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评价方法以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评价方法以范文(精选10篇)

评价方法以 第1篇

关键词:模糊评价,技术创业,创业环境

近年来, 技术创业活动日益频繁, 已经成为科学技术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渠道。技术创业是“开发并实现技术的市场机会的过程”[1]。技术创业不同于简单的技术发明, 它是把一项实验室技术或者中试技术进行商业化运作的过程, 影响技术创业成败的因素除了技术因素之外, 还会涉及社会、经济、文化、金融等众多因素。因此, 如何从众多外在因素当中选择若干因素构成一个指标体系, 并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计算, 形成一个反映该地区技术创业环境优劣的单一指标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 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明确本地区技术创业环境现状、了解和其他地区相比较本地区的地位, 有针对性地改善本地技术创业环境, 对于创业者了解各地创业环境、选择最佳地区开展创业活动, 确保创业活动的顺利成功,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在技术创业环境优良地区选择风险投资项目, 进行风险投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现有理论基础上, 首先建立了技术创业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然后用模糊综合分析法为基本评价手段构建技术创业环境的评价模型。最后, 以北京和上海市为对比样本, 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 获取了西安市技术创业环境的相关数据, 对西安市技术创业环境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西安市总体技术创业环境良好、在技术环境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具有优势、在金融环境方面存在不足的相关结论。

1 研究基础与模型构建

1.1 相关研究基础

目前, 关于区域技术创业环境评价的研究, 学术界比较认可且较有影响力的模型主要有两个。

(1) GEM模型GEM (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是“全球创业观察”的英文简称, 它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现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和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

GEM高度关注国家之间创业活动的差异、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差异和创业环境的差异。经过几年的研究, GEM开发出了一套评价各国创业环境差异的模型, 模型当中的“创业环境条件”是由GEM开发出来的用于反映对创业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经济和社会特性。创业环境条件由9个方面组成, 它们分别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2]。

在研究创业环境中, GEM采用该9个方面的具体指标来去评价一个地区的创业环境优劣程度。该模型相对成熟, 对于评价一个地区的创业环境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2) 组织生态理论的创业环境因子模型始于Michael Hannan与John Freeman的组织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为技术创业活动与技术创业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根据组织生态理论的一般理解, 可以从3个层面上对影响创业成效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即宏观的体制 (institution) 层面、中观的社区 (community) 层面和微观的群落 (population) 层面[3]。

其中, 宏观的体制层面包括:政治体制、方针政策、地理区位、文化、教育、传媒等环境因子;中观的社区层面主要指社区内各群落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群落会影响到另一个群落, 进而对该群落内的创业企业产生影响;微观的群落层面集中研究微观的群落环境对创业的影响, 主要通过相关指标的披露及创业者对这些指标做出理性反应来实现。

这一理论模型, 目前来说不及GEM模型普遍。近些年, 国内的一些研究主要基于GEM理论模型, 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数学方法来进行相关的评价[4,5]。

1.2 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创业环境分析与评价,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综合考虑GEM和组织生态理论的创业环境模型, 最终形成了包括八大环境的技术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1.3 评价模型构建

技术创业环境的大多数指标取值主观性相对较大, 数据难以精确量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主要评价方法构建技术创业环境评价模型。在该模型应用中, 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指标集依据前面建立的技术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对应地建立了包含两个层次的指标集, 第一层次的指标集包含8个一级指标, 具体为:X={经济环境指标x1, 技术环境指标x2, 社会环境指标x3, 产业环境指标x4, 金融环境指标x5, 服务环境指标x6, 法制环境指标x7, 地理环境指标x8}, 第二层次指标集有8个, 分别围绕每个一级指标下面的二级指标展开, 例如第一个指标集为X1={GDP总量x11, 人均GDPx12, GDP增长率x13, 固定资产投资比例x14}, 其余指标集X2至X8, 如表1所示。

(2) 建立权重集由于指标集中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 所以要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赋予相应的权数。基于科技人员西安创业环境的分析, 第一层次的权重集:A={a1, a2, , a8}, 代表技术创业环境第一层评价指标 (x1, x2, , x8) 在总体评价体系当中的比重;同理, 第二层次的权重集为:A1={a11, a12, a13, a14}, , A8={a81, a82, a83, a84}, 分别代表了8个一级指标下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权重。权重集的具体取值, 来自于由专家打分得到的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3) 确定评语集评语集用于对技术创业环境评价指标打分。由于大多数指标取值主观性相对较大, 数据难以精确量化, 设置了五级模糊评价评语集:即V={优秀v1, 良好v2, 一般v3, 欠佳v4, 恶劣v5}。在实际操作中, 专家采用100分制来打分, 把百分制转化到五级评语集里面。以100分为分数上限, 0分为下限, 90分以上定为优秀, 70~89分定为良好;50~69分定为一般;30~49分定为欠佳;30分以下定为恶劣。

(4) 构建评判矩阵评判矩阵可以写作为R= (rmn) pq, 表示在R指标集中, 第m个指标对Vn的隶属度。例如, 经济环境指标B1对应的评判矩阵可以写作

其中, r111表示R1指标集中, GDP总量 (x11) 对评语集中v1 (优秀) 的隶属度为多少。r111大小的确定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计算而得 (详见后面西安市技术创业环境评价过程) 。

(5) 求得模糊综合评判集。模糊综合评判集B= (b1, b2, b3, b4, b5) , 表示对应指标对评语集中各评语的隶属度, 可以根据评判集得出最终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判集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

例如, 经济环境指标X1所对应的模糊综合评判集

2 西安市技术创业环境评价

2.1 相关数据获取

根据上面建立的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为了对西安市技术创业环境进行评价, 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以获取西安技术创业环境相关数据。该套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技术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调查, 此部分主要由9张表格组成, 第一张表格是对表1中一级指标之间相对重要性程度的调查, 第二到第九张表格是八个一级指标下面二级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调查, 由此部分可以得到判断矩阵, 进而可以得到权重向量;第二部分是32个二级指标在西安市的表现情况的调查问卷, 此部分要求专家以北京、上海、深圳的平均水平作为参照对象, 对西安市各指标进行0~100打分, 由此部分可以得到评判矩阵。研究过程中, 邀请了来自政府、银行、企业经营者、高校研究学者及投资行业的各10位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回答。

2.2 数据处理与评价

(1) 指标权重确定利用判断矩阵的方法来计算指标权重。根据调查问卷填写结果, 对技术创业环境8个一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可得出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如表2所示。

对表2中的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计算出权重向量:A=WT= (0.09, 0.04, 0.20, 0.15, 0.09, 0.10, 0.11, 0.22) 为了保证判断矩阵的可靠性, 进行了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 可计算出第二层次各指标的权重集, 具体权重, 如表1所示。

