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第1篇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
中文名称2: 蚁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
CAS No.: 64-18-6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
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酸 ≥90.0% 64-1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
TLVTN: OSHA 5ppm,9.4mg/m3; ACGIH 5ppm,9.4mg/m3
TLVWN: ACGIH 10ppm,19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0.0%; 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水=1): 1.2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燃烧热(kJ/mol): 254.
4临界温度(℃): 306.8
临界压力(MPa): 8.6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闪点(℃): 68.9(O.C)
引燃温度(℃): 41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1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 610mg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101
UN编号: 177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
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第2篇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
中文名称2: 蚁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
CAS No.: 64-18-6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
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酸 ≥90.0% 64-1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
TLVTN: OSHA 5ppm,9.4mg/m3; ACGIH 5ppm,9.4mg/m3
TLVWN: ACGIH 10ppm,19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0.0%; 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水=1): 1.2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燃烧热(kJ/mol): 254.
4临界温度(℃): 306.8
临界压力(MPa): 8.6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闪点(℃): 68.9(O.C)
引燃温度(℃): 41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1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 610mg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101
UN编号: 177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
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第3篇
1酒精饮料:凡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品和饮料均称作酒精饮料
2发酵酒:使用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可直接饮用或过滤后可饮用的酒 3蒸馏酒:将发酵酒进行蒸馏所制得的酒。
