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gA肾病大鼠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gA肾病大鼠(精选8篇)

IgA肾病大鼠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试剂

复方仙草颗粒:由八仙草60g、三七10g、薏苡仁15g、制大黄10g、黄芪15g、甘草6g等组成, 为颗粒免煎剂, 由江苏天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705337;蒙诺 (福辛普利)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H19980197, 每粒10 mg。

Trizol Reagent:Invitrogen公司;RNA逆转录试剂盒和SYBR Green mix:TOYOBO公司;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DAB显色液: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兔抗大鼠Smad2多克隆抗体:Santa Cruz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 G:KPL公司。

1.2 动物、分组及Ig AN模型的建立

SPF/VAF级SD雌性大鼠60只, 体重 (200±20) g, 广西中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褔辛普利组、复方仙草颗粒小、中、大剂量组, 每组10只。按照SPF级饲养, 自由进食和饮水, 适应性饲养1周。采用切除一侧肾脏, 制作Ig AN大鼠模型[3]。实验0周时以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 行左肾摘除术;分别于2、4、6周尾静脉注射SEB (葡萄球菌肠毒素B) 0.6mg/kg。

1.3 给药

造模开始后第7周,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灌服生理盐水10ml/kgd-1;褔辛普利组灌服福辛普利 (3.3g/kg, 10ml/kgd-1) ;复方仙草颗粒各剂量组分别灌服复方仙草颗粒10g/kgd-1、20g/kgd-1、40g/kgd-1, 均以蒸馏水稀释, 灌胃量为10ml/kgd-1, 持续8周。

1.4 标本采集

实验过程各造模组出现动物死亡, 剩余动物数见表1。给药前及实验结束前1天, 用代谢笼收集24小时尿液, 计24小时尿量。药物干预结束后用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 眼球取血, 取血清备用。取右肾, 分别用4%多聚甲醛固定制成石蜡块及-70℃冰箱冻存备用。

1.5 观察指标及检测

1.5.1 24小时尿蛋白

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尿蛋白浓度, 并计算24小时尿蛋白。

1.5.2 血清Ig A含量检测

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1.5.3 肾小球系膜细胞计数

取小鼠肾组织常规10%福尔马林固定, 梯度乙醇脱水, 二甲苯透明, 浸蜡、石蜡包埋后切成3μm切片, 行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 每张切片观察10个肾小球, 计数其系膜细胞数。

1.5.4 肾组织纤连蛋白 (FN) 表达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借助HPIAS-2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 每张组织切片随机取10个肾小球, 测试其光密度值, 计算平均吸光值为肾组织FN阳性表达值。

1.5.5 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测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 检测。

1.5.6 肾组织TGF-β1蛋白检测

Western印迹分析。用图像分析软件 (UVI tec, 英国) 对X线片上杂交条带进行灰度分析, 确定X线片上杂交条带的相对吸光度值。

1.6 统计分析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Ig A含量测定

结果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与福辛普利组比较△P<0.05, △△P<0.01 (下同)

2.2 各组大鼠肾脏肾小球系膜细胞数及肾脏FN表达测定结果

见表2。

2.3 各组大鼠肾脏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

见表3。

3 讨论

Ig AN是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系膜区Ig A1或以其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为特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4]。Ig AN患者典型尿检异常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和 (或) 蛋白尿, 约30%~70%患者血清Ig A水平增高[5]。肾组织中沉积的Ig A主要来源于血循环, 而体内研究证实, 系膜细胞Ig A受体与多聚体Ig A1耦合后可触发系膜细胞向炎症细胞和纤维细胞表型转化[6], 说明Ig AN系膜细胞增殖性病变是对Ig A沉积后的反应, 与肾活检所见本病系膜细胞增殖性改变特点相一致。持续性蛋白尿是Ig AN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预测指标, 有报道, 尿蛋白排泄>0.2g/d的患者尿蛋白每增加0.2g/d则肾小球滤过率 (GFR) 每年丧失0.3ml/min, 因此积极控制蛋白尿对于稳定Ig AN患者的肾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7]。中医学多将Ig AN归为“血证 (尿血) ”、“水肿”等范畴, 气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 但由此造成的湿、热、瘀病理, 不但在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更是引发病情变化、恶化的主要病理因素。复方仙草颗粒主要由八仙草、三七、薏苡仁、黄芪等药物组成, 方中八仙草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利尿,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止痛、补血活血;薏苡仁、黄芪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全方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祛邪而不伤正, 扶正而不留邪。临床观察已证实复方仙草胶囊能减轻Ig AN患者血尿、蛋白尿, 改善患者湿热、血瘀证侯[2]。本研究结果表明, 复方仙草颗粒能明显降低Ig AN大鼠血清Ig A水平, 减少尿蛋白, 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 大剂量组与福辛普利类似。

TGF-β1被认为是参与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细胞因子,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 TGF-β1可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并抑制其降解, 参与肾小球硬化及肾纤维化。TGF-β1在Ig 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随肾脏病理分级增高而增加[8]。研究表明, 多聚体Ig A1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上调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表达及信号转导[9], 而阻断AngⅡ的作用可使肾内TGF-β1表达下降, 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 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RAS抑制剂 (ACEI/ARB) 不仅能降低全身血压及肾小球内压力 (扩张出球小动脉作用强于入球小动脉) 等血流动力学因素, 同时也能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肾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分泌 (如TGFβ1表达) 等非血流动力学作用, 延缓肾小球硬化及肾纤维化, 对多种病因 (包括Ig AN) 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均具有肾脏保护作。因此RAS抑制剂常被作为Ig AN的一种标准治疗措施[10]。本研究也再次证实, ACEI类药物 (褔辛普利) 能改善Ig AN大鼠模型蛋白尿, 降低肾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中药可通过调节TGF-β1在肾脏的表达, 改善Ig A肾病病变[11,12]。

本实验观察结果显示复方仙草颗粒能抑制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 大剂量组与福辛普利相近, 这可能是两者对Ig AN保护作用共同机制之一。而ACEI类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包括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两方面, 本文研究发现, 复方仙草颗粒能降低Ig AN大鼠血清Ig A水平。因此推测, 复方仙草颗粒对Ig AN保护作用可能还与其调节免疫、降低血清Ig A水平有关。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复方仙草颗粒对IgA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一侧肾脏切除、反复尾静脉注射较大剂量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 方法制备IgA肾病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福辛普利组、复方仙草颗粒小、中、大剂量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分组给药, 疗程8周。检测大鼠血清IgA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组织TGF-β1m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和蛋白 (Western印迹) 表达;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计数和肾组织纤粘蛋白 (FN, 免疫化学法) 表达检测。结果: (1) 复方仙草颗粒各组大鼠血清IgA含量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明显改善 (P<0.05, P<0.01) ;福辛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 血清IgA含量无显著改善 (P>0.05) 。 (2) 复方仙草颗粒各组及福辛普利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1) ; (3) 复方仙草颗粒各组及福辛普利组肾小球系膜细胞数及FN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 (P<0.05, P<0.01) 。结论:复方仙草颗粒能减少IgA肾病大鼠尿蛋白, 延缓肾小球硬化,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与信号转导及降低血清IgA水平有关。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 IgA/中医药疗法,复方仙草颗粒剂/治疗应用,大鼠

参考文献

[1]张宏.IgA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5, 21 (11) :641.

