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关于县区规划林业创新发展概要分析

  摘要:县区是我国发展林业的重要区域,面对十七大后新的林业发展契机,从下述三个方面,概要分析县区规划林业创新性的发展思路:1.紧密结合县区实际,深化林业改革创新; 2.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总量;3.實施林业再加工项目带动,壮大林产工业.对县区规划林业创新性的发展。

作者:何英民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该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0.引言

林业是农业发展的绿色屏障,林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该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1.1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普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數十年。首先是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我们还不能设计生产,主要是引进国外生产设备。所以,我国林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

1.2集约化程度低

目前世界木材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胶合板大于1万立方米/年,刨花板大于10万立方米/年,中纤维板为10万立方米/年。而我国的企业规模则是:胶合板平均规模为0.3万立方米/年,刨花板平均规模为0.65万立方米/年,中纤维板平均规模为0.37万立方米/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林业企业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我国林业企业规模严重偏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1.3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及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也较大,发展很不平衡。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4体制改革缓慢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我国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经营自主权不足。国家对林业企业投入少,税费征收重,企业包袱沉重,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出来,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竟争的意识,从目前看,我国林业企业要真正建立一个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

2.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2.1调整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逐渐形成了规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林业发展战略思想、政策走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致使有的产业项目已不合适宜。因此,我们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调整产业经营思路,实事求是地剖析过去产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取得共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及时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林业产业项目,为了进一步抓好林业产业建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不断更新观念,适时调整思路,根据国家林业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二是端正态度,切合实际,不搞假、大、空,实实在在做好产业工作,使每一项产业项目都经得起市场检验。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林区经济、致富职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建立长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林业产业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把产业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同年终奖金挂钩。

2.2加强政策扶持

为了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开发,应适时制定、修订林业产业项目优惠政策,同时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凡是在林业系统范围内投资办厂或开发林业产业项目的,都无偿提供厂房、占地,并由有关领导牵头,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厂房建筑配套费一律免收;凡是林业内部职工进行绿色食品、养殖等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的,林业部门无偿提供林地和一定项目启动资金等优惠政策;职工家属和林区农户从事涉林产业经营的,也给予优惠政策加以扶持。极大地调动了林业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招商引资和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林业产业社会化进程。

2.3创新管理体制

要改革过去林业那种粗放经营方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把林业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即把一部分森林划出来作为公益林,其主导利用方向是为国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落实各种管护经营责任制,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将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生产经营者要放弃林产品收益权和一部分经营自主权,擅自改变经营方向要承担法律责任。另一部分森林划定为商品林,其主导利用方向是提供木材和林产品,放宽政策,由投资主体和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经营,以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用现代化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长量。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保障林产工业的用材,真正把林业从多年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真正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林业的体制、机制,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

2.4加大建设投资

紧跟世界林业高科技步伐,实行科技兴林,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必须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否则林业科技研究和林业建设就无法保障,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依靠科技兴林,必须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同时还要加快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和资金,加快提高我国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弥补资金不足,全面推进我国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2.5深化科技改革

在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要积极推进企业、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要选准目标集中攻关,改变传统的项目重复等不足,建立起适应林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灵活的林业科技管理体制。对林业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培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林业科技示范点,不断完善林业科技开发体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在林业经济建设上做了一些努力,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深知与林业大局的时代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把我国的林业经济建设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为林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奋斗。 [科]

【参考文献】

[1]李春雷.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道路及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0.

[2]孙广杰.发展林业经济促进林区群众增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一、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效益功能发挥受阻。林业生态环境关乎经济运行水平,在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林业经济发展目标较难实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将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需要保护林业资源,开发林业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助力。社会发展更迭,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滞后,需要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林业建设,并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优化林业资源建设,提高林业物质生产力,因此必须增强环保理念,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之路。

二、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路径

(一)提升认知水平

林业经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态环境对林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率先开展环保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复杂性特征,相关部门必须理清林业经济与环保工作的关系,将生态环境优化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林区内的土壤、地表等都可以视为生态圈,其能够调节局部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正式开展环保工作之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工作实效。环保工作需要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寻找利益链与生态链的契合点。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需要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高效化的效果,实现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大目标。

