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共赏范文
同课异构共赏范文第1篇
“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从10月中旬起,各教研组开始了准备工作,并在学校各个级部依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活动中,各级部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不仅使老师们发现别人的长处,还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课异构”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学生的学力差异,也彰显了文本价值的丰富性,纵观这次教研活动,综合表现为三个方面:
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
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
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可谓“因材施教”。
本次所有教师均参与“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他们以精巧、适用的课堂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博得听课教师的好评;以渊博的知识、飞翔的思维激荡着无数求知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他们也在用勤奋努力精彩演绎了教育的艺术,诠释了教育的无限魅力,他们追求着教师的幸福,收获着教育的喜悦。
聆听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老师们用精美的板书描摹母语的魅力,用优美的朗读播洒传统的感动,用真心的交流对话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精辟警策的点拨涵养学生的思维。他们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语文艺术浸染得醇香四溢。
同教五年级的《我的战友邱少云》,张海英老师以深沉的爱意、深厚的功底、深挚的情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邱少云精神的魅力与内涵;而玄丹英老师则是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双基,挖掘文本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在人生旅途上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同教四年级的《搭石》,付春红老师的课教学结构合理,通过自然美、心灵美体会和谐,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思想情感的美;而耿卫平老师以自然流畅的教学流程,极富亲和力的态度和干脆利落的语言,像我们展示了语文课堂原来可以这样美丽。
同教三年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许晨老师以流畅的设计,辅之以欣赏的眼神、赞誉的话语、巧妙的引导,处处流泻出来的是语言
的美、语文的美;高安兰老师注重课前的渲染烘托,巧妙铺陈,课中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可谓用心良苦。
同教二年级的《我是什么》,郭雪静老师精巧的设计先声夺人,思路清晰,思维缜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好的烘托了教学氛围;刁宇君老师的课,流程顺畅,过渡自然,衔接恰当,用深刻的思想演绎了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用优美的语言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情趣;李俊梅老师以文本为切入点,及时点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良好的对话氛围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
同教一年级的《自选商场》,程霞老师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自然流畅的教学流程,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唐楠楠老师以夯实的教学基本功,实在的教学设计,稳健的教学风格延续着传统的常态化教学;卜慧元老师,虽然年轻,但稳重踏实,注重双基教学,精巧的设计,适时的引导,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新生力量的高素质。
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在反思本次活动时,有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一、新课要设计问题,提前预习。
二、备课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三、充分利用教材,大胆创新。
四、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
五、勇于抛弃与教学目标不太相关的内容。
六、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七、教学手段要恰当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同课异构共赏范文第2篇
2014年5月28日,我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赶z中学,参加教学开放日活动,并与z中学、广东二师附中三校共办“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高效课堂”为核心,通过“同课异构”方式来开展。旨在让不同的教师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相同的教材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不同的设计风格,塑造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
三位教师同以《米洛斯的维纳斯》
为教学内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德顺区语文科教研员曾晓英老师和全区的语文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
三位教师的课堂杜绝了浮华空泛,践行求真务实;杜绝了教师一言堂,追求师生互动探究;杜绝了生硬灌输,追求师生合作,产生思维碰撞。尤其是我校的张娟老师独辟蹊径,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成果展示、学生评讲、老师点拨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体现了我校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的课改特色。另外,借用老子“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导入,从“无”和“有”的角度对深入解读,更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该节课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在试教过程中,受到了广东广雅中学校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永光的高度评价:“定位准,立足点高,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师充沛的教育激情激发了学生巨大的学
习潜力和学习兴趣!”
评课过程中,区教研员曾晓英老师也对张娟老师的成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后,张娟老师也非常激动地说:课堂因生成而美丽,作为教师,我因勒流中学学生的精彩表现而感动!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与其他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多方借助平台,青年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同课异构共赏范文第3篇
大单元整体学习是今年集团的要求,这次有幸参加与地理教学能手于进主任的同课异构,通过这次上课和听课,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我谈一下我上这节课的思路,导入采用最新的《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在了解时政的时候,对欧洲有个更深入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绘制习近平欧洲之行外墙专栏,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对欧洲有个深入的学习,这就需要完成两个活动:活动一是归纳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思考欧洲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因;活动二是归纳欧洲的人文环境特征,并思考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学生也对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整体效果还不错。但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师生之间不熟悉,互动较少;学生绘制外墙海报时间较长,最后分享时间不够。
其次,谈一下黄柠老师和于进主任的课堂。黄柠老师的课堂主线是让学生争做小部长,回答记者提问。课堂设计思路新颖,学生比较喜欢。黄老师语言非常干练,尤其上课堂上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需要我认真学习的地方。黄老师作为毕业才一年的教师,能把课堂上的这么好,是非常优秀的。于进主任作为压轴老师,他的课堂是非常好的,课堂主线是让学生设计研学路线。于进主任的这节课直接舍弃了导学案,使用新版学习设计与指导,效果非常好。于进主任的课堂非常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而且于进主任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当学生在某个问题上不太会时,于进主任会让学生多次讨论探究,直到把问题解决透彻为止。从于进主任的课堂上,能看出于主任功底深厚,对课标和教材研究很深,这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通过上课和听课学习,我觉得一节优秀的课堂必须包括:
1.巧用导入教学。如果说一节课是一曲生动华美的乐章,那么导入就应该是它扣人心弦的序曲。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能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3. 关注学生,使课堂教学生动、实用、有效。我认为这一点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把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对象,也就是我们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生活化和活动化的加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实用、有效。
同课异构共赏范文第4篇
“同课异构”就是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也为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不同的老师在上同一课时,教法不同,学法不同,效果也不同,我们相互学习其中的闪光点,弥补自己在教法上的不足,以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收到更大的成效。
二、变压力为动力,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同行之间的对比与交流,我深深地觉得自己的知识很浅薄,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决心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努力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只要多学习,多思考,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上出自己的风格,都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同课异构共赏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分析: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人教版教材goforit!中Unit4Whereismybackpack?的第二课时。上节课学生已经练习了Whereis.?It’son/under/in的句型结构以及该句型复数的变化。学生基本上已会说了。第二节课是听说课, 教学目标一是巩固和运用Whereis.?It’son/under/in的句型结构, 二是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
教学展示
片段一:教师A首先展示一组图片, 图中有书包, 棒球, 书, 钢笔等物品分别放在书桌上, 椅子下, 床上和抽屉里。开始教师指着图片
接着学生就两人一组, 看着黑板上的图片进行chaindrill (链锁操练) 。在对话练习中, 学生没有加上任何的其它句型.只是变换介词in, on, under.对话完就放听力2a和2b.
