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音乐剧:剧本
概念化:音乐剧:剧本(精选4篇)
概念化:音乐剧:剧本 第1篇
恰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申报了“‘3C’整合理念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的国家课题,其中最重要的子课题之一便是以“音乐剧表演与创编”进行的教学活动,此课题下的学生进行了多种技能训练,涵盖学生自主创作音乐剧剧本。这是在高校进行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案例,而将这些剧本带到中小学课堂里去发挥作用,带领学生进行表演甚至是创编,才是我们进行新的人才培养的探索的初衷。
进行中小学音乐剧剧本创作,不能按音乐剧剧本创作的普遍标准来要求其思想深度、戏剧节奏等,而首先应以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作为理论依据,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以下实例的例举材料都来自于3C实验班的成果):
一、蓝本的共知性
好的蓝本,意味剧本能家喻户晓。剧本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神话、寓言故事甚至是书本上的儿童英雄故事改编成剧本。此类题材通俗、活泼而生动,易于勾起学生的兴趣。另一类则取材于生活之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奇闻趣事,具有浅显的思想,如《歌舞青春》,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享受学习与生活带来的乐趣。
实例:以3C实验班学生创作的《天鹅的蜕变》为例,它取材于童话《丑小鸭》,讲述了丑小鸭从出生被父母兄弟嫌弃,独立成长,终于蜕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找回自信的过程。
分析:这个故事内容为大家所熟识,线索简单易懂,且故事语言练达通俗,排练难度适中,易于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后有能力驾驭这种题材。同时其内容带有一定的激励意味,而不至流于俗。
二、情节的简约化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中小学生,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戏剧线索,只要是好玩的、健康的内容,都能被中小学生喜爱和接受。
适用于中小学生的音乐剧剧本,戏剧情节需要紧凑。整体在欢快与轻松的气氛中展开,可以温暖、可以童真、可以美妙、可以神奇,只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的,可以为学生带来快乐的,都可以。
实例:以《我们的童话》为例,故事描述了公主犹菲亚在海难中被王子森克所救,二人相爱,并私定终生。谁知回到国家以后,森克却听见两个巫婆说,海难是犹菲亚为成为皇后而施的阴谋。森克很伤心,决心与犹菲亚分手,并准备跟表妹卡妮订婚。谁知森克偶然听说犹菲亚将要与另一个王子订婚了。他因爱生恨,决定去犹菲亚的订婚典礼上“揭穿”她,却意外发现这一切都是迪尔纳和表妹的阴谋……阴谋揭露后,犹菲亚和森克重新在一起了。
分析:这样的故事情节既有戏剧性(即情节的跌宕,一波三折),也有娱乐性(如巫婆的表演能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学生通过排练既能学到一定知识,同时又收获了乐趣。
三、人物的生动性
剧本离不开人物,好的剧本往往有深入人心的角色。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关乎一部作品的成败,鲜明、生动、形象的人物更容易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让他们自己先喜欢上自己的角色,才能让舞台上的形象更加真实和动人,也更引发学生的兴趣。
实例:如在《不朽少年》里,
“小紫苏:哎,你真是奇怪。(拧开手)我没有说我相信你。
小和光:好吧。那你就在这里等着大人们来找你,不过,在这之前,你得独自一人熬过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黑夜。嗯,让我想想,会看到这世上最大的吸血蚊子呢?嗯,“这个漂亮女孩子的血真香呀”;还是遇到世上最大的癞蛤蟆,带着绿色的黏液“做我的新娘吧……”哈哈,只是想想就很有趣呢。(说罢要走。)
小紫苏:等等。我……我跟你走。”
分析:寥寥几句,就将小紫苏外表的逞强和内心的脆弱勾勒得一览无余,而这样的性格也为之后紫苏的命运埋下了铺垫。而和光隐藏在调侃下的关心也能被我们窥知一二。
我们进行中小学音乐剧剧本创作,其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增加他们对于生活的体悟。所以在我们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时刻将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层面和欣赏水平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写出符合中小学学生心理同时又能为他们带来丰富的体验的好作品。