(二)完善法律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利器,我国需要善用法律,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林业资源相对丰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问题时有发生。林业生态环境破坏的致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人为破坏,第二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而人为破坏具有可抗性,需要应用法律法规制约行为。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洞察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依据《森林保护法》等完善管理条例。

(三)开展生态建设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缺一不可,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前提,经济建设是生态建设的后续。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我国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并引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构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信息化系统,获取生态建设的信息数据,总结林业资源的退化规律,分析林业资源的开发路径。林区容易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外来物种侵入会阻碍树木的健康生长。在林区监测过程中需要评估树木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多种方法防治病虫害,如喷洒绿色农药、培育捕虫益鸟等。同时,需要不断优化林场设施,对林区施加外部防护,稳定林区的生态环境,助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贯彻国家方针

我国制定了林业经济发展方针,包括“科学规划”“全面保护”等,在林业建设中需要牢牢把握林业发展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全面保护林业资源,重点开展生态建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区域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而足,政府制定的发展政策呈现差异,需要分地区落实新政策,优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为了调动林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应该扩大政策宣传范围,对林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使林区工作者采用更加科学的生态环保方法。

(四)更新发展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不再适用,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混农经济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对经济建设、生态建设都具有裨益作用,我国可以扩展混农经济模式的应用范围,对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进行综合利用。林区内可以培育多用经济植物,构建复合立体生态系统。

(五)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如今已经成为林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多机遇,林区应该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收获经济利润。为了加大生态旅游的辐射效应,需要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展示森林的自然美景,架构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旅游之间的桥梁。森林生态旅游应该挖掘林区特点,发挥林区的自然优势,设置不同的旅游模块,如自然保护区观光模块等,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经济更加繁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加大。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开展林业经济建设,需要顺利开展生态环保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如生态旅游等等。

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林业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将立足我国林业,探讨林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满永,张鑫.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43-144.

[2] 何津源,何君,宁哲.乡村振兴战略与林业经济发展研究以辽宁省新宾县为例[J].林业经济,2019,41(06):117-122.

[3] 周海锋.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9,(11):249-250.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全面掌握我国松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更好地研究利用可再生松针资源奠定基础。本文从文献计量学出发,对CNKI的基础科学等7个子库,采用主题“松针”或含“利用”的模糊方式,检索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的文献(含专利),用Excel和SATI对载文量、基金项目、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统计与可视化图谱分析。检索得载文3 477篇(中文2 592篇,占比74.55%),专利文献3 222件(发明专利3 125件,占比96.99%,实用新型专利62件,占比1.92%)。我国松针利用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在抗氧化、生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也创新性地为胃癌和乳腺癌这些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案。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环境治理应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距。同时,近期关于松针褐斑病和黄酮成分研究的载文量较大,虽然我国松针的开发利用在提取物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存在研究方向缺少创新的局限。松针药物生产标准制定研究前景广阔,医疗、保健开发和环境优化方面的发展空间巨大。

[关键词]松针;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现状与前景

松针,即松树的针状叶子,是松树主要副产物。我国松树主要品种有马尾松、湿地松、五针松和黄山松等110余种[1],产区分布在西北、华中和华北地区,种植面积约20万hm2,年产松针量约为500万t[2]。松针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既能治疗高血压[3]、中风[4]和风热牙痛[5]等疾病,又能促进血液循环[6]、扩张动脉血管[7]和提高免疫力[8],还能制成天然保健饮品松针茶[9-10]、松针酒[11]和镇静安神枕[12]等众多产品。由于松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生存条件简单[13-14],对生态保护有所帮助[15],近年来对松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国内对松针利用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结合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16]的聚类分析,对CNKI197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录的松针利用研究的文献,从作者、关键词、机构的可视化聚类图谱切入,研究在松针利用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1 数据统计及知识图谱分析方法

文献源于CNKI,高级检索下以“松针”为主题对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和医药卫生科技数据库进行模糊查找,时间为197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查得3 283条,其中中文文献2 495条(占比76%)。为寻得学科热点,以导出的文献为样本,用Excel统计并作图,以SATI为工具从作者、关键词和机构角度做知识图谱等可视化分析。

