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模型误差检验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模型误差检验范文(精选9篇)

模型误差检验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银行信贷,格兰杰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在我国的房地产业的投资中, 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 大约7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通过影响银行信贷从而对产出和宏观经济因素的波动产生深刻影响。我国银行贷款的增长幅度也呈现出时而扩张、时而紧缩的势头。这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出现惊人的一致。研究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增长的协整分析

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用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期间的月度数据。选取的变量为我国房地产价格 (HP) 、银行贷款 (L) 、经济增长 (Y) 与银行贷款利率 (LI) 。为了消除统计数据中价格因素的影响, 以变量实际值进行计量检验, 故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因为没有月度的GDP数据, 故用工业增加值代替。对选取的数据用消费指数进行指数平减, 以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将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数据取自然对数, 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得到的房地产价格 (LHP) 、银行贷款 (LL) 、经济增长 (LY) 、利率 (LI) 。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月报》各期。

2. 单位根检验

在分析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之前要对各变量之间进行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运用ADF方法对原序列LL、LHP、LY、LI和差分序列DLL、DLHP、DLY、DLI平整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注:其中DLL、DLHP、DLY、DLI分别表示原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 (c, t, n) 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模型中的截距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表示在1%水平显著。滞后阶数的选取根据AIC准则, 所选的滞后阶数使得AIC统计量为最小。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 LL、LHP、LY、LI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3. Johansen协整检验

本文根据Johansen的最大似然方法来检验LL、LHP、LY、LI之间的协整关系, 其中最优滞后期的选择, 是根据AIC信息准则, 将VAR模型中的自回归滞后阶数取为6, 另外, 由于各个变量具有明显的确定性趋势, 因此将协整方程设定为含截距项。

从以上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已经被拒绝, 所以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该协整关系可以表示为:

以上的式子表明了银行贷款、房地产价格、经济增长和贷款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 房地产价格对银行贷款具有正面作用, 房地产价格对银行贷款的长期均衡弹性为1.368。

4. Granger因果检验

从Granger长期因果性检验结果可以得到,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 房地产价格和银行贷款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价格的原因。工业增加值和银行贷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银行贷款与工业增加有着互相推动作用。此外, 房地产价格与工业增加值和利率都具有互为因果关系。

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短期动态关系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的影响, 并反映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因此本文在协整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四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可以误差修正项形式表示为:

关于房地产价格的短期动态关系方程可以表示为:

1.在短期, 就房地产价格本身而言, 房地产价格的滞后一期、滞后四期和五期的系数为负, 说明有反向调节作用, 说明在短期内房地产价格的变化趋势具有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 而协整方程的误差修正项系数为正, 是0.370, 所以误差修正机制对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时有促进作用。

2.银行贷款变动在短期内的对房地产价格有反向调节作用, 对房地产价格有降低作用,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增加会降低银行贷款的上升。

3.利率的也对房地产价格有着反向作用。

三、结论

通过上述的实证检验, 可以得出如下主要检验结论:

1.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均衡关系来看, 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的弹性系数为1.368, 即长期内房地产价格增长1个单位, 银行贷款也会同向增加1.368个单位。

2.从长期看, 银行信贷是房地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 即房地产信贷会在长期内影响房地产价格。

3.房地产价格变动在短期内的对银行贷款有反向调节作用, 对银行贷款有降低作用,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增加会减少银行贷款的上升。

参考文献

[1]闫之博:GDP与FDI 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刑, 2007 (1)

[2]肖本华:我国的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第2篇

方法 选取我院自6月~12月血液检验课血液标本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血液检验误差标本90例,回顾性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结果:此次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有多种因素造成,其中由送检因素引起的有36例(40.0%),由采集因素引起的有18例(20.0%),由溶血因素引起的有16例(17.8%),由患者身体引起的有9例(10.0%),由检验因素引起的有11例(12.2%)。