4配制酒:以发酵原酒、蒸馏酒、食用酒精或纯化果汁为酒基调配以一定量的花香、果香、
药香和其他呈色呈味物质和食用添加剂经特定工艺和方法进行加工、调配而成的一种新酒。 5汽油醇:无水酒精与汽油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6、淀粉的膨胀:淀粉分子遇水后,水分子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渗入淀粉颗粒内部使淀粉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增加。
7、淀粉的糊化:在适当温度下,淀粉粒在水中吸水膨胀,彼此接触,形成均匀半透明的淀粉糊,这个过程称为糊化。(吸热过程)
8、淀粉“反生”(老化):糊化后放室温甚至更低,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
9、淀粉液化:是在淀粉酶作用下完成的。淀粉酶能水解淀粉分子内部的1-4葡萄糖苷键,生成糊精及低聚糖。链越短,黏性越高,流动性越高
10、淀粉糖化:利用糖化酶将淀粉液化产物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11、液化力:1g曲在30度每小时能液化淀粉的克数,单位:g淀粉|g曲*h
12、糖化力:1g曲在30度每小时能糖化淀粉生成葡萄糖的毫克数,单位:mg淀粉|g曲*h
13、深层通风培养:将曲霉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通风培养使它长菌体和产酶的过程;含酶培养液称为液体曲
14、填充系数,指发酵罐填装糖化醪和酵母菌菌种的总体积与发酵罐容积之比,一般为0.8左右。
15、接种量,酵母菌菌种数量与发酵用糖化醪(包括其他营养源)数量之比,一般为1:10
16、发酵周期,从发酵罐开始加入酵母菌至发酵完毕,开始排放发酵成熟醪的时间,一般为3天
17、发酵间隔时间,指发酵罐开始排放发酵成熟醪至排空的时间、发酵罐清洗时间、加糖化醪时间、灭菌时间和降温时间总和。
1、酒精生物学性质 1杀菌剂
2对人的生化作用
3、葡萄酒有抗氧化作用,对身体有益。
2、酒精的主要用途
(一)燃料酒精
(二)配制蒸馏酒
(三)医药化工方面的应用
(四)酒精工业的副产品
3、酒精生产原料选择原则
1资源丰富;2便于收集与运输;3少含杂质,富含糖、蛋白质、采用非粮食原料(成本低)
4、常用原料
1淀粉质原料2糖制原料3纤维质原料4其他原料
5、辅助原料
1酵母培养和糖化剂制备所需的营养盐 2无水酒精制备用的脱水剂 3酸类
4消毒和洗涤剂 5消泡剂
6、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的特点 1原料要粉碎使淀粉游离 2高压蒸煮,进行糊化,液化 3生产和使用淀粉糖化剂
7、流程
水
蒸汽 糖化剂 酒母 蒸汽
(杂 醇 酒)
↓
↓
↓
↓
↓
(成品酒精) 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醛酯馏分)
↓
(酒
精) CO2(优质的,食用级的)
8、原料的清选目的
1 杂物破损机器,降低原料的粉碎度和过筛效果;
在液化糖化工序中,导致淀粉不易被转化为可发酵性的糖,发酵中易产生泡沫,升酸幅度大,发酵不能正常进行。
2杂质在蒸馏塔中沉积,易使塔板和溢流管堵塞,还会使醪泵、管路阀门等堵塞或损坏。 3缩短管道的使用寿命,对连续发酵产生不利影响,易堵塞管道,影响发酵醪的冷却
9、原料请选的工艺 1流程一:
吸风除尘 吸风除尘
↓ ↓
玉米地井提升机振动筛埋刮板机提升机粮仓提升机振动筛吸风除尘
↓
净化后入粮仓←埋刮板机←比重去石机←比重去石机
(1) 该工艺的主要优点
① 旋风出尘效果好,比较干净; ② 除尘机会多,杂质去除效果好; (2) 缺点
① 埋刮板输送机输送物料时易断,维修困难,对生产影响大; ② 玉米有干净粮仓和未除杂粮仓,建设费用大;
2流程二
玉米提升机贮箱自动秤分离杂物
↓
磁力分离贮藏粉碎机
↓ 铁块、铁钉 优点:①流程简单,除杂较彻底;
便于自动控制和自动操作; 3流程三
玉米皮带输送机旋转分离筛皮带输送机永久磁铁斗式提升机粮仓皮带输送机提升机比重去石机比重去石机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永久磁铁风选风送粉碎机
优点:
1、除杂机会多,分工细,且除杂彻底;
2、二次除铁装置,不但可以出去原料中带进来的铁块、铁钉等,还可以出去运行设备脱落的螺丝,螺帽等;
3、二次比重去石机虽然去除杂质比较彻底,但仍有同玉米颗粒大小相当的石子、土块未去除,经过风选风送时容易去除
4、采用皮带运输机运输物料,维修简单
10、液化程度的控制目的:①淀粉经过液化,长链变短,大分子量的淀粉逐渐减少,黏性下降,流动性增强,经糖化酶作用提供有利条件 ③ 消耗能量糖化酶难以作用,葡萄糖产率下降; ④ 经验值,控制葡萄糖在10-20间较好
