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枯叶蝴蝶阅读答案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枯叶蝴蝶阅读答案(精选14篇)

枯叶蝴蝶阅读答案 第1篇

1、作者对枯叶蝴蝶的装假作伪表示痛恨,对它被人们捕捉而濒于灭绝的命运表示忧虑与同情

2、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3、既突出了它善于伪装的特性,又为下文写它的灭绝蓄势

4、对比。将枯叶蝴蝶飞翔时的“粉墨、彩色”与它隐藏后的“枯槁、憔悴、死灰”作对比,突出它伪装得彻底。

枯叶蝴蝶阅读答案 第2篇

2、枯叶蝴蝶的特征是什么?

3、文章第二段突出枯叶蝴蝶的丑陋有什么作用?

图画书阅读的蝴蝶效应 第3篇

第一回:《失落的一角》

2012年2月10日

预备6班

图画书《失落的一角》阅读

一.听我的故事 (故事梗概) :

它缺了一角, 他很不快乐, 于是动身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 它唱着歌向前滚动, 有时候要忍受日晒, 有时候冰雪把它冻僵了, 它因为缺了一角, 不能滚得太快, 有时候停下来跟小虫说话, 或者闻闻花香, 有时候蝴蝶站在它头上跳舞它渡过大洋, 穿过森林和沼泽后来它终于找到刚刚好的一角!它很高兴, 因为再不缺少什么, 它滚得很快, 从来也没有这么快, 快得停不下来, 不能跟小虫说话了, 也不能闻闻花香, 快得蝴蝶也不能在它身上落脚了它竟然把那一角轻轻放了下来, 继续寻找失落的一角

简析:这个寓言的图画仅有一个圆和一条线, 旁注简单到差不多只有一个词, 道理也很简单, 简单得我们常常忘记了事实上每个人与生俱来都缺了一角, 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寻找失落的一角

二.说你的感受 (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学生 (交流之踊跃, 观点之精辟, 实在难以感觉他们是一群“龙宝宝”) :

蛋蛋是在浪费时间?

蛋蛋没有浪费时间, 只要是做快乐的事情, 就不是浪费时间;

找到的一角, 其实不是他的, 或者说不再是他的了, 他怎么会快乐呢;

蛋蛋寻找的过程, 其实是他不断修正他自己的过程;

找到那一角, 才知道又缺失了快乐;

蛋蛋太奢侈, 找到了却有放弃了;

蛋蛋寻找的不是一角, 而是他的快乐。

不, 是他的理想;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有时, 放弃就是一种得到;

对完美的追求让他得到了快乐;

没有追求就没有了快乐;

有些事情必须经过才知道;

学习是快乐的, 也许我们没有好名次, 但追求的过程让我们快乐;

不管我们能不能找到我们缺失的一角, 我们都可以大声的呐喊:我们学习并快乐着;

让我们漫漫走, 欣赏人生旅途中的花香与蝴蝶, 好吗?

应该给她续写一个续集。

好一个“应该给她续写一个续集”!掷地有声!当天上交的随笔, 不仅出现了文字续集, 而且出现了几个“异端”, 竟然有几个同学交了自己创作的绘本:《新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的由来》其图文犹如掠过晴空的彩云, 美丽多姿而又极具个性!更可喜的是, 随笔讲评完, 马上有人追问:可以用图画作外围课的随笔吗?我说:“水能载舟, 亦能煮粥。’文字是随笔, 图画也是随笔, 图文更是随笔。所谓写作, 就是让心泉自然地流淌。”

“耶”同学们欢呼起来。

我知道, 学生们的心灵之门打开了。这些绘本随笔, 相对于一般的随笔, 也许小而无味, 但就是这小小的种子, 也许能无限地繁殖、复制, 产生巨大的快乐。

后记: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一线老师来说, 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来时我们能自然地抓住问题, 呵护问题, 研究问题, 这样, 我们的教育之舟也许就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第二回:《爱心树》

2012年2月17日

预备6班

图画书《爱心树》讲解。

一.听我的故事 (故事梗概) :

《爱心树》是美国天才绘本艺术家希尔弗斯坦的又一经典作品, 绘本以简单利落的线条和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 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惊动容的寓言爱在施与受之间, 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二.说你的感受 (针对学生上次的绘本作品, 我将《爱心树》的讲解重点, 转移在了创意与构图上。)

请看师生对话。

师 (下略) :树冠为什么只有下部的树叶?

