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免疫组化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免疫组化范文(精选6篇)

免疫组化 第1篇

免疫组化

关键词: 免疫 组织化学 细胞2012-03-30 14:4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14044 一,免疫组织化学简介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炕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在原位检测出病原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组织病变与该病原的关系,确认受染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

免疫酶组化技术是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借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普通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根据酶标记的部位可将其分为直接法(一步法)、间接法(二步法)、桥联法(多步法)等,用于标记的抗体可以是用免疫动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最好是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法是将酶直接标记在第一抗体上,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物质。目前通常选用免疫酶组化间接染色法。

三,免疫组化步骤

1,切片,烤片60℃,1h;

2,脱蜡及复水

二甲苯10min,100%乙醇5min,95%乙醇5min,90%乙醇5min,85%乙醇5min,80%乙醇5min,75%乙醇5min,60%乙醇5min,50%乙醇5min,30%乙醇5min,自来水1min,双氧水1min;

3,1份30%H2O2加10份蒸馏水,室温10min,蒸馏水洗3次,每次3min;

4,微波修复

将切片浸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微波中最大火力(98℃-100℃)加热至沸腾,冷却(约5-10min),反复两次;

5,将切片自然冷却至室温,PBS洗涤3次,每次5min;

6,封闭,5%BSA,室温20min,甩去多余液体;

7,滴加一抗,37℃,1h,或者4℃过夜;

8,PBS洗涤3次,每次3min;

9,滴加二抗,37℃,15-30min;

10,PBS洗涤3次,每次3min;

11,滴加SABC,37℃,30min;

12,PBS洗涤3次,每次5min;

13,1ml蒸馏水中分别滴加显色剂,混匀;

14,DAB显色剂配置好后,滴加于切片,室温,镜下检测反应时间(约5min);

15,自来水冲洗干净,过蒸馏水;

16,苏木素复染2min,自来水冲洗;

17,脱水

30%乙醇3min,50%乙醇3min,70%乙醇3min,80%乙醇3min,90%乙醇3min,95%乙醇3min,100%乙醇3min,二甲苯20min;

18,树胶封片,镜检。

四,免疫组化常见问题分析

1,石蜡切片在染色过程中出现脱片现象

1)烤片时间不够,或温度不够,可以延长烤片时间和提高烤片温度;

2)用含有多聚赖氨酸的玻片,可以购买到或这自己做;

3)有些组织本身就容易掉片,如骨组织等,操作时冲PBS不要直接冲到组织上,冲到组织上方,让它流下冲洗组织;

4)用高温修复时,温度骤冷也可能引起。

2,边缘效应

1)组织边缘与玻片粘贴不牢,边缘组织松脱漂浮在液体中,每次清洗不易将组织下面试剂洗尽所致.解决办法:制备优质的胶片(APES或多聚赖氨酸),切出尽量薄的组织切片,不厚于4微米,组织的前期处理应规范,尽量避免选用坏死较多的组织;

2)切片上滴加的试剂未充分覆盖组织,边缘的试剂容易首先变干,浓度较中心组织高而致染色深。解决办法:试剂要充分覆盖组织,应超出组织边缘2mm。用组化笔画圈时,为了避免油剂的影响,画圈应距组织边缘3-4mm。

3,产生组织切片非特异性染色

1)抗体孵育时间过长、抗体浓度高易增加背景着色。这可通过缩短一抗/二抗孵育时间、稀释抗体来控制。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2)一抗用多克隆抗体易出现非特异性着色,建议试用单克隆抗体看看;

3)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在肝脏、肾脏等组织含量很高(含血细胞多的组织),需要通过延长灭活时间和增加灭活剂浓度来降低背景染色;

4)非特异性组分与抗体结合,这需要通过延长二抗来源的动物免疫血清封闭时间和适当增加浓度来加强封闭效果;

5)DAB孵育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

6)PBS冲洗不充分,残留抗体结果增强着色,在一抗、二抗或SP孵育之后的浸洗尤为重要;

7)标本染色过程中经常出现干片,这容易增强非特异性着色。

4,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结果

1)抗体浓度和质量问题以及抗体来源选择错误;

2)抗原修复不全,对于甲醛固定的组织必须用充分抗原修复来打开抗原表位,以利于与抗体结合;建议微波修复用高火4次*6min试试。有人做过实验,这是最佳的时间和次数。若不行,还可高压修复;