液化温度降低,程度高;高温,程度低
液化到终点,需要对液化液进行灭酶处理,一般升温至100度,十分钟即可,再降温。
11、淀粉液化方法
升温液化法(操作简单,液化效果差)、高温液化法(调好PH,Ca2+,加酶;缺点:受热时间不同,液化后,尚需热处理)、喷射液化法()、分段液化法
12、液化、糖化的主要工艺特点
1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便于连续操作; 2节约了拌料用水,还节约了了大量蒸汽。。。。。。
3可减少液化糖化工序前半部分的设备投资(酒精离心液及部分工艺水的加入) 4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
5使原料浆中的可发酵唐得以充分利用 6保证进入发酵工序中的糖化醪的质量
7螺旋板换热器的使用,节约了大量冷却水,同时减少了占地面面积,也减少了糖化罐的死角,使刷罐彻底、方便
13、酒精离心液回流优点:
1节约拌料用清水还节约加热用蒸汽(离心液温度变化为80度) 2减少了DDGS生产设备的投资,改善DDGS外观质量 3降低了干燥器进料的粘度,减少了干燥器内结垢机会 4稳定和平衡了生产
14、 开机停机操作及故障排除
(一) 开机前的准备操作
1检查蒸汽系统阀门的开启状况 2检查工艺水系统阀门
3检查冷却水系统的开启及供应能否正常
4检查电动仪表或气动仪表的电源或气源能否正常 5按工艺要求检查各电器、仪表、机械
(二) 开机操作
1拌料水+CaO水溶液+耐高温淀粉酶(计量泵加)+NaCl(调整PH) 2启动液化部分,打开加热蒸汽,使之循环到工艺需求的热度; 3加入适量H2SO4,调整醪液的PH,使PH由6.5降到4.5; 4冷却酸化后的醪液,由80度降到5860度; 5加糖化酶;
6抑制糖化醪的液位,保证糖化时间;
7开启螺旋换热器,使液化醪温度由58度降到30度,将糖化醪送入发酵液
15、 液化、糖化常见问题
1醪液黏,液化醪液位升高,输送困难;
解决方法:a醪液的配水比是否正常
b检查液化酶质量及计量泵的工作情况; c检查醪液的PH; d检查CaO计量泵工作情况; e检查醪液温度;
f检查醪液位置控制器及相应的仪表的工作情况; g检查送料泵的打液量是否正常; 2真空闪蒸罐的真空度达不到要求
解决方法:a检查醪液液化质量;
b检查闪蒸罐冷凝器的工作情况; c检查真空泵的工作状态 3糖化醪质量如温度、工艺指标达不到要求
解决方法:a检查醪液PH;
b检查螺旋板换热器的工作是否正常(有无结垢或两端垫片是
否腐蚀);
c检查糖化醪质量,细菌数是否超标;
d糖化酶质量,糖化酶计量泵的工作情况,糖化酶加入量是否正
常;
16、 液化糖化工序的停机操作
1首先停止向液化糖化工序提供原料;
2 停止供应液化酶(二步法液化应该先停前段),同时停止供应NaOH或氨水,
停止供应CaO溶液;
3使该工段的仪表处于手动状态,醪液罐从前到后排空; 4停止供应糖化酶和H2SO4等辅料; 5停止蒸汽的供应;
6排空各设备后用工艺水清理; 7用5%NaOH清洗设备;(包括罐、加热器、螺旋板换热器和盘等) 8用清水清洗该工段各设备地面; 9处理好该工段所有工作
17、酒精酵母对酵母的要求
1高的发酵能力,能快速将糖转化为酒精; 2繁殖速度快;
3据有高的耐酒精能力,浓醪发酵、糖化醪发酵浓度控制在15---18%,生成酒
精89%(体积分数)
4抵抗杂菌能力强,耐有机碳能力强 5对培养基适应性强,耐温、耐盐、耐干;
18、成熟酒母质量指标:1酵母细胞数 2出芽率3酵母死亡率4耗糖率,5酸度 影响酒母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接种量与成熟酒母细胞数的关系
酵母菌总数取决于培养基的成分,不是接种量,一般接种量10%左右;
(二)接种量与培养时间的关系
接种量大,培养时间缩短,接种量在10%左右的话,培养时间在10小时左右
(三) 接种时间
生长繁殖旺盛期接种
(四) 酒母培养温度
适宜温度范围内,高温》低温,繁殖,发酵快,衰老也快。 培养温度:2830度,发酵温度:30---34度
(五) 通风培养酵母
通风培养:呼吸型酵母;嫌气酵母:发酵型酵母
19、 酒精发酵作用:酵母菌把可发酵性糖,经过细胞内酒化酶的作用生成酒精与CO2,再通过细胞膜将产物排出
20、酒精发酵中酵母体内的酶: 1水解酶2酒化酶:
21、酒精发酵机理
(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2)1,6-二磷酸果糖分裂为两分子的磷酸丙醛
1,6-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4%--5%)
磷酸二羟丙酮(95%--96%)3-磷酸甘油醛 (3)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3-二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2-磷酸烯酮式丙酮酸(+ADP)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4)酵母菌无氧条件下