内外圆同轴度误差检验夹具 第3篇

在加工套管或空心轴类零件时, 经常需要检验内外圆的同轴度误差。若该项误差的基准要素和被测要素不在轴的同一端, 则检验过程比较复杂, 检验结果也不太稳定。

2 传统方法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图1所示的汽车转向器套管, 基准要素H是左端直径为D、长度为L1的内圆柱表面的轴线, 被测要素是右端直径为d、长度为L2的外圆柱表面的轴线。一般产品要求二者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不超过准0.1mm。传统的检验方法是用顶尖定位, 然后打表测量, 定位基准是零件的公共轴线。存在的问题是: (1) 零件的定位基准 (公共轴线) 和工序基准 (直径准D的轴线) 不统一, 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 (2) 为了使用顶尖定位, 需在套管两端内孔加工出圆锥面, 增加了工艺成本。 (3) 检测过程略显复杂, 故效率较低。

3 新款在线检验夹具结构特点

笔者最近为某汽车转向器厂设计开发了一款同轴度误差检验夹具, 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底座1上装有支架2, 支架2通过铰链与杠杆3相连, 杠杆3通过铰链又与芯轴4联接;夹紧手柄 (见K向图) 的位置决定销轴6是处于较高或较低的位置 (通过销轴外套筒上端面的台阶来做到) 。胀套8装在与底座相连的胀套座7和芯轴台肩之间。测量千分表9装在表座11上, 调整螺钉1 0 用于调整表的高低。

1.底座2.支架3.杠杆4.芯轴5.弹簧6.销轴7.胀套座8.胀套9.千分表10.调整螺钉11.表座

操作过程如下:先把工件套稳在芯轴4上, 然后将手柄由位置1转90°到位置2, 使销轴6由较高位置降到较低位置。杠杆3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下移动, 杠杆3又通过铰链牵引芯轴4向下移动, 这样芯轴上的台肩就会压缩胀套8, 胀套沿半径方向膨胀将工件定位并胀紧。这时将装有千分表的表座从上边套入芯轴, 转动表座, 就可以从表上直接读出误差值。当然, 千分表事先要用校准件校对归零。

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误差 第4篇

1.1 系统误差的来源以及特征 系统误差是指工作人员在操作或检验检测仪器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感官障碍、仪器自身没有校正和操作清楚而产生的,这两个因素会导致临床检验的误差产生,使检测结果偏离客观数据。

系统误差是纯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再次检验或者是相关的科技手段进行避免,另外医院制定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也可以避免系统误差的产生。

系统误差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已连续的测量结果均有相同倾向的偏差,这一表现形式说明系统误差是由特定的因素引起的,因此系统误差在这样的特定因素下会重复不断的出现。

虽然系统偏差有连续出现的可能,但事实上系统误差的大小也是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来了解的,并且可以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纠正,甚至可以避免其出现。

1.2 随机误差的来源以及特征 随机误差指的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除去系统误差之外的各种误差,也被称为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的影响因素较多,与系统误差相悖的是随机误差的观察值没有呈现出方向性的特征,其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并且相对来说不容易避免。

随机误差无论是符号上的变化还是绝对值上的变化,都没有倾向性的表现,因此不容易进行控制或者是避免,当临床检验的测量次数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测量结果的误差会表现出概率趋向的一致性,因此临床医学检验的随机误差具有抵偿性的特征。

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误差 第5篇

1 误差的种类及来源

1.1 系统误差

在工作人员操作检测仪器的过程中, 患者的感官障碍以及仪器由于没有校正而产生的偏差均会导致检测误差的发生, 使检测值偏离真实值, 此类误差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消除, 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予以避免[1]。

1.2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也被称为是偶然误差, 指的是除系统误差外剩余部分的误差[2]。随机误差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其观察值不会出现系统性或方向性的变化, 变化的随机性极强。

2 误差的特征

2.1 系统误差的特征

系统误差指的是在连续或者一系列测量结果中存在的具有相同变化倾向的偏差, 它是由恒定因素所引起, 因此会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重复多次出现。系统误差的大小基本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来了解, 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措施进行纠正。

2.2 随机误差的特征

随机误差的符号和绝对值变化并不具备明显的倾向性, 因此不容易通过采取某些措施的方式进行控制。当测量次数达到一定值时,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会趋向一致, 因此随机误差的总体均数为零, 具有抵偿性特征。随机误差的数据分布呈正态, 具有明显对称性特征, 所以其算术平均数会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接近真实值。

3 误差的控制

3.1 高度树立检验质量意识, 确保医疗质量提高

临床检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依据, 就会影响临床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所以, 要加强检验工作的建设, 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 以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在检验工作中, 要始终围绕质量这一核心, 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质量是工作发展的唯一保证。