3)组织切片本身这种抗原含量低;

4)血清封闭时间过长;

5)DAB孵育时间过短;

6)细胞通透不全,抗体未能充分进入胞内参与反应;

7)开始做免疫组化,我建议你一定要首先做个阳性对照片,排除抗体等外的方法问题。

5,背景

1,考虑一抗浓度高;

2,然后调整DAB孵育时间;

3,也要考虑血清封闭时间是否过短;

4,适当增加抗体孵育后的浸洗次数和延长浸洗时间等。

免疫组化 第2篇

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2、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前者再用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抗生物素(如链霉亲和素等)结合,最后通过呈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爬片或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分类

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

3)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连接,如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等,其中 SP 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聚合物链接,如即用型二步法,此方法尤其适合于内源性生物素含量高的组织抗原检测。、目前几种常用免疫组化方法简单介绍 1)免疫荧光方法

是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较广。

2)免疫酶标方法

免疫酶标方法是继免疫荧光后,于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

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光、电镜研究等。

免疫酶标方法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标记方法,且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在不断提高,使用也越来越方便。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使用的有 ABC 法、SP 三步法、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系统等。

3)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这样一种特殊的金属颗粒作为标记物。胶体金是指金的水溶胶,它能迅速而稳定地吸附蛋白,对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能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 A 蛋白)等作为探针,就能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甚至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有不同大小的颗粒,且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所以免疫胶体金技术特别适合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定位研究。由于胶体金本身呈淡至深红色,因此也适合进行光镜观察。如应用银加强的免疫金银法则更便于光镜观察。、被检测的物质

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特点

1)特异性强。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决定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免疫组化从理论上讲也是组织细胞中抗原的特定显示,如角蛋白(keratin)显示上皮成分,LCA 显示淋巴细胞成分。只有当组织细胞中存在交叉抗原时,才会出现交叉反应。

2)敏感性高。在应用免疫组化的起始阶段,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只有直接法、间接法等敏感性不高的技术,那时的抗体只能稀释几倍、几十倍;现在由于 ABC 法或 SP 三步法的出现,使抗体稀释上千倍、上万倍甚至上亿倍仍可在组织细胞中与抗原结合,这样高敏感性的抗体抗原反应,使免疫组化方法越来越方便地应用于常规病理诊断工作。

3)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该技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可在组织和细胞中进行抗原的准确定位,因而可同时对不同抗原在同一组织或细胞中进行定位观察,这样就可以进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对病理学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从蛋白水平检测角度,免疫组化技术与 Western blotting、ELISA 的异同

1)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免疫印迹,也是利用抗体抗原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等技术来检查组织或细胞样品内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与免疫组化技术相比,定量可能更加准确;当然 Western blotting 也可定性和定位(通过提取膜蛋白或核蛋白、胞浆蛋白分别检测其中抗原含量,进而间接反映它们的定位),但敏感性远远低于免疫组化技术。

2)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是利用抗体-抗原-抗原结合反应原理来检查体液或组织匀浆中蛋白含量的检测。与免疫组化技术相比,定量最准确,是分泌性蛋白检测首选方法之一。

8、免疫组化个人经验总结

1、方法操作不难,最大的难处是出现异常结果时如何解决?这就需要掌握免疫组化实验原理,每一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你才敢大胆地改革先前的不对的方法步骤。如抗体孵育条件主要是抗体浓度、温度、时间,这三者一般是相互成反比的(相对),其中浓度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温度决定反应的速度、时间决定反应的量。就拿温度来说,可以有 4 度、室温、37 度,我推荐4 度最佳,反应最温和,背景较浅;而 37 度反应速度较快,时间较短;室温我不太提倡,除非你每次都把环境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尽量选择前两者。

2、免疫组化最大的优势是定位和定性。相比于其他蛋白检测方法,免疫组化具有定性灵敏度高、定位较直接准确,是定位检测分析首选方法。尤其对于有些因子的转位研究十分有用。

3、免疫组化结果定量分析的前提是高质量的染色切片。免疫组化结果也能定量分析,但必须是背景染色浅而特异性染色较深的情况下,分析最为准确,这种原则可能也是我们日常审稿时判定研究结果的必备条件。