[2]黄国东, 何小萍, 向少伟, 等.清热利湿活血法治疗隐匿型IgA肾病的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 2007, 27 (10) :11.

[3]彭文, 赵燕俐, 刘育军, 等.柴芩肾安方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2 (9) :762.

[4]Barratt J, Feehally J.IgA nephropathy.J Am Soc Nephrol.2005, 16 (7) :2088.

[5]王海燕.肾脏病学.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02.

[6]Barratt J, Feehally J, Smith AC.Pathogenesis of IgA nephropathy.Semin Nephrol, 2004, 24 (3) :197.

[7]程晓霞, 毛黎明, 王文荣, 等.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 9 (6) :512.

[8]王霄一, 朱明, 冯文明, 等.原发性IgA肾病肾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9, 25 (6) :480.

[9]Lai KN, Tang SC, Guh JY, et al.Polymeric IgA1from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upregulate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ynthesi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human mesangial cells via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J Am Soc Nephrol, 2003, 14 (12) :3127.

[10]俞雨生, 王金泉.IgA肾病临床及其发病机制的新观点.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6, 15 (1) :60.

[11]万启军, 吴正治, 何永成, 等.益肾汤与强的松联合依那普利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 15 (4) :253.

检查Iga肾病的正确方式 第2篇

检查Iga肾病的正确方式:iga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确诊病情是非常重要的。长沙普济医院指出: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Iga肾病,都必须要做好正确的检查。那么,检查Iga肾病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其方式一般包括哪些?下面是我院专家的详细解答。

IgA肾炎患者身体衰弱,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iga肾病病人需要卧床休息吗?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要了解的问题,很多人都以为IgA肾炎患者卧床休息是必需的,休息是一种很好的养肾的方法。但是,IgA肾病患者也不能都是躺在床上吧,IgA肾炎患者必须要卧床休息吗?

1、根据IgA肾病患者的水肿严重程度:IgA肾病患者水肿主要有轻度水肿、中度水肿和重度水肿三种。如水肿仅局限于眼睑或踝部为轻度;水肿扩展到下肢中度;水肿蔓延到全身甚至出现胸、腹水,则为重度。中度以上水肿的IgA肾炎患者就应当卧床休息。

2、看IgA肾病患者有无心慌、气短、咳嗽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表示肺部有瘀血、感染或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存在,这时应卧床休息,积极配合治疗,以免病情继续恶化。

肾病专家指出:尽管iga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对iga肾病还是有很多的人缺乏了解,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了解iga肾病的正确检查方式,确诊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如下:

一、感染免疫检测:人的免疫力随结核分支杆菌或其成分在体内存在而存在,故被称为感染免疫,或称有菌免疫,一旦体内结核分支杆菌或其成分全部消失,免疫力也随之消失。因此要进行感染免疫检测。

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AGBM):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是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外透明层及中间致密层构成的网状结构,以糖蛋白为主体。

三、尿管型:管型(casts)为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四、肾小球滤过分数(GFF):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五、肾血流量(RPF):肾血流量(RPF)测定是用清除率试验来进行的。某一物质既从肾小球滤过,又从肾小管大量排出,并且不被重吸收,在它1次流经肾组织之后,便能完全被清除,该物质的清除率就代表单位时间内流经’肾脏的血浆量。

IgA肾病大鼠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80~90g,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0d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芩肾安方组(柴芩组)和氯沙坦组,每组12只。

1.1.2 造模用药

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弗氏完全佐剂购自上海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

1.1.3 实验用药

柴芩肾安方(由生黄芪15g、柴胡12g、黄芩10g、女贞子15g、丹参30g.白花蛇舌草15g,白茅根30g组成)由本院制剂室提供,按比例称取后水煎浓缩至每毫升药液含生药量2.82g;氯沙坦由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按比例配成每毫升水溶液含氯沙坦2.22mg。大鼠给药剂量按药理学实验动物给药方法计算,均以成人剂量/(kg.d)的10倍灌胃。

1.1.4 主要试剂

兔抗大鼠Smad2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羊抗大鼠IgA抗体和IgG抗体、小鼠抗大鼠TGF-β1抗体、山羊抗小鼠IgG抗体、山羊抗兔试剂盒以及TRI REAGENT、RevertAidTM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组

实验第1天起隔日灌服含0.1%稀盐酸的BSA (100mg/cg)水溶液至第15周末;第6周阴茎静脉注射BSA (10mg/kg)生理盐水溶液,1次/d,连续3d,第8周阴茎静脉注射SEB (0.4mg/kg)生理盐水溶液,每周1次,连续3周,同时腹腔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2ml/只。

1.2.2 治疗组

造模与模型组相同,第7周开始分别灌服等体积的柴芩肾安方水煎浓缩液和氯沙坦水溶液,1次/d,至第15周末。

1.2.3 正常组

与治疗组同时,灌服等量等次的纯水,并静脉和腹腔注射等量等次的生理盐水。

第15周末取出大鼠肾组织,于冰板上按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大小不等的3部分,以生理盐水洗净,分别装入备好瓶中保存。

1.3 检测项目和方法

1.3.1 免疫荧光检测

肾组织液氮速冻,包埋后制成4μcm厚的冰冻切片,贴于涂有多聚赖氨酸的载玻片上,室温晾干,分别滴加IgA抗体和IgG抗体(1:50稀释),室温放置1h,PBS洗涤,晾干后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IgA、IgC的沉积情况,以亮绿色为阳性染色。

1.3.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肾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厚约3μm。切片脱蜡至水;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微波抗原修复;10%山羊血清封闭;滴加特异性一抗,4℃过夜;滴加生物索标记二抗,室温孵育30min;滴加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室温孵育30min;DAB显色;复染,脱水、透明、封片。实验设空白对照,以PBS代替一抗,对照结果为阴性,阳性染色呈棕黄色。

1.3.3 计算机图像分析

采用MIQAS医学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半定量分析。每组分析6个标本,每个标本随机选取3个阳性视野,于400倍高倍镜下,分别测量每个视野中阳性区域面积比率(Area%)、阳性区域面积(Area)和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以Area%与OD的乘积作为TGF-βl在肾小球中的相对含量,以Area与OD的乘积作为Smad2在肾小管中的相对含量,其值越大表示蛋白表达量越多。

