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1篇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平面镜的特性,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对镜子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平面镜、动物玩具、音乐、各种透镜、面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了解镜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2、请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
3、小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镜子反光实验
1、幼儿分组探索
2、小结
三、游戏:小动物照镜子
1、第一次操作,发现动物数量的变化
2、第二次操作,发现如何变化
3、第三次操作,把两面镜子竖直面对面放,进行探索。
四、拓展经验
1、平面镜真奇妙,我们发现了好多平面镜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奇妙的镜子,你知道有哪些?
2、这些镜子也藏着许多秘密,我们在分区活动的时候再玩一玩,发现它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活动时,继续探索平面镜的其他特性。
2、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其他镜子的特性。中班科学镜子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3、细心观察,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镜子、大口袋、万花筒、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镜子
1、游戏:摸口袋
师:①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②摸上去感觉怎样?你觉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幼儿学说金属漆)
二、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回忆经验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讨论镜子除了帮助人们整理仪容,还有什么用途。说说汽车、商店等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安装镜子的原因。
3、通过照镜子使幼儿明白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尊重别人。
4、请幼儿说出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如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
5、鼓励幼儿将两面镜子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说说有趣的发现。
6、教师小结。
三、游戏: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照镜子游戏,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我做什么动作,你们镜子也做什么动作,好吗?
2、游戏: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镜子的特点。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观察类活动。活动注重让幼儿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认识镜子、理解镜子的用途。首先在孩子观察触摸普通平面镜的基础上,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镜子,通过回忆和幼儿操作镜子认识镜子的用途,最后在快乐的游戏中深刻体会镜子的用途。其中对镜子的观察既有个别物体的观察,又有多个物体的比较观察。中班科学镜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引导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镜子。
3、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月饼盒、水盆、杯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活动过程:
1、了解镜子的特征及用途
(1)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觉怎么样?(滑滑的)你觉得那是什么东西?
(3)(出示镜子)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来干什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镜子?
(5)你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镜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2、探索发现生活中的镜子
(1)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说出了那么多的镜子,那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也可以当作镜子?(讨论)
(2)请小朋友到活动室里去找一找。(音乐)
(3)提问: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当作镜子的?(幼儿介绍)
(4)除了我们找到的还有没有?(举例:眼睛)
3、游戏:照镜子
(1)师:请小朋友和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你们做我的镜子(教师做动作,幼儿跟做)
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2篇
教材分析
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人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
上一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问题,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科书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怎样观察树木;二是到校园里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描述记录;三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要求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笔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来记录。用简图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抓住观察的重点。这种方法在“植物”单元、“动物”单元要多次用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3.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 4.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评价任务
1.能够用各种方法有序的观察一棵树并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认识树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选定几棵校园里的树,作为课堂中观察使用。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许许多多树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校园里观察树木吧。
二、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任务。
师:每位学生都要亲身去观察一棵树,那如何来观察呢? 2.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先思考后汇报)
师: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的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在笔记中。
3.画简图方法:在远处先观察整棵树的形状,可以先画树干,再画树冠,只要大致画出轮廓就可以。观察P5上的“不同形状的树”,并要求学生把树的形状画在P5上的记录夹中。
4.拓印树皮方法:阅读P6上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学写观察笔记:自学P6上的观察记录。 (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①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②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3)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师:我们所写的观察记录必须是真实的,记录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三、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并做好记录 1.每组选择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
①.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②.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2.比一比,哪一组观察到的内容最多,记录的最好?
四、整理、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展示: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
3.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评一评,哪一个最好?
