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步苗族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城步苗族范文(精选5篇)

城步苗族 第1篇

(一) 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边陲, 境内南岭山脉与雪峰山脉交会, 山峰耸立, 溪河纵横, 资源丰富, 几千年来, 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湘南灵秀山水的融合, 苗、汉、侗、瑶各族人民在这方古老的沃土,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全县居住着15个民族, 总人口23.61万, 苗族占51.3%。

(二) 领郎令的诞生

城步境内崇山峻岭, 溪河纵横, 城步苗族先民聚居深山密箐, 民风淳朴, 几千年来, 城步苗族人民过着最朴实的农耕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自给自足, 和平恬静, 各村每逢哪家有嫁女结亲的喜事时, 亲朋好友邻里乡亲都会自发聚集起来, 筹备酒席共同庆祝1到3天, 在嫁女的头天晚上, 娶亲的男方家和嫁女的女方家的亲友, 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会围坐在一起, 谈天说地, 在场的不论男女, 或相互吹捧, 或相互抬杠, 或笑或骂, 气氛热闹喜庆。苗家人生来就爱唱歌, 这样的场合下, 大家把想对新娘新郎说的用唱的表达出来, 你唱我和, 或问或答, “领郎令”就这样诞生并成为了城步苗族人民独有的歌声, 也成为了嫁女喜庆之时必不可少的传统娱乐方式。

二、城步苗族“领郎令”的音乐风格

(一) 歌词内容

城步苗族“领郎令”的内容不受年节、时令限定, 以本地方言为语言, 对唱的形式,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素材, 自发口头创作, 即兴演唱。城步人民热情好客, 每逢结亲乔迁或大寿的大喜日子, 都会办酒庆祝, “领郎令”就诞生于苗家嫁女的喜庆场合, 在女方出嫁的头一天晚上, 男方选来结亲的人坐在一起, 和女方亲友组成两方, 围坐在一起, 先是谈天说地, 营造气氛, 然后一方兴起, 先开个话题引入, 如:“要我唱歌就唱歌勒要我打鱼就下河领啊领郎令郎啊令啊郎”然后另一边陪唱回应, 由于是在婚庆场合, 起先的歌词内容一般以教育为主, 教育女方嫁入男家后应该相夫教子, 三从四德, 孝敬公婆等等;教育男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 孝敬长辈, 体谅家妻等。双方将这些话都唱完后, 就是相互的问答, 出题为难对方, 然后对方解答了再出题回敬。一般进行到后面气氛都会非常的活跃开心, 也会相互抬杠, 讥笑对方, 拿一些人或事来打趣, 但只要气氛活跃, 大家都不会介意。既是对歌, 也是游戏, 这使得唱“领郎令”的场合充满了乐趣。

(二) 旋律曲式

城步苗族“领郎令”的旋律婉转平和, 一段分为四句, 整体没有大的起伏但旋律又不趋于平淡, 第一句平铺直叙, 第二句压抑低落, 第三句再回到第一句的高度, 第四句感叹深长。每句都以“领郎令”这几个字开头结尾,

领郎令的旋律为:

三、城步苗族“领郎令”音乐的艺术价值

城步苗族“领郎令”作为城步苗族的地方民歌, 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地方风格, 是中国民歌的一部分, 也是城步地方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黄冈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孟福强也在他的文章《论民歌的艺术价值与保护》中提到:“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积淀, 给我们研究历史和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城步苗族“领郎令”充满了地方特色, 完全是土生土长的苗家艺术, 歌曲中包含的内容和风格也都是研究城步苗族文化的“活标本”。

中国的许多专业民歌和歌剧创作都源自于民间民族音乐或吸收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 民歌如聂耳的《塞外村女》, 冼星海的《黄水谣》等, 歌剧如《白毛女》的主题音乐就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城步苗族“领郎令”作为中国民俗歌曲, 其中的许多特色也可以作为民歌创作的基础。

