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海豚救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第1篇
《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6个生字。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教学难点
懂得海豚救人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你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随后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板书:海上救生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将课前收集到的海豚的相关资料,选择有价值的,准备与同学进行交流。
(4)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小组成员合作,派出小组成员代表,准备汇报交流这两个问题。
(三)汇报交流、集体反馈
1、字词方面的问题,如有小组内没能解决的,反馈出来,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汇报问题,集体交流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了解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体会海豚救人的方法。
(1966年,海豚救援十名韩国船员;1972年,海豚救助南非姑娘;1992年,海豚救助两名印尼海员。)
①海豚把身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②就在这时,有两头海豚出现在她身边,把鲨鱼赶跑了,还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③它们围成一个圆圈……直到海员游到船边。
(2)重点理解:海豚为什么能救人?
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板书:照料天性
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
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
(四)总结升华 海豚真不愧为一个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你们想对海豚说点什么?我们从海豚的身上得到了些什么启示呢?我们将来应该怎样对待动物?
要让学生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同时还要与其它的动物和谐相处,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做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五)拓展练笔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或办一期小报。板书设计 海豚救人
海上救生员
照料天性
作业布置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见()()为
()()力尽
()出()外 求()无()
面目()()
不可()()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的面目
()的精神
()的动机()意外
()照料
()运动
三、按要求写句子。
1、韩国一艘渔船在太平洋海面上捕鱼时不幸沉没。(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称海豚为勇敢的海上救生员。(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豚把鲨鱼赶跑了。(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海豚是用()呼吸的()动物。
2、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的,而是非常(3、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4、海豚救人往往是()行动。)的。)海
豚
救
人
教学设计
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第2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故事性强,层次分明,除了一些词句的含义较难外,其它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以前经常训练,所以学生的预习结果还不错。课堂上,学生还能针对自己的疑难问题去认真听讲、提出问题。以后还要经常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二、培养用事实说理的习惯。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举实例、列数字的表达方法,并能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些题:
1、作者是怎样证明海豚能救人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下文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2、咱们班的李鸿艳可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同学,谁能说说为什么?接着有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赵悦拾金不昧的事例,并且有一个学生还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叙述。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种表达方法。省去了许多说教。
三、培养学生有针对性搜集资料的习惯
由于学生都有搜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在展示的时候,展示了许多有关海豚的资料,但其中有两个孩子们问到两个非核心问题“鲨鱼为什么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时,见他们兴趣盎然,急须知道答案时,我卖了个关子,“这个艰巨的任务,谁愿完成,下午来开个新闻发布会”下午我一到校门,有几个就迎上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上网查来的结果。随后我就教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疑问、兴趣去查阅、搜集资料。
四、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习惯。
在《海豚救人》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男同学忽然提出疑义: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种本性,并谈不上“见义勇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上当被捕捉。
针对这个课堂“意外”,我发动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明确了“海豚救人”的这种行为的内涵是对“子女”的照顾与爱护,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不能说是傻。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动物的善良本性对它们进行捕杀,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还给学生讲了非洲象在人类的“伤害”之下,“学会”了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的故事。
通过这一课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中的“海豚效应” 第3篇