摘要:适逢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发行,提倡学生的编创等能力,若能将音乐剧剧本创作引入中小学音乐学习中,或不失为实现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的一种有利手段。中小学音乐剧剧本创作应尊重学生的天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剧本的可实行性,需要创作者在具有一定文本创作能力之余,对儿童有足够的了解,对整体的舞台艺术也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将以3C实验班音乐剧组为例来论证。
音乐剧剧本 第2篇
场景:车站
(音乐《送别》响起,成小龙、成母上台)
成母:孩子,你考进省城大学,妈这打心里高兴啊。这是我们为你攒的学费。另外这两百块你拿去买两件新衣服,你看你的膝盖都穿破了。成小龙:(假塞回钱,一边塞进裤袋)妈,这你就不懂了,裤子膝盖这两个洞是邻居的宝哥特地给我剪出来,他说现在外边流行这个,大叔还特地给我剃了个平头,上衣还是他当年在税务局穿过的制服呢。
成母:好好好,这个好,儿子,以后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钱你还是拿着…
龙:妈,我知道啦,你和爸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车开了,我走了。(音乐《祝你一路顺风》响起)这一天我们走到最后 彼此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 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 却不肯说出口 我知道你好担心你好难过 却不敢说出口 当我背上行囊 踏上那片陌土 我只能让不舍留在心底 面带着微微笑 用力的挥挥手 我会一路顺风
当我踏上月台 从此一个人走 我知道在你心底的期许 不舍的挥别你 我亲爱的母亲 我从此一个人走
第二幕 宿舍会面
场景:宿舍
(舍友A刚失恋),音乐《爱太痛》响起,舍友A上台,唱:
(曲终,成小龙帅帅入宿舍)
舍友A:去去去,出去出去,太过分了,要饭要到宿舍来了,学校保安干什么吃的,真是没秩序,哥今天心情不好,不要连我的食欲也影响了。
小龙:不不不,我不是乞丐,我是报到的学生,我叫成小龙。舍友B(打量龙一圈):哇哈哈,你哪个窑洞出来的?成小龙?不要跟我说你是成龙的私生子呀!哇哈哈哇哈哈。
小龙(火了):你们看不起人是不是?你们以为我没钱是不是?看,我有的是钱!(龙把几百块甩在床板上)舍友A、B怔住了 舍友A:啊是是是,龙哥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你这是不走寻常路,低调不露富,哪像他那么俗套的
舍友B:啊是是是,龙哥你也别跟他一般见识,你看你的装扮多创意,有创意才够味嘛,走,小弟陪你去打机
小龙:打游戏吗,我,我不会打,也不可能去打,我我…
舍友B:哎呀,Impossible is nothing!联想那老头不是说了吗?学生不打机,学校会倒闭!
舍友A:森马哥教你:出什么,就打什么。Just打 it!——Nike 舍友B:想打就打,要打得响亮….(音乐《加勒比海盗》响起)
第三幕 校园里的偶遇
场景:校园的露天舞台
(音乐响起,校花随音乐起舞。小龙跟同学C路过过校园的露天舞台)同学C: 喂,龙哥,觉得对面那个女生怎么样? 小龙:笑起来像农夫山泉 同学C: 啊?
小龙:你没听过农夫山泉有点甜吗?
同学C:我跟你说个秘密,她就是传说中的校花,所有男生对她都像百事可乐一样渴望无限,但至今无人能及….小龙:切,这也叫秘密,那都是全国都知道的秘密了,看我的。同学C:龙哥,人这么多我看就算了,待会被当场拒绝多没面子,而且听说追她还要排队呢..小龙:闭嘴!挑战不可能,年轻无失败,哥我不走寻常路 同学C:这么自信?
小龙(甩甩头):飘柔,就是这么自信!
(说完随手抽出几张一百块折起一束玫瑰花,走上校花跟前,有节奏的做出响指的动作)唱: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我的情也真 我的爱也真 月亮代表我的心 校花:切!俗!
校花陪同:花姐,你看清楚哦,所有的玫瑰花都是百元钞票哦 校花:啊!啊!哈哈哈 我愿意我愿意 这时成小龙手机响了,成小龙:喂,什么?期末考资料没搞到手?挂科? 同学C:龙哥,你挂我还能挂科,死一般的感觉 成小龙:切!歌照唱,舞照跳,考试照样抄抄抄!(音乐响起,校花跳舞)
第四幕 成母来校(成小龙大面积挂科,到处打架斗殴,屡教不改,学校通知家长到校,准备开除他)
成母:领导,小龙这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孩子年轻不懂事,您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好不好。
领导:家长同志,这个机会我们已经给过好几次了,处分也处了,记过也记了,可是……哎,你还是带他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吧。
成母:领导,你就再给这孩子一个机会吧。农村的孩子好不容易上个大学的,就是要您这样有文化的人来教育他培养他,哎,这孩子咋就这么傻呢,犯这么大的错误 领导: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吖!成母:领导,你当是答应了我是不是?