四、城步苗族“领郎令”音乐的社会价值

子曰:“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也就是说孔子认为:音乐最能够影响和改变一个地方的思想风气。城步苗族“领郎令”作为城步苗族自治县婚庆时的必有传统节目一直流传, 积淀了许多前人的思想观念, 深刻直接的反映出了城步苗族人民对即将结为夫妻的新人的期许, 对新人的教育和嘱托, 也反映了城步苗族人民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生观。

五、城步苗族“领郎令”音乐进行传承与保护

城步苗族“领郎令”是城步苗族自治县土生土长的一种口头流传的风俗歌, 在漫长的流传岁月里, “领郎令”通过人民群众的去粗取精, 积淀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数的智慧和情感, 是城步苗族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过去, 由于交通不便, 生活单一, 人民与外界的交流极少, 生活娱乐方式也较少, 对唱“领郎令”在人们生活当中是唯一一件可以抒发情感的娱乐活动, 所以老一辈人多对“领郎令”有着深厚的情感。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外界的交流增加, 娱乐方式变得多种多样, 人们的思想受到外界的影响, 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逐渐发生改变, 年轻人多对外来的多姿多彩的流行音乐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对土生土长的“领郎令”失去了热情。“领郎令”只在老一辈人口中极少的流传, 年轻人张口就是流行音乐, 会唱“领郎令”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并且, 由于现在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人们在喜庆之时, 已经不再热衷于举行对唱“领郎令”的活动, 娱乐活动已被看电影, 玩扑克, 打麻将, 请演艺团演出等现代的娱乐方式所取代。城步苗族“领郎令”随时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2006年10月8日, 我国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这说明地方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也已经得到重视。作为一名专业音乐研究者, 笔者认为要挽救和保护我国丰富的地方民歌文化, 个人和小团体的力量是渺小的, 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 应该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义务,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民歌艺术作为我国的地方特色文化, 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乃至整个音乐历史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并不可或缺的。对此,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 对城步苗族“领郎令”的传承保护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制度, 保护民间音乐

重视本土音乐的发展, 在制度上对本土音乐的发展进行支持, 将本土音乐的发展放到校园里, 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学校接触到本土的音乐, 树立继承本土传统文化的意识, 鼓励年轻一代学习继承本土传统文化。

2.组织团队, 研究并传承地方民族音乐文化

扶持和发展团体组织, 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对本土音乐进行传承和研究。并组织活动去传播和影响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发展本土音乐的队伍中来。

3.改变观念, 继承并发展地方民族音乐

保护少数民族的民歌艺术, 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宣传和教育, 努力传播保护本土文化的观念, 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到民歌所具有的价值, 意识到民歌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鼓励每一位城步苗族的公民为保护和研究我国的民歌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和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摘要:城步苗族自治县地方民歌“领郎令”, 是城步苗族人民在嫁娶女儿时聚在一起以对歌为形式, 自发口头创作, 情感真挚的即兴演唱;其语言、音乐、声腔及习俗都承载着大量与城步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信息, 是研究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贵资料。笔者希望通过对城步苗族“领郎令”的深入了解及学习, 理解并领悟地方音乐艺术的魅力, 加强对地方音乐的审美能力。

城步苗族 第2篇

行业结构分析法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

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要分析其最直接的环境,即企业竞争所在行业的`状况.根据行业结构分析原理,对城步苗族自治县旅游开发面临的5种基本竞争力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步旅游开发的对策.

作 者:谢江红 作者单位:湖南邵阳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湖南,邵阳,42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年,卷(期):21(1)分类号:F592.764关键词:行业结构分析 城步县 旅游开发

城步苗族 第3篇

关键词:水堆村;苗族;油茶

针对不少学者认为油茶具有祛除瘴气,预防感冒,增强人们体制,延年益寿,是苗族人民的养生茶、健康茶的观点。2015年2月,我们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做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获取了苗寨水堆村村民对待油茶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依据对调查点的访谈及问卷调查资料写成,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方家批评指正。

