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精选20篇)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1篇

encourage只用作及物动词,通常接名词、代词或“名词所有格〔物主代词〕+动名词”作宾语; 也可接以动词不定式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此时动词不定式可能指未来的.动作,也可指正在进行的动作; 还可接介词in引起的短语,表示鼓励某人目前正在做的某种事情。encourage可用于被动结构。

encourage的主语一般是人,偶尔也可以物作主语,这时的意思是“有助于”。

encourage的宾语一般也是人,如接非人称宾语,则意为鼓励某人做、干、形成、使用等,可以理解为鼓励人去行动的省略形式。encourage在接“名词所有格〔物主代词〕+动名词”作宾语时,不可用于被动结构。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2篇

chemistry的意思是“化学”,是不可数名词,在句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及介词宾语。

chemistry是表示学科的名词,用于泛指时其前一般不加冠词。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3篇

关键词:形容词,连体修饰,认知,高い

0 引言

形容词在日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 有关日语形容词的研究不甚枚举。如国立国语研究所的《形容詞の意味用法記述研究》一书, 对形容词的用法做了很好的统计和总结, 并附上了详细的分析例。对研究形容词的用法有着很大的参考意义。日本学者木下りか在《形容詞の装定用法をめぐる一考察》一文中, 以“多い”和“遠い”两个日语形容词为例, 对这两个形容词做定语时的用法及所受的限制分别进行了考察。近年来, 也有很多学者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形容词。姜红在《基于语料库的日语形容词词语搭配及语义的认知研究———以“甘い”为例》中对通过对语料库的量化统计, 考察日语形容词"甘い"的使用情况, 从词语搭配的视角分析"甘い"的多个义项, 并进行基于实际语言使用状况的自下而上式的语义研究。这些先行研究为形容词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是从认知角度来对“名词1+の高い+名词2”这一连体修饰形式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以形容词“高い”作为考察的对象, 从认知角度对这一连体修饰形式进行分析。

本文中的“名词1+の高い+名词2”形式限定为“名词1+の高い”作为定语修饰“名词2”, 其中的“の”为主格助词。“東京の高い物価”这一类型, 不在本考察范围内。

1“高い”的意义分类

日语中, 形容词“高い”是一个多义词, 根据《デジタル大辞泉》の解説, 并结合考察分析的需要, 把“高い”的意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物が、地面などの基準になるところから、かなり上の位置にある。

(2) 金額がかさむさま。また、ある金額に占める割合が大きいさま。

(3)

(1) 垂直方向への伸びぐあいが大きい。基準となる面からの出っ張りが大きい。

(2) 声量が大きい。また、音声の振動数が多い。音域が上である。

(3) 広く知れわたっている。

(4) 物事の程度が他よりも上である。また、水準よりも上である。

(5) 目標などがりっぱである。高邁?高遠である。

(6) 数値が大きい。また、度合いが大きい。

在此基础上, 从日本語書き言葉コーパス和中日対訳コーパス中收集的相关语料来看, 连体修饰时的“名词1+の高い+名词2”形式在以上三种意义上的均有分布。

2 名词1与名词2的关系

在“高い”的意义分类的基础上, 对“名词1+の高い+名词2”这一形式中的名词1和名词2的类型进行考察。

意义1中的“名词1”多是“背”“天井”“波”“踵”等, “名词2”中常出现的是表示人、建筑的词, 还有“靴”、“海”等词。如:

(1) 色の白い、ハイカラ頭の、脊の高い美人と、四十五六の奥さんとが並んで切符を売る窓の前に立っている。 (《坊っちゃん》)

(2) 藪は自然と混成されて、背の高い竹や太い竹が入りまじった竹林に代り、墓地に向って、大きな影をなげているのである。 (《雁の寺?越前竹人形》)

(3) 天井の高い孤峯庵の書院はせまい塗装用品卸業の家よりも、平吉にはいま大きな安息感をあたえたのである。 (《雁の寺?越前竹人形》)

(4) それでも私よりは上背があり、踵の高い靴を穿いているせいか、一緒に踊るとちょうど私の頭とすれすれに、彼女の露わな胸がありました。 (《痴人の愛》)

意义2中的“名词1+の高い+名词2”形式中, “名词1”多是“値段”“家賃”表示价格或价值的词。“名词2”中出现的多是带商品性的词。如:

(5) 多分「吟醸酒」とは値段の高いお酒のことなのかな? (《日本酒美人》)

(6) ショッピングでぬいぐるみが好きな人がちょっと値段の高いぬいぐるみをうれしそうに買って帰ると家族が「また, そんなもの買って帰ったの?」と (《事例で学ぶ知的障害者ガイドヘルパー入門》)

(7) また, 食料の消費形態は, 加工食品等付加価値の高い食品や外食のウエイトが高まるなど食料消費のサービス依存傾向を強める方向に進んだ。 (《農業白書》)

