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精选8篇)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第1篇

公安部关于对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

统进行备案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 :

为了促进我国在经济、教育、,推动我 国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和文化等方面与国际间的交流加强对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就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备案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备案范围

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物理通信信道直接或者间接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均应当登记备案.二、备案时间

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网络正式联通后的三十日内,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指定的地(市)级或者县(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已经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本通知公布 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所在地(市)级或者县(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补办备案手续。

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联网方式变更或者终止联网时,应当在三十日内通知所在地(市)级或者县(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三、备案办理机关

备案办理机关原则上为县(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尚无能力承担这项工作的,可以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办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办理备案手续的机构。

四、备案程序

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需凭单位介绍信(个人需凭本人有效证件)和批准入网文件办理备案手续(使用单位还应附上国际联网终端用户名单),填写备案表格一式三份。备案表按公安部统一式样,由各省自行印制。

备案办理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用户填好的备案表格一式三份报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在封页加盖办理机关印章。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备案表之日起七日内,在备案表上加盖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印章,并将其中两份备案表退还办理机关,另一份备案表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留存。

五、法律责任

有关使用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办理备案登记手续的,由县(市)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予以处罚。处罚裁决书等法律文书,由县(市)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按公安部门统一的式样自行印制。

本通知有关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应当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备案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部。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备案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第2篇

——长安分局政工科刘青剑

摘要:本文在物联网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从物联技术在公安内部管理和安全保卫方面的应用、物联技术在博物馆等重点场所管理方面应用、物联技术在野外救援和公安特殊任务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浅析了物联网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多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将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Human to Thing)和物与物(Thing to Thing)之间的沟通连接。

通过在物品上嵌入电子标签、条形码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将其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可达到对物品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通俗来讲,物联网可实现人与物之间的信息沟通。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

代的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目前,物联技术开始应用于家居生活、数字化城市、安防、物流等多个领域。在公安业务方面,采用物联技术的系统已经率先应用于交通管控、证件防伪、旅馆人口管理等多个警务领域,如何更好的依托物联网和传感技术提升现代化警务的战斗能力和服务水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公安物联网是将物联技术和传统警务进行融合、应用的平台,是物联网技术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项目。近年来物联技术的发展,不仅实现了动态、批量的对信息进行采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物品进行单项管理,全程跟踪和信息溯源。大幅提升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给现代化警务的多个方面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谈物联时代到来时,物联设备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物联技术在公安业务领域的应用:

一、物联技术在公安内部管理及安全保卫方面的应用

(一)物联技术在公安停车场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在这里我们要先引出一个概念,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高级的非接触性识别技术。

其特点是1.)无需可视读取,实现远距离自动识别。2.)可识别静止物体也可识别移动物体。3.)可实现多个同时识别,识别率较高。4.)存储容量大,可存储相对较多的信息。其工作原理是:RFID标签在通过识读器发出的射频区域时,识读器发出询问信号,并读取芯片中的信息到服务器,服务器也可同时通过识读器写入信息到RFID标签内部。可做到双向反馈。其标签内部的(EPC代码)为每一件物品建立全球唯一的开放性代码,可实现追踪、溯源,是物品全球唯一的身份识别ID。

公安停车场自动识别系统就是基于RFID技术的一种物联网管理模式,通过RFID传感技术将车辆信息(包括车辆的牌号、车架号、发动机号)存储于标签中,当车辆到达停车场识别区域,RFID电子身份证通过识别器向后台服务器发送车辆信息,服务器通过系统比对确

认车辆是否有通过权力,并确定是否放行。对放行车辆自动安排泊车位置,完成整个泊车过程。(如图所示)

本系统还可结合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对车辆进行交通引导管理和定位服务。交通引导服务可解决在处警过程中的交通拥堵,提高处警的时间。例如:上下班高峰期某小区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接到报警后,到达小区的路线有四条,但不能确定那条路不堵车,本系统可引导警车走最容易到达的路线,并随时指挥车辆进行改道,从而达到优化处警线路的引导服务;定位服务可加强对警车的管理,可随时掌控巡逻车辆的巡逻路线,解决公车私用等警务车辆管理问题。

(二)物联技术在公安办公场所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本系统包括公安办公场所管理,公安人员内部管理,公安内部保卫管理,公安枪支、案件物证管理。

以一座大型的办公楼为例,其内部包括日常办公区域、餐厅、健身区、枪械库、物证室等区域。本解决方案是将RFID射频技术和银行卡相关联,实现一卡多用的目的。

举例说明:

1.当一个警员开始一天的工作,早上上班到大楼门口识别区域后,识别器将电子身份证内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授权决定放行与否。并确定进入时间进行考勤。对于没有电子身份证的人员需要进入办公大楼的,可在门卫处办理临时电子身份证,取得临时电子身份证后可进入大楼,如无电子身份中而暴力闯入的话,系统会反馈给后台服务器进行报警,报警后保卫人员可根据报警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即优化了传统的上下班考勤制度又解放了门卫人员,并能够有效的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办公大楼。2008年上海闸北分局如果能够使用本系统也不会发生警察局内警察被杀事件。