4、免疫组化实验一定要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一般是用肯定表达这种抗原的切片来做;阴性对照一般是用 PBS 或非一抗替代一抗来进行反应,其余步骤均一致。前者是排除方法和实验系统有无问题;后者是排除有无一抗外的非特异性染色。

5、免疫组化的应用广泛,是当前实验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如今发 SCI 论文时,明显感觉仅靠量化的数据来发文章很难,加一些形态学数据或图片,老外十分欢迎,可能是怕你学术造假吧。当然也不能做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6、免疫组化技术掌握与否的鉴定标准是同一切片或不同切片中不同抗原均从摸索浓度或条件而做出优良的染色切片。

免疫组化技术掌握与否的鉴定标准是同一切片或不同切片中不同抗原均从摸索浓度或条件而做出优良的染色切片。我在平时带教中就发现许多研究生把我已经摸索很成熟的反应条件、浓度、方法步骤,重复运用于同一性质的切片和同一种抗体,做出来后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免疫组化方法,更换一种抗体后,居然连二抗的种属来源都拿错了。失败往往促进你去思考试验原理和过程,成功有时也加快你自傲。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的应用体会 第3篇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制片质量,应用体会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病理诊断的辅助技术, 已成为目前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免疫组化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水平, 使原来很多疑难的病例,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而得以解决。为确保免疫组织化学的准确性, 可重复性及整体染色的一致性,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已广泛使用。我科于2012年2月也已经开始使用, 通过一段时期的临床摸索实践, 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的使用体会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与试剂

采用美国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所选试剂中, 一抗选用中杉生物有限公司产品, 二抗及显色系统均为全自动免染色仪自带封闭套盒, 衬染液为Gill苏木精染色液。

1.2 操作流程与大部分报道的文献相似[1,2]

(1) 肿瘤常规包埋后4μm连续石蜡切片, 玻片上标记一抗名称; (2) 根据当日免疫组化检测项目, 电脑分别输入免疫组化号与各一抗的病理号, Ebar条码打印机打印出标签后对应贴到每张玻片上, 全自动仪器不需要额外烤片; (3) 全部切片入雀巢奶粉中浸泡20 min; (4) 仔细检查机器自带试剂与各散装试剂是否足够完成试验; (5) 将标签表面水分与切片背面擦干, 平稳放置于切片盘上; (6) 将DAB试剂盒、苏木素、返蓝液等试剂置于检测试剂架上 (注意擦干条形码上水珠) ; (7) 准备完毕后, 电脑启动运行程序; (8) 染色完成后, 打开切片盘, 取出切片后先入洗洁精除去玻片表面油质, 然后常规脱水、透明、封片; (9) 使用仪器自带清洁功能清洗仪器。

2 结果

使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 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时间, 染色结果稳定, 定位准确, 染色信号表达清晰, 无背景及非特异性染色。

