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画鸡教案反思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画鸡教案反思范文(精选6篇)

画鸡教案反思 第1篇

《画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感知汉字与拼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公鸡勤劳、不懒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勤劳的习惯。

通过对本课生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拼音对我们识字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听读识字。

2、利用生字,引导学生体会拼音与汉字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初感诗意。

1、听录音,请大家猜猜今天的新朋友是谁?(引出鸡)(出示公鸡图)

2、鸡在干什么?(叫)

3、认真观察图上的鸡是什么样子?(雪白、红冠子)

4、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同学们画的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互读,相互知道学习生字。

2、听读古诗,纠正字音。

3、指名试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6、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7、灵活运用生字卡片,“大小声”、“拍苍蝇”等多种游戏学习生字。

8、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三、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六、指导书写

七、总结全诗,简笔作画,激发兴趣

唐寅看到大公鸡很喜欢,就为大公鸡做了一首诗。老师呀,也很喜欢这个大公鸡,可是老师不会作诗,老师就把它画下来了,(出示图片),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公鸡吗?那让我们也动手画一画吧!

八、作业布置

1、学写生字:平户开

2、背诵《画鸡》这首诗

《画鸡》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画鸡》。本堂课后,我从中深深地学习了更多。本堂课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并能初步体会诗意,渗透拼音识字的关系。这堂公开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本身存在的不足,吸取了其他老师的意见,这又是对我的一次历练。

在教学《画鸡》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在灵活多样的品读中,让学生体会、感悟诗之美,公鸡之美,以读促教,以读代教。创设平台,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想像和创新等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导入时,我采用谈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谈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学习兴趣高。

古诗朗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在朗读训练这个环节中,我采用集体读、范读、个别读、表演读等形式,结合观看鸡冠花图片,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体会诗句优美,大公鸡的形美、可爱,激发学生的感情。此时,许多新的念头在学生脑海闪现,充满创造热情,让给学生在边背诵边表演中,去逼真模仿,在宽松活泼的教学中,感受古诗的美,记住诗句。

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故事和作者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

2、对课外相关知识的拓展还不够充分。

3、教师范读很好,但学生没有读出古诗的韵味。

4、课堂上给学生练习写生字的时间太少。

画鸡教案反思 第2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师的话和达・芬奇学画态度转变之间的联系,明白刻苦练功的道理。

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取消独立识字的环节,把阅读作为识字的重要途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识字效率,提早发展语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读课文,识记字音。第二步,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刻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点,综合训练,识记字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字音。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课文讲了谁学画鸡蛋?为什么要画鸡蛋?结果怎样?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题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1)自由练读。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并记住字音。

(2)检查朗读和字音掌握情况。

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识记字音,然后让学生离开课文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读全文。思考:《画鸡蛋》讲的是谁学画鸡蛋的事?他是个什么人?

读后回答:《画鸡蛋》讲的是达・芬奇学画鸡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画家。

教师简介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是4前非常出名的画家。他一生都研究绘画,他的画有的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他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练习绘画分不开的。有许多苦练绘画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画鸡蛋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学习第1自然段。

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读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著名”要读重音,以突出达・芬奇是个什么样的画家。

三、默读2、3自然段。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蛋时态度怎样?听了老师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的态度变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1自然段。

达・芬奇是什么时候的人?哪个国家的人?是干什么的?

二、讲读2―4自然段。了解达・芬奇学画鸡蛋的表现和结果,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导言:达・芬奇成为著名的画家,是他刻苦练习绘画的结果。我们继续学课文,从他学画鸡蛋的故事中了解他是怎样按照老师的要求苦练绘画本领的。

1、读第2段,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时,态度怎样?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

读后讨论回答:

(1)老师是怎样让他画鸡蛋的?(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

(2)达・芬奇的态度怎样?(不耐烦)

(3)他为什么不耐烦呢?