我觉得海豚效应, 不仅仅适合海洋馆的训练员训练海豚, 也同样适合我们人类的教育。当学生做作业做得很好或者表现得特别优秀时, 我们及时的加以鼓励、表扬, 肯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卡耐基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平庸之辈”,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善于多鼓励, 那么学生学习将会更努力。如我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 有一个学生非常主动积极的回答问题, 先不管回答得是对是错, 我们马上给以肯定和鼓励, 别的学生慢慢的也会跟着回答了, 长期这样就形成非常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如果形成了这种氛围, 因为始终引导着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课堂睡觉现象就大大减少。
在海豚效应中我们得到的启示除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表扬外, 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多发现给以学生表扬的机会, 正面表扬与侧面批评相结合,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很多教育学家认为, 中国跟外国的家庭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中国的父母很少去表扬和鼓励孩子, 当孩子一旦有错误马上遭到家里人的批评甚至是讽刺。而外国则是父母经常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尝试, 不管他是成功和失败总会得到相应的鼓励, 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孩子主动思考和动手的习惯。在面对着我们国家学校的学生, 我们更要注意培养多给学生鼓励的意识, 因为我们目前的学生群体当中很多学生可能在班里的成绩一般, 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 在家里可能又缺乏足够的关心和理解, 这样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 久而久之他们更缺乏自信心, 所以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不管他再差, 他总有他的长处, 如音乐、美术、打游戏或者是篮球等。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刚吃完年饭的富翁, 你给以一个鸡腿甚至是鱼翅他都是没有半点感觉的, 但当你给趟在路边的一个乞丐投去一个馒头的时候, 他就要感激到流泪了。所以多给我们的学生鼓励和表扬, 因为他们需要这样的“馒头”。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很久以前就提出的精论, 他把传道放在第一位,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去体现呢?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授以知识更为重要。我们的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显得很疲倦, 两眼无神, 甚至直接睡倒, 但一旦坐在电脑前打游戏, 他们的精神就来了, 可以通宵达旦也神采奕奕, 难道打游戏就不累了吗?这并不见得, 因为长期打游戏而搞垮身体的大有人在, 那么是什么驱使他们能在这种高强度的活动中保持这么长的时间呢?通过调研表明, 那是因为他们有一股强烈的激情在支撑着他,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激情、自信、鼓励和希望都可以通过在游戏的虚拟环境里面找到。他们在玩游戏过程当中, 一旦玩得好, 或者赢了, 计算机系统马上给以加分晋级鼓励, 并且增加难度, 让他们感觉到又不是很难但又有挑战性, 这样“他们只要一跳就摘到了苹果”, 他们在那里面找到了从没有的成就感, 那就是他们心中永远不灭的动力火焰, 那就是海豚眼里永远最新鲜和最美味的食物。在教学当中我们除了多鼓励外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经常的给以学生学习的动力, 激发他们的内心潜力。如压力法:在高校教育中部分课程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考试考证来促进。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增加, 0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是413万, 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到接近495万, 但据统计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却减少了22%, 由此可见, 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 很多毕业生“刚毕业即失业”。在这学历在市场就业竞争中渐渐失去“敲门砖”而实际技能知识显得更为重要的时代, 我们需要去考试考证, 从而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掌握真正的技能, 也让考证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实例引导法:举现实中名人成功例子引导等等。如“塑胶花大王”李嘉诚幼时家境贫寒, 父亲早逝, 所以他14岁就出来打工赡养慈母、抚育弟妹。尽管工作非常辛苦, 但李嘉诚一有时间就如痴如醉的看书, 海阔天空的去考虑问题。李嘉诚说过:“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 不至因为不了解新信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而大凡有志之人, 无论年长年幼, 只要心里一旦有了宏大的目标, 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不气馁的行动。出身寒门的李嘉诚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当提起他的成功, 李嘉诚总是坦然告知, 勤奋和创新是他成功的前提。我们的学生幼年比李嘉诚幸福的多, 成功的机会也很多, 让我们的学生以他为榜样, 确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并且不断鼓励他们努力付之以行动, 用学习来充实自己, 让学生永远充满学习激情和动力。
用海豚效应处理课堂纪律, 也是非常有效的。课堂纪律的好与坏对一堂课的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课堂纪律不好, 睡觉或者在下面乱说话的调皮捣蛋学生多, 那么效果是大打折扣, 因为那是个“传染病”, 他对其他周围的同学也产生很坏的影响。有很多人说那因为是我们学生的素质基础差, 但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材, 如果说我们学校是个企业, 那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 原材料我们是没法改变的, 那要制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就要靠我们这些工人的造化, 所以我们要抱着高度负责的精神, 不断思进步, 求新法, 去塑造灵魂。对培养学生, 要抱着“学生要成其才, 必先成其人”思想, 如果我们不指望每个人都成才的话, 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到每个人都成人, 并且都在比自己过去进步。这就要从课堂开始, 课堂效果就要从管好课堂纪律开始, 我们要试着从在课堂中, 利用海豚效应多鼓励和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并加强引导表现差的学生, 特别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 找到他们症结所在, 慢慢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并形成有效的互动, 效果会逐渐好转。
只要我们多去思考, 多让海豚效应与教学相结合, 课堂的教学成果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摘要:不管我们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 只要我们是面对灵魂的塑造, 那我们就面对着教与学的结合。我们一直在思考着教学的改进, 面对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探改革, 求新法, 寻找适合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海豚效应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海豚效应,教学,互动,鼓励