一、概 况

1.地理与民族

水堆村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乡,全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137户,417人,其中苗族32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7.22%,汉族94人,占22.54%,回族一人,占2.4%。油茶是水堆村村民主要的饮食民俗,既是是村民的午餐主食,也是待客、祭祀的必需品。

2.抽样方法及主调查对象

我们在水堆村龙家湾、水堆上湾两个族群中进行抽样调查,选定50户作为入户调查对象,并选定14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对象的年龄限定在10—70周岁之间,个别超过70岁。

表1 样本构成

景 性 别 年 龄 文化程度 民 族

男女10~1920~2930~4949~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苗汉

样 本 7 7 4 3 2 5 1 7 4 1 1 13 1

%505028.621.414.335.77.135028.67.137.1393 7

4.问卷结构及调查方法

此项调查将入户调查与个人访谈结合,问卷调查问卷由2部分20个题目(问题)组成,问题分单选、多选、主观题三类,客观选择题根据调查需要设若干选项,主观题采用一对一调查方式,即调查员在聊天中引导性询问,被试回答,调查员记录整理。若发现一些问题或现象较独特,则采取个别约谈法进行补充调查。

二、油茶调查情况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尤其是白毛坪乡、长安营乡、兰蓉乡等苗族聚居区,打油茶的现象十分普遍,水堆村更是如此。水堆村独特的地理位置、氏族构成、思想观念、民族心理、油茶习俗变迁,这一村落的村民在对待油茶的态度具有一定代表性。

表2:村民对油茶的传说、喝茶情况及其态度统计

调查指标孟婆传茶喝茶情况上瘾

四杯

选项

听过未听过早 中晚会不会会不会

人数 149194961238496

% 29838981224769812

说明:(1)关于“孟婆传茶”的传说。“孟婆传茶”,这是大多数学者一致认同的传说,甚至在城步文史资料上都有所记载。然而,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反复访谈论证。98%的村民从未听过有关的传说,只有龙必成一人在网上看过相关“孟婆传茶”的传说。据我们的实地调查显示,村民有关油茶的传说可以分为三类:官兵避难说:民国时从靖州溃逃过来的一批疲兵,偶食茶叶而精神倍增,故打茶之风兴盛。地主传茶说:光绪年间从清源地主传来;民国时从五团地主传来。神话、宗教说:盘古开天辟地时即传、蚩尤传茶、唐僧西天取经取油茶。其中既有对祖先的推崇,又受到佛教及地主文化的影响。不管哪种说法,“孟婆传茶”的传说并未得到村民的认可。

(2)喝茶情况。喝早茶的有19名,约占38%,其中我们寄居的主人家龙仁 贵三十年来每天必喝早茶。他说:“我不喝午茶、晚茶无所谓,但只要一餐不喝早茶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早茶喝,然后才煮饭菜”。喝午茶的49名,约占98%,只有龙彦清老人自从老伴去世后再也不想打早茶。据我们调查,无论是在民国,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便是在社会变革后,物质日益丰富后的今天,水堆村村民中午也从不吃米饭,而往往以油茶代之。至今仍然坚持喝晚茶的村民只有6人,只占不到村民总数的12%。可见,午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苗族的民族共识性、认同感、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

(3)关于油茶上瘾与否。自报第一项的是一位女性,龙甲兰,28岁。从小喝茶,从未出过远门。声称一天不喝油茶便感觉心慌、目眩、头痛、乏力、爱打瞌睡。第二位也是一位女性,龙友妹,58岁。据她说,但凡从清源一线嫁或迁过来的村民大多喝茶上瘾,外出打工或者走亲戚都要带上茶饼,以便在茶瘾上来时泡开水喝。对此,我们专门调查了几户祖籍为清源的村民,共10人。据他们口述,以前大多有茶瘾,但茶瘾大的村民大多已故,目前只有龙仁贵等3人有茶瘾。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全村约有10人喝茶上瘾,约占全村人口的2.4%。