2 统计与分析

2.1 年份分析

所得文献统计结果见图1。松针载文量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松针行业正在不断壮大。外文量浮动程度大,2005年陡然下降,这与CNKI对外文的收录总量少和不稳定有关。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开放度与包容度提高,重视学习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方式和科研成果,所以外文阅读量和下载量反而高于中文文献。中文载文量在上升的总趋势下出现了几个低谷,一方面是由于和松针一样具有天然保健功效的植物众多,例如常用于护肤品生产的石榴和山茶花等,给松针产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为生态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退耕还林[17]、建立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9]等,后续应深入对松针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

从图1的文献及研究的特点,可将我国松针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1979—1984年,载文112篇,占比3.41%,其中中文88篇,外文24篇,无专利。此時处于松针开发与利用的初始阶段,其特点是总量少、层次单一。改革开放初期,工农业生产力水平开始恢复,研究集中于生产动物饲料和寻找病虫害成因,少量涉及松针粉加工设备的设计原理。(2)1985—1992年,载文355篇,占比10.81%,其中中文312篇、外文43篇,专利11件,占比0.34%。该阶段特点是出现了专利,这受益于1985年《专利法》的实施。研究则侧重于虫害防治,如:松茸毒蛾、马尾松毛虫和松突圆蚧等,并开始将松针提取物应用于医学。(3)1993—1999年,载文509篇,占比15.51%,其中中文392篇、外文117篇,专利34件,占比1.05%。该阶段特点是发展十分平稳,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松针的化学成分,并应用于养生产品开发。(4)2000—2009年,载文1 029篇,占比31.34%,其中中文739篇、外文290篇,专利224件,占比6.92%。该阶段特点是开始出现养生产品的研究,主要探究松针的营养元素、药用价值、保健功效和生物防治,这与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联系。(5)2010—2019年,载文1 278篇,占比38.92%,其中中文964篇、外文314篇,专利2 968件,占比91.69%。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初有成效,与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人们专利意识显著提高,该阶段专利占比激增。同时人民思想开放,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促进了松针抗氧化养生产品[20-22]和脱毒作物[23]的开发。

2.2 载文机构分析

2.2.1 数据分析

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见表1。

表中机构数只占所有机构数的25%,而发表的文献量却占47.98%。由表1可见: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发表论文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表中机构以农林业高校为主(占比50%),其他综合类院校中贵州大学和吉林大学的林学也是发展较好的专业,这类机构通常林业发展历史久且经验足,支持的基金数多[24],并位处松树覆盖较多的区域,因此在松针的发展研究中长期占据优势。

2.2.2 知识图谱分析

在SATI中选择文献去重、词干提取、应用停用词、应用分词、智能清洗,设置高频字段显示个数为50,矩阵大小为50,去重后文献总数为251篇,再选择知识图谱-机构,强度设置为-350,距离设置为170,可得到知识图谱。

CNKI中检出的“松针利用”文献的机构关系群最多为3家,绝大多数机构独立存在。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处在图谱的中心区域且圆圈较大,两者的研究更核心[25],但缺少与其他机构的交流,难以将研究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松树对于热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樟子松和五针松极耐寒,对热量要求低,在新疆等西北地区较为常见;黄山松和华山松对热量要求中等,分布范围最广,多生长于中国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或低山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而马尾松和云南松等松树的分布更靠南方,它们要求高热量。因此,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机构所研究的松针种类也会有很大差异,难以进行合作交流,从而造成机构间的低关联度。

将独立存在的机构去除后发现,载文量排名前列的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处在最大关系群中,与其他机构之间连线较粗,代表关系较紧密,学术交流更多。高校间加强交流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各个机构协同配合,但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拥有办学自主权,拒绝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科研成果被限制在几个小范围内。随着近年来大学战略联盟机制[26]的高效运行,机构间的合作大大加强。

2.3 关键词分析

2.3.1 数据分析

将同类关键词合并,得到高频关键词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虽然我国松树种类超过110种,但由于南方的马尾松、西北的雪松和西南的云南松分布广、面积大且方便取材,湿地松对环境适应性极强利于研究,油松是中国特有树种,所以研究还是集中在上述五种松树之间;松针提取物的医学价值[27-28]、保健功能[29]和病虫害保护[30]研究已趋于产业化,但在环境监测和微生物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

2.3.2 知识图谱分析

在初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知识图谱-关键词,强度设置为-880,距离设置为450,去除噪点,得到其知识图谱见图2。