丙酮酸乙醛+CO
2乙醛乙醇
总反应:C6H12O6+2ADP+2H3PO4CH3CH2OH+2CO2+2ATP 2
2、决定甘油产量的主要因素a菌种;b酵母细胞;c发酵液性质;d特殊物质;e发酵条件
23、生成醋酸原因:1乙酸胺的水解;2氨基醋酸被还原;3醛类氧化;4酒精氧化(醪液被醋酸菌污染)
24、连续发酵的优点:a提高了设备利用率;b提高了淀粉利用率(无菌要求高);c省去了酒母阶段;d便于实现自动化
25、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a稀释速度,稀释速度太快,营养条件好,繁殖快,但是易被冲走,不积累;b发酵醪PH;c发酵温度 酵母生长2732度,预发酵罐3032度,主发酵罐3235度;d发酵醪的滞留和滑漏(间歇的不存在该问题)f连续发酵中罐的数量;g醪液的浓度,稀,利于酵母的代谢活动,提高出酒率;稠,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但浓度不能任意提高;g缩短发酵时间,选用优良酶,水解1,6-糖苷键,提高糖化醪DE值,通入无菌空气、营养盐等; h螺旋板换热器的应用:特点:传热系数高,不易堵塞,结构紧凑,加工简单等;优点:a无死角,便于清洗,杀菌;b节水明显;c便于自动化操作控制;d便于维修检查,易操作;e增加罐的有效容积,提高设备利用率;
26、 固定化酵母工艺流程
玉米或薯干
↓
酵母菌种 粉碎
↓ ↓
菌悬液 蒸煮 PVA复合液↓ ↓
包埋 糖化
↓ ↓
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发酵蒸馏
27、方法
(1) 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2)增殖;(3)发酵
28、 杂质的分离
1蒸馏---挥发杂质与不挥发杂质分离 2精馏---乙醇与挥发性杂质的分离
29、 酒精蒸馏基本原理
一 拉乌尔定律---酒精蒸馏基础 二酒精的挥发系数
30、挥发性质的分类
头级杂质挥发性强,沸点低;
尾级杂质挥发性弱,沸点高;
中级杂质与酒精相近;
31、 杂质挥发系数
A/a=KA就是酒精的挥发系数
三个规律:。。。。。。。。。。 杂质精馏系数
k《1杂质不易挥发
单塔蒸馏(适合对成品质量和浓度要求不高的工厂) 两塔蒸馏
(1)气相进料两塔蒸馏,费用低,一般淀粉质原料酒精厂使用 (2)液相进料两塔蒸馏,成品质量好,适用于糖蜜原料酒精厂 三塔蒸馏(直接式、半直接式、间接式)
32、酒精蒸馏中的问题
1醪塔顶部温度迅速升高,来醪部畅;
2醪塔进不了料,顶部温度低,底部压力大、温度高; 3醪塔溢塔;
4醪塔顶温度超过正常; 5醪塔顶温度过低 6醪塔底部逃酒; 7精馏塔残液逃酒;
8精馏塔中部温度过高; 9精馏塔中部温度过低; 10排醛塔逃酒;
11精馏塔顶排醛不好,酒精中醛含量不合格;
12酒精成品浓度不合格,氧化时间短,有时醛酒多,有酒汽带出; 13酒精中浓度过高;
14酒精中酸、醛、甲醇含量高; 15杂醇油分离不好; 16蒸馏效率完不成;
33、 糖蜜酒精发酵的特点:
1工艺过程和设备都比较简单,周期较短; 2糖蜜必须稀释才能进行酒精发酵; 3糖蜜需经过灭菌或酸化处理;
4调整至微酸性PH4-4.5进行酒精发酵;
5糖蜜中含5-12%的胶体物质,是酒精发酵时产生大量泡沫的主要原因,因而降低发酵罐的利用率;
6糖蜜中灰分含量很大;
7糖蜜中重金属离子能使酵母受到抑制;
8选育和驯养强壮且耐高温,耐高酸,耐高浓度的菌种; 9糖蜜酒精发酵中应适当添加营养成分;
10糖蜜酒精发酵产生酯醛头级杂质及杂醇油较多,含醛类多,蒸馏泡沫多,易产生积垢;
34、 稀释的方法:间接稀释法、连续稀释法
35、 糖蜜连续发酵酒精生产工艺流程:
水酸 防腐剂 营养盐 酒母CO
2↓↓ ↓ ↙ ↙ ↙
原糖蜜稀糖液制备稀糖液发酵蒸馏(成品酒精、头级杂质、杂醇油、酒糟) 可分为四个工序:1糖蜜发酵原处理;2酒母醪的制备;3稀糖液的发酵;4成熟醪的蒸馏与精馏;
36、甘蔗糖蜜和甜菜甜蜜的区别:
甜菜糖蜜 甘蔗糖蜜 转化糖含量 极少 较多
酸碱性 PH7.4,微碱性 PH6.2,微酸性 氮含量 1.68-2.3% 0.5%
37、 酸化的目的:防止杂菌繁殖,加速糖蜜中灰分与明胶物质的沉淀,调整酸度,适于酵母的生长;
38、 澄清的方法:1加酸通风沉淀法(冷酸通风);2热酸处理法;3机械分离法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第4篇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
中文名称2: 蚁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
