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增殖范文
玻璃体增殖范文(精选3篇)
玻璃体增殖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一2012年6月在该院进行经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4眼)进行临床疗效研究分析,在这20例(24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当中,有单眼病变患者18例,双眼病变患者2例;主要包括男性患者8例(9眼),女性患者12例(15眼);主要包括Ⅰ型的增殖性糖尿病患者3例(4眼),2型的增殖性糖尿病患者17例(20眼),20例患者的年龄都在34~7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5±7.5)岁。患者手术治疗之前的视力HM/眼前到了0.25.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和分期都是根据我国首届眼底病学术会议严格通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包括VⅥ期的6眼和Ⅳ-Ⅴ的18眼。主要有9例患者在手术开始之前进行了2次以内的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经过内科的控制治疗,患者在空腹情况下的血糖浓度都在9mmol/L以下。经过手术结束后7~19个月的随访调查,采用国内的标准进行视力检查。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玻璃体出血30 d之后没有出现吸收和明显出血现象;②患者有视网膜脱离现象出现;③患者的视网膜黄斑部位有出血现象;④出现视网膜纤维增殖现象[1]。
1.3 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的麻醉,然后实施睫状体平坦部位的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对患者玻璃体积血部位进行手术切除,在进行视网膜增殖膜的分离和剥除的时候,要在患者的视网膜平坦部位增加巩膜切口,放到导光纤维眼睛内部进行照明使用,然后进行患者眼内膜的剥除和分离,当发生出血现象时要增加患者的眼灌注压力,对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总共有400~800个光斑,都是灰白颜色的。对患者进行玻璃体的切净,使之松解之后进行过氟化碳的灌注,等到患者视网膜被压平之后实施视网膜光凝手术,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晶状体摘除手术。手术结束之后为了防止眼部感染,滴入适当的舒眼液,手术结束之后取下患者的向下体位,密切观察好患者的眼部指标变化情况。
2 结果
经过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20例术后患者的视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19只眼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占到的比例为79.2%,有3只眼睛视力没有变化,占到的比例为12.5%,有2只眼睛视力有了下降变化,占到的比例为8.3%。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并发症者越来越多,在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者当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比较常见的,当患上该病之后,不仅会导致患者视网膜玻璃体严重出血,还会导致患者的视网膜严重脱离,会大大降低患者的视力,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视力彻底消失[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越来越多,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当中有两个主要治疗手段,第一个治疗手段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第二个是玻璃体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关键就是进行增殖膜的剥除,使之分离,通过本文临床研究和分析,要想获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成功,还要注意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在Ⅳ-Ⅴ期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视力恢复[3]。本文研究结果和相关报道结果一致。
该研究为了探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对20例患者展开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经过调查研究说明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实施四切口玻璃体手术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是一种双手操作进行患者眼内视网膜分离的方式,可以实现膜剥除,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率,大大降低了患者组织损伤的几率,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好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阳昇,陈光胜,李欢,等.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12):1293-1295.
[2]姜方正,邱庆华.四切口双手操作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研究[J].眼科,2010,19(2):122-124.