领导:哎,好吧,再留校察看一段时间吧,也希望他好自为之。成母:领导您真是好心人,我替咱家小龙谢谢您了谢谢您了… 成小龙(中途已经在一旁听着,望着母亲,很惭愧很小声说了句):妈….(《懂你响起》,此时,小龙转身,有擦泪动作)唱: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概念化:音乐剧:剧本 第3篇
一、本土音乐剧《中国蝴蝶》剧本和剧诗创新特点
《中国蝴蝶》虽然取材于民间传说,但在对爱情的描写上,又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突出了“一见钟情”,并且强调梁祝爱情深化的历程
“一见钟情,情久弥坚”这是公认的理想爱情境界。在原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初次相见时,由于祝英台是女扮男装,因此,从梁山伯的角度来说,没能表现出“男女相爱,一见钟情”的情愫。但是,《中国蝴蝶》的编剧居其宏先生却巧妙地利用两段唱词《他是谁》,表面上是男人对男人的赞扬,但字里行间却表现了对异性的赞赏。祝英台是这样唱的:“他是谁?他是谁?眉宇间写满了罕见的朴实,眼睛里敞开了坦荡荡的心扉。他是谁?他是谁?刚直中交织几多温情,真诚里透出别样的智慧。”梁山伯是这样唱的:“他是谁?他是谁?眉宇间闪耀不凡的气息,眼睛里涌动清粼粼的泉水。他是谁?他是谁?娇弱中交织几多大胆,阳刚掩不住动人的妩媚。”紧接着在后面二人的重唱中,剧作者干脆就让他们唱出“啊——他是谁?她是谁?仿佛神交多年的知己,又像曾在哪里相会。”二人各自的内心独白,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对对方“一见钟情”的“爱恋”。一般来说,由于戏剧有时间、空间的限制,表现男女之间“一见钟情”尚属不易,表现“情久弥坚”就更难。尤其对不知情的梁山伯来说,他的表现无疑更是难上加难,像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基本上就没有这方面的描绘。但是《中国蝴蝶》却别出心裁,构思了一段梁山伯向祝英台说梦的情节。
在剧本第二幕《夏之梦》中,祝英台故意问梁山伯:“想必梁兄早有意中人了吧?”梁山伯则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哪里?不过…最近十多天来,夜里经常梦见一窈窕淑女,那身段模样、音容笑貌……竟与九弟一般无二!”接下来,梁山伯唱出一段《梦里佳人》:“望水光月色,朦胧清秋,凭谁问,佳人何处,梦里苦待梳妆楼?”随着二人日久相处,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爱愈加浓烈、深沉,已经发展到了“长夜苦短,情思难收”的地步。梁山伯尚且如此,更何况知情的祝英台呢?《中国蝴蝶》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梁祝二人爱情深化的历程与轨迹。
(二)增添书童爱情,更好烘托梁祝的爱情
在传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并没有表现梁山伯书童四九与祝英台的丫鬟银心之间的爱情。《中国蝴蝶》却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四九与银心产生爱情的基础和经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蝴蝶》加入四九与银心的爱情描写,是颇能表现剧作者的匠心的。其一,四九与银心的爱情描写,是对梁祝爱情描写的一个很好烘托,形成具有鲜明对比的主仆两条爱情故事主线,以小人物的欢喜衬托大人物的悲哀,这是该剧的一个亮点。其二,如果就梁祝爱情表现的是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青年相恋,那么,四九与银心的相爱,就强调了他们俩“门当户对”的爱情。四九与银心在《枯藤与苦瓜》中是这样唱的:“一颗苦豆豆,两块苦疙瘩,苦滩上生根,苦地里发芽,苦水里浇灌,苦风中开花,一根苦藤上,两个苦皮苦肉,苦心苦瓤的小苦瓜。”四九和银心这两个出身贫苦人家的青年从相怜、相亲到相爱,应该说是更顺理成章的。剧本加进了四九和银心的这段爱情,不仅拓宽了作为爱情基础的种类,也使得整个剧情内容更丰富、更有生活情趣。
(三)强化了梁祝在反抗不合理的礼教行为,彰显对爱情的坚贞不移