(2) 评判矩阵的确定采用了模糊统计的方法来确定指标的评价值。首先统计出专家将各评价指标归属于各评价等级vk的频数m, 然后计算rij=mij/N, (N表示样本容量, 本文样本容量为50) , 则rij表示指标xi隶属于vj的隶属度。以经济环境指标为例, 根据统计结果, 认为西安市GDP总量良好的频数为38, 即m11=38, 则r111=38/50=0.76, 认为一般的频数为7, 即m12=7, 则r112=7/50=0.14, 同理可得其他指标的评价值。则自然环境的评判矩阵可以计算得到

同理可计算得到其他7个以及指标的评判矩阵 (由于篇幅有限, 其他评判矩阵略) 。

(3) 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指标分为两个层次, 因此, 模糊综合评判过程可分为两步, 首先对第二层次的各指标进行一级综合评判, 然后对第一层次的各个指标进行给定评判。

按上述思路, 先进行第二层次各指标的评判运算Bi=AiRi, 例如计算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经济环境的评价向量

B1= (0.18, 0.54, 0.23, 0.04, 0.01) 。

同理可得其他一级指标的评价向量以及综合评价向量, 如表4所示。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可以判断出综合评价以及各一级指标的隶属等级。能够发现, 西安市技术创业环境最大可能属于“一般” (0.29) , 次最大可能性属于“良好” (0.28) , 综合两者进行判断, 可以看出西安市具有较好的创业环境。

3 结论

西安市技术创新环境最大可能属于“一般”, 次最大可能性属于“良好”, 整体创业环境良好的结论。与西安市创业环境在我国属于前列、但是和创业环境“优秀”的北京、上海尚有一定差距的实际状况比较吻合, 证实了模型较好的适用性。

西安市影响技术创业环境的众多因素当中, 属于“优秀”的因素有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和服务环境。技术环境优秀, 这与西安市具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大、的科研机构较多, 科学家、工程师数量大的状况高度一致[6];产业环境属于“优秀”, 是因为西安拥有一大军工、民用企业, 装备制造在全国位居前列;西安市“服务环境”优秀, 是因为西安市相关政府部门, 通过兴建科技园区、扶持中介机构、发展企业孵化器、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等措施, 为技术创业活动提供服务, 营建了“优秀”的创业服务氛围。因此, 西安在对外宣传以及招商引资中, 可以大力宣传这些“优秀”因素, 以集聚更多的创业人才、创业资金等在西安进行创业。

在所有一级指标当中, 融资支撑体系评级最低, 表明西安市技术创业没有一个好的融资条件。这主要是由于科技创业具有风险高、收益不确定的特点造成的, 使得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向科技创业企业的比例不高。科技人员的问卷结果显示出西安市的新创科技企业中, 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权益资本, 参与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技术创业者本人, 政府、企业、银行、基金个体等的投资数额较小, 且比例不均, 根本不能满足技术创业的需要。因此, 西安市政府应当关注融资体系的建设, 建立专门为科技企业创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和基金, 鼓励风险投资公司把更多的资金投向科技创业企业。

参考文献

[1]张钢, 彭学兵.创业政策对技术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08 (3) :60-61.

[2]高建, 姜福彦.全球创业观察2005中国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4.

[3]HAN Nan.The ecology of organizational founding[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4 (4) :910-943.

[4]张文涛.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创业环境因子探析[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 2006 (1) :15-19.

[5]高建, 肖斌.深圳市创业环境研究[J].特区经济, 2005 (7) :86-87.

评价方法以 第2篇

基于景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塔河中下游典型区为例

当前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从景观生态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评判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探讨基于景观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方法基础上,以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典型区域作为研究案例,利用选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方法综合评判了该地区2000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认为,2000年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一般状态,但有向良性化发展趋势,而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水资源贫乏是制约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性演化的主要因素.

作 者:刘新卫 周华荣 LIU Xin-wei ZHOU Hua-rong  作者单位:刘新卫,LIU Xin-wei(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周华荣,ZHOU Hua-rong(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5 12(2) 分类号:X826 X171.1 关键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景观生态   塔里木河中下游  

以评价促自信,以评价促发展 第3篇

【关键词】评价;自信;促进;发展

我曾偶然地看到过这样一则案例——

一位学生家长曾经愤愤不平:他的孩子由于智力发展较迟,面对思想品德考卷,一道题目也不会做。于是老师毫不客气地在成绩单上给了他一个“不合格”。家长反问:我的孩子在家关心家人、爱做家务、不做坏事,怎么思想品德就会“不合格”?

还有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 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考试。因为考试成绩会给她带来许多好处──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当然还有家长的奖励。至于帮助同学、做家务等事情她是不闻也不问。毫无疑问,期末思想品德考卷上,她得了一个闪光的 100 分。可日常生活中,她的思想品德表现真是 100 分吗?

我们不可否认,孩子是一个渴望被肯定的主体。作为教师,您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颗红星……都会给孩子带来无比的欢欣。然而,一个单一而沉重的等级,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却戴上了偏见的伽锁。

以上的案例可以给我们诸多的思考,更会提醒我们,如何去改革评价,让评价更为客观真实,以求借评价真正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和原先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相比,《品德与生活》教材无论从内容选择上,编排体系上,目标达成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随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也应该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为适合新课程的需要,我们觉得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评价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性

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自身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2.多元化

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传统考试方法的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所需要的学习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应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3.多样化

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指的是评价必须全面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过程。

综上所述的评价所体现的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一式评价

1.客观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统一

就客观性而言,考试是为了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就人文性而言,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采取“等级+评语”的评定成绩的办法,坚持鼓励为主,重视归因分析,体现对学生人格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尊重。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评中,对学生的评价表就设计成“等级+评语”的形式。

2.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统一

教师肯定的评价会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更能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

3.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统一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真正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如在上完《让我自己来吧》一课后,老师并没有让教学停止在四十分钟的课内,而设计了一个表格。一来体现教学的延伸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格让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孩子在这个学期整个过程中的爱整洁的表现,一周点评一次。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爱整洁的行为一定会大为改观的。

二、成果式评价

所谓成果评价,即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某些技能之后,通过手工、展览或是表演等看得见、听得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美丽的校园》这课后,开展看哪个小小组合作得最好,画的校园最漂亮。学习《老师,您好》后,自己一个人或小伙伴合作为老师制作一张贺卡。然后在班级中展览,比一比,谁画的最有创意。采用成果展示评价的方法在时间上可以比较随机,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丰富,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成果评价的方法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是一种比较可取,实际效果也较好的评价方法。

