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方式研究论文范文
科技服务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1 服务应用能力的三大主要因素
1.1 服务人员
服务人员是保障知识服务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在专业素养、知识结构用户需求的解读能力等方面, 对服务人员具有很高的要求, 高质量的服务来源于高素质的人员。例如:“学科馆员”岗位已悄然在在国内很多图书馆中设立, 这个咨询岗位一般是由有学科背景, 熟悉参考信息源, 具备情报检索技能, 有丰富咨询经验的人员组成, 这样对于用户高层次的多学科需求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从而有效提升咨询结果的权威性和学术性。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是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的核心。
1.2 服务管理
高质量的产出总是伴随着科学的管理, 咨询流程设计、咨询人员的职责分配、咨询队伍的建设与规模都应归属于咨询管理的范畴。只有保证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之下, 最终才能使有序的服务持续进行着。
1.3 产品的内容和形式
基于用户对知识需要的不同深度和形式, 我们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 提供不同的知识产品。产品具体有:检索目录、地图、数据库、情报产品、科学出版物、决策咨询等, 这些产品的内容从对象和数据, 然后向知识和智慧过渡。根据产品的特点, 我们采用推送、咨询、培训等这样的服务形式。
2 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服务方式
2.1 知识服务要求
在读者用户和用户决策过程之中, 图书馆员要尽量的融入其中, 形成“读者一一服务人员”这样和谐、融洽的关系, 针对具体读者用户及其服务全过程, 建立首问负责制, 进行从知识搜集、析取、重组、创新和集成一直到应用的全程一体化知识服务。
2.2 基于个性化和专业化
个性化服务要求针对具体的用户之具体问题和需求及其服务全过程提供知识服务, 确保尽量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与客户紧密联系, 保证对用户决策过程的跟踪、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专业化服务要求按照专业或者课题领域来组织和实施服务, 要确保把握好用户疑难问题以及用户环境问题, 并注意保证知识服务的质量。
2.3 基于分布式多样化动态资源和系统
知识服务将是虚拟化的服务, 要尽最大可能地对各种知识资源、系统和服务进行充分挖掘、调动、创新和集成, 以达到支撑知识服务的整个过程的目标。决不能只是由某一个图书馆或者系统来完成。
2.4 基于综合集成
其主导思想就是有机地把专家学者、读者群体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把各种知识信息的理论和人的经验与知识结合起来, 从而把整体的强大优势发挥出来, 并通过开放式服务模式以及系统集成和服务集成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协调, 充分利用多种信息、人力、知识、资源、系统和服务来组织并提高知识服务。
3 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改进措施
3.1 拓展服务范围
推行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 首先必须将行业系统各自为政的体制格局打破, 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资料传统的书斋性质, 使之变成向社会传递科学信息、智力交流和进行参考咨询服务的开放系统。然后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在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后, 通过知识发现、信息挖掘、智能代理等相关技术, 过滤各种信息资源, 从中将用户所需要的、专指性强的信息筛选出来。进而利用电子邮件、频道推送或建立用户个人网页等方式传送给用户。
3.2 提高创新意识
技术手段创新、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基本点, 目前各国创新体系多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图书情报工作启用新技术不仅是对业务手段变革的体现, 也是业务现代化的标志。当前利用新技术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形式, 我国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资源系统工程, 如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二是网上书店, 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三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 如上海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技术创新拟分为两步:第一, 彻底对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进行改变, 实现业务操作的计算机化, 采用计算机管理全部的业务;第二, 建设知识和信息网络的步伐要加快, 从而实现业务流通的现代化, 彻底对书刊知识和文本情报流通模式进行改造, 建立新的图书情报网络, 形成由图书情报业务网、单位区域网、社会信息网组成的互联工程, 使图书情报技术手段与国家创新体系同步发展。
3.3 资源共享及有效信息
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服务制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社会信息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只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所有的文献和资料都不可能由任何图书馆或者知识服务机构完全收集到。针对这个情况, 建立特色馆就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资源得到最广泛的共享。
我们所定义的图书情报事业的范围非常广。所以, 如何对当今数之不尽的资料进行建立和共享并推动其发展, 涉及到了很多个方面, 包括了各行业专家以及科学家的技术支持, 连同各种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的合作和交流。把零散的信息平台、技术人员以及数据库等等组织起来, 开展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 最终使各种知识服务工作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3.4 知识服务评估
知识服务效果是知识服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情报机构要把知识服务过程作为系统来管理, 就不能仅仅考虑怎么把知识内容传递给用户, 还必须要对用户所交付的价值效果进行评估。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体系, 在这个知识服务系统模式知识服务评估不仅是总结过去的服务行动, 还是下次行动计划循环的起点。评估知识服务效果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在既定的目标下自我评估是否对用户所需求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传递;二是用户对知识服务过程是否感到满意。对于前者的考虑, 图书情报机构应对知识服务行动中的各个环节逐一审查这个方面有所侧重, 看看是否还有那些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对于后者则侧重于与用户之间建立双向的互动反馈机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演变, 知识服务也随之兴起与发展, 使得知识服务逐渐成为图书情报机构迎接未来的必然选择。然而知识的增值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与转化, 目前, 用户对知识产品与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 图书情报领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为满足用户的需求, 使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构建符合知识服务需求的服务体系和业务流程已得到了图书馆、情报所以及数据库提供商的关注。
关键词:图书情报,服务方式,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 颜端武, 戴建华, 徐丹丹.图书情报领域知识服务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分析[J].图书情报研究, 2009, 11.