传统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里,主要是通过“英台抗婚”和“英台投坟”两场戏来表现其反抗不合理的礼教行为的。而表现梁山伯反抗行为的戏则几乎没有。《中国蝴蝶》则在不影响剧情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增加了梁山伯对不合理的礼教的反抗。面对祝父的施暴,梁山伯斩钉截铁地说:“山伯出身贫寒,无钱无势,但与九妹相爱至深,此生非九妹不娶。”紧接着,祝英台斩钉截铁地对父母说:“此生非梁兄不嫁。”针对祝父历数他们的“四宗罪”,梁祝二人一一予以批驳,最后一齐高声呼喊出:“这不讲理的天理,这灭人性的人伦!”将反抗的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礼教所标榜的天理、人伦!在祝父祝母高压逼迫下,祝英台在与梁山伯分手时,将一方蝴蝶罗帕和蝶双飞环佩相赠,并坚定地对梁山伯说:“物即我,我即此物,愿伴梁兄左右,永不分离!”梁山伯则回唱到:“蝴蝶罗帕蝴蝶佩,方寸之地是我们整个天空。用殷红的血和晶莹的泪,伴随你我飞遍东西南北中!”他们在反抗不合理的礼教中,同时又都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移!《中国蝴蝶》剧本的这些改动,其一是深化和升华了爱情的主题;其二对现代人的爱情观有了更进一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中国蝴蝶》的剧诗创新特点分析
剧诗,是音乐剧中歌曲唱词的特定称谓,因为与剧中的戏剧情节、人物情感、剧场冲突具有内在的联系,而有别于一般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它既要承担歌词表情达意的特点,又要符合剧情讲述的内容,甚至要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同时它还要遵循短小、易记、容易上口的特点。剧诗必须与剧情和剧中人物以及所处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充分表达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情感。正如居其宏在《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一书中说道:“歌词所面对的是词作家自己心灵的真实,而剧诗作家面对的则是剧中人心灵的真实。”①剧诗要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其特定环境中情感的真实。剧诗在音乐剧中的作用不外乎三种,即抒情、叙事、说理。音乐剧《中国蝴蝶》中共有22首剧诗,这22首剧诗大都偏重于抒情性和叙事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文字表达上。
(一)宋词的文字样式结合现代诗的文字样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诗特点
笔者认为,剧作者在设计和创作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剧诗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梁祝二人均为古代有文化的读书人,因此,他们的剧诗首先要考虑“典雅”二字。剧作者利用宋词文字高雅、其长短句便于抒情的特点,为梁山伯和祝英台“量身定制”了几首颇具宋词样式的剧诗。例如,梁山伯唱的《梦里佳人》:“望水光月色,朦胧清秋,凭谁问,佳人何处,梦里苦待梳妆楼?……你可知,梦醒十分,长夜苦短,情思难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剧作者虽然是将宋词的文字样式作为梁祝剧诗的基本样式,然而,剧作者在考虑剧诗要符合主人翁性格身份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剧情人物抒情的实际需要。因为作为给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观看的音乐剧,纯宋词文字样式的剧诗,很难使之产生强烈共鸣,而现代文字样式的剧诗,也定适宜展开表达浓烈的情感。因此,剧作者在创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诗时,往往根据剧情人物抒情的需要来调换其文字样式。
例如,梁山伯在临去世之前唱的那首《飞翔》就完全用的是现代诗词的样式:“这是你,悄悄张开五彩的翅膀,那是我,紧紧跟随你的身旁,躲过追捕的鹰雀,冲决漫天的罗网,振翼奔向那自由天国,做一回比翼鸟,形影双双,在长空里自由飞翔。”祝英台哭坟时唱的那首《与君共舞》,则是一首典型的先运用宋词的文字样式,随后改用现代诗歌的文字样式的剧诗:“那血写的爱字映红了天空,阴阳两界隔不断的生死恋,地狱之门关不住的绝世情。……哦,梁兄啊,梁兄!……快敞开你的臂膀你的胸膛展翅飞翔,让我与君共舞在百花丛中……”
(二)次要人物完全依据其身份地位来设计剧诗的文字样式
银心是祝英台的丫鬟,四九是梁山伯的书童,二人出身贫苦,因此,他们唱出的剧诗都比较浅白,四九由于在被梁山伯救回家之前还曾讨过饭,因此,他与银心相比较,其文化程度更逊一筹。所以,由他独唱的《两个秘密》,文字就显得更粗俗:“我有一张不是说就是叫,吵吵嚷嚷的大嘴巴,还有一颗左转转右转转,左转转右转转的小脑瓜。”