CAS No.: 64-18-6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
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酸 ≥90.0% 64-1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
TLVTN: OSHA 5ppm,9.4mg/m3; ACGIH 5ppm,9.4mg/m3
TLVWN: ACGIH 10ppm,19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0.0%; 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水=1): 1.2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燃烧热(kJ/mol): 254.
4临界温度(℃): 306.8
临界压力(MPa): 8.6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闪点(℃): 68.9(O.C)
引燃温度(℃): 41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1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 610mg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101
UN编号: 177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
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第5篇
一、火源控制措施
1、输煤系统设备应保持健康正常运行,禁止过载运行,带病运行,以杜绝电缆超温,机械摩擦超温而引起火灾现象的发生。
2、在输煤系统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将此设备处的煤粉清理干净,上、下层动火作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并加强现场的监护工作。
3、输煤系统电缆开关接头应连接牢固,防止开关接头积尘,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严禁在输煤栈桥内私自乱接电源。
4、严密监视输煤系统转动设备的温度,杜绝超温现象。
5、输煤栈桥廊道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6、输煤系统现场严禁吸烟。
二、输煤皮带防火和防止煤粉自燃的措施
1、加强输煤皮带巡检,注意皮带上的煤是否有超温和自燃的现象,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并做好记录。
2、每次上煤结束后,待输煤皮带上的煤全部走空后,系统应适当延时运行,巡检人员必须对皮带系统进行全而检查,保证皮带上不留有积煤。
3、注意监视#1#2产品仓的下煤情况,所辖给煤机插板在不运行时应处于关闭状态,还应检查插板上部么煤仓下料斗拐角处有无积煤自燃的现象,如遇异常应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保持输煤系统及设备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输煤皮带附近地面上散落的煤渣和煤粉要及时清理十净,不在输煤皮带附近堆放煤渣煤粉。同时在皮带运行中和停用中(包括长时间停用),每班都要按规定全面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消除。避免积煤积粉自燃引起皮带系统着火,具体措施如下: (1)对所有的落煤筒进行检查清理,不得有积煤积粉。
(2)对输煤系统所有的仪表箱和控制箱内进行检查,发现有积煤积粉应及时通知电控班进行清理,并定期清扫电缆槽架上的积煤积粉。 (3)皮带滚筒下不得有积煤积粉。
(4)严格执行设备定期切换试验制度,如遇设备检修或其他情况导致的输煤皮带长时间无法投运的状况,应将留在皮带上、落煤筒内和输煤槽内的煤及时清走,避免长时间堆积造成煤粉自燃。
5、保证喷雾抑尘装臵和各除尘器运行正常,不能有煤粉将喷嘴堵塞的现象。
6、检修人员应及时消除输煤系统的粉尘泄漏点,杜绝或减少因设备缺陷造成的煤粉漏泄事件。
7、巡捡人员应仔细对煤仓进行检查,发现煤仓口冒烟应立即通知汇报值长,安排尽快将该煤仓存煤烧空。
8、及时与值长联系了解运行煤仓情况。若锅炉较长时间停运时,应保证将煤仓烧空,若遇非计划停炉,巡检人员应对煤仓进行测温检查,做到不缺漏,井做好记录。
三、可燃物控制措施