由图2可见:“松针”和“松针粉”是两个主要支点,处于核心地带,从这两个笼统的概念一层层深入下去,渐渐细化成具体研究点。目前的科技水平很容易提取的“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叶红素”和“叶绿素”,已经发展成熟的“饲养”“饲喂”“饲料添加剂”和“特种饲料”,它们之间的线条较粗,各自形成了小体系,是研究重合度较高的方向。由2.1已知,近年来关于抗氧化、保健功效和作物脱毒培养的研究增多,因此与之相关的“松针精油”“黄酮”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关键词处于中间位置,在未来会长期占据行业前沿,但同时也会造成资源聚集,不利于多元化发展。松针本身对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31]有巨大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大多看重其经济效益,忽视其深层价值,成为行业一大痛点。

2.4 基金分析

1979—2019年,我国支持松针研究的基金共有3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27个,覆盖江苏、浙江、广东等16个省份。为找出支持力度较大的基金,给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文选取了载文量前10的基金进行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排名前10的基金载文量占全部的7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的文献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基金项目,占比达到37.74%,其他基金之间差距不大。松针国家级项目占比17.94%,支持力度大,但我国典型树材杉木占比达30.77%,可见虽然两者都具备覆盖范围广、资源来源多的特点,但由于杉木抗重病效果更好,在建筑、桥梁和家具等领域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对杉木更为重视,松针产业在这些方面的价值有待发现。就地方而言,松树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河南(3个)和黑龙江(3個)等省基金数量相对较多。在基金列表中未发现民间机构,松针研究应用于实践的水平还不够。

2.5 研究层次分析

目前,松针的研究成果可以在至少16个领域发挥作用,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自科)、工程技术(自科)、专业实用技术(自科)、行业技术指导(自科)是最主要的四个领域,载文量共占96.02%(见表4)。

由表4可见:前两者在研究层次中占比极高(76%),我国松针利用还处在前期基础开发阶段,研究集中于松针提取物性质鉴定,从而促进牲畜发育[32]、植物生长[33]以及养生和医疗产品开发。中国是人口大国,对于畜肉和保健品的需求量极大,这类产品还将长期成为松针开发的主流。专业实用技术载文相对偏少,原因在于目前的松针粉、松针土和精油提取等工艺已能满足生产需求,精加工技术开发意义不大。至于行业技术指导层面,无论是虫害防治还是饲料添加方法都已经形成规律,短期内难以改变。

2.6 学科分类分析

松针应用领域众多,研究松针的学科十分丰富,见图3。

由图3可见:松科植物属性决定了林学研究是基础,另外,松针还具有很多实用价值,譬如被制成天然的保健食品;医学上能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鼻炎、便秘、痛风和老年性痴呆症等;野外探险时可以用于蚊虫叮咬后的应急处理,烧水时加入少许松针也可有效杀死细菌[34]和寄生虫;缺少食物时,松针还能提供维生素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非常时期救人性命。因此,松针也广泛存在于医学、食品、生物等学科的研究中。

2.7 文献来源分析

刊载松针文献的期刊共有15种,本文选取了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分析,见表5。

由表5可知,松针褐斑病是松针生长面临的一大问题,也贯穿了整个松针研究历史,因此关于病虫害防治的《中国森林病虫》高居榜首,这也与前文关键词分析中“松针褐斑病”高居第八名相符。目前,虫害每年会给松针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了重中之重。松针粉和松针土能增加牲畜饲料和植物培养土中的营养成分,这帮助相关期刊位列前十。

2.8 作者分析

利用SATI,在初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选择自动聚类-作者,得到所选高频字段基于共现矩阵的聚类,在整个大框架下这些作者被分成了两大类:(1)应用开发型:包括抗氧化和抗瘤功能开发、饲料改良、生物活性和环境保护功能研究等,偏向松针产品的实际应用,成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理论探究型:包括比较研究和应用可行性研究等,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松针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3 结 论

我国松针研究水平总体不断上升,原材料来源广泛,研究机构分布范围广,支持基金多,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量稳步上升。但研究重点集中在精油提取、饲料生产、病虫害研究和单纯的成分分析方面,内容重合度高,研究方向扩展缓慢,对新型工艺技术的探究太少。

因此,对未来松针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充分利用我国松树分布范围广、种类多和易获取的优点,以及人民生活观念改变的契机,大力开发创新型食品和药品,把握广阔的市场。(2)响应“863”计划和“十三五”规划等政策,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与良性竞争。(3)明确产业目标,集中政府、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共同推动市场化发展。

综上所述,松针产业前景广阔,一旦走出研究方向闭塞的困境,在实用性上有所突破,松针将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光耀.松针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生产技术[J].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9-20.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3] 杨泽填,赖锦茂,黄锦菁,等.松针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治疗效果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1):60-63.

