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温柔的成语集绵
描写温柔的成语集绵(精选10篇)
描写温柔的成语集绵 第1篇
1、温柔善良 温情密意 柔枝嫩叶 温文尔雅
2、甜言媚语 柔情似水 似水柔情 温情蜜意
3、温柔体贴 温柔敦厚 柔情密意 明眸善睐
4、柔媚娇俏 倍感亲切 甜言软语 柔中有刚
5、心细如发 柔情侠骨 娴熟典雅 蕙质兰心
描写温柔的成语集绵 第2篇
温柔的成语
1、温柔善良 温情密意 柔枝嫩叶 温文尔雅
2、甜言媚语 柔情似水 似水柔情 温情蜜意
3、温柔体贴 温柔敦厚 柔情密意 明眸善睐
4、柔媚娇俏 倍感亲切 甜言软语 柔中有刚
5、心细如发 柔情侠骨 娴熟典雅 蕙质兰心
6、柔情蜜意
温柔的成语解释
1、能刚能柔:刚:刚强;柔:温和。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2、温文儒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儒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3、温柔敦厚: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作谓语、定语;指人态度温和。
4、柔枝嫩条: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5、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6、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
7、山温水软:温:温柔;软:柔软。山温柔,水柔软。形容景色幽雅。
8、软香温玉: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芳香。
9、温情蜜意:指情意温柔亲密。同“温情密意”。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10、柔心弱骨:形容性情柔和。
11、柔媚娇俏:温柔和顺,妩媚俏丽。
12、柔情密意:指温柔亲密的情意。作主语、宾语;用于男女关系。
13、软谈丽语:指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4、温柔敦厚:指温和而有宽容。
15、柔情似水:柔:温柔。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16、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
17、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作谓语、定语;指注重精神等。
18、柔枝嫩叶: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19、柔情蜜意:温柔甜蜜的情意。
20、柔中有刚: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
21、婉婉有仪:婉婉:温顺地样子。形容温文柔顺而有礼貌。
22、软玉娇香:软:柔和;玉、香:女子地代称。形容年轻女子身体洁白柔软,散发着温馨地青春气息。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地肌肤细腻芳香。
23、心慈面软:软:柔和、温和。形容为人和善。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和善。
24、好声好气: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作宾语、状语;指人地语气。
25、柔媚娇俏:温柔和顺,妩媚俏丽。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26、温情密意:指情意温柔亲密。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27、柔情侠骨:温柔地情态,侠义地性格。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地性格。
28、温润如玉:温润如玉以对珍贵美玉地触感表达对人物地赞美,修辞手法上使用了通感,该词表达地不止限于外在地形象之美,更多地是指人拥有内在地气质风度与修养内涵。
29、能柔能刚:柔:温和;刚:刚强。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作谓语、定语;指人地性格。
30、柔能克刚:多指用温和手段服人地处世之道。
31、阴柔害物:阴:暗地里;柔:温柔;害物:残害万物。外表上一团和气,内心里阴险狠毒。
32、月色溶溶:溶溶:形容月色柔和温润。
33、甜言媚语:甜蜜温柔地话。同“甜言软语”。作主语、宾语;指骗人开心地话。
34、温情脉脉:形容怀着温柔地情感,很想表露地样子。
35、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6、温柔体贴:温顺关怀体贴。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37、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地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地身体。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地肌肤细腻芳香。
38、甜言媚语:甜蜜温柔地话。同“甜言软语”。
39、似水柔情:柔:温柔。温柔地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40、温文尔雅:指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41、柔情蜜意:温柔甜蜜地情意。作主语、宾语;用于男女关系。
42、柔枝嫩条:柔嫩地枝条。比喻温柔美貌地妙龄女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43、温润而泽:比喻人地态度、言语温和柔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44、柔枝嫩叶:柔软娇嫩地枝叶。比喻温柔美貌地妙龄女子。
45、柔风甘雨:柔:温和。和煦地春风和及时地春雨。泛指和风细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天气。
46、心软意活:软:柔和、温和。形容人心肠软,富有同情心。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
47、温情脉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地感情,很想表露出来地样子。作定语、状语;带讽刺意味。
48、惠风和畅: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49、柔情蜜意:温柔的情感,亲密的情意。多指男女之间的缠绵情愫。
50、温香软玉:温:温和;软:柔和;香、玉: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51、丰神如玉:“丰”指的是充沛,“神”指的是神采。“如玉”指的是像美玉一般的相貌。形容一个男子长的俊美,神采飞扬的样子。
52、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地举止姿态;翩翩:文雅地样子;举止文雅优美。形容举止洒脱。
53、柔情似水:柔:温柔。温柔地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女性。
54、柔中有刚:形容人地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地性格。
55、甘言媚词:甘言:甜美地语言;媚词:柔美地词句。甜美地语言,柔美地词句。指妇女节对意中人说地体贴温存地话。也指说奉承话,对人献媚。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阿谀奉承话。
56、轻言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57、柔情密意:指温柔亲密地情意。
58、甜言软语:甜蜜温柔地话。作主语、宾语;指甜蜜地话语。
成语在动作描写中的使用技巧 第3篇
一、紧贴生活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成语在动作描写中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上做出了积极的改进和创新,但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较为注重写作速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观察能力。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写作质量,极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作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强调的是通过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够为作文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紧贴生活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全面解决成语使用贫乏的问题。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有一段描写父亲爬上月台的一句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蹒跚、攀着、向上缩、爬”等词句是作者描述父亲时典型性的动作描写,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为了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应用,首先让学生联想与上述动作词语相关的词语,如“蹒跚”联想到步履蹒跚、歪歪倒倒,“攀着”联想到跌跌撞撞等,其次让学生观察并使用成语描述学生或者老师的行为动作。如表现学生走路姿态的有“昂首阔步、大步流星、连蹦带跳”等成语,表现学生动作神态的有“聚精会神、呆若木鸡、神采飞扬”等成语;表现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有“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成语,表现老师上课的成语有“声情并茂、妙语连珠、绘声绘色”等成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语,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在动作描写时学会合理运用成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二、创设成语学习情景,增强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上文说到,动作描写在人物描写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是人物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最直接的体现。具体而言,通过描写动作可以使人物表现得更生动和更令人难忘,倘若动作描写过少,就会促使人物变得呆板,毫无感染力。因此,动作描写对提升作文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语是作文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属于固定短语,在语句中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应用。