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他们的故事博物馆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他们的故事博物馆范文第1篇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世界,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我们教师,要热情地主动地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因为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和解惑是我们的责任。

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复杂多样,但又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了解,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温暖。下面我就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案例,来谈谈如何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班男生张怡,今年10岁,头脑灵活,不爱学习,上课爱捣乱,经常出言不逊,让各位老师都大伤脑筋。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他爸爸是个驼背,妈妈患有严重的精神病,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他们兄弟俩从小主要靠奶奶一人拉扯,爸爸靠修自行车补胎赚些小钱。一家人的生活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的心里变得沉甸甸的,内心也就原谅了他的种种“过错”。

接下来,我经常找他谈心,谈他的学习他嬉皮笑脸,谈到他的家庭,他除了脸上布满阴云外便默不作声。弄得我也是一筹莫展,他在校的表现也没有多大改变,令我充满了挫折感。

没想到一次表扬会成为教育张怡的契机。事情是这样的。那天,班里的女同学小可告诉我,张怡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背着一大捆柴的母亲,他连忙撇下一块儿回家的小伙伴,飞快跑到妈妈身边帮她背起了那捆柴。听到这些,我的心里一阵欣慰,一阵感动。真是个好孩子啊!

在接下的班会课上,我重点表扬了张怡的这种孝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那掌声久久不息。我看到张怡眼睛有点湿润。这也许触到了他内心世界最温热的地方,从而帮他打开了心结。

从此以后,他在各方面表现都有所改善。虽然有时还会调皮,有时还会说粗话,但已经能听进去老师的教导了。我们都期待着他一天比一天表现好。

我班男生小标,今年10岁,既聪明又活泼,因父母在外打工,他在家大部分时间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过。他既是独苗又是长孙。自幼在爷爷奶奶地百般呵护下成长,倍受宠爱,被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家中的“小皇帝”,事事都能如愿以偿。久而久之便形成倔强的个性,在学校里,他“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喜欢在同学面前耍威风,出风头,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与同学关系不好,与老师关系紧张,自制力差,遇到挫折就大发雷霆,经常赌气。我经常找他谈话,效果一直不佳。

班里举行班干部评选,他自认为学习好,威望高,肯定能被选上学习委员。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仅得了一票还是自己投的。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一下子变得闷闷不乐,无精打采。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想,教育的契机来啦!经过斟酌,我对他进行了一番挫折教育,告诉他人的一生中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他应该吸取教训,从自身上找原因,我借机指出了他平时的种种不足之处。鼓励他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争取下次竞选成功。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天比一天表现好。知道尊重别人了,还主动帮助同学克服学习上的难题,也不顶撞老师了。

到了下届选举的日子,他私下找到我涨红了脸说:“老师,我还想竞选学习委员,您看我行吗?”我微笑着回答:“行!我支持你。”结果他如愿以偿担任了班里的学习委员,而今已是老师的好帮手。 可见,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心中有学生,就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摒除心灵上的污秽,解除他们心头的疑惑。让乐观向上永驻他们心间。