(4)关于喝油茶没有喝满四杯,村民是否有意见情况。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水堆村只有12%的村民对未喝满四杯的客人有意见,其中多为60岁以上的老妇人。而据龙彦清、龙清强、苏仕秀等老人口述,苗族虽然历来有“一碗强盗二碗贼,三碗不仁四碗客”的说法。但村民其实没有那个意思,是知识青年下乡及其他外乡客人来时唬弄人的,是想让客人多喝几碗茶。龙彦清老人则强调:“客人不喝四碗,怕主人家认为自己打的茶不好喝。主人家把喝四碗以上看作是看得起他们一些”。

表3 油茶治病长寿的态度

功效名称 提神开胃 长 寿 防 癌 治 病

功效情况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村民认同人数 500 9 41 19 31 42 8

% 1000 18 82 38 62 84 16

调查显示:(1)村民普遍认为油茶有提神开胃的功能。据我们调查,大多数村民在砍柴、农活、打牌、话家常时都有打茶的习惯,若砍柴、做农活则主要在中午12:00~13:00、如果晚上打牌、聊天则主要在20:00~21:00打茶。医学显示,这两个时间段是人最为疲劳的时间段之一。

nlc202309051330

(2)关于喝油茶长寿。只有18%的村民认为喝油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年益寿,82%的村民认为喝油茶与长寿与否关系不大,他们认为寿命与人的天命关系更大。为论证喝油茶与长寿的关系,我们翻阅了《龙氏族谱》(女性出嫁后不录,本族谱记录截止至2008年)和《张氏族谱》。据族谱显示龙氏家族自民国十年来仅有2人满80岁以上卒,仅占9.1%。除非正常死亡外,只有16人活了50岁至79岁不等,约占72.7%,高出近64个百分点。目前在世的年长者只有1人超过80岁。

(3)关于防癌。有19人认为油茶有防癌的作用,占38%。在我们进一步询问中发现,村民对油茶防癌的说法大多是听人说的。自报第三项的村民杨秋姣认为,油茶并不能防癌,他丈夫也是从小喝油茶,但还是在09年得癌症走了。

(4)关于治病说。大部分村民认为油茶可以治病,不过只有在谷雨节前后采的茶才能治病。访谈中我们发现,村民认为谷雨茶可以作药,能治瘴气,治腹泻。龙甲兰告诉我们,清明茶明目、谷雨茶加蜂糖止咳,充饥、治脑疼、治水肿病。龙友妹以她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们,油茶能止血消毒治伤口,让伤口快速愈合生肉。但也能解除中西药的药效,因此药后不能喝油茶。

表4 油茶在节日上仪礼上的表现

名称 春节初一、十五 清明节 中元节 诞生礼 婚 礼 葬 礼

用茶情况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

人数38122030401043721294283020

%7624406080208614425884166040

我们调查发现,本村的民俗呈现出一种各民俗事象相互融合的复杂化趋势。物质生活民俗融入到岁时节日民俗上,又往往与宗教信仰、人生仪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油茶往往在节日食俗、待客食俗、祭祀食俗上占据主角,在诞生礼、婚礼、葬礼等人生仪礼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村有76%的村民在春节期间都有下早茶的习俗,即用油茶来敬奉祖先、迎财神、灶王爷。其中从初一至十五每天必下早茶的有15人,年龄一般在50岁至70岁之间;从初一至初八坚持下早茶的有13人,还有十人只在大年初一下早茶,多为70岁以上的老人和30至40岁的中年人;分别占下茶人数的39.5%,34.2%。有12人没有下茶的习惯,多为刚结婚的80后。下茶多以男性为主,用鞠躬姿势,但女性在下茶时间上往往比男性更久,姿势也更虔诚,除了鞠躬往往还要跪拜、念咒语。据杨秋姣(祖籍清源乡、56岁)女士、苏秀仕(72岁、佛教徒)老人自报,她们在春节期间每天都下早茶,初一、十五还要下晚茶,念类似于巫术的咒语,大意往往是求神保平安、祈求祖先保佑,送子送财。