参考文献
[1] (美) Santrock, J.教育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
[2]鲁洁.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喜欢救人的海豚 第4篇
海豚十分惹人喜爱,人们也常用它来象征永恒的友谊。在一些海滨浴场,它还能与游人一起玩耍,在人腿之间穿梭游动,让人们轮流用手抚摸它的身体……,不仅如此,它有时还会拯救溺水的人。早在古代希腊人、罗马人、玻利尼西亚人和摩阿里斯人的一些绘声绘色的传说故事中,它被赋予了高度的理智和思维能力,扮演了“人道主义者”的角色。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有一位名叫阿里昂的音乐家,当携带着大量的钱财乘船返回希腊时,一些贪财的水手便要在船上杀死他。阿里昂祈求水手们允许他演奏完生平最后一曲,然后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谁知这首优美动听的音乐引起了一群海豚的注意,它们游过来驮起了阿里昂,并一直把他送到了海岸上。这个流传很久的故事使人感到难以置信,可是近代有关海豚救人的报道也不胜枚举,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四架美军飞机在太平洋的上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后登上了充气的橡皮筏,这时一群海豚游了过来,将橡皮筏轻轻地推到了岸边。又如1959年的夏天,在加勒比海海域发生了“利奥阿塔罗”号轮船的爆炸事故,船员们纷纷跳海逃命,却遇到了成群的鲨鱼,正在危急的时候,又是海豚赶来驱散了鯊鱼,救出了海员。事实表明,海豚救人的故事并不完全是杜撰的。至于海豚救人的动机纯粹是出于本能,因为它喜欢推动海面上的漂浮物体,因此被救护的对象并不只限于人类。一旦遇上了溺水者,海豚就可能本能地将其当作一个漂浮的物体推到岸边去,从而使人得救。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第5篇
接着,我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回答老师提出的以下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2、找出海豚救人的句子,读一读,并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海豚真的具有救人于苦难的精神吗?说说原因?
学生朗读课文中,教师查寻学生读的情况,对词语的理解,如不能理解的就找同学或查工具书解决。学生读完后,我就请学生起来依次回答我提出的3个问题,教师相应的点拨,总结学生说的。特别是在海豚救人的过程中要详细说出海豚见义勇为的精神,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加深理解。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要仔细探索海豚救人的来源。海豚照顾子女和救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第6篇
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同学忽然提出异议: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种本性,并谈不上“见义勇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上当被捕捉。针对这个课堂“意外”,我发动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明确了“海豚救人”的`这种行为的内涵是对“子女”的照顾与爱护,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不能说是傻。
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动物的善良本性对它们进行捕杀,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还给学生讲了非洲象在人类的“伤害”之下,“学会”了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的故事。通过这一课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优秀《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第7篇
1、师生动讲述:同学们,在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体型优美、聪明伶俐的哺乳动物,它就是海豚。老师把它们请来了,一齐来瞧瞧吧!
2、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点击题目)
4、师板题,生书空题目。齐读题目。
5、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袋瓜子冒出了哪些问号?(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归疑并导入初读课文。
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这些问题的答案课文中都有。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38页,津津有味地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们又增加了哪些新知识?(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了解到的零星内容。)
三、再读课文,尝试研读
1、小结引入深究部分,鼓励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大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明白了海豚之所以能够救人,是来源它对子女的“照料天性”。不过,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建议大家(出示)小组里合作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共同探究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可以自由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生分组学习,商议学习方法,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学法,并作指导和点拨。
3、归纳学法,互相启智。
学生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列表归纳。
A、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学法组织交流。学法: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学生画出若干句子品读:
①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营救它们。
②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背上了”。
③“她拼命往岸边游……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
④“海豚救人的美德……‘照料天性’”
点拨:抓住有价值的句子带领全班感悟,美美地品读,感受海豚救人及时、动作灵巧、聪明伶俐及其照料天性等。
B、学法:列表方法
点拨:教师将该表投影于大屏幕,吸引全班同学共同关注,看看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例如海豚救人是不分时间、地点、集体的救人行动等等。
4、殊途同归,融汇理解。
①出示句子: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
生用书中的语言组织表达。
②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让我们一齐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体会吧!