1、在输送过程中,根据煤粉尘的状况以及煤质的干湿情况,可靠投入输煤系统喷雾抑尘装臵,避免粉尘的飞扬,造成输煤系统积粉,污染环境,保证输煤栈挢廊道的粉尘浓度符合规定。
2、输煤系统地面、设备、电缆及廊道内的油污油垢应及时清理,避免着火危险,保证清洁卫生。
3、输煤系统内各操作盘、电源箱(柜)要隔半月进行彻底清理,还要对重点部位电缆槽盒进行检查,检查槽盒是否完好、严密,如遇不严或漏粉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将电缆槽盒内积粉清理干净。
4、输煤系统每日必须保证至少一次清扫或水清扫,确保输煤系统内不留死角。
四、消防设施保障措施
输煤系统应配备有消防设施,备有充足的专用灭火器材。消防系统水压符合要求。消防灭火设施应保持完好,并按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具体规定如下:
l、保证移动消防器材的配备到位与好用,并定期进行检查与试验。
2、消防水系统、消防自喷淋系统应完整处于备用状态。
3、各种通道应畅通无阻,严禁在通道处堆放杂物。
五、人员保障措施
1、输煤专业巡捡人员的每班定期巡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认真负责加强监视,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汇报,并做好记录。
2、运行班长应督促巡检人员按要求进行巡检,并每班至少对输煤系统沿线巡回检查一至两次,对巡检人员检查出的重要异常,应到现场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汇报。
3、运行专责每周至少两次对输煤系统全面检查,查看相关缺陷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组织相关专业处理。
4、安全专责每周至少两次对煤场全面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组织相关单位处理或及时汇报。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第6篇
一、使用方法
1.基面处理
将基面清理干净,找平,保持无裂缝、无松动;阴阳角做成圆弧角;将尖锐的地方磨平。
2. 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配料
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配比(重量比): 液料:32.5R以上普硅水泥=1:0.5 Ⅱ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配比(重量比): 液料:32.5R以上普硅水泥=1:1 Ⅲ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配比(重量比): 液料:32.5R以上普硅水泥=1:(2~2.5)
3. 节点部位处理
泼水湿润基面,对于阴阳拐角、穿墙管道、地漏口、施工缝等用Ⅱ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加玻纤布进行加强处理,厚度约为1.0mm。
4. 防水层涂刷
按规定的比例取料,用搅拌器充分搅拌约5分钟左右,直至料涂中不含团粒,如需加水,则要先在液料中加水,用搅拌器边搅拌边 徐徐加入粉料。彩色层涂料的颜料加量为液料的10%以下,并且只需要在面层涂料中添加颜料。涂覆时要尽量均匀,不能有局部沉积, 并要求多滚刷几次使涂料与基层之间不留气泡,粘结严实。加无纺布施工时,下涂和上涂要连续施工,无纺布要铺贴平直,并用刷子刷实不留空鼓。第一层不粘手之后直接刷第二层(每层约0.6mm,不能过厚);一般防水需要刷两层以上,最后一遍在防水层未干时在上面稀撒中沙,可增强其与保护层的粘结力。刷完之后涂层边缘多刷几遍收头;等防水层完全干固。
5. 防水保护层
防水层干固之后可根据需求做1.5~2.0cm厚的水泥砂浆保护层。
6.参考用量:
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1.0mm,约0.8~1.0kg/m2。
Ⅱ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1.0mm,约0.6~0.8kg/m2。
Ⅲ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1.0mm,约0.4~0.6kg/m2。
二、注意事项
1.涂料搅拌均匀后,一次性用完,切忌将干固胶料重新使用 2.施工温度适宜5~45摄氏度,施工时保证空气流通
3.施工后两天内,注意防雨淋、强晒或寒冻;工具及设备使用后请即用水清洗。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