先引导学生联系老师让他画一个又让画一个回答。了解因为画得多了他不耐烦了。

再引导学生联系达・芬奇的话想。“天天”是说达・芬奇认为画鸡蛋时间长了。“太简单”是说达・芬奇认为画鸡蛋容易,用不着这么练。所以就不耐烦了。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读时强调“画一个又让画一个”、“天天”、“太简单”等词语,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4)达・芬奇的态度对吗?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看图上老师的表情,体会老师说话时严肃的语气,用严肃的语气读老师的话,再理解老师说的4句话。

第1句话告诉了达・芬奇什么?(达・芬奇以为画鸡蛋容易,是错的。“容易”在这里是说画鸡蛋简单,很好画的意思)

第2、3句话,老师告诉达・芬奇画鸡蛋很不容易。为什么说不容易呢?(“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是第1个原因。意思是说鸡蛋的形状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看,一千个鸡蛋中每个跟每个都有差别。“每个鸡蛋从不同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是第2个原因。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鸡蛋,自己去发现不同,从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话,老师让达・芬奇反复画鸡蛋的目的是什么?(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训练眼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观察事物准确,画得像。“眼力”指观察能力。“观察准确”是说看的一点不差)训练绘画技巧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画得熟练。这样就会画得快)

再读老师说的4句话。体会老师是怎样严肃地给达・芬奇讲道理的。

2、读第3段,思考: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懂得了画鸡蛋的重要性,画鸡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1)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画鸡蛋的?画出一个词语。(用心画)

(2)从哪儿看出他是用心画鸡蛋的?从“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可以看出达・芬奇耐心反复练习画鸡蛋,非常用心。

(3)指导朗读,带点的词语要重读,突出达・芬奇是怎样画鸡蛋的。

3、读第4段,思考:达・芬奇用心画鸡蛋结果怎样?

(1)“无论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是什么意思?(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没有画得不快不像的)读一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2)达・芬奇为什么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呢?他反复练习画鸡蛋,掌握了绘画技巧,画得熟练了,所以就快;通过训练眼力,他看得准确了,所以画得就像)

4、达・芬奇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你向达・芬奇学习什么?要想画出好画,写出好字,学会唱歌,写好作文,应该怎么办?(学习达・芬奇苦练绘画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领就要从小刻苦练习)

三、综合练习,识记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应该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练习说一说。

2、教师指导分析字形。

(1)哪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样记?

始:把“抬”字的“扌”换成“女”。

练:左边是“纟”,注意右边的第3笔不要写成“东”。

技:与“枝”形近,左边的部首不同。

准:和“谁”形近,右边的部首不同。

确:左边是“石”,右边是新学的“角”字。

(2)上下结构的字有哪几个?怎样记?

角:上边是?,下边是“用”。

易:上边是“日”不是“目”,下边是“勿”。

(3)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度”,怎样记住它呢?

度:外面是“广”,里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艹廿,下边是“又”。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头。

统计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篇

【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 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简单回答。在此基础上, 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了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 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 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统计表, 能正确用统计表来统计数据。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大海啊?

生:喜欢。

师:好, 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到海边去玩, 同学们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看看你从这幅图中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说)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 说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真了不起。那谁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呢?

生:游泳的有多少人呢?

师:这个问题真好, 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生:海面上有多少条船呢?

师:这个问题也不错, 老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 (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直接就解决了)

【设计意图】以带学生到海边去玩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 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咱们先来解决“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呢?”这一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

游泳的人有很多, 我们先来估一估, 谁先起来估一估? (3~5个学生)

师:那到底有多少人呢?怎样才能知道?

生:数数就知道啦。

师:对, 数数就知道了, 可是人这么多, 很容易数混, 怎样才能数清楚呢?

请小组互相讨论一下, 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找同学起来说, 揭示课题。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方法 (板书:分类统计) 。

师:谁还有别的方法 (说完出示四种统计表) ?

按性别分类统计:

按年龄分类统计:

按是否带游泳圈分类统计:

按是否戴泳帽分类统计:

同学们的方法还真不少, 这一个问题能想出四种分类标准, 咱们先来看这一张按性别分的统计表, 谁知道这两个表格应该填什么?

生:男女

师:很好, 那合计下面这个表格又该填什么呢?

生:男的和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表填一填。

找同学起来汇报 (随着点击数字) 。

师:出示四张统计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张表,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说。

师总结:不管采用哪种分类标准, 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

师:好了, 咱们再来看“海面上有多少只船”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来给他们分分类。 (师巡视)

找学生起来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找出不同的分类标准,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应用

1. 老师这有一些花, 咱们来分类统计一下一共有多少吧?

2. 这里有一些图形, 谁能帮老师把这些图形进行一下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反思】

以小朋友们熟悉的大海边情境图引入, 新颖、有趣, 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大海中有多少人在游泳, 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 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调查方法, 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及反思 第4篇

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并掌握方法。

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1.复习乘法口诀表。

2.口头抢答。

6×5= 8×7= 6×8= 5×9= 4×4=

9×8= 5×5= 7×6= 3×6=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旧知,利用抢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学生互相交流问题和解法。)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把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4.今天我们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出示例1。

5.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算法。(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6.引导归纳算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一个0就可以了。

7.即时练习:20×4= 20×6= 30×2= 50×2=

8.进一步设疑:一台收音机价格是200元钱,如果学校要买3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钱?怎样算呢?