2.进入办公区,不同的办公室人员有不同的授权,根据授权不同可进入不同的办公室,各级领导会有相应的授权,在授权范围内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这样就会有效的防止在工作时间,无正常交涉 的情况下,不同岗位的民警相互串门、聊天。

3.在用餐时间警员可用银行卡到餐厅刷卡进行消费,每月的餐补可定时打入银行账号。可优化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又可使用餐简便化。

4.在健身区,警员在固定时段可进入健身区进行健身。由于健身器材有限,健身区不宜容纳过多的健身人员,所以多健身时段和人员出入进行授权。如:刑侦大队每周四下午4:00——6:00之间,缉毒大队每周五晚上6:00——8:00之间。规定时间内授权人员可进入健身区,其他人员则不能进入,这样即合理的安排了健身房人员调配,又可充分发挥健身房的作用,更好的维护健身设备。

5.在枪支保管方面,当执行任务需要携带枪时,在枪械库领取枪支时,每个枪支将会有唯一的电子射频标签(即枪支的编码),警员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枪支出库时,服务器通过识读器将枪支的电子射频标签和警员的数字身份证进行绑定,绑定后服务器可跟踪记录枪支和警员的行踪,确保一人一枪,当枪支和使用人分离时,系统会在后台进行报警提示。任务执行完毕,枪支归还枪械库,解除绑定,即完成一次枪支的使用。本系统的优点:能够随时掌握警员使用枪支的过程,做到枪不离人,并优化了枪支的出入库过程。达到自动化管理。

6.在物证管理方面,制作专用的物证保管袋,对每个案件的物证进行分类保管,对每一案件的物证建立RFID电子标签,标签内存储案件的发案时间、地点、性质、内容简介及案件的物证名称。当警务人员要借案件的物证时,物证管理人员将警员电子身份证和物证电子标签读入后台服务器,服务器进行关联完成借出管理,使用完成后警员归还物证到物证室,服务器解除两者的关联并做相应记录,完成一次借出、归还。

以上是物联技术在公安日常办公场所的几点应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物联技术在博物馆等重点场所管理方面应用。

众所周知,博物馆等重点场所因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安全的要求级别较高,传统的安全保卫措施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多年前在电影《纵横四海》中看到的盗窃名画的片段中应用的红外安保技术已经不是什么高科技技术了,物联网的发展给重点场所安保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这里我们探讨,如果将物联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等重点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博物馆安保管理系统从架构上来说,前段设备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给每一件

文物建立一个RFID射频标签,标签内包括(文物名称、馆藏、简介等信息);第二是在馆内区域安装红外摄像头,摄像头要求不留死角;第三是建立红外光栅对射报警设备。三种前段设备与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当有不明物体入侵博物馆时,红外光栅会立即报警,当入侵者破坏红外报警系统后进入馆内,红外摄像头会记录入侵者的入侵轨迹,监控设备也会在监视端显示并做处理。假设监控设备也被事先破坏,RFID射频标签将发挥终极作用,当入侵者将贴有RFID标签的物体移动时,后端服务器会给报警设备发出报警指令。如果馆内文物被盗走,警务人员也会根据RFID电子标签进行追踪,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丢失文物追回,这样,三重保险将绝对保证馆内文物的安全。

三、物联技术在野外救援和公安特殊任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参加户外探险运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在野外走失的人群也随机增加。这样公安部门的深山搜救成了一门新的课题。如何能确保搜救的同时保障搜救人员的安全呢?深山地形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搜救的随机性和危险性,很多搜救队员在搜救未果的情况下自己却遇到了困难,由于大多数搜救团体在深山内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队员往往因延误救治时间而产生更大的伤亡。而物联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为每一个队员建立一个RFID电子身份证,确保可以随时监控每一位队员的所在位置,当遇到极端天气或者一些不可预见的状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队员的所在位置并对其进行营救。

另外由于犯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多案件都有卧底存在,打入敌人内部往往是最危险的事情。如果能够将电子射频技术和卧底相结合起来,我们就能随时掌握卧底人员的动态,保证其安全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

所以物联时代将是下一个后互联网时代,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当代人们的生活,那么物联时代将改变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当然物联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更高 的网络安全。没有坚固的网络安全,所有的物联技术将会面临随时瘫痪的风险,人类生下来就有自私的欲望,很所不法分子都在窥探网络设计的后门,都幻想能够入侵到别人的系统中,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我辈应该在这一领域进行认真探索。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第3篇

公安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视频采集、网络传输、数据存储控制指挥平台、解码显示几大部分组成。其中网络传输大多采用光纤以太网模式进行传输, 前端平接入传输带宽100M足够, 所传信号为ip信号。因此来源于前端视频采集的信号就应为像高清摄像机输出的或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输出的ip信号或经过压缩编码的模拟视频信号。前端视频采集部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接入设备多种多样, 有公安局建设的治安高清网络摄像机、交通卡口摄像机以及形式多样的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本文笔者就目前常见的社会单位内部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做一探讨, 笔者在本文具体探析如下:

