频信号,而ARM回波信号则为线性调频(LFM)信号[4]。
1回波信号模型
假设载机在发射ARM时速度为v,ARM发射时的加速度为a,则ARM的瞬时速度为:vt=v+at。一般在做ARM检测时,存在两种情形,第一种是载机和ARM处于同一距离单元,第二种是两者处于不同的距离单元。现只考虑第一种情况,则雷达接收视频回波信号为[5]
s(t)=s1(t)+s2(t)+n(t) (1)
式(1)中,s1(t)为回波中的载机信号分量,s2(t)为回波中的ARM信号分量,n(t)为回波中的噪声分量。载机在发射ARM时一般做匀速直线运动,ARM做持续数秒的匀加速运动。由于是瞄准式发射,因此载机回波可近似为一单频信号,而ARM回波则可近似为LFM信号,即
s1(t)=A1exp(j(2πfdt+θ1)) (2)
其中,fd=2v/λ为载机多普勒频率,θ1和θ2分别为载机和ARM信号的初相,A1和A2分别为它们的振幅,μ为ARM信号的调频斜率,且μ=2a/λ,λ为雷达工作波长。
2基于FRFT频域滤波的目标检测
信号x(t)的FRFT(p阶)定义式如下
Xp(u)=Fp[x](u)=∫
式(5)中,核函数为
式(6)中,n是整数,α=pπ/2是旋转角度,p为FRFT的阶数,Fp表示FRFT算子。显然,当p=1时,FRFT退化成Fourier变换;当p=0时,就是原信号。因此,时域和频域均可看作FRFT域的特例[6]。
由于载机信号为单频信号,所以在频域具有好的聚集性;由于ARM回波信号为LFM信号,所以在频域有一定的展宽。文献[4]分析了载机回波对ARM回波FRFT谱遮蔽系数,可以看出ARM回波的FRFT谱完全被载机回波的FRFT谱淹没,使得检测结果错误。因此,为了检测ARM信号,必须抑制载机回波的干扰。将回波信号变换到频域后进行滤波即可抑制载机信号的干扰。
假设回波为x(t)=s1(t)+s2(t)+n(t),其中s(t)为信号,n(t)为杂波。采样频率fs必须大于x(t)频谱中最大频率fM的两倍,fs≥2fM,即必须满足采样定理。图1为基于频域滤波FRFT的海面运动弱目标检测方法流程图。
3仿真实验
仿真参数为:雷达工作波长λ=40 cm,雷达脉冲重复周期T=0.25 ms;载机发射ARM时的速度v=200 m/s,则fd=2 v/λ=1 000 Hz;ARM的加速度a=180 m/s2,则对应的调频率μ=2a/λ=900 Hz/s。载机信号与ARM信号的功率比为20 dB,背景噪声为高斯白噪声,取1 001个采样点(此时载机和ARM仍在同一距离门)。
图2为-3 dB的回波信号的时域图;图3为-3 dB的频域图,由图可见,噪声分布在整个频域,载机信号在频域有较好的聚集,而ARM回波(即LFM信号)在频域表现为一展宽的频谱,湮没在噪声中。图4为信噪比为-3 dB时回波信号的FRFT幅值图,因为载机信号与ARM信号的功率比比较高,所以回波在分数阶域表现为一展宽的频谱,ARM信号淹没在载机回波中,无法检测到ARM信号。而图5为信噪比为-3 dB时回波信号经频域滤波后的FRFT幅值图,由图可见,载机回波抑制较明显,噪声也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图6为信噪比为-6 dB时回波信号经频域滤波后的FRFT幅值图,由图可见,经频域滤波后能够较容易地检测到ARM回波。
4结束语
分数阶Fourier变换(FRFT)是针对非平稳信号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在FRFT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滤波的ARM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频域回波信号进行滤波,滤除载机回波的干扰以及部分噪声,然后逆变换到时域,此时进行FRFT检测,能够检测到ARM回波,提高信噪比。与FRFT比较,在信噪比较小,载机信号与ARM信号的功率比较大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Almeida L B.Th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and time-frequencyrepresent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1994;42(11):3084—3091
[2] Ozaktas H M,Arhan O,Kutay M A,et al.Digital computation of the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1996;44(9):2141—2150
[3]陶然,张峰,王越.分数阶Fourier变换离散化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2008;38(4):481—503
[4]李宝,关键,刘加能,等.分数阶Fourier变换域的反辐射导弹检测技术.雷达科学与技术,2009;7(2):91—94
[5]张仕元,吴乐南.基于频域遮隔及分数阶相关的反辐射导弹检测技术.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29(5):1092—1095
反辐射导弹 第5篇
1.2.3.4.5.6.7.8.9.10.放射源送贮备案网上申请 放射源送贮,获得收贮报告单
向开发区环保局提交副本、材料,送贮备案表盖章,备案完成。场所退役环评(36000元),取得场所退役环评批复(北京市环保局)场所环境检测申请(自己写,盖章)环评验收监测(3900元)网上申报辐射场所退役验收 收到场所退役验收合格批复
反辐射导弹 第6篇
此次试验验证了在综合防空反导体系中,爱国者-3导弹所具有的探测、跟踪和击毁位于扩展射程内的巡航导弹目标的独特能力。综合防空反导体系将多个网络传感器和多个导弹防御系统连接起来,为作战人员提供更大的能力。
洛马公司爱国者-3项目负责人表示,爱国者一3导弹已经具备即插即打能力的现代防空反导体系,此次试验使他们距离实现美国陆军真正的综合防空反导系统的目标更近了一步。(雨丝)
标准-3ⅡA推力可调姿轨控系统完成初步设计评审
雷锡恩公司完成了对标准-3ⅡA导弹推力可调姿轨控系统的初步设计评审。该系统包括1个火箭发动机,4个主要转向喷管和6个姿控喷管,可提供精确推进,使标准-3 BlockⅡA能以高精度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
雷锡恩导弹系统公司防空反导系统生产线负责人表示,推力可调姿轨控系统是标准-3 BlockⅡA最复杂的部分,在初步设计评审上给出的设计细节和试验数据,证明该系统已经具备了进入下一研发阶段的条件。
标准-3 BlockⅡA由美国和日本共同研制,是美国“分阶段适应办法”第三阶段的基础。该导弹更大的火箭发动机和先进的动能弹头将能提供更大范围的防御,保护美国及其盟国免受弹道弹道威胁。该项目计划2018年交付。
作为导弹防御局海基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目前标准一3的所有型号(Blocks IA、1B和ⅡA)都在雷锡恩公司进行开发。现有型号被部署于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用于在飞行中段抵御从近程到中远程的弹道导弹威胁。雷锡恩公司已提前向美国和日本海军交付超过130枚标准-3导弹,并节约了成本。(雨丝)