1.3.4 RT-PCR检测

①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提取肾组织总RNA,生物分光光度计测得OD值进行RINA定量,计算OD260/OD280,判断纯度;②RT:取总RNA液加入oligo (dT) 18 primer和DEPC-treated water,70℃反应5min,冰浴,依次加入buffer、Ribonuclease inhibitor和dNTP,37℃反应2min,加入RevertAidTM M-Mul、V Reverse Transcriptase,42℃反应60min,70℃反应10min,冰浴,产物保存于~20℃冰箱内。③PCR:以GAPDH作为内参,其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ACCACAGTCCATGCCATCAC-3'和5'-CCACCACCCTGTTGCTGTAG-3',扩增产物长度为451bp;TGF-β1的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CCAGCCTGCTTCTTGAGTC-3'和5'-TGTTGCGGTCCACCATTA-3',扩增产物长度为702bp;Smad2的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GTGAACCCTTACCACTACC-3'和5'-GCACTATCACTTAGGCACT-3',扩增产物长度为578bp。PCR反应仪上运行以下操作:94℃5min→35个扩增循环→72℃8min→4℃保存,其中GAPDH、TGF-β,和Smad2的扩增循环条件分别为94℃45"、62℃45”、72℃45";94℃30"、61.6℃45"、72℃60"和94℃45"、61℃45"、72℃45"。④各取扩增产物10μμL上样于1.5%%的琼脂糖凝胶中,其中一孔加DNA marker,电泳后采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摄像,Quantity One软件定量分析,实验结果以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即TGF-β,和Smad2基因条带吸光度分别和GAPDH基因条带吸光度的比值)表示。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I0.0统计软件,进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用Games-Howell检验)。

2 结果

2.1 免疫荧光结果

正常组肾小球系膜区无IgA、IgG沉积;模型组表现为系膜区弥漫性颗粒状IgA沉积,个别呈团块状,IgG沉积相对较少,主要在毛细血管袢处,表明模型复制成功。

2.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模型组TGF-β、蛋白和Smad2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均有统计学差异,TGF-β1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上,上皮细胞胞质也有少量表达,Smad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柴芩组和氯沙坦组TGF-β1和Smad2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但两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P<0.01,vs正常组;△△P<0.01,vs模型组.

2.4 RT-PCR检测结果

模型组TGF-β1mRNA和Smad2 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柴芩组和氯沙坦组TGF-β,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且柴芩组Smad2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两个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IgAN的基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肝、脾脏的虚损为主,气阴两虚证多见[5],标实以湿热、瘀血为重,病机虚实夹杂,并且在疾病动态演变的过程中,多种致病因素同时存在,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本课题组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中医“少阳主枢”理论和黄文政教授[6]关于慢性肾炎“少阳三焦枢机不利、气血运行失常”的病机论述,结合本病临床特点而拟定柴芩肾安方,以“疏利少阳三焦”为基础,融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和活血化瘀为一体,诸法并举,共同恢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TGF-β,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调节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促进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体外实验证实,IgAN患者血清plgAl能够刺激系膜细胞TGF-β,mRNA表达增加,而后者与患者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以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等显著相关[7,8],因此认为肾小球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于判断IgAN的预后。TGF-β1表达增强又与ECM沉积相一致,Goumenos等[9]的实验表明TGF-β1可以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活化并发生表型转化,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后者能合成和分泌Ⅲ型胶原等ECM成分,促进其在肾组织的沉积。Smads蛋白是TGF-印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Smad2为受体调节性分子之一,当其与Smad3一起被TGF-βt的I型受体磷酸化后,可与Smad4形成异源性多聚体,并转入核内与DNA结合,激活DNA转录,调节靶蛋白的表达。研究表明,Smad2在IgAN系膜增生型和局灶节段增生型、膜性肾炎、硬化性肾炎中都有过表达,其表达强度也随不同类型肾炎的肾小球细胞增生和硬化程度而异,与TGF-β1、Ⅳ型胶原和纤连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10]。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柴芩组和氯沙坦组TGF-β1和Smad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两个治疗组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柴芩肾安方作用略优于氯沙坦。RT-PCR结果显示,柴芩肾安方能抑制TGF-β1 mRNA和Smad2 mRNA合成,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氯沙坦也能抑制TGF-β1mRNA合成,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两个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IgAN大鼠肾组织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2表达增加,柴芩肾安方组二者表达均明显减少,说明柴芩肾安方可能通过阻断其信号转导,从而抑制TGF-β、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生和ECM增多,延缓肾组织病变进展。实验研究显示,氯沙坦从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也能抑制TGF-β1和Smad2表达,从而对IgAN肾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柴芩肾安方作用略优于氯沙坦,提示其在抑制IgAN大鼠肾组织TGF-β1和Smad2表达的途径之外,可能对RAS也有阻断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摘要:目的探讨柴芩肾安方对IgA肾病(IgA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灌服并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复合感染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方法制成大鼠IgAN模型,并用柴芩肾安方治疗,以氯沙坦为对照。第15周末,观察肾小球形态学变化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分别检测肾组织TGF-β1和Smad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GF-β1和Smad2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柴芩肾安方组大鼠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柴芩肾安方能够抑制肾组织TGF-β1和Smad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从而延缓IgAN肾脏病变的慢性进展。

关键词:柴芩肾安方,IgA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

参考文献

[1]刘刚,马序竹,邹万忠,等.肾活检患者肾脏病构成十年对比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2):834-838.

[2]秦岩,李学旺,李航,等.495例IgA肾病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160-163.

[3]Li LS,Liu ZH.Epidemiologic data of renal diseases from a single unit in China:analysis based on 13,519 renal biopsies[J]. Kidney Int,2004,66(3):920-923.

[4]D,Amieo G.Natural history of idiopathic lgA nephropathy and factors predictive of disease outcome[J].Semin Nephrol, 2004,24(3):179-196.

[5]聂莉芳,余仁欢,于大君.15年来我国IgA肾病中医证候学研究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59-61.

[6]张丽芬.黄文政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31-32.

[7]Lai KN,Tang SC,Guh JY,et al.Polymeric IgAl from pa- 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upregulate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synthesi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human mesangial cells via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J].J Am Soc Nephrol,2003,14(1): 3127-3137.

[8]Han SY,Ibm CG,Cha DR,et al.Effect of IgA aggregates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 production in human mesangial cells and the intraglomerular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 tor-betal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J].Korean J Intern Med,2005,20(1):40-47.

[9]Goumenos DS,Tsamandas AC,Oldroyd S,et al.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 beta(1)and myofibroblasts:a potential pathway to- wards renal scarring in human glomerular disease[J].Nephron, 2001,87(3):240-248.