1 模拟视频监控的联网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模拟视频监控摄像机 (视频信号由BNC接口输出) 、视频线 (视频光端机传输) 、硬盘录像机 (视频集线卡+PC) 和显示系统组成。这种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远不止防盗监控, 这种系统还可用到新闻暗访、司法取证、高空航拍、冒险娱乐节目拍摄、机器人视觉系统等领域, 用途非常广。

1.1 由视频集成卡+PC组成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对这类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加设视频分配器和视频编码器就可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此监控系统的联网安装并不复杂, 除了硬件系统之外, 用户还需要合适的监控软件。视频分配器将来源于模拟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一分为二, 一路继续接入视频集成卡, 另一路接入视频编码器, 视频编码器具有将模拟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功能, 因此, 只要对视频编码器按照公安视频监控网规划的ip地址进行地址配置, 就可通过光纤以太网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网。当然该视频编码器应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控制解码显示平台相兼容, 最好为同一厂家产品。

1.2 由硬盘录像机组成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硬盘录像机具有将模拟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加以存储和控制显示的功能。硬盘录像机虽然是数字设备, 但要通过以太网接入到公安视频监控系统, 就必须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控制解码显示平台相兼容。目前除了海康、大华、科达几个国内主流品牌的硬盘录像机能直接兼容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外, 大部分硬盘录像机需通过软件开发才能接入, 软件开发需要厂家提供硬盘录像机的SDK工具包, 而各社会单位已很难要到原厂家提供的SDK工具包, 对于这类由没有SDK工具包的硬盘录像机组成的社会单位内部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与由视频集成卡+PC组成的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方式一样, 通过视频分配器和视频编码器实现联网;对于由向大华、海康威视、科达这样国内主流品牌的硬盘录像或者具有SDK工具包的硬盘录像机机组成的社会单位内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在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时, 要根据原硬盘录像机是否配置了ip地址, 是否接入了原社会单位的内部局域网来确定是直接接入还是通过路由设备转换接入。如果原硬盘录像机未做ip地址配置, 就可按照公安视频监控网规划的ip地址进行地址配置后通过光纤以太网直接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原硬盘录像机已做了ip地址配置并接入了单位内部局域网, 那么, 在联网时就要通过路由设备进行转换和隔离, 再经过视频网闸接入以确保公安专网的安全

2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

目前社会各单位建设的内部中小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大多采用嵌入式硬件系统, 也就是由网络 (高清) 摄像机、网线 (光纤传输网络) 、网络录像机 (NVR) 、解码显示等部分组成。网络 (高清) 摄像机是网络产品, 输出的信号已是将模拟视频经过压缩编码后的数字码流信号, NVR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网络接收网络摄像机传输的数字视频码流, 并进行存储、管理, 从而实现网络化带来的分布式架构优势。简单来说, 通过Nvr, 可以同时观看、浏览、回放、管理、存储多个网络摄像机。因此社会单位建设的中小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 就是原单位的NVR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联网。

2.1 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为同一厂

家产品或以达到国标GB/T28181-2011标准的NVR, 可经过路由转换直接接入联网, 当然也要经过视频网闸, 确保两网隔离;

2.2 不符合国标GB/T28181-2011标准、

但能提供完整的SDK工具包的NVR, 通过软件开发的方式可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对接。

2.3 不符合国标GB/T28181-2011标准、

也不能提供完整的SDK工具包的NVR, 可通过解码器获取模拟视频信号再经过视频编码器重新编码的方式实现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联网。

参考文献

[1]张文林.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 (综合版) .2009年05期.

[2]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

[3]宁军, 朱怀玉.试从应用层面和技术层面谈调整和改进“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的若干设想[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9.

[4]TC100召开"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6年04期.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公安情报搜集技术;发展建议

现代公安情报搜集技术的研发和使用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开放度极高的时代,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些许痕迹,因而,公安部门的情报搜集也开始专向互联网,同时也不断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与技术研发和创新情报搜集技术。

一、互联网时代下公安情报搜集引擎技术与信息挖掘技术分析

下文笔者将举例公安情报搜集引擎技术和信息挖掘技术,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公安情报搜集技术的发展。

(一)搜索引擎技术

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搜索引擎与互联网相互链接,并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情报的搜集、整理、筛选等工作。其搜索引擎共有三种模式:第一、全文检索引擎,该检索引擎是通过与互联网上各个网站建立信息共享联系,搜索引擎就可以通过输入搜索关键词,从建立联系的互联网网站提取相关信息,并按照一定的秩序来排列;第二、目录搜索引擎,按照互联网目录从互联网当中搜集情报;第三、元搜索引擎,多重搜索引擎并用,搜索面积非常广泛。

(二)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

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信息挖掘载体,针对目标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和信息分析。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从互联网当中提取到需要的、具有情报价值的信息。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的创新和使用改变了从前公安部门以人力调查获取情报的局面,现代公安只需要熟练的掌握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就能够在网络中搜集到具有价值的情报。最新的互联网新信息挖掘技术能够随互联网资源的更新而更新,并具备一定会的学习能力,对信息进行过滤,这样一来,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所提取到的情报就更有价值。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互联网内容挖掘、互联网结构挖掘以及互联网访问信息挖掘。