5、师点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说明方法。
四、激活文本,丰富认识
1、师启发开拓思路:
海豚除了救人,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大家课前搜集出不少资料,能选择有价值的与小伙伴分享交流,更是其乐无穷。
2、学生简述资料,进一步感受“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丰富内涵。
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1、师述:这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点击海豚图片)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
3、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海豚救人的美丽源远流传,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
六、作业。
智能化海豚动力电源设计 第8篇
关键词:海豚,微型水力发电机,压力传感器,电源设计
人们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海底世界,保护海洋珍稀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1]。由潜水员携带摄像潜入水下对海底世界进行拍摄。但潜水员在水下的活动时间和深度非常有限,对极为丰富的海豚和辽阔的海底世界获取的资料是微不足道的。另外由于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9%,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经济建设服务,使海洋的经济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动物与海洋环境和谐发展,必须对海洋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仪器的长期供电成为一个极大的难题。把监测仪器与海豚动力电源集成于一体,一同系于海洋动物身上,利用海豚的运动和海水的反作用力,使系在海豚身上的微型发电机转动发电,经DC-AC转换和给电池板BH充电,获得稳恒直流电源。实现了对海洋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对加强保护海豚动物和海洋环境,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利用都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1 海豚动力电源
1.1 海豚动力电源的组成
为了使海豚原地不动时,发电系统能照样有电能供给仪器进行实时监测,而不遗漏关键数据和关键的图片采集。因此,海豚动力发电系统是由水力机、发电机、开关电源、充电器、电池板和防水附件等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1.2 海豚动力水力发电机组的结构
由于发电机组是系在海豚身上,利用它们的运动,由海水的反作用力驱动水轮机转动,水力机再驱动发电机转动发电。由于海豚的运动速度范围为0~70 km,没有固定速度值,而发电机不得超过额定值工作。因此发电机上安装有一个限速电路,保证发电机安全运行;由于海豚的运动范围离水面为0~450 m。因此,防水密封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必须增加防海水渗漏,以免产生绕组线圈短路烧毁电机。为了使运载电源的海豚一感受到有外加重物系于它身上,产生不适的负担,增加一平衡舱,通过调节其体积,使浮力等于重力。整个海豚动力水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3 水力机工作基本原理
该研究的水力机不同于传统的水轮机,也不同于轮船上的螺旋桨,而是象风力发电的风机。传统的风机是依靠风力推动风机转动,该水力机是利用海水产生的相对运动,使水力机获得海水的反作用力而转动的。设带水力机的海豚前进速率为v(单位:ms-1),水力机叶片的长为L,距水力机一定距离的上游相对海水流速为V1(单位:ms-1),距水力机远处的下游海水相对速度为V2(单位:ms-1),海水通过水力机水轮时的实际相对速度为V(单位:ms-1),由文献[2]的方法推导得,作用在水轮上的力和提供的功率分别为:
式中:ρ为海水密度(单位:kg/m3);V=(V1+V2)/2。
1.4 发电原理
为尽可能减少对海水的影响,设置发电机的额定功率为100 W,为了减少铁损和提高电机的发电效率,采用变极无芯永磁异步交流发电机[3]。发电机通过锂电池接至负载,发电机转速、空载电压和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式中:U0P为空载电压(单位:V);E0为线圈电动势(单位:V/(rmin-1));U0为锂电池电压(单位:V);N为转速(单位:rmin-1);I为电流(单位:A);R为线圈电阻(单位:Ω)。