海湾六国欲建立区域性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巴林外交部长称,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和美国暂时达成一个建立区域性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协议。哈利德称,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美国计划于6月制定出导弹防御计划的细节。
巴林外交部长将建立反导防御系统的决定归因于伊朗,海湾六国和美国曾于三月下旬在沙特阿拉伯就导弹防御合作举行会谈。
目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拥有从美国购买的地对空爱国者拦截导弹,并在今年购买了美国制造的高海拔地区防御系统终端已达成交易。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正在寻求升级其由美国提供的爱国者拦截导弹的功能,而科威特也拥有防空系统。(雨丝)
韩国将建导弹防御系统
韩国国防部长称,韩国目前正致力于朝着建立一个初期防御体系努力,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将拥有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
韩国国防部长的讲话发表于朝鲜实施了其远程火箭发射计划之后,尽管朝鲜随后表示其尝试将一颗卫星送入轨道的计划失败,但这一行动证实了朝鲜对远程弹道导弹技术仍然抱有兴趣。
韩国军方曾于一年前宣布,韩国将在2015年致力于建设一个防御来自朝鲜中短程导弹的防御体系。(雨丝)
政策
美公布常规潜射弹道导弹新计划
根据美国国防部1月26日发布的主要预算决议,美国国防部计划研制一种新型常规弹道导弹,部署于攻击型潜艇上。国防部长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军将投资一项计划,对新的弗吉尼亚级潜艇进行改装,以携带更多巡航导弹,并将开发一种水下常规快速打击备选方案。
如果这项新的潜射导弹计划得以通过,将成为第三种建议的常规快速打击系统,以引起对快速打击技术发展的重视。美国国防部此前提出的远程潜射和陆射导弹计划在过去数年间遇到了一些严重的政治和技术挑战。
环球安全新闻专线获悉,为实现基于攻击型潜艇的常规快速打击能力,目前有三个主要方案正在考虑中。一个可能是,新设计一种中远程弹道导弹,装在弗吉尼亚级潜艇的两个新型发射管内,这两个新型发射管本是为战斧导弹设计。
第二个更加宏伟的方案,是在攻击型潜艇上安装所谓的四发一组导弹发射器,该导弹发射器是为未来俄亥俄级替代潜艇装备三叉戟D-5核弹道导弹设计的。第三种方案更加昂贵和宏伟,即设计更大的可发射三叉戟导弹的发射管,也需要增加隆起的一段,安装在攻击型潜艇上。这有可能允许中程导弹更大型化,并具备更远的射程。预算压力可能迫使美国国防部坚持第一方案。(雨丝)
俄出售35枚RVV-AE中距空空导弹
国营的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近日与马来西亚签署合同,将向马来西亚空军提供35枚RVV-AE中距空空导弹。据透露,上述合同是在马来西亚举行的2012年亚洲防务展期间签署的,其总价值为3500万美元,其中首批导弹将在201 2年年底前交付。
RVV-AE空空导弹的北约代号为AA-12,该弹是一种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采用了可折叠的格栅式尾翼,具备多目标攻击和发射后不管能力,可打击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和巡航导弹等各种空中目标。RW-AE导弹可用于配装俄罗斯的米格和苏系列战斗机,马来西亚空军购买的这批RVV-AE空空导弹将供其现役的苏-30战斗机挂载。(于蓝)
反辐射导弹 第7篇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的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核技术应用自身存在不安全因素,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核能生产与医学中X射线的应用等, 产生的电离辐射对人体有着某些直接或潜在的危害。因此, 需要针对辐射工作者, 制定辐射预防与控制措施, 切实保障辐射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1 辐射的概述
能量以波或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称之为辐射, 主要指辐射能量由放射源向外所有方向呈直线的放射。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其中, 能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称为电离辐射, 如能量大于10e V的X射线、γ射线、β射线、α射线、中子等;不能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称为非电离辐射, 也叫作电磁辐射, 如能量小于10e V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1]。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接触的各类电子产品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如手机、电脑、各种电器, 可以说无处不在, 但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而核技术应用过程中, 公众与辐射工作者受到电离辐射的剂量一旦超过了规定的剂量限值, 就会伤害到其身体健康, 因此, 近年来, 电离辐射监测与防护逐渐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2 辐射对于人们身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当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 其组织和器官出现功能或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之为辐射生物效应, 而人体组织中的吸收剂量会直接决定这着这种效应程度与性质。在机体吸收辐射能量开始一直到发生生物效应, 或者是到机体死亡或者是损伤, 需要经历各种性质变化, 主要包含结构变化、分子水平变化、代谢变化以及细胞功能变化, 同时包含系统、集体组织与器官之间的互相变化, 整个变化过程相对复杂。简言之, 不管整个过程如何变化, 最终都会伤害到人体的健康, 尤其是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受损程度最严重。
3 基本辐射防护与辐射环境的监测基本方法