4.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水分、阳光、都有树干、树冠、树根;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五、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板书设计
校园的树木
相同 不同 长在泥土里 树的形状不同 需要阳光、水 树干有粗细 都有根、茎、叶 叶片形状不一样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上一课《我看到了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课分为三个活动进行:一是怎样观察树木;二是到校园里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描述记录;三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和不同,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怎样观察树木:在上节课的观察基础上学生已能理解观察应有序进行,由整体到部分,所以当我提及远远看大树我们可以看什么?学生能提到看大树的树冠,画大树的树冠,看大树的高度等。通过出示教科书的图片,引导学生可以用简图的方式画不同的树木,结合图片学生已能找到树木的不同之处:树冠不同。
观察记录一棵树: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也明确了从近处观察可以观察树的部分,树皮、树干、树叶等,本课的观察我引进了新的观察记录方法,在本课给学生介绍了运用感官和工具对树木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可以通过用手围、抱的方法进一步感知树干的粗细,介绍了“拓印树皮”帮助学生观察记录树皮,对于拓印树皮这样一个活动学生颇感兴趣,仔细介绍方法操作起来也没有太大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树皮拓片的比较,学生可以发现树皮的粗糙程度不同,这样的课外实践既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观察记录,只是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了教科书的记录,再一次明确了观察的顺序、方法。
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3篇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蜡烛燃烧
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4.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4篇
大班科学活动《玩声音》
会昌幼儿园 李翠兰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的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了解噪音对人的危害。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纸制品(纸杯、纸盒、纸片)陶瓷类(碗、杯、盘子)金属类(脸盆、茶壶、锅盖)塑料(积木、杯、响板)杂货类(青菜、木头、布)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声音。
(1)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引起兴趣。
提问:刚才唱歌的时候,你们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发出声音呢?除了手和脚能发出声音外,我们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能发出声音吗?
(2)幼儿利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玩出不同的声音。(幼儿自由探索)
(3)出示空瓶,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你们能不能用空瓶子会发出声音呢?(幼儿自由探索搓一搓、碰一碰、捏一捏、挤一挤等制造声音)提问:声音好听吗?如果配上音乐会怎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运动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不动时不会发出声音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第一次探索。(利用不同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们觉得好玩吗?
3、第二次探索(感知并区分噪音与乐音)。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让幼儿演示手中的物体并告诉幼儿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舒服的声音称它为乐音。)怎样做能让这些噪音变的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2)播放《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将自己手中的材料当成乐器(轻轻的敲)与音乐一起演奏。
(3)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噪音让人不舒服?对身体有哪些坏处?
教师小结:好听的声音乐音会使人听了心情愉快。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教育幼儿平时在游戏当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5篇
《好玩的报纸》
(赠送视频+ PPT课件、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探索旧报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孩子的平衡协调能力和跳的能力。
3、培养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旧报纸若干、颜料、贴有白纸的黑板。
2、音乐磁带、录音机、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带孩子进入场地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纸棒)你们瞧,这是什么呀?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棍操吧。
2、跟随音乐做棍操。
二、游戏活动:玩报纸
1、引导孩子把纸棒拆开
2、引导孩子讨论:报纸可以怎么玩?
师:咦!我们的纸棒怎么不见了?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百度 “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报纸可真有趣呀,大家想一想,报纸可以怎么玩了?
3、孩子自由讨论
4、老师小结
报纸有许多玩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做纸球,有的说可以做飞机你们真聪明,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和报纸玩得最开心。
5、孩子自由玩报纸?
6、请个别孩子示范自己的玩法
7、集体游戏? (1)师:你们觉得好玩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把。 (2)铺成小路走着玩 (3)变成小河跳着玩 (4)做成纸球踢着玩
8、小结评价活动
9、纸球印画 (1)将孩子集中 (2)老师引导? 小朋友们,报纸好玩吗?你们看,报纸可以做成棒用来做操,可以当玩具玩,你们知道报纸还有什么作用吗?告诉你们吧,报纸还可以画画,厉害吧。? (3)讲印画要求以及方法 (4)孩子印画?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百度 “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三、活动结束,收拾场地
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6篇
【活动目标】
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
(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教学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乘船》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611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水果品尝会》含反思》:小班教案《水果品尝会》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品尝水果的乐趣,在分享中认识新的水果种类,感知水果不同的颜色、外形、果肉喝味道,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水果品尝会》含反思教案吧。
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