IgA肾病的治疗进展 第4篇

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早期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IgA肾病疗效不佳, 故一般不用皮质激素治疗。后来发现部分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的IgA肾病患者, 使用激素治疗有效。近年来发现IgA肾病蛋白尿>1.0g/d是预测肾功能恶化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 对蛋白尿在1~3.5g/d的患者一般认为应给予积极治疗, 减少蛋白尿, 以延缓肾衰进展。Schena等[3]对1980年至1990年入选的8篇随机临床试验 (RCT) (196例) 的Meta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伴明显尿蛋白 (>1.0g/24h) 的IgA肾病。Samuels等[4]报道和2004年一项来自意大利的大样本随访10年的RCT结果的Meta分析, 均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IgA肾病的蛋白尿和发生ESRD的危险 (RR=0.44, 95%CI0125~0.80) [5], 且IgAN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除降低蛋白尿外, 还可减轻原肾脏增殖性病变[6]。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 (A R B)

ACEI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用于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来自成人的RCT研究表明, ACEI不但具有明显降低尿蛋白的作用, 同时有益于延缓肾功能的恶化[7~8]。鉴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尚有ACE外来源及大量ACEI易致咳嗽、鼻塞等不良反应等, 1999年至2001年开始ACEI联合ARB用于IgA肾病治疗, 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各自单独应用, 具有更好的减轻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2006年香港6个中心应用缬沙坦 (ARB, 80mg/d) 治疗109例IgA肾病 (尿蛋白>1.0g/24h, Scr123.76~248.52umol/L) 的随机、双盲、安慰剂RCT显示:ARB治疗26个月后在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和稳定血压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组[9]。更有力的支持证据来自于2007年欧洲生物医学与健康委员会支持下的一项包括成人与儿童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高质量RCT结果:66例9~35岁IgA肾病伴中度蛋白尿患者 (24h尿蛋白1.0~3.5g/1.73m2) , Ccr>50mL/ (min.1.73m2) , ACEI组 (n=32) 予贝那普利0.2 mg/ (kgd) , 平均疗程38个月, 随访5年;观察终点时ACEI组与安慰剂组 (n=34) 比较:肾功能减退>30%或尿蛋白达肾病水平者3.1%vs 26.5%, 尿蛋白稳定或部分缓解者40.6%vs8.8% (Pa<0.05) ;ACEI组12.5%的患者缓解, 而安慰剂组未见1例缓解[10]。

多位学者报道联合ACEI/ARB治疗可提高IgA肾病疗效, 包括糖皮质激素、MMF、尿激酶等。ACEI和 (或) ARB可作为伴蛋白尿的IgA肾病的基础用药, 但应注意肾功能状态 (Ccr>30mL/min1.73m2) 和联合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1.2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深海鱼油含有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后者在一些体外研究中发现有抗炎和防止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但深海鱼油对IgA肾病的疗效尚有争议。研究发现鱼油富含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可改善膜流动性及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 因此具有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作用[11]。目前, 有关鱼油保护肾功能和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各家RCT报道结果不一, 缺少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肯定, 尚无推荐临床使用鱼油的依据。

2 免疫抑制剂

2.1 环磷酰胺 (CTX)

在CTX基础上联合或序贯治疗可能是一种治疗策略, Ballardie等[12]的一项前瞻性RCT观察到高危预后的IgA肾病患者接受CTX序贯AZA加大剂量激素治疗可降低5年后ESRD发生的风险。对于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 Mc Intyre等采用每日口服CTX (1.5mg/kg) 联合小剂量泼尼龙 (0.8 mg/kg) 能够有效降低蛋白尿, 改善肾功能和肾病理细胞性新月体及炎性病变, 治疗后随访10~36个月, 蛋白尿、肌酐清除率 (Ccr) 未发生明显变化。虽有循证证据表明CTX对于高危IgA肾病有一定疗效, 但现有的RCT多为低质量等级, 目前CTX治疗IgA肾病的证据尚不充分。

2.2 环孢霉素 (CsA) 和霉酚酸酯 (MMF)

作为新型免疫抑制剂, Cs A于上世纪90年代曾一度用于IgA肾病治疗, 后因其急慢性肾毒性作用, 现已基本不用, 代之以其他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尝试。MMF在IgA肾病患者中的治疗作用目前也存在争议, 我国的两项RCT研究, 一项研究显示在ACEI/ARB有效控制血压的情况下, MMF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尿蛋白, 另一项研究提示在病理类型较重的IgA肾病患者中MMF的治疗较泼尼松能更有效的降低尿蛋白, 由于随访时间短, 两项研究均无法回答MMF对肾功能的影响。因此目前一些新型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在IgA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尚无肯定的临床试验结果。

2.3 来氟米特 (LEF) 和雷公藤总苷 (TW)

将LEF和TW用于IgA肾病的治疗仅见于我国大陆的报道。娄探奇等报道58例患者 (尿蛋白1.0~3.0g/24h, Scr<354umol/L) 随机分为2组, 分别接受LEF (维持剂量20mg/d, 疗程6个月) 和福辛普利治疗, 治疗中患者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轻微;治疗28周后LEF组24h尿蛋白排出量显著减少 (P<0.05) , 完全缓解率为61%, 总有效率为71%, 但与福辛普利对照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刘晓渭等报道了一项LEF和MMF分别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RCT, 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耐受良好, 虽治疗后尿蛋白显著降低, 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65%, 但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以上研究提示LEF可作为IgA肾病治疗的选择之一。

3 其他

3.1 扁桃体摘除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Xie等在118例随访16年后的分组对照研究中观察到:扁桃体摘除组在接受透析治疗例数 (10.4%vs25.7%) 和肾存活率 (89.6%vs63.7%) 方面均明显优于非扁桃体摘除者 (Pa<0.05) 。提示扁桃体摘除有助于提高IgA肾病患者肾脏的长期存活率。IgA肾病患者肉眼血尿往往在粘膜感染后诱发, 提示粘膜对感染或食物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而作为全身IgA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扁桃体可能在这种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中起激活作用, 而新近有研究显示扁桃体亦可能是血清异常IgA1的来源之一, 扁桃体的切除可能减少这种异常的IgA1的产生, 因此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可接受这种治疗, 但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予以明确。

3.2 尚见有关抗凝治疗、血浆置换、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 (IVIG) 、

抗氧化剂Vit E、前列腺素E1、他汀类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用于IgA肾病的RCT或病例报告。

总之, 对于Ig A肾病的治疗主要是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Ig A肾病治疗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今后仍需我们进行大量研究、随访, 以期寻求有效的治疗途径。

摘要:IgA肾病现仍无特异性治疗手段, 常用药物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鱼油等。近年来全球均在积极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求达到临床缓解、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目前尚缺少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支持, 全球尚无公认的临床应用指南。

关键词:IgA肾病,治疗,循证医学

参考文献

[1]Berger J, Hingais N.Zntercap illary depsits of IgA-IgG[J].J U-rol Nephrol (pan’s) , 1968, 74 (9) :694~695.

[2]Berthoux FC, Mohey H, A fiani A.Natural history of p rimary IgA nephropathy[J].Sem in Neph rol, 2008, 28 (1) :4~9.

[3]Samuels JA, Strippoli GF, Craig JC, et al.Immunosupp ressive treat-ments for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N ephrology (Carlton) , 2004, 9 (4) :177~185.

[4]Pozzi C, Andrulli S, del Vecchio L, et al.Corticosteroid effectiveness in IgA nephropathy:Long-term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m Soc N ephrol, 2004, 15 (1) :157~163.

[5]罗钢, 姜红.IgA肾病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5) :395~397.

[6]王墨, 李秋.小儿IgA肾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 (5) :329~331.

[7]韩子明, 苗永红, 乔晓辉, 等.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病大鼠肾脏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6, 23 (2) :118~120.

[8]Li PK, Leung CB, Chow KM, et al.Hong Kong study using valsartan in IgA nephropathy (HKV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Am J Kidney Dis, 2006, 47 (5) :751~760.