3.2 开展新业务, 引进新技术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高速更新的时代, 检验人员想要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就必须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国内外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从而更好地对新设备进行使用。同时, 有关方面也应注意加强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投入力度, 以便从技术上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3.3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交流

在标本检验过程当中, 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 而且, 分析前的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3,4]。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技术和临床意义, 另一方面也要多深入病房, 听取医护人员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 提高受试者对处理或医嘱的依从性

受试者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应接受的处理, 也是临床检验误差的一个来源, 提高依从性的常用方法有:简单明确的医嘱;为患者制定简便易行的服药时间表;必要的操作示范;让患者交回未服用完的药品;监督或检查;监测血液或尿液标本。

3.5 避免报告偏倚

报告临床检验结果时一定要提供足够的信息全面反映临床检验的设计、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过程, 以使读者在理解上不产生偏差。除此之外, 临床试验报告还应对以下3个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1) 检验是否按照计划进行任何一个临床试验, 最根本的问题是各对比组具有可比性[6]。因此, 在汇报临床检验结果时, 应比照试验计划, 检查检验过程有无意外情况及有无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与其他检验结果比较临床检验结果应有合理的专业解释, 与其他同类型的检验应有一致的结果, 在与其他检验对比时, 应注意比较研究人群是否相同, 再比较检验结果的差异。在报告中最好给出效应指标的可信区间, 以便和多个同类型检验结果比较。 (3) 临床意义有意义的临床检验, 其结论应能适用于相应的研究人群或一般人群。在做推论前, 应说明样本对研究人群的代表性, 并用假设检验的P值说明统计推论的可靠性。此外, 费用到效益分析也是反映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一个方面。

4 总结

总的来说, 想要避免医学检验中的误差,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性。 (2)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做到赏罚分明, 以便更好地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 (3) 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流程, 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4) 加强管理工作,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行为。

相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医学检验工作的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实验误差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4, 27 (8) :483-487.

[2]叶应妩, 王毓之,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2006.

[3]赵振军, 郭玉芬.要重视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6) :189-192.

血液检验常规误差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进行80例健康体检的血常规检验情况,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为18~67岁,平均年龄为(43.2±5.1)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与其配套试剂进行,按照相关检验规范和流程进行。所有患者在晨起空腹状态下做血液采集,分别采用指尖末梢血与肘静脉静脉血采集。采集血液标本置入在真空试管中,做好稀释均匀摇匀后再置入到抗凝管中,而后做标本检验。标本存放时间分别分组为0.5 h、2 h、4 h、8 h、24 h、48 h和72 h,分别室温与冷藏保存。

1.3 统计学分析: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不同保存时间与温度情况下的检测结果:

在血常规检验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中,在室温24 h以内保存,其指标较为稳定,血小板指标上,差异较为明显,P<0.05;在冷藏保存72 h内,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指数较为稳定,血小板检测结果在保存48 h内较为稳定,在72 h保存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末梢血与静脉血情况下的检测结果:见表2所示,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指标上,静脉血检测结果高于末梢血,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细胞计数上,静脉血低于末梢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在不同温度与时间保存情况下,血液检验结果会产生一定差异变化。一般室温保存7 h以上,冷藏保存在22 h以上,就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因需要在检验中做好温度与时间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其检测结果变化越大,因此专业人员更推崇采用及时检测,避免标本过长时间的存放。在血液标本采集之后,要及时送检,如果无法及时检验,需要立即采用冷藏保存,尽可能的减少因为温度因素导致标本变化。避免血细胞代谢活动、蒸发、生化与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导致的标本质量降低[1,2]。