二、公安情报技术应当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的创立和使用推动了公安情报搜集技术的发展。首先来讲,它拓宽了公安部门进行情报搜集的渠道,其次提升了公安部门情报搜集技术的水平,最后,还丰富了情报搜集资源。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公安情报搜集技术应当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一)加强公安业务信息的录入

国家公安部门执行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实施公共服务等警务工作,诸如日常工作中的案件记录、户籍资料管理、接警处理、案件影响资料等等都可以使用互联网设备和技术进行录入存档。加强公安业务信息录入是拓宽公安情报搜集渠道、丰富搜集资源的重要措施。公安情报搜集不仅仅要面向社会,还应当将内部资源作为搜集对象。从前,公安部门对这些业务信息的录入存档都比较零散,诸如窗口服务等业务并没有进行信息录入,但是从现在的案件侦破来看,很多时候案件的侦查都与内部业务开展存在一定的联系,一些犯罪嫌疑人作案之前曾经在公安部门留下过影像资料、身份信息、指纹信息等等,严重的时候可能暴露了犯罪动机。这就需要对公安业务开展进行信息录入,为情报搜集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渠道。

(二)广泛获取互联网资源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极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交易、购物、消费等都会使用到互联网,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不可避免的留下了一些痕迹,犯罪分子将其作为获取非法利益的工具,而公安人员则将其作为破获案件的证据。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安情报搜集技术还应当不断的获取互联网资源,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从预防犯罪、监督犯罪出发,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同时提升案件破获率。广泛获取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对侦查破获企业犯罪、网络犯罪、经济犯罪等类型案件的作用尤为显著,未来,人们会对互联网更加的依赖,获取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将逐渐成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搜集情报、证据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三)实现与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交流

实现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交流主要是把混乱、零星、片段性的互联网资源划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这些资源、信息的排列更加有秩序、有规律,且能够与公安情报搜集系统形成一个单向开放的有机体,互联网资源向公安情报系统开放,实现信息共享,公安情报搜集系统于互联网资源封闭。除此之外,还应当实现各个情报搜集系统之间的相互开放模式,提高公安内部的信息共享程度,消除信息壁垒,跨警种、跨地区信息交流。

(四)加大互联网情报搜集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信息开发程度

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来讲,它的运用在未来会更加广泛,更加全面,利用互联网来实施犯罪的类型、性质、技术也都是多样化的,犯罪证据搜集工作的难度必然会不断的上升。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大对互联网情报搜集技术的开发力度,从资金、人才、设备等几个方面进行投资,提升公安情报搜集技术的技术水平,加大技术的信息开发程度,解决网络复杂化、犯罪多样化、证据隐藏化等多种问题。加大技术的信息开发程度需要情报技术能够自动对比分析搜集到的信息,辨别信息真假,对信息进行要素串联,提高信息的挖掘深度。

(五)开发定量分析的情报分析研判模型技术

在传统的情报分析研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散、滞后、低质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公安部门情报分析效率与准确性,需要开发定量分析的情报分析研判模型技术来提升情报分析研判的准确率和效率,实施精准化的情报分析研判。开发定量分析的情报分析研判模型技术要求对情报实施跟踪与控制,改变从前单一截获情报的情报搜集技术弱点,它的使用能够让公安机关的情报搜集更加的长效化,这样的情报搜集技术也与互联网时代的犯罪特性相适应。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社会情报搜集变得更为复杂,证据隐藏也更为深刻。因此,公安部门需要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情报技术,拓宽情报搜集渠道和搜集面積,提升破案率和犯罪终止率。

参考文献

[1]彭知辉.论公安情报收集渠道[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01):261-263.

[2]熊允发,吴绍忠.基于互联网的公安情报收集技术研究[J].警察技术,2007(06):249.

[3]彭知辉.公安信息化建设对当前公安情报工作的影响[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55.

作者简介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第5篇

符合性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和《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特制定全国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请各单位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任务书》、《技术方案》和《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级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拟进行联网的已建和新建视频监控系统及企业自愿送检的相关视频监控产品进行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以进一步推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和视频图像整合与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为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公安机关通过对已建和新建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测试和整

改,使各系统能够达到开展全国联网的基本技术要求;同时,建立符合全国联网标准要求的视频监控产品目录数据库,为公安机关开展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提供参考。

三、检测类型及范围

(一)工程类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

公安机关拟进行联网的已建和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由各级公安机关组织进行现场检测。

(二)产品类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

通过检测的视频监控产品(企业自愿送检),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建立数据库并适时发布符合全国联网标准要求的视频监控产品公告。

四、检测依据

(一)《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

(二)《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办法》;

(三)“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具”及使用说明。

五、任务要求及分工

(一)承担检测任务的要求

检测任务由公安部授权的安防工程检测机构具体承担,其中,检测人员应当具备安全防范、计算机或者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2年以上安防工程检测工作经验。公安部组织对授权安防工程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