三、鼓励式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掌握学生品德发展螺旋式上升,逐步提高的规律,允许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过早地给学生作断定。我觉得鼓励式评价坚持的就是没有好中差,优良及之分,只有星多星少、奖度大小之别。而这次的星少不等于永远星少,经过努力,你随时都可以为自己添上一颗星。这样,每一次评价成为了学生道德发展的“加油站”,使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状态,使自己获得可能获得的最大发展。这样,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尤其对部分学习困难、品德有缺陷的学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易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健康成长。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评价观正发生着变化,多种评价制度,评价方法也随之应运而生。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切不可忘记,评价还应多关注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学习上的弱势群体,根据我们的分析,从智力因素方面来说,是由于疾病等因素造成思维能力相对滞后,基础知识差,特别是理解能力差的那些学生;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来说,主要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差,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的那些学生。教学实际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非智力因素方面。因此我们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还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及时性和启发性。相信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他们的进步也能让你看到。

评价方法以 第4篇

然而, 城市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量”的增长, 其根本内涵应该是“质”的提升, 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同时, 应该伴随城市综合能力的提高, 使居民可以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捷、经济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减小城乡差距。因此应该通过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和测度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综观国内的一些文献, 目前尚无一套统一和规范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文本在总结前人文献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 尝试以辽宁省为例, 归纳出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价城市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关文献对城市化的研究比较偏重于某一时刻的时点研究, 对一段时期的动态研究较少。然而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其发展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仅仅从某一时点进行研究显然不够科学, 得出的结论在缺少对比的情况下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 本文选取2000~2009年的10年数据, 从动态角度分析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变动情况, 在测度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同时, 总结各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差异以及产生各种差异的原因, 使政府能够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 保障其城市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1 辽宁省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城市化发展起步较早, 起点较高, 一度位于全国前列。受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之间的城市化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由于辽宁省各城市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使得在这些因素之上所发展起来的城市化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与侧重点, 每个城市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城市化特征。

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有机整体, 本文结合辽宁省自身发展特点, 考虑从两方面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反映城镇自身发展质量状况的“核心载体”, 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各子系统的内部联系及城市化的本质要求出发, 建立包括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人文发展质量、环境发展质量的子系统;二是反映区域发展质量的“区域载体”, 城市化是农村向城镇过渡的过程, 那么反映城乡一体化的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以此建立区域协调子系统。本文共选取了19个指标, 这些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富有层次性, 比较全面的涵盖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 具体指标见表1。

本文所构建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据可以从各年的《辽宁统计年鉴》和《辽宁省城市年鉴》中直接获得, 所取数据在使用时均按照不变价格计算。

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逆指标, 即指标越小, 由它所反映的城市化质量越好。此处, 城镇登记失业率由城镇登记失业率取倒数后乘以100得到;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年鉴中单位为吨, 此处换算为万吨) 取倒数后乘以100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计算公式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值减去1, 随后取其倒数再乘以100。

2 辽宁省城市化质量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2.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本文构建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19个评价指标, 通过计算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可知, 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若直接使用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本文考虑使用主成分分析, 将19个指标降维, 反映在较少的几个主成分上, 以准确和方便的进行分析。

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 是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一般是用来把许多相关变量转变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变量, 而这些变量被称为主要成分, 它可以解释原来变量。主成分分析消除了评价指标间相关关系对被评价对象的重复信息, 这是主成分分析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最大特点和优点。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辽宁省14个城市2000~2009年10年间的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以此来测度辽宁省各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目标, 分别为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研究时间为2000~2009年, 涵盖21个指标, 构成1421的数据表, 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算过程使用SPSS18.0软件完成, 对14城市2000~2009年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因子分析, 以2009年为例, 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方差累计贡献率结果如下:

方差解释表给出了每个因子所解释的总方差比例, 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 经过因子旋转后得到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7.69%、15.21%、13.71%、11.85%、9.37%,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85%, 故而提取这五个主成分因子就能够较好的解释原有19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了。

初始特征值碎石图是根据表2中特征值一栏数据所作的图形, 可以看出, 第5个公因子后的特征值变化趋缓, 故而选择5个公因子是比较适当的。

随后, 使用最大方差法对成分矩阵进行旋转, 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通过观测可以发现, 旋转后每个公因子上的载荷更清晰, 因而更容易解释各因子的意义, 即较多的因子变量规律的分布在了若干关键评价指标上, 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明确的结构关系, 具有清晰的经济关系。

接下来, 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对因子变量进行命名和解释, 找出影响各城市城市化质量差异的原因。

观察以上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 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数、人均邮电业务量、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等九个指标由第一主成分体现。这九个指标主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且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是反映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硬指标”, 直接影响城市化水平。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为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改善基础设施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创造物质条件。在我国, 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也是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人均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体现了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能力, 城市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而人均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的增加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 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 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 城市化水平主要由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 因此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影响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因素之一。进出口总额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开放程度,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和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数反映的是基础设施水平, 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人均邮电业务量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同, 也是第三产业发达程度的体现, 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状况。总结以上指标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二是基础设施水平, 因此, 第一主成分可以命名为“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发展因子”。

第二主成分由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人均消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四个指标体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活跃程度。人均消费是居民占有和享受的物质生活和服务的数量, 反映了一个地区人民生活的满足程度。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可以将第二主成分命名为“生活质量因子”。

第三主成分由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城乡收入差距体现。道路是联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 也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发达的道路网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区域间产业合作,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过程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城镇应对周边区域形成一定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进步,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几年,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增大,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因素之一。第三主成分可以命名为“城乡一体化因子”。

第四主成分由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体现,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反映了居民的居住水平, 失业率用来判断一定时期内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 这两个指标与人民生活保障息息相关, 第四主成分可以命名为“生活保障因子”。

第五主成分由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例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例体现。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由数值可以看出, 第二产业产值与城市化质量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 说明现阶段第二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减弱。第三产业指服务业, 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现代化经济的特征, 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 促进市场充分发育, 缓解就业压力, 当一个国家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 其城市化发展水平主要靠第三产业带动, 因此, 第三产业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城市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 只有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会增强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真正提高一个地区的城市化质量。这两项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状况, 第五主成分可以命名为“产业结构因子”。

2.2 辽宁省各城市城市化质量的因子得分

使用同样方法对其他13城市输出结果进行处理, 得到各地区主成分得分以及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 具体结果如表4和图2:

3 结语

本文以辽宁省为例, 在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 采用2000~2009年的10年数据, 从动态角度分析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变动情况, 在测度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同时, 总结各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差异以及产生各种差异的原因。

考虑到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有机整体, 本文首先从两方面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反映城镇自身发展质量状况的“核心载体”, 建立包括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人文发展质量、环境发展质量的子系统;二是反映区域发展质量的“区域载体”, 建立区域协调子系统。并选取了19个指标, 涵盖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随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得到辽宁省14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同时归纳了导致城市化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因子、生活质量因子、城乡一体化因子、生活保障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辽宁省城市化质量具有三个特点:

3.1 城市化的综合水平相对较低

从文中的图表可以看出, 城市化发展质量最高的城市是大连市, 其次为沈阳市, 且领先幅度较大;鞍山市与营口市处于中等水平, 其他城市则处于较低水平。与高城市化率相比, 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 说明辽宁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高城市化率的背后存在低质量问题。

3.2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受东北地区发达的工业化带动, 辽宁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3.3 城市化发展质量呈现波动性

从历年城市化发展质量综合得分可以看出, 辽宁省各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并且在波动中有小幅提高。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为例, 从反映城镇自身发展质量状况的“核心载体”和区域发展质量的“区域载体”入手, 选取了涵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19个指标, 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 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 在测度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同时, 从动态角度分析了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变动情况。

关键词: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1]白先春, 凌亢, 郭存芝.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 2004 (11) .

