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偶像品牌战略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偶像品牌战略范文(精选3篇)

偶像品牌战略 第1篇

偶像剧里, “爱情与励志”通常以主副线的方式在叙事中彼此挽结,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正是对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外在表述, 而这种生命的活力又为爱情叙事带来了有力的支撑。爱情的浪漫凄美与励志的积极乐观为现代的“青春”构筑了一个坚实丰满、极具时代感的精神内核, 共同构成了偶像剧与观众的共鸣点和价值认同。

与“爱情”和“励志”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关系一样, “城市与青春”也有着彼此诠释的同构性。城市里或时尚或怀旧的景观空间, 为烘托爱情与励志的青春主题创造出“陌生化”的视觉效果, 而叙事中始终高扬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的青春旗帜又为诠释城市充满活力与包容的现代精神增添了影像的煽动性和说服力。

城市不仅是青春张扬的物理空间, 更成了唤起受众共有的青春情绪的心理空间和公共场域。不是建筑, 反而是那些发生在城市里的关于“爱情”与“励志”的青春故事一变而为现代城市不朽的主题雕塑。央视1套黄金档热播的《我的青春谁做主》 (2009) , 主要场景始终聚焦于现代的北京城。从性格叛逆倔强的霹雳和蕾蕾私自在SOHO尚都北塔办的“乐道”餐厅, 到周晋与青楚一见倾情的东方广场寒室, 面对这些或简约时尚, 或青春气息浓厚的新北京地标, 我们确实很难分辨到底是城市景观为故事增添了青春的色彩, 还是故事丰满了城市现代的灵魂。尤其是大结局里那令很多观众难忘的“终极拥抱”。当高齐亲自把钱小样交到方宇的手里, 故作潇洒地转身离去, 这对历经苦难却痴情不改, 依然怀抱着奋斗梦想的苦命鸳鸯终于旁若无人地狠狠相拥。伴随着激情澎湃的音乐, 360度的镜头缓缓扫过周围如尖塔般高耸的朝外SOHO楼群, 此时此刻, 这对看似渺小却又无比强大的恋人, 他们那历经痛苦、自责、软弱而最后选择了坚强的青春, 仿佛突然为身边这些原本冷漠无情、空洞的工业时代复制品, 仅象征着资本与财富的庞然大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 安放了一颗蓬勃跳动的心脏, 随着爱情, 随着青春一同脉动。

偶像剧正是以其特有的影像方式, 普世的现代价值, 青春的叙事语言, 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城市传播的有力工具。在以民国为背景的青春偶像剧中, 具有深厚民国历史文化积淀的上海, 其怀旧的文化特色也在现代性的重写里再度焕发了时代青春。《像雾像雨又像风》 (2000年) 用现代人的思维重新发掘出了一个关于三十年代上海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在极具老上海情调的建筑、街道和城市中穿行蔓延的爱情和青春, 以一种现代的表述为老上海增添了新内涵, 而正是这种新内涵, 成为沟通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成为受众对城市再次认同的价值核心。

偶像:城市品牌的精准定位

正如品牌化的精髓一方面是认同, 一方面是区隔一样, 城市文化品牌在传播过程中既需要“青春宣言”的认同感, 也需要精准的定位体现个性化的品牌区隔。

偶像剧作为成熟的电视剧类型, 其类型化的核心无非是“青春”与“偶像”。如果说“青春”是现代城市品牌获取受众认同的精神基础, 那么体现不同城市品牌个性化定位的无疑就是剧中的偶像明星。

偶像剧中, 城市品牌形象的个性化特征展现于外的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地标性空间景观, 如金茂大厦、东方明珠 (2005年《女才男貌》) , 或是风景旖旎的鼓浪屿 (2006年《追梦高手》) , 但城市形象品牌中所蕴含的特有的信念与价值, 却需要通过人来展现。如果仅有更名为“心碎乌托邦” (《奋斗》) 的“8610食库”, 而没有佟大为、马伊俐、王珞丹、李小璐这些独具个性的年轻偶像, 也许我们未必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五朝帝都北京所具有的现代感和文化包容性。城市形象, 这种以凝练的感官语言集信念、观念和印象于一身的特点, 恰恰与偶像明星所展现的独特的性格魅力具有同质性。观众对偶像所代表的某种意识形态、人格和气质类型的认同, 恰好与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所力求的个性化诉求产生了关联性对应。

