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助力中国梦范文
法制助力中国梦范文第1篇
2、新时期党校开展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3、加强党史教育推进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4、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党史教育的方式研究
5、党史教育的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新模式研究
6、新疆高校提高大学生党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7、党史教育融入中职思政教学浅探
8、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9、党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0、浅析如何利用融媒体开展党史教育
11、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12、党史教育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路径研究
13、简述党校党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14、党史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15、浅析党史教育进课堂的主要内容和策略方法
16、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党史教育
17、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党史教育的融入
18、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的基本策略
19、深化小学党史教育,探索教学新妙策略
20、党史教育如何占领中学生思想教育高地
21、论党史教育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22、依托课程思政育人开展小学党史教育
23、新时代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及研究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4、强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党史教育探讨
25、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路径思考
26、探究党校党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27、依托历史学科开展初中生党史教育的路径初探
28、党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探索
29、新媒体时代在思政课中融合党史教育的载体创新应用
30、“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三悟”课堂教学
31、学校党史教育要注意“三忌”“三结合”
32、运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深化高校党史教育研究
33、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
34、小学课堂与党史教育的融合
35、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巡礼(十四)
36、论党史教育在新时代干部教育中的重要性
37、将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38、发挥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39、在融合育人的思政课中 探索党史教育的路径
40、新媒体时代下高等院校党史教育新模式的研究
41、融媒体视域下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42、党史教育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43、新时期如何开展好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工作
44、例谈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
45、将党史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
46、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研究
47、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探索
48、让党史教育在课堂上“润物细无声”
49、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法制助力中国梦范文第2篇
1、高铁成为中国科技领域创新标杆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在去年发布, 该调查首次覆盖G20中的19个成员国。61%的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表示认可, 高铁成为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 21%的受访者表示了解“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 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2、中国高铁走出去情况概述
我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在2015年时, 中国高铁已经占据世界高铁的半壁江山。2015年一年, 中国高铁投产里程约为3300公里, 相当于一年内完成了其他一些国家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1.98万公里、在建近1万公里、未来十年规划约里程1.8万公里。综上所述, 中国高铁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因此, 关于走出去的高铁助力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更多的是把其视为一种外交手段或者企业形象进行研究, 探寻点侧重于走出去的优势劣势或者战略等方面, 因此本文选取的研究角度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相关概念介绍
1、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就指的是国家的形象, 是对一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民素质等各方面表现的整体评价。综合各方面专家和学者的观点, 本文认为, 国家形象说的是国家的各种客观情况在国际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抽象反映以及公众对其的总体评价。
2、走出去
走出去是一个经济贸易方面的词汇, 一般用来指的是企业、资源等的向外流动。走出去是企业的一种公共外交, 利用得好, 就可以实现企业与国家的共赢。
三、走出去的高铁助力中国形象的主要典型表现及分析
自从2010年起, 高铁加快了走出去的速度。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 其在技术、质量、准则、态度等方面都体现了内在的严格标准, 从而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就结合一些典型方面进行分析。
1、价格低, 性价比高, 展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形象
世界银行在2014年7月发布《中国高铁分析报告》显示, 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本大概是其他别的国家的三分之二, 车票的价格只有别的国家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价格上的优势主要源于技术、政策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因素。中国高铁起步晚, 但是通过引进直接得到了第一手的设计材料, 借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和先进的加工工艺, 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赶超机会。以上体现了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强大优势与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展现了一个制造业强国大国的形象。
2、克服困难, “中国标准”展现高水平科技中国形象
近年来“中国标准”正逐渐成为高科技、质量好的一种标志, 而高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 使得“中国标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认可。在与尼日利亚签署高铁修建合同时, 里面包含一个重要条款就是采用中国标准, 但是当时的咨询方只认可欧美标准。后来在中方邀请下, 尼方代表实地考察了中国铁路各方面的情况, 之后才放心开工。中方克服高温、疫情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期完工国内, 最终获得尼方对“中国标准”的高度认可。
3、注重当地共同发展, 强化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高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 不仅注重自身的海外拓展, 同时主动关注项目开展当地的社会建设, 雇佣当地的工人, 为当地的发展积极主动贡献力量。这些策略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促进当地工人相关技术水平的增长, 用切实行动充分地阐释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形象。
四、总结与反思
“走出去”的中国高铁是一种外交方式, 它在输出技术、质量、标准、责任等元素的时候, 无时无刻都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着中国的形象。使用得恰当, 它将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更加积极的形象塑造发挥重大作用。
但是中国高铁起步晚、发展快。经济、技术门槛下, 海外市场并非想象中的广阔。还有一些因为当地政治动荡或者文化等原因, 导致的项目烂尾。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 但是也有不少部分是可以主动通过改善来减少负面影响。下面就从媒体报道与传播的角度进行探讨。
1、转变思想观念, 主动与当地媒体沟通与合作
走出去的高铁项目遇到的很大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合作当地民众的不理解与不支持, 在开展合作时可能只注重了与领导人层面的沟通, 而忽略了当地老百姓的感受。所以走出去的高铁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主动与当地媒体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积极引导当地舆论, 使得当地的政府和民众都能够对项目有充分的积极的认知, 进而得到支持和认可。
2、注重推动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
海外在了解中国的各方面时, 互联网是重要途径, 走出去的中国高铁应该积极地借用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 来传播中方的主流价值。比如中国高铁在安哥拉开展工程以来, 很注重借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传播与引导。他们为当地老百姓下载葡萄牙语版的微信, 当地民众通过相关公众号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高铁的相关发展情况, 进而产生了信任和支持。
3、掌握报道与传播的主动权, 以应对来自外部舆论的压力
走出去的中国高铁所进行的海外项目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切实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利益的冲突、国际形势的复杂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一些境外媒体不负责任的舆论宣传或报道带来错误引导。走出去的高铁相关企业应强化在舆论引导方面的意识, 争夺主动权, 讲好中国故事, 而非一直处于被动和被抹黑的状态。
摘要:近年来,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2016年底, 全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2.2万公里以上, 截止到2016年初, 中国至少与20多个国家进行了高铁合作或者谈判。走出去的高铁, 从宏观意义上而言, 是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国家形象方面强有力的塑造。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高铁走出去事实的梳理, 结合典型案例, 从多角度探究与分析其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并运用新闻报道与传播的视角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高铁,国家形象,走出去
参考文献
[1] 张蕴岭.中国与世界:新变化、新认识与新定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
[2] 李凉.中国标准现代化铁路在尼日利亚铺通[N].人民日报, 2014-12--3.
法制助力中国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