在采血部位上,多采用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动脉血多使用在血气分析方面,临床上较为少用;末梢血由于其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差,血液温度较低,因此处于相同的环境下,末梢血更可能发生溶血,其出现溶血的速度要快于静脉血。末梢血在采集上由于出血慢,血循环不通畅,血量少,因此采集的难度相对更大,同时采集过程中,血小板与组织液等会混入穿刺位置产生微血块,进而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同时末梢血不能真实的反应机体整体循环血状况。此外,末梢血长时间放置会导致白细胞指数下降等问题。静脉血一般为肘静脉采集,该部位血液成本受到的外部影响较少,可以有效的反应机体循环血状况,即便在不同采血深度与情绪波动状况都不会造成检测结果的变化,可以更高的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静脉血采集可以获取到足量的标本量,还可以反复性穿刺采集,操作更为便捷。因此,相较于末梢血采集检验,静脉血采集检验在临床上运用更为广泛,临床价值更高[3,4]。此外,对于血液检验常规误差因素上,血液标本问题较为常见,其可能发生在标本采集、送检、存放和检验各环节。因此,要做好采血前的健康宣教,保证身体状态,避免药物、饮食等影响,采集后避免对标本过多震荡,同时避免抗凝剂使用不足或者过多,检验上要做好检验设备的校准,保证检验设备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连建谦.如何提高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探讨[J].医学信息,2013,27(29):540-541.

[2]黄秀琳,李维,杨虎,等.标本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3):1621-1623.

[3]张尊印.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72-73.

小议如何在体积计量检验中减少误差 第7篇

关键词:体积计量检验标准,减少误差的方式,具体方案

在实际生活中, 计量检定作为一种国家计量基准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 通过一系列的计量标准将其逐步应用于工作生活中的运用, 是被测对量测得的量值与实际的量值相一致。如果其体积计量检验中, 检验的误差出现很大的情况, 就会影响其检验的结果, 该文对实践工作生活中的如何减少检测误差进行一系列浅析, 以应对现实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减少检测的误差, 确保体积计量检测的精准性, 防止一系列误差的出现, 保证相关环节的合理高效。

1 商品净含量在体积计量检验中应用

商品净含量是指通过测量商品内容物的重量和密度, 以其重量除以密度进行的计算, 得到商品内容物的体积。这种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检验并计算出检验误差。

第一种方法:

(1) 量设备的准备

(1) 天平:分度值为0.01~0.001g。 (2) 电子称:分度值为<=0.5g。 (3) 容量瓶A级。

(2) 测内容物重。首先测出总重量, 然后再测量皮重, 这样先求出内容物的重量值。

(3) 测密度。取一适当容量瓶称出其清洁干燥状态下的重量, 将内容物混匀后注入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线, 称重内容重除以容量凭的体积, 求得内容物的密度, 如此做三次, 取平均值, 除样本的重量, 即求得样本的体积。误差分析

(1) 容量瓶的误差&1一般取0.5ml。 (2) 内容物的称重误差&2取0.5g约等于0.5ml。 (3) 容量瓶中内容物的称量可用天平, 因天平精度高, 称量误差可忽略不记。

第二种方法:

(1) 测量设备的准备。

1 电子称:分度值为0.5g。2液体比重天平:精度0.001g。

(2) 测内容物重。同第一法。

(3) 测密度。采用液体比重天平将内容物混匀后测出其比重, 并计算出内容物的体积值即可。

(4) 误差分析。因液体比重天平精度较高, 误差可忽略不记, 此法只存在内容物的称重误差且不大于0.5。

液体比重天平是测液体比重的专用仪器, 其精度较高, 在定量包装中如能充分利用, 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能有效地降低检验误差, 这种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途径非常的广泛, 有利于提升设备检验的精准度, 避免二次返工, 造成的成本增加, 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最大化利润, 最小化成本的实现。

2 计量的内容和特点

2.1 计量的内容。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它涵盖测量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计量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展和充实通常可概括为六个方面。⑴计量单位与单位制。⑵计量器具, 或测量仪器, 它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计量器具。⑶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⑷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⑸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测量理论及其方法。⑹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2.2计量的特点。计量的特点可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个方面。⑴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⑵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 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 以及由何人测量, 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⑶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值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⑷法制性。是指计量必需的法制保障, 如果脱离了法制性这个概念, 在技术测量中, 可能由于利益问题, 各种不利因素纷至沓来, 对相关行业的效益与质量, 效益造成最大程度的侵害。为了防止不利因素的出现, 进行严格法制性措施的建立, 保证相关的法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细节问题, 对于整个系统发展是很必要的。