[2]曹广忠, 刘涛.中国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演变与过程模型[J].中国软科学, 2010 (9) .

[3]常阿平.我国城市化质量现状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5 (3) .

[4]简新华, 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 2010 (2) .

[5]姜爱林.城镇化水平的五种测算方法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 (8) .

[6]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142-163.

[7]姜玉山, 朱孔来.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J].统计研究, 2002 (1) .

[8]李崇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协调性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9) .

[9]李明秋, 郎学彬.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 2010 (12) .

[10]Han Zenglin, Liu Tianbao.Analysis of the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UrbanizationQuality of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inChina[J].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9 (6) .

评价方法以 第5篇

1 BTE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

1.1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BTEC教学模式的核心。在BTEC教学模式中,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 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

1.2 学习方法不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 学生是被动学习者。BTEC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设计多种教学活动, 包括问答、演练、案例讨论、演讲等, 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1.3 考核评估方法独特

在BTEC教学模式中, 主要在课业的完成过程中全面评估学生获得了什么专业能力, 学生成绩的确定是以课业的完成为基础, 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借鉴BTEC教学模式, 改革中职护理专业考核评价方法

中职护理专业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 应当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能力考核为中心, 力求考核方法全面、有效。改革专业课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方式, 由期末的一次终考改为分阶段的月考, 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要考核评价方式。

2.1 考核以课业为形式, 以证据为依据, 以成果为标准

BTEC教学模式的课业体现的是学生如何学。教师需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课业一般都有选题背景、课业目标、明确的任务和考核标准。学生需要使用多种手段 (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 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才能完成课业。传统的作业是对一章或一节内容的重复和模仿, 其作用是巩固课堂讲授效果。课业是对一门课程的阶段性训练, 其作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

2.1.1 规定医学基础课课业数量与内容

根据每门课程课时的多少确定课业数量。一般以20学时设计一次课业为宜, 同时要求课业设计要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单一向综合逐步过渡。课业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每一次课业都应包括: (1) 课业题目。 (2) 课业背景。 (3)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4) 要培养的能力 (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 (5) 课业评价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获得优、良、合格、重做、不合格5个等级的标准, 以便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6) 课业完成时间。一般一次课业的完成期限为2~3周。

2.1.2 制定等级评判标准, 获得评判证据

在BTEC教学模式中, 要求教师对每次课业和每次课内外活动都要给出明确的等级评判标准, 以便对学生进行考核。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得评判证据: (1) 学习过程的表现; (2) 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反映; (3) 学习总结、自我评价、笔记等。证据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 内容包括:个人总结、学习心得、测验单、教师和指导教师的书面反馈意见、课堂笔记、实验或实习报告、问卷调查、工作记录、照片、计划、软件。对证据的重视, 进一步反映了BTEC教学模式注重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2.1.3 以成果定等级

BTEC教学模式以课业形式为学生提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成果主要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展示。按等级给出成绩, 一般分为优、良、及格、重做和不及格5等。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次课业都要给出评语, 指出其课业的优缺点, 以利于学生的进步。

2.2 在借鉴BTEC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用月考代替期末考试

近几年,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源素质有所下降。教师授课难度加大, 学生课后管理日趋复杂。因此, 需借鉴BTEC教学模式,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2.1 试行月考制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1个月进行一次水平测

试, 所学内容即为所考内容, 考过的内容不再作为下次考核的内容, 最终的学期成绩含有加权平均后的月考成绩。每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应根据每次课业成绩和月考成绩及平时表现来确定。2.2.2加大专业课程实践考核分值考试内容侧重实践技能考核, 注重基本操作方法、基本思路、基本技能的考核。同时, 实验课也是参与考核的一门课程, 只有通过了实验考核, 才能参加理论考试。2.2.3设立专业题库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为重点, 建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题库, 每个题库包括10套试题。题目的选定应符合不同层次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的要求, 题型应包括不同类型, 如多选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临床讨论等。

评价方法以 第6篇

关键词:出口编号,设置方法,效果评价

0 引言

当车辆行驶至快速路出口时, 驾驶人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判别和操作:看清出口标志上路名信息、思考目的地名、比对指路信息与目的地名是否一致、判断是否选择出口、变更车辆行驶车道等。有关研究显示, 随着速度增加, 驾驶人识别标志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当车速为80km/h时, 标志最佳信息量为4条[1]。因此为了能让驾驶人快速准确的获得道路信息, 出口标志不能设置过多的道路信息, 但有限的指路信息又不能完全满足出行者需求, 产生了供需的矛盾。所以, 很多城市对城市快速路出口实行编号, 希望出口编号能便于驾驶人在短时间内快速确定出口位置, 同时解决出口标志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目前, 北京、上海、广东、合肥、长春等地都开始对快速路出口实行了编号。但是根据调研发现, 出口编号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①出口的编号是按照出口次序依次编号, 未对不同快速路进行差别化设置, 无法保证每个出口编号的惟一性, 容易使驾驶人对出口产生混淆;②由于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 未对城市快速路出口编号方法和其标志样式进行规定, 各地的出口编号的编排方式、标志的版面样式各不相同, 见图1;③对快速路并线段、快速路后期规划延展段的出口编号预留缺乏考虑。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 以无锡快速路编号设置为例, 说明出口编号的设置方式, 并通过实验对出口编号的设置效果进行验证。

1 快速路出口编号设置方法及应用

1.1 快速路出口编号设置方法

快速路出口编号的设置目的是便于驾驶人能够快速辨别, 而且不能产生混淆, 因此出口编号应遵循“简洁性、惟一性”原则。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的相关要求, 确定快速路出口编号采用“英文字母+数字+英文字母”组合方式。图2中, 英文字母“B”表示快速路的道路编号, 以1个城市对快速路建设先后次序或约定俗成的次序进行编号;“13”表示快速路上出口的编号数字, 同1条快速路上2个不同流向的出口编号分别以单数和双数表示;“A”表示同一处出口数为2个或2个以上时的代号, 从快速路右侧边缘向外依次为A, B, C, …。