他们的故事博物馆范文第2篇

因为《我们》都是一群稚嫩的孩子看看这很现实的话,很有哲理,很有启发=未来

我们其实都是一群稚幼的九零后,我们都在不段更新自己的说说,记录自己的日志,却没有人路过,我们都在现实中,其实我们以为得到的其实是自己失去的,我们以为自己失去的却是自己得到。我们不懂得什么自己需要的,我们只是在贪婪的认为。我们自以为是,因为年少轻狂。我们麻木不仁,我们喜欢刺激。我们不在乎别人,就像别人都在乎我们,所以我们自私。我们总是感觉自己很孤独,感觉世界将所有的沧桑都施加于我们。我们过得很不是自己,我们流泪,却不知道是不是值得。我们总是喜欢要面子,可是我们总是在为自己的无知而买单。我们都在幻想有个有一段自己的感情。爱情等于一个人加一个人,一加一等于二,而我们的爱情是一加一大于等于二。这不是爱情,这是游戏,而我们却玩的不亦乐乎。我们总喜欢被爱,却不知道给对方爱,我们总是怕伤害,我们却伤害着 别人。回头看见不是曾经,那是一些一段灰暗的年华,都起幼稚的作为,对于明天我们还是灰暗。过去就像身体中的血液,流过左心房,又游回右心房。交缠着,难以解开。我们总是学着以前的人,我们抽着烟,喝着酒,其实是让自己很颓废,更是浪费,其实我们一直都很幸福,只是我们的幸福指标总是远离自己所想的。我们都在评价别人的得失,却重来不去审视自己。我们总认为我们很潮流,我们一直都在接受着高文化的熏陶,可当我们开口的时候,什么文化都没有,都是很庸俗。我们一直都自我认为很伟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连饭都不会弄,衣服都懒得洗。我们都觉得自己长大了,我们可以自我选择了,可是我们的选择却总是错误的。我们没办法控制着世界,却疯狂的认为,世界被我们掌控了。我们很尴尬,我们是九零后,我们跟八零后一样鄙视九零后的非主流,却又神不知鬼不觉的有着这些想法。我们讨厌八零后的假成熟,总觉得他们只是比我们早生的几年。我们又看不起,九零后,总觉得我们幼稚,我是成熟的人。过七八年我们九三后的人就差不多都完成了民族任务,我们有了自己的老婆,丈夫,孩子,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每天可以花着自己的钱。我们要经营自己的家庭。我们开始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以前都觉得自己的父母过于苛刻,我们没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要的,但是当我们成了孩子的家长,我们又要怎么做呢??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像我们认为自己的上辈一样认为自己呢??我们对于未来总是猜想,无厘头的创造,我们不晓得将来是什么,生活不是写小说,可是明天是什么我们真的不知道。总之是要有了资本才有资格说婚姻,对于正在学园里的我更是无所适从。我们努力的在校园中颇费了十几年,到了社会工作的时候,我们却很茫然的问自己,我们学的跟现在用的好像几乎什么都没用,我们还是要重新找个起点。我们总是很幼稚,经不起大风大浪,想象的总是不现实,我们要面对现实而议,不要总幼稚下去了,我们都会重导覆辙,我们要创新,我们要长远打算,我们要该成熟了,我们

他们的故事博物馆范文第3篇

这些“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由于他们缺少亲情的关爱, 许多学生心理出现了偏差, 性格有了缺陷, 在学校“留守儿童”几乎等同了“问题儿”。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他们成了外出打人的心头之痛, 成为我们的民族之痛, 社会之痛, 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顽疾。今年我们课题组就我校、逸夫小学进行了凋查统计, 这两所学校在校学生1500多名, 其中父母在外打工、经商的留守学生60人, 占在校学生人数的4%。经过分析这些“留守儿童”在交往方面优于同龄人, 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但缺乏家庭教育, 他们在诸多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

(1) 心理偏极, 缺少亲人的关爱。

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 或者是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也由于他们远离父母, 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 遇到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 极大的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大多数形成人格扭曲的“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 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 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亲人产生隔膜感。这些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 在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带有普遍性、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2) 性格缺陷, 监护教育不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 在留守儿童中主要是代理监护人管不了, 不会管, 外出父母则管不到, 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 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生活上追求享受, 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在抚养中, 有的代理监护人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 说:“孩子在学校, 家长出钱学校管, 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 大大增加了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难度。

(3) 学习较差,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祖辈与孙辈之间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 祖辈们相当一部分是文盲, 因此, 无论是从体力上还是从智力上都勉为其难的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孩子认为“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知识改变命运”还需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自己的父母没上过什么学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闯荡世界。还有的父母、代理监护人教育观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身体健康就行”, “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读书照样可以生活, 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种观念也是造成孩子产生了学习无用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处处有爱显真情

对于这群留守的孩子, 作为一名老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是放纵还是管教?我们又应该怎样去教育他们呢?