[4] 王健,包永欣,相永梅,等.通松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2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120-122.

[5] 唐成芳,阮建平,石明娟,等.马尾松针提取物抑制根面牙本质脱矿的理化性能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7,26(1): 11-16.

[6] 杨务彬,李元宏,兰鸿.松针提取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35):3292-3294.

[7] 陈良胜,方应权.松针黄酮类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2,31(17):5-6+8.

[8] 戴艺,徐明生,上官新晨,等.松针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2):670-677.

[9] 郑芳,曹丹丹,皮婷婷,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武当松针茶”中总黄酮的含量[J].中医药导报,2018,24(2):44-46.

[10] 朱雪松,李鵬,叶芳健,等.“武当松针茶”中莽草酸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选[J].安徽医药,2017,21(1):49-53.

[11] 姜志杰,杨小翠,苏立杰,等.松针红枣糯米复合保健酒的最优发酵工艺[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7,53(2):63-68.

[12] 赵桂芝,寿旦,俞忠明,等.松针不同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847-849.

[13] Pauliina S A,Annikki M.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needle and shoot elongation before bud break in Scots pine[J].Tree physiology,2017,37(3):316-325.

[14] Jankowski A,Wyka T P,?ytkowiak R,et al.Does climate-related in situ variability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needles have a genetic basis? Evidence from common garden experiments[J].Tree physiology,2019,39(4):573-589.

[15] Holt E,Kocan A, Klanova J,et al.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furans (PCDD/Fs) and metals in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needles from Eastern and Northern Europe: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potential sources[J].Chemosphere,2016(156):30-36.

[16] 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1):50-58.

[1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条例[EB/OL].[2017-3-14].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0/20170314/459878.html.

[18] 赵琬婧,王清波,王瑜,等.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14(3):58-61.

[19] 张莹婷.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J].工业炉,2019,41(3):41.

[20] 周思杰,张智红,段久芳,等.雪松松针多糖超声波酶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31(2):284-291.

[21] 樊梓鸾,张艳东,张华,等.红松松针精油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39(8):98-103.

[22] Jae-hee P,Peunji S,Eunju P.Optimization of Mixing Ratio to Improv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ged Garlic with Pine Needl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Preventive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2017,22(3):241-245.

[23] 周平,付业春,王朝海,等.松针土栽培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58-4459.

[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EB/OL].[2019.12.08].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tj/pdf/2018_table.pdf.

[25] 王学勤.竹子栽培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图谱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33(2):330-339.

[26] 郭兆龙.我国大学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27] 李启照,孙维浩.松针黄酮氧化石墨烯组装抗胃癌实验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3):28-30+72.

[28] REN Peng,REN Xiang,CHENG Lei,et al.Frankincense,pine needle and geranium essential oils suppress tumor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the AMPK/mTOR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J].Oncology reports,2018,39(1):129-137.

[29] 黄佳銮,邓丽映,卢铭瑜,等.松针芹菜复合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5):47-50.

[30] 方珞,吴小芹.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体细胞的悬浮培养[J].生物技术通报,2019,35(3):13-18.

[31] 石丽芳,李法云,王艳杰,等.不同生物质炭对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总烃及各组分修复效果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1):199-206.

[32] 司马博锋.松针粉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养猪, 2019(2):25-28.

[33] 魏亚平,任玉会,马雪范,等.盆栽月季营养基质选择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53-55.