根据道路走向的不同, 城市快速路可分为环形、放射线、南北走向、东西走向4类, 每条道路又可根据交通流向的不同分成2种情形:环形快速路可分为顺时针流向和逆时针流向, 放射形快速路可分为驶离城市中心流向和驶近城市中心流向, 南北走向快速路可分为由南往北流向和由北往南流向, 东西走向快速路可分为由东往西流向和由西往东流向, 见表1。因此, 可用单数、双数区分每条快速路上2个不同流向的出口。

当2条快速路重合时, 重合段出口编号按照建设时间在先的快速路出口编号顺序编排, 后建的快速路出口编号跳过重合段出口编号, 再依次编排。如图3所示, 人民路与胜利西路的M~N段为共线, M、N为2条快速路交汇的互通枢纽, 人民路为第1条建设的快速路, 胜利路为第2条建设的快速路, 则并线段的编号见表2。

1.2 快速路出口编号的应用

无锡市快速内环由快速内环西、快速内环南 (金城路高架) 、快速内环东 (机场路高架) 构成。虽然目前无锡市快速路网构成了内环, 但是从规划来看, 3条快速路都将向两端延伸, 远期将独立的由3条快速路组成的三角形快速路网。所以3条快速路的出口编号不应按照环路进行设置, 而是各自单独设置。见图4。

快速内环西位于路网西侧, 为南北走向快速路, 道路2个流向沿线均各有7个出口。由于该条快速路为无锡最先建设的快速路, 所以道路标号确定为“A”。根据出口编号方法, 由南往北流向的出口采用单数依顺编排;由北往南流向出口采用双数依顺编排。考虑到该条快速路在今后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可能向两端延伸, 因此, 将该条快速路的出口编号的起始数字从20开始。快速内环西的出口编号设置见图5。

2 快速路出口编号设置效果评价

2.1 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特征

通过比对设置出口编号后, 针对特定出口驾驶人识别时间改变情况, 来评价出口编号的设置效果。指路标志是优先服务于不熟悉路况的驾驶人, 为此挑选了对此条快速路路况较为生疏的驾驶人共20人进行测试, 被试者均具有3年以上的驾驶经验, 其中女性驾驶人4人。

快速内环西限速80km/h, 研究人员以70km/h车速驾驶车辆经过快速路内环西, 从驾驶人位置用摄像机拍摄整个行车过程, 分别录制设置出口编号标志前和设置后的对比录像。两段录像均在晴朗、能见度好的天气下拍摄, 所有标志牌在录像中均清晰可见, 不存在逆光现象。

选取5个出口的出口标志作为测试对象, 其信息均未超过4条, 其特征见表3。其中:1号出口的信息量最大, 共有3条;4、5号出口信息均为2条, 但“太湖大道”, “兴源北路”字数较多;3号出口的2个路名较为容易混淆;2号出口的信息最少, 且不易混淆。所以1号出口识别难度最大, 3, 4, 5号出口较难, 2号出口最易识别。

2.2 实验设计

为便于比较, 在每个出口前方确定1个固定物作为计时点, 记录从计时点到被试者能够清晰识别标志所用的时间, 作为测试时间。实验中分别记录出口标志设置前和设置后的测试时间。试验中采用Stopwatch软件作为计时器。

阶段一。未设置出口编号, 观察出口路名。实验开始前, 实验员告知被试者需要观察的路名, 当车辆到达计时点时候, 由实验员点击鼠标开始计时, 见图6 (a) ;当被试者能清楚识别到路名时, 被试人员点击鼠标, 则为识别过程结束, 见图6 (b) 。

阶段二。设置出口编号, 观察出口编号。实验开始前, 实验员告知被试者需要观察的出口编号, 重复上述步骤。

2.3 数据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人员获得了被试者的测试时间, 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在阶段二的实验中发现, 被试者未出现对出口编号不理解和混淆的现象。

1) 出口编号设置前后测试时间对比分析。测试时间差指实验阶段一 (识别出口标志) 的测试时间与阶段二 (识别出口编号) 的测试时间之差。如果该值为正值, 表示识别出口标志所用的时间较识别出口编号时间长, 设置出口编号能够提升识别效率;如果差值为零或负值, 则识别出口标志和出口编号所用时间相等或所用时间短, 出口编号识别效率没有带来变化。

经过分析, 将被试者对每个路口的识别出口标志和出口编号的时间差做柱形图, 见图7。

在1号出口中, 20名被试者中, 第9名被试者的测试时间差明显高于同1组其他测试人员, 该名被试者为一30岁的年轻人, 对比同等年龄阶段被试者的数据来看, 明显相差过高, 剔除不可信数据, 获得有效样本数据19个, 其中11人的测试时间差为正值, 可见大部分被试者的视认效果得到了改善, 因此出口编号标志有效提高了对1号出口的识别效率。

在2号出口中, 仅7人的测试时间差为正值, 出口编号对2号出口的识别效率改善效果不明显。

在3号出口中, 20名被试者中13人的测试时间差为正值, 即65%驾驶人的视认效果得到了改善, 出口编号对3号出口的识别效率也带来了显著改善。

在4号出口中, 20名被试者中11人的测试时间差为正值, 即55%驾驶人的视认效果得到了改善, 出口编号对4号出口的识别效率也带来了一定改善。

在5号出口中, 20名被试者中18人的测试时间差为正值, 即90%的驾驶人的视认效果得到了改善, 出口编号对5号出口的识别率改善效果显著。

2) 出口编号设置前后平均测试时间对比分析。对照被试人员的平均测试时间, 见表4, 1, 3, 5号出口的识别编号所用的平均时间均比识别文字所用的时间少, 分别节省了0.33s、0.11s和0.8s, 2号和4号出口的编号识别时间较文字识别时间分别增加了0.3s和0.53s。

通过测试时间差和平均测试时间对比, 并结合表3 出口特征来看, 出口编号对1 号、3 号、4号、5号文字识别难度较高的出口, 能够提升被试者的识别效率;但对容易识别的2号出口的改善效果不显著。

3 结束语

1) 提出了反应道路特征、流向特征的城市快速路出口编号方法, 确保了出口编号的简洁性和惟一性。

2) 通过对比试验可见, 出口编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驾驶人的识别效率, 能够协助驾驶人快速确定出口位置。特别是对出口信息量较大、路名容易混淆等识别难度较大的出口, 出口采用编号形式, 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评价方法以 第7篇