(1) 走进困境, 排忧解难。

首先, 对于这群孩子, 我们在生活和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我班有好几个问题儿, 为了他们我常常早出晚归, 如:李某同学一检查家庭作业要么无、要么作业飞页、要么是揉成卷的破烂、或者是忘记了拿每当这时候他总是眼泪汪无奈地看着我, 好像在说, “老师, 对不起”, 下一次可又一个下一次照旧一笔没动。校内作业别人几样都完成了, 他一样还没成, 或者是错题满篇, 改正了第一遍改第二遍有的至少要改五、六遍。一天中午, 留下来写作业时给他买了饭, 当我把饭递到眼前时, 他抬起了那双泪眼看着我, “吃吧, 吃了赶快把作业写完。”他听了我的话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还有一次中午留下他, 作业写了一点, 说上侧所, 结果一上再也没进教室来, 我找遍了整个校园, 学校的周围, 还是不见他的影子。我急坏了, 东联系西联系好不容易才联系上了在华池打工的爸爸, 我们分头找最后在一家商店发现了他。这时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每一个问题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次后, 我与他爸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谈话, 才知道孩子的爸妈分居两年, 李某的爸外出打工, 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继父照顾。我劝他接回孩子的妈, 为了孩子, 只要我这个班主任能帮上忙, 我一定尽力, 当时他很感动, 一个月、两个月过年的时候孩子的妈回来了, 年三十一家三口还给我发了短信。这学期孩子尽管作业慢, 书写也不好, 但改掉了东张西望磨蹭、逃学、说谎的坏习惯。最起码每天放学回家知道自己先写作业。

(2) 正视缺点, 巧妙诱导。

对于这些孩子应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时时留心, 处处爱。班级管理中我没有因为成绩、行为习惯差去歧视他们, 而是更多地关心他们。根椐天气的变化, 时常提醒他们加减衣服, 讲究卫生;课间和他们说说话, 甚至和他们做做游戏;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他们的缺点, 处处提醒。如我班的张某, 他的父母由于抽大烟双双被判刑, 他跟着六十几岁的爷爷奶奶生活, 他们年龄大没精力管他, 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读书三天两头逃学, 不完成作业, 说谎、打架、说脏话, 甚至在班上偷东摸西。见了亲戚朋友就要钱, 说老师要求交这费交那费, 上课无心学习左顾右盼, 同学们都不喜欢他, 我真的拿他也没办法。可是他的一篇周记对我震撼很大, 可怜的他小小的年纪心里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 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老师, 我好想爸爸妈妈, 每当见到别人爸爸妈妈陪着他们逛街道、滑旱冰、串门、打球时我心里很酸很酸, 老师他们到哪儿去了, 我没有心思学习, 我是他们疼爱的儿子, 难道他们不想要我了吗?别人说我爸妈犯事了, 我狠那些说我坏话的人,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得知这一情况后, 我一方面找他谈心让他树立自信心, 如何面对现实, 闲了多次找他聊天;另一方面, 我在班上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 要求大家帮助他, 使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很快与家里代监护人取得联系应多照顾他, 使他感受到亲情的关爱。没过多久, 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总之, 在学校这个有组织的教育环境中, 我尽力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在抓好文化课的同时, 我们课题组建立了“留守儿档案袋和信息库”设立了“亲情热线”, 开设了“心理通过活动咨询室和心理信箱”, 与学生交心谈心, 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开展主题班会榜样示范;学唱《感恩的心》争取把爱心教育植于校园, 培育“感恩文化”以净化熏陶他们的心灵世界。同时, 还动员家长时常通过书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真正负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满足孩子精神需要, 让他们扭曲的心灵得到校正。今后, 对于这群留守的孩子, 我们一定要以100%的耐心, 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 还要不断摸索, 找到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愿我们的行动能带动每一个公民, 通过大家共同不懈地努力, 使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全社会都来关爱、帮曾经嗷嗷待哺的孩子成才、成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向城镇或更远的大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的孩子被留下, 人们给这些孩子起了一个心酸的别字“: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了偏差、缺陷, 他们成了外出打人的心头之痛, 成为我们的民族之痛, 社会之痛, 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顽疾。作为一名老师及每一个公民, 有责任克服种种困难, 想法设法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使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他们的故事博物馆范文

他们的故事博物馆范文第1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世界,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我们教师,要热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