[34] 楼英彪,陈菲,高素华.雪松松针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8):39-40.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Pine Needle Utilization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 Analysis

Hu Yanjun,Qin Yihang,Liu Xiaogeng,Yang Yiming,Zhou Zhiwei,Wei Q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Grain Circulation and Safety/Key Laboratory of Grains and Oils Quality Control and Process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Jiangsu210023 )

收稿日期:2019-12-24

基金項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B15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4-2016);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研究项目(201910327061Y)。

作者简介:胡妍君,女,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通信作者:刘晓庚,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与食品科学。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目前在我国药学中高等教育中,需要对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国家面临研发新型药品严峻的形势,对药学高等教育的要求进行适当提高,只有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进行加强训练,将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提高药学者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对药学者的自主创新及实践能力提高,对我国药学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 键 词] 分析药学;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一、传统药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对于药学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正在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忽略学生创新应用精神及创新能力等的核心应用,只进行单方面传授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總是将自身的想法、教材及课堂作为教育方式的中心,把药学知识强加到药学者的脑海中,这种教育方式是片面的。对药学者进行考核测验中,大多数都会带有总体性的评论,盲目地对药学者进行总体评论,不仅不能让药学者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会使药学者在对药学教育知识的道路上误入歧途,更难让教学者认识到在考核后应该及时进行适当改革的责任。实践操作在教育方式中缺乏新颖性,教学方法太过乏味,创新性的操作过少。更有甚者在对药学者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进行单一的实验,导致药学者只会进行单一的机械操作,渐渐失去了主动实践的兴趣。有些知识进行多次重复教育,而有些知识却被忽略掉,从而使药学者在领略知识的过程中缺少锻炼,没有具体的目标。

二、药学教育中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信息资源

通过使用电子教育平台及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学生对药学知识的应用及理论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使用综合性的学习信息数据以及电子教育平台,让药学者学会利用各种信息数据库及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加以合理运用,让药学者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充分的理解及应用,达到理论及实践的有效结合,并且由教育导师与相关部门或平台进行联系,带领药学者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后要求药学者根据自己的心得写出学习报告,立体化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使药学者的创新能力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二)制定对课外学术活动的管理方式

通过对本科生实行导师模式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进行提高的基础上,对本科生实行导师管理模式,能吸引药学者积极参与研究的课堂,讓学生真正地把理论创新方式走向实际创新方式的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接受。并且在导师培养下使其正确地领略研究思路以及实际动手的操作技能。帮助药学者形成创新意识,且运用互动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也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充。

三、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教学

通过改变课程体系的设置,适当地增加教育课程。目前在我国药学的课程中,多数都在使用化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的药学教育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因此学习起来会比较复杂且多样,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有偏差或误解,所以要注重培养药学者对跨科课程的修习,解脱各种课程之间的界限,并进行互相结合,使教育方式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和进步。定期对药学者开展互学讨论活动,让药学者通过互相沟通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创新能力,并且通过活动选出优秀的人才,使其与国外相同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交流后制作出相关的研究学习方式,为国家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能初步构成完整的研制方案,从而提高理论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如同一座高塔的制高点,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在药学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亦是如此,要想培养出创新能力就要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因此要想更快地更新创新能力概念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切入,对药学者进行全面辅导教育。总之,就是要把药学者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实施教育战略的头等计划且要长远地进行,要让药学者真正认识到药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才是核心要领,对待工作认真并且主动进行研究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做一名国家药学发展科技方面的人才,在将来国际性的竞争中抢占有利的时机。

参考文献:

易湛苗,赵荣生.药学实践中的药学教育创新[J].中国药学杂志,2014(2):55-58.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1 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

2005年,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在一次考察中首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见我们国家对森林资源的重视。从我国第一次提出森林资源管理这个概念以来, 各个环境保护部门也是积极响应, 从立法部门到实地监管部门都作出了许多的努力, 十几年以来, 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有关部门数据显示, 19902015年, 全球的森林资源在不断减少, 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却在不断地增加,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但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森林覆盖率虽一直呈现向上增长的趋势, 但我国还是面临着资源分布不均, 人均森林面积大幅度落后于其他国家的艰难处境。另外, 还有许多地区因执法不严、管理力度不够, 以及当地居民文化素质不高, 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私自进入森林保护地带伐木, 导致大量的林木被砍伐, 其中还包括许多珍稀树种被砍伐。

2 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人人提倡低碳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下, 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以上的这些情况, 各种弊端的出现说明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民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缺乏宣传教育

