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介绍
各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介绍(精选2篇)
各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介绍 第1篇
骨科护理常规目录
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4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6 牵引病人护理常规………………………………………………………………7 皮牵引护理常规…………………………………………………………………9 骨牵引护理常规…………………………………………………………………10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11 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12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13 骨肿瘤病人护理常规……………………………………………………………14 截肢病人护理常规………………………………………………………………16 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19 手外伤的一般护理常规…………………………………………………………23 关节穿刺术护理常规……………………………………………………………25 腰椎手术护理常规………………………………………………………………26 脊柱骨折病人护理常规…………………………………………………………28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30 骨关节手术一般护理常规………………………………………………………33 髋关节置换护理常规……………………………………………………………34 膝关节置换护理常规……………………………………………………………38 肩关节置换护理常规……………………………………………………………42 四肢骨折的护理常规……………………………………………………………45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49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51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53 肱骨干骨折护理…………………………………………………………………55 肱骨髁上骨折护理………………………………………………………………57 胫腓骨骨折护理…………………………………………………………………59 髌骨骨折护理……………………………………………………………………61 尺桡骨骨折护理…………………………………………………………………63 股骨头坏死护理常规……………………………………………………………64 踝部骨折的护理…………………………………………………………………66
各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介绍 第2篇
关键词:心肌梗死,舒适护理,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病, 心肌梗死在心血管内科中较为常见, 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近年来, 心肌梗死发病率的明显增长使该病成为了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 需予以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1]。我院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统计调查后发现, 该病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 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能够提高治愈率[2]。为探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我院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患者实施了护理,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 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7例;年龄40岁~72岁, 平均年龄 (58.71±6.32) 岁;发病时间10 min~90 min, 平均 (40.38±5.78) min。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40岁~73岁, 平均年龄 (58.94±6.29) 岁;发病时间10 min~92 min, 平均 (40.81±5.80) min。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 (1) 心理护理。为帮助患者排解因疾病带来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加强沟通, 及时了解其需要, 告知患者自身实际病情以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树立起与疾病抗争的信念。 (2) 疼痛护理。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痛感, 造成强烈的不适, 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立即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并在医生的嘱咐下给予相关止痛药物,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避免患者呼吸循环受到抑制, 必要时可予以吸氧治疗。 (3) 吸氧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而定, 处于急性发病期时吸氧量以4~6 L/min为宜, 病情缓解时在此基础上将吸氧量适当减少, 大约减少至3~4 L/min左右。同时护理人员应每隔24 h为患者更换1次吸氧管, 并定期进行鼻孔清洁。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进行相关常规监测, 监测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将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作为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 并进行对比[3]。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护理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中的一种临床常见病,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大影响[4]。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 护理是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显得至关重要。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迅速且易导致死亡的疾病, 应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治愈率。因此, 如何选择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 成为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5]。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为 (45.87±5.69) 分, 躯体功能评分为 (46.71±6.03) 分, 心理功能评分为 (47.48±5.98) 分,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与常规护理相比, 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愈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丽萍.舒适护理在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 (6) :61-62.
[2]杨春燕.舒适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感染控制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10) :1723-1724.
[3]毕春晖, 谭霞, 尹淑华.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6) :33-35.
[4]曾秋容, 吴焰, 胡淑芬.舒适护理在126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4) :129-130.
各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介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