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产业的中国梦
ICT产业的中国梦(精选5篇)
ICT产业的中国梦 第1篇
不知业内人士看到此项合作有何感想?至少从合资公司占股的比例看, 让我们想到了今年浪潮与思科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首期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 ;以及5月惠普卖掉华三加上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存储、服务等业务, 与清华紫光集团合资成立“新华三” (紫光占股51%, 惠普企业占股49%) 。对于类似合作, 媒体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 是双赢, 甚至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能让这些IT巨头与自己合作, 是自身创新和技术已经崛起的表现。然而, 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看看与之合作的对象, 微软、思科、惠普, 它们的主营业务分别是操作系统、网络及存储设备、服务器和存储等, 联想到之前在中国ICT产业因“斯诺登事件”引发的“去IOE”风潮以及中国大力主张的ICT关键应用领域和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创新政策, 上述外企的产品无疑均在此列, 而从业绩表现看, 恰是在这个时期下滑比较明显。
例如思科,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受益于中国对网络市场的大量投资, 思科在中国业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然而这一情况在2013年“斯诺登事件”后发生了逆转, 思科在华业绩急转直下, 并持续下滑至今。IDC数据显示, 2015年上半年思科在中国网络设备销售额仅为2013年同期的81.3%, 市场份额从28.5%下降到了19.4%;与此同时, 中国整体网络市场增长了19.5%, 华为、锐捷、中兴等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7.2%提升到了46.3%。而惠普的服务器、存储等业务也因受到“去IOE”和联想并购IBM x86服务器 (变成中国企业的业务) 的影响, 出货量和营收不断下滑。至于微软, 除了一贯受到中国市场盗版 (主要是个人用户) 影响, 以中国自主操作系统替代微软Windows的呼声一直未断, 并在此期间不断加码, 甚至有的政府部门和国企在采购中已经开始放弃Windows。
种种迹象让这些外企意识到, 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 政策的变数与影响力和公平的市场竞争力几乎同等重要。而采用合资的方式, 尤其是中方控股的方式, 不能完全说将政策的变数与影响力变为正, 但强大的负面作用已经被稀释, 这恐怕才是这些外企与中国企业合资的主要原因。反过来看合资的中国企业, 几乎多少都具备国资背景, 有的企业具有很深的政府和国企市场根基。在此并非否认这些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但从其仍需要与人家合资看, 恐怕最需要的还是人家的技术, 也就是我国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依然缺乏核心竞争力, 最典型的就是上述中国网安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的合作。试想一下, 如果我们的自主操作系统真的可以市场化, 又何必要与微软合作弄个什么所谓的定制版呢?而提及定制版, 业内马上想到的就是目前在移动市场中, 中国企业的所谓定制版Android, 尽管UI上五花八门, 但最底层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谷歌手中。由此这种合资方式“变和博弈”的第一可能就是不会从实质上提升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反, 由于所谓的借鉴及合作, 有可能会迟滞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其次, 从市场的角度看, 由于采取了合资和中方控股的方式, 在规避了上述中国市场最具杀伤力的政策风险之后, 或利用中国相关合资企业的本地市场、关系、资金等优势, 在自己藏于幕后的同时, 加剧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 从而坐收渔翁之利。最典型的就是惠普, 据IDC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报告显示, 惠普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60.1%, 明显超越其他友厂商, 出货排名也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上升至第四, 销售额排名进至第三名, 而出货量同比、环比增长率以及销售额同比、环比增长率, 在前六大服务器厂商的排名均名列第一, 且都是双位数的增长。相比之下, 中国的浪潮与曙光同比增长幅度均落后于市场的总体增幅, 而华为的环比增长率更是只有1.98%。当然这还是“新华三”成立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效力, 只是渠道向好的表现。如果这是开始显现的效应, 那么未来潜在的效应也不容忽视。
最后就是对于中国产业和厂商走向全球市场会产生一定的阻力, 这种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国内厂商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国内市场竞争, 进军全球市场的力度势必减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合资公司的产品和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例如“新华三” (主要是与惠普中国的合作) , 思科与浪潮也是如此, 这无疑又间接消灭了未来两个可能会走向全球市场与之竞争的对手, 至少可以利用这些合资企业在中国的竞争间接削弱已经走向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 例如在服务器市场中的联想、华为等。
还是之前所言, 我们并非完全否认在ICT产业中这种中西合资, 中方控股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只是提醒国内的产业和厂商这种合作背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从而能够清醒意识到人家与我们合资的真正原因和目的, 不可盲目认为我们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与人家同等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实力, 更要切忌因合资而产生的惰性心理, 毕竟站在巨人肩膀的最终目的, 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并领先于这些巨人, 这才是我们企业所倡导的自主创新并最终由此形成市场竞争力的主旨。
ICT产业的中国梦 第2篇
求
记者 张玉玲 易运文 邱 玥
2013-05-21 10:51:00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05月20日
实现中国梦,能做什么?