3 技术测量中的一些概念

3.1 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⑴测量工具分类。按度量学可分定值量具和变值量具。a.定值量具。只能测量固定数值的量具, 如量块、直角尺。b.变值量具。能测量一定范围内数值的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⑵按量具的结构、用途, 特点进行分类, 可分为。a.标准量具, 这种量具一般只代表某一固定尺寸。通常是用来校对调整其它量具、量仪的, 如量块、内外径基准样圈。b.极限验规, 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量具, 用于检验零件的尺寸, 几何形状或相对位置是否在某一极限范围内, 如内塞、外塞、“8”类沟径样板。c.通用量具和量仪, 它有刻度,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测量零件的尺寸并确定具体数值。如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各种仪表。3.2测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有不同的测量方法。⑴根据获得被测参数所采用的方法分为。a.直接测量, 又包括绝对测量, 直接测出被测参数的数值, 如卡尺、测长仪, 和相对测量, 又叫比较测量, 仪器标尺上所指示的数值仅表示对标, 准量的偏差。如标准样圈在轴承仪上进行的各种测量。b.间接测量, 被测量的数值不能直接由测量工具上的读数决定, 需先测量与被测量的有一定关系的其它量, 然后根据测量结果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换算, 才能求得欲测未知参数的数值。如检定“7”类内、外滚道直径。 (2) 根据被测工件表面与量仪是否接触, 测量方法尚可分为, 接触测量和不接触测量。 (3) 按测量对工艺过程所起的作用又可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4 计量工作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4.1 检定。

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它包括检查, 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4.2周期检定, 即对量具规定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的检定。4.3复检, 指为确保检定结果的可靠, 由另一个对主检结果进行复查、校对, 目的是为了消除过失误差。4.4计量器具, 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等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分为基准器具、标准器具、工作器具。4.5量值, 用数和计量单位表示的量。4.6量值传递, 通过检定, 或其他传递形式, 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 以保证对被测对象所测得的量值准确和一致的过程。

5 容量比较法在体积计量检验中的应用和推广

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 第8篇

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当中都离不开水,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水质量的好坏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尤其是对地表水的处理和城市自来水的处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饮水质量的好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也使得饮用水的标准不断提高, 因此对于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以及处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1 水质检验的具体内容

水质检验是对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性质的检验。水质检验是对天然水、用水以及废水的水质的检验和评价。水质检验主要是为了考察环境的质量、查看水的质量的好坏以及污染的程度、研究水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检查水在处理过程当中的效率等等, 是用综合性的评价来说明水的质量。

2 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分析

(1) 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的不可避免性误差在任何的测量方面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水质检验当中也是如此, 这符合哲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虽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 社会的不断发展, 测量技术的不断提升, 误差也变得越来越小。

(2) 在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出现的原因在水质检验的过程当中误差出现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样较为单一, 不全面。在样本采集的过程当中缺乏代表性, 会使得测量结果出现误差。二是实验的检测过程当中检验仪器出现了问题, 有可能是仪器使用的时间较长, 使得测量出现了误差;也有可能是因为仪器比较落后出现的测量误差。三是测量人员自身的不足。有些测量人员本身专业素质较低, 并且在测量的时候不认真, 因此会有误差的出现。

(3) 真值真值就是指真实的数值, 这种较为真实的数值在现实生活当中是很难能够得到的, 因此在水质检验的过程当中规定多次反复测量所得的平均值即为真值, 并根据真值的大小来判断误差。

3 对于水质检验中的误差数据的处理

(1) 在水质检验过程中直接测量的误差在水质检验的过程当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之一便是直接测量当中的误差。直接测量当中的误差又可以分为单项测量值误差和多项测量值误差。单项测量值误差是指那些仅能进行一次测量所产生的误差, 多次测量是指经过多次测量获得平均值的办法, 再根据平均值来进行误差的比较。

(2) 在水质检验过程中间接测量的误差间接测量的误差与直接测量的误差一样, 都是在水质检验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误差存在的形式。间接测量值的误差主要指的是直接测量值本身的误差以及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属于间接测量的误差。

(3) 在水质检验过程中对于异常数据的处理异常数据指的就是在检验的过程中一组数据当中较为不一般的数据, 与其他的数据相差较远的数据。针对这些数据, 要进行严格的再测量和计算后再进行使用。

4 对于水质检验中的误差的建议

(1) 在水质检验的过程当中应该采用精密度高的仪器来进行测量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质检验过程当中的误差, 应当采用精密度较高的仪器来进行测量。为了使仪器精密度高且花费较小, 一是要及时更换仪器, 二是注重对仪器的处理和保养。