[2] 赵东.关于我国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思考[J].图书惰报工作, 2006, 12.
科技服务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及其业务发展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是专门从事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的专业公司,其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法律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出售消费者信用报告。美国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于1860年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成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个人征信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的个人征信服务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发达,而是经过了长期发展和多重变革才达到了目前的发达程度。(一)个人征信服务业从不发达逐渐走向发达美国个人征信业务发展较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个人征信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信用交易不够发达。虽然19世纪中叶美国就开始了信用交易,如厂商以分月付款形式销售钢琴、缝纫机和汽车等商品,但美国的信用消费大规模开展则始于二战之后,战争回来的人们对买车、买房、受教育等对的巨大需求加速了信用交易的发展。美国1969年的信用消费交易额达1100亿美元,是25年前的20倍,截至2001年底,美国信用卡发放量为14亿张,抵押贷款余额为4.7万亿美元,消费信贷余额为1.5万亿美元,信用消费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基本消费方式,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信用消费,消费者申请信用消费时,信用授予方都需要对消费者的信用资格、信用状况和信用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个人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消费规模迅速扩张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目前美国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的交易量达到每年11.4亿份。(二)个人征信服务市场从充分竞争向垄断竞争转变自从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诞生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2200多家的高峰,这些公司都向社会提供信用产品与服务,整个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格局。随后的发展中,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市场选择,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市场形成了以EQUIFAX公司、益伯利(Experian)北美公司和环联(Transunion)公司等三大全国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主体,其余400余家小型或地方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共存的市场格局。一方面这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保持着相互竞争的关系,相互竞争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不断完善,为美国个人征信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在相互竞争中也保持充分的合作关系,不仅小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保持合作,而且三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三大公司相互之间也保持着合作关系,其合作内容不仅有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也有行业标准和规范制订方面的合作。(三)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服务对象从金融系统向多元化转变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银行信贷服务。20世纪50年代以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改变了专门为银行服务的状况,其服务对象逐步扩大。这方面的成功开端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shrill公司服务。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已经多元化,主要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零售商、公用事业公司、企业雇主、租赁公司、商账催收公司、消费者等。(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工作方式从手工操作向电子化操作转变20世纪60年代之前,“手工作业”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主要方式,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派出人员向各银行等部门收集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纸和卡片等各种原始统计方法,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统计,形成信用报告,然后向社会出售。20世纪60年代之后,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息收集、数据库管理和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操作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向客户提供在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已经可以在网上获取,例如环联公司2001年出售的纸质信用报告销售额为1.5亿美元,而通过因特网出售的电子信用报告达到4亿美元。由于互联网的优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信用数据的记录与更新也更加容易,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影响也日益扩大。目前每月有20亿条消费者信息进入美国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库中,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大规模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实现。(五)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从单一的信用报告向多元化转变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创新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前,消费者征信报告几乎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唯一产品。20世纪50年代之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始重视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以占领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部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仅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作为争取客户的有力手段,而且将其作为新的利润源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谓上的变化反映了其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新的历程。起初,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叫信用局(CreditBureau),“Bureau”来自于法语,意指“将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由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最