从第九届深圳的会场内外,记者既感受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感受到文化产业不仅是个产业,而且具有提升幸福指数、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效果。文化产业,正在为中国梦凝聚精神动力。
文博会会场。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摄
丰富文化生活 提升幸福指数
文博会会场内,那些与百姓现代生活相关的创意产品总能吸引参观者的眼球,会动的油画、新颖的瓷器„„古为今用的老玩意儿、融入现代设计的传统技艺,加上科技的注入,让参观者触摸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魅力。
会场外,由深圳华侨城国际传媒演艺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多媒体音舞诗画《国风》,给参加文博会的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精致唯美的舞台,炫彩变幻的灯光,婉转动人的音乐,风情万种的舞姿,恰到好处地贯穿着“琴棋书画”的主题,让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新颖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凝心静气地欣赏80分钟的演出,接受了一场完美的视觉享受,更沉浸在一场“”的精神盛宴中。散场后,观众们赞不绝口,受到感染的孩子们更情不自禁地模仿演出中的舞蹈表演嬉戏起来„„一台演出,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和熏陶,丰富了精神生活。
文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目前深圳市有图书馆近400座,基本覆盖所有社区,“图书馆之城”将让市民喜爱阅读,增加文化内涵;深圳市有钢琴的家庭不下10万,钢琴家李云迪、陈萨、左章等在国际扬名,“钢琴之城”使市民提高艺术素养;全国80%的设计人才云集深圳,他们几乎获得过世界上所有顶级设计赛事和国际展览的奖项,“设计之都”更能让市民参与到创意产业中,激发创造力和想像力。建成“两城一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既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又将实现“文化沙漠”变成“文化绿洲”的梦想,大大彰显深圳的城市个性。
做大做强产业 促进经济转型
湖南团1500多人、贵州团1000多人,在第九届深圳的参展团中,这两个团可谓“阵容庞大、热情最高”,也足以证明“文博会”品牌的影响力。
的确,“文博会”和“高交会”这两个全国展会,是深圳的两个“金字招牌”,更是深圳经济转型的两个“引擎”——文化和科技恰如两翼,将促进深圳新的腾飞。
融合文化和科技的“设计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从延伸设计产业链到提供“设计外包”服务,深圳工业设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深圳工业设计企业还“跨界又跨国”,正向着全球设计版图进军,继续做大市场份额。
能耗少、使用资源少的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了,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文博会主场馆北京团的展区内,首都博物馆的多款艺术衍生品、朝阳规划艺术馆制作的国内首个3D影片城市纪录片,拥有京城百工坊的北京金一文化公司的《传世名画手工彩雕系列之百骏图》等精彩文化产品纷纷亮相。以“金融创新助力文化贸易”为主题,北京团展区内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分别推出自己的文化金融产品,并在现场与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四达时代、星网讯通公司等签订贷款及授信协议,合同金额达26.5亿元。
随着社会力量的参与、产业实力的增强,这样数十亿元的大订单将越来越多,文化产业离“做大做强”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今年“文化企业30强”总的主营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大关,达2047亿元,比上届增长28%,也表明文化企业总体实力更强。
传播中国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会说我们的语言,情节也很吸引人”,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的坦桑尼亚播出时,非常受欢迎。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传播的成功,给中国的以新的启示:从当地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话、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制作内容,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文化产品真正走进国外的家庭,进而传播中国文化,说明和介绍中国的价值观。
2005年以来,中国的文化贸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文化产业的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文化服务的进出口从17.91亿美元,增长到87亿美元,年均增长了25.3%;文化领域的境外投资合作迈出重要步伐,一批广电、演艺、出版发行领域的企业到世界各地投资兴业,有效拓展了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境外营销渠道。
ICT产业的中国梦 第3篇
正是春寒料峭时,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ICT厂商却已迎来春意盎然的暖春。
