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范文
儿童保健范文第1篇
杨 辉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县局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60人,留守学生就有10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在外面做事或是做生意的留守学生有6人。这些“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行为上缺乏监管,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四、工作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
我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基本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班委会成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这类同学,要定期走访,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班干、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孩”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常回家看看,常来电问问,常写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工作安排
三月份:
讨论并制定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四月份:
周末开展教师家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五月份:
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
六月份:
继续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七月份:
班级及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儿童保健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0名婴儿作为研究资料, 随机分为观察组 (60名) 和对照组 (60名) , 观察组男性32名, 女性28名, 日龄在3~35d之间, 平均 (27.5±4.5) d;对照组男性34例, 女性26例, 日龄在4~34d之间, 平均 (25.5±4.7) d。2组在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及家长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婴儿采取常规儿童保健, 观察组婴儿采取强化儿童保健, 随访12个月, 比较2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体格发育、影响性疾病 (营养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的情况。具体干预措施如下:对婴儿进行定期体检, 分别于生后1、2、3、4、5、6、8、10、12个月进行常规体检并接受儿童保健措施, 应用儿童保健电脑进行体格发育评价, 发现体格发育的偏差, 及时进行处理, 发放视、听反应训练资料[2], 在1个月时进行听力筛查, 排除听力障碍及脑损伤婴儿, 应用酶免疫法测定末梢血液中BLAP活性, 增高的患儿拍摄左手腕骨片检查, 在体检的同时进行神经发育检查, 家庭婴儿操锻炼, 6个月以内做婴儿被动操, >6个月做婴儿主动操, 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服用维生素AD制剂, 指导添加辅食, 由保健医师指导儿童常见病机多发病的防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 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讲座, 提高家长育儿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婴儿第12个月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比较 (表1)
观察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体格发育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2组婴儿在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表2)
观察组婴儿在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婴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社区儿童保健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儿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我国第四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中表明城市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儿童保健对儿童的健康生长有积极作用。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3], 儿童保健服务也发生了改变, 增肌了体检次数, 从原来单纯的体格检查发展到心理发育指导, 并开展小儿早期教育, 对儿童的喂养和营养状况的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更灵活, 家长保健医师得到逐步的提高。指导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儿童生长的需要, 有利于儿童体格发育, 如对婴儿抚摸能增强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刺激迷走神经, 改善末梢循环。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 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营养干预与指导降低了婴儿疾病的发病率, 也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疾病防治的重点。建立完善的保健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保健,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以满足现代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需要。对社区婴儿进行强化儿童保健, 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 并能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 效果满意,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0名婴儿作为研究资料, 随机分为观察组 (60名) 和对照组 (60名) , 对照组婴儿进行常规保健服务, 观察组婴儿进行强化儿童保健, 随访12个月, 比较2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体格发育、影响性疾病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体格发育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在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婴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社区婴儿进行强化儿童保健, 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 并能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 效果满意,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儿童保健,婴儿,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裴菊英, 闫永生, 张英奎, 等.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0 (6) :1904~1907.
[2] 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22.
儿童保健范文第3篇
普及中医关于儿童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工作方向:
针对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发挥传统中医优势,加强中医儿童保健、康复工作,运用中医手段治疗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工作方案:
(一)饮食喂养:
工作重点:加强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的宣传。 工作方法: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使家长掌握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正确喂养方法,提高儿童免疫力,避免疾病发生、发展。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密切相关,加强饮食科学性与重要性的认识,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的错误理念。