(二)产品类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

由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上海)承担。

(三)工程类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

1、部、省级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任务由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上海)承担。

2、地市、县级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任务,由省级公安机关科技处(科信管理部门)自主选择公安部授权的安防工程检测机构来承担。

3、如省、各地市和县级公安机关使用同一型号的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或已实现全省联网任务的地区,则由省级公安机关科技处(科信管理部门)按照实际情况,在确保完成《任务书》的条件下,自行安排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

4、需由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上海)进行联网标准检测的,可由省级公安机关科技处(科信管理部门)向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申请,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指定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上海)承担。

5、检测完毕后,由公安部授权的安防工程检测机构出具统一格式的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报告,并将报告送公安部科信局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处备案。

(四)整改工作

已建视频监控系统如不符合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科技处(科信管理部门)应当对该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六、有关费用及来源(一)检测参考费用

1、“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具”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免费配发。

2、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费用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费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算后,由承担检测任务的各检测机构结合检测工作量与建设单位具体商定检测费用。

(二)经费来源

各级公安机关科技处(科信管理部门)按照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建设项目要求,编制本级《公安监控图像联网共享平台》建设经费时,分级申请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的费用。其中,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的检测费用应纳入到建设经费中一并执行;已建视频监控系统的检测费用应纳入到当年的运行维护费用或改造、升级费用中加以解决。

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的检测工作机制,并将检测费用纳入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中加以解决。

七、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2年6月至7月)

1、各省级公安机关科技处(科信管理部门)制定联网标准检测的具体计划,并可使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自测工具”对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自测。

2、公安部授权的地方安防工程检测机构做好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的人员和设备的准备工作。

3、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制定统一的检测程序、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完善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具,做好对其他公安部授权的地方安防工程检测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受理并开展对企业送检产品的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

(二)试行阶段(2012年8月至9月)

由部科技信息化局选择2-3个省(市)进行工程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试点。试点省(市)按计划安排组织开展工程类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

(三)实施阶段(从2012年10月起)

1、部科技信息化局为各地配发“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具”。

2、省级公安机关按照计划安排,自行组织开展工程类联

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

3、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上海)受理并开展对企业送检产品的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

八、工作要求

联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是落实《全国公安机关“十二五”科技强警工作规划》、《全国公安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证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各地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认真研究,精心准备,抓好落实。公安部授权的各安防工程检测机构不得出具虚假报告,如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其授权从事安防工程检测的资格。为保证全国公安机关顺利开展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工作,今后省级公安机关未通过联网标准符合性测试的视频监控系统,均不得与公安部进行联网,省以下各级公安机关未通过联网标准符合性测试的视频监控系统原则上不得与上一级公安机关进行联网,并由上一级公安机关督促整改。

江苏公安110警情联网介绍 第6篇

江苏全省73家公安110警情实时动态联网后,11种社会信息实现了实时传输更新,采集储存的各类信息数据已达110.2亿条,70%的命案破案周期缩短至3天,最为重要的是,这个2009年年初部署开发、2010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的全省统一版本、省市县一体运行的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大平台”,已经成为了江苏省公安厅全面构建动态警务、专业警务、合成警务、信息警务、规范警务五大现代警务机制的核心,使95%以上的公安工作在“大平台”上找到了“入口”,实现了全流程规范化运作。

江苏省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厅厅长孙文德介绍,建设“五大警务”为核心的现代警务思路,有效推进了警务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变革,也为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为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有效驾驭治安能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创造了有力条件,为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5+N+3”保办案节点全浏览

走进江苏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大厅,14个分屏组成的电子大屏幕实时展现着江苏13个省辖市指挥中心画面,而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大平台”,也就是通过这个先进系统,实现全省公安信息“一盘棋”。

工作人员介绍,“大平台”由警务基础、情报信息、指挥调度、警务管理、公共服务5个应用平台,N个专业化系统和请求服务、内外网交换、运行管理3个支撑系统构成“5+N+3”总框架,包括了基础工作机构执法办案信息化应用、公安信息化部门高端应用情况、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信息化应用三大方面。其中,在执法办案信息化应用上,凭权限指令就可以进入全省任何一个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平台,随时调取到任何一个派出所的实时执法办案信息。

10月27日凌晨4点11分接到报警、5分钟后民警赶往现场处警、9点21分领导处理后正式报立刑事案件,每一个环节信息都是自动生成、不可更改的。工作人员随机点击南京市公安局锁金村派出所的页面,一起盗窃民宅案的整个接处警信息就“跳跃”显示在屏幕上,不仅有现场手机、现金的报失记录,连民警接处警中的电子笔录也直接可以浏览到。

“这是接处警信息,而刑事案件办理信息模块则更为详细。”工作人员点开一起发生在六合耿岗加油站的抢夺汽油案,在案件办理功能模块内,受案、立案、不予立案理由说明、不予立案复议、移送、撤销、合并破案、侦查终结,以及侦查措施、行政强制措施等所有办案“节点”都可以即时浏览查看。“类似刑事案件办理这样的模块,‘大平台’共有589个,几乎涵盖95%以上的公安工作,任何一名民警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自己工作岗位所在的‘入口’。”