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气损耗(铜损)分别为:
式中:P为发电机功率(单位:W);PUS为电气铜损(单位:W)。
发电机每转一圈产生的电动势为:
式中:V为速度(单位:ms-1);B为磁通密度(单位:T);L为与磁通交链导体长度(单位:m);n为线圈匝数;k为线圈的串联数。
2 海豚动力发电系统的智能控制
2.1 智能控制电路原理图
海豚动力发电系统智能控制电路由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电磁阀、步进电机、整流滤波电路、脉冲报警电路、单片机和锂电池等组成,电源控制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2.2 发电机的转速控制
由于海豚的运动有快有慢,发电机输出的电压有高有低,为了防止飞车,设置超转速控制电路,其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当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压经D1整流和大电阻R1,R2,R分压后,把电压采样信号送给AT89C52单片机[4]I/O的P1.0端口,微处理器根据P1.0端口的输入电压U1,如果U1大于设定值,微处理器进入转速控制程序,单片机的P2.0端口输出高电平,K1闭合。由电磁学理论[5]可知,发电机制动器电磁线圈有电流通过,制动器工作,使发电机受到制动阻力转速下降,当海豚的运动越快,发动机转速就越大,通过制动线圈的电流也越大,磁力越大,制动力也越大,转速下降也越多,这样可使发电机转速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2.3 智能化解系绳控制基本原理
为了保护海豚、防止电子设备对海洋造成污染和资料的回收。根据拍斯卡定理[6],水对仪器产生压力,并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仪器下水深度不能超过内压能力,否则会损坏仪器。而且海豚也不能长期被绳子系着,影响生长,因此必须设置智能化解系绳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是:由图4可见,压力传感器P2采集到的压力数据电压,经R5和R7分压后把电压采样信号送给AT89C52单片机I/O的P1.1端口,微处理器根据P1.1端口的输入电压U2,如果U2大于设定值,微处理器执行压力控制解系绳子程序,单片机的P2.1端口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3饱和导通,电磁开关KZ吸合,系绳的锁扣打开,仪器与海豚脱离。同理,仪器下水就开始计算时间,当仪器的工作时间到达设定值时,微处理器也执行解系绳程序,使仪器与海豚脱离。
2.4 智能化仪器回收控制系统
由于仪器正常工作时,根据液体浮力理论可知,当仪器的重力与浮力相等时,仪器脱离海豚后,仪器将沿浮在海水中的任何地方。这将对海洋造成污染,而且也无法回收采集到的海洋中的有用数据。设置智能化仪器浮出海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微处理器在执行解系绳程序后,立即执行仪器浮出海面控制子程序,单片机的P2.2端口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4饱和导通,K3吸全,直流电机B1接通电源,B1带动齿条转动,使平衡舱体积增加。当平衡舱增加到设定时,限位开关S1被触动,P2.4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P2.2端口输出高电平变为低电平,B1停止转动。控制过程中,仪器受到海水的浮力F增加,使F>G,仪器加速向水面运动,最终仪器浮出水面,控制结束。
2.5 电源控制主程序
2.5.1 解系绳控制程序流程图
解系绳控制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2.5.2 发电机转速控制程序流程图
发电机转速控制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3 定位与报警系统
3.1 定位与报警电路
为了确定海豚所在位置和监测的海洋环境数据出自的海域位置,对海豚实行GPS定位控制[7]。本文选择Garmin公司近期研制开发的GPS15L OEM板,把该板上的RXD1端口和TXD1端口分别与AT89C52单片机的TXD,RXD端口连接,实现把GPS信号送入AT89C52进行数据处理来获得对海豚的位置的定位信号,并通过GR47无线模块与控制中心对接,使控制中心及时掌握海豚及携带仪器情况。GR47无线模块短信报警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
3.2 GR47无线模块简介