学生 (下略) :树好大啊, 大得画面已经容不下了。

文字“采集树叶”为什么犬牙交错地排列?

像树叶一样纷纷飘落。

小男孩爬树, 怎么只画了四肢?

身子被树干遮挡。

大树的树枝为什么弯曲?

呵护小男孩。

果核从哪里飘落的?

小男孩吃的。

画面的四只脚是什么意思?

是两个人的, 小男孩交朋友了, 他长大了。

绘本处处闪烁着智慧, 这就是创造性的表达!这就是绘本里的“替代绘图法”、“留白绘图法”的运用, 不画却能达到画的目的。

这是否也告诉我们图画书的精彩重在思维的创造?

当然。

当天上交的随笔百花盛开:毛毛虫, 失落的一角、剪刀与布、小白兔、蚂蚁其创意犹如生长了双翼的野马, 脱笼而出。这天我在随笔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鼓励是给他们方法以便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感受!

后记:

上一回的策略是“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 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 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 “有样学样”。本回我用的是“授之以渔”法。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给其激情, 教其方法, 才能更多更长久地看到更美丽的风景。

第三回:蝴蝶效应

2012年2月17日

预备6班

作文讲评课

一.分享《玫瑰》

今天的作文讲评课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绘本创作的快乐。首先看章馨同学绘制的《玫瑰》:

(1) 一粒玫瑰种子被大风吹进了麦田; (2) 她努力生长; (3) 终于开出两朵美丽的花; (4) 四月, 农夫来浇灌小麦; (5) 他发现了可爱的花儿; (6) 他拿起剪刀剪掉了玫瑰。

你读出了什么?

1、问题:玫瑰和麦子哪个更重要?

2、错误就是不合时宜。

3、错误就是不知人才。

4、天才就是这样被扼杀的。

5、实用才是真正的美丽 (小麦解决饮食问题) 。

6、对错其实是相对的啊。

二.《毛毛虫与小鸟》再创作

先看王子愉的《毛毛虫与小鸟》 (故事梗概)

一只喝水的毛毛虫, 不小心掉到了河里, 天空的鸟儿丢下了一支树枝, 毛毛虫得救了。上岸的毛毛虫爬上了一个猎人的脚面, 猎人一叫, 瞄准的鸟儿飞了。

读后你有何想法?

可否后面增加小鸟吃毛毛虫的细节?因为鸟是吃虫子的。

最好是鸟把毛毛虫叼走了

也许会掉吃毛毛虫, 也许不会。

这样可以增加想象力。

最好换只鸟, 要不, 救鸟就是为了吃鸟, 感情不能接受。

鸟也没有那么高的智商, 哈。

这一回我采用的是“头脑风暴”教学法, 即:教室布置为马蹄形, 将班级学生分组讨论, 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解决图画书文本绘制问题的策略, 以谋求解决问题的最合适方案。同学们思维敏锐, 纷纷献计献策。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一个思想交换一个思想, 就变成了两个思想。”

课后, 有同学建议成立个绘本工作室。我和班委会、语文课代表立马商议, 决定成立“毛毛虫绘本作坊”。同时将本人即将上的示范课内容改为“随笔立体创作”, 以征求更多老师的意见, 改进教学方法。

一周后, 学校安排创建班级“温馨教室”的任务, 我灵机一动, 何不交给几位“毛毛虫绘本工作室”的同学, 看看他们的创意?果然不失所望, 三天时间教室及面貌焕然一新:1、教室后方, “黑板报”上书大标语:我的教室我做主!增设每日“三省吾身”, 每日班级新闻, 每日班级量化考核表, 使黑板报成为人人关心的“日报”。2、“黑板报”左右两边是“图书角”, 摆放家长捐赠的书架、花架, 上方布置“毛毛虫绘本”专栏, 及阅读“感悟”。3、教室东西墙壁布置定期更新、定期评比的班级“毛毛虫才艺墙”, 展示班级风采。