(8) 香港のあの家賃の高いところでも、西洋料理でランチ代が三三元、四〇〇円足らずですね。 (《?引き潮?の経済学》)

从属于意义3的“名词1+の高い+名词2”形式中的“名词1”多是“湿気”、“熱”、“地位”、“身分”、“教養”、“質”、“格”、“程度”、“依存度”、“安定性”、“能力”等表示抽象意义的名词。除此之外, 既有“鼻”“頬骨”“額”等表示身体部位的词, 也有“声”、“香り”等词。如:

(9) 樹齢の高い菩提樹があって、その荘厳な葉叢は、日が当ると赤銅いろに照り映える。 (《金閣寺》)

(10) 湿気の高い晩だったが、うすぐもりの空に月がおぼめいていた。 (《金閣寺》)

(11) しかしあの気位の高い女は、なにか機会を見つけては男を軽蔑しようと考えているらしい。 (《青春の蹉跌》)

(12) 兵衛は頬骨の高い顔をもち上げて、渋色になった手拭で顔の汗をふいた。 (《播州平野》)

(13) その価値は、三千年前のソロモン王の時代にも知られていて、染料や香りの高い軟膏に使われ、ギリシャ人の宮廷でも香料としてよく使われていた。 (《自然療法で?乾癬?を治す》)

(14) 美那が横顔を見ると、鼻の高い、かなりの美人である。 (《あなたが名探偵》)

(15) 出る音の高い楽器の方が旋律が多いと思います。 (《Yahoo!知恵袋/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と趣味/音楽》)

从以上考察的名词1和名词2的类型来看, “名词1+の高い+名词2”这一连体修饰形式中“名词1”和“名词2”的关系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 名词1是名词2的部分。如:天井———孤峯庵踵———靴

(2) 名词1是名词2的产物。如:香り———軟膏音———楽器

(3) 名词1是名词2的侧面。如:値段———お酒湿気———晩

(4) 其他。这里主要指的是“名词1+の高い”已成为惯用形式的用法。如“背の高い”这一形式就被广泛认为是作为惯用形式使用的。

3 认知角度的考察

3.1 图形背景理论及突显原则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 是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最先提出来的。图形背景理论以鲁宾的“脸-花瓶”图像最为著名。当脸的图像作为图形时, 花瓶就变成了背景;当花瓶的图像作为背景时, 脸的图像就成了背景。Langacker[4:120]根据感知突显的程度对图形和背景进行了这样的论述:“从印象上来看, 一个情景中的图形是一个次结构, 它在感知上比其余部分 (背景) 要‘显眼’些, 并且作为一个中心实体具有特殊的突显, 情景围绕它组织起来, 并为它提供一个环境”。由此可见, 人在认知某一事物是, 会从这一事物的多点或多方面有意突出某一点或某一方面, 使之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事物的其他方面则处于被抑制的状态。

3.2“名词1+の+高い名词2”的认知分析

语言形式是人的认知过程的体现。“名词1+の+高い名词2”这一连体修饰形式正体现了认知的图形背景理论及突显原则。这一形式中的“名词1”相当于“图形”, 是被突显的位置。以下将以上述的考察的结果为基础, 对“名词1+の+高い名词2”进行认知分析。

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 一般会遵照“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 最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整体上, 然后是部分。这是因为整体比部分会更容易引起关注。所以, 当要强调部分的时候, 就必须把表示部分的词突显出来, 放在“名词1”的位置。如:

(16) まわりに、高い建物もなく、冬には富士山がじつによくみえました。 (《ぼくって何だろう?》)

(17) 天井の高い体育館は空間が多くて寒々としていた。 (《幻のダムものがたり》)

例 (16) 中“建物”就是一个整体, 当用“高い”形容这个整体事物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对其修饰。而例 (17) 中, “高い”形容的是“体育館”的一部分“天井”, 所以只有把“天井”放在“名词1”的位置上, 特意突显, 才能让它成为关注的焦点。让大家明白“高い”的是“天井”而不是“体育館”。

其次, 从认知的观点来看, 人们往往对直观的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印象, 像“声”、“香り”这些物体产生出来的东西, 由于不能给人们直观的印象, 所以当要强调这些产物时, 也要把它们放在“名词1”的位子上, 让它们成为图形, 突显出来。

再次, 事物往往有很多的侧面。这些侧面由于具有抽象性, 往往会增加认知的难度, 不能被人们直截了当的认知到, 所以在表达上需要着重突显强调。在表达这一侧面特征的时候, 需把它作为焦点突显出来。如例 (9) 中的“樹齢”、例 (10) 中的“湿気”、例 (11) 中的“気位”, 都是抽象名词, 要描述这些抽象面的时候就需要把它们作为图形突显出来。

4 结语

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的体现, 反映了人们的认知过程。以上从认知的角度利用图形背景理论和突显原则对“名词1+の+高い名词2”这一连体修饰形式进行了考察分析。说明“名词1+の+高い名词2”这一连体修饰形式中“名词1”是图形的部分, 是需要突显和强调的部分。日语形容词的研究是一门深而广的学问, 由于研究不足, 本文还有很多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西尾寅弥.形容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M].国立国語研究所秀英出版, 1972.