(2) 在水质检验的时候应当最大限度地进行多次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或者真值都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误差, 多次反复的测量在水质检测的过程当中必然可以减小误差, 是一中有效的途径。

5 结语

水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从古至今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篇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于水质检验过程中数据误差的处理进行了分析, 分别是:水质检验的具体内容;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的分析;对于水质检验中的误差数据的处理;水质检验减少误差的建议等, 以上在水质检验的过程当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同行的重视, 提高水质检测的能力和水平, 以确保水质的质量, 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绿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霞.废水水质监测化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许文箭, 杨雅丽.废水水质监测化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 (10) :44-47.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分析 第9篇

1 材料来源

(1) 材料:

为了研究此问题, 笔者随机抽取了100例新鲜的EDTA-K抗凝的血常规标本。

(2) 研究方法:

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 对血常规标本进行集中检测, 分析误差的来源。建立质量控制方法。

(3) 分析方法:

血常规测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采集、抗凝剂、温度、时间、方法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篇主要从时间、温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了测定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 笔者分别选取立即测量、2小时测量和4小时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 笔者选取的标本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显示随放置时间延长, 4小时监测时MPV即有显著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与血小板黏附、聚集及其内部结构有关。玻璃抗凝血管诱使离体血小板聚集, 同样由于渗透压的变化导致血小板肿胀、构型变化, 使MPV增大。四小时后各时间段结果与即刻结果有显著差异 (P<0.05) 。而对于患者, 在临床过程中, 血常规的检测至关重要, 因此建议标本采集后要在2小时内侧定, 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2 温度对血常规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了检验温度对血常规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 笔者分别对温室保存和冰箱保存的血标本在48小时内进行了6次测量, 其结果的平均值见表2。

本次分析结果显示, 标本室温保存和冰箱冷藏48小时内白细胞 (WBC) 总数变化不明显, 是因加进溶血素后, 白细胞膜溶解, 胞质大部分溢出, 整个细胞体积缩小, 仅留下核和部分颗粒。所以无论标本是室温存放, 还是冰箱冷藏保存, 只要细胞核和颗粒不发生明显变性, 对缩小后的细胞体积影响不大。而对于红细胞 (RBC) 、血小板 (PLT) 、血红蛋白 (HGB) , 只要发生微小的变化, 则对结果就会产生影响。

2.3 不同的取样方法对血常规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了测定不同的取样方法对血常规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 笔者采用了稀释器、微量加样器、血红蛋白吸管三种取样方式, 观察它们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 结果如表3。

从表3的结果看, 微量加样器与自动稀释器结果基本一致, 并且与定值全血结果相吻合, 而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结果明显偏低, 准确性也差。其主要原因是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管腔内壁粘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引起管内容积变小, 使全血结果偏低;而加样器和自动稀释器是由负压来控制容积, 不受管腔内壁粘附了血浆纤维蛋白的影响, 这一点应引起实验人员的重视。

3 讨论

血液作为媒介担负着机体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的供应, 并清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废物, 运输激素和其他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从而进行组织器官功能调节。对血液进行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2]。合格的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 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

根据经验, 笔者认为, 要减少临床血常规检验的误差应该做好以下3点:①要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 而且要制定必要的守则, 守则中应包括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 必要时染色镜检等内容, 尽量减少血常规的误差;②检验人员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懂得各类血细胞生理、病理的临床意义, 以及仪器检测原理、检验数据的判读和实验方法的合理应用知识, 还应具有完整、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 了解临床现象与血常规检验的关系, 并能做到融会贯通, 这样才能减少血常规检验的误差;③血液常规检验要求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实验诊断学中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 还要清楚在实践工作中如何应用好这个试验报告, 进而避免目前不少临床医生中存在的不能完全掌握检验报告单上每个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的现象。

如何避免临床血常规检验的误差是一项长期的和重要的工作, 上述一管之见难免偏颇失当, 仅做引玉之砖。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标本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血常规测定受温度、时间、方法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要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 而且要制定必要的守则, 守则中应包括: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 必要时行染色镜检等内容。尽量减少血常规的误差, 并且检验人员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

参考文献

[1]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3 (2) :77-78.

模型误差检验范文

模型误差检验范文(精选9篇)模型误差检验 第1篇关键词:房地产价格,银行信贷,格兰杰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在我国的房地产业的投资中, 大部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