[9]Hogg RJ.IgA nephropathy:what, s new[J].Pediatr Nephrol, 2007, 22 (11) :1809~1814.

[10]Ballardie FW, Roberts IS.Controlled prospective trial of predniso-lone and cytotoxics in progressive IgA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 2002, 13 (1) :142~148.

[11]Mc Inty re CW, Flu c k RJ, La mb ie SH.Ste ro id a n d cyclophosphamidetherapy for IgA nephropathy associated with crescenteric change:An effective treatment[J].Clin Nephrol, 2001, 56 (3) :193~198.

IgA肾病血尿的中医证治 第5篇

IgA肾病 (IgA nephrophathy) 特征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 因此也称为Berger病[1,2]。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IgA肾病有15%~20%的患者在诊断后10年内, 有30%~35%的患者在2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3,4]。其临床特点以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 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等。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一, 对其治疗也不主张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IgA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优势, 并且疗效肯定。

1 血尿的病因病机

由于血尿是IgA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 故归属于中医“尿血”、“溺血”、“溲血”等范畴, 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素体阴虚、气虚或气阴两虚, 而又感受风热邪毒或湿热邪毒等外邪, 客于下焦, 损伤血络而致。中医对血尿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气厥论》中“胞移热于膀胱, 则癃溺血。”《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热在下焦者, 则尿血。”《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中说:“心主于血, 与小肠合, 若心象有热, 结于小肠, 故小便血也。”《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说“夫尿血者, 是膀胱有客热, 血溶于脬故也。血得热而妄行, 故因热流散, 渗于脬内而尿血也。”

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其中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 标实以热湿淤血为重。素体气虚卫外不固, 则易反复招致外邪侵袭;风热犯肺, 母病及子, 则热邪入肾, 肾经上络于咽, 热邪循经亦可入肾。阴虚火旺, 灼伤脉络, 血液溢出脉外;或风热湿热灼伤脉络, 或气虚帅血无力, 或邪热耗津炼液形成内停瘀血, 均可致血液不循常道, 血溢脉外, 导致以血尿为主的临床表现。

2 血尿的分型论治

2.1 风热扰络

多见于IgA肾病急性发作期, 机体感受风热, 热毒扰肾, 损伤血络, 迫血妄行, 出现尿血。诚如《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曰:“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风邪热毒壅阻于肺, 咽喉失于濡养则咽痛, 咽红。治法:疏风清热利咽, 凉血止血。方药:银翘散合小蓟饮子加减。

2.2 湿热内蕴

湿热与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肾病在临床上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程度湿热表现。治法:清利湿热, 凉血止血。方药:三仁汤合小蓟饮子加减。

2.3 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是IgA肾病的主要病机, 治法:益气养阴止血。方药:参麦饮合小蓟饮子加减。参麦饮益气养阴生津。宜选太子参, 因其味甘性平, 既具益气之功, 又有生津之效, 而无刚燥伤阴之弊。不宜用红参, 因其性偏温, 不利血尿病情。对于阴虚较重者, 应慎用黄芪, 避其温燥, 免致血尿加重。

2.4 肺肾阴虚

病程日久, 肺肾阴虚, 虚火上炎, 咽部反复疼痛干燥, 虚火扰络, 尿血不止。治法:滋养肺肾, 清热凉血止血。方选二至丸、玄麦甘桔汤合小蓟饮子加减。

2.5 肝肾阴虚

治法:滋阴潜阳, 清热凉血止血。方选一贯煎合小蓟饮子加减。

2.6 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由于瘀血凝结, 留而不去, 新血无以生化。久病致虚, 经络营卫之气损伤, 血脉不畅, 瘀积日久, 而成虚实夹杂之证, 四物汤中当归甘温和血, 川芎辛温活血, 芍药酸寒敛血, 地黄甘平补血, 四物具生长收藏之用, 故能使荣气安行经隧也, 则阴血归经而无渗溢。

3 典型病例

例1, 男, 23岁, 初诊日期:2002-01-12。患者主因发热、咽痛一周后出现血尿5 d, 就诊于省人民医院, 肾穿刺显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给予口服泼尼松每日35 mg, 双嘧达莫每日100 mg, 洛汀新每日10 mg, 治疗半年, 疗效不显著, 遂来我院就诊。患者诉尿血色鲜红, 或镜下血尿时轻时重, 口干咽燥, 咽痛, 伴咽部异物感。咽部充血, 扁桃体Ⅱ度肿大, 舌红, 苔微黄而干, 脉细数。复查尿常规:红细胞 (+++) , 尿蛋白 (+) , 尿相位差高倍视野90%异型红细胞。肾功能:尿素氮6.35 mmol/L, 血肌酐72 μmol/L。血压:120/65 mm Hg (1 mm Hg=0.133 kPa) 。辨证为肺肾阴虚、气滞血瘀。治宜滋养肺肾, 清热凉血止血。方选二至丸、玄麦甘桔汤合小蓟饮子加减。处方:生熟地各12 g, 女贞子10 g, 旱莲草10 g, 玄参10 g, 麦冬10 g, 白茅根20 g, 桔梗10 g, 大小蓟各15 g, 丹皮10 g, 连翘10 g, 甘草3 g等。水煎服, 1剂/d, 5剂后复查尿常规, 红细胞 (++) , 继以本方为主随症加减, 坚持服药半年, 尿红细胞5个/HP, 至今病情稳定, 随访无复发。

例2, 男, 45岁, 初诊日期:2005-06-10。患者因腰部胀痛不适, 逐渐发现血尿, 就诊于某医院, 住院后排除肾结石、结核、肿瘤等, 作肾穿刺显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 给予西药、中成药 (药物不详) 治疗1年余, 尿血不见好转, 遂来我院就诊。尿血日久, 尿中有血丝、血块, 腰部刺痛, 面色黧黑, 舌质紫暗, 脉沉涩。尿常规:红细胞 (+++) , 尿蛋白 (++) , 尿相位差高倍视野92%异型红细胞。肾功能:尿素氮10.3 mmol/L, 血肌酐182 μmol/L, 血压:140/85 mm Hg。中医辨证: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止血。方药:柴胡10 g, 枳壳10 g, 桃仁10 g, 红花10 g, 当归10 g, 郁金10 g, 赤芍10 g, 生地12 g, 炒茜草12 g, 炒浦黄12 g (包煎) , 炒槐花15 g, 甘草3 g等加减治疗1年余, 上症明显减轻, 尿常规:红细胞 (+) , 尿蛋白 (-) 。肾功能:尿素氮5.3 mmol/L, 血肌酐112 μmol/L。

4 讨论

4.1 血尿的辨证论治需掌握以下要点 (1) 辨血色, 火盛迫血, 实热盛者, 多尿血鲜红;气血亏虚, 气不摄血者, 多尿血淡红;尿中夹血丝、血块者, 多属瘀血内阻; (2) 血尿的治疗用药, 强调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病初宜见血先止血, 久病宜见血须治本; (3) 血尿多兼血瘀, 故应重视活血化瘀; (4) 对于反复发作血尿患者, 应采取治本方法, 滋养肝肾, 益气摄血。