[2]木下りか.形容詞の装定用法をめぐる一考察--「多い」「遠い」の場合[Z].大手前大学人文科学部, 2004.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4篇

“名+之+形”中“之”的结构功能大致有三种:定语后置的标志、充当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具体的判断,要看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和前后词语的关系。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这种情况的前提条件是“名+之+形”结构在介词或动词(不包括心理动词)后,作为它们的宾语。此时“之”后面的形容词作定语,后置修饰前面的名词,为的是突出事物的某种属性。如: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

译: 怎么能够用自己洁净的身子去蒙受浑浊的脏物的玷污呢?

解说: “身之察察”“物之汶汶”分别与介词“以”和动词“受”构成介宾关系和动宾关系,“察察”和“汶汶”作为定语分别修饰“身”和“物”。

又如: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现在凭借强大的秦国,先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

解说: “秦之强”与前面的介词“以”构成介宾关系,“强”作为定语修饰“秦”,突出秦国强大的实力。

将“秦之强”翻译成“秦国的强大”在语法上也说得通,强调的是“强大”。但结合原文语境:“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强大的秦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与赵国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对应关系。蔺相如正是从两个国家之间的角度来提“以十五城来交换和氏璧”的要求,并要秦国先作出表率,所以翻译为“强大的秦国”更合适些。

课本中类似的句子还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②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④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作结构助词“的”

当“名+之+形”结构处于动词(不包括心理动词)和介词之后,“之”还可能是作结构助词“的”。这一情况下,“之”后面的形容词不再修饰前面的名词,而是直接活用为名词。此时,在句子中与前面的动词构成动宾关系的,或与介词构成介宾关系的,是“之”后面的形容词。如: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太宗十思疏》)

译: 国君掌握国家的重要职权,占据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地位

解说: 表面上看,“神器之重”放在动词“当”后面,构成动宾关系,与前文定语后置的情况相同,但是句子中实际上和“当”构成动宾关系的是“重”而非“神器”,“重”活用为名词,表示“重要职权”,而非形容词“重重的”,“之”就成了结构助词“的”,“神器之重”不是“重重的神器(国家)”,而是“神器(国家)的重要职权”。“域中之大”同理。

课本中类似的句子还有: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

②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滕王阁序》)

③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5篇

随着发车时间一点点过去,恼怒的上班族只能干瞪眼。

I was well annoyed, I can tell you.

我跟你说吧,我那时气坏了。

He was annoyed to find himself going red.

他因为发觉自己脸红而懊恼。

I was annoyed with myself for giving in so easily.

我气我自己那么轻易就让步了。

She was annoyed at having three extra guests suddenly thrust on her.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6篇

His writing lacks imagination.

他的作品缺乏想象。

She lived entirely by spiritual values, in a world of poetry and imagination.

她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完全生活在一个诗歌和想象的世界里。

The new policies appear to have caught the imagination of the public.

新出台的政策似乎恰恰投合了公众的喜好。

例句:

The equator is an imaginary line around the middle of the earth.

赤道是一条假想的环绕地球腰部的`线。

Many children invent an imaginary friend.

很多儿童都有一个假想朋友。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is hearing imaginary voices.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7篇

beautify的`单词变形

beautify作为一个英语动词,beautify的过去式形式是beautified,过去分词形式是beautified,现在分词形式是beautifying,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beautifies。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8篇

早在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根据人类活动的区别, 应该把科学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性科学, 如数学、物理、哲学;第二类是实用性科学, 如政治学、伦理学;第三类是创造性科学, 如诗学、修辞学。他认为, 理论性科学是为知识而知识, 只有其他两门科学才有外在的目的, 即实用性科学指导行动, 创造性科学指导创作活动。在那个时期, 人们所理解的“修辞术”指的是演说的艺术, 包括立论和修饰词句的艺术。而自从二十世纪初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新的语言论点后, “修辞术”这一学科便逐步衰落, 逐渐被新的学科“文体学” (德语Stilistik) 所代替。

文体不同于语法, 语法是规范性的, 而文体则是描述性的, 因此, 它留给人自由的余地。尼采曾经说过:“改善文体相当于是在完善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修辞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意义。而对于我们外语学习者来说, 学好修辞学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能使我们用德语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

二、德语词汇的选择对文体效果的影响

德语的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各种词的串连成为句, 而不同句的串联则形成篇章。篇章、句、词都有其特定的文体价值。