我们看到了众多城市纷纷寻找明星偶像为城市品牌代言, “偶像城市”之间的品牌关联效应是否成功, 往往决定于“偶像城市”两者之间的核心价值 (品牌精髓) 是否吻合。在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 “偶像城市”最佳对应的典范堪称“刘若英乌镇”。乌镇以其人文气息浓郁的千年水乡风情吸引过众多海内外影视剧组, 然而, 以当地风光贯穿全剧且最具影响力的却是2003年黄磊自编自导自演的偶像剧《似水年华》, 黄磊、刘若英、李心洁这三位兼具实力与人气的偶像明星将一个相知5天、相思50年的爱情故事与柔美旖旎的水乡风光融合得天衣无缝。尤其是英 (刘若英饰) 所展现的带有古典气质的秀美温柔和具有现代感的独立与知性, 与现代乌镇的品牌形象极其贴合。后来, 作为乌镇的形象代言人, 刘若英更是完美地演绎了乌镇品牌的核心价值“一样的古镇, 不一样的乌镇”, 也最大限度地传递出品牌的形象诉求“来了就不曾离开”。

偶像剧中明星所具有的个性魅力和独特气质在精准地贴合城市品牌定位的同时, 也为城市形象创造出了具象化、可感知的生动印象。然而, 纵观当今国内城市品牌传播的现状, 有效地利用偶像剧的大众传媒进行城市品牌推广的成功案例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城市在寻找偶像代言的时候, 偏重于偶像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很少考虑其个性气质与城市品牌核心价值的吻合度。如“周星驰宁波”, 周星驰祖籍宁波且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但其“无厘头”式搞笑招牌与宁波“东方商都、魅力水城”的城市品牌相去甚远, 纵然是代言宁波旅游, 亦显得牵强附会。另一方面, 偶像剧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成熟类型, 其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人群的影响力尚未被充分发掘和认识。因此, 城市品牌如何通过大众影像渠道传播自身的核心价值和主题诉求,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青春偶像剧:大众与小众的组合传播

以电影为渠道宣传和营销城市, 我们找到许多成功的案例, 如《非诚勿扰》对西溪湿地的宣传推广, 《海角七号》的票房奇迹让台湾最南端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恒春一夜成了旅游胜地。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 每年产量可观、受众面广泛的电视剧, 若要成为城市品牌传播的有效渠道, 则必须采取大众与小众的组合传播策略。作为与城市文化联系紧密的成熟电视剧类型, 偶像剧正是检验这种传播策略有效性的合适标本。

根据刘彦平博士对城市品牌传播提出的“有理、有利、现实可行”的三大原则, 偶像剧在以“青春”的主题, “偶像”的个性特质实现受众对城市品牌合理认同以及价值区分的基础上, 更需要在现实可行的传播策略中创造出“有利”的效果。台湾的青春偶像剧《痞子英雄》 (2009) , 其中大量精彩的枪战情节都取景于高雄市。由于高雄市政府予拍摄以方便与支持, 高雄的城市建设、观光景点在剧中得到了空前展示, 当《痞子英雄》走红荧屏之后, 高雄城市形象不仅在年轻船甲群体中名声大振, 各式各样的“痞子英雄观光团”也为高雄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2]这一大众影像与城市品牌传播互动的双赢局面也间接影响并促成了2010年台北市政府全力支持的“形象工程”电影《艋》的制作拍摄。

年轻人是偶像剧的主体受众, 相比于电视的大众传播特征, 这样的群体只能算作小众。然而, 小众的影响力也能够通过大众与小众的组合传播策略, 产生不可估量的传播效果。一方面, 小众传播的特点与优势在于受众与产品、受众与受众之间更易于产生频繁的互动与沟通;另一方面, 电视的“家庭政治”与“休闲政治”的观看特点, 又为这种小众间的互动沟通向大众渠道的传播拓展创造了可能。