通常情况下, 电离辐射对于人体的照射包含内照射与外照射两种不同的方式, 其中, 外照射是指放射源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一般是指受到X射线、β射线、γ射线以及中子束的照射所引起的;而内照射时指一些进入人体中放射性的核素, 对人体产生的照射, 一般是由于人们吸入、食入或通过皮肤表面及伤口接触造成渗入了放射性的核素所致。对于不同的照射方式, 其基本辐射防护措施也不相同。外照射的防护措施主要采取时间、距离、物质屏蔽三种防护以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外照射;对于内照射则采取包容、封闭、净化、稀释的措施以减少放射性核素的进入和加快排出。而对于辐射环境的监测而言, 目前出台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61-2001) 主要是通过国家环境的保护局所提出的标准, 这个标准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辐射环境的质量监测、废弃物的处理、污染源的监测、辐射设施的退役以及放射物质的安全运输等进行了确定, 同时还对监测报告内容和编写格式进行规定。
4 辐射防护与监测
辐射的防护监测概念主要指为了控制、估算工作人员、公众所受辐射和放射性物质的照射而进行测量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群众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2]。辐射的防护目的就是确保工作人员、群众可以在安全环境中生活、工作, 而环境安全性监测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监测, 通常情况下, 辐射防护与监测对象主要包含环境监测与人员监测两个部分。而监测领域主要包含四个, 环境监测、个人剂量的监测工作的场所监测以及流出物的监测;辐射的防护监测实施主要包含制定监测方案、进行现场测量与采样、对监测点进行定位、处理数据以及评价结果等。此外, 在监测的方案中, 需要对质量保证的措施、监测的对象、监测的仪器、监测的点位以及监测的周期进行明确, 其中, 质量的保证措施在辐射防护的监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主要强调:相关监测人员只有获得上岗证以后才可以正式入职, 同时定期将监测仪器送到计量部门进行检定, 然后建立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体系,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 还应按照不同监测项目与对象选择相关监测的仪器。
5 辐射监测技术人员的辐射监测防护
(1) 辐射监测技术人员进行辐射监测工作时, 在不影响监测工作的情况下通过辐射防护基本措施要尽可能降低辐射的危害。
(2) 在工作的过程中, 如果发生事故或者是发现异常的情况, 需要及时报告给应急响应组织负责人进行处理, 以此保证处置与处理的安全性。
(3) 每年都要坚持对辐射监测技术人员的职业健康进行体检, 并且应到经卫生批准的卫生机构实施检查, 同时构建职业健康的保护档案, 然后根据规定期限进行保存[3]。
(4) 按规定定期辐射监测技术人员的个人累积剂量进行监测, 同时进行预防与控制。
(5) 个人健康的检查资料、实验室的沾染测量与个人剂量的监测需要及时进行整理并归档, 严格根据《档案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6) 加强辐射监测技术人员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提高辐射防护意识, 使辐射防护最优化。
(7) 强化辐射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准备与演练, 当发生辐射环境安全事故时能够快速做好应急准备工作[4]。
(8) 电离辐射监测及防护: (1) 制定监测方案, 在开展电离辐射监测工作前, 根据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以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准备工作, 按照监测方案选取相应的监测仪器, 检查仪器是否工作正常以及准备相关工具, 减少在工作现场的时间; (3) 防护用品准备, 根据工作内容准备相应的防护用品, 并合理使用, 以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4) 监测技术人员在监测过程中, 熟练操作监测仪器, 尽可能减少照射时间; (5) 当手、皮肤、衣服、鞋袜受到污染时, 应及时清洗, 尽可能清洗到本底水平; (6) 当辐射监测技术人员的个人累积剂量超过剂量限值时, 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调整, 尽可能保护辐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7) 在监测较强的辐射源时, 需要注意从远到近渐渐地接近相关辐射源, 防止强辐射源伤害到人体健康; (8) 在监测不明的放射源时, 需要应用伽玛的剂量率实施初测, 在必要的时候实施密封的测量, 防止辐射物质伤害到监测人员。
6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辐射工作会严重威胁到群众与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因此, 需要相关人员深入分析辐射监测与防护措施, 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 保证群众与辐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摘要:在辐射环境监测中, 为控制与预防辐射的危害, 需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以确保辐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与安全。尤其是辐射监测技术人员在监测过程中, 经常会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 因此, 需要高度重视辐射危害的预防, 尽可能保证这些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陈述了辐射的定义, 探讨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 给出辐射预防控制的对策, 以期保证辐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
关键词:辐射,辐射监测,辐射防护
参考文献
[1]《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手册》.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2.