初只是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汇集形成信用报告出售,而不提供其它服务,每一家公司很象一个“Bureau”,所以美国人习惯性地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为信用局,随着消费者信用调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多元化,用信用局(CreditBureau)已经很难准确说明这类公司的业务性质,因此从2000年后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本不用“CreditBureau”这一称谓。(六)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规范从无法可依向有法可依转变20世纪70年代之前,没有任何专门法律规范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运作。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的发展,信用数据开放和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诸如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公平授信、诚实放贷等问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社会各界都强烈要求出台规范个人征信服务行业的法律,并于1971年出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现在,美国一直在制定与完善关于个人征信行业的法律。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行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体系,个人征信服务业也在完善的法律的规范下运作。
科技服务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更新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文化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责就是为社会提供多样、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但由于过去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 文化馆曾被迫开展“以文补文, 多业助文”等经营活动, 或办工厂, 或办公司, 或出租房从事与文化无关的活动, 既影响了文化馆的主业, 又影响了文化馆的职能定位。也使文化馆人只注重自己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而对其他关心甚少, 整体责任意识、上进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及素质较为薄弱。中央提出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之后, 有的同志认识不足, 态度消极, 认为文化馆无钱无地位, 免费开放是增加工作量和负担, 出于文化人的清高而不愿从事服务性的工作。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是党和政府的要求。2010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免费开放,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全社会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觉醒, 人民群众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基本文化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文化权益。满足自己对文化的要求, 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也要求和希望文化馆能够免费开放, 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更要意识到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是文化馆的天职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是文化馆的价值和作用所在, 文化馆人必须迅速转变观念, 变消极为积极, 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之中。
加强管理, 在跟踪问效中推进服务。实施免费开放以来, 阆中市文化馆充分利用现有阵地和资源, 清退非文化产业项目租赁户, 整合现有资源, 本着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原则开设了文化长廊、乐艺大舞台、百姓讲坛、艺术培训、艺术展览、阵地开放、资料赠阅、读报栏等免费开放项目。要使这些文化活动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除应注重活动本身的质量要求外, 还应加大对活动的管理指导。几年来, 阆中市文化馆针对不同活动项目, 确立项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项目的策划、实施均有专人负责, 同时指定文化活动项目管理责任书, 规范项目活动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及奖惩措施, 单位对项目实施给予经费保障并协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培养责任意识, 在走进群众中强化服务。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真正能走进剧院看演出, 走进展厅欣赏美术、书法作品的观众仍然是少数。他们由于受到环境和地域的影响, 渴望享受文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愉悦, 满足这种需求就是文化馆人的职责所在。近年来, 阆中市文化馆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 组织百姓讲坛进社区、进校园, 组织文艺演出, 非遗展览, 美术、书法、摄影展深入到本市农村、厂矿、工地、社区等, 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艺术展览直接送到群众之中。在这些下乡演出活动中, 文化馆人和参加活动的艺术家们, 自己动手搬运道具音响, 亲自动手布置展览。他们在向广大群众奉献艺术的同时, 也献出了自己的汗水, 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正是文化馆人和艺术家用真情将高雅文化送到了普通百姓之中, 使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文化成果的同时, 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文化馆人成为正能量的传递使者, 培养和增强了文化馆人的责任意识。
针对群众需求, 在实践中创新新服务。文化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所从事的工作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而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又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兴趣爱好而不同的。因此, 阆中市文化馆今年根据群众的需要, 在往年免费开放项目设置的基础上, 本着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场地改扩建增加活动面积、增设免费服务内容, 今年增加了“数字化服务中心”“艺术阅览”“艺术鉴赏”“艺术咨询”“免费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咨询”等, 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
科技服务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1 平行结构的类型
平行结构的类型可以分为3个层次:单词的平行、短语的平行和句子的平行。
1.1 单词的平行
例1原文:Many people choose air transportation because it is fast, offers convenience, and it is not very expensive.
