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情绪调控能力自测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情绪调控能力自测范文第1篇

2、自我意识培养与优化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3、如何促进儿童积极的情绪发展

4、心理机制在传播活动中的效用研究

5、情商教育:大学生迈入社会走向成功的桥梁

6、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和实现路径研究

7、试论大学精神的内涵、价值意蕴及其实现

8、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社会公信力的重塑

9、基于数字语言系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

10、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1、刍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12、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

13、组织环境在西部欠发达地区EGP教师转型中的支持作用*

14、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15、任务型教学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6、论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7、“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材编写和出版的传承与创新

18、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应用

19、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大学生性心理分析与对策启示

20、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措施探析

21、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2、第三方评价:高校评估管理的正确方向

23、浅议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

24、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25、论高校环境文化育人及社会导向功能

26、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情商的方法与策略探究

27、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的实证研究

28、论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方法

29、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30、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

31、包容性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探析

32、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3、新时期医学院校新校区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34、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35、浅谈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36、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及疏导对策

37、大学英语有效读写课堂策略探究

38、基于形成性自我评价的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39、基于共建式大学课堂生态建设的思考

40、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中“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41、大学语文教学应着重情感教育

42、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体育教育“知信行”行为干预理论的实施

43、大学内部矛盾及其缓解措施

44、基于情绪智力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员工短工行为探析

45、怎样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

46、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47、大学英语教学中现代科教手段的合理应用

48、非英语专业新生大学英语适应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9、价值理性视野中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向度

情绪调控能力自测范文第2篇

(一) 情绪波动两极化

在旅游活动中, 面对一些突发状况, 波动性是游客情绪的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 并且游客情绪上的波动往往具有两极化倾向。

游客选择出游的目的是希望获得正面情绪, 来达到心理上的愉悦。当游客离开往日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未知的、慕名的、好奇的游览地点, 情绪是高涨的、兴奋、愉悦的, 尤其在见到大自然奇特瑰丽的杰作后, 如辽阔的草原、茫茫的大海, 这种情绪上的兴奋感会急剧上涨, 出现一个极端。

但是, 在突发事件出现后, 游客的情绪又会产生另一个极端。此时, 他们的生理表现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 情绪上可能会表现出紧张、愤怒, 行为上可能会变得喜与人争斗, 没有耐心, 顽固倔强, 暴力, 强迫性行为。此时, 游客的认识活动范围缩小, 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 自我控制能力减弱。

(二) 应激反应强烈化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也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一般应激状态使机体具有特殊的防御或排险机能, 使人精力旺盛, 活动量增大, 思维特别清晰, 动作机敏, 帮助人化险为夷, 及时摆脱困境。但应激也会使人产生全身兴奋, 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等不良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 游客的应激反应是一种非理智情绪, 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和反应是非常正常的, 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但是导游员不能无视游客的这种情绪变化, 而是要有效控制局面, 安慰、调节和疏导好游客的情绪,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三) 负向情感扩散迅速化

当游客对正向价值的感受减少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称之为负向情感, 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这种情况一般表现为游客的情绪低落, 甚至有些失控, 对旅游活动的失望和不满。

负向情感具有扩散的性质。这种扩散首先体现为内扩散。负向情感会慢慢占据游客的全部情感, 以致形成不良心境, 感觉做什么事都被笼罩在阴暗的情绪之下。其次表现为外扩散。游客之间互动性很强, 又是同为出游者, 游客间的立场是相同的。当一个或者是部分游客开始产生了负向情感, 这种情绪有可能会持续蔓延, 很快会传染其他游客的情绪。如果大部分游客抱着低落的情绪游玩, 势必会影响旅游的效率和进度, 影响对此次旅游活动的整体评价, 乃至游客对整个旅游地整体印象的改变。此外, 这种负向情面绪还会出现进一步的外扩散。比如游客群体的负面情绪还会传染给导游、司机、旅游地居民, 甚至整个社会。

二、影响游客在突发事件中情绪体验的因素分析

(一) 导游的应急处理是否满足了游客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如果一些突发事件危害了游客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游客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自然会产生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因此, 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 导游首先要尊重游客的知情权。需要让游客明白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不是受到侵害, 是不是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重视。维护游客的申辩权, 尊重游客维护自己合理利益的权利。此时, 导游要鼓励游客的情感发泄, 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要。