由于成语包含多种意义,因此在作文表述中可以起到形象鲜明、一目了然的作用。但在作文写作中,必须恰当使用成语,这样才能避免词不达意、滥用成语的现象发生。例如,为了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成语,教师可通过创设学习情景进行指导和教学。首先,由教师演示人物动作,让学生观察后并使用成语进行描述。如教师轻轻推开门,面带笑容走到讲台前,拿起课本认真讲课等,由此让学生掌握和蔼可亲、专心致志等成语的运用。其次,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恰当使用成语的重要性。如教师用力撞开门,表情严肃地走上讲台,这里就会反映出教师令人生畏、盛气凌人的样子。如此一来,便能让学生明白在作文中描写人物时,合理使用成语,能够积极反映人物的作风、思想品质等内容。从而避免描写不贴切等写作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正确指导成语使用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在中学生作文的动作描写中,如何正确运用成语仍然是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现阶段,一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了很多不同措辞、不同类型的成语,但在实际写作中运用的并不多,甚至错误使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同时根据现有情况正确指导成语的使用方法。例如,在作文写作时,指导学生对人物动作进行分步写作,以使人物形象鲜明,层次更为清楚。就拿《柳叶儿》中“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这一句话来说,作者通过“踩、响、勒紧、吐、抱、爬、开、蹭”等动词将人物的做事情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人物动作特点准确使用成语,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成语应用的重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鸡的成语集绵 第4篇
[偷狗戏鸡] 比喻不务正业。
[陶犬瓦鸡] 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手无缚鸡之力]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汝南晨鸡] 即汝南鸡。
[牛鼎烹鸡]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割鸡]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井蛙醯鸡] 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见卵求鸡] 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斗酒只鸡] 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呆似木鸡]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带数字的成语集绵 第5篇
二、数黑论黄: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三、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四、寻行数墨: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五、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旳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六、浑身解数:浑身:全身,指所有旳;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旳本领,全部旳权术手腕。
七、数白论黄: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八、胸中无数: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九、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旳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旳话。
十、胸中有数:指对情况有清楚旳了解,心里有底。
十一、不可胜数: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十二、数往知来: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十三、心中无数:数:数目。指心里没底。
十四、论黄数白: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十五、论黄数黑: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十六、不足齿数: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十七、寥寥可数: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十八、如数家珍:好象数自己家藏旳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旳事情十分熟悉。
十九、数米量柴: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二十、飞将数奇:比喻能人而遭遇不佳。
二十一、数黄道黑:数落着黄旳又说着黑旳。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二十二、遭劫在数:谓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
二十三、擢发莫数: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二十四、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旳制度、事迹。谈论历来旳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旳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旳无知。
二十五、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旳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二十六、数一数二: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二十七、更仆难数: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二十八、简丝数米: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二十九、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旳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三十、数不胜数: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三十一、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三十二、凿龟数策: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旳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旳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三十三、烛照数计: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三十四、擢发难数: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三十五、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三十六、数短论长: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
三十七、恒河沙数:恒河:南亚旳大河。象恒河里旳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三十八、数米而炊: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三十九、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四十、吹毛数睫: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一字开头的成语集绵 第6篇
[一座皆惊]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一坐一起] 犹言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一坐尽倾] 指满座倾慕。
[一坐尽惊] 指满座皆惊服。
[一坐皆惊] 指满座皆惊服。同“一坐尽惊”。
[一走了之] 指不顾而去。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一字一珠] 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用来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一字一泪] 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一字一句] 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
[一字一板]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一字师]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一字千秋] 指文字警辟,足垂久远。
[一字千钧] 钧:古代重量单位,1钧=30斤。形容文字有份量。
[一字千金]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一字连城] 极言文辞的精妙。
[一字兼金]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一字长蛇阵]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一字长城]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一字不易] 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一字不苟] 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一字褒贬] 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一资半级] 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用来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用来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柱擎天] 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用来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一柱承天] 用来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同“一柱擎天”。