他们还建议班委会成立班级“毛毛虫小品小组”, 在每月一次的家长会上进行“毛毛虫才艺表演”。同时建议班委会开展“毛毛虫有思想”活动, 即人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致创造性地学习、工作。

将绘本的“创新思维”延续到课外, 延续到生活, 这是无意插柳柳成荫了。看到班级做操、走路都精神百倍, 几个年轻班主任问我“忽悠”学生的诀窍, 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也是一个学生快乐学习的不竭动力。”这话是不是太高调了?其实, 我想说这是绘本创作的“蝴蝶效应”。

后记:李镇西老师说, 请把童年还给童年。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把快乐还给孩子。这个“快乐”显然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 甚至也不仅仅是指成才以后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 而是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 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思考的快乐, 创造的快乐, 成功的快乐, 表达纯真友谊的快乐, 感受温暖集体的快乐

阅读训练一:蝴蝶与蜜蜂 第4篇

贺潼

(一)

春天来了,田野里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妈妈领着儿子来到田野,让他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在一片花丛前面,儿子停了下来。在花丛里,他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爬来爬去的蜜蜂。

“为什么蝴蝶看起来那么快乐,而蜜蜂却那么忙碌呢?”儿子有些奇怪。

“蝴蝶没有一点贪心,它只采食很少的一点花蜜。因为它把花丛当成了自己的家,所以它的生命就像鲜花一样灿烂。而蜜蜂却不同,它很贪婪,总想把所有的花蜜都采回家,所以它每天都活得很累。”

儿子伸出手,一只蝴蝶静静地落在他的手上。在他的眼前,又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当儿子准备把手伸向蜜蜂时,妈妈赶忙把他拦住了:“不能碰它!蜜蜂有毒刺,它会把你蜇伤的。”

“为什么蝴蝶没有刺,而蜜蜂却有刺呢?”

“因为蝴蝶心地善良,它不需要去防范别人;而蜜蜂是有私心的,所以很难接近它。”

儿子没有说话,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在美丽的田野,他不仅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也懂得了一个人生哲理。

(二)

学校礼堂里,一场报告会正在进行。报告会的主题是: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

在一阵阵哈欠声里,报告会进入了尾声。最后上场的,是一个干瘦的老人。他缓缓走上了讲台,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没有带厚厚的演讲稿。

“我想先提一个问题。”他有意停顿了一下,但下面并没有多少反响。“我们可能注意到了,外面的花丛里有许多昆虫,那么数量最多的是哪种昆虫呢?”

不少人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是蝴蝶!”有人大声说,声音里还带着些不耐烦。因为这问题确实太简单了,无论是谁,只要走进校园,都会被花丛里翩翩起舞的蝴蝶所吸引。

“最多的不是蝴蝶,我刚才观察过,最多的其实是蜜蜂。”老人说。

礼堂里开始安静下来。

“为什么我们只注意到蝴蝶,却没有注意到蜜蜂呢?因为蝴蝶有漂亮的外衣,喜欢在花丛中卖弄自己的身影。而蜜蜂却不喜欢张扬,只是默默无闻地穿行在花丛里,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我现在想说的是,当春天结束的时候,它们会留下些什么呢?答案也很简单:蝴蝶只会留下瞬间的美丽,而蜜蜂却会留下永恒的甜蜜。”

场下一片寂静,人们还在等待老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发言结束了。”老人说完,又缓缓地走下了讲台。

片刻的沉默之后,礼堂里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三)

三个年轻人来到一个哲人身边,想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真正的生活。哲人并没有告诉他们答案,只是指着外面一个花园说:“去吧,也许你们能在花园里找到答案。”

很快,一个年轻人就回来了,他对哲人说:“我知道应该怎样生活了。在花丛里,我看到了蝴蝶,它们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充分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我想,一个人就应该像蝴蝶一样生活。”