江苏省公安厅指挥中心主任程建东介绍,“在‘大平台’这一信息化警务为核心的支撑下,警力跟着警情走,从报案、接处警的头道环节就规范了警务活动,每一个界面的‘节点’必须填写过关,才能进入下一道办案程序。一旦发生问题,法制、督查、纪委等部门就可以实行‘倒查’,极大地防止了执法办案不规范和人情案、关系案”。“大平台”所支撑的五大现代警务机制,使江苏公安工作整体执法和管理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位列全国公安机关科技强警的“第一方阵”。

避免重复实现“六个明显提升”

一起案件足以说明“大平台”的显赫作用:2010年11月13日,南通经济开发区某酒店客房内发生了一起外籍人士行李被窃案件。经过调阅录像,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为一女子。指挥中心随即通过“大平台”布控,12月1日,该女子出现在无锡某酒店,办案人员立即赶赴无锡将其抓获。经过突审,该女子迅速交代了其入室盗窃的事实,并通过串并案,一举破获了发生在苏州等地类似案件4起。

“这样的效率在大平台建立前是不可想象的。”孙文德介绍,五大现代警务机制带来的深刻变化,推动了江苏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驾驭治安能力、基层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执法规范化建设、民警整体素质方面的“六个明显提升”,解决了一线民警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解决了情报部门实体化、实战指挥扁平化的问题,还实现了实施监督、科学考评、精细管理的目标,为全国统一建立警务信息“大平台”提供了实践经验。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第7篇

【中文摘要】公安内网管理监控系统已经在全国得到了部署和使用,一些现成的商业或者组织研制的监控系统已经能很好的解决了“一机两用”问题和公安内网客户端安全管理等关键问题。课题研究开发了一款简易初步的局域网监控系统,适合于地市级单位使用,以节约成本。论文首先对目前的内网使用安全状况及其原因分析做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提出了本课题的研发内容。其次,对系统研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数据库知识、开发环境知识进行了介绍,为后续的描述做了铺垫。随后,对系统的用户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设计了各个功能的用例。在通过对用例的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得到了系统框架结构与类结构。第四章则重点阐述了系统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最后,讲述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方案设计。本研究实现了如下模块:1)检测和发现网络中存在的计算机通过MODEM,ADSL,双网卡及其离线方式等设备接入网络行为。2)记录各种非法上网的计算机信息,如上网时间,持续时间,客户端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MAC地址等。3)详细记录非法上网计算机的计算机名称,单位,上网方式(代理,拨号)。4)便捷的查询设计功能,多种条件查询支持对一机两用信息进行信息查询统计。5)能够将本级监控系统管辖范围内的监控信息以数据库形式分类存储并上报,并实现监控或者病毒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数据上传邮箱备分。本文所设计的内网监控管

理信息平台特点如下:1)本文所构建的监控平台采用服务器/浏览器(B/S)框架构建系统,在服务器端以ACCESS和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了数据库服务功能。2)本系统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策略,用了三层架构的框架进行开发,使各模块的类结构非常清晰。在数据库设计方面,使用了数据关系图,比较直观、易懂。在整个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效率,同时最小化了设计错误。3)本系统充分利用了Visual Studio 2005的集成开发环境在界面和数据库开发上的优势进行了系统实现,使用了.Net Framework 2.0的框架和VB.Net的开发语言,使得开发效率非常高,并且框架比较成熟和稳定。4)在系统测试方案设计上,本文在对传统V型和X型测试设计方案的分析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测试方案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了测试。整个测试方案以黑盒和白盒单元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使测试更有效,更灵活。

【英文摘要】At present, the network controll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whole nation for security purposes.Currently, a series of available monitoring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a number of commercial and organizational agencie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one machine, dual use”.Here, we developed a simple preliminary LAN monitoring system, suitable for being applied in city-level governments to reduce costs.The first chapter is dealing with the current security situatuion of internal

network of the security departments.We also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describ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ropose the major contents of the present study.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introduce the knowledge of database and programming environmet in detail.In the third chapter, we analyze the customer requirements for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design the principal modules for the whole system.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mainly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ules of the systems.Finally,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test design and cases for the system are present.Our study achieved the following modules:1)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connection way for the computers being monitored, including MODEM, ASDL, pairs of network cards, and offline behaviors.2)Recording the information all kinds of illegal access to internet for the computer, including online time, duration time, computer’s IP and MAC addresses and so on.3)Recording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illegal computer, including name, department, network connection ways(proxy or dial-up).4)Easy query of data sets for the purpose of security searching and checking.5)Saving and uploading the suspected alert data to the high-level security monitoring center;developing the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publishing;realizing the

submission of alert data using email system.Features of present network monitoring security system:1)The monitoring platform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server/browser(B/S)framework.On the server side, SQL Server 2000 and ACCESS database software are used.2)The system design follows the object-oriented strategy, developed under the three-tier framework, therefore the class structure for each module can be clearly present.In the design of database, we graph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ata, which can be vividly understood.In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we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programming and reduce the design mistakes.3)Our system extensively used the developing environment of Visual Studio 2005, which can easily make the system realized.By using.Net Framework 2.0 and VB.Net, the developing effectiveness is very high, and the system is stable.4)On the design of system testing, we not only used the traditional V-and X-type testing design, but also introduced an improved testing method.The entire testing is carried out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lack and white box units, to make the testing more efficient and flexible.【关键词】内网监控 一机两用 数据上报 信息发布 系统测试 【英文关键词】Monitoring within the network One machine Data report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ystem testing 【目录】公安内部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4-6Abstract6-7