(二)生长发育:
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工作方法: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三)日常保健:
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于儿童各阶段。
工作方法: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工作方法:(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2)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二食积、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儿童常见病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法:
(一) 食积
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中药治疗验方:高良姜2g,槟榔4g,共研细末,敷脐中,纱布覆盖固定,每日一次。用于脾虚夹积证。
中成药疗法:小儿健脾丸 每次一丸,一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脾虚夹积证者。
针灸治疗:主穴:足三里、中脘、建里、气海。配穴:脾俞、胃俞、公孙。一日一次,实证用泻法,虚中夹实证先泻后补。
推拿治疗:捏积法:患儿俯卧,操作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反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一直到大椎穴,如此反复5次,捏第3次时,每捏3把即将皮肤捏起一次。每日一次,连续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再作下一疗程。
调摄护理与预防: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肥甘厚味,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应易消化并营养丰富;有呕吐者以生姜汁数滴加入少许糖水饮服;腹胀痛时可揉摩脐部;脾虚者常灸足三里;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可以蜂蜜10~20ml冲服,3天以上未大便者可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二)小儿腹泻:
饮食要适当减量,吃辅食的宝宝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可以把面炒微黄,把炒面、细姜丝做成面汤,再把姜丝挑出后喂宝宝,炒后的面易消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补肚子”(注意,患湿热泻的宝宝不可加姜丝)。还可以煮苹果水喝,蒸苹果吃也有止泻作用。 要忌吃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如鸡蛋、鱼、肉类、油炸及油腻食品、奶油、含糖量高的饮料、点心等,还有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粗纤维可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妈妈不可吃辛辣、油腻食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把奶粉换成适用宝宝腹泻期的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对于风寒泻、脾肾阳虚泻患儿,可将盐炒热或用微波炉加热,再用纱布将热盐包好,放在宝宝肚脐上热敷,一次10~15分钟,一天2~3次,切记温度要适中,千万不要烫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对于平时吃肉多,造成伤食泻的幼儿除要适度节制饮食外,还可以煮山楂,喝水、吃山楂;一岁左右的宝宝可吃王氏保赤丸或婴儿健脾散。
儿童保健范文第4篇
普及中医关于儿童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工作方向:
针对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发挥传统中医优势,加强中医儿童保健、康复工作,运用中医手段治疗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工作方案:
(一)饮食喂养:
工作重点:加强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的宣传。 工作方法: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使家长掌握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正确喂养方法,提高儿童免疫力,避免疾病发生、发展。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密切相关,加强饮食科学性与重要性的认识,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的错误理念。
(二)生长发育:
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工作方法: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三)日常保健:
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于儿童各阶段。
工作方法: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工作方法:(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2)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二食积、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儿童常见病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法:
(一) 食积
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中药治疗验方:高良姜2g,槟榔4g,共研细末,敷脐中,纱布覆盖固定,每日一次。用于脾虚夹积证。
中成药疗法:小儿健脾丸 每次一丸,一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脾虚夹积证者。
针灸治疗:主穴:足三里、中脘、建里、气海。配穴:脾俞、胃俞、公孙。一日一次,实证用泻法,虚中夹实证先泻后补。
推拿治疗:捏积法:患儿俯卧,操作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反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一直到大椎穴,如此反复5次,捏第3次时,每捏3把即将皮肤捏起一次。每日一次,连续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再作下一疗程。
调摄护理与预防: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肥甘厚味,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应易消化并营养丰富;有呕吐者以生姜汁数滴加入少许糖水饮服;腹胀痛时可揉摩脐部;脾虚者常灸足三里;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可以蜂蜜10~20ml冲服,3天以上未大便者可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二)小儿腹泻:
饮食要适当减量,吃辅食的宝宝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可以把面炒微黄,把炒面、细姜丝做成面汤,再把姜丝挑出后喂宝宝,炒后的面易消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补肚子”(注意,患湿热泻的宝宝不可加姜丝)。还可以煮苹果水喝,蒸苹果吃也有止泻作用。 要忌吃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如鸡蛋、鱼、肉类、油炸及油腻食品、奶油、含糖量高的饮料、点心等,还有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粗纤维可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妈妈不可吃辛辣、油腻食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把奶粉换成适用宝宝腹泻期的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对于风寒泻、脾肾阳虚泻患儿,可将盐炒热或用微波炉加热,再用纱布将热盐包好,放在宝宝肚脐上热敷,一次10~15分钟,一天2~3次,切记温度要适中,千万不要烫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对于平时吃肉多,造成伤食泻的幼儿除要适度节制饮食外,还可以煮山楂,喝水、吃山楂;一岁左右的宝宝可吃王氏保赤丸或婴儿健脾散。
儿童保健范文第5篇
依据上级有关部门工作计划为重点,以提高我镇儿童生存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管理,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为提高全镇儿童保健医生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村医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年底有工作总结及考核。
2、加强本镇6岁以下儿童死亡,危重儿童,院外死亡儿童的报告情况。通过加强出生缺陷和重危新生儿追访查找儿童死亡漏报。