GR47[7]是带有GPRS/GSM全套语音和数据功能强大、性能优良的无线模块。它具有体积小,仅为50 mm33 mm7.2 mm,电源电压3~5 V,频率为GSM 900 MHz(DCS 1 800 MHz),传输速率可达85.6 Kb/s,GPRS模式AT命令集为支持GSM 0.760和0.707版本,可发短信及通话,适合M2M解决方案,可用于嵌入式控制。
3.3 短信报警基本原理
为了使仪器和采集的海洋资料得到回收,仪器浮出水面后的压力最小,微处理器调出短信报警子程序,系统执行短信报警命令,AT89C52单片机输出接通GR47和MAX3772E[8]的电源,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单片机再从RXD和TXD脚把仪器浮到水面信息通过GR47无线模块和GPRS网络[9]以短信方式发送到特定的手机上,告诉相关的实验人员,让它对仪器和采集的海洋资料进行相关回收处理,避免仪器和资料丢失。
3.4 实验
为了验证由动物携带发电机随动物在水里游动时,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的可能性。实验时把发电系统和仪器系于水牛身上,让水牛在水库中游荡,水牛背上的灯泡能发光,同时其他仪器也能工作。
4 结 语
利用海豚能在水下长时间活动的特点,借助海洋动物的运动为动力,使系于海豚身上的水力机在海水的反作用力驱动下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作为监测海洋环境和拍摄海底世界仪器的电源。由于该发电系统是根据水压大小和工作时间的长短确定解系绳动作的。通过调节平衡箱的体积来调整发电机组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使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到水面上,再利用无线短信报警的方式,进行对发电机组和资料回收报警,使其既能收集到海洋资料,又不污染海洋和伤害海豚。由实验可知,该海豚动力发电系统具有供电时间长、不消耗燃料、无污染、安全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它不但可以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研究,也可用于对敌人海底武器的监视。因此,该海豚动力发电系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1]樊娟,刘春光,冯剑丰.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J].海洋通报,2010,29(1):78-83.
[2]叶杭冶.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吴强,黄文新,胡育文.低电压小功率风力直驱笼型异步发电机的设计[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3):21-26.
[4]刘华东,张亚华.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电磁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王松岭.流体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夏晓玲,郑琼华,沈昱明.基于DSP和GR47无线模块的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1):101-103.
[8]赵鹏,于鲁佳.基于RG232的远程分布式家电监控系统[J].沈阳大学学报,2006,18(4):57-59.
海豚救人之谜 第9篇
2001年5月的一天傍晚,一艘巴西籍远洋货轮“莫达尔”号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外的锚地,等待着进港的通知。
天亮后,微风吹过,一群海豚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觅食,不时发出一串串“啾啾”的鸣叫。这是一种名叫“卡拉奇”的海豚,它们可以潜入很深的海底,身上的表皮多孔,渗透性很强,海水可以直接进入皮肤细胞,使身体里外的压力保持平衡。它们通常在深海中捕获猎物,可是现在,它们却纷纷跃出了海面。
站在甲板上的大副埃克尔瞪大眼睛,盯着海面上的海豚,多年的航海经验告诉他,附近一定有鱼群,不然的话,海豚是不会聚集的。
这正是垂钓的好机会,埃克匆匆回到舱里,拿来了钓钩。
果然不出所料,埃克尔很快就钓到了十几条大鲅鱼。当他再次准备提钩的时候,却感到手里的分量格外沉重,钓绳也被绷得紧紧的,他立刻断定,这是一条更大的鱼。
要想把这条大鱼拉到甲板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埃克拉着钓绳,与大鱼较上了劲,这样僵持了半个多小时。水中的大鱼似乎已经筋疲力尽了,而埃克尔也累得呼呼真喘,手掌被钓绳磨出了几个血泡。最后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终于把大鱼拉出了水面。可是埃克尔一看见大鱼,却不由大吃一惊,原来他钓到的是一条足有3米长的大鲨鱼!