德语的词一般指是独立出现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声音和意义单位。对文体来说, 尤为重要的是词作为意义载体的语义功能。排列和联结词汇的各种句法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 而所选的词汇种类和词汇之间的连接方式又直接影响着文体。后者所产生的文体效果往往大于句法结构的文体效果, 这是因为, 可供选择的词汇和表达的多样性远远超过了句法结构的数量。

当我们想要表达一样事物, 一件事情或者一种概念的时候, 都有许多可选的词汇。例如, 当我们在形容一种运动中的动物时, 我们可以用Es bewegt sich.而如果我们要更深一步, 更明确地表述, 那我们就必须运用更加精确的词汇, 不能像上述句子那样简单、含糊地表达, 例如:Das Pferd trabt den Weg entlang.Das Kamel trottet.Der Fuchs schnürt.Die Schlange kricht.Der Schmetterling gaukelt von Blume zu Blume.因此, 我们在选词时, 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得体、明确、清楚 (Angemessenheit, Klarheit und Anschaulichkeit) 。以下则将重点探讨如何按照修辞手段的需求准确地选择德语的三个主要词类:名词、形容词、动词。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辞手段

1、名词

从文体角度来说, 名词具有重大的意义。名词最基础的是它的性、数、格。性是指名词的语法特性, 分为阳性, 阴性及中性, 数即是指名词有单数及复数之分, 而格是确定名词的位值和话语功能的重要标志。

名词的性的修辞效果主要是:阳性让人感觉到阳刚, 阴性常给人一种温柔、纤弱的感觉, 中性名词大多不含感情色彩, 而人们在口语中有时又会使用中性名词来表达对人或物的贬低, 如der Mensch与das Mensch, 后者就明显地带有贬义的色彩。

名词单数和复数的形式是用来表示单个或多个的人或物体。除了少数的抽象名词之外, 大多数名词都有单复数之分, 选择单数或复数是与一定的文体效果有关系的, 在以下的两个例子中, 名词的单数形式其实指代的是复数:

Monika ist die Frau, schön und gutherzig.

Dieser Bauer hat Haus und Hof verkauft, um Bargeld zu bekommen.

名词的第一格和第四格是最常见, 也是使用最多的。名词的第一格主要是用作主语或作表语, 第四格则作宾语。第三格类似于间接宾语, 常用于赠言、题词, 如der Bevölkerung。第二格在古德语中运用很多, 可以提现出一种高雅的色彩, 如Ich bin deiner Liebe sicher, 或是Ich gedenke deiner。

一般来说, 名词有两种分类方式, 第一种是按照构词方式来分, 而第二种则是按意义来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按照构词方式, 我们可以将名词分为三大类, 即简单词 (Simplicia) 、派生词 (Derivata) 以及复合词 (Komposita) 。简单词是自古已有的自由语素, 一般出现在叙事诗歌和抒情诗歌中, 它使语句显得凝练。派生词和复合词都是在简单词的基础上进行复合或添加其他的词素而构成的新词。

名词派生词大致有五种:抽象名词加-schaft, -heit, -tum, -nis等后缀;表示职业或活动的加-er, -ler, -in等后缀;表示事物的加后缀-ung, -ei, -e;表示器具的加-er, -el, -ung等后缀;小化词则加-chen, -lein, -el, -ken等后缀。其中, 名词的小化词可以表达出对一种物体的好感, 能给人留下亲昵可爱的印象, 如Häuschen, Fräulein, Schätzchen等。

复合词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词复合构成一个新词, 对文体效果来说, 重要的并不是这几个词意义上的复合, 而是词在内容上的复合。通过这种复合形式可以使多个概念融合在一起, 以此使要表达的话语既显得内容丰富, 又简洁明快。复合词常出现在科技、法律等文章中。

从意义上来说, 名词又可以被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具体名词指具体物体的名称, 如Baum, Gedicht, Tür;抽象名词表示抽象概念, 是非感官所能察觉的现象和特征, 如Freiheit, Ruhe, Gedanke等。

但是, 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名词堆积量过大, 而动词过少, 名词代替了句中其他词汇的位置, 这时, 文章就具有名词性文体的特征了。名词性文体常出现在科技、法律和经济等文章中。虽然现在名词性文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不容忽视的是, 过分堆积名词必会达到一个反面效果。

2、动词

动词表述的是人或事物的动作、过程或状态。它的意义、语义价值和文体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属的主语和宾语。动词的文体意义取决于它具有一系列内部区分的可能性, 如动词的体 (Aspekt) 和行为方式 (Aktionsart) 。体是动词的语法范畴之一, 动词可通过不同的方式, 比如加前缀或后缀来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而行为方式是指动词所表述的动作进行的方式方法。

根据动词的体和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将动词分为两大类 (注:指动词的一般现在时) , 即持续性动词和完成性动词。