本句的状语从句中有三个并列成分, 第一个是主系表结构, 表语为形容词, 第二个是动宾结构, 第三个是单句, 完全不符合平行结构原则, 应该使用形容词对形容词的并列结构, 所以改为:
Many people choose air transportation b e c a u s e i t i s f a s t, c o n v e n i e n t a n d inexpensive.
这种表达给人以明快的对比感和清晰的层次感。
例2原文:Slowly and with care, the museum director removed the Ming vase from the shelf and placed it on the display pedestal. (TOEFL cliffs by Michael A.P yl e, M.A e t al)
本句状语部分有两个并列成分, 第一个状语用的是副词slowly, 第二个状语用的是介词短语, 是不平行结构, 应该使用副词对副词的平行结构, 可改为:
Slowly and carefully, the museum director removed the Ming vase from the shelf and placed it on the display pedestal.
从而使句子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例3原文:心电图限于T波改变, 表现为: (1) 振幅增加, 波顶尖或基底增宽, (2) 双峰, (3) 平坦或倒置。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were limi t e d t o t h e T w a v e: (1) i n c r e a se i n amplitude, assuming a“spinous”appearance, or broad at the base; (2) double-peaked or“cloven”, and (3) flat or inverted T waves. (唐清理:如何写英语医学论文摘要)
本句三个并列成分: (1) 动词; (2) 形容词; (3) 名词, 不平衡, 应改为形容词对形容词的平行结构: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were limi te d to t he T w a v e: (1) i n c re a se d i n amplitude, assuming a“spinous”appearance, or broad at the base; (2) double-peaked or“cloven”, and (3) flat or inverted.
这样句子便显得清晰流畅。
1.2 短语的平行
例4原文: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最近提出的分类法, 并测定何种分类法在临床上有使用价值。
Th e pu rp ose o f th is st ud y wa s to analyze the newly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ing which classification was clinically useful.
这是一篇医学论文摘要中表示研究目的的句子。谓语动词was后用动词不定式“to analyze the newly proposed classification”作表语, 那么与之并列的成分“测定何种分类法在临床上有使用价值”翻译时应该用同样的结构“to determine which classification was clinically useful”作表语, 采用短语对短语的平行结构:
Th e pu rpo se o f t hi s st udy w as t o analyze the newly proposed classifications and to determine which classification was clinically useful.
这样使意思明确, 重点突出。
例5原文:He invested his money in sto cks, in r eal estat e an d a h ome for retired performers. (全新版大学英语, 第四册)
原句不平行, in stocks, in real estate是介词短语, 而and后面却跟一个名词短语a home for retired performers, 可将它改为介词短语对介词短语的平行结构:
He invested his money in stocks, in real estate, and in a home for retired pe rf or me rs.
这样使句子具有层次感, 节奏感。
例6原文:Follow up the rest 9 cases3 died 3.5 years later either because of hepatic metastasis or local recurrence while6 survived more than 5.5 years already
Eitheror应该连接相同的成分, 原文either后接的是because of, or后接的却是名词短语, 把它改为介词短语对介词短语的平行结构:
Among the remaining 9 cases followed up, 3 died 3.5 years later either because of hepatic metastasis or because of local recurrence, while 6 have already survived more than 5.5 years.
或者改为名词对名词的平行结构:
Among the remaining 9 cases followed up, 3 died 3.5 years later because o f e i th e r h e p at i c m e t ast a si s or l oc a l recurrence, while 6 have already survived more t han 5.5 ye ars. (唐清理, 如何写英语医学论文摘要)
这样使得句子条理清晰。
1.3 句子的平行
例7原文:检查肝功能指标, 观察肝组织形态及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The hepatic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 serum were detected, observing the morphologic change of hepatic tissues, and examining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 of he pa toc yt e.
上句的observing和examining是平行结构, 但是这两个v-ing使用不正确, 它们的逻辑主语不是句子主语, 所以我们可以将本句改为句子平行结构。
The hepatic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 serum were detected, the morphologic change of hepatic tissues was observed, and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 of hepatocyte was examined.