11-12

第一章 绪论11-171.2 课题研究现状12

1.1 1.3 一1.5 论文公安内网建设背景机两用问题12-13组织结构15-16背景介绍17-26

1.4 课题主要内容13-151.6 本章小结16-17

第二章 系统技术

2.2 系

2.1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17-18

2.2.1 软件开发技术统技术基础分析18-1918-1919-22术20-22发环境22-23建模工具24-252.2.2 数据库技术192.3 开发技术和编程语言

2.3.2 ASP.NET 技2.4.1 ASP.NET 开

2.5 UML 2.3.1 系统开发体系19-202.4 系统开发工具22-24

2.4.2 数据库工具选择23-242.6 本章小结25-26

第三章 系统需求

3.2 系统3.4 数据分析与概要设计26-32架构设计26-28管理功能30-31设计32-41计32-33辑处理33辑设计33-36据库表设计34-36信息查询流程设计

3.1 成熟系统案例26

3.3 系统数据流分析28-303.5 本章小结31-324.1 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第四章 系统详细4.2 系统性能设4.2.2 业务逻4.3 数据库逻

4.3.2 数

4.4.1 4.2.1 以XML 传递数据32-334.2.3 统一管理业务接口33

4.3.1 数据E-R 图设计33-34

4.4 系统主要流程设计36-3836-37

4.4.2 信息删除流程设计

374.4.3 信息添加流程设计37-38

4.5.1 CA 认证体系

38-39

4.5 系统安全体系4.5.2 数据加密设计38-40394041-6141-424.5.3 用户权限控制39-404.6 本章小结40-415.1 系统实现平台41

4.5.4 日志管理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2 数据接口格式规范

5.4 系统功5.3 监控网络布线模块实现42-44能模块实现44-5744-47

5.4.1 联机设备注册管理实现

5.4.3 客5.4.2 监控信息数据管理实现47-49户端数据收集管理实现49-5252-56测试57-605757-58试59-6061-6362-63

5.4.4 报警数据上报模块实现

5.5 系统5.4.5 内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56-57

5.5.1 测试需求57

5.5.2 测试计划5.5.3 测试目标575.5.4 黑盒测试

5.5.6 系统性能测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2 研究展望64-66 5.5.5 白盒单元测试58-595.6 本章小结60-616.1 全文总结61-62致谢

63-64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第8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网络考试,系统设计

随着新《消防法》的正式实施,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支专业化的防火监督、灭火救援队伍, 被赋予了类型和项目更多、标准和要求更高的职责使命。为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使命, 消防部队官兵需要不断的进行政治、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考试则是检验消防部队官兵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情况的最好途径。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 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 而网络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经过“十一五”期间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开展, 目前覆盖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的公安网络已经全面建成, 这就为公安消防部队网络考试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 探究开发适合消防部队使用的基于Web的网络考试系统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一、网络考试系统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爆炸式的发展, 网络已经逐步渗入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儿童到老人对于网络大都已不再生疏, 可以说网络技术已经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普及。网络考试简单的表述就是在网络上运行的在线考试系统, 它是对传统考试方式的延伸和改革。消防部队网络考试系统是利用部队现有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和已经建成的公安网、调度网等网络资源, 构建覆盖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的基于网络的在线考试系统。

网络考试系统利用IE浏览器打开登录界面, 系统管理员和消防官兵根据用户类型, 分别通过唯一的账号进入在线考试和后台管理两个不同的功能模块。消防官兵可以通过任意一台在公安网或调度网上的计算机, 利用IE浏览器来选择参考科目并参加考试, 考试结束后可查询成绩。而系统管理员即考试组织者也可以通过任意一台在公安网或调度网上的计算机, 利用IE浏览器来添加、修改、删除消防官兵的各类信息, 添加、修改、删除题库题型, 创建试卷, 修改考试说明信息, 管理统计官兵考试成绩。网络考试系统的应用将大大简化考试过程。

二、网络考试系统设计思路

2.1设计目标

一是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帮助消防部队完成一个考试从题目设计、考试安排、考试实施、考卷批改到分数统计总结的所有工作。

二是网络考试系统能够在公安网上使用, 组织者可以在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任何能上网的单位建立生成试卷、完成考试、查询成绩。

三是所有的考试数据以数据库技术统一进行存储和管理。

四是考试数据的存放和处理必须有安全性保障, 根据不同权限获得相应的保密级别。

五是试卷生成时, 从题库中的抽取试题必须是随机的, 这既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又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作弊。