持续性动词只表示一个动作的持续性, 而不含开始和结束的意义, 属于持续性动词的有:1.强化动词, 如biegen, schwingen;2.重复性动词, 如streicheln, streichen;3.弱化动词, 如lächeln, hüsten;4.延伸动词, 如bringen, kommen;5.令动词和使动词, 如tränken, fällen。

而完成性动词则表达了一瞬间完成的一次性行为, 可分为以下四类:1.表示行为开始的起始性动词, 如losfahren, einschlafen;2.表示行为结束的终止性动词, 如aufwachen, abschließen;3.只表示一定持续时间的界限性动词, 如einkaufen, fernsehen;4.表示某一时刻的瞬间动词, 如entscheiden。

此外, 对我们在语言应用中有很大影响的是一些死亡动词, 如sein, haben, liegen等。此类动词的表达过于平铺直叙, 常常让人感觉很死板, 不会给人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因此, 我们必须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死亡动词。例如下面三个句子的对比:In der Stadt Xi’an sind zwei berühmte Pagode.In der Stadt Xi’an befinden sich zwei berühmte Pagode.In der Stadt Xi’an heben sich zwei berühmte Pagode.第一句可以理解为“有两座著名的塔在西安”, 第二句“在西安有着两座著名的塔”, 而第三句“在西安耸立着两座著名的塔”。从文体效果来说, 第三句的表达方式是最生动、形象的。

总的来说, 动词的文体意义就体现在它所表述的动作进行的状态和方式方法。我们在选用动词时, 则应先考虑它的状态和方式方法, 选择跟句子的文体效果最为贴近的词。

3、形容词

我们在谈到形容词时, 首先必须清楚, 我们所说的形容词, 是包括了可作形容词使用的动词第一分词和第二分词。形容词可作为定语来修饰名词, 如ein schönes Mädchen, eine große Stadt等等, 这时, 它与名词的形式一致, 需要进行词尾变化;此外, 它还可作表语或状语, 而在此时, 形容词则没有性和格的词尾。

有两种方式可以让形容词达到升级的效果:第一, 添加后缀;第二, 在形容词前添加具有升级性质的形容词、副词、小品词。

通过加后缀的方式, 我们可以得到形容词的比较级 (Komparativ) 、最高级 (Superlativ) 和绝对最高级 (Elativ) 。形容词的比较级提供了文体塑造的可能性, 它在内容上是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比较。最高级也是一种比较, 但它只与所有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Das Buch ist teurer als das erste.Das Buch ist teurer als alle anderen.Das Buch ist das teurste von allen, die ich gekauft habe.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有时形容词的比较级只是为了减弱话语表达程度, 这时它便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相比较的文体功能, 如einälterer Mann并不比ein alter Mann年龄大, 而是比后者年轻, 中文译为“一位年长的男士”。另外, 用最高级有时也不存在比较对象, 如die innigste Liebe。绝对最高级也没有比较对象, 它只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情况的很高程度, 如Es war eine neuste Erfindung.

在原级前我们可添加:sehr, zu, allzu;在比较级前加bedeutend, viel, bei weitem;在最高级前加前缀aller-。

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在形容词前添加副词性形容词, 重复形容词或重复升级形式等方法来减弱或增强形容词的文体效果。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具备升级功能, 例如:表示过程或状态的形容词:künstlich, schriftlich;表示否定意义的形容词:kostenlos, falsch;已经升过级或表示绝对意义的词:erstklassig, minimal。

形容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能渲染气氛, 对人物或事件作出形象生动的刻画, 而它与充满活力的动词不同, 比较适合作为“装饰性”词类。但一旦装饰性词类太多, 则会使文章显得矫揉造作, 因此, 我们应该避免过多地使用“装饰性”形容词。特别是在广告中, 简短的形容词颇受青睐, 比如下面一则征婚广告:Attrative junge Dame aus besten Kreisen, blond, blaue Augen, ev., led., ferminin…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三大词类的讨论, 我们可以看出, 选词对修辞来说是何等的重要。选择正确的词汇, 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必须要对事物, 对世界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好的文体是从丰富的知识中产生的。

2、要常做一些口头和书面的练习, 增强自己的语感, 多体会文体的变化所带来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3、搜集和整理词汇, 扩展词汇量。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修辞学[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1.

[2]郑华汉.德语修辞学教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4.