3、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质量,鼓励儿保民生,开展婴儿早期教育,填写儿童保健手册,做好4-6岁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做好新生儿访视,早教宣传,并详细做好访视及28天小结工作,做好0-6岁儿童生
长发育评价,做好全镇一次性体检工作,并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肥胖症及营养不良等患病情况,并填写儿童保健手册、各种登记。
以上为我镇2012年儿童保健工作计划,有不当之处还需在以后工作中不断完善。
附;琊川镇0-6岁儿童统计表。
儿童保健范文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400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200名和研究组200名。排除儿童先天性遗传疾病、无伤残性畸形、生时无窒息、出生体重≥2500g的健康正常儿。父母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观察组接受正常的系统儿童保健管理, 每3个月进行1次体格发育的测量。研究组除和观察组接受同样的儿童系统管理外, 根据鲍秀兰编写的《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1]为蓝本, 在门诊建立系统档案, 对每个参加实验的婴儿进行体格和发育评估, 根据5大能区由早教医师为每个孩子制定出早期教育计划, 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 详细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及适宜的计划给家长, 实施家庭训练。给家长介绍适龄益智玩具、书刊、画报, 普及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早期教育和干预的小儿家长定期到社区参加早教课程, 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及如何开发小儿潜能的知识;小儿喂养、防病等方面的培训。每个月1次请幼教老师和儿保医师共同组织亲子游戏、大型的比赛活动等。每季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 培养小儿的观察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形成由医师指导, 以家庭为中心, 在社区和家中同时进行早教干预的模式。
1.2.2 营养干预
因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1~1 2个月给予适当的维生素AD的补充, 并根据季节性适当的晒太阳增加钙的吸收。4~12个月给予适当的铁剂补充。4个月以前尽量给予纯母乳喂养, 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
1.2.3 健康指导
定期开展科学育儿培训班, 请儿保专家进行科学喂养、睡眠、疾病预防等专题讲座。同时通过体检、电话等方式进行儿童健康咨询、定期举办家长育儿沙龙。
1.2.4 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参照我国卫生部 (1986) 颁布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的简易诊断标准。小儿发育商运用北京儿研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给予综合评估。
1.2.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各组数据均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小儿发育商的比较
实验组的发育商在1岁时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早期教育及干预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 见表1。
2.2 2组小儿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的比较
营养干预后2组小儿1岁时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3 讨论
3.1 适宜的早发促进活动对小儿的智能发展是很有利的
小儿智能发育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不断积累的过程, 小儿智能发育的水平是由生物学因素、行为特征和家庭环境质量相互作用决定的[2]。前者不随主观意志转移, 而后天环境和教育条件是可以改善和创造的。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时期, 在这一时期如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 给予小儿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语言环境和适宜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锻炼, 可促进小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使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提高智力水平。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的发育商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等方面均比对照组高出10分值左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证实早期教育确实能促进小儿智能的综合发展, 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2~4]。
3.2 营养指导是早期教育中的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随着婴儿的成长, 其需要的营养越来越多, 但母乳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随着月份增加越来越少, 此时如不及时添加辅食营养就会失调。营养性疾病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 也是基层儿童保健的防治重点。2组小儿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维生素D和铁剂的合理应用在婴儿的营养性疾病的预防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而通过营养素的适当补充、健康教育和合理饮食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能明显降低发病率, 为常见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3医学及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让早期综合发展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早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新趋势, 望子成龙是众多父母的夙愿, 由于急功近利的心理作怪, 很多家长走入了误区,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普遍缺乏理性。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度关注孩子的智力, 孩子可能会成才, 但性格不一定健全。传统的早期教育只注重情商、智商的提升, 却忽略了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的规律。一切生物的生长都有着一定规律, 破坏了原有的生长规律使其迅速发展, 只起到暂时性的拔苗助长或相反的作用。只有医学和教育相结合, 才能使小儿发展得到更大空间的提升。
3.4 以医师指导, 医生与家长共同配合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模式更便于居民的接受
在我国, 0~3岁婴幼儿大多生活在家庭里, 家庭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潜力开发和人生塑造显得格外重要。其中家长的早期教育目标、观念、知识和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等都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儿童保健医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服务对象是3岁前的婴幼儿, 因此儿童保健医生最有条件开展早期教育工作, 满足家长的需求。这种以儿童保健医生为指导的医生与家长共同配合早期教育服务模式, 更适合早期教育的发展, 更易于家长的接受, 也更容易普及。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对儿童早期疾病预防及智能发育等的影响及其推广应用。方法 把400名儿童分为观察组200名和研究组200名, 对研究组进行早期教育、营养监测、睡眠指导、疾病预防等, 在1岁时进行发育商和营养的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发育商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 早期综合发展对儿童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早期综合发展,智能发育,儿童保健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5:320~327.
[2] 安继业, 姚梅玲, 冯彩英, 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2) :16~17.
[3] 戴耀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5, 13 (4) :327~329.
儿童保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