[2]《辐射安全手册精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3]曹璐璐.浅谈辐射工作人员辐射监测防护及废弃物处理[J].科技风, 2015, 13 (11) :23~26.
反辐射导弹 第8篇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是建立在经典流体动力学与数值计算方法基础上的一门新型独立学科[3]。与实验测量方法相比,CFD方法不受试验条件的限制,有较多的灵活性,可以拓宽试验研究的范围,减少昂贵的试验成本。在众多涉及传热过程的模拟计算中,都会用到辐射模型,比如根据文献[4]和文献[5]研究可知,在室内热环境模拟和扩散炉内部温度场计算上,合理选择辐射模型,均能得到较好的计算结果。本文对人工太阳辐射环境下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与试验的比较寻找最佳的辐射模型。
1 理论模型
本文涉及到的问题是一个三维、定常、湍流流动和传热的过程。
1.1 物理模型的数学描述
流体流动要受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支配[6],它们的雷诺时均方程为
式中xi———代表直角坐标下的三个坐标分量;
ui———代表直角坐标系下瞬时速度的三个分量;
ρ———密度;
t———时间;
μ———动力粘度;
p———压力;
T———温度;
k———传热系数;
cp———比热容;
S———广义源项。
值得说明的是:
(1)在Z方向动量方程的源项Sz中包括浮升力项,采用Boussinesq假设,将流体密度视为常数。
(2)在动量方程中,二阶关联项也称Reynolds应力或湍流应力,它代表了脉动速度对时均流动的影响。雷诺应力项的出现,导致了雷诺时均方程不封闭。为了使之封闭,必须将雷诺应力项模型化,本文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对雷诺时均方程求解。
(3)在能量方程的源项ST中包括了辐射热量,由各种辐射模型求得。
1.2 辐射模型
辐射换热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科研难题,因为辐射换热问题有很高的非线性,描述辐射传递的方程为微分—积分方程,很难获得解析解[7]。因此,工程实际中的辐射问题一般都作一定的简化处理,形成不同的简化模型。目前,主要的辐射模型包括:离散传播(DT)辐射模型、基于球形谐波法的P-1辐射模型、罗斯兰德(Rosseland)辐射模型、表面(S2S)辐射模型、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8,9,10]。这些模型在模拟的精度、合理性和计算量上各有特点。
DT模型的主要假设是用单一的辐射射线代替从辐射表面沿某个立体角的所有辐射效应[11]。把体积微元向周围的热辐射均匀的离散成有限能束,求得他们的辐射强度变化之后,对所有的辐射变化求和,就得到对应于每个流体单元内的由于辐射所引起的能量源项。此模型的计算精度主要由所跟踪射线的数目以及计算网格密度决定。
P-1模型是P-N模型中最简单的类型。P-N模型的出发点是把辐射强度展开成为正交的球谐函数。对于P-1模型,我们需要求解一个辐射输运方程并将所得的辐射热量直接带入能量方程的源项。
Rosseland模型引入了与温度成三次方的传热系数来计算辐射热量。由于Rosseland模型不需要计算辐射强度的输运方程,所以它的计算量比P-1模型还小。
S2S模型可计算出在封闭区域内的漫灰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某个表面接受到其余表面的入射辐射量用角系数来度量。角系数的含义就是离开表面1的辐射量被表面2所接收到的比例。该模型的主要假定是忽略了所有的辐射吸收、发射和散射,因此,模型中仅考虑表面之间的辐射传热。
DO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对辐射强度的方向变化进行离散,通过求解覆盖整个4π空间角的一套离散方向上的辐射输运方程而得到问题的解。空间中某一位置的4π空间角的每个象限被分割成Nθ×Nφ个辐射立体角方向,θ、φ分别为经/纬度角。有多少个立体角方向,DO模型就求解多少个输运方程。立体角的离散精度决定求解的精度,但是,增加立体角的精度会使计算量急剧增加。
2 物理模型与研究方法
2.1 物理模型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沙漠环境模拟实验室,如图1所示。其地面中心区域为6.28 m×5.04 m(X×Y)的沙坑,内填沙漠原型沙。房间上方装有全光谱日光模拟器,作为模拟太阳辐射的光源,其由188只反射型镝灯组成,光源总功率为75.2 kW,平均功率为4.19 kW/m2。为了模拟自然风环境,南侧放置3台轴流风机送风,送风温度为5℃,送风速度为1 m/s,并利用接近顶部的两个排风口自然排风。
模型采用分区混合网格技术建立,在模拟器周围使用四面体非结构化网格,其余区域使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划分。结构化网格占网格总数的75.42%,图2显示了Y=3.475 m断面的网格分布。这种网格划分方法可以减少节点,节省计算时间,同时保证主流计算区域的计算精度。
2.2 研究方法
试验采用SR5太阳辐射传感器,其光谱范围为300~3 000 nm,测量范围为0~2000 W/m2,精度为±1 W/m2。如图3所示,在日光模拟器投影到地面上的区域布置30(6×5)个测点进行试验,测量地面入射辐射值。