祝英台的父亲祝公远是一个富绅,作为剧中的反面人物,剧作者为他设计的剧诗,文字偏古却毫无高雅之美感。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历数梁祝二人“四宗罪”的那段剧诗:“四宗罪第一宗——求学不读孔孟,蝇营狗苟偷情!四宗罪第二宗——欺我女儿年幼,花言巧语骗情!四宗罪第三宗——违抗父母之命,胆敢私订终身!……”仅从他的剧诗,就可以听出他不仅是一名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且善于编造谎言,罗列罪名加害于人。剧诗中还有一首众秀才在书馆里唱的《读书歌》,虽然歌唱者也都是读书人,但其剧诗却极为浅白,剧作者如此设计,只想把众秀才作为梁祝的陪衬,即使从文采上也将他们与梁祝区分开。
(三)第三人称的剧诗都采用了易于烘托气氛的现代白话诗样式
除了剧中人物的剧诗外,剧作者还运用第三人称的剧诗来描写剧中的场景,叙述故事。这几首剧诗都采用了现代诗的特点,它们或通俗浅显,或优美抒情,或委婉悱恻,均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心境的勾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剧《中国蝴蝶》诞生以来,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在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上均达到了一定高度,所以被纳入“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计划。2009年至今,音乐剧《中国蝴蝶》连续多年在河南省内各高校巡回演出。它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剧本和剧诗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既忠实于原著,又根据实际表现需要进行了创新,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在今后的音乐剧创作中,应加大对剧本和剧诗创作的重视,使之成为艺术精品。
摘要:剧本和剧诗是构成歌剧、音乐剧的基本要素,对于作品的艺术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取材于《梁祝》的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来说,其在剧本和剧诗方面,既遵循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同时又表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本土音乐剧,《中国蝴蝶》,剧本和剧诗,创新特点
参考文献
[1]郑晖.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J].中国音乐学,2006(3).
[2]居其宏.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点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8).
音乐剧本 影视声音 剧本创意 第4篇
场景一:走廊,近黄昏,因为背光有些昏暗
镜头一:一个的中年女子步履缓慢地走向走廊尽头的房间(全景,机位在女人后面,正对着空挡的走廊)。
镜头二:女人打开房间的门(手部特写)
场景二:房间,是一个空挡的房间,整整一面墙都是落地窗,窗外视野空旷。
镜头一:女子走进房间,轻轻把门关上(全景,镜头正对女人)
镜头二:关上门后女子并没有马上继续向前走,只是站在门口,看不出表情(中景)镜头三:女子走向落地窗,停住脚步(全景,侧面)
镜头四:金色的阳光透过落地窗落在女子身上,女子抬起头,闭上眼,似在等待(近景,镜头在女子右前方)
镜头五:窗外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大全景,镜头在女人身后,女人的背影显得单薄而孤寂)镜头六:女子睁开眼,眼里露出欣喜的微笑(近景,镜头在女人正前方)
镜头七:窗外出现一抹如冥灵般的蓝色浮动着吗,渐渐幻化成一个年轻男子的模样(中景,镜头透过窗对着男子)
镜头八:女人噙着泪慢慢抬起手,伸向男子(半身景,女子侧面)
镜头九:男子扬起手,手透过玻璃,伸向女子(半身景,镜头斜对着男子,女子斜背对镜头)镜头十,女人和男人的手在触碰的那一刹那,交错了,女人的手穿过了男人的手(特写)镜头十一:女人情绪有些激动,泪流不止(近景)
镜头十二:男子微笑,将手慢慢向上抬起(近景,男子正面)
镜头十三:男子的手抚上女人的面颊,似要为其擦干眼泪,女人强忍着泪水,深情的看个男子(近景)
镜头十四:男子怜惜的看着女人(近景)
镜头十五:男子微微张口,却并为发出声,只是用口型告诉女人:好好活着(特写)
场景三:悬崖峭壁
镜头一:一个穿着登山服的男子对着上方说一一句:好好活着(近景)
镜头二:两只拉着的手,下面那只松开(特写)
镜头三:伴随着一个女子撕心裂肺的叫喊“不!”男子微笑着落入万丈深渊„„
场景四:房间,屋内依旧是黄昏
镜头一:女子猛的睁开眼(特写)
镜头二+镜头三:女人看着窗外沉思了片刻(侧身近景,背影全景)
镜头四:女人走出屋子(中景)
镜头五:关上门(全景)
概念化:音乐剧:剧本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