例8原文:Q+L组与L组比较, 下丘脑及腹中隔区 (VSA) 中的精氨酸加压素 (AVP) 含量增高。
The content of AVP in VSA of group Q+L was higher than group L.
句中比较成分连接的两个部分在逻辑上不等同, 结构不平行。应改为:
The content of AVP in VSA of group Q+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L.
2 平行结构的使用原则
使用平行结构的原则是:具有平行功能和平行意义的成分才可构成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只有平行的内容, 才有需要和可能产生形式上的平行, 只有形式上的平行而无内容的平行, 将导致逻辑错误。
例9原文:克隆载体PTP1B测序后设计带酶切点BamHI和EcoRI的引物, PCR后切连入pET-28a (+) 中, 转化DE3, IPTG诱导表达, SDS-PAGE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表达。
PTP1B was subcloned with primers containing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cognition sites of BamH I and EcoR I, ligated into pET-28a (+) after PCR, transducted into DE3, induced with IPTG, and analyzed with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句中, subcloned, ligated, tansducted and induced的平行关系在逻辑上可以成立但与analyzed不成平行关系, 故可做如下修改:
PTP1B was subcloned with primers containing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cognition sites of BamH I and EcoR I, ligated into pET-28a (+) after PCR, transducted into DE3 and induced with IPTG, and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analyzed with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所以, “对相应的概念要用相似或相同的语法形式表达。副词对副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介词对介词, 数词对数词 (阿拉伯数码对阿拉伯数码) , 分句对分句 (公式对公式) 等等”。 (方梦之) 一个句子中有一对或一系列 (两个或两个以上) 作用相同的语法单位, 这些语法单位必须以相似的成分构成方可称上平行结构, 否则文气不顺, 句子结构失衡。
如果对平行结构失误的纠正无法下手, 或修改完的句子仍不通顺, 则只能放弃平行结构而采用其他结构。在平行结构的应用中, 切忌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正确使用平行结构并非易事。美国资深主编Edward Johnson认为, “对一位编辑来说, 花在修改平行结构上的精力比花在修改所有语法错误上的精力还多。” (琼平卡姆, ) 无论对普通的英语学习者还是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者来说, 平行结构的使用及应用价值都不容小觑。
3 结语
平行结构整齐流畅、琅琅上口,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具体的词汇、句法和篇章形式服务于内容的表达。正确恰当地运用平行结构可使文体严肃正规, 结构井然有序, 语言简洁明快, 语意表达深刻, 文章立论严谨。通过探讨平行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修辞和文体效果, 明确其使用原则和应用意义, 必将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拓展平行结构的实际应用领域和价值。
摘要:平行结构被广泛运用于科技英语写作中。本文对英语平行结构的分类和语法构成进行了梳理, 并通过例证对其构成和使用原则进行阐明, 以期达到简明易懂、清晰流畅、表达地道的科技英语之目的, 尤其是医学英语文体, 从而进一步促进平行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
关键词:平行结构,科技英语,医学英语文体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12:149~156.
[2] 孙娴柔.实用英语科技论文写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8:181~182.
[3] 唐清理, 等.如何写英语医学论文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187~188.