[3]陈晓春.德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复合名词的复数形式 第9篇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10篇

active 主动语态,积极分子

activity 活动,行动,活跃

act 行为,行动,法令,法案

actor 男演员,行动者,作用物

activation 激活,活化作用

activism 行动主义,激进主义

activator 催化剂,活化剂,触媒剂

常见的形容词、动词、名词 第11篇

爸爸、妈妈、小明、老师、爷爷、外婆、同学们、主人、客人、校长……

玫瑰花、小草、黄瓜、苹果、猪、羊、白菜、拖拉机、电脑、手机、桌子、书本、公交车、河流、高山、森林、湖泊、眼镜、头发、帽子……

日本、舟山、临城、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苏轼、中国、翁山公园、北京…… 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体重、身高、效率……

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上午、刚才、现在、以前、以后、星期

六、春、夏、秋、冬……

常见的动词:

写、画、爬、唱、来、去、读、说、走、跑、跳、喊、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想念、思考……

能、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进去、出来、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回来、回去……

常见的形容词:

高、矮、胖、瘦、大、小、长、短、低、酸、甜、苦、辣、快、慢、冷、热…… 干净、清楚、漂亮、美丽、雪白、胆小、勇敢、勤劳、乐观、开朗、认真、粗心…… 红通通、黄澄澄、白茫茫、黑乎乎、懒洋洋、亮晶晶、……

眉开眼笑、喜气洋洋、一心一意、兴高采烈、倾盆大雨、烈日炎炎、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兴致勃勃、无微不至、和蔼可亲、丢三落

move的形容词名词 第12篇

proceed

vi. 继续进行;开始;着手

例句:We received sanction to proceed with our plans.

翻译:我们获准继续进行我们的计划。

日语形式名词「こと」的探究 第13篇

一、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

形式名词亦称形式体言, 是日语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之一, 其失去了作为名词的实质意义, 在句中受连体修饰语的修饰, 将用言体言化并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日语句法中的句子成分主要是由各种助词决定的, 而助词只能连接名词, 若一个长句或段落充当句子的主语、主题、宾语等各种句子成分时则需要将其名词化, 这个语法功能便由形式名词「こと」等承担。作为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是表示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等, 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 表示与某人某事相关的事情或以什么为中心的事情。其词义与「ありかた」「場合」相似。例:僕のことは心配するな/不要担心我。

2. 表示以某人作为动作、心情的对象或抽象的概念。多用「好きだ」「嬉しい」「悲しい」「分かる」等表示好恶之类的情感形容词或表示状态的可能动词。例:あの人のことが忘れられない/我忘不了他。

3. 表示某种行为、状态。其词义与「行為」「様子」相似。例:自分のしたことを反省しなさい/请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4. 表示说话思考的内容、意思。其词义与「内容」「意味」相似。例:彼女は私の言うことがよく分からないらしい/她似乎不大明白我说的意思。

5. 接形容词连体形后起副词作用, 所表示的事态与后续谓语有关。例:長いこと留守にする/长时间不在家。

二、构文上的名词化用法

1. 当谓语部出现表示可能性、正确与否、评价、感情、思考等词语时, 主语部的名词化即可用「こと」。如:「当然だ」「真実だ」「正しい」「嘘だ」「いやだ」「嬉しい」「悲しい」等。例:彼女が怒ることも当然だ/她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2. 当谓语部出现表示知觉、视觉、感觉等词语时, 主语或主题部分的名词化则不能使用「こと」。如:「聞こえる」「見える」「感じられる」等。例: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ことが聞こえる。 (×) ;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のが聞こえる/听到小孩子在哭。

3. 当主语部及谓语部均需要体言化时, 主语部可用「こと」或「の」, 但谓语部只能用「こと」不可用「の」。例:常に真実を語ること (の) は大切なことだ/总是说真话很重要;常に真実を語ること (の) は大切なのだ。 (×) 。

三、构成惯用表达

「こと」作为形式名词使用时, 更多的是惯用的表达即形成了固定的句型。学习者熟知了解这些句型, 是学会掌握并能应用形式名词「こと」的最好捷径。

1.「~動詞 (過去形) +ことがある/ない」。表示曾经的经验、体验或经历。可译为“……过”。例:フランス料理を食べたことがある/吃过法国料理。

2.「~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がある」。表示有时或偶尔发生的事, 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事不能使用。可译为“有时”“经常”。例:朝早く起きることもあるんですよ/有时也会早起的呀。

3.「~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ができる/できない」。表示可能或不可能, 可与表可能的「V-れる」型动词替换。但在强调可能性时, 一般多用「ことができる」。可译为“会”“能”“可以”。例:信頼してくれる人を失望させることは出来ない/不能让信任我的人失望。

4.「~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なる」。表示主体以外的客观决定或决定的结果。可译为“决定”“定为”。例:今度北京支店に行くことになった/ (公司) 决定了我这次调到北京分社。

5.「~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する」。表示主体的主观决定或决心。可译为“决定”“决心”。例:就職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我决定就职了。

6.「~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になっている」。表示约束人们生活行为的各种规定。可译为“规定着”“按规定”。例:休む時は学校に連絡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になったいる/学校规定, 请假不上学时必须事先与学校取得联系。

7.「~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にしている」。表示根据某种决定而形成的一种习惯。但表示一般意义的习惯或礼仪时则不能使用, 其句型本身不能出现否定形。翻译要灵活。例:私は毎日必ず日記をつけることにしている/我每天坚持必写日记。