本村崇拜祖先,信仰祖先神。认为祖先的灵魂是自己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者。清明节、中元节这两天,村民早早起来下茶后,在祭祀时也要下茶。主持下茶的大多为女性,祭众祖才由男性族长、家户长主持。村民对清明、中元两节用油茶祭祀的认同度也比较高,分别占80%,86%。与清明节、中元节下茶情况相对比人生仪礼下茶认同率却大幅下降。诞生礼、葬礼下茶的比例分别为42%,60%。下降近40个百分点。婚礼下茶,聘礼带茶料的习俗则比较浓,也十分独特。在青年男女相亲时,男子拿打茶佐料到女方相亲,女方若同意则让男子拿茶叶回去请全村人喝清茶。结婚时,男方拿上用红纸包裹的双份油茶料去女方家里接亲,男方接亲队伍到女方家堂屋后,女方全家躲起来,由女方宗族长辈拿着水烟枪问:贵宾拿了什么?若缺少打茶的相关配料,则认为女方认为自己身体少了什么器官或男方没有诚意。结婚三天后,女方打“红头大”茶(苗语,即回门茶的意思),女子回门后,亦请全村人喝茶,称为“打伴茶”。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信息观念的冲击,苗族同胞对油茶背后的文化底蕴逐渐淡化。或许油茶成分在药理学上有一定的医药功能,但因经济、医疗条件的限制,把油茶当做主食,过分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会上瘾而且人体需要的其他营养成分也会缺乏,对身体会造成伤害一定的伤害。但是油茶在苗族同胞生活中的地位及在节日仪礼上的功能似乎一直未变,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一定会真正成为日常饮料,成为苗乡人民的保健茶、健康茶、和睦茶、小康茶。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1版, 1998-12-01.

[2]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5 - 366 页.

[3] 龙氏族谱,欲高基祖族谱编修委员会,2008年2月.

作者简介:张得才,1990 男,苗族,湖南邵阳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第二作者:夏俊,1990 男,汉,江苏无锡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城步苗族 第4篇

(一)城步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分析。

至2005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272250.46公顷。农用地面积为258928.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5.11%;建设用地面积5471.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2.00%;未利用地面积为7849.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2.89%。1997~2005年,全县农用地总量变化较大,共减少917.72公顷,其中以耕地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减少1564.47公顷;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长,由4527.80公顷增加到5471.37公顷,9年共增加943.57公顷,其中特殊用地增幅最大,增加645.95公顷;未利用地有一定的减少,由7875.76公顷减少至7849.91公顷,共减少25.85公顷。

2. 耕地数量变化情况。

1997~2005年,全县耕地总量变化较大,共减少1564.47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73.83公顷。1996~1998、1999~2001年耕地面积下降幅度保持平缓;1998~1999、2001~2003年耕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2004~2005年耕地面积有所上升,见图1。

3. 耕地利用效益及产出情况。

2005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7987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7627公顷,粮食播种面积比重为62.98%,复种指数为2.47,粮食自给率为100%,粮食总产量为74546吨,粮食单产为4.23吨/公顷。农作物和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还是呈下降趋势的,粮食单产也是在下降,因此说明耕地的利用效益有待改善。

