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快乐修改习作论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快乐修改习作论文(精选4篇)

快乐修改习作论文 第1篇

一、对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相关问题的认识

1.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习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 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可见,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于对自我修改以及相互修改重要性的充分重视, 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开始一再提出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目标要求, 还在教学建议中强调,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中强调, 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 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 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在再认识、再修改的往返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2.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学生的“二次习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修改习作是进行二次习作的过程, 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学生习作写得不正确、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具体, 主要是属于认识的不足, 其中包括对事物外部现象和事物内在意义的认识不足, 包括对语言文字、修辞语法的意义和适用性的认识不足。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补以认识而后修正原表达的不足以及各个方面的谬误。要达成这一目标, 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逐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二、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第一, 完成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学生完成初稿, 可引导学生反复通读全文, 看看文章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 写得是否合情合理, 语句是否通顺, 内容是否具体, 是不是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心中想要说的话都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这样, 在读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或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并有所侧重地针对材料选择、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用词造句、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进行一番斟酌、取舍, 找准自己认为必须修改的地方, 细读深究, 动笔修改, 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 同学评议后的自我修改。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习作的机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诵读自己的习作, 互评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谈谈修改意见。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 可进行辩论。然后, 由原作者参照评议修改意见, 并根据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方式, 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 教师批注后的自我修改。教师批注后, 首先, 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 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 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 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 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然后,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注进行修改。

2. 关于相互修改。

在习作修改中, 采取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评改, 可以克服教师修改带来的“一刀切”的弊端。

第一, 小组互改, 听取伙伴的意见。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 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 包括自己的文章, 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 但对别人的行为, 包括别人写的文章, 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传阅习作, 互读、互评、互改。在小组合作中, 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学生讲讲各自的写作经历和感受, 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并在相互评议的基础上对对方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或进行直接修改。

第二, 班级交流, 汲取成功经验。在小组合作修改的基础上, 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的习作实际, 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们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淤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在习作修改时, 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 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 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找到学习的榜样。于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应有所侧重地兼顾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 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 (如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 但例子中缺漏较多等) 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 即通过对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 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修改后的习作, 让学生感受“改”的重要性。

三、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教师的导向。

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修改中绝不仅仅是修改, 更重要的是参与、点拨, 在平等对话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2. 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教学中, 可通过榜样引领 (如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或者班级学生中的典型人物等) 、示范修改 (如师生共同修改习作, 让学生在修改中感受到修改成功的乐趣) 、开展活动 (如开设“文章医院”, 让学生以大夫的身份为病文“诊病、治疗”) 等方法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3. 要注意方法的指导。

要着力开放作文评改途径, 在把修改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 要注意适时渗透一些修改方法, 如从材料选择、表达方法、用词造句、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方面, 通过删、换、调、补等方式练习修改习作。

4. 要注意习惯的养成。

要让学生形成习作修改的能力, 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它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反复地去做,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做到写完作文就改, 发现不足就改, 使习作修改成为学生习作训练中的一种自觉行为。

5. 要注意要求的把握。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习作应依据标准, 逐级过关, 既不拔高要求, 也不降低要求, 要循序渐进。比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教学中应根据这些具体要求, 扎扎实实地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修改要求。

6. 要注意修改的评价。

习作修改五法 第2篇

一、自读自悟法。一般说来,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老师应该要求学生把作文从头到尾大声读几遍。一来可以发现其中的错别字;二来检查语句是否通顺;三是体会字词句的表情达意是否确切。如一个同学在《我的烦恼》一文中把“拔牙”全写成了“拨牙”。我不露声色,要求他仔细读读文中含有“拨牙”的句子和段落,过了一会,他恍然大悟,不声不响地将“拨”更正为“拔”。