哲人听了,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一会儿,第二个年轻人又回来了,他对哲人说:“在花丛里,我看到了蜜蜂,它总是默默无阁、勤勤恳恳地工作,从来不求回报。我想,我应该像蜜蜂一样生活。”

哲人仍然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一会儿,第三个年轻人回来了。他对哲人说:“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像蜜蜂一样勤奋工作,又要像蝴蝶一样享受生活。”

哲人听了很高兴,对另外两个人说:“兼有蜜蜂和蝴蝶的优点,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真正的生活。”

(选自《河北自学考试》)

1,同样是写蝴蝶与蜜蜂,但三篇短文表现的中心却迥然不同。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篇短文的主题。

答:

2,你同意哪篇短文提出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

3,描写蝴蝶、蜜蜂的诗句、名言有许多,请各写出一句。

答;

4,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事物进行分析。

(1)篱笆上的牵牛花

(2)秋天的落叶

(3)织网的蜘蛛

答:

参考答案

1,第一篇短文表现的主题是:做人要像蝴蝶一样,不要有贪婪之心,也不要时时防范着别人。第二篇短文的主题是:做人要像蜜蜂那样踏实勤奋、默默无闻,不要像蝴蝶那样虚浮张扬、无所事事。第三篇短文的主题是:一个人,既要像蜜蜂一样勤奋工作,又要像蝴蝶一样会享受生活。

2,答案不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第三种观点。因为在人生的征途中,刻苦、勤奋固然不可少,但也要学会放松自己,也要学会享受生活,这样才能找到人生的乐趣。

3,答案示例

写蝴蝶的诗句、名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幸福如一只蝴蝶,当你想追寻时,总是抓不到;但当你安静地坐下来时,它也许会飘落到你的身上。(纳撒尼尔·霍桑)

写蜜蜂的诗句、名言: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盈盈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4,(1)正:牵牛花尽管只有纤弱的身躯,却也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努力展示生命的美丽。

反:牵牛花只懂得依附,只懂得依靠别人来抬高自己。

(2)正:落叶也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叶暂时的退避,是为了明年的辉煌。

反:树叶经不起严寒的考验,冬天还没有来临就退缩了。

(3)正:蜘蛛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是智慧和耐心。

枯叶蝴蝶阅读答案 第5篇

A.停止 B.收敛 C.隐藏 D.逸出

2.分别为横线a、b两处选择恰当的句子。

a处应选的一项是:( )

A.甚至是枯黄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B.甚至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C.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D.甚至不是枯槁的,而是枯黄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b处应选的一项是:( )

A.因为它的美丽,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黄与憔悴

B.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黄与憔悴,因为它的美丽

C.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D.不仅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更因为它的美丽

3.是否可将画线句“枯叶蝴蝶被人捕捉”改为“人把它捕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恰当。在恰当说法后打“√”。

(1)可以。改后句子简洁。( )

(2)可以。改后句子连贯,全句主语一致。( )

(3)不可。原句突出了枯叶蝴蝶。( )

(4)不可。被动句更能突出枯叶蝴蝶的遭遇。( )

4.括号处应使用的一个虚词是:( )

A.不仅 B.而且 C.因而 D.反而

5.作者通过枯叶蝴蝶表达了哪些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对全文结构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1)(2)(3)(4)/(5)(6)(7)(8)(9)(10)

B.(1)(2)/(3)(4)(5)(6)(7)(8)(9)(10)

C.(1)(2)(3)(4)(5)(6)(7)/(8)(9)(10)

枯叶蝴蝶初一阅读答案 第6篇

①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②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③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它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鲜色的枯叶。

④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⑤它以为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⑥枯叶蝴蝶被人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种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⑦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份。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

⑧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⑨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⑩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1.本文通过对枯叶蝴蝶的描写,表达了哪些意思?

2.本文第一自然段写枯叶蝶之美,第二段又写它的丑陋,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文第三段用了一组排比句来描述枯叶蝶,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本文第七自然段有一句话:“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份”,隐含在这句话里的深层的意思是什么?

5.第八自然段的“我们”,是指代枯叶蝶,还是既指枯叶蝶也指人类,还是单指人类?