科技服务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由我国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 始于2002年4月, 是一项为改善城乡文化服务体系,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而实施的文化创新工程。其具体做法是在整合各类优秀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体, 推进基层文化设施的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 以实现全民范围内的数字资源共享, 从而通过一个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提高广大基层民众, 特别是农村基层民众对现代优秀文化信息的共建共享能力。截止到2009年年底, 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14个县级支中心、1522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45.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资源总量达到90TB;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已累计服务超过6.9亿人次。可以说, 文化共享工程的启动开创了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也使广大基层民众加快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脚步。
2 县级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到2010年, 文化共享工程将实现县县建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中心、50%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点, 并输送不少于100TB的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目标。这充分说明了共享工程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仍是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重点的。这一背景下, 作为直接面向农村人口进行信息资源交流的县级图书馆在共享工程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和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中, 县级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有:文化信息资源的承接、整合与配送: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资源接收、整理后, 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将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传递给基层群众;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与技术指导:负责当地乡镇、村级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与业务指导, 监督农村基层站点的设备维护与资源更新。针对广大基层群众对现代信息传播方式还比较陌生, 对利用共享工程资源的意义和方法还不甚了解的现状, 县级图书馆应对其进行文化共享工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并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指导, 及时地向基层服务点在共享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 县级图书馆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的最佳交流平台, 发挥着极其的关键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级图书馆都逐步建立了比较专业的网络维护体系, 大部分县级图书馆都已经步入了宽带时代。作为直接面向数量可观的农村人口的文化前沿阵地, 县级图书馆比中心图书馆更能及时体现基层群体的文化需要, 并可通过及时、灵活服务方式贴近群众, 在配送、整合、更新等互动服务中引导基层民众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的意义, 真正参与到共享工程的建设中来, 获得知识、接受指导, 并及时反馈, 促进文化共享共建目标的实现。然而, 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环节, 县级图书馆既有其优势, 也存在着认识不足、资金短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普遍情况, 由此导致的服务质量不高, 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 不利于读者对相关生产、经营、求职、政策查询等实用信息的了解和利用, 浪费了共享工程的资源, 影响了县级图书馆建设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相互促进与融合, 给推广文化共享工程带来了困难。
3 县级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丰富和拓展
3.1 更新观念, 重新定位
目前一些县级图书馆自身对文化共享工程缺乏认识, 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服务手段简单等同于“上网”, 缺乏对基层群众广泛宣传共享知识的认识, 使文化共享工程停滞在图书馆环节, 无法实现文化信息共享的目标。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更新观念, 强化自身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学习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赋予县级图书馆重大任务的同时也为提升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 推动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进而整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管理者应重新定位发展方向, 力争在实现共享工程建设和服务目标的同时, 使图书馆的资源质量与服务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
3.2 制定并完善一系列丰富、主动、有特色的服务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手段单一、被动, 使服务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 读者与资源脱节。县级图书馆应借助文化共享工程的普及, 对服务方式进行如下改变:主动宣传, 保证读者享有充分的文化共享权利。工作人员应主动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情况, 宣传文化共享知识, 并建立咨询台, 及时解答读者提问、回复读者留言以及读者咨询电话;举办各种图书馆知识专题讲座, 指导读者正确、有效、快捷地利用信息资源。使基层群众真正进入图书馆, 参与文化信息的共享;开展有特色的信息服务。特色服务应从读者的文化需要出发, 结合图书馆的环境和自身特点, 制定服务内容。首先, 应从与群众切身相关的经济、生活问题入手, 引导读者掌握通过互联网阅读、发布经济信息的方法, 为农民提供种植与养殖技术指导、产销信息、国家惠民政策等一系列实用信息资源, 使基层群众逐步认识到共享资源的实效。其次, 在开展文化共享服务的同时, 应注意结合本地生产特色, 调整开馆时间, 设立基层服务点, 并注重读者的反馈意见, 及时更新信息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除读者需要的农业科技、致富信息外, 图书馆还可运用多媒体设备针对国家政策、地方热点议题、生产经验、本地文娱活动等内容进行编辑和录制, 播放给当地群众, 并通过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增加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亲近感。此外, 重组视听资源进行专题影视放映, 定期举行农业科技专场、革命历史题材专场、妇女专场等活动, 丰富其文娱生活, 使其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自觉远离低俗文化的渗透, 最终实现文化共享工程的战略目标。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浪潮中, 各级政府、各地文化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满足日益高涨的农村人口文化需求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代表性举措。在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中, 县级图书馆担负着地方文化传播中心的重要使命, 对统筹我国城乡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县级图书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通过建立丰富、主动、富有特色的服务方式, 有效配合文化共享工程开展县级图书馆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 阎琼英.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图情研究, 2008 (2) .
[2] 杨清华.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 2009 (3) .
[3] 王凤娥, 邱茂炜.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困境与变革[J].图书馆学刊, 2009 (8) .