二、集体点评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习作评价课上,我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大声念自己的作文,并且要绘声绘色。记得有一次,王若禹同学念完《一件有趣的事》后,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合不拢嘴。我赶紧利用时机,让学生点评。一个学生恰到好处地抓住文中的一个句子:“幸亏塑料袋机灵,一下子跑到妈妈的屁股底下垫着了,要不然可就麻烦了。”进行赏析,结果,话音刚落,教室里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三、对照修改法。首先是学生习作与书上例文之间的对照,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练习写《颐和园导游词》,许多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于是再一起温习了《颐和园》,重新回顾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和课文仔细对照,看看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了。经过我的一番折腾,学生习作有了很大改观。第二种是将学生本身的语言实践和写作理论相对照,主要在语言运用和谋篇布局方面。我曾经多次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过这样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看过的很多书本上,在同学的习作中,你发现过别人运用语言的错误吗?”学生们也找到了不少例子,如,“各位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同学们基本上都做对了。”“今天是第一天开学,大家都穿戴着红领巾和新校服。”这些都是习作中的败笔。这种情况下,我的课堂常出现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起交流、修改,直到师生都感到满意为止。第三种是将学生习作和老师的作文相对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也必须做到,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在评讲学生作文时,我常常进行 “陪写”──口头作文,并鼓励学生找出不妥之处,对比之下,学生更清楚该这样写,而不应那样写。师生一齐写作,并加以评改,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四、虚心求教法。修改作文的方法还可以是请优秀的同学帮助。把已经写好的作文念给同学听听,虚心听取他人好的意见,可以找到自己发现不了的毛病,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互通有无,从中悟出作文之道,使文章修改得更精细,切实提高作文的水平和质量。

小学习作修改浅谈 第3篇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给予表扬,让学生随时获取成功的喜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他绽放光芒的时候,有时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想法、有时是一个精妙的词语或者句子、有时是一段朴实的生活故事等都可以成为他的亮点让你激起他习作和交流的勇气。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发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反复朗读,多次修改

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正说明了这点。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再次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这是提高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这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三、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古代许多大诗人,他们的诗歌往往都是经过与他人交流探讨才使之更加完美的。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学生相互阅读习作提出不足的地方和好的地方,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建议,你认为好的地方说出好在哪里。老师可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共同探讨。这样一来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四、典型作文,集体修改

根据学生相互修改评出的较优秀的习作或者较难修改的习作。可选择一两篇进行集体修改。这类作文学生在相互修改的过程中习作内容已较熟悉了。这时教师可不必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再找平时朗读课文较好的同学朗读该习作,其他同学用心听,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做出指导和评价。对于较好的习作提出表扬与鼓励,对于不好的习作也不要一票否决,要找到亮点给予鼓励,不足之处提出修改的方向。这样既指导了修改习作的方法,同时也激励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长在春天里》习作修改升格 第4篇

长在春天里

时光匆匆,寒冷的冬天即将远去,春天的脚步慢慢地近了。近了,春天近了,可我的小学生涯却将远去,我感到既留恋又不舍。

躺在公园的草坪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看着并不刺眼的阳光,心想:又是新的一年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努力吧!奋斗吧!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诞生希望的时节,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我们在春天里成长,我们在春天里欢笑。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我也是!给自己一个春天的希望,让生活多一份快乐和精彩,就像是给了自己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成功的曙光。

现在每天早上,我都是早早地来到学校,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走在空荡的学校里,心中总有一种学习上的无形压力袭来,使我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化压力为动力。我要习惯现在的学习生活,今后学习上的困难会更大、更艰巨,学习上的竞争会更激烈。在我身边,有些同学,他们或忘乎所以地玩耍,或怨天尤人地抱怨,可这种事却从没在我身上发生,因为我有一颗像向日葵一样面朝阳光的心。

我希望:每一个和我同龄的人,都不要浪费大好春光。在困难面前,只有去面对,才有新的希望。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做好每一件事,不让自己后悔,不让自己的童年有遗憾。让我们在这新学期开始的春天里,带着理想与希望,跟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奔跑,一起成长吧!

快乐修改习作论文

快乐修改习作论文(精选4篇)快乐修改习作论文 第1篇一、对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相关问题的认识1.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习作过程中的重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