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搞好词汇复习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0-241

搞好词汇复习范文(精选7篇)

搞好词汇复习 第1篇

一、激发学生词汇复习的兴趣培养自信心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复习的原动力, 不少学生之所以在词汇复习方面不够积极, 原因就在这里。首先, 对于词汇学习缺乏兴趣, 认为词汇复习仅仅是一种机械的、反复的记忆, 无法对之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 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缺乏自信心,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 不少学生都将学习、复习视为一种负担, 视为达到高考彼岸的艰辛之路, 而没有从主观意识上加以改变, 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的英语学习成绩较为薄弱, 所以在复习中缺乏自信心。

特别是遇到班里的一些学困生、后进生, 他们本身在词汇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所以教师要善于给予他们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有的学生经过科学方法的引导, 树立起坚强的意志力, 在复习中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改革, 针对一些缺乏自信的学生, 善于捕捉他们的进步和优点, 进行鼓励, 一段时间下来, 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会有很明显的进步。

二、创设词汇复习的有声情境和生活情境

词汇复习重在方法, 平日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主张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改革, 不少教师由此对复习教学存在一定的忽视心理, 其实复习教学跟日常教学一样, 都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词汇复习的教学情境, 比如结合词汇记忆本身, 可以通过创设词汇复习的有声情境和生活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 体会到词汇复习的乐趣。

例如, 在复习词汇“stay”这个单词的用法的时候, 这个词可以是动词, 表示“停留、逗留”的意思, 也可以是形容词, 表示“保持、维持某种状态”的意思。在具体的运用中, 我就用多媒体呈现出生活中的情境, 并且结合有声语言、视频开展教学, 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 我针对这个单词的词义用了相关的情境加以展开, 比如结合图片一的情境:小明每天学习很用功, 一晚上只睡了4个小时, 这时候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适得其反, 那么我们就要劝他多休息。然后鼠标再一点就出现了有声情境, 小明的爸爸对他说:“You must get more sleep to stay healthy.” (为了保持健康, 你必须要多注意睡眠) 。图片二:两个小朋友从十年前认识后, 至今都是很好的朋友。鼠标点击后出现有声情境, 其中一个小朋友跟别人自豪地说:“We have stayed friends for years.” (我们保持了多年的朋友关系) 。

三、运用构词法、图示讲解法等强化记忆

英语单词、词汇的记忆并非易事, 但是也不是无规律可循,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单词记忆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重在方法的掌握。结合高中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词汇量来看, 大多数词汇都是可以通过构词法、图示讲解法等方法来强化记忆的, 教师在具体的词汇复习教学中, 可以适当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卡片等形式对构词法、图示讲解法等词汇记忆的方法进行剖析和解读。

比如复习到“especially”这个单词的时候, 学生结合原文知道这个词是个副词, 表示“特别地、格外地”。这时候我结合几个意思相近的单词要求学生强化记忆, especially、specially、particularly, 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并且在笔记本上列好表格, 第一个强调的尤其、格外的程度, 第二个表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专门做某事, 第三个与第一个意思相近, 另外还表示详细地、仔细地。再之后, 结合构词法, es-前缀、-ly后缀……由此延伸出一系列词汇, 教师可以通过卡片的形式, 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样的讲解法, 强化学生的记忆, 也教会他们词汇复习的具体方法。

四、以课外阅读带动词汇积累与词汇运用

词汇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所谓“功夫在课外”, 如果单单凭借教师在复习课堂上的讲解, 是很难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的, 关键还在于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带动词汇积累与词汇运用。比如在英语课外阅读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的词汇进行标注, 通过工具书、电子字典等巩固词汇的具体运用。

学生尽管平日的英语课外阅读机会非常有限, 手头的课外阅读资料也并不多, 结合这些客观因素, 我引导学生在具体做一些试卷、作业本上的阅读材料的时候, 把一些生词、重要的词汇标注出来, 达到词汇复习与英语阅读两者的“比翼双飞”、相互促进。有的学生甚至还会从听力材料中获得一些词汇的多重运用方法, 通过类似的方式, 学生掌握了词汇复习的具体方法。

搞好词汇复习 第2篇

目前, 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 既然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 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尤其令人遗憾的是, 不少教师也持这一观点。在教学实践中, 他们把时间越来越多地花在培养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上, 而花在词汇教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在教授词汇过程中, 也显得缺乏足够的理论和令人信服的经验来指导词汇教学和学生的词汇学习。针对这种现状, 教师应对词汇教学进行反思, 构建科学的词汇教学策略以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