数值模拟采用FLUENT软件,湍流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为考虑温差引起的浮升力的影响,采用Boussinesq假设。日光模拟器采用定热流边界条件,房间墙体设为绝热表面,地面取为第三类边界条件,传热系数取为k=0.58 W/(m2·℃),进风口设为速度入口,排风口设为压力出口。
首先,将实验所得的地面入射辐射值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其次,选取Y方向上的中点(Y=3.475 m)做XZ截面,输出数值模拟的温度云图,分析该二维空间的温度分布。
3 试验与模拟结果
3.1 地面入射辐射
将地面辐射的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绘制成为以地面辐射测点为X轴,各测点的入射辐射值为Y轴的曲线图,如图4所示。由于Rosseland模型没有入射辐射值的输出,所以只比较其余四种模型。从试验曲线1至5点、6至10点等六段曲线可以看出:辐射分布呈抛物线状,且13、18点辐射值最大,说明地面中心入射辐射最强,向四周逐渐变弱。DT模型的模拟值均比实测值高,且曲线没有规律性;P-1模型的模拟值也均比实测值高,曲线平行于X轴;S2S模型的模拟值比实测值偏低,曲线有微弱的起伏趋势;DO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最接近,可见使用DO模型模拟地面入射辐射值较为可靠。
3.2 温度分布
图5给出了房间Y=3.475 m截面的温度云图,由图5(a)未考虑辐射时的情况可知,日光模拟器表面温度最高;在日光模拟器上部温度明显高于下部,在上部能看到热气流上升现象;在下部温度由上至下出现分层,但大部分区域温度接近风机送风温度,这与实际不符,可见辐射效应不可忽略。
由图5(b)、图5(c)可以看出,P-1模型中日光模拟器上部有微弱热气流上升现象,下部大部分区域温度等于送风温度,这与未考虑辐射时的情况相似;Rosseland模型中日光模拟器周围的温度场呈椭圆形分布,这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本模型空间的流体介质为空气,光学深度很小,而这两个模型不适合光学深度小的介质计算,尤其是Rosseland模型要求光学深度大于3。因此,这两种模型不适合该问题的求解。
由图5(d)、图5(e)、图5(f)可以看出,使用了S2S模型、DT模型和DO模型的温度场趋势相似。在日光模拟器上部都能看到热气流上升现象,在下部温度场均呈舌状分布,一部分热量以辐射的方式从日光模拟器下部散出。S2S模型、DT模型中上部与未考虑辐射时的情况相似,而DO模型上部温度均低于未考虑辐射时的情况。这是因为空气介质中存在散射,而S2S模型和DT模型均忽略了散射项,所以会造成温度场失真。但是DO模型考虑了散射项,同时它能够求解所有光学深度区间的辐射问题,所以模拟结果更为合理。
3.3 求解性能
在模拟过程中,只有DO模型增加了收敛的难度,即需要更多的迭代步数才能收敛,其余模型均未有明显增加。DO模型对电脑资源的使用量最大,因为对于3D问题,总共有8Nθ×Nφ个立体角方向,在默认情况下,Nθ和Nφ的数目均为2,故要求解32个输运方程,所以计算量是未使用辐射模型时的四倍多;S2S模型虽然不用求解输运方程,但是要计算角系数,在缺省情况下,有多少个网格表面,就要计算多少个角系数,故计算量增加了一倍多;其次是DT模型,虽然也不用求解输运方程,但要计算射线每个行程的辐射强度;P-1模型增加了1个输运方程,计算量略有增加;Rosseland模型无方程增加,故无计算量增加。(下转第452页)虽然DO模型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较高,但是它的精度也最高。现在双核CPU、4GB内存的计算机已经可以满足100万左右网格、带有DO模型的三维问题的计算,而且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迅速发展,更大型的计算也将不成问题。
4 结论
经过了上面的分析比较后,得到的结论是:
(1)用DO模型模拟地面入射辐射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S2S模型的模拟值偏低;DT模型和P-1模型的模拟值偏高,且趋势不同;Rosseland模型没有入射辐射值的输出。
(2)DO模型最适合太阳辐射传热过程温度场的模拟;在辐射强度不大或要求精度不高的前提下,为了节约计算机资源,可以使用DT模型或S2S模型,但必须保证散射项可以忽略;P-1模型和Rosseland模型不适合此类辐射传热模拟。
参考文献
[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陈一诚,王志新.适用于海岛的独立供电电源规划设计[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29(4):78-84.
[3]渠满,职更辰,屈国建.一种多功能光优发电系统的可行性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29(1):93-96.
[4]郭磊.对FLUENT辐射模型的数值计算与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4,28(3):358-360.
[5]侯立宏,刘祖明,张卫东,等.太阳电池生产用管式扩散炉的数值模拟:辐射模型的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2(2):25-28.
[6]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姚磊,杨晶,王立.散射性介质辐射传热的数值模拟[J].冶金能源,2006,25(12):26-30.