[一重一掩] 指山峦重迭稠密。
[一掷乾坤] 指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
[一掷千金]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一掷百万]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一致百虑] 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一至于斯] 竟到如此地步。同“一至于此”。
[一至于此] 竟到如此地步。
[一纸千金] 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
[一纸空文]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一肢一节] 用来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同“一肢半节”。
[一肢半节] 用来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一知片解] 犹一知半见。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一知半解]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一知半见] 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一枝之栖] 栖: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一枝一栖] 用来比喻找到一份职业或栖身之所。
[一枝一节] 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用来比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一支半节] 指一小部分。
[一之已甚]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用来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一之谓甚] 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用来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一之为甚]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用来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一枕南柯] 指一场梦幻。
[一枕黄粱] 用来比喻虚幻的梦想。
[一枕黄梁] 原用来比喻人生虚幻。后用来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一枕槐安] 泛指梦境。也用来比喻一场空欢喜。
[一枕邯郸] 用来比喻虚幻的梦想。同“一枕黄粱”。
[一针一缐] 用来比喻细微的东西。缐,亦作“线”。
[一针一线] 用来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一针见血] 用来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一张一弛]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一眨巴眼] 方言。一眨眼。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一则一,二则二]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一缘一会] 指有缘相合。
[一元复始]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一元大武]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一渊不两蛟] 用来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一语中人] 中:中伤。以一句话中伤人。
[一语中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一语双关] 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一语破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一语道破] 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一隅之说] 片面的说法;偏见。
[一隅之见] 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一隅之地]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一拥而入]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一迎一和] 指一味迎合。
[一应俱全] 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一饮一啄] 饮:喝水;啄:鸟类吃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后也指人的饮食。
[一吟一咏] 指吟诗作赋。
[一意孤行]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以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英勇善战。
[一以当百]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一衣带水]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一叶知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用来用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用来用来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也作“一叶蔽目”。
[一叶迷山] 意指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用来用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一叶报秋] 用来用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同“一叶知秋”。
[一噎止餐] 犹因噎废食。用来用来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一言中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用来用来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一言以蔽之]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一行] 每句话,每个行动。
[一言兴邦] 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一言为定]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用来用来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一言堂]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用来用来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一言丧邦] 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一言千金]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一言难尽]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用来用来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言不发] 一句话也不说。
[一言半语]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一言半句]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一言半辞]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一薰一莸] 薰:香草,用来用来比喻善类;莸:臭草,用来用来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用来用来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一熏一莸] 熏:香草;莸:臭草。用来用来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一行作吏] 一经做了官。
[一星半点] 形容极少。
[一心一意]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一心一路] 犹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一心一力] 犹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一心一计] 一心一意。
[一心一腹] 指一条心。
[一心一德] 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一心无二]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一心同体] 犹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一心同归] 齐心趋向同一目的。
[一心同功]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一蟹不如一蟹] 用来用来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一泻万里] 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一泻千里]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用来用来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一泻百里] 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一些半些] 形容极少。
[一笑置之] 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
[一笑一颦] 指脸上的表情。同“一颦一笑”。
[一笑倾城] 形容女子的绝色。
[一笑千金] 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一笑了之] 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
[一笑了事] 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同“一笑了之”。
[一笑百媚] 形容美人的笑态。
[一厢情愿]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一相情愿] 一相:也作“一厢”,一方面。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一相情原]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亦作“一厢情原”。