(二) 游客自身的认知特点

心理学家认为, 并不是事件本身引起了人们的情绪反应, 而是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引起了情绪反应。当短暂的应激反应过去后, 游客的理智逐渐恢复过来, 会对突发事件进行思考。如果游客能做出正确的认知评价, 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反之, 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行为。由于游客的自身性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素质不同、看法不同导致了游客的情绪体验一定是不同的, 认知归因更会不尽相同。认知归因的偏差导致了许多不良情绪的产生, 引起了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的发生。因此, 导游要对一些事情的认知做合理归因。

三、在突发事件中导游对游客情绪的调控手段的建议

(一) 真诚倾听, 允许游客情绪宣泄

情绪是人本身的一种本能反应, 游客在突发事件后内心产生波动实属非常正常和合理的事情, 导游员不要只会责备。一定要承认游客对事件产生的反应并给予安抚、理解和包容。这就需要导游员能全身心地聆听游客的表达。倾听不仅指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 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 如动作、表情、语音、语调等, 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 以保证双方良好的沟通气氛, 为解决问题建立信任基础。

(二) 共情沟通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也称之为同理心。这就要求导游员要深入游客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态度、认知。具体表现在:

1. 能换位思考。

导游员能从游客的角度为对方的行为寻找合理性, 以最大限度地理解对方。

2. 要表达尊重。

这就要求导游要接纳对方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 而不是评论或试图替其做决定;善意理解对方的观点及行为, 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以尊重并且恭敬的态度表达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观点。例如, 在自由活动的时候, 游客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如果导游说:“你居然买回来了假货”或是“中国到处都是假货, 没什么大不了的”等言语, 就会使游客反感。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去沟通,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比如说“哦, 您花了那么多钱, 拿到的却是假货, 心里非常生气, 是吧?我理解您”或“出门旅游您遇到了这样的经济风险, 心理很不平衡, 我知道您现在的心理感受。我会尽快帮您解决。”

(三) 帮助游客合理认知

不同的游客, 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个性不同, 认知也不尽相同, 相应情绪体验也大不相同, 导游有责任帮助游客在突发事件下进行合理认知。首先, 要调节游客的情绪, 找到造成游客情绪变化的原因和根源, 从根本上了解游客究竟是为什么才会有情绪波动。然后试图对其积极转化, 传达积极的观念, 及时对游客进行疏导开解。

(四) 替代补偿法

如果突发事件确实给游客带来了困扰和损失, 导游应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 并及时对游客进行补偿。

(1) 精神补偿法。导游员应该实事求是地说明事情基本情况并且力求得到游客的理解, 诚恳对游客进行道歉, 使得游客在精神上得到尊重理解, 从而抵销负面情绪。在无助情况下, 导游员也可以引导游客将不满情绪发泄出来, 使他们的心理达到某种新的平衡。

(2) 物质补偿法。用物质赔偿精神损失, 已成为当代许多国家法律中一项通行的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虽然可以物质赔偿, 但由于这种损害具有无形、抽象的特点, 无法用货币来衡量。只要能够达到合情合理又基本合法, 能达到当事人双方息事宁人的目的, 就可算是赔偿数额基本上达到适当的标准。因此, 在实践中, 应适当考虑“以抚慰为主, 经济补偿为辅”的原则, 防止“只抚不赔”和“只赔不抚”两个极端。比如按导游员可根据实际情况, 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和游客的吃、住、行等方面高于原有标准, 也可根据突发事件给游客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经济补偿。。

(3) 转移注意法。既然事情的发生已经无可避免, 为了阻断不良情绪的蔓延, 导游应积极地将游客的注意力进行转移, 及时从不满情绪中转换方向, 投入到新的情感状态中去。比如, 旅途中, 路遇大雨或汽车抛锚不得不暂时停车, 导游就应该马上站出来, 用新奇的、有趣的活动和真挚的感情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从而使其暂时忘掉不悦。

摘要:游客自身的情绪体验是评价旅游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本文就突发事件情境下游客的情绪变化特点, 导游员对游客情绪的调控艺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拟构了几种突发事件情境下导游对游客情绪调控的应急处理方案, 旨在引导旅游工作人员理性地对待游客的情绪问题。

关键词:突发事件,导游,情绪调控艺术

参考文献

[1] 孙喜林, 荣晓华, 范秋梅.旅游心理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

[2] 薛本基.饭店服务心理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8

[3] 吴正平.旅游业心理学.山东:山东友谊书社, 1987

[4] 赵中天.企业管理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0

情绪调控能力自测范文

情绪调控能力自测范文第1篇2、自我意识培养与优化大学英语课堂设计3、如何促进儿童积极的情绪发展4、心理机制在传播活动中的效用研究5、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