4.2 小蓟饮子来源于《重订严氏寄生方》, 由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组成。是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常用方剂。可辨证加减, 灵活运用于IgA肾病实热证的治疗。

4.3 重视咽喉的辨证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IgA肾病多继发于感染之后。由咽喉部炎症刺激可诱发IgA肾病或加重病情出现肉眼血尿, 且咽部症状的轻重与血尿呈正相关。许多IgA肾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 临床存在大量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肾病急性加重的病例。祖国医学认为:咽喉是外邪入侵犯肾的重要途径。咽属肾所主, 喉为肺之门户。外邪侵袭, 经皮毛或呼吸道而入, 盘踞于咽喉, 郁结不散, 化生淤毒, 可致咽充血, 咽后壁滤泡增生, 毒随少阴经脉下侵于肾之血络, 致病情加重, 难以缓解。应重视咽喉症状, 治疗以清利咽喉、养阴之法治之, 常能收到满意效果。

4.4 见血休止血, 治本当求源 临床医生屡见患者肉眼或镜下血尿, 急于止血, 用遍各种止血之药, 仍不能奏效, 此何故也, 乃舍本求末也。凡此之时, 当辨证平脉, 阐明病原, 在辨证求本的基础上略加几味有针对性的止血之药,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5 治疗过程中亦应注意勿过用温燥之品。

4.6 头晕目眩者, 应检测血压, 积极控制高血压。中药予滋阴潜阳, 凉血止血。

4.7 IgA肾病的病因病机 多与“热”、“虚”、“瘀”有密切关系, 其中水湿、热毒、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 互为因果, 后者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从而使病情复杂化, 以致血尿反复发作, 病情缠绵难愈。

4.8 IgA肾病是以免疫病理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5]。中医药治疗在控制近期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预后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发挥中医整体治疗及辨证治疗的优势, 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体质, 抗感染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93.

[2]易著文.IgA肾病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 (4) :641.

[3]蓝芳, 史伟.IgA肾病血尿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 (22) 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 9.

[4]杨晓庆, 高进.IgA肾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33) :8078.

浅谈中医药治疗IgA肾病 第6篇

关键词: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药治疗

Ig A肾病是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临床上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西医学在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较深研究, 治疗方面尚无特效药物, 中医药在Ig A肾病治疗的研究较多, 且疗效确切, 显示出一定优势, 现将中医药治疗Ig A肾病的近况以综述形式阐述。

1 病因病机

王珍等[1]认为, Ig A肾病以正虚为本, 气阴两虚乃为其最常见证型。邪实为标, 邪实之中又以风热、湿热、瘀血等为常见, 演变过程中往往虚、实、邪夹杂。并常夹有上焦风热或痰热, 中、下焦湿热。病久气血运行不畅, 致血脉瘀阻滞。瘀血阻滞脉络可使血不归经, 溢于脉外;或瘀血蕴久化热, 使热毒更盛, 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气机, 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失于疏泄固摄, 均可进一步加重血尿, 从而使病程缠绵难愈。纵观Ig A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先天禀赋不足、气阴两虚是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 而湿、热、毒、瘀诸邪不但参与疾病的发生, 更是导致病情转变的主要病理因素。曾莉等[2]认为Ig A肾病病机多热在下焦。热有虚实之分。实热多因感染外邪, 上犯咽喉, 肾络与咽相通, 故伤肾络而尿血。虚热则内因素体阴虚, 外复感热邪, 灼伤阴津, 导致肾阴不足, 虚火灼伤肾络而尿血。脾肾气虚、久病入络、气滞血瘀亦可导致血尿。范军芬等[3]认为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虚损;标实主要为湿、热、瘀等, 标实是导致疾病恶化的主要病理因素。病位涉及肺、肾、脾、肝, 肾是本病中心所在。有学者以《黄帝内经》“病久入深, 营卫之行涩, 经络时疏故不通”及叶天士“久病入络”为理论指导;以病程长、反复发作, 舌暗脉涩为辨证依据;提出“肾络瘀阻”病机学说, 认为“肾络淤阻”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 “肾络瘀阻”为贯穿Ig A肾病始终的基本病机[4,5,6]。周迎晨等[7]认为, Ig A肾病的病位在肾, 但临床的疾病发生、发展常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状态有关。

2 分型辨证论治

王珍等[1]治疗Ig A肾病分急慢两型。急性期急性期, 多为风热壅盛、迫血下行证, 常在外感病后出现。外感咳嗽发热后, 治疗以疏散风热、解毒利咽、凉血止血为主, 常选用银翘散与小蓟饮子化裁。下焦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助运化湿、凉血止血为主, 方用八正散合小蓟饮子加减。慢性期宜分型辨证论治, 多分为肺 (脾) 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四证。肺 (脾) 肾气虚证以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证以右归丸加减;肝肾阴虚证以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气阴两虚证以参苓白术散加六味地黄丸加减。慢性迁延期以气阴两虚多见, 采用滋补肾阴、补益脾气为主要治法, 常用药为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生地、玄参、薏苡仁、白扁豆, 并依据患者气虚或阴虚的偏重随症加减。余秉治常谓:慢性肾炎病在肾、治在脾, 强调调理后天脾胃的重要性, 补气健脾法贯穿治疗始终。

洪钦国治疗Ig A肾病采用辨病、辩证和辨证相结合, 将Ig A肾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进展期处理。急性发作期偏于邪实, 治以祛邪为主;慢性进展期偏于正虚, 治以扶正为主。急性发作期分为风热扰肾型、下焦湿热型;慢性进展期分为气虚不摄型、气阴两虚型、阴虚内热型。风热扰肾型, 治以疏风清热, 利咽止血。方用银翘散合滋阴养咽药, 加入玄参、生地黄、沙参等。下焦湿热型治以清热泻火, 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加减。气虚不摄型治以补气摄血。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治须益气养阴止血。选用生脉饮加减。阴虚内热型宜滋阴降火, 凉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血尿者加用大蓟、小蓟、白茅根、侧柏叶、茜草、地榆等清利止血;蛋白尿者加用芡实、金樱子、莲肉、莲须、桑螵蛸等补肾固涩;慢性咽炎者配合玄麦甘桔汤;易感冒者配合玉屏风散。弱病情绵长, 久病入络, 血尿经久不愈, 常选用活血止血法, 常用益母草、泽兰、三七粉、丹参、当归、蒲黄、茜草、马鞭草等。张丽等[8]认为Ig A肾病, 在发作前多因外感邪毒, 而发呼吸道或皮肤感染, 病在上焦, 治宜疏风清热, 利咽解毒, 凉血止血。方用银翘散、小蓟饮子加减。急性发作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基本原则, 旨在清解上、中、下三焦的湿热毒邪, 控制炎症反应, 达到截流澄源的目的。常选用大柴胡汤、八正散等为主方, 临床随症加减。若毒伤肾络, 久病入络, 脏腑虚损, 气机失调, 血脉不利, 壅滞成瘀。多以补肾活血与止血药物并用, 不能一味止血。病久亦郁, 肝主疏泄, 调畅一身气机, 为三焦气机之枢道, 病久湿热淤血等标实之证形成。治宜疏利三焦气机, 得气血津液运行正常。常以柴玉平肝汤加减, 多选用柴胡、陈皮、白芍、川芎、栀子、枳壳、瞿麦等, 每每疏肝利胆, 调畅三焦气机。