城镇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镇综合实力是指该城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所具备的实力集合,是城镇发展水平最重要、最有效的衡量标准之一。张家港市地处于于中国大陆的东部,江苏省南部,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县级市之一,同时也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工业港口城市。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政策,其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有着非常好的经济基础,是全国著名的百强县市。目前,县级张家港市下辖8 个镇,分别是:杨舍镇、金港镇、南丰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塘桥镇和大新镇,各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并不完全相同,开展对各镇的综合实力的评价研究对各城镇的经济发展和实力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考察了张家港各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收集各项指标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张家港市各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一个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使得各镇的经济可以均衡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目的是进行降维,将多个原始的指标降维而得到少数的几个综合指标变量。假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各有p个原始的指标,如果p值较大或指标之间存在相当繁杂的相关性时,在一个p维的空间中来考虑这个问题无疑是相当烦琐的,而且通常需要作“去相关性”的预处理。这时就需要通过较少的几个,而且是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去反映出初始的数目庞杂的指标变量所反映的那些信息。而几个较少的代表性指标的选择需要取初始变量的线性组合,通过合理修改这些线性组合的各个系数的方法,来使综合变量既相互独立又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方法步骤

(1)将初始的p个指标变量标准化,来抵消变量在量纲以及数量级上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2)由经过标准化的数据来求出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系数矩阵;(3)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4)按所包含的信息量依次确定各主成分,合理解释各主成分的意义。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适当选取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关键之处,而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往往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任何单个变量都没法客观而且全面地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因此要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就需要拿出一整套合理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需要利用多个指标从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科学评价。

依据以上所述原则,同时参考一些期刊文献,根据各指标的影响力的大小、数据来源以及建模的需求等条件,结合张家港市各下属乡镇的经济发展特征,同时也受限于条件资料有限,本篇文章简单选取了以下8 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它们分别是:X1乡镇总人口、X2地区生产总值、X3地区工业总产值、X4地方财政收入、X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人均生产总值、X8人均年收入。

(二)主成分分析

从江苏省统计年鉴中下载2012 年张家港各镇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

由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根所对应的信息量之和即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9.5%,因此可以利用这两个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新的指标对各镇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从表1 可以看出,各原始指标在第一主成分都有较大的载荷,而相对来说,X1乡镇总人口、X2地区生产总值、X3地区工业总产值、X4地方财政收入、X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 个反映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上有更大的载荷,所以第一主成分可以看作是反映地区经济总量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而在第二主成分上,原始指标只有X7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年收入两个反映人均经济情况的原始指标有正的载荷。因此,第二主成分是反映地区人均经济情况即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

进一步计算可得到主成分的表达式,即:

其中,F1为第一主成分,可以看做是综合实力因子,或者是总量因子;F2为第二主成分,即人均状况因子。同时,以每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占所提取的前两个主成分总特征值的比例作为权重,即可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情况,算式如下: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就可以计算出综合主成分值,排序后就可以对张家港各镇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见表2)。

结论及建议

从张家港地区各镇的经济综合得分来看,各镇的综合经济状况差异比较显著。综合结果表明,张家港市的主城区杨舍镇的综合得分4.6 分,远远大于其他各镇,这说明了杨舍镇在大人口总量的背景下,有着相当强的经济总实力;总得分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别是张家港地区老牌的工业重镇锦丰镇和南丰镇,其中锦丰镇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人均经济情况上都表现不错;另一个特点鲜明的是总得分排名第四的金港镇,金港镇经济总量不错,但是人民生活水平并不高,表现在人均经济状况排名最后,经济实力并不算乐观;总得分排名第八的大新镇经济规模最小,但人均经济状况较好。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看出,张家港各城镇经济状况的区别和特点,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现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发展城镇特色,加大对相对落后乡镇的扶持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其次,扩大内需,加快经济转型,提升经济多样性;最后,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城镇综合实力是城镇发展水平最重要、最有效的衡量标准之一。以张家港地区的8个城镇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基本的经济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城镇的经济状况进行计算和比较,得出张家港市各城镇的综合实力值及排名情况,并基于分析结果对该地区各城镇的经济情况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降维,综合实力,评价

参考文献

[1]汪慧玲,刘淑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5).

[2]杨山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沿海11省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J].经济观察,2014,(22).

[3]张文璋.实用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评价方法以 第8篇

水环境质量的安全不仅威胁到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而且也直接的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安全问题,因此对水环境质量的及时评价,针对已有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治理措施。对水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对污染的处理和对水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至关重要。

2 大渡河河道概况

大渡河是岷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是长江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别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长1155km。主源大金川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在四川丹巴县与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至乐山县入岷江,长909km,流域面积82,700km2,大渡河属于高山峡谷型河流,落差达4177m,大渡河以泸桥镇和铜街子水电站为分界点,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段。在大渡河地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发展较分散,而且农业发展数量也较小,因此有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随雨水或河流带入大渡河内的污染物也少,对大渡河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大渡河水体内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而且大部分都用于农田的灌溉,很少对水体造成污染。大渡河的水质主要受城镇污水排放的影响较大,大渡河附近城镇建设集中,沿岸有十几座城镇,例如金川县安宁镇,乐山市金口河区,康定县姑咱镇等。这些城镇发展较快,人口较集中,人口超过30万人,大量人口生活的城镇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用水。另外大渡河流域还有一些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中既有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有一定量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大渡河水质的安全带来威胁。同时,在大渡河流域多私营小型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是造成大渡河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

3 环境现状评价

3.1 环境污染现状

(1)附近的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大渡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水田、旱地和果园3种形式,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农药和化肥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污染水质,第一种就是在降水等的作用下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质直接随地表径流进入到大渡河的水体中;第二种就是在浇灌水和雨水的共同作用下,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直接渗入到地下水中,通过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排泄和补给作用来间接地影响大渡河的水质。

(2)大渡河地区水电站工程的建设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大渡河水质造成污染,主要有砂石的加工工程产生的废水,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冲洗产生的废水及建筑工地工人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等。

(3)大渡河流域附近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这些生活用水中既有日常大量洗涤用水和厕所水等,又包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以及细菌、真菌,这些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大渡河水系中的污水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水生植物、动物及人类自身的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4)大渡河附近由于用水方便,能源集中,地势低平等特点导致一些加工企业和工矿企业的大量集中,这些工矿产业中既有采矿洗选厂这样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并产生大量污染物质的企业,也有私营的小型加工企业。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也包含一定的细菌、真菌等。

3.2 水环境现状

为更好地对大渡河的水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需要对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水质监测是分析水环境的现状的重要手段,可对大渡河分出8个监测断面,并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对其水质污染物如高锰酸盐、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氨氮含量指标、砷、汞、酸碱性、油类、总氮和总磷等进行测试,其中黄荆坪断面的指标分别是:高锰酸盐指数为二级,化学需氧量为一级,生化需氧量为一级,氨氮含量指标为二级,总氮指标为四级,总磷指标为三级;康巴大桥断面,磨河沟断面,加郡沟的断面,磨西河断面,湾东河断面,雨洒河断面,南头断面的指标含量为:高锰酸盐指数为二级,化学需氧量为一级,生化需氧量为一级,氨氮含量指标为二级,总氮指标为三级,总磷指标为三级。