3 讨论

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进行免疫组化制片与以往的人工制片相比, 具有以下的优点: (1) 工作效率提高。手工免疫组化的操作需要不断的计时间, 为了保证满意的实验结果常常需要40C过夜。而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通过程序预设, 可从脱蜡、抗原修复、滴加一抗、DAB显色直至复染自动满意运行, 而仅仅需要完成人工脱水与封片的步骤, 一次可完成30张切片, 染色全过程一般需要3 h左右, 省时、省力; (2) 免疫组化操作标准化。在Ventana自动染色机上, 所有程序, 包括脱蜡、修复、封闭、一抗和二抗的孵育、DAB显色及衬染均是由标准的程序完成, 时间、温度、试剂添加量均由仪器控制, 避免手工操作的误差。仪器自带的涡流混匀功能, 可使试剂覆盖整张玻片, 消除边缘效应和染色不均一;液体封盖膜可以保证抗原修复和一抗孵育的温度保持恒定;超强清洗功能减少了染色的背景和非特异性染色。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3) 免疫组化试剂的标准化。仪器使用的脱蜡液、修复液、液体封盖膜、清洗缓冲液、DAB显色试剂盒及衬染试剂均是由Ventana生产, 经过严格质检出厂, 保证了每个批次间的稳定性。减少手工配制试剂的批间差。每次开机前, 仪器会进行自检, 确保每次实验有足够的试剂; (4) 便于玻片归档。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通过使用配套打印机, 于载玻片上清晰打印标签, 所打印的标签具有耐热, 防水、防腐蚀的功能, 且终生储存不会褪色; (5) 安全环保。全自动免疫组化仪配有废液回收系统, 可将废液集中回收, 使环境保护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还有液面提示功能, 避免过多的废液溢出, 造成污染; (6)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有完整的质控记录。每张玻片都有详细的实验过程, 可追溯到实验时间, 试剂的批次和效期。对于已经过期的试剂, 仪器会提醒用户, 避免过期试剂造成的实验误差。这些内容均是仪器自动记录, 不需要手工记录, 可实现快速高效的质量控制; (7) 方便科室的库存管理。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对已经注册的试剂有库存记录, 可以快速查看到库存清单, 及时订购试剂。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方面因素[3]: (1) 组织的前期处理。组织固定时间以4~6 h为宜, 最长不超过24 h, 过长过短都会对染色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因组织固定时间过长会封闭或破坏组织的抗原活性, 而固定时间过短则抗原弥散和组织结构不清晰; (2) 保证切片质量。满意的切片质量是保证染色质量的基本要求, 切片时要做到平整和厚薄适中, 以4~6μm为宜, 避免出现皱褶; (3) 涂胶片的制备。为避免脱片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需染色前对玻片进行处理。最好使用配套的涂胶玻片, 目前常用的是用APES与多聚赖氨酸 (Poly-L-Lysine) 制成的涂胶玻片, 其防脱效果较为满意; (4) 试剂瓶的安装及定期检查。虽然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通过条形码识别试剂瓶, 对试剂瓶的安装顺序无严格要求, 但仪器不能发现试剂瓶安装位置的细微偏差, 有试剂不能顺利通过滴加孔而造成结果假阴性的可能。因此待仪器运行后, 需定期检查试剂瓶是否与滴加孔满意对接。

近些年来, 由于病理诊断倡导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各项指标都要求达到标准化水平, 因而对免疫组化制片的质量与可重复性要求增加, 而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就是作为病理免疫组化诊断质量提高与标准化的可靠工具, 对提高免疫组化制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在病理诊断中, 成功的开展免疫组化学制片的关键是标准化制作[4]。标准化制作可提高免疫组化切片的质量与结果的可重复性, 为正确做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与可靠保证。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具有省力, 省时、操作便捷等特点, 对我国病理实验室与国际标准化发展接轨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月红, 袁静萍, 袁修学, 等.自动免疫组化仪的使用体会[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 27 (3) :333-334.

[2]罗玉凤, 曹金伶.简介免疫组化染色机[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2, 19 (4) :319.

[3]虞杰, 石伟强.全自动免疫组化仪的应用及影响其染色质量的因素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6) :69-71.

免疫组化 第4篇

关键词:免疫组化;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临床作用

【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68-02

临床上,软组织肿瘤的肿瘤来源较广,且种类较多,但其来源鉴别、恶性肿瘤识别和假肉瘤性良性病等诊断较为困难,进而凸显免疫组化重要性。伴随着各种新型抗体的大量使用,对之前使用的抗体反应类型有全新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给临床诊断带来误诊[1]。为进一步了解免疫组化在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32例软组织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排除在。其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24—75岁(49.65±5.01)岁;18例为良性肿瘤,14例为恶性肿瘤;分析患者肿瘤出现部位,4例为头颈部位,10例为四肢部位,7例为腹腔部位,6例为躯干部位,5例为胸腔部位;分析患者肿瘤类型:6例为平滑肌肿瘤,10例为肌纤维母细胞肿瘤,6例为脂肪细胞肿瘤,4例为纤维组织细胞样肿瘤,6例为血管肿瘤。

1.2软组织肿瘤患者肿瘤病理学特征和特点

1.2.1平滑肌肿瘤:6例,其中,3例为平滑肌瘤,2例为血管平滑肌瘤,1例为平滑肌肉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短梭和梭形。1例标本中瘤细胞为不规则卵圆形,1例标本中发现多核瘤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0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87.5%、75.0%和0.0%。

1.2.2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0例,其中,2例为纤维瘤病,2例为纤维肉瘤,4例为纤维瘤,2例为增生性肌炎。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短梭和梭形。1例患者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2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100.0%、20.0%和10.0%。