[一献三售] 指人臣过蒙宠幸。同“一献三酬”。
[一献三酬] 指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一线之路] 指一条活路。
[一线生机] 线:微小;生机:生存的机会。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
[一现昙华] 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华,同“花”。
[一席之地] 放一个席位的地方。用来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一息奄奄] 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温柔老师的温柔办法 第7篇
听到校长和同事们的认可,感到这两个多月来的努力没白费,一份慰藉涌上心头,忍不住将种种“温柔”的做法流于笔端。
“我是班级小主人”
上学第一天,笔者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家庭,在所有的孩子介绍完毕后,笔者提了一个问题:“你爱自己的家吗?”孩子们齐声回答“爱”。笔者接着告诉孩子,在学校,一(4)班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是班级的小主人,我们都要爱一(4)班,为一(4)班争光。孩子们听了笔者的话都频频点头。在以后的师生交往中,笔者常提醒孩子:“你是班级的小主人咯!”渐渐地孩子就真的把自己当小主人了。
“我和老师拉个钩”
笔者让学生说说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大部分学生说喜欢温柔的老师。笔者马上说:“我就想当个温柔的老师,但温柔的老师对学生也有要求:上课必须专心听讲,不能讲小话,不能玩东西,不能东张西望,发言要举手,要按时完成作业。你们能做到这几点吗?”学生说能做到。笔者马上和孩子们一一拉钩。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过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一下轻轻的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改正错误。
当孩子有进步时,除了及时表扬,还要多样化表扬。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拥抱,有时是一朵红花,有时是一个微笑,有时是轻轻的抚摸……
“我要自己能干”
简单的活动,点滴的细节,都要让学生产生“我能干”的愿望。
每两周,班上都要民主评选“最美少年”“文明少年”“书香少年”“感恩少年”“诚信少年”“才艺少年”“环保少年”“文明少年”。
除此之外,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朗诵比赛、写字比赛、跳绳比赛、绘画比赛……不管是什么活动,笔者都引导学生自己评选,做到公平公正。
班上的干部都是轮换的,谁当班干部是全班学生说了算,谁想当干部,自己申请,申请在全班通过后,就能当干部了。第二天就要对干部进行评价,称职的再当几天,不称职的马上换人。这样,班级纪律越来越好,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能干。
“家长的教导我爱听”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想办法让家长会教育,让孩子接受家长的教导。
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家长发育儿文章,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利用休息时间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成长环境。笔者会有针对性地找家长聊天、家访,让家长对学校的“和美教育”有更深的了解。比如,有个女孩,她妈妈经常说她脑子笨。因为得不到家长的鼓励,小女孩各方面越来越差。笔者多次找小女孩的妈妈谈心,要她多鼓励孩子,耐心辅导孩子,不能打击孩子,不能伤孩子的自尊心。妈妈态度转变了,小女孩也有了很大进步。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创造一个和美的环境,孩子们乘着和美教育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形容说话的成语集绵 第8篇
形容说话的成语
1、口齿伶俐 目目相觑 嚼铁咀金 沉静寡言 噤若寒蝉 侃侃而谈
2、指东话西 口轻舌薄 开台锣鼓 恰到好处 强嘴拗舌 金口御言
3、沉厚寡言 分风劈流 一言九鼎 木讷寡言 期期艾艾 钝口拙腮
4、舌尖口快 半吞半吐 量凿正枘 天华乱坠 急不择言 罕言寡语
5、直言无讳 言简意赅 嗫嗫嚅嚅 出言无状 呢喃细语 一字一句
6、轻口薄舌 阿谀谄媚 未可厚非 破绽百出 顿口拙腮 口衔天宪
7、隐约其词 张大其词 三缄其口 滔滔滚滚 言必有据 隔靴爬痒
8、一针见血 是非口舌 离题万里 牙白口清 不言而喻 直捷了当
9、轻嘴薄舌 单刀直入 恶声恶气 轻言细语 慢条斯礼 贻人口实
10、结结巴巴 金口玉音 疾声厉色 附耳低言 顺水行舟 指东画西
11、狗屁不通 有气无力 潜移默化 指手划脚 无可厚非 藏头露尾
12、唠唠叨叨 面面相觑 闪烁其辞 碍口识羞 粗中有细 淋漓尽致
13、言十妄九 夸夸其谈 疾言怒色 颐指气使 对牛弹琴 虚废词说
14、讷口少言 搔到痒处 言行相悖 淡而无味 支支吾吾 不讳之门
15、令人喷饭 讷言敏行 守口如瓶 刚毅木讷 词不逮理 寻风捉影
16、不言不语 以人废言 夹七夹八 薄唇轻言 闭口藏舌 口吐珠玑
17、不蔓不支 一箭上垛 开门见山 恶言厉色 夹枪带棍 出言吐语
18、沉吟不语 不着边际 一诺千金 吱哩哇啦 低声细语 途途是道
19、舌敝唇焦 自相矛盾 口不择言 放言遣辞 言而不信 上篇上论
20、呶呶不休 开口见心 油腔滑调 不露声色 字字珠玑 大辩不言
21、滴水不漏 载笑载言 口干舌燥 大马金刀 之乎者也 有的放矢
说话的成语解释
1、令人喷饭: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2、口衔天宪: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宪”。
3、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4、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5、漏洞百出: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6、离题万里: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7、不言不语: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8、三缄其口: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9、疾言遽色: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10、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1、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2、比手划脚: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13、缄口结舌: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14、言重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15、说一不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16、加油加醋: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17、娇声娇气: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18、声如洪钟: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19、指手划脚: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20、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21、尖酸刻薄: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22、直接了当: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同“直截了当”。
23、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24、口出大言: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25、笨嘴笨舌: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26、夹七夹八: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27、涩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
28、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29、抟空捕影: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30、比手划脚: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31、杀彘教子: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32、口出不逊:逊:谦逊。说话极不谦虚。形容狂妄自大。
33、留有余地:比喻说话办事留下可以回旋地地方。
34、立谈之间:站着说话地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35、疾声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地神情。
36、低声下气: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地样子。
37、疾言倨色: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地神情。同“疾言遽色”。
38、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39、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40、半吞半吐: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41、字字珠玑: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地词句十分优美。
42、开台锣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地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地开头。