9.生思考问题,尝试解决。

10.引导归纳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是把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11.即时练习:200×4= 6×200= 300×2= 500×2=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及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其尝到学习的成功。 及时总结,掌握规律。 适时练习,巩固新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找出规律。(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及计算方法。)

2.口算抢答游戏: 10×6= 20×4= 30×4=

60×8= 300×4= 400×2=

3.解决问题:一盒钢笔有10支,5盒钢笔共有多少支?如果每支钢笔要2元,这些钢笔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这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重温新知。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首先进行口诀的复习,再利用口算抢答的游戏方式引入新课,及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课的开展。然后运用课题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相应的练习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本课我利用问题情境,进行了逐層深入的教学设计,便学生体验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归纳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让学生挖掘问题,探讨问题,说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调节学习气氛,从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

画鸡 教案 第5篇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3、认读八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难点:

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动物?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猜是什么?(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红冠子,白外衣,每天早上喔喔啼,它叫人们早早起。(公鸡)

3、你们喜欢大公鸡吗?

4、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也就是唐伯虎,他非常喜欢大公鸡,他不仅为大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同学们,想知道唐寅画了一只怎样的鸡吗?(想)那我们一起去听听唐寅写的这首诗,用耳朵认真听,小魔指,拿出来,注意听到哪个字手就指到哪个字,认真听每个字的正确读音,并在脑海里刻画这只公鸡的样子。

2、写的真好呀,我好像看到了一只大公鸡,那我们耳朵凑近一点,再来听听录音,这次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

3、该你们展示自己了,请大家翻到47页,自己读一读,注意指读,看谁能读出一只美美的公鸡来。

4、请你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读得更棒,读得好的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读得不够好的就为他加加油。

5、谁已经读出一只美美的大公鸡了,分享给大家听听,指名读。(注意正音)。

6、要想读好诗,不仅要读准音,而且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把握好诗的节奏。根据所画节奏,老师来读,同学们认真听,看看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了。

画鸡

头上/ 红冠/ 不用裁,满身/ 雪白/ 走将来。平生/ 不敢/ 轻言语,一叫/ 千门/ 万户开。

6、齐读,分句读(美女先来),分组赛读。

7、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这首诗,一起去欣赏这只美丽的大公鸡。(强调读书姿势,养成良好读书姿势)

三、品读诗,感悟情。

1、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那唐寅究竟画了怎样一只鸡呀?(美丽)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2、头上红冠不用裁:什么样的鸡冠?(出示词条:红冠、不用裁)(板书:红冠)(红红的,天然形成的,不需要剪裁)多美的鸡冠呀。瞧,冠子火红火红的,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炬,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去修剪,天生就长得这么美,多骄傲的一只大公鸡呀!

如果你是这只美丽骄傲的大公鸡,你会对别人说什么呀?

公鸡不仅鸡冠很漂亮,而且羽毛也非常漂亮,鸡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满身雪白走将来:(出示词条:雪白、满身)(板书:雪白)雪白的羽毛,而且满身都是雪白的羽毛,就像身披一件白外套,看,它向我们走过来了!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假设你是这只大公鸡,你会怎样走过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瞧,我天然形成的火红大冠子,雪白雪白的羽毛,你有我漂亮吗?)我看到了49只神气十足、骄傲美丽的大公鸡了。(板书:美丽)

4、那我们一起来骄傲地读读这两行诗。

5、大公鸡不仅长得漂亮,而且也很能干,它还会叫。你们在生活中听过公鸡叫吗?谁知道公鸡是怎么叫的?(指名、集体模仿)

6、公鸡是乱叫吗?你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7、平生不敢轻言语:不敢轻言语,不轻易说话,我们大公鸡从来不轻 易啼叫。(出示词条:轻言语)

那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呢?早上才叫,公鸡一叫就会怎样?你从哪句诗看出来 的?

8、一叫千门万户开:(板书:一叫、平生)

一听到公鸡打鸣,人们就起床出门,去上班,开始新的一天了。所以公鸡一 叫就“千门万户开”(出示词条:千门万户)

9、公鸡只是高兴的时候才打鸣吗?(不是)

对,我们的大公鸡一生都在为我们打鸣,从来不偷懒。(出示词条:平生)(板书:平生)

那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公鸡?(板书:勤劳)那咱们一起来夸夸这只大公鸡,请大家读最后两行诗,一定要读出大公鸡的勤劳哦!