在水中,鲨鱼是名副其实的恶魔,它不仅凶残,而且力大无比。埃克尔钓到的这条鲨鱼,很快得到了恢复,并奋力挣扎起来,它疯狂地摆动着尾鳍,搅得海水四处飞溅。
为了防止鲨鱼逃脱,埃克尔本来想把钓绳固定在船舷的护拦上,可是鲨鱼的力气实在太大了,埃克尔脚下一滑,被鲨鱼拖进了大海。
落水后的埃克尔接连呛了几口海水,但是他的脑子还算清醒,他猛地往上一蹬,从水里钻了出来。已经被激怒的鲨鱼,很快转过身来,扑向了埃克尔。
面对张开血盆大口的鲨鱼,埃克尔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就在这时,他突然感到身子被什么东西顶了一下,他慢慢睁开了眼睛,然而出现在他面前的却不是凶恶的鲨鱼,而是几只海豚。是海豚从鲨鱼的口中解救了他。
这时,船上的人已经发现了落水的埃克尔,他们找着一条小船,很快将埃克尔救了上来。
渔民的“救星”
1962年夏天,澳大利亚渔民迪克和他的同伴驾驶的拖网捕虾船,在昆士兰北部海域作业时,拖网突然被海底的水草钩住,失去动力的捕虾船很快在风浪中沉没了。
落水后的迪克森凭借—条充气舢板在水上漂流,不料遭到大约30条鲨鱼的围攻,其中有—条鲨鱼离他越来越近,并张开了布满利齿的大嘴,就在这千钧—发之际,几只海豚突然出现了,它们“见义勇为”,奋力赶走了鲨鱼,为迪克森解了围。几个小时后,他被—艘过路船只搭救。
1966年深秋,韩国—艘渔船在太平洋海面上捕鱼时不幸沉没,16名船员中有6名当即丧生。其余10名船员在茫茫的大海上游了将近10个小时,—个个累得筋疲力尽。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群海豚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并把他们团团围住。10名船员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喜出望外,有的船员甚至激动得大哭起来。他们拼尽全力,纷纷抓住了海豚的胸鳍,企图爬上海豚的脊背。不料,海豚却把身子猛地往下沉,甩开了他们。海豚的举动,让他们心里的最后一线生存希望破灭了,如果海豚不肯相救,他们就只能葬身大海了……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海豚并没有离去,而是慢慢地向他们游了过来,然后把身子往上—抬,竟然把他们驮到了背上。
就这样,海豚们驮着他们,—直游了46海里,最后把他们安全地送到了岸上。
海豚救人的三种说法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很多科学家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可是,直到今天也没有统—的看法。科学家们对海豚救人主要有下列三种解释。
“照料天性”说: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它常常爱把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托出水面,或者抬起生病或负伤的同伴。这种照料行为是海豚及所有鲸类的本能。海豚最初的动机可能仅仅是救援自己的幼豚,后来逐渐变成—种习以为常的天性,救助的对象已不限于自己的子女。
凡在水中不积极运动的物体都会引起它们的注意,并主动前去救助。科学家做过许多试验,结果证明海豚对于面前飘过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救生圈还是大木板,都会主动上前救助。
此外,对年幼海豚进行照料并不限于它的亲生母亲,别的雌海豚也乐于这样做,它们往往相互配合,—起救助海豚的晚辈。有时,它们—起把幼海豚夹在中间,置于它们的共同保护之下。这就难怪海豚救人往往是集体行动了
“见义勇为”说:过去几个世纪,海豚与人类的许多相似之处—直为人津津乐道。海豚十分聪明伶俐,因为它有—个发达的大脑,—头成年海豚的脑均重为1.6公斤,人的脑均重约为1.5公斤,而猩猩的脑均重尚不足0.25公斤。
从绝对重量看,海豚是第—位,但从脑重与体重之比看,人脑占体重的2.1%,海豚占1.17%,猩猩只占0.7%。显然,海豚是—种高智商的动物,它的救人“壮举”是—种自觉的行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豚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没有推向大海。
“玩性大发”说:海豚天生好动,善于模仿,最喜爱的就是在水中嬉戏,因此,所有被碰上的东西都成了它们的玩具。
海豚为什么会把人推向岸边,而不是将人当作玩具那样—直在水中戏弄呢?这与海豚的习性有关,海豚喜欢在深水和浅水中来回巡游。如果人在深水区落水,正好碰上—群向浅水区游戏的海豚时,它们就会顺水推舟把人半推半玩弄地带到浅水区,或把落水者推到岸边。
那么,海豚为什么会护住落水者或游泳者不受鲨鱼的伤害呢?由于鲨鱼的“雷达”嗅觉特别灵敏,如果落水者正好落在鲨鱼出没的水域,人体散发的气味很快就会吸引鲨鱼前来。假如此时—群海豚正好在嬉戏落水者,那么海豚就会认为鲨鱼是来抢夺它们的“玩具”而与鲨鱼格斗。海豚与鲨鱼是天生的死敌,虽然鲨鱼是海洋中的霸王,但它—般是单独行动,而海豚则是成群结队的,结果自然是鲨鱼被赶跑了。
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第10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的精彩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海豚救人》。板书课题。
二、小声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整体感知)
三、自学课文
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想想文章是分几部分来写的。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五、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指名说。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总结、扩展
1、同学们,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之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们听。
2、全班交流
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第11篇
《海豚救人》是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丛书第九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举例介绍海豚救人的现象,然后说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继续学习说明整理的表达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海豚知识的资料。
学生分析:
因为对学生是乡镇学校,学生本身的素质就不高,没有接触过网络,也没有查资料的地方,所以呢,在学生认识海豚里会比较枯燥一些,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没有这样的动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