二、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一) 在真实的语境中展开词汇教学。

在过去传统的词汇教学中, 有些老师总是脱离句子和文章内容孤立地讲解词义。这种孤立地讲解词义的教学法, 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 毫无兴趣, 而且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和用法。因此我们倡导在真实的语境中展开词汇教学。语境就是上下文, 词汇意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精确、具体。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义的现象, 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如果脱离了特别的语境, 孤零零地学习词汇, 就不能正确掌握理解词汇的真正意义, 甚至会产生歧异。如a sweet temper中的sweet常含有gentle的意思, 而在the sweet smell of roses中的sweet却表示light pleasant或fragrant。由于英语中有些词汇的意义不止一个, 就会产生歧义。例如:I live near the bank.既可理解为“I live near the riverside.”, 也可理解为“I live near the establishment for the deposit of money.”。在语境的词汇教学中, 我们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掌握词汇。通过语境学习词汇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 归纳总结法介绍科学的记忆方法, 帮助学生战胜遗忘, 突破单词关。

1.顺口溜巧记法。

在英语词汇中, 有许多词的构成、变形非常繁杂、难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明一些简洁、易记的顺口溜。如以o结尾的单词, 它们的复数有些是以s结尾, 有的是以es结尾, 我教学生时是这样记的:英雄爱吃西红柿, 黑人爱吃土豆。简单而易记, 寥寥数语就把高中阶段四个以o结尾加es的单词全部罗列进去了。

2.形、音、义相结合记新词法。

英语词汇成千上万, 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 还是就意义而言, 众多英语单词都同其他词有一定联系。因此词汇教学的第一诀窍, 就是向学生展示英语词汇的构词法或相关性, 使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在各方面变化和转化的规律, 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比如学习school通过合成可以进一步学到schoolmate (同学) , schoolroom (教室) , schoolhouse (校舍) , schoolboy (girl) (男、女生) , schoolbook (教科书) , schoolmaster (男教员) , schoolmistress (女教员) , schooltime (上课时间) , schoolage (学龄) , schoolday (求学时代) 等。再比如学习sleep, 连同asleepsleepysleepless一起记忆学习, 放在词组中扩展记忆。如go to sleep, fall asleep, be sleepy, without sleep, spend a sleepless night等。初学阶段教师在字母教学中融入音标教学, 提前交给学生打开读音这把锁的钥匙。音、形、义紧密结合, 混为一体教学, 学生不必死记单词的拼写。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单词的方法, 增强了记忆单词的能力, 对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结合课文、词组、句子记新词法。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这是前人教单词的经验之谈。孤立地教单词, 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很难记住。教师若能结合课文、词组、句子进行教学, 就有意思得多, 也容易学会。例如:

desertCamels are usually regarded as“boats in the desert”.

pourTake an umbrella.It’s pouring down outside.

presentEvery guest who is present at the dance will get a beautiful present.

cause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 was poor management.

这些句子, 把单词与所学内容, 与学生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密切联系起来, 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 在练习中掌握词汇。

1.听:

充分地利用课文, 补充阅读及配套练习所提供的原声带, 通过适当的加工, 要求学生能听出、听懂关键词和关键句。通过大量的听, 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

2.说:

通过questions and answers, text retell, free dialogue and topic discussion, 尽量让学生运用所学或刚学的词经常做些口译练习。教师要注意所选句子应实用, 尽量贴近生活, 具有时代感, 让学生现学现用, 充满学习的成就感, 并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3.读: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章, 让单词、习惯用语等源源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大脑, 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进而也可以培养其语感。

4.写:

这里我们指的不是机械地抄写课文或词组, 而是围绕词汇做一些句子翻译, 或对课文及读过的材料, 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进行缩写、改写。这样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又能让学生试着用刚学的短语和词汇来进行写作, 在实践中真正掌握词汇。

四、结语

教师要深入思考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 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策略, 精心设计课堂词汇教学。在科学的教学策略的指导下, 给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言运用活动。把词汇学习从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 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 加强英文报刊和杂志的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提高其运用词汇的能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词汇教学,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为他们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对英语词汇知识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为了扩大高中生的词汇量及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并提出三种词汇教学的好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魏恒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7.

[2]宋德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测试策略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

[3]张瑞华, 陈建生.语境的性质对词汇记忆的影响作用.外语教学研究, 2003.