四、认读生字

1、在诗里面有几个生字宝宝在和我们捉迷藏,正等着我们去找他们呢,那咱们就一起去找他们吧!(画、鸡、雪、生、千、平、户、开)(开火车读)

2、游戏:小猴子过河摘苹果(巩固生字 说出声母)(开火车读)

五、根据图片,集体背诵。(你读我画,我指你背)

六、总结全文。

唐伯虎把这只大公鸡画得这么漂亮,古诗写得这么美,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公鸡是多么的喜爱。你喜欢大公鸡吗?(喜欢)那我们一起再来夸夸这只大公鸡?(齐读诗)

七、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画鸡》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3.认读八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猜是什么?(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红冠子,白外衣,每天早上喔喔啼,它叫人们早早起。(公鸡)3.你们喜欢大公鸡吗?

4.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也就是唐伯虎,他非常喜欢大公鸡,他不仅为大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同学们,想知道唐寅画了一只怎样的鸡吗?(想)那我们一起去听听唐寅写的这首诗,用耳朵认真听,小魔指,拿出来,注意听到哪个字手就指到哪个字,认真听每个字的正确读音,并在脑海里刻画这只公鸡的样子。

2.写的真好呀,我好像看到了一只大公鸡,那我们耳朵凑近一点,再来听听录音,这次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

3.该你们展示自己了,请大家翻到47页,自己读一读,注意指读,看谁能读出一只美美的公鸡来。

4.请你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读得更棒,读得好的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读得不够好的就为他加加油。

5.谁已经读出一只美美的大公鸡了,分享给大家听听,指名读。(注意正音)。

6.要想读好诗,不仅要读准音,而且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把握好诗的节奏。根据所画节奏,老师来读,同学们认真听,看看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了。

画鸡

头上/ 红冠/ 不用裁,满身/ 雪白/ 走将来。平生/ 不敢/ 轻言语,一叫/ 千门/ 万户开。

7.齐读,分句读(女生先来),分组赛读。

8.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这首诗,一起去欣赏这只美丽的大公鸡。(强调读书姿势,养成良好读书姿势)

三、品读诗,感悟情。

1、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那唐寅究竟画了怎样一只鸡呀?(美丽)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2、头上红冠不用裁:什么样的鸡冠?(出示词条:红冠、不用裁)(板书:红冠)

(红红的,天然形成的,不需要剪裁)多美的鸡冠呀。瞧,冠子火红火红的,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炬,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去修剪,天生就长得这么美,多骄傲的一只大公鸡呀!

如果你是这只美丽骄傲的大公鸡,你会对别人说什么呀?

公鸡不仅鸡冠很漂亮,而且羽毛也非常漂亮,鸡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满身雪白走将来:(出示词条:雪白、满身)(板书:雪白)雪白的羽毛,而且满身都是雪白的羽毛,就像身披一件白外套,看,它向我们走过来了!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假设你是这只大公鸡,你会怎样走过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瞧,我天然形成的火红大冠子,雪白雪白的羽毛,你有我漂亮吗?)我看到了49只神气十足、骄傲美丽的大公鸡了。(板书:美丽)

4、那我们一起来骄傲地读读这两行诗。

5、大公鸡不仅长得漂亮,而且也很能干,它还会叫。你们在生活中听过公鸡叫吗?谁知道公鸡是怎么叫的?(指名、集体模仿)

6、公鸡是乱叫吗?你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7、平生不敢轻言语:不敢轻言语,不轻易说话,我们大公鸡从来不轻 易啼叫。(出示词条:轻言语)

那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呢?早上才叫,公鸡一叫就会怎样?你从哪句诗看出来 的?

8、一叫千门万户开:(板书:一叫、平生)

一听到公鸡打鸣,人们就起床出门,去上班,开始新的一天了。所以公鸡一 叫就“千门万户开”(出示词条:千门万户)

9、公鸡只是高兴的时候才打鸣吗?(不是)

对,我们的大公鸡一生都在为我们打鸣,从来不偷懒。(出示词条:平生)(板书:平生)

那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公鸡?(板书:勤劳)

那咱们一起来夸夸这只大公鸡,请大家读最后两行诗,一定要读出大公鸡的勤劳哦!

六、总结全文。

画鸡教案反思范文

画鸡教案反思范文(精选6篇)画鸡教案反思 第1篇《画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感知汉字与拼音的关系2、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