玻璃体增殖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PD R患者186例(212眼),其中男106例(120只眼),女80例(92只眼)。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0.91岁。按1985年W H O糖尿病分类标准:I型糖尿病128例(146眼),Ⅱ型糖尿病58例(66眼)。发现糖尿病史:<5年23眼(占10.85%),6~10年42眼(占19.81%),10年以上147眼(占69.34%)。按我国眼底病学组制订的分期标准,IV期38眼(17.92%)、V期82眼(38.68%)、V I期92眼(43.40%)。术前视力:手动/眼前至0.1,其中IV期合并玻璃体出血18眼、V期合并玻璃体出血49眼、V I期合并玻璃体出血者32眼。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36只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54只眼,9眼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虹膜新生血管7只眼。玻璃体严重积血1个月以上未明显吸收者33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67眼;严重玻璃体积血合并纤维血管增殖42眼。术前光凝史:PR P68眼、未完成PR P144眼。术前控制空腹血糖10 m m ol/L以下。术后随访6~48个月。疗效判断标准[2]:从术前视力为光感至指数提高到>0.02,或术前视力低于0.1提高到>0.1者,或较术前提高2行视力者为视力提高;术后视力较术前减退者为视力下降;其他情况为视力不变。
1.2 手术适应证
(1)玻璃体出血1个月以上,且未有明显吸收现象,或反复出血者;(2)双眼玻璃体出血,或其中一眼有大面积牵拉性网膜脱离;(3)进行性玻璃体视网膜纤维增殖;(4)黄斑部视网膜前浓厚出血;(5)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威胁到黄斑或累及黄斑区;(6)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3 手术方法
采用常规扁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切除病变的玻璃体及积血,使用眼内钩、剪、镊切断玻璃体内的视网膜纤维条索,并剥除、切净视网膜前膜及下膜;结合术中情况,合并使用气液交换,或用重水展平视网膜后行眼内视网膜全光凝(PR P),或补充PR P(术前有光凝史者)。术中光凝反应不佳区域,术后补充光凝。对合并视网膜裂孔的,或医源性裂孔的予以巩膜外冷凝或眼内激光封孔、惰性气体如C3F8、硅油等多种手段。合并晶状体混浊的如影响手术操作,则作保留前囊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术,同时植入或不植入人工晶状体。
1.4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术后患者视力、前房、晶状体、角膜、眼底及眼压等情况;予以防感染、止血等常规术后处理;行气体或硅油眼内填充的患者,术后须保持面向下体位10 d左右。
2 结果
术后视力:>0.1者116眼(54.72%)。见附表。
PD R严重程度对视力的影响:212眼中,术后视力改善168眼(79.25%),其中IV~V期132眼(78.57%),V I期36眼(21.43%);32眼(15.09%)视力不变,其中IV~V期24眼(75.00%),V I期8眼(25.00%);12眼(5.66%)视力下降,其中IV~V期4眼(33.33%),V I期8眼(66.67%)。视力恢复,IV~V期组明显好于V I期组,两组采用χ2检验,x=6.02,P<0.01,差异有显著性。
术中并发症对视力的影响:主要为医源性裂孔27眼(12.74%)
术后并发症对视力的影响::继发性青光眼11眼(5.19%)、玻璃体再出血23眼(10.8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眼(3.77%)、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再次脱离24眼(11.32%)、并发性白内障39眼(18.39%)。IV~V期的患者与V I期的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相应较轻。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中PD R影响视力最严重,常导致患者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其中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及出血、新生血管膜、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是造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对已发生玻璃体出血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玻璃体切除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玻璃体切除术不但可以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和积血,解除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条索的牵引,使视网膜脱离复位,还可于术中或术后进行视网膜光凝,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挽救视功能[3]。研究表明,全视网膜光凝(PR P)治疗的最佳期是IV期,V期和V I期光凝的并发症较多且效果较差,应考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4]。激光光凝不仅可以切断视网膜的内水肿来源,还可以通过破坏缺血区的视网膜,以减少视网膜的氧需求量,从而降低促新生血管生成因子的合成及分泌量,达到减少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目的[5]。术中有效的、足量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PD R的必要手段,其能够有效补充、完善玻璃体视网膜术的不足,通过防止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已形成的新生血管消退,以降低该病致盲率[6]。PD R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主要决定于患眼术前病情、是否有早期、及时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相较于V I期患者,由于IV~V期患者膜分离较容易、并发症少、能较早地完成患眼的全部激光治疗,其术后视力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前者[7]。医源性裂孔(introgenic retinal beraks,IR B)是玻璃体手术中严重并发症,但其可通过术中注意对不易剥除的膜不强行剥除,关闭切口前仔细检查周边部视网膜降低其发生率[8]。
玻璃体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玻璃体再次出血、晶状体混浊、继发性青光眼等,其中玻璃体再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激光光凝量不足、新生血管再生、视网膜广泛缺血[9,10]等因素相关。故对术中视网膜水肿严重,不能产生光斑一次完成激光的患者,术后应及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易继发青光眼,一般多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瞳孔闭锁继发性青光眼,其主要原因是由于PD R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缺血,对高眼压的耐受力差所引起的。
总之,PD R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其血一视网膜屏障的损害也会逐渐加重,长时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缺血、缺氧,感光细胞的凋亡以及视网膜的变薄、萎缩,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因此,对该病患者予以早期诊断、及时行光凝治疗或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Early Treatm 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Research Group.Early photocogagulation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ETDRS reports num ber9[J].Ophtha1m o1,1991,98(5suppl):766-769.