4.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

(1)人口预测。结合《城步苗族自治县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专题,可知全县至2010年总人口为268899人;至2020年总人口为287830人。(2)粮食总需求预测。粮食总需求量与人口数量和人均粮食消费水平相关,用下式计算,粮食总需求=人口数人均粮食消费量。通过全县历年粮食生产状况表及其实际情况分析,本文以维持人口生存所需粮食以350千克/人为标准。如果维持人口基本生存所需人均粮食消费量稳定在350千克/人的水平,则未来粮食总需求量只受人口总数的影响,为维持人口生存所需粮食标准反映各个时期的消费水平,最后综合确定全县未来各目标年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和粮食总需求量,详见表1。(3)粮食单产预测。根据全县1997~2005年粮食生产状况可知,粮食作物单产产量平均为4.95吨/公顷,高于2005年粮食单产4.23吨/公顷,2005年粮食单产比1997年的5.21吨减少了0.98吨,从1998~2005年,粮食单产从5.67吨/公顷下降到4.23吨/公顷,平均每年下降0.18吨,粮食产量是持续下降的。虽然近年来全县历年粮食产量有高有低,但从总体上来看粮食产量增减幅度不大,还是比较平稳的。综合考虑全县历年粮食单产以及政策、投入和其它科技因子对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我们按照集约程度的高低不同分别预计全县2010、2020年的粮食单产,见表2。(4)粮作比。1997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的面积大量增加,过去粮食作物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长期高达70%以上的比例得以改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尤其是农业主产区粮作比有明显下降,这种趋势在一段时间内将会得到进一步显现,据此趋势并利用全县历年粮作比统计数据进行预测,可得2010年粮作比为61.26%,2020年为60.03%。(5)复种指数。全县粮食作物的平均复种指数为216%。复种指数很大程度上是由区域的自然条件确定的,具有很大的刚性,但考虑到随着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会提高,复种指数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可能太大。预计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有关政策的落实,复种指数在平均复种指数的基础上将会保持稳定并可能略有上升,因此,预计2010年全县的复种指数为225%;2020年全县的复种指数为235%。(6)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通过上述对耕地需求量相关因素的预测,运用下面的公式对城步苗族自治县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

耕地需求量=粮食总需求量/(粮食单产粮作比复种指数)

由以上预测方法,编制耕地需求量在不同集约程度下低粮食自给率和高粮食自给率四种方案。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最后综合确定低粮食自给率为不能完全自给,即自给率为85%,高粮食自给率为完全能够自给,取值100%,见表3。

单位:吨/公顷

单位:吨、%、吨/公顷、公顷

(二)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分析

1. 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

1997~2005年,全县人口从248494人增加到259330人,平均每年增加1204人,人口不断持续增加,而且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预测到2020年,全县人口还会剧增,耕地总量即使保持目前的面积,人均耕地水平也将下降。全县1997~2005年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且由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可知,全县耕地压力指数将会接近甚至大于1。

2. 传统土地利用观念和利用方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中央提出,土地利用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到集约高效利用的根本转变。但是,目前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一部分人心目中,重经济发展、轻耕地保护的观念依然存在,重外延发展,轻内涵挖潜的用地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的用地方式仍然存在,未批先用、占而不用、擅自改变用途等违法问题时有发生。

3. 制度缺陷是造成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浪费、乱占耕地的深层次原因。

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浪费土地、乱占耕地只是问题的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现行土地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开发区、城市建设之所以能够大量占用土地,其症结还在于土地制度存在的漏洞。目前,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为了满足城市对土地的需求,城市除了向高空发展外,就只有向农村索取土地。而现行制度对土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这也是导致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占用耕地的主要原因。城步苗族自治县内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都是生产条件较好的、质量较高的农田,应该划入基本农田,但是全县的城镇扩张就必须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极大的影响了基本农田的稳定性。目前没有完善的制度来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

4.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难度将逐年增大。

1997年初全县耕地面积为19842.84公顷,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18278.37公顷,实际耕地减少量为1564.47公顷。占补平衡作为保护耕地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难度也将逐年增大。一是因为后备资源不足而且质量差,开发成本高,而且开垦不得当容易引起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二是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将阻碍土地开发整理的顺利进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三)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 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体制改革。

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全县必须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等措施。要制约新增建设用地无序扩张,逐步建立起与全县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对耕地保护的反馈机制,逐步加大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力度,引导和利用建设用地收益补偿耕地,发展农业生产。

2. 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增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积极主动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经济规律对政府和人们的行为约束力将日益加强。全县对耕地要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和建设。农业是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保护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尤为重要。在耕地面积增长有困难的条件下,达到农业增产的惟一途径就是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优先安排农业投资,建设重点的水利工程,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耕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治耕地污染,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

3. 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预警、监测系统,实行动态监测。

耕地预警是对耕地未来状态进行预测,预报不正常状态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提出防范措施。耕地预警系统包括具有确定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斥、报警、排除警情等功能的多个子系统。监测手段有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定点取样测试技术等,具体技术因监测性质要求而定。耕地预警、监测信息系统,随时获得有关信息,可以为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决策服务。