1.2.3脂肪细胞肿瘤:6例,1例为脂肪肉瘤,2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不规则形、梭形和卵圆形。1例病理中见大量黏液,2例病理标本中见脂肪母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2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72.7%、54.5%和36.3%。

1.2.4纤维组织细胞样肿瘤:4例,其中,2例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为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不规则形。1例标本中见多核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6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100.0%、22.2%和11.1%。

1.2.5血管肿瘤:6例,1例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毛细血管瘤,2例为血管瘤,2例为血管肉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不规则形和卵圆形,血管较为丰富。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4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60.0%、10.0%和0.0%。

2.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32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肿瘤形态主要为卵圆形、梭形和多形态。使用的抗体主要为vimentin、desmin和S-100,其使用率分别为85.9%、84.3%和78.1%,软组织肿瘤患者诊断率为100.00%。

3.讨论

在软组织种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当光镜下诊断难以确定时,往往采用特染、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等手段来辅助诊断。尽管这些手段有时可起决定性作用,但作为常规诊断手段的HE染色切片,仍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因为不论特染、免疫组化或电镜观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而绝不能代替对HE切片的观察。如果缺乏光镜下HE切片上对肿瘤基本组织形态的观察,而只依赖于特染、免疫组化或电镜观察,也就等于舍本求末,缺乏目的性,因而也就有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在实际会诊工作中,也曾碰到过因角蛋白阳性而把平滑肌肉瘤误诊为梭形细胞蜂癌的病例。因此,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各种手段要分清主次,相辅相成。通过本次研究显示,选取的32例软组织肿瘤患者中肿瘤组织细胞和组织具有卵圆形、梭形、不规则形和多形性等多种形态。临床诊断中,相同的肿瘤会表现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不同的肿瘤也会表现出相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因此,针对组织病理学复杂的肿瘤特征,在实施染色片诊断时较为困难[2]。并且,临床上同时期的软组织肿瘤病变性质主要依赖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判断,肿瘤细胞分化和诊断可靠性呈正比,即肿瘤细胞分化越低,其病理诊断可靠性相应也越低。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免疫组化作为一种软组织肿瘤辅助诊断方式成为鉴别诊断软组织肿瘤病理学的可靠方法,显著提高软组织肿瘤临床诊断率。本次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抗体为间叶组织标记物波形蛋白、肌性标记物结蛋白、和外周神经标记物S-100,其被广泛应用到诊断软组织肿瘤临床上,提高诊断率[3]。综上所述,常规病理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查能更好的实现鉴别诊断软组织肿瘤,提高临床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張艳梅,付红,张颖.免疫组化在胸膜上皮性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肺癌杂志,2007,10(4):320-323.

[2] 李 明,石麒麟.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诊断[J].2013,18(4):261-262,265.

经典的免疫组化医疗器械广告词 第5篇

2. 健康无止境,科技有担当。

3. 卓器之道,精益医道。

4. 免有方,抗无疆。

5. 检测稳定精确,销量说明一切。

6. 研精于械器,免疫于无形。

7. 大器当前,大功克坚。

8. 病理器械芯标准,免疫组化更完美。

9. 价廉物美大通量,免疫组化新方向。

10. 免疫组化好仪器,医研成果立天地。

11. 免疫组化之道,专业科技智造。

12. 免疫新理念,抗原看得见。

13. 免疫组化新利器,专业实用更经济。

14. 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生命负责。

免疫组化 第6篇

2. 我们的每一个发现,都意味着生的希望!

3. 专注研修,功在千秋!

4. 高端医疗科技,创造生命奇迹。

5. 我们的工作是读取生命的密码。

6. 心服务,芯科技,欣免疫,星享受。

7. 医研大器,深究病理。

8. 免疫组化新工具,物美价廉芯演绎。

9. 全中文界面,遍天下惠价。

10. 科技芯相约,健康梦飞扬。

11. 中国免疫组化路,健康与世界同步!

12. 免疫组化抢先机,器械科技赢第一。

13. 医成于仁,器行于稳。

14. 担大任,成大器。

免疫组化范文

免疫组化范文(精选6篇)免疫组化 第1篇免疫组化关键词: 免疫 组织化学 细胞2012-03-30 14:4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14044 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