参考答案:

1.主要意思是启示人们不要装假作伪,另外还有应保护稀有物种等意思。

2.从全文看,开头两段写对立的两面,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话题,为下文写装伪作假的恶果奠定了基础。

3.这组排比句极写枝叶蝶伪装的良苦用心,这就为揭示装伪作假的后果作了铺垫。

4.批评了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们。

《枯叶蝴蝶的最后归宿》答案 第7篇

14,赞叹(可敬可叹)――惋惜(同情)――批评(否定)

15.(1)几个“没有”反复强调,突出了枯叶蝶“为了生存而放弃所有的美丽”(用美丽换取生命)这一行为的明知果断,表现了对它的敬叹之情。

(2)几个“是否”引导一组排比,语气强烈,突出了枯叶蝶死亡的.惋惜之情。

16.大部分人为了保命,压抑,隐藏,包覆,遮掩了生命的本性,这样的生命没有多大的意义。而禅行者却能坚守自己的本性,勇敢而又执着地追求生命的价值,这样的生命更有意义。

《枯叶蝴蝶》说课稿 第8篇

《枯叶蝴蝶》是当代著名作家徐迟的散文作品。此篇文章中作者语言凝练,生动有力,富于激情,意蕴深远。借助枯叶蝴蝶善伪装的习性发表议论,赞美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呼吁保护生物物种。主题含义深远,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理解、想象和思索空间,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主题。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哲理散文的一般特点。

2、识记并理解生字生词;积累词语。

3、反复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重点)

4、揣摩语句,提高赏析语言的能力;分析写作特色,提高作文能力。(重点)

5、领悟并培养人的`最高境界之一诚实的品格;提高保护动植物的意识。(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把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场,我采用自读探究,读中感悟、抓重点词句感悟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展开本课的教学。

针对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自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领学生在读、思、悟、议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风筝》中哥哥把弟弟喜欢的风筝撕破踩烂、仙湖罗布泊被人为地变成荒漠这些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同样,有一种美丽的生物也正遭受着这种悲剧性的命运,它又将引起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今天,让我们走近文章《枯叶蝴蝶》。

哲理散文常识:知识树。

出示目标:

第一板块:生字生词:

每班2组D同学爬黑板,其它练习本听写。B同学讲解:写法、解释、词性、造句、同义词反义词。词语积累:每班3组C同学读,其他补充。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

师:要学习或欣赏一篇文章,先要从理解内容开始。我们来前置作业中这几题。其中第1题直接回答;2、3题组内交流完善后回答;第4题小组讨论。

1、枯叶蝶怎样伪装自己?它为什么要伪装自己?伪装的结果是什么?

2、作者说:“枯叶蝴蝶真是因此要绝对的绝灭了”,导致如此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3、由枯叶蝶可悲的命运,你想到了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哲理?

4、畅所欲言:你身边存在装假作伪的现象吗?试作评价。

教师赠言:美,更要真。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做一个光彩夺目的自己!

第三板块:揣摩语句,赏析语言

师:本文语言极富感染力,或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或议论精妙,含义深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方法提示:①形式:修辞手法+具体分析

②内容:A、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B、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③作用:A、总领全文。B、承上启下,过渡。C、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举例引导:1、2、3

第四板块:写法分析与借鉴:

师: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了解作者:播放投影,简介。

看看本文的写作方法。

1、叙议结合,叙为议设,议从叙生。

2、先扬后抑。

3、由物及人,托物明理。

4、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第五板块;课堂小结:总结全文(内容、作者感情、语言、写法)

学生总结教师总结

《枯叶蝴蝶》教学反思 第9篇

《枯叶蝴蝶》是著名作家徐迟写的一篇哲理散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文章不仅语言美,而且哲理美。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了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从而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章中,作者用鲜明的对比,既有枯叶蝶在阖起两张翅膀时的憔悴和张开翅膀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又有枯叶蝶和其它不伪装的美丽蝴蝶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但它并没有因此而逃脱人类的捕捉。从而说明装假作伪的行径瞒不过聪明的人。因此,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你想想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那些偷盗抢的罪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虽然曾经过着消遣的生活,可到最后他们的下场又是什么?是穷困潦倒?是监狱?还是下地狱?而那些为民服务的忠臣,那些为国为民做贡献、老老实实赚钱过日子的工人,那些富有爱心、善良的人们,他们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所以,做人要真。