3 专方专用

欧娇英等[9]用滋阴益肾方治疗Ig A肾病。滋阴益肾方 (女贞子12g, 墨旱莲12 g, 麦冬12 g, 黄芪30 g, 白术12 g, 茯苓15 g, 薏苡仁30 g, 积雪草30 g, 鹿衔草20 g, 六月雪30 g, 白花蛇舌草30 g, 白茅根15 g) 随症加减1个月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2个疗程。与单纯的尿激酶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滋阴益肾方是治疗Ig A肾病的有效措施, 与单纯的尿激酶相比该方法具有明显改善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Ig A肾病的蛋白尿和血尿, 延缓疾病的进展和缩短病程, 也有预防Ig A肾病复发的作用,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赵志新等[10]用常规治疗合五子固肾汤为治疗组 (协定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 太子参15 g, 枸杞子15 g, 菟丝子15 g, 五味子9 g, 车前子15 g, 覆盆子20 g, 石韦10 g) , 对蛋白尿严重者, 加芡实20 g, 益智仁30 g肾功能异常者, 加大黄15 g;水肿者, 加泽兰30 g, 茯苓15 g。每日1剂, 每次150~200 ml, 每日2次, 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治疗, 结果发现治疗组疗效显著 (P<0.0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胱抑素下降 (P<0.05) ;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 (P<0.05) ;治疗组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 (P<0.05) 。赵宝生[11]运用五苓散, 每日1剂, 水煎至400 ml, 分早晚两次顿服。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发现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口服强的松) 与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分消走泄法中药治疗) 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尿红细胞数与血肌醉含量测定结果、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1) ;治疗组尿红细胞含量、24 h尿蛋白、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1) 。赵玉庸[4]运用肾络通 (黄蔑30 g、丹参、龟板各15 g, 地龙12 g, 川芎、蝉蜕、乌梢蛇、僵蚕、茯苓各15 g, 大黄6~15 g) 治疗Ig A肾病发现肾络通可降低蛋白尿, 减少尿中红细胞排泄, 保护肾功能, 减缓疾病进展, 并可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夏滨祥等[12]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Ig A肾病。治疗组:补阳还五汤+西医常规治疗,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检验结果对比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为 (265±98.7) mg/24 h, 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为 (355.6±93.5) mg/24 h。

4 中成药治疗

杨柳等[13]将盐酸贝那普利、双嘧达莫为基础治疗治疗。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黄葵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RBP及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王丽萍等[14]将64例Ig A肾病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4粒,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福辛普利10 mg, 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分别较治疗前降低,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黄葵胶囊可以减少Ig A肾病湿热证患者的尿蛋白, 其疗效与福辛普利相似。蒋易容等[15]利用计算机检索关于黄葵胶囊治疗Ig A肾病的试验, 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葵胶囊在减少Ig A肾病患者尿蛋白, 提高Ig A肾病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但在改善肾功能、改善血尿、降血脂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研究报道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说明黄葵胶囊可减少Ig 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 提高Ig A肾病疗效确切, 但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张永秀等[16]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缬沙坦组80 mg, 1次/d) 和B组 (金水宝4粒, 3次/d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组80 mg, 1次/d) , 观察12周, A、B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 每组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的降低。治疗后B组下降的幅度较A组更明显 (P<0.05) 。证实了金水宝联合缬沙坦治疗Ig A肾病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增加疗效, 可以有效地延缓Ig A肾病的进展。

5 最新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认为Ig A肾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复杂性状的疾病, 遗传因素在Ig 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陈香美、Lim等研究提示Ig A肾病发生与Megsin基因遗传变异有关[17,18,19]。masutani等[20]研究认为IL-4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Ig A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进程。

随着肾活检的广泛经行, 中医学者发现Ig A肾病的中医证型与Ig A肾病的病理有一定关系。陈香美等[21]研究发现Ig A肾病的中医分型与Ig A肾病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有相关性且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 即Ig A肾病临床与病理加重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证型的演变过程, 即脾 (肺) 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IgA肾病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经肾活检确诊的病例, 均为原发性Ig A肾病, 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干燥综合症等所致的继发性Ig A肾病。其中, 男24例, 女10例, 年龄16~61岁, 平均年龄 (32.2±11.8) 岁, 病程7d~3年。

1.2 方法

肾穿刺术前检查双肾B超测量双肾大小及实质厚度、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 测血压, 术前1d晚肌注Vit K4 10mg, 术前立止血1Ku皮下注射, 排空膀胱, 俯卧, 腹部垫枕头, 固定肾脏, 实行B超引导下穿刺, 抽取肾组织分别送光镜、免疫荧光及电子显微镜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肾脏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血尿、蛋白尿、肾活检Scr、血压等。肾活检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肾组织病变分级根据Lee氏分级系统分为Ⅰ~Ⅴ级[2]。

2 结果

2.1 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表1显示:本组病理改变变现以Ⅱ~Ⅳ及为主30例 (88.2%) , Ⅰ和Ⅴ级少见。临床表现以血尿合并蛋白尿最常见, 16例 (47%) 。其中有6例 (17.6%)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单纯血尿9例 (26.5%) , 单纯蛋白尿3例 (8.8%) ;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10例 (29.4%) , 合并肾功能不全9例 (26.5%) 。

2.2 病理改变与免疫荧光检查

表2显示:单纯Ig A沉积10例 (29.4%) , IA+Ig G7例 (20.6%) , Ig A+Ig M12例 (35.3%) , Ig A+Ig G+Ig M5例 (14.7%) , C3沉积21例 (61.8%) 。从该表中可见, 免疫荧光类型与病理分级 (肾损害程度) 无相关性。

3 讨论

Ig 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 A或Ig 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Ig 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常见原因。在亚太地区 (中国、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 、欧洲、北美洲该病分别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50%、20%、8%~12%[3];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 确诊依赖于肾活检。Ig A肾病以往认为是一种临床预后良好的疾病, 然而, 随着对该病的研究深入, 人们逐渐发现其持续进展性特征。近年来大量的统计资料显示, Ig A肾病占我国终末期肾病的18.3%[4], 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Ig A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男性多于女性, 而且以青少年男性多见, 发病的高峰是20~40岁, 本组资料显示男女比例为2.4∶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本组资料以血尿并蛋白尿最常见, 占47%, 其次为单纯血尿占26.5%, 以肾病综合症为表现者占17.6%。29.4%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26.5%合并有肾功能不全。

Ig A肾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 几乎涵盖了所有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5], 从单纯血尿、单纯蛋白尿到肾病综合征及伴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组织学形态轻重不一, 以局灶阶段增生和弥漫系膜增生病变为主, 临床类型与病理分级间未发现相关性, 但肾活检病理分级对于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分级高, 提示预后不良[6]。本组资料显示, Ig A肾病的病理类型以Ⅱ, Ⅲ, Ⅳ级为主, Ⅰ, Ⅴ级少见, 这可能与Ⅰ级临床表现隐匿, 肾脏病变轻微, 未及时就诊及医生重视不足有关, 而Ⅴ级肾病病变严重, 肾小球弥漫性硬化, 肾脏萎缩, 临床上多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甚至需要血液净化治疗, 做肾穿刺活检风险增加, 很少再做肾活检有关。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单纯性轻度蛋白尿者病理类型以Ⅰ、Ⅱ为主;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者病理分级以ⅢⅣ级为主, 可见肾小管萎缩伴间质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肾小动脉壁增厚及硬化等, 这可能是因为在肾小球免疫损伤过程中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可通过系膜渗透到间质, 导致间质细胞和基质的增殖和增生, 继而发生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

由于Ig A肾病的病理分级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 我们应对无症状血尿。蛋白尿患者提高认识, 引起重视, 尽早行肾穿刺坚持,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可延缓肾功能恶化, 保持良好预后, 使患者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08:993.