城市品牌特性一旦与偶像剧的爱情、青春叙事, 以及偶像的个人特质完美结合, 沉湎于“青春”与“偶像”的小众立刻便有了关于城市品牌的共同话题和沟通基础。在各种网络、社团搭建的沟通平台上, 关于偶像剧和城市品牌的话题铺天盖地, 台湾的“痞子观光团”、百度的“奋斗吧”、豆瓣网里有网友纷纷结伴寻找并同游剧中的外景地小众传播的互动特征, 不仅积极地促成了群体对青春和偶像的心理认同, 更是为全面挖掘、拓展偶像剧与城市品牌的关联效应提供了充分的发酵条件。

这样一种小众之间的发酵过程, 经过电视“家庭政治”与“休闲政治”的大众观看特征, 偶像剧与城市品牌往往被推广到更大的受众层面。小众对于“青春”或“偶像”的切身体验与感受, 会以或强迫或影响的方式, 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涟漪式效应将品牌价值推扩到更大的受众层面。由此, 某个小众话题, 有可能一变而为大众话题;一种小众传播, 往往达成大众传播的巨大效应。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偶像剧”条。

当美国偶像不再成为偶像 第2篇

从2006年达到3600万观众的顶峰之后,《美国偶像》的收视率一直都在不幸下降,如今只有当初最高峰的1/3。出品方FOX终于决定在2016年第15季播出之后,终结它的命运。它诞生于2002年夏天,正好经历了音乐行业和电视行业变革最深刻的10年。和很多已经消失了的电视节目一样,它终究难以抵挡新变化的到来。

脱口秀的几位标志性人物先后退隐,这似乎又是变化缓慢的美国电视业一个不太妙的信号。总是喜欢鸣响丧钟的视频网站Netflix的CEO Reed Hastings不久前充满挑衅地说,传统电视业未来20年内可能要消失了。

对于这样的说法,《美国偶像》或许会有些不服气。它不仅是一档流行的选秀节目,还帮助FOX这样的电视网抵挡了当时录像机崛起的冲击,连续8年成为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最重要的是,它一度是美国未来音乐新星的制造工厂,签下了一些最热门的流行音乐人。它源于英国的电视节目Pop Idol,但远远比对方成功,它所营造的“美国梦”更是被复制到全球的很多其他国家。

它还定义了挣扎之中的后唱片时代的音乐模式,在节目中像体育赛事一样呼吁,还借用了政治竞选当中的组织和投票机制。它对于电视业的价值,就如同超级碗之于体育业。它已成为了一个忠诚度很高的品牌。

《美国偶像》成功之后,涌现出无数歌唱比赛—《美国好声音》(The Voice)更善于营造有冲突感的人物故事,The X Factor显得更代表潮流,Amerian’s Got Talent也聚集了一大批粉丝。这些节目显然都具有《美国偶像》的基因。

但观众和消费者一样,总是最不值得信任的群体。收视率不可逆转地持续下滑,令它终于在去年年底失去了可口可乐的赞助,这是致命一击。可口可乐是《美国偶像》开办多年以来最重要的赞助商,它和《美国偶像》如此亲密,对方甚至将演播室的“绿房间”改成了可口可乐标志性的“红房间”。这种亲密关系为可口可乐带来了甚为可观的回报,也意味着巨大风险。

可口可乐的最终离席,也可以看做是整个麦迪逊大道代表的广告业对它的背叛。另一主要赞助商福特汽车也大幅减少了投入。2012年广告商在《美国偶像》上的投入是7.8亿美元,到了3季节目之后的2014年却只有3.9亿美元,整整下降了一半—其中来自可口可乐的赞助减少了2/3。可口可乐取消赞助的声明说明了一些问题,“13年之后,我们需要寻找到其他和年轻人的互动方式。”

这往往是很多节目最终消失的本质原因。《美国偶像》2002年开播的时候,观众的平均年龄是31岁。当时它在美国大学里和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当中轰动一时,2300万美国人会打开电视,来收看Kelly Clarkson的最终获胜。不过,随着一季又一季的开播,《美国偶像》的观众平均年龄上升到了如今的51岁。根据彭博社的调查,他们大都是那些富裕保守的共和党人。这也是为什么随后几季出现越来越多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歌曲,也让它更加无法吸引到新一代年轻人。