2.2基本特征

网络考试系统基本的特征是开放性和可控性。开放性是指系统能够承载各种类型、各种业务的题库和多样化的题型, 可以随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维护工作, 能够完成考务管理的相关功能, 消防官兵和管理员在一定的权限内随时登录。可控性是指系统自上而下有明确的各级管理权限的划分, 即从部消防局到总队、支队、大队、中队, 每级都对下级的考点有控制权。

2.3基本模式

从社会上现有的网络考试系统来看, 它们的构建模式主要有C/S (客户机/服务器) 模式和B/S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两种。根据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实际, 笔者建议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因为采用C/S (客户机/服务器) 模式构建的系统是将客户端程序加载在所有客户机终端上, 针对全国消防部队来说, 参考人员非常多, 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工作十分繁重, 而且会给系统硬件和网络带宽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同时系统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无需在计算机终端安装任何客户端程序, 无论是系统管理员还是参考的消防官兵只需要利用IE浏览器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系统应用工作, 极大的简化了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非常适宜于网上的考试。

2.4关键技术

当前社会上开发的网络考试系统应用的主流开发技术主要是动态站点设计技术和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作为系统建设的总体构架, 以基于IE浏览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为依托, 利用J2EE、图形编辑和数据库等工具, 实现了对Web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采用Windows或Linux, 数据库可采用Oracle或Ms Sql Server或Mysql, J2EE容器可采用TOMCAT或Web Logic。软件系统主要采用J2EE (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框架实现。J2EE是一套技术架构, 包含许多组件, 主要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 进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与再用价值。数据访问层主要用JPA的Hibernate实现来完成;逻辑事务层主要用Jave Bean实现;控制层主要用了Action Script等;页面表现层主要用到的技术有java Script等。这些框架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 安全、稳定且有助于代码规范、系统维护升级。

2.5网络架构

公安消防部队网络考试系统部署在公安网上, 可在部消防局和总队分别架设系统服务器, 两级服务器间互联互通, 各级消防官兵通过接入公安网的计算机终端登录考试系统参加相应考试。分两级架设服务器可有效减轻参考人员过多同时登录时服务器及网络的压力, 如有条件也可在支队一级架设服务器, 确保系统运行畅通。

三、网络考试系统基本功能

网络考试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题库管理、试卷创建、在线考试和系统管理等, 并具有在线评分、成绩查询和统计功能。系统可分为管理员和参考人员两个主要功能模块。

3.1管理员功能模块

管理员功能模块主要是实现管理员账号登录, 对官兵个人信息、考试科目、题库题型以及考试成绩等内容的全面维护和管理。

3.1.1官兵信息管理

主要包括对官兵个人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维护管理功能。官兵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账号 (用于登录网络考试系统) 、密码、单位、职务、职级、警官证 (士兵证) 号、身份性质 (干部、士兵、政府专职消防员) 、照片等, 其中账号和警官证 (士兵证) 号是唯一的, 不能重复。

3.1.2题型及题库管理

主要包括题型和题库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因是由考试系统自行阅卷打分, 所以题型一般以单选、多选和判断这种客观题为主。题库是考试系统生成试卷的基础, 题库应按照不同的题型以固定的格式通过人工录入或系统导入的方式存入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中。

3.1.3考试管理

主要包括考试名称及要求设定、考试试卷生成、考试时间设定、参考人员设定、考试成绩等级设定等功能。考卷生成包括选择题库 (考卷题目抽取范围) 、设定考卷生成方式 (即设定所有参考人员的考卷题目都相同或不同) 、选定题型 (每种题型抽取多少道题目、每道题分值多少) 。考试时间设定包括考试开始时间和考试时长。考试成绩等级设定包括根据考卷总分设定考试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级分数, 考试结束后, 系统自动打分并根据此设定显示考试成绩所属等级。

3.1.4考试成绩管理

主要包括考试成绩的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参考官兵可根据账号或警官证 (士兵证) 号进行成绩查询。管理员可设定条件进行成绩统计分析。

3.2参考人员功能模块

参考人员功能模块主要是参考官兵利用个人账号登录系统, 在线选择参考科目并参加考试, 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评分并即时显示。

官兵根据考试时间提前用唯一账号及密码登录系统, 可提前阅读考试说明, 到时间自动开始考试, 如未提前交卷则考试时间结束自动交卷, 交卷后自动显示成绩。考试中可对每个题目进行标注 (未做或不确定) , 便于考生检查。官兵只可以对自己的账号密码进行修改。

四、总结

公安消防部队网络考试系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大大减轻了在组织考试、评卷、成绩统计等方面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 充分利用了消防部队现有的软件、硬件和网络资源, 切实增强了评分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度, 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效率。在当今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于消防部队官兵教育中, 是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也是改革教育模式、增强官兵素质、提高消防部队科研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笔者认为, 网络考试系统的建立, 必将对加强消防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提高部队战斗力, 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渝娟, 范荣强.基于Web的远距离考试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3, 7

[2]钱灵.基于.NET的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 2005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精选8篇)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第1篇公安部关于对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备案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