[8]Fluent 6.2 User’s Guide.USA:Fluent Inc,2005.
[9]A.Habibi,B.Merci,G.J.Heynderickx.Impact of radiation models in CFD simulations of steam cracking furnaces[J].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2007(31):1389-1406.
[10]李铁,李伟力,袁竹林.用不同辐射模型研究下降管内传热传质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2):92-98.
反辐射导弹 第9篇
由于在光学波段观测银道面会有消光效应的存在, 所以射电波段的观测数据成为了研究银河系结构的主要工具。在射电波段, 银河系辐射主要有两种辐射机制:热的轫致辐射 (自由自由辐射) 和非热的同步辐射。自由自由辐射源于带电粒子相互碰撞, 同步辐射是由相对论电子在磁场中的螺旋运动产生的。在厘米和分米波段的射电连续谱中, 观测到的两种强射电源超新星遗迹和电离氢区 (HII区) 的辐射机制分别是同步辐射和自由自由辐射。将这两种辐射成分分离, 对于研究银河系的意义是重大的。利用分离后的结果, 可以描述银河系内不同种类电子的分布, 可以发现未知的射电源以及新的超新星遗迹和HII区, 也可以对已知的超新星遗迹和HII区进行验证。利用超新星遗迹, 又可以研究大质量恒星的晚期演化, 了解其对星际介质的加热作用、超新星爆发时的构成元素, 也可以研究星际介质的磁场结构。结合复合线数据, 可以求得HII区的光度, 这对确定银河系的哈勃类型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得到的非热辐射成分的谱指数分布, 也可以更准确的对丢失大尺度结构的观测数据, 进行大尺度结构辐射的补偿。
分离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的方法, 前人已经建立了几种模型 (如Hinshaw et al. (2007) , Marta I.R.Alves et al. (2011) , Paladini et al. (2005) ) , 但是这些模型或者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度, 或者有诸多的局限。本文中, 我们将设计一种新的方法, 利用多波段的射电连续谱数据, 通过对谱指数的分析, 来实现热辐射成分和非热辐射成分的分离, 并且求得观测数据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非热辐射成分的谱指数。
1 分离方法
1.1 数据的选取
现已完成的银河系全天巡天和银道面巡天观测有很多, 但是一些早期的数据灵敏度很低, 分辨率也非常差, 而且没有电子版的数据, 这样的数据并不适合做细致的研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射电望远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无论是灵敏度还是分辨率, 都逐渐达到了人们的要求, 所以我们所用的数据就要根据实际工作中所要研究的区域进行选择。要注意的是, 一些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的数据 (如Haslam et al. (1982) 中介绍的408MHz数据和Reich et al. (1982, 1986) 中介绍的1420MHz的数据) 是全波束数据, 而之后的观测数据基本都是主波束的数据, 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 只能是同一类型数据进行计算, 不能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交叉计算。此外, 有很多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的数据, 大多是丢失大尺度结构辐射的, 这样的数据要进行大尺度结构数据的补偿 (也被称为零级修正或绝对校准) , 在这之后才能用于辐射成分分离的计算。
1.2 分离方法的介绍
我们所设计的分离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的方法, 是基于Paldini et al. (2005) 中建立的分离模型。在计算的过程中, 通过对不同辐射成分的谱指数进行分析, 为了保证计算的谱指数的准确性, 对每一个波段的数据进行修正。根据Reich&Reich et al. (1988) , 频率为ν的连续谱观测数据的每一个像素点的亮温度T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其中, T (ν) 是任意频率为ν的观测天空得到的射电辐射亮温度, 我们也常将亮温度称为强度。Tgal (ν) 是银河系辐射亮温度;Tcmb是来自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亮温度, 它是一个天文学界广泛认可的不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确定值, 即2.728±0.0004K, 近似记为2.73K;Tex (ν) 是来自未知的河外源的辐射;Tzero (ν) 是零级校准值, 是来自大尺度结构的辐射, 每个观测数据, 会有一个不同的修正值。需要注意的是, Tzero (ν) 只对完整的数据才有, 对于丢失大尺度结构辐射的数据, 这一个修正值是毫无意义的。一般我们都将T gal (ν) 、Tcmb、Tzero (ν) 加在一起, 统称为Toff。不同波段的观测数据, Toff都不相同, 可直接利用的完整的数据Toff值都是固定的。