教学设想: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章,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文章易懂,主要讲了海豚几次救人和它为什么救人来写的,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拓展思维,让课文走进生活。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取了“想对海豚说点什么。”“同学们,我们从海豚的身上得到了些什么启示呢?”“我们将来应该怎样对待动物?”三个方面来进行拓展,我们常说学以至用,既然学习了海豚那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就应该把这样的精神感染给学生,让学生能把这种拓展带到生活中,这才真正达到了学以至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
2、图片。(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录像。(提高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
1、那就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安排这个说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于说,把口语交际贯穿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方。读课题,是想让学生思考,对文章的内容猜测、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学习“怎样救人”
1、第二遍读文
现在自由的读读课文,记住哦,读的时候可要先看看阅读提示,呆会,咱们一起去解决里面的问题。海豚是怎样具体救人的呢?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学生评价,比老师主人更让人感觉亲切。老师不须摆出一幅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学生共读,共思,共评,共感,课堂会民主得多。怎样才能做到“平等对话”呢?我觉得首先要从心态上去理解学生,接近学生,感受学生,用他们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把自己放在和他们同等位置上,课堂才能显现出民主和谐的气氛。]
四、学习“为什么救人”
1、海豚为什么会有救人于死难的崇高精神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用的哪些词来说这个原因的,用笔勾画出来。
照料天性(板书)
本能(板书)
[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提出要求,否则就若大海捞针。指导他们必须抓住重点词句细细读,作者的意图大多在这些重点词句中展露无遗。]
2、小组讨论:海豚为什么能救人?
生生互动交流以上的问题。
[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比老师直接灌输得好得多,而且也能掌握。略读课文,需放手让学生读,让孩子自己静下来细细读,也许比急功近利地去制造热闹气氛效果要好得多。]
五、拓展
师:同学们,海豚真不愧为一个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我们从海豚的身上得到了些什么启示呢?
生:、、、、、、
师:我们将来应该怎样对待动物?
生:、、、、、、
师:同学们都具有爱心,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保护动物,保护
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懂得海豚救人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搜集海豚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教师: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会救人。可是同学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
2.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⑴海豚怎样救人?
⑵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
⑶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⑷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⑵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读通课文。
⑶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⑷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
三、集体反馈,学习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认读,其余正音。
⑵教师强调:“雌、狰、狞、鲨、豚、韩”等字的读音。
⑶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认读。
⑷理解词语。
狰狞:(面目)凶恶。
2.检查分段。
第一段(1):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第二段(2~4):海豚救人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第三段(5~末):海豚救人的原因。
3.集体交流。
⑴课文讲了哪几个海豚救人的故事?
(1966年,海豚救援十名韩国船员;1972年,海豚救助南非姑娘;1992年,海豚救助两名印尼海员)
⑵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①海豚把身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②就在这时,有两头海豚出现在她身边,把鲨鱼赶跑了,还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③它们围成一个圆圈直到海员游到船边。)
⑶海豚救人的原因?
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有爱心、乐于助人)
四、总结拓展
1.教师:除了课文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2.学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作业设计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出望外:
筋疲力尽:
2.补充词语。
见( )( )为 ( )疲( )尽 ( )出( )外
求( )无( ) 面目( )( ) 不可( )( )
3.课文用了三件真实的事例说明海豚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三件事是:
⑴1966年, 。
⑵1972年9月, 。
⑶1992年,
海豚救人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