我国国民的平均文化程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贫富差距大导致我国国民的文化程度差距也很大,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悬殊。21世纪, 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想方设法减少污染, 提倡绿色出行, 一方面他们自身的文化知识使其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是他们生活在城市深受雾霾天气的所带来的困扰, 让他们不得不保护生态环境[1]。可是, 据考查, 我国还有6亿多的农村居民, 他们只接受过普通的义务教育, 有一部分人的文化知识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交流, 甚至在偏远山区有些居民还没有摆脱“文盲”这个帽子。他们每天生活在乡村田野, 一睁眼就看到大量的绿色植被, 他们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也不知道什么是森林资源保护, 导致他们大量地砍伐树木。要保护好珍贵的森林资源, 仅靠有关部门的立法、监督是不够的, 要对国民进行宣传教育, 让每个人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2 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来对待森林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开始转型发展工业, 到现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都表明了我们国家这几十年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发展工业, 不顾环境的破坏, 肆意开采, 森林资源就是众多被过度发掘资源中的一个。我国有很多森林资源, 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盈利的标签, 许多商家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 乱砍滥伐, 不注重森林资源保护, 导致大量的森林植被被破坏。

2.3 管理技术不高,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无论是一本名牌院校还是专业学院, 森林资源管理类专业都不是一个新兴类专业。它在很早以前就在各大高校设立了, 根据数据显示, 报考了此类专业的学生, 毕业后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不多, 并且各大高校在此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方面也是着重培养关于植物的培育、药理等高科技的研发型人才, 而没有去注重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向[2]。因此, 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 缺乏专业型的人才, 管理技术不高, 不能形成专门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3 生态林业发展

3.1 生态林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 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 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森林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它为人类创造的财富, 不仅仅是林木, 还无形中保护着我们, 保护着我们的家园。发展生态林业, 就是指在利用森林资源创造财富时, 同时去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通过高科技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开发, 寻找一个开发和保护的最优状态, 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2 可持续林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是相对于目前大量砍伐林木提出的一个加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措施,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早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就出现了, 这个词语的诞生迅速并运用到各个行业, 尤其是与自然、生态相关的行业中。今天把它运用到森林资源管理中, 是针对我国目前在森林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弊端。都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对于森林资源的开采, 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假设花十年的时间去培育一棵树木, 十年后立马把它砍掉, 卖掉树材时确实获得了资金, 这样利用森林资源做法是最传统、最违反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盈利方式。近年来, 在推行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过程中, 各部门提出了许多有利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林业与旅游业结合

传统的利用森林资源只是简单得砍伐树木, 对资源的一次性利用而且是一次投资一次利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种植具有观赏性的林木资源,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 给观赏性林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 在以前花十年时间种植以前树林, 十年后一次砍伐之后, 十年的投资没有了, 如果现在开始种植观赏性林木, 招徕旅游者、摄影爱好者、户外运动者到此旅游、观赏、消费, 这样不仅不需要砍伐树木, 达到了一次投资、多次利用的目的, 并且保护了森林资源, 森林生态系统有继续保护着地球, 达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

3.2.2 多样化和多元化造林

原始的造林方法是在规定的土地范围内, 计算出合理的植被密度, 然后统一种上植被。多样化和多元化造林, 是指植被种类的多元化, 和种植时间的多元化, 根据计算, 得出不同植被需要的密度, 然后在一定的之间间隔内种上不同种类的植被, 这样一来, 即使有一种植被被砍伐, 这块森林生态系统也不会遭到破坏。

4 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快节奏生活, 急功近利是当今社会人的诟病, 人类在像大自然索取财富时, 往往会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地区的“肺”, 实现可持续生态林业发展,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本文主要是对当今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保护森林资源提出了一点浅显的意见。

摘要: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森林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森林资源为人类创造的第一笔财富;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是森林资源对人类的保护, 它像一把保护伞在保护人类和地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们开始大量的开发森林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在19世纪末到现在的20多年里, 森林资源一直在减少。基于此, 分析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实行可持续的生态林业发展的概念。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敏, 黄春艳, 李芳莉.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4) :45.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关于县区规划林业创新发展概要分析   摘要:县区是我国发展林业的重要区域,面对十七大后新的林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