如何搞好初三历史复习 第3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 高度重视基础知识

近几年, 重庆市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以来, 考查内容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为主, 虽然基础知识覆盖面相对较少, 但并不意味基础知识不重要, 相反, 基础知识是能力展现的载体, 通过近几年考生的失误, 说明了基础知识不牢的危险性。这里强调的是重视基础知识, 并不是一定要求死记硬背, 而是让学生进行筛选、优化, 把握主干知识, 理清基本线索, 达到知一而知它’的熟悉程度。

二、加大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尽可能把归纳、总结、分类比较、相似联系等灵活地运用于复习中。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中的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时, 我要求学生把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几次战争进行对比, 制作一个综合简表, 先要求学生自己列出比较项目 (如时间、原因、标志、简单过程、影响) 。接着让学生思考,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更让学生熟悉了教材内容。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在复习中, 针对一些学生感到困难, 又失分较多的题型, 多训练其解题思路, 提高它们的解题能力。如材料题是中考的一大主题, 分值大, 失分也较多。对这类题我们应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如 (1) 先看问题, 再读材料, 带着问题去读材料。 (2) 仔细阅读, 理清材料主旨, 找出相关信息 (时间、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 。 (3) 结合材料, 联系教材内容。 (4) 紧扣题意, 认真作答。

四、落实目标测试

复习时的目标测试主要以课堂练习、反馈纠正为手段。首先应选好练习题。其基本标准是:要有代表性;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 能反映教材知识的系统性;要有培养能力价值, 使学生练习后能力有所提高;题目尽可能新颖, 能激发学生作题激情。其次在课堂上定时定量,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效率。第三, 练习后及时评讲。这样才能查漏补缺, 又能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五、关注时代热点, 加大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热点问题可以说是中考关注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首先应对热点问题进行筛选, 从而确立重点, 确立后去找热点问题与历史教材的链结点和关系。例如2008年重庆中考历史试题中有一大题: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回眸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改革先后作出过哪些重大调整, 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总之, 要做好历史教学的复习工作, 离不开我们用心的工作, 需要用创新的精神去探究、实践, 要用“心”促“新”。

如何搞好高中政治复习 第4篇

一、把握重点, 凸现理论联系实际

1.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

因为这些知识是基础的基础, 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 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 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中的重点。

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 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 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 实行“对号入座”, 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 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卫生等热点问题, 既要熟悉其时代背景、产生与发展过程, 以及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等, 还要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侧面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3. 针对各自的弱项加大复习的力度, 通过强化复习

和适度的练习, 重点把握其内涵与要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复习基础, 以不变应万变

1. 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

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全面掌握知识点, 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

2. 要下工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

容弄清楚, 明确这些内容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

3. 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

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

4. 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 即容

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 加以比较、澄清, 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楚、准确的“图景”。

三、政治复习课无特定的复习方法, 但也应有法可依

根据复习的目的要求, 要精心地选用复习方法, 安排复习的程序。然而正如讲授新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复习课的复习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型, 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并不是说复习课就可随心所欲, 任意应付, 而是“教而有法”。这是什么呢?我想凡是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现状出发, 为指导学生顺利而完满地完成复习目的任务的复习方法, 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教材大纲及考纲的要求, 选定复习方法、设计复习方案。

四、夯实基础,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1. 务实基础, 熟练掌握高中阶段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力求做到“烂熟于心”。

要达到这一点, 一要在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 而且要学会同遗忘作斗争, 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适当增加看教材的遍数, 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看书学习的速度, 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3. 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 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

考生在总复习过程中, 应当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 节节有提炼, 课课有总结, 自我建构每一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 以备需要时随“点”随“到”。

五、明确方向, 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如何搞好政治全面复习 第5篇

一、认识到位早准备

政治课学习反对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 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这不是对学习要求的降低, 而是学习要求侧重点的改变。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 没有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 没有能力的切实提高, 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因此忽视对政治课本的学习不但是错误的, 而且是有害的。所以, 学生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一步一个脚印、从点滴做起夯实基本功。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发挥主动性, 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质疑, 就会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二、注重基础找联系

高考政治虽然是考查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 但具体到某个试题, 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 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 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 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会贯通, 最后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的记忆知识点, 而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找联系, 找线索,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具体地讲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使之系统化、网络化, 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 微观上融会贯通。

三、学以致用重实践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在夯实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联系的基础上, 体会知识的现实意义, 要结合时政和自身的生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中考增加的活动探究类试题, 就说明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复习过程中, 一定要树立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 关心国内外大事, 关心生活, 关心自我成长, 让课本的知识和理论进入实际的生活中,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善于运用教材知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并能认识、分析、评价社会生活, 增强生活体验, 丰富生活经历, 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交融。尤其要注意教材中活动课的内容和《教学大纲》中活动层次的要求, 这些内容和要求往往是命题的重点, 有条件做到的一定要亲自实践, 暂时没有条件的也要模拟实践, 将活动的目的、主题、思路、方法等内容一一列出, 体会生活的意义和过程, 以增强解题的能力。