3.3 大渡河水电开发

大渡河作为我国的水电开发基地现如今发展有22座发电站,总发电量达1019亿kW·h。据统计年鉴记载,大渡河共流经马尔康、泸定、全口河区等12个区县,在这些区县中,已建成的水电站有铜街子和龚嘴等,规划好但未建成的有季家河坝、老鹰岩、长河坝、冷竹关、硬梁包等。从这些已建成和正在建的工程可以发现大渡河的水电工程大多为土石坝,这种坝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土料和石料,进而导致废渣弃料较多,对周围的环境和大渡河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大渡河的上游水电站双江口水电站和瀑布沟水电站等由于水库面积大其淹没的地区对大渡河上游我国的珍稀植物(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岷江柏),墨尔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金汤孔玉省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红色革命根据地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大渡河水电站的建设会改变其原有的水生生态环境,例如改变了其原有的自然梯度和原有的水流速度,甚至对水质和水温也有较大的改变,这些水生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河道中原有的一些水生生物生境的丧失,其中一些水生生物被迫对栖息地进行迁移,但是某些物种由于适应能力较弱,栖息地的破坏可能会导致这些水生生物数量锐减。

大渡河的上游地区有多种特殊鱼类例如:红尾副鳅、麻尔柯河高原鳅、东方高原鳅、短尾高原鳅、斯氏高原鳅、细尾高原鳅、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长须裂腹鱼、大渡软刺裸裂尻鱼等15种珍稀鱼类,但是大量的污水排放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这些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水电工程的开发占用了珍稀鱼类的生存繁殖空间,对这些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模拟技术,模拟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即在当前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正常排放状态下,大渡河的水系污染发展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模拟预测对当前的生活废水,生产污水进行处理后大渡河水系受污染程度的未来改善趋势。通过对废水排放量的预估,可以对大渡河水系污染程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有着大致的了解,利于针对污染的形势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在与现在已有的水质监测范围相同的基础上,应当有选择的扩大一定的预测范围,其中需要对某些区域做出重点预测,例如城镇居民日常的供水区,农业用水区及城镇用水的排放区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区等,预测因子应该包括影响大渡河水系的主要污染物质硫化物和重金属等,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对难降解,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有毒有害的物质,容易在生物体内形成富积作用的有毒物质等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对水环境进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拟法、回归分析、趋势预测、层次分析法以及耦合模型法等分析方法。其中,对于污染情况较简单的水环境一般采用数值法,在污染情况较复杂的地区常常可采用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耦合模拟法等做出各类污染物质对水体污染成都之间的关系式或者是关系模型。

笔者认为,对大渡河的水环境预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第一,水温的预测,水体中不同的生物需要的生存温度不同对温度的监测预测能预测生物的生存空间;第二,水质的预测,水质情况影响到水体的含氧量和化学含量,对水质预测能全面地了解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对于赤潮的治理和防范也有着较大的影响;第三,水生植物、动物的监测预测,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将导致某些水生动物、植物数量的激增或锐减,通过对某些水生生物的监测能够很好地预测水环境的变化。

5 对策与建议

(1)应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水,可以大力发展有机、无害的施肥方式,改善灌溉方式,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总量。

(2)工业废水的处理,首先需要对大渡河流域的工业进行集中化管理,废水集中处理,改变原有的私企随便排污的现象;在工业生产工程中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尽量较少污水的排放量并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对于一些能够重复利用的水尽量多次使用后再排放。

(3)生活污水要经过废水处理减少废水中的细菌、真菌、磷、氟等的含量后在排入大渡河水系。

(4)在建设水电工程时,要提前调查清楚施工地区的资源环境,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做好水电工程建设地区的资源环境评价工作,尽量避开对珍稀物种,重要的地质地貌,人文环境的淹没和破坏。另外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工程建设中应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工程污水和工程废渣要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任学木.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施工期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2]周鑫.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3]周淼,李维刚,李道远.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大渡河下游河段水质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5):84~85.

以积极评价引领小组学习 第9篇

第一,评价小组学习纪律,重在构建小组学习的良好秩序。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效率,就要有良好的纪律,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开展。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首先明确小组学习的纪律要求,在评价小组学习成绩时,将纪律评价作为第一要素,对每个小组及其成员是否遵守小组学习纪律、是否按照组长要求积极完成合作探究任务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纪律好的小组、成员予以表扬,对纪律差的小组、成员予以批评。这样,通过及时、严明的纪律评价,确保小组学习顺利开展。

第二,评价小组学习分工,重在渗透小组学习的合作方法。

小组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它需要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合理分工是小组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小组学习时,特别关注每个小组组长对学习任务的分配情况,并留意小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是否符合小组内相应成员的个性特长。在评价小组的学习成绩时,笔者总是重点表扬分工合理的小组,让小组长能够结合小组成员的兴趣、特长、能力等因素,合理分工,让小组成员各尽所能,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用武之地。这样,有意识地渗透小组学习的分工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评价小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小组学习的探究能力。

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以每一位小组成员真正经历小组学习过程为前提的。唯有每一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过程之中,认真思考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觉反思自己的观点、虚心汲取他人的意见、共同完善小组学习的结论,小组成员的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笔者在评价小组学习成绩时,特别关注每一小组获得结论的过程,积极肯定小组成员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自觉反思、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共同提炼小组学习结论的成功做法,以此鼓励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到小组探究之中,着力培养小组成员的探究能力。

第四,评价小组学习结果,重在激发小组学习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并为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个个“目标共同体”。也就是说,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这个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荣辱与共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小组学习的结果就成为教师评价小组学习成绩的另一重要指标。只是,笔者在评价小组学习成绩时,更为关注各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小组学习中是否能够给其他成员以帮助,是否能够真正参与到小组学习结论的提炼之中。这样,把“小组内的成员个个进步”作为小组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小组学习之中,齐心协力探索问题,相互合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然,小组学习纪律的培养、合作能力的提升、探究意识的激发、合作效益的提高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实现。正如“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一样,唯有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并在及时评价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小组学习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评价方法以 第10篇

1 项目研究主要步骤

1.1 收集数据

本研究所用资料来源于样本三甲医院2011年的病案首页资料,从样本医院中业务量排名前50的疾病中选择病例覆盖率高、代表性好的病种、业务量适中的病种作为样本病种。最终筛选6种作为研究对象(I20.001不稳定性心脏痛、I63.902脑梗死、J18.008支气管肺炎、J98.402肺部感染、K74.601肝炎后肝硬化、D69.004过敏性紫癜)。