[2]TH OM PSON JT,AUER CL,DE BUSTRON S,et al.Prognostic indication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in vitrectom y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J].Ophthalm ol,1986,93(3):290-295.
[3]孙冰,柯根杰,潘红飚.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J].临床眼科杂志,2006,2(14):130.[3]SUN B,KEN GJ,PAN H B.Study of the operation of vitreous hem orrhage in diabetic retinopathy[J].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 ology,2006,4(2):129-131.Chinese
[4]滕毓明,孙丽珍,吕静.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7,15(3):255-256.[4]TENG YM,SUN LZ,LV J.Clinical effect of vitrectom y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 olo-gy,2007,15(3):255-256.Chinese
[5]鲍炯琳,臧晶,朱宇东,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2):94-95.[5]BAO JL,ZANG J,ZH U YD,et al.An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 ent of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with vitrectom y[J].Chin J Ophthalm ol.and Otorhinolaryngol,2007,7(2):94-95.Chinese
[6]张少冲,高汝龙,丁小燕,等.玻璃体切除术中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2):740-742.[6]ZH ANG SC,GAO RL,DING XY,et al.The effect of vitrectom y com bined with full endocular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in late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Chin J Ophthalm ol,2003,39(12):740-742.Chinese
[7]高立新,张薇.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1):55-58.[7]GAO LX,ZH ANG W.Vitreous surgery of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Chin J Pract Ophthalm ol,2005,23(1):55-58.Chinese
[8]CARTER JR,M ICH ELS RG,CLASER BM,et a1.Introgenic retinal breaks com plicating pars plana vitrectom y[J].Ophthalm ol,1990,97:848-852.
[9]赵鹏飞,魏文斌,杨文利.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J].眼科,2004,13(1):12-14.[9]ZH AO PF,W EI W B,YANG W L.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hem orrhage i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fter vitrectom y[J].Ophthalm ol CH N,2004,13(1):12-14.Chinese
玻璃体增殖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40 例48 眼进行雷珠单抗 (lucentis) 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内填充硅油 (或者是惰性气体) 的严重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21 例 (26 眼) , 女19 例 (22 眼) , 年龄29~59 岁, 平均 (39.2±2.3) 岁, 术前患者的眼压为10~27 mm Hg, 平均眼压 (18.6±2.3) mm Hg, 全部患者在手术前都进行常规性的间接眼底镜与眼B超检查, 都伴随一定程度的纤维增殖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病症。
1.2 方法
全部患者都在手术前的11~14D在玻璃体腔内选择雷珠单抗 (lucentis) (规格:10 mg/m L, 0.20 m L) 进行注射, 手术室内眼手术进行常规的准备, 采用倍诺喜 (Sant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批准文号:H20100362) 进行表面麻醉, 在前房处通过穿刺抽取0.03ml的房水, 利用TB针管对0.20 m L的lucentis进行抽取, 抽取0.05 m L, 在距离颞下角巩膜缘0.35 cm处进行穿刺并注入玻璃体腔内, 术后采用常规性抗生素眼药进行点眼, 每天均定时对眼压进行监测并记录。 全部都在注药后的11~14 d进行手术治疗。 充分做好内眼手术准备, 在心电的监护下进行局麻, 次利用标准的三通道, 将玻璃体常规性的切除, 将较大的新生血管膜充分剥除, 将牵拉有效解除, 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 (或者惰性气体) 进行视网膜复位。 3 例在进行视网膜前膜剥离时出现医源性裂孔, 4 例在进行视网膜前膜剥离后发现存在裂孔的现象。 48 眼都在术中实施PRP, 其中14 例有中度以上的黄斑水肿现象出现, 较多硬性存在渗出的现象。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手术中的术中出血情况。 手术玻璃体腔填充情况和术后眼压与视力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在术中的出血情况较少, 在对新生血管膜进行切除或剥离时, 微小出血点不需要进行处理, 可以较快自凝。 48 例眼中, 采用玻璃体腔填充20%的C3F8 14 例, 填充16% C3F8 25 例, 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的有9 例, 在手术后的14~28 d后进行眼底彩色荧光造影, 且逐渐将PRP有效完成。 术后的眼压为 (24.3±1.5) mm Hg, 选择降低眼压药物对局部进行点眼后, 都能够将眼压控制在<20 mm Hg内, 最佳的矫正视力为0.07~0.4。
3 讨论