科技服务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1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完善的家庭养老制度是国家安定,百姓安居,社会详和,制度优越的具体表现。但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也不则局限在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之中,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养老格局。
1.1 传统式的生儿养老
生儿育女养老防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秉承着儒家“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和道德观,一直以此作为做人准则来训导子孙后代。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从中不难看出儒家对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是以“孝”道作为首位,在这种崇尚儒家思想文化的氛围中,这些土生土长的农耕族们,虽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在尊老人、敬长辈、爱父母、痛子女上,仍然是承继古训,恪守职责,尽心尽孝。因而尊老爱幼,赡养老人这一古老的传统美德在我国社会里,在广大农村中一直代代相传。
1.2 个体家庭自给式养老
个体家庭自给式养老,是由家庭成员承担其养老责任。家庭可分为直系亲属和非直系亲属,直系亲属家庭其成员是以血缘为纽带所组成的,非直系亲属家庭成员则是以收养等方式组成的。但不管是直系,还是非直系亲属的家庭,在赡养老人的职责中,自觉承担,义不容辞。
个体家庭自给式养老这种模式,它既体现了伦理道德的传统水准,又适合农村老人养老的生活实际,是农村普遍认同的一种养老方式。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经济收入的好坏,其主要因素与所处的地域有很大关系,如城市周边的村庄与远离城镇的穷乡僻壤乡村不同,沿海与内陆的不同,江南与江北的不同,故在老人的养老问题上仍存一定的差距。农村纯农者由于缺少经济来源,大部分都没有条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此他们一旦年老丧失劳动力后,只能靠自己的家庭成员来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1.3“大家庭”化集聚式养老
集聚式养老是农村老人走出家门,聚集到由集体创办的“敬老院”或“托老所”这个“大家庭”中去,对老人进行全方位服侍的一种养老模式。集聚养老充分体现出社会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是农村养老模式的多元表现。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市场化,农村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剩余的劳动力不再是停留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上,他们纷纷走出农门,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去。于是就出现了家庭老人缺少照顾的问题。于是有条件的乡村由集体出面办起了敬老院或托老所来安顿这些老人,这种集聚式养老是目前农村老人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也是社会和谐,人性化服务的具体表现。
1.4 无偿连动服务式养老
此模式不以经济为目的,是以社会效益为宗旨。具体的做法是将那些身体硬朗,动手能力还强的,已进入老龄期的农村老人,由老人协会牵头,组成老年自愿服务团,为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人作无偿服务。待到了自己需要照顾的时候再由别人为其服务。其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率,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负担,也缓解了社会的压力。如宁波海曙区拱北街道的阶梯式服务模式就很有特色,即组织相对“年轻”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当义工,若干年后,当其需要服务时,提出申请,由敬老协会统一调度为其服务,此谓“服务今天,享受明天”。
2 农村养老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比例达到75%。尽管现在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得到了重视,政府也加大了管理力度,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各地针对当地的实际,启动了管老养老的运行机制,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养老办法,但由于诸多原因,农村的养老问题仍是任重而道远。
2.1 农村家庭小型化,养老功能出现弱化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国民响应号召,少生优育。为此,全国的人口出生率在逐年下降,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家庭小型化已成事实。据2000年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每户家庭的人数不超过4人。从中不难看出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从“国策”前的几何式递进中急刹,猛然调头向下,成金字塔倒挂现象。虽然农村家庭的人口少了,但是小户型家庭养老的压力却明显地加大,如对老人的供养,照顾等等,都面临着实际的困难,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反映出农村家庭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严重性。
2.2 土地被征用后,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面临困难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维持家庭生计的可靠来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自改革开放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扩建,工业用地扩大,房地产业繁荣,公路的开发和延伸,国家征用了大量的土地。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土地被征用后,46%失地的农民人均收入在下降。从中可以看出,收入降幅最大的,当属以农为主的家庭。显然,这些对土地收益高度依赖的农民,是失地后减小经济收入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就更严峻了,精壮劳动力可凭自己的强健身体出外打工,增加收入,而老人既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无能力劳务输出,其晚年的生活就会更显窘迫。
2.3 农村老人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存在着较大难度
农村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老人的养老保险问题政府虽然非常重视,也解决了许多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再加上农民自身素质及对保险制度的信任度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与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为农村的养老保险没有城镇居民那样的条件和优越性,其社保基金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作适当补助,国家给政策的一种积累模式。加上大部分农民都是以农为主,收入低,故在社保上就凸现了问题,导致温饱型的农民无力参保,即使尚有能力的也缺少意愿性。正因这些现实问题存在,导致此项工作开展不畅,局面尴尬,突出问题表现在参保人数下降、运作难度加大等。