[2]Lee Sm, Rao Vm, Franklin WA, el al.IgA nephropathy:morphologic predictors of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J].Hum Pathol, 1982, 13:314~322.

[3]陆再英, 钟南山, 谢毅, 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23.

[4]陈香美, 王涌, 汤力, 等.106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的临床价值[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3, 19 (1) :15~19.

[5]李素敏, 杨林, 傅淑霞, 等.浅析IgA肾病患者的病理与临床关系[J].临床荟萃, 2004, 19 (24) :1405~1406.

IgA肾病大鼠 第8篇

关键词:IgA肾病,中医药疗法,血瘀证

原发性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 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 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一般认为, 肾小球性血尿是由于肾小球受损后, 基底膜断裂、红细胞从此裂缝中被挤出而形成。该病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和病理机制迄今尚有许多未明之处, 及目前现代西医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 中医药治疗血尿相对西医而言, 具有整体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优势。以下是笔者对活血祛瘀法治疗IgA肾病血尿的看法。

1 对病机的认识

IgA肾病血尿发病的内在因素在于脏腑亏虚, 其中以肾脏的虚损为主。因为患者禀赋不足、劳累过度都可导致肾气耗伤, 而肾主封藏和固摄, 肾气不足, 封藏失职, 肾失固摄, 均使精微物质外泄, 可见血尿。但是IgA肾病血尿的发病、反复和加重, 多与患者感受外邪有关。如患者感受风邪, 或风热犯肺、或风寒袭肺入里化热, 热注下焦, 则发为血尿;或因患者过食辛辣、醇酒厚味, 中焦湿热内生, 热伤脉络, 流注膀胱, 发为血尿;或因患者湿热之邪侵袭下焦, 致下焦壅热, 热伤脉络, 流注膀胱, 发为血尿。故风热犯肺、胃肠或下焦湿热是IgA肾病尿血发病、反复、加重的重要诱因。

当中更应该注重瘀血的重要性, 出血性疾病往往同时伴有瘀血, 这不仅仅是因为出血导致离经之血瘀于局部, 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 虚、热、湿、浊各种病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肺、脾、肝、肾虚损、功能失调, 是引起肾性血尿的重要原因。脾主统血, 脾虚则不能摄血, 血不归经溢于脉外而成瘀血;血赖气以动, 肺主气, 肺虚则宗气不足, 不能贯穿血脉推动血行而成瘀;肝藏血, 主疏泄, 肝虚则气滞, 气滞则血瘀;肾为阴阳之宅, 与肝脾两脏相互滋养, 脾肾阳虚则寒凝, 血脉涩滞不畅而成血痪;肝肾阴虚则相火偏亢, 煎熬阴液, 血液粘稠而为癖;脾主升清降浊, 肾主泌别清浊, 脾肾亏虚则湿浊内蕴, 阻滞气血而成血瘀;所以肾性血尿病程初期即有瘀血形成。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 同时又是重要的病理因素。或血阻滞脉络, 使血不归经, 溢于脉外;或瘀血蕴久化热, 使热毒更盛, 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气机, 致脏腑功能失调, 失于疏泄固摄, 均可进一步加重血尿, 从而使病瘀血程缠绵难愈。可以说瘀血是导致血尿持续或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 且贯穿整个病程。

2 重视活血祛瘀的治疗

由于IgA肾病是难治性迁延性疾病, 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 贯穿疾病的始终, 因而从瘀论治至关重要。正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所说:“宜行血而不宜止血……行血则血行经络, 不止自止”, 治疗血尿当以活血祛瘀为要。热毒内蕴, 热僚内结者, 可予牡丹皮、赤芍、丹参、茜草、大黄、马鞭草、蒲黄、地榆等, 临床上还常予三七、黄柏、琥珀共为末口服以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瘀阻水停, 湿痛互阻者, 予以益母草、泽兰、牛膝、鬼箭羽等以活血利水;病程长久, 血瘀阻络者可加用地龙、土鳖虫、蛰虫、蛇虫、五灵脂等以破血散瘀;气滞血瘀者予郁金、川芍、降香、莪术、桃仁、红花、三七等以理气活血;气虚血疲者, 可予补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

活血化瘀药能够活血散瘀, 促进血行, 疏通津液, 气行血和, 改善血滞津窒的病理状况, 促进微循环障碍的改善, 以助温阳补肾和滋阴补肾功能的充分发挥, 有利于肾功能的复常。适当应用丹参、益母草、红花、桃仁、赤芍、当归、田七等活血化瘀之品, 则可增加肾血流量, 改善肾组织的血氧供应, 促进新陈代谢, 扩张肾血管, 抑制肾小球纤维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药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可以减轻肾脏反应性炎症, 增强肾小球排泄功能, 改善肾血流, 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微循环和调节免疫!代谢方面的功能,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愈合[1], 故对肾脏病变有恢复作用。例如, 丹参作为活血化瘀药之一, 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具有抑制凝血及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促进纤微蛋白降解、减少血栓形成、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有活血化瘀功效。丹参能使肾脏凋亡细胞减少, 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 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临床研究还结果表明, 丹参有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2]。另有学者研究[3], 活血化瘀药中的川芎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止血小板聚集、激活及活性释放, 并能阻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对中性粒细胞释放溶解酶功能及趋化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同时川芎还可抑制红细胞聚集, 降低血小板黏附和白细胞黏附, 从而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性, 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 改善肾功能微循环, 使受损的毛细血管得到修复。

由此可知, 血瘀作为IgA肾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 是该病迁延不愈的关键所在, 因此重视活血化瘀药的应用, 对改善肾功能, 减轻临床症状, 尤其是肾性血尿, 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尹通, 马华.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体会.陕西中医, 1998, 9 (19) :432.

[2]扬倩春, 扬霓芝, 刘洲.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 2004, 3 (31) :194.

IgA肾病大鼠

IgA肾病大鼠(精选8篇)IgA肾病大鼠 第1篇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与试剂复方仙草颗粒:由八仙草60g、三七10g、薏苡仁15g、制大黄10g、黄芪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