8.「~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だ」。表示说话人就某种行为进行忠告、劝解、命令或主张。可译为“就得”“该”“最好”。此用法的否定形是「ことはない」。可译为“用不着”“不要”。例:風邪を早く直したんだったら、暖かくしてゆっくり寝ることだ/要想感冒早点儿好, 就得保暖好好睡一觉。

9.「~動詞 (現在肯定形) +ことはない」。表示绝不可能发生的全面否定。可译为“绝不…”“不会…”。「~動詞 (現在否定形) +ことはない」。表示部分的否定, 留有肯定的语意。可译为“偶尔…”“有时…”。例:私は決して友情を裏切ることはない/我绝不背叛友情。

1 0.「~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だ」「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だ」。表示说话人的惊讶、感叹、感慨等心情。可使用的形容词等很有限。翻译要灵活。例:家族みんな健康で、けっこうなことだ/全家人都健康, 这太好了。

1 1.「~名詞+だ/だった+と言うことだ」「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表示传闻, 用于诉说从他人处听到的事情, 直接引用感强。可译为“听说”“据说”。例:王さんは近く会社をやめて留学すると言うことだ/据说小王最近要辞职去留学。

1 2.「~名詞+なことは~同一名詞+だが」「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は~同一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 (だ) が」「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ことは~同一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が」。此句型用以表示强调, 虽承认或认可某事, 但并非是积极肯定的语感。在同一语句中前后出现的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必须是同一词语或同义词的反复。可译为“…是…但…”。例:手伝うことは手伝いますが、あまり期待しないでください/帮忙是帮忙, 但请别太期待。

1 3.「~ (感情を表す) 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は」「~ (感情を表す) 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は」。此句型的「ことには」前必须是表示情感的用言。可译为“…的是…”。例:困ったことには、今、金の持ち合わせがないんです/为难的是我现在手里没有钱。

通过对上述日语形式名词「こと」的探究, 我们找到了较为容易学会和掌握形式名词「こと」的方法。可按上述分类进行, 首先弄清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其次是构文上的语法功能。然后是已形成了的惯用表达方式。希望这篇拙稿能给日语学习者带来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名柄迪, 等.外国人のための日本語例文·問題シリーズ2形式名詞[M].荒竹出版, 1987.

[2]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M].くろしお出版, 1987.

[3]森田良行.基礎日本語2[M].角川書店, 1987.

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第14篇

下面作简单的解释:

一般的名词词尾直接加-s。

例如:book → books room → rooms

以s, ss, ch, sh, x 结尾的名词,在词尾加-es。

例如:bus → buses dress → dresses

peach → peaches dish → dishes

box → boxes

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要先将y改为i再加-es。

例如:city → cities party→-parties

以f 或fe 结尾的名词,要将f或fe改为v再加-es。例如:

knife → knives thief → thieves

拥有特殊的复数形式的名词。

① child → children

② man → men woman → women

policeman → policemen

③foot → feet tooth → teeth

④sheep, Chinese, English单、复数同形

Tip:

people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要求谓语动词用复数;people的复数形式

peoples通常指“多个民族”的意思。

move的形容词名词 第15篇

proceed

vi. 继续进行;开始;着手

例句:We received sanction to proceed with our plans.

翻译:我们获准继续进行我们的计划。

sun名词的形容词 第16篇

当时正是初秋--阳光四射,灰蒙蒙的,非常美妙。

3、He would quench the sunny moment, bring trouble on himself, and accomplish nothing.

这会把这个乐融融的时刻破坏,给自己带来麻烦,结果一事无成。

4、He looked around at the sunny cabin.

他向阳光明媚的舱房四下望了一眼。

5、How sunny Hawaii is in summer !

die的形容词名词 第17篇

释义:adj. 无生命的;呆板的;废弃了的

例句:The dead student is now being regarded as a martyr.

这位死去的`学生现在被视为烈士。

三、die

释义:v. 死亡;凋零;熄灭; 死,死于

例句:To explode in silence, or to die in it.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die词语用法

1、die的基本意思是指动植物因生命终止而“死亡”。引申可表示“消失,停止运行”“枯萎”等。

2、die主要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系动词,接名词或形容词作表语,表示死时的身份或状态。die有时也可用作及物动词,但必须接同源名词death作宾语,death前常可有形容词修饰。die不用于被动结构。

3、die和副词小品词连用可组成短语如die away,die down,die out,均表示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由有到无,指灯光、火光、声音等逐渐消失。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18篇

a small round table

a tall gray building

a dirty old brown shirt

a famous German medical school

an expensive Japanese sports car

典型例题:

1.Tony is going camping withh____boys.

A.little two other

B.two little other

C.two other little

D.1ittle other two

答案:C。由“限定词→数词→描绘词 (大小、长短, 形状、新旧、颜色) →出处→性质→名词”的公式可知应按数词、描绘词、性质的顺序, 只有C符合答案。

2.One day they crossed the________bridge behind the palace.