减去修正值Toff后, T (ν) 就只剩Tgal (ν) , 也只包含两种辐射成分, 自由自由辐射和同步辐射成分, 即:
其中, Tff (ν) 是自由自由辐射亮温度, Tsyn (ν) 是同步辐射亮温度。这两种辐射成分的谱指数是幂律分布的, 即T (ν) ~νβ, 所以会有这样的关系:
其中, βff是自由自由辐射的谱指数, βsyn是同步辐射谱的谱指数。而对于Tgal (ν) 也存在一个这样的关系式:
1122 () = () () galgalT Tβννν,
其中, β是利用不同频率的Tgal (ν) 算出来的, 此时β的定义并不是谱指数。因为我们知道, 两个幂律函数相加得到的并不是一个幂律函数。但是, 通过理论计算, 我们很容易发现当给定自由自由辐射和同步辐射的亮温度值以及谱指数时, 总会有一个β值与之对应, 所以此关系式是成立的。那么, 将 (3) 、 (4) 、 (5) 式带入 (2) 式就会得到:
整理后, 我们可以得到:
其中, fffν1代表热辐射成分占总强度的百分比。那么, 就可以很简单的求出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热辐射成分的强度。
对于 (7) 式, β是求出的值, 自由自由辐射的谱指数是一个公认的拟合的固定值, 即βff=-2.1, ν1、ν2是频率, 也是已知的。那么fffν1和βsyn都是所要求得的未知量, 方程无解。这时我们要借助另一个频率的数据, 会得到:
我们已知在频率为ν1时, 银河系辐射的不同辐射成分的百分比是一定的, 也就是说, 用频率ν1和ν2算出来的热的自由自由辐射成分的百分比fffν1应该与用频率ν1和ν3算出来的热的自由自由辐射成分的百分比ff'fν1是相同的。所以, 我们可以用 (7) 式和 (8) 式算出自由自由辐射成分的百分比。再由百分比和总强度, 得到热辐射和非热辐射的强度值。至此, 分离工作就完成了。
但是在实际的计算中, 我们会发现, (7) 式和 (8) 式联立得到的解是唯一的, 即为0。由自由自由辐射成分的百分比的物理含义我们知道, 银河系内任何位置都没有自由自由辐射是不可能的。那么解 (7) 式和 (8) 式, 就要采取简单的数值解法。我们将βsyn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通过理论推算和对银河系的认知, 认为将βsyn的范围确定在-2.1~-3.0是最为合理的。当βsyn趋近于-2.1的时候, 我们就将认为该位置的银河系辐射全部为热的自由自由辐射, 但是由于银河系大尺度的背景辐射是同步辐射, 这种情况也不会发生。在这个范围内, 代入不同的βsyn求解热辐射的百分比, 将得到的两个百分比之差进行比较, 差的绝对值δ最小的那个, 我们就将其视为 (7) 式和 (8) 的解。在实际的运算中, 我们还应考虑所利用的观测数据自身的误差, 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 我们发现δ<0.05时, 得到的结果是最为合理的。
2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利用多波段射电连续谱观测数据, 通过对热的自由自由辐射和非热的同步辐射的谱指数进行分析, 实现分离银河系热辐射成分和非热辐射成分的方法。通过此方法, 可以更准确的将银河系内的不同辐射成分进行分离, 对于研究银河系结构、了解银河系电子分布、甄别超新星遗迹和HII区和星际介质的性质都有重要的帮助。
摘要:银河系内射电源的辐射机制主要有两种:热的自由—自由辐射和非热的同步辐射。分别来自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论电子在磁场中的螺旋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强射电源是电离氢区和超新星遗迹, 而且银河系的大尺度结构的背景辐射也是来自于同步辐射。将这两种辐射成分进行分离是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多波段的射电连续谱观测数据, 建立了一种新的辐射成分分离方法, 通过对观测数据每一个像素点对应的银河系辐射的谱指数进行分析, 以达到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分离的目的, 并求出同步辐射成分谱指数在银河系内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射电连续谱,超新星遗迹,电离氢区
参考文献
[1]Hinshaw, G., Nolta, M.R., Bennett, C.L., Bean, R., Doré, O., Greason, M.R., Halpern, M., Hill, R.S., Jarosik, N., Kogut, A., 2007, ApJS, 170, 288H.
[2]Alves, Marta I.R., Davies, Rodney D., Dickinson, Clive, Calabretta, Mark, Davis, Richard, Staveley-Smith, Lister, 2011, arXiv, 1108, 6268A.
[3]Paladini, R., De Zotti, G., Davies, R.D., &Giard, M.2005, MNRAS, 360, 1545.
[4]Haslam, C.G.T., Salter, C.J., Stoffel, H., &Wilson, W.E.1982, A&AS, 47, 1.
[5]Reich, P.&Reich, W.1986, A&AS, 63, 205.
[6]Reich, W.1982, A&AS, 48, 219.