1.2 医疗质量评价关键指标的筛选

根据“治疗好、时间短、费用少”的原则,通过查阅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医院实际,本研究选择医疗费用总计(人均医疗费用、日均医疗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和手术麻醉费等)、医疗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无效、其他)、住院日即疗程(平均住院日)、入院情况即诊疗疗效(一般、急、危)等指标作为评价病种医疗质量的关键指标。

1.3 总医院主要病种医疗质量评价的对比分析

运用秩和比法、密切值法和病例分型法3种方法对各病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测算,并对比不同方法测算出的病种医疗质量的优劣排序,探讨3种方法在测算结果上的异同。

2 医疗质量评价的3种方法分析

2.1 秩和比法

本文筛选反映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情况的3个常用指标:治愈好转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建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1.1 编秩次(R)

各指标按以下原则进行排序编秩。治愈好转率按高优指标的编秩原则:最大值编以最高秩次n(本文为疾病病种数6),次大值编以n-1,最小值编以1;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为低优指标编秩原则:最大值编以1,次大值编以2,最小值编以n。

2.1.2 计算秩和比RSR值

分别计算各病种的RSR,RSR=∑R/mn。其中:R为秩次,m为指标数(本文为3),n为病种数(本文为病种总数6)。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出各病种的医疗服务质量的秩和比RSR。表中括号内的数字为秩次R。见表1。

2.1.3 确定RSR分布,计算回归方程

将各病种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情况的RSR值由小到大排列起来,计算累计频率(R/N),并据此查百分数与概率单位对照表,求其所对应概率单位Y值。见表2。

*注:最后一个按undefined校正

拟合线性回归方程:根据RSR和Y值分布,经相关和回归分析,RSR与Y具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r=0.037)。拟合线性回归方程为RSR=0.65+0.23Y,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0.06,P<0.0001,说明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好。

2.1.4 排序分档结果

根据RSR值分出优良差3个档次,进行RSR排序分档。见表3。

*注:不稳定性心脏痛(I20.001)、脑梗死(I63.902)、支气管肺炎(J18.008)、肺部感染(J98.402)、肝炎后肝硬化(K74.601)、过敏性紫癜(D69.004)。

因此,通过秩和比法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得出医疗服务质量优秀是支气管肺炎和过敏性紫癜;医疗服务质量良好的是不稳定性心脏痛和脑梗死;医疗服务质量最差的是肺部感染和肝炎后肝硬化。

2.2 密切值法

通过对6种病种(3833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运用SPSS软件求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数值并进行标准化。见表4。

按照公式undefined,找出每一列的最大值和每一列的最小值组成矩阵(Bj,Wj),确定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最优点”和“最劣点”。并计算各指标与“最优点”、“最劣点”的欧几里德距离。结果见表5。

各病种医疗工作质量顺位:找出di值中的最小值和li值中的最大值,计算undefined。结果见表6。

当C值越小时,表明与该最优点关系越密切,与最劣点越疏远,即质量越好;当C=0 时,质量最佳。因此,不难看出不稳定性心脏痛质量最佳,后续依次是肝炎后肝硬化、肺部感染、脑梗死、过敏性紫癜和支气管肺炎。

2.3 病例分型法

病例分型是依据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和医务人员相应的基本医疗行为特征,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型、单纯急症型、复杂疑难型和复杂危重型。其本意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为了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二是为了提示患者治疗措施的复杂程度。

主要步骤是:第1步,病例分型。根据众多学者的病例分型管理的研究成果,可以将患者分成一般、急、危3种类型。一般赋值为1,急赋值为2,危赋值为3。第2步,测算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值。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入院时情况(一般、急、危)、医疗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无效、其他)、住院日(出院时间-入院时间+1)、住院费用总计这4个主要指标。剔除每种疾病各型病例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并测算每型病例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的上4分位数,作为参考值。第3步,医疗质量评价。采用病例分型质量评价模型进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测量。

具体的,将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并利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先对6种病种的各指标进行正态检验分析,并计算6种病种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总计和治愈好转率的参数估计值。然后根据文献查阅法确定的各指标的标准值,通过病例分型方法分析,将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3个指标(实际值)都去百分数化后,再将各病种所对应的3个指标分别求和,若结果最大表明医疗服务质量的水平最好,依次排序。得到的结果如表7。

根据上列各医疗服务质量指标标准值与实际值的对比,不难看出不稳定性心脏痛质量最佳,肝炎后肝硬化第2,肺部感染第3,脑梗死第4,过敏性紫癜第5,支气管肺炎第6。

3 讨论与分析

运用秩和比方法对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最好的是支气管肺炎和过敏性紫癜,最差的是肺部感染和肝炎后肝硬化;而运用密切值法和病例分型法得到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其中医疗服务质量最好的是不稳定性心脏痛和肝炎后肝硬化,最差的是过敏性紫癜和支气管肺炎。

3种方法的共同点是计算方法简单,结果直观明了,容易理解,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不仅可以用于各病种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可以用于与纵向比较。不同点是3种方法在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过程中选择的角度不同,考虑的因素不同。由于密切值法是通过大量的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具有客观实在性。本文认为3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最可靠的、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密切值法。

对于不同级别的医院来说,在选择方法来评价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对于三级医院来说,最好选择密切值法来分析,虽然计算量较大,但是容易实现,结果更加直观准确;其次可以选择病例分型法,因为对于像三级医院这样的大医院可能以收治疑难重症病人为主,按病例分型所占的比例最高为评价依据,与效率、效益综合评价挂钩,也有较强的说服力。对于二级或一级医院这样的小医院,由于它的门诊量有限等因素的限制,住院人次和住院日都较低,大部分可能以收治轻病人为主,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因素,可以采取秩和比法。

4 结 语

能否以正确的标准,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医疗质量做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改善医疗质量工作的成败。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应该适时建立合适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设定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医疗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规范化管理,改善和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淑娟.新医改框架下的医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研究[J].卫生软科学杂志,2010,24:4-7.

[2]杨萍,张乐辉,马莉,等.医院评审与医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6.

[3]王斌,马旭升,等.应用秩和比法对某三甲医院1998年度主要病种医疗质量进行评价[J].中国医院统计杂志,2005,3:199-202.

[4]王斌.运用密切值法评价某三甲医院1998年度主要病种医疗质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5,8:488-490.

[5]艾南极,曹志辉,高爽,等.病例分型质量评价在医疗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9,36:4057-4058,4065.

评价方法以范文

评价方法以范文(精选10篇)评价方法以 第1篇关键词:模糊评价,技术创业,创业环境近年来, 技术创业活动日益频繁, 已经成为科学技术成果...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