四、举一反三善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 一方面要立足教材, 夯实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做一些训练题, 两者结合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不论是学习基础知识, 还是做练习, 都不能机械死板, 要能举一反三, 做到学“活”, 练“活”。学“活”, 就是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找出教材主干知识, 抓住有运用价值, 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练“活”就是面对大量的练习题、模拟题和各种复习资料, 要善于选择, 定期从内容与题型两方面归纳总结。从内容上分类, 就是对相同或相近内容的题放在一起比较, 总结答题角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涉及的内容范围等;从题型上分类, 就是对同一题型进行比较研究, 找出共同点。总结答题的规律。

五、加强训练学方法

通过对近几年考生试卷的分析, 我们发现许多同学丢分, 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 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 答非所问;表达能力差, 答案言不及义, 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概念恰当表述;考虑问题不全面, 答案不完整;归纳、概括能力差, 答案照抄照搬教材。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材料, 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 找准答题角度。2.注意把握解题思路, 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除了试题本身的设问角度外, 还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设问, 并自己回答。3.对重点题和典型题进行练后评析, 分析失误之处, 进行纠错, 完善答案。4.对往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 自己先试着作答, 然后对照原答案调整自己的思路, 从中得到启发。

六、拓展思路求创新

如何搞好初三英语总复习 第6篇

第一阶段主要以课本为主

初中三年的知识很多, 也很复杂, 学生会觉得像茫茫大海, 漫无边际, 这就要求教师将已学过的词、词语、句型、基础语法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对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全面排队, 把分割的知识点及片断归纳综合在一起, 组成知识链, 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及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启发同学归纳所学词组, 词语解释、近义词、反义词及同音词, 并要求学生做到:重点词语重点记, 词语释疑强化记, 重点句子背仔细。

第二阶段转入系统复习

集中复习以下内容:

1. 集中复习单词。

首先按词性归类。难记爱忘的词归纳一起。例如名词要注意一些复数的变化, 如children、women、Germans、sheep等。German的复数最容易马虎。下列名语所有格, 比如Teachers’Day, Children’Day等很容易出错, 因此要特别强调。

动词也要注意词形的变化, 如巧记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build built built

spend spent spent

lend lent lent

send sent sent

有些是ABB型, 有些是ABC型。引导学生找到规律, 便于记牢。

2. 集中语法复习。

语法集中复习, 是把那些零碎的、分散在各册书中的单项的, 已学过的语法内容, 在积累一定数量的素材后, 总结性集中复习, 并通过相应的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集中复习“时态”而后其他语法项目。现在完成时和宾语从句重点复习。例如在复习时态时, 把各种时态的标志印表发给学生, 启发他们说出定义、构成及常用的时间状语。这样的比较, 一目了然。在复习进行时, 同学们最爱丢的就是动词“be”, 那么教师跟学生说:“‘be’动词就是一个人的‘心脏’, 没有它就不能活。”这样他们就会牢牢记住。可以看出, 同学们在积极的思维、争先恐后的讨论中, 已经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 课堂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3. 集中听力训练, 每年中听力占一定的比重。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一项就是“听”, 其他几项能力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听的能力。通过由简到难, 由慢到快, 由浅入深多种渠道, 帮助学生树立心理优势, 克服困难, 力求听仔细, 听准确。再教给学生一些技巧, 比如边听边做记录等。

4. 集中阅读指导。

阅读及完型填空, 都是考查学生读的能力, 在中考分数上占相当的比例, 因此不能忽视。要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定要下很大的工夫,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鼓励学生用心去读, 不要怕生词, 如遇到不认识的词可以猜其词意, 还可查词典。 (2) 采取多种方式如“默读”“朗读”“单个读”, “分角色读”等形式。短小的文章齐读。 (3) 给学生设立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已达到掌握和运用目的。

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总复习 第7篇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课堂的今天, 以教师为主体, 总结概念、精讲例题来完成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 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然而根据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体验, 本人认为由此造成的一些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1. 传统固定的座位排法, 将学生“封闭”在有限的空间内, 束缚了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不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式, 缺少调动学生情绪、进入“习者”角色的兴奋点,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求知欲望的发生与发展, 也不利于开展“探索性”学习所需创设的环境氛围。

3. 限制了相当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 也造成了一些学生 (慢智思维型学生) “被排斥感”和“失落感”, 不利于学生人格发展和个性发展。