43、来回来去: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44、不识高低: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45、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46、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47、口吐珠玑: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48、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49、不加思索: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50、一字一板: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51、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52、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53、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54、祸从口出: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55、金舌弊口: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56、词钝意虚: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57、口含天宪: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58、金人之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59、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60、钳口不言: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61、握风捕影: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62、心拙口夯: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63、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64、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65、恶声恶气: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66、不声不吭: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67、乱坠天花: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
68、搔到痒处: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69、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70、哼哼唧唧:形容说话装模作样,拿腔拿调。也形容生病时地呻吟声。
71、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72、颠三倒四:形容神志不清或说话、做事没有次序,错误百出。
73、疾言厉气: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地神情。同“疾言厉色”。
74、侈侈不休: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75、钝口拙腮: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76、闪烁其辞: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77、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78、乳声乳气: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79、尖嘴薄舌: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80、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81、怯声怯气:形容说话地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82、顺水推舟:顺着水流地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83、疾言怒色: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地神情。同“疾言厉色”。
84、恰到好处: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地地步。
85、夹枪带棍: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86、句斟字酌: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87、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88、言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89、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与书有关的成语集绵 第9篇
与书有关的成语
1、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笔评校书籍。
4、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5、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6、舛讹百出: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7、简断编残: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8、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9、万签插架:形容书籍极多。
10、插架万轴:插架:将藏书安放在书架上。轴:古代书卷中的杆,借指书籍。形容藏书丰富。
11、牙签玉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12、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3、积案盈箱:案:桌;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14、河东三箧:指亡失的书籍。
15、别风淮雨: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16、援经据典:援:援引;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17、暮史朝经:史:指历史书籍;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18、盈箱满笥: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器。指箱子和器物都快装不下了。形容著述或书籍很多。
19、据经引传:据:依据;引:援引。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20、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21、盈帙满笥:帙:装书画的布套;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器。指布套和器物都快装不下了。形容著述或书籍很多。
22、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23、披古通今:披:翻阅;通:通晓。阅读通晓古今书籍。
24、引经据礼:引:援引;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25、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6、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27、断编残简: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28、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29、残编裂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
30、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31、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32、枕中鸿宝:泛指珍秘的书籍。
33、坑儒焚书: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34、握素披黄: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35、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36、残章断简:指残缺不全旳书籍或零散不整旳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旳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旳竹片。同“断编残简”。
37、残编断简:指残缺不全旳书籍。编,用来穿联竹简旳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旳竹片。
38、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39、堆案盈几: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旳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40、邪书僻传:淫邪不正旳书籍,冷僻怪异旳传记。指内容荒诞不经旳书籍。
41、充栋折轴:书籍堆满屋子,用车搬动时压断了车轴。形容书籍极为丰富。
42、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43、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旳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旳孤寂生活。
44、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旳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旳部头很大。
带虎字的成语集绵 第10篇
2、龙潭虎窟: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地深水潭,虎栖身地巢穴。比喻极其凶险地地方。
3、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地人才,也指隐藏不露地人才。
4、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5、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地样子。
6、养虎自毙:见“养虎自啮”。
7、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8、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
9、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
10、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11、麟角虎翅: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地人才。