2.4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给养老带来沉重的压力
据2005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数的10%,其中65岁以上的1.1亿,占8.5%。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老龄或65岁以上的老龄人数在总额中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
目前,占全国总人口10%的老龄人中,只有25%左右是城镇户口,75%以上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以浙江省为例,早在2000年农村75岁以上的老人为86.4万人,到了2006年就增加了17.1万人,达到103.5万人,年均增长率是30.6‰,远高于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10.4‰的增长率。同样,全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在快速地递进,每年却以3.2%的速度增长,大大超出了预期。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会带来许多问题,其最致命的就是劳动力减少,本就没太多经济收入的家庭,劳动力缺小收入也会随之减小,这样一来社会负担就会加重,养老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3 农村养老方式的对策
要做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理论上要加强研究,实践中更要作多方面多途径的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建立和健全农村的养老制度,要结合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的状况,再根据国情、乡情和民情,共性问题求统一,异性问题有区别,避免生搬硬套某种模式,然后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走上正常化轨道。
3.1 建立养老法,使养老保障有法可依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完整的法律可依。虽然国家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但仅仅局限在城镇居民的层面上,而没有将全国8亿农民的养老保险列入范围。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村老人的养老,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法制准备工作,都明显滞后,许多地方的职能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感到最难办就是没有有力的法律依据。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出台一部老人养老保障法,把家庭与社会的养老义务用法律来监督、制约,让老人养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 建立和健全养老基金制度,解决农村老人的后顾之忧
农村养老基金的落实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今后农村老人生活的质量,只要养老基金落实了,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养老基金筹措的渠道,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参照城镇居民住房公积金的办法积累个人养老金。根据当地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测算出基数,然后个人拿出5%的钱作为养老金存入个人账户,集体也拿出一部分资金补给。当然集体的贴补金,要视当地的经济状况,富裕的可等额补助,一般的可酌量补助。
二是在土地资源上做文章。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保险的资源,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粮食充裕了,可以重理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或搞一些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有条件的可走规模化道路,农户从单一式到整合式,相互之间抱团合作,用土地作为入股条件,彼此以股份制形式参股,彻底地盘活棋路,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三是用“三方合一”的办法去解决。即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合力筹资,建立个人养老基金。筹资量化上应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力,比例上政府、集体应占重头,个人酌量。以后再根据各地农民收入情况而逐步提高个人部分的金额,并同步提升享受标准。对于所筹的基金,进行科学管理,使基金保值能力得到优化,从而确保养老资金的正常开支。
3.3 做好居家养老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居家养老是最适合农村老人养老的一种方式,与一些托老所、敬老院等相比,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它既使经济有困难的老人能得到照料,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当然,在服务上不能求形式,要多途径,高质量。在服务人员的落实上应尽量考虑低成本,高效率。
一是组织老人自愿义务服务队。就是那些年龄虽已60多岁了,但身体仍健康的老人,为年纪更大的进行义务性服务,尽其余热。如宁波拱北街道的阶梯式服务模式就直得借鉴。
二是培养农村家政型服务队伍。人员可从农民中筛选,通过培训,然后持证上岗。
三是建立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用先点后面的办法,先试点待成熟之后再全面铺开。根据村级规模,确定几个人口大村进行试点,如1000人口以上的村可以先搞起来。待有经验后,再全面起动。网点规模约定于1000人口以上的村子设立一个网点,不足1000人口的,可以向邻村靠拢,由邻村服务点统一安排服务,或者相近的周边若干个小村协约成立老年服务队进行服务。
总之,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在目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处在摸索中,理论者通过研究,谋求对策,基层工作者结合当地的实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去积极应对,使这项工作有了新起色。但无论怎么说此项工作只处在初级阶段,以后的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困扰着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摘要:我国13亿人口,约有1.3余亿是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数10%左右,在这10%的老龄人中,只有25%是城镇户口,75%以上在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面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渐加剧的今天,我们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去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之路。
科技服务方式研究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