4. 缺乏活力的“组织形式”易使部分自觉性较差或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而“沦落”为差生, 不利于全班学生智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二、新课标下的初三数学总复习探索与研究

1. 加强集体研讨, 促进教学反思。

(1) 研究中考, 把握方向。

首先, 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考试题评价报告”, 从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是指导初三数学复习的依据, 是指导中考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考题是落实考试说明的载体, 要特别关注今明两年考试说明的变化, 今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有变动的地方是什么, 不变的地方是什么, 预计今年中考命题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

(2) 紧扣课程标准, 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由于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决定了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管学生是否升学深造都应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 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时效性。所以, 制定计划之前可先向学生了解本班数学知识掌握情况, 然后结合所教班级在作业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制定复习计划, 确定复习的重点。特别要注意复习例题的选择, 作业的筛选, 力求做到作业少而精, 习题具有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新颖性。

(3) 加强集体研讨, 促进教学反思。

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通过一阶段的复习, 利用备课组活动, 共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教法、重点难点、测试有无不妥之处, 反思教学的成败, 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反思, 反思学法, 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 反思解决这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 反思解错题的原因, 反思考试的得失成败, 通过反思, 避免走弯路, 通过微调, 不断优化教法和学法。

2. 探索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应提倡育人为本,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初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就能取得考试的高分, 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 在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形势下, 中考的考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到“能力立意”, 陈旧的题海战, 满堂灌已不适应形势,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渗透数学思想, 重视观念教育。如果用以往那种就事论事的方式, 把学生投入到题山题海中, 只能使他们见树不见林, 成为解题机器。因而教学中要强化三个层次的思想方法:一是基本的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比较法等;二是科学思维方法与严谨的数学逻辑方法;三是数学思想, 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 教会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审时度势, 培养分析、归纳探索的能力。

(2) 注意知识生长过程的教学。要深入地理解概念, 必须了解它产生、发展、形成的历史过程;要掌握命题、法则、公式, 必须弄清归纳、猜想、发现和发明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 “过程”对于人发展的教育、培养的意义, 也许比结果更大,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总是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 选编题组, 引导学生参与, 动手、动脑、动口、亲历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 切忌把知识轻易地塞给学生。

(3) 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复习课不能由教师包讲, 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 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 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 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

(4) 处理好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课堂目标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 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 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生有没有讨论意识, 有没有问题意识, 敢不敢对老师的解法提出质疑, 敢不敢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有没有探索的亲身体验, 会不会自己小结, 课后会不会追上来刨根问底, 会不会自己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有没有学习的小群体, 会不会争论不休, 师生、生生有没有互动, 能否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与分享。

3. 综合训练, 克服新题型难、不可攻破的畏惧心理。

数学新题型的训练有应用型问题、阅读型问题、探索型问题;数学综合题训练如中考最后三道题的类型, 一般来说, 在试卷里属于比较难的, 难就难在它的综合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还有像方程型综合题训练、三角形综合题、几何型综合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多学科综合题。练综合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场的解题能力, 同时也是一个发现弱点及时查缺补漏的机会。这样将会从内容到方法、观点上得到深层次的提高。通过做综合题, 同学们一定会积累考试经验, 从而开拓解题思路,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能够适应题型的不断变化, 掌握各种题型的多种解题思路, 只有早安排、早动手才能赢得时间。

4. 错题集锦, 查漏补缺。

收集例题、习题中的错误题进行归类, 分析题目, 找出错题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到位, 还是数学思想方法未掌握?还是新题型的出现感觉陌生, 具有畏惧心理?等等。针对以上题型让学生与学生、老师共同探讨, 寻找解决方法, 进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 合理利用时间, 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 做到“一法懂, 万法通”、“做一题, 解一类”, 以少胜多, 以精取胜;使学生增强自信, 培养兴趣, 做到事半功倍。

三、回归课本, 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复习时不需要教材, 再看教材淡而无味, 于是千方百计寻找别人的复习题, 大搞题海战术, 追求新颖题、难题、怪题、偏题。殊不知,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犹如沙滩建房、杀鸡取卵, 结果往往劳而无功或者事倍功半。回归课本, 就是针对自己的弱点重新翻看教材, 使得复习有序, 把零散的知识串联成条条框框, 编织成网络。这样可在总体上把握教材, 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 以课本为基础, 全面复习。章节之间善于归总;知识之间善于转化;例题习题善于变化;分段训练, 分类推进。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

[3]严育红.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搞好词汇复习范文

搞好词汇复习范文(精选7篇)搞好词汇复习 第1篇一、激发学生词汇复习的兴趣培养自信心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复习的原动力, 不少学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