教师又拿出一只钢笔放在课桌底下问学生
然后教师让学生们纷纷拿出文具用品, 对话练习Whereis/are的句型。
片段二:上课铃声已经响完, 但B教师仍然没有出现, 于是英语科代表走上讲台大声问WhereisourEnglishteacher? (之前教师给科代表安排了) 学生顿时热闹起来了, 七嘴八舌的说Ithinksheisathome./Sheisatschool./SheisintheWC.这时教师从后门进来大声说:“I’mhere.”全班学生大笑,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
接着教师举起自己的英语书和学生对话如下
学生高举着英语书, 但其中有一个学生到处找书 (教师在下课时, 趁学生不注意, 偷偷地将书藏起来了) , 并嘀咕着“刚才还在这儿的嘛。”样子挺着急。老师走过去问“WhereisyourEnglishbook?”学生着急地说“老师, 我找不到了”。老师马上问其他的学生说“HisEnglishbookis lost, WhereishisEnglish?”她在黑板上写下“Isitonin/under?/Ithinkit’s”, 叫学生用这两个句型问, 还可以用自己所知道的其它句型, 猜中有奖。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纷纷举手, 没有被抽到的就自告奋勇的站起来了。下面就是他们的一些问句:Isitonthefloor?/Isitunderyourdesk?/Isitinyourbackpack?Isitbehindthedoor?Ithinkit’snearyou?sorry, Idon’tknow.当一些学生在问时, 丢书的学生边找边回答No, itisn’t.整个课堂相当的活跃, 学生练习了很多前面所学的句子, 有的优生还用了较难的句子如, maybeyouleftitathome.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老师重复较好的句子, 还写了一些在黑板上。
看学生练的差不多了, 老师打开讲台桌的抽屉大声说:“Oh, hereisanEnglishbookinthedrawer.Isityourbook?”学生冲上去一看, 高兴地说:Yes, itismybook.Thanks.班大笑。接着老师叫学生说出三句以上的并列句如, Mybookisinmybackpack, mypenisonthedesk, andmyrulerisinthepencilcase.听力2a和2b就是找自己的文具用品的位子。接着教师就练听力。
教学片段的对比分析:
两位教师都练习了“Whereis, It’son/in/under”的句型, 但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教学引入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A教师只是把上节课的图片组合引入, 没有创新性。在前面的课上, 老师基本上都用此方法。接着是实际的物品操练, 这种操练比较的机械。学生不需要动脑, 只须套上模式就行。而且这种方式只重于语言结构上面的操练, 没有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整个课堂有点死气, 没有活力。优生的训练不到位。
B教师用灵活的引入设计就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首先上课了老师不出现, 学生就要找老师。当时一些学生就问老师呢?Whereisourteacher?学生就会想到intheWC/atschool/athome/因为这些老师已教过。接着教师又巧妙地设计了找书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制造悬念, 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找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前面学的许多知识, 如Isit?就是第二单元学的。有的优生还拓展开了, 如Isitbehindthedoor?/Idon’tknow./Don’tworry.这种设计帮助学生对所学的信息和语言进行了重组, 加工和内化, 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真实的情景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知识, 这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即教学设计要围绕话题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在交流中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
教学片段分析总结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刚学英语时, 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入门阶段的英语教学, 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心态, 不断培养其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中规定,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想完成激发学生兴趣这一任务, 就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以生动有趣的、为学生所喜欢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 学生所关心、熟悉之话题着手, 使大多数学生都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这样的引入课堂教学, 就能引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情感, 唤起学习动机, 让学生从上课前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转向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 语言教学如果脱离了一定的情境, 就难以恰当地表述, 难以发挥其表达和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真实的教学情境环境,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情景是一堂课的起点, 对课堂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从两位教师的教学引入设计看出:不是学生是否有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是我们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英语的兴趣。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堂教学引入设计对激发学生兴趣的非常重要。
关键词:课堂引入,激发兴趣,情景教学
参考文献
[1] 肖成全等.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陈启鹏.主体教育实践探索.作家出版社, 2004:305-309.
同课异构共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