《美国偶像》不可避免地老了。对手增多,收视率下滑,制作成本却只增不减—Mariah Carey和Nicki Minaj这样的明星助场也最终被证明是其付出的昂贵代价。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年轻一代的兴趣和观看渠道也越来越分散了。美国达人们不再需要苦心筹备,等着有一天在评委Jennifer Lopez面前唱上5分钟,他们可能在YouTube和Vine上,用同样的才艺和技能就可以吸引到数百万粉丝。YouTube上最流行的是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用Red Epic摄像机拍的视频,而明星也会用适合镜头表现的方式露面。现在YouTube上很红的一个节目Video Game High School很快就要在MTV上播出了。而去年梦工厂买下了AwesomenessTV,这是一家管理YouTube上出现的明星的公司。

看上去,《美国偶像》所面临的问题,更年轻的The Voice在未来也不免遭遇。除非它能够想到办法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伟霆迟到的偶像也是偶像 第3篇

Q:你演了“大师兄”这个角色,媒体用“一夜爆红”来形容你,你自己喜欢这个词吗?

A:我不是一夜爆红(严肃脸),有几个星期吧(这个笑话好冷)。

Q:你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很帅,想往镜头前发展?想做艺人?

A:其实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帅过。

Q:你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帅过?照理说小时候应该也挺受欢迎的吧?

A:我突然间感觉到自己有一点受欢迎,是从跳舞开始。我中学的时候是纯男生的学校,有一次开派对,邀请了其他学校的女生过来,交流一下,然后当我在舞台上面跳舞的时候,那些女生就疯狂了,我发现原来跳舞可以吸引到女生,哈哈哈哈哈……

Q:感觉你会很受女生欢迎,也会很多小伎俩之类的。你做过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A:嗯嗯嗯……我试过去100家不同的花店,每家只买一朵玫瑰花,凑成100朵玫瑰送给她。

Q:假如说未来30年,如果还在做这一行,做艺人,你想过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一个人吗?

A:30年之后?那肯定是叔叔。

Q:怎样的叔叔?

A:希望到时候可以经历很多,也看过很多东西了,出来的时候,还有头发,然后也不要驼背,站直一点。

Q:有什么问题是想问粉丝的?

A:我想问为什么他们会这么了解我,他们知道我,甚至知道我下一步在想什么,他们有时候在微博也可以猜到,这个最让我惊讶。

(资料来源:南都娱乐、北青网、腾讯娱乐)

陈伟霆绝对应该算是去年的娱乐圈里赚爆了的那一个!这个唱了很多年歌也没见怎么红的人,阴差阳错地出演了《古剑奇谭》里的大师兄,成为“古剑四美”之一,然后,一切就都改变了。

陈伟霆在2014年暑假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万年新人王”到“新一代男神”的逆袭。引得无数媒体狂轰滥炸式地采访,各种目光都好奇地探寻这个横空出世的年轻偶像到底什么来历,经过一番争先恐后的追逐和粉丝们持之以恒地“挖坟”,他被扒得干干净净了。

人们这才发现,在“00后”都已经开始宣示主权的娱乐圈,这个新鲜爆红的偶像其实已经有点老了,实在算得上是一个迟来的偶像。按照一般规律来说,迟来的偶像一般都是优质偶像,之前他们都一直在等待中积淀再积淀,等的只是一个适合的机会。

就像陈伟霆,这一红就收不住了,2014年底,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先是以326万的最高票数成为“首届亚洲DR男神”,接着又在“国剧盛典”上一举摘得“2014年度最受欢迎全能艺人”与“2014年度电视剧媒体最期待演员”两项重量级大奖,在百度的年度男神榜上位列第一,还有出演的贺岁励志片《男人不可以穷》也在圣诞上线……

偶像品牌战略范文

偶像品牌战略范文(精选3篇)偶像品牌战略 第1篇偶像剧里, “爱情与励志”通常以主副线的方式在叙事中彼此挽结,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正是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