A.old Chinese stone

B.Chinese old stone

C.old stone Chinese

D.Chinese stone old

答案:A。几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 它们的排列顺序是:年龄、新旧→来源→质地→名词。

3.—How was your recent visit to Qingdao?

—It was great.We visited some friends, and spen the________days at the seaside.

A.few last sunny

B.last few sunny

C.last sunny few

D.few sunny last

答案:B。本题考查多个形容词的排序问题。一般与被修饰的名词关系密切的形容词靠近名词。

如果几个形容词的重要性差不多, 音节少的形容词在前, 音节多的放在后, 在不能确定时, 可参照以下顺序:

限定词+数量词 (序数词在前, 基数词在后) +性状形容词+大小、长短、高低等形体+新旧+颜色+国籍+材料+名词, 如: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19篇

【关键词】语料库 形容词名词搭配 英语专业学生 外语教学

一、形容词名词搭配错误类型

James把词汇错误分成两大类:形式错误和语义错误。通过分析CLEC子语料库st5(中国英语专业低年级学习者英语写作)和st6(中国英语专业3~4年级学习者英语写作)两个语料库中标注的形名搭配错误(CC4),本文将形名错误分为以下五个大类,分别是:

1.语义搭配错误(SemM)

(1)形容词和名词的语义结合不符合英文用法(SemM1),如*The wealthy[cc4,1-1]experience中,wealthy强调的是物质上的富有,不能和experience搭配使用。

(2)形名搭配存在冗余赘述(SemM2),如*in his inner soul[cc4,1-],soul就是人内在的属性,不需inner再进行修饰。

2.搭配语法错误(GM)

(1)形容词在定语和表语位置上的错误使用(GM1),如*The competition is keen[cc4,2-],keen常用作定语,此处却用在了表语的位置上,产生搭配错误。

(2)形名搭配前的冠词、限定词导致搭配错误(GM2),如*a far[cc4,2-1]distance中,distance是不可数名词,前面的冠词a导致形名搭配错误。

(3)形容词和(或)名词的数不匹配(不正确)(GM3),如* many fun[cc4,1-]中的many只能修饰可数名词复数,而fun是不可数名词,二者不能搭配使用。

3.句法表达错误(SynM)。SynM由形名搭配的句法结构错误引起,如*The computer's complete use[cc4,1-]claims people's rich knowledge这句中,s结构是用于有生命事物的所有格,正确的表达应是the complete use of computers。

4.语境限制产生的错误(CR)。这类错误是指形名搭配存在,但在文本语境的限制下不能使用,如*contributing element[cc4,1-]in destroying the nature中,contributing element这个短语在英语中虽然存在,但是用于对自然的破坏上,显然与整个语境不符。

5.形式误选(FM)。这种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学习者错误地选取了与目标形容词形式相近的词,如*The college life has a very clear[cc4,-]frame这句话中,学习者错误地使用了与framework在词形上相近的frame,导致搭配错误。

二、语料库中形名搭配错误类型统计和分析

通过wordsmith检索统计,st5和st6两个语料库中的形名搭配错误总频数及比例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SemM1(61.3%)错误最为常见,分析发现多是母语负迁移导致的。第二种常用错误FM占10.4%,说明学习者对词语掌握不够扎实。CR占7.5%,这类错误或由于学习者的用词不切合主题,或对搭配的使用语境并不清楚。

GM2与GM3错误各占6.6%和5.7%,多由于学习者误将母语词汇用法植入英语写作中。SemM2、GM1和SynM这三种错误占比例较小,说明学习者对形名的语义及句子结构掌握较准确。

根据表2和表3,尽管st6中的写作是词汇量较大的高年级学生完成的,但与st5中的搭配错误类型相比,st6中GM和CR类错误更多。

1.教师在教授形名搭配时,一定要准确地剖析形容词、名词的语义,避免学生在词汇使用中出现词义冗余的搭配或用印象中类似的词汇进行替代而出现错误。

2.“词汇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均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出形名搭配的使用语境,进而增加学生在写作中形名搭配的多样性和使用的准确率。

3.在学生英语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语法和句法等因素对写作的影响。尽管英语专业的学习者们对英语语法的掌握相对牢固,但是在写作这种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词汇的丰富使用可能会让他们忽略语法、句法等因素对写作的限制。

参考文献:

[1]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M].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8:95-196.

nation的形容词和名词 第20篇

我们的道路状况是国家的耻辱。

our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policy.

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政策

The group was considered to be a risk to national security.

这伙人被认为是威胁国家安全的危险分子。

Asked his nationality, he said British

被问及国籍时,他说是英国。

Rob may be entitled to dual nationality.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精选20篇)force的形容词形式found的名词 第1篇encourage只用作及物动词,通常接名词、代词或“名词所有格...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