先是日前各大网站曝料,政府最新采购清单将包括思科、英特尔等多家外资科技品牌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上千种本土产品。中国政府的积极态度让国内ICT厂商心中涌起阵阵暖意,如果没有逆天变故,中国ICT厂商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大幅增长已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今年又是“一带一路”落地实施的关键年,涉及世界60%人口与近60个沿线国家,将为中国通信、建筑、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迎来空前的海外投资与发展机遇,中企“走出去”已成企业、政府与民众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欧亚大陆未来十年的经济兴奋点。
然而,与土生土长的国内市场不同,贸易壁垒、跨国运营、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加大了中企“走出去”的风险。如何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修课。
那么问题来了,去哪里找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师?有没有速成班呢?
答案就在即将开幕的全球顶级ICT盛会----2015 CeBIT上!今年将有近600家国内企业集中亮相,其中,中兴通讯等通信设备厂商作为“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在风险控制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组织架构、国际化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更关键的是,观众可现场与中兴通讯不同领域的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相信会获益匪浅。
除了名师荟萃的有声课堂,CeBIT上还有培养行业敏感度的无声课堂。
在堪称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风向标的CeBIT展,每个参展厂商的参展技术与产品,不仅是企业未来战略的体现,其中不乏将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明星。
作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通信业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在近几年CeBIT展上的表现就是一堂生动的行业趋势课。如从产品布局来看,中兴通讯2013CeBIT重点展出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到2014CeBIT首次展出四大ICT解决方案,再到2015CeBIT“M-ICT时代使能者”为主题,展出50个跨应用场景的ICT综合解决方案和超过100个面向行业的子方案,无不揭示了未来万物互联、跨界融合的行业发展趋势,中兴通讯也迅速从单纯卖低利润产品,到提供端到端服务的综合服务商的华丽转身。
ICT产业的中国梦 第4篇
“首届中国ICT科技评价促进产业发展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会上,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沈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国家奖励办主任邹大挺、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以及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分别作了题为《社团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智能制造制造强国之路》、《国家科技奖励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 评价促进转化》、《产学研用相结合, TD-LTE创新之路》以及《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评价、人才评价工作创新与改革思路》的报告;举行了“201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2012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2中国电子学会推荐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发布及颁奖仪式。
据了解, 五年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开展了12届ICT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活动, 对获奖项目给予奖金支持超过10亿元, 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以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共有35个选送项目获得国家奖励。
ICT产业的中国梦 第5篇
盖军衔是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培训中心总监,xx年4月25日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逝世。盖军衔是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标杆式人物,他爱岗敬业、技术拔尖、大公无私,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各种荣誉称号。他是我国第一个参加南极科考事业的产业工人,曾三次响应国家召唤,踏上南极,担负所有机械设备操作、维修、保养的重任,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技工的风采,被国家极地办评为“最优秀的考察队员”。xx年6月,xx市委追授盖军衔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
盖军衔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一名产业工人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和平年代不怕牺牲、为民族复兴、为国争光的时代精神。他是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建设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
ICT产业的中国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