最后,作者以“我要”、“我愿”表明自己的心迹,表现出犀利的解剖功夫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从中有隐含着做人要表里如一,不需要伪装的道理。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作者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让人读了之后,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在执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坚持在语文课中要品读语言,让学生在品读中悟哲理,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反思这节课,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加强了朗读指导,让朗读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生朗读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在语言上的写作特点,在不停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当然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自主的“学”,加强小组合作的指导力度,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枯叶蝴蝶》说课稿 第10篇

(叙议结合 先扬后抑 托物明理 巧用修辞)

歌曲:小虎队〈〈蝴蝶飞呀〉〉

师:《枯叶蝴蝶》向我们讲述了枯叶蝶因为巧妙的伪装,却给自己带来不幸的故事。同学们,做一只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吧,打开梦想的天窗让那成长更快更美好!

第六板块:课堂检测

读〈枯叶蝴蝶〉有感 第11篇

这就象几只小虫破茧成蝶的故事。为了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们都编制好了一套自己的“住宅”,又温暖有结实。春暖花开的时候,许多小虫都不愿舍弃那温暖的窝而甘愿守在那儿度过一生,只有一只小虫,试探着跃出茧儿,没想到竟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芳菲的蝶''''''

是啊!多少时刻我们都缺少尝试,缺少挑战,而错失了再次的价值体现抑或是改变。殊不知,这挑战过后,也许会迎来更明媚的蓝天!

《枯叶蝴蝶》读后感 第12篇

枯叶蝴蝶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它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一些! 枯叶蝴蝶即使变成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它还是逃脱不掉被捕捉的命运。人们把枯叶蝴蝶这一珍贵的物种,捕捉的几乎在也没有了,枯叶蝴蝶快要灭绝了!但它最终还是灭绝,它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里了。 枯叶蝴蝶还不如显现出它原来面目,说不定可以逃过这一劫。 枯叶蝴蝶的灭绝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有一些人为了获利去捕捉这枯叶蝴蝶,这些人是不对的。还有国家应该早点明令禁止,并对其进行保护,说不定可以让坏人绳之以法,让枯叶蝴蝶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保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散文评论:徐迟《枯叶蝴蝶》 第13篇

《枯叶蝴蝶》是著名作家徐迟写的一篇哲理散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了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并由枯叶蝴蝶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本文最佳之处,即在其立意的高绝,感悟的参透。但凡优秀的哲理散文,都是睿智的结晶。徐迟作为一位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枯叶蝴蝶是峨眉山下最珍贵的特产之一,但却濒临灭绝。这样的一个题材,对一般人来说,不免要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但作者却偏偏避开了这一窠臼,独辟蹊径,慧眼独具,尖锐的提出“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这一主题,即正是它们的装假伪饰导致了自身的绝种,因为“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这样主题就在此深化了,由枯叶蝴蝶的伪装作假上升到了人类的虚伪,并强烈的抨击了这种行径。“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与其伪装仍免不了被人出售的命运,不如自由自在、生生不息的在这世上生存。

枯叶蝴蝶读后感 第14篇

是啊,既然我们“有一对美丽和真理地翅膀,为什么要合上它们,来装模作样地当一片叶子?为什么不大胆地展开你的双翅,展翅翱翔?为什么用虚伪的一面来对待别人?难道你就不感到自卑吗?难道你就不感到可笑吗?

”人之初,性本善',当人们是幼儿时,()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最天真,最真诚,对待每个人都像对待自己一样真诚,都是最美好的,用真实的一面区对待每一个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变得虚伪,狡猾,就如枯叶蝴蝶一般。

枯叶蝴蝶阅读答案

枯叶蝴蝶阅读答案(精选14篇)枯叶蝴蝶阅读答案 第1篇1、作者对枯叶蝴蝶的装假作伪表示痛恨,对它被人们捕捉而濒于灭绝的命运表示忧虑与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