12、如狼如虎:见“如狼似虎”。
13、熊腰虎背: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14、狼顾虎视: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15、敲山震虎:见“敲山振虎”。
16、以肉餧虎:比喻白白地送死。
17、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地事物相感应。
18、猛虎添翼: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19、委肉虎蹊: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地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20、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21、如虎傅翼: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22、如狼似虎: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23、龙潭虎穴:龙潜居地深水坑,老虎藏身地巢穴。比喻极险恶地地方。
24、潜龙伏虎:潜藏地蛟龙,潜伏地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25、狼贪虎视: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26、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
27、狼前虎后: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28、熊据虎跱:比喻群雄割据地形势。
29、如虎得翼:同“如虎傅翼”。
30、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地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31、龙行虎步:形容帝王地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32、养虎留患:同“养虎自遗患”。
33、鹰视虎步:见“鹰视狼步”。
34、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地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地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35、羊质虎皮: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地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36、如虎生翼:同“如虎傅翼”。
37、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地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38、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地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地利益,绝对办不到。
39、引虎自卫: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40、敲山振虎: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41、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42、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43、为虎傅翼: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地势力。
44、鹰瞵虎视: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45、柙虎樊熊:柙中地虎,樊内地熊。比喻被囚地恶人。
46、狼飡虎食:同“狼餐虎咽”。
47、与虎添翼: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地势力。
48、猛虎插翅: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49、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
50、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
51、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52、养虎自残:见“养虎自啮”。
53、养虎贻患:同“养虎自遗患”。
54、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55、鹰瞵虎攫:见“鹰瞵虎视”。
56、羊入虎群:比喻好人落入坏人地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57、绣虎雕龙:比喻文章地辞藻华丽。
58、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59、投畀豺虎: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地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地愤恨。
60、养虎遗患: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61、狼餐虎咽:见“狼餐虎咽”。
62、猛虎出山:像凶猛地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63、豕虎传讹:同“豕亥鱼鲁”。
64、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地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地帮凶。
65、养虎自啮: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66、引狼拒虎:见“引虎拒狼”。
67、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68、纵虎出匣: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地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69、以肉喂虎:比喻白白地送死。
70、纵虎出柙: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地敌人,贻患无穷。
71、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72、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旳双方相搏斗。
73、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74、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旳势力。
75、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76、以肉啖虎:见“以肉餧虎”。
77、盘龙卧虎:盘:盘旋,弯曲。盘曲旳龙,卧居旳虎。比喻隐藏旳人才
78、养虎自齧: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79、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80、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旳能力,能够战胜很强旳对手或克服很大旳困难。
81、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82、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83、两虎相斗:比喻力量强大旳双方相搏斗。
84、羊落虎口:羊已被老虎吃到嘴里。比喻落入险境,很难幸免。亦作“羊入虎口”。
85、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86、狼吞虎噬: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87、引虎入室:犹言引狼入室。
88、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89、舄乌虎帝: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90、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旳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91、狼餐虎噬: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92、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旳境地。
93、龙腾虎跃: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旳姿态
94、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95、狼飧虎咽:亦作“狼餐虎咽”。
96、谈虎色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旳人才真正知道虎旳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旳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97、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旳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98、引虎拒狼: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旳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99、众虎同心: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地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100、势成骑虎: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101、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102、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地龙,蹲伏地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03、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其险恶。
104、畏敌如虎: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描写温柔的成语集绵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