DR数据糖尿病眼部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PDR的临临床表现为产生新生血管, 可能是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新生血管膜产生刺激的关键原因[2,3]。 新生血管极易出现破裂, 导致视网膜前以及玻璃体内出现出血的现象, 血块在机化以后产生纤维组织的牵拉, 导致视网膜出现脱离的现象, 其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因素[4,5,6]。
严重PDR患者实施PPV与玻璃体腔填充硅油 (或者气体手术) , 通常因为存在较为严重的渗血现象, 还能是在对增殖性纤维血管膜剥离时出现出血的现象, 对手术的可视性带来严重的影响[7], 止血时会导致手术时间有所延长, 还会导致术中器械在玻璃体腔内的进出频率有所提加, 致使术中以及术后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提高。 最近几年在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应用治疗。 严重PDR手术患者中, 在术前的7~14 d对玻璃体腔内选择0.5 mg的lucentis进行注射, 能够将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明显改善, 使术中出血情况明显降低, 手术操作便捷, 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玻璃体腔注药与PPV的有效结合, 同时在玻璃体腔填充硅油 (或者是气体) 的方式, 促使患者术后矫正视力的增强, 可以将术后虹膜红变并发症的出现明显降低, 同时还可降低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8]。
该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后48 眼视网膜解剖都已复位, 术中出血情况较少。 全部患者术后具有较强的炎症反应, 眼压的控制效果较好, 眼内留置的硅油也没有显著的并发症出现。
相关研究中[9], 选择某院的112 例共125 眼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两组, 观察组56 例61 眼, 对照组56 例64 眼。观察组采用与该次研究相同的治疗方式, 对照组采用单行玻璃体切割术。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表明, 观察组手术时间 (95.00±13.00) min低于对照组的 (133.00±14.50) min;术中电凝止血频率比较, 观察组11%由于对照组的34%;术后视力比较中, 观察组的 (0.375±0.210) 优于对照组的 (0.261±0.170) 。 与该研究相比, 该次治疗采用的方法与其相同, 手术效果相似, 说明该方法真实有效,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抗新生血管药物与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联合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显著, 可以将术中出血情况明显减少,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促使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探究抗新生血管药物与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联合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48眼的严重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全部患者均进行雷珠单抗 (lucentis) 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内填充硅油 (或者是惰性气体) 。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在术中的出血情况较少;48例眼中, 采用玻璃体腔填充20%的C3F8 14例, 填充16%C3F8 25例, 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的有9例, 在手术后的1428 d后进行眼底彩色荧光造影, 且逐渐将PRP有效完成。术后的眼压为1335 mm Hg, 选择降低眼压药物对局部进行点眼后, 都能够将眼压控制在<20 mm Hg内, 最佳的矫正视力为0.070.4。结论 抗新生血管药物与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联合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显著, 可以将术中出血情况明显减少,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促使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抗新生血管药物,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参考文献
[1]狄浩浩, 陈松, 王昀, 等.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 31 (2) :124-127.
[2]张祺, 冯劼, 程旭康, 等.严重PDR玻璃体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的视力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 (11) :2204-2205.
[3]王德功, 陈松, 王昀, 等.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 33 (5) :467-470.
[4]王月欣, 陈松, 段红涛, 等.不同病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 33 (3) :231-235.
[5]李松涛, 张红鸽, 周占宇, 等.玻璃体术后硅油界面前纤维膜对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 (6) :742-745.
[6]周海英, 焦璇, 赵萌, 等.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硬性渗出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 (5) :645-648.
[7]杨琼, 魏文斌.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C]//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届中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大会暨研究生导师论坛论文集.重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第三军医大学, 2011:235-237.
[8]赵双喜, 曾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严重PDR患者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J].眼科, 2012, 21 (4) :248-252.
玻璃体增殖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