反辐射导弹 第10篇
关键词:辐射防护,检测仪器,适用性
1 影响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分析
1.1 测量量程, 该参数是影响检测仪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的仪器有各自的量程范围, 如0.01~1500μSv/h, 0.01~100m Sv/h、50n Sv/h~10Sv/h等。
1.2 能量响应, 辐射防护检测仪器的能量响应下限越小和能量响应范围越宽越好, 适用于检测辐射的范围就越宽。
1.3 剂量响应线性, 该参数是衡量仪器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其测量量程范围内, 所测剂量值从小到大其线性关系越好, 说明该仪器所测数据越可靠。
1.4 测量示值的稳定性, 在某些辐射场所由于放射性物质衰变的随机性, 仪器的示值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统计性涨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溯源性, 检测仪器应定期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或校准, 日常使用中, 制定质量控制的相关程序, 需开展期间核查工作。
1.5 仪器示值的单位, 不同辐射剂量检测仪器的单位都存在差异, 比如有照射量“伦琴 (R) ”、空气比释动能“戈瑞 (Gy) ”和周围剂量当量“希沃特 (Sv) ”。这些单位量值比较大, 通常测量仪器以较小的单位“μR”、“μGy”、“μSv”显示测量值。
1.6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如果辐射场曝光时间或出束时间超过响应时间可反映相对准确的数据, 如果达不到仪器的响应时间, 则对检测结果应进行时间读数修正。
2 国家标准、规范中对仪器技术参数的要求
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中对不同辐射场所应使用的辐射防护检测仪器应具备的性能指标给予限制, 详见表1。
3 常用辐射防护检测仪器
目前市场上辐射防护检测的仪器种类很多, 现将作者所使用的几种仪器作一分析, 见表2。
4 分析与讨论
测量应采用闪烁探测器和具有能量补偿的计数管型辐射剂量率仪, 现使用的Ks2100-pex便携式环境x/γ剂量率仪和6150AD-b高灵敏度环境级γ剂量率仪满足标准要求, 均为闪烁探测器型辐射仪。医用诊断类X射线一般在25ke V~150ke V, 工业X射线探伤类在80ke V~450ke V, 常用的γ探伤类在0.02~1.53Me V, 因此, ATOM-TEX AT1121辐射剂量测量仪和451P型电离室巡测仪可以满足这类辐射场所的防护检测, 由于受测量量程、能量范围的限制, 仪器的探测器应为电离室或闪烁体类型较好, 有比较宽的量程和能量范围, 只是响应时间虽符合标准要求, 但实际工作中某些辐射场所的射线出束时间短于响应时间, 因此, 对所有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时间读数的修正。α/β表面污染的检测仪器主要是闪烁探测器和G-M计数管类污染仪, 两者均有较好的探测效率, 但是G-M计数管对γ辐射比较敏感, 需对此采取必要的方法去除, 表面污染仪优先考虑闪烁体探测器类仪器。
参考文献
[1]GB/T14583-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S].
[2]GBZ 114-2006.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
[3]GBZ 125-2009.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S].
[4]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
[5]GBZ 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
[6]GBZ 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S].
[7]GB/T14318-2008.辐射防护仪器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S].
[8]GB/T5202-2008.辐射防护仪器α、β和α/β (β能量大于60keV) 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S].
[9]GB/T4835-2008.辐射防护仪器β、X和γ辐射周围和/或定向剂量当量 (率) 仪和/或监测仪[S].
[10]JJG852-2006.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检定规程[S].
反辐射导弹 第11篇
关键词:辐射带;“杀手电子”;CME磁暴;CIR磁暴;波粒相互作用;ULF波;VLF波
Dynamic Variation and the Fast Acceleration of Particles in Earth’s Radiation Belt
Abstract:We have quantitatively studied the radiation belt electrons’ vari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boundaries determined by fitting an exponential to the flux as a function of L shell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gree with the observed outer and inner boundaries of the outer radiation belt. Furthermore, we have constructed the Radiation Belt Content (RBC) index by integrating the number density of electrons between those inner and outer boundaries.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RBC index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to the pre-storm average RBC index, we conclude that CME-driven storms produce more relativistic electrons than CIR-driven storms in the entire outer radiation belt, although the relativistic electron fluxes during CIR-related storm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during CME-related storms at geosynchronous orbit. The physical radiation belt model STEERB is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Fokker-Planck equation and includes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local wave-particle interactions, radial diffusion, and adiabatic transport. The physical radiation belt model STEERB is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Fokker-Planck equation and includes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local wave-particle interactions, radial diffusion, and adiabatic transport.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of STEERB have shown that the energetic electron fluxes can be overestimated by a factor of 5 or even several orders (depending on the pitch angle) if the cross diffusion term is ignored. This implies that the cross diffusion term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radiation belt electron fluxes. Formal radiation belt models often adopt dipole magnetic field; the time varying Hilmer-Voigt geomagnetic field was adopted by the STEERB model, which self-consistently included the adiabatic transport process. The test simulations clearly indicate that the adiabatic proces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volution of radiation belt electron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erplanetary shocks and magnetosphere can excite ULF waves in the inner magnetosphere; the excited polodial mode ULF wave can cause the fast acceleration of "killer electrons". The acceleration mechanism of energetic electrons by poloidal and toroidal mode ULF wave is different at different L shells. The acceleration of energetic electrons by the toroidal mode ULF waves becomes important in the region with a larger L shell; in smaller L shell regions, the poloidal mode ULF become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energetic electrons.
Keywords:Radiation belt; killer electrons; CME magnetic storm; CIR magnetic storm; wave-particle interaction; ULF wave; VLF wave
现代导弹制导 第12篇
出版时间:2013-10-01
ISBN:9787118087857
所属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武器工业
在20世纪, 控制领域的专家学者密切参与到航空航天问题的解决及其系统设计之中。通过航空航天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最优控制理论也得到了提升。
如今, 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拥有更为坚实的数学背景, 他们熟知控制理论的最新成果, 能准确阐述航空航天领域出现的控制问题并且可不依靠控制专家的帮助独立加以解决, 甚至尝试在特定的航空航天问题上应用新的控制理论成果。因此, 控制理论正在失去其最重要的发展源泉,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是阻碍了控制理论的发展。然而航空航天学科本身也同样面临着应用和理论发展分离的问题。
新控制方法的应用虽然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上很常见, 但传统的控制方法, 如比例导引方法、模拟比例控制器依然在寻的制导中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
反辐射导弹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