4. 改进耕作制度,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

耕作制度包括两大类,一是种植制度,如复种、间作、套种、轮作、连作;二是农田耕作技术,如农田基本建设、地力培肥、农用水管理、农田防护等。全县现有的耕作制度存在单一化、连作多、轮作少的主要问题,单一种植制度削弱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不利于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建议总结多年来耕作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改进耕作制度,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良性循环的耕作制度。

5. 发挥城镇化快速发展对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积极作用。

乡村城镇化是最为节约用地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如按1995年我国城乡人口和耕地面积计算,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村人口人均耕地就可增加0.0087公顷。通过前面全县耕地压力分析,可知全县的耕地形势严峻,但周边地区城镇化水平比较高,且城镇化发展迅速。如果能在周边地区的带动下,使乡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压力将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巍.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J].甘肃农业, 2006 (2) .

[2]邱国锋.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02, (3) .

城步苗族 第5篇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 (以下简称城步) 自1993年确定发展旅游目标以来, 先后提出“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兴旅游, 建基础”、“逐步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县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等重要战略思想, 大力挖掘旅游资源优势与潜力, 使城步旅游从无到有, 发展迅速, 初具规模。“九五”期间共投入的旅游建设资金达到了1360万元, 南山、白云洞、大寨侗族风情村等景点已经初步建成;两江、威浆两条旅游公路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南城、南山等5家宾馆分别得到了改造和新建;在宣传促销上, 随着对南山品牌宣传力度的逐步加大, 南方独有的山地草原风光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03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5.8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410万元, 旅游景点营业收入160万元, 景区年接待人数8万人次, 年门票收入35万元, 旅游建设资金投入1450万元。

2 城步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竞争环境四项因素与政府、机会两大变数构成钻石体系 (如图1所示) , 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强本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 也可能造成企业停止不前。本文运用钻石体系对城步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2.1 要素条件分析旅游资源丰富

城步县域位置偏僻, 地理环境复杂, 自然景观原始性保存完好,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种类丰富, 涉及自然、人文和服务资源3个大景系,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比例相当, 人文资源略胜一筹。原始风貌保存交好, 山水风光与民俗风情相融合, 整合度高。这里自然旅游资源13个景型, 人文旅游资源18个景型, 服务资源5个景型, 沙角银杉、南山山地草原风光、十万古田、大寨侗族风情村和边溪苗寨等景点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城步主要旅游景点归类如表1所示。

2.2 相关和支持性行业对旅游价值贡献小

(1) 支持性行业对旅游价值的贡献。城步现有国内旅行社1家, 即城步南山旅行社, 以南城宾馆 (二星级) 为主的宾馆、招待所18家, 共有床位979个, 其中标准间726张, 占74%;家庭旅馆档次较低、接待能力较差。城步交通状况落后, 公路等级较低, 2000年县域省道116.1KM, 县道275.1KM, 乡道144.1KM, 除1856省道为四级油砂路外, 其余大部分县乡公路还是沙土路。从县城通往各景区景点公路状况更差, 弯多坡陡, 极不方便。水路交通仅限于威溪水库和儒林镇白云湖范围;铁路、航空运输尚未实现, 无独立的旅游车船企业;以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对城步旅游开发、吸引客源和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极为不利;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旅游行业培训基本上还没有启动,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能适应旅游开发形势。

(2) 相关性行业对旅游价值的贡献。相关行业包括相关工业、特色农牧林业、邮电业、金融业、贸易等, 它们对旅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城步电信业、邮政业和金融业比较薄弱。通过对城步15个主要企业2001~2004年利润总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和应交增值税等进行分析研究以考察其对城步旅游业贡献大小, 按贡献大小可将这15家企业划分为四个等级 (见表2) , 可以发现城步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还未形成产业群, 对旅游开发创造价值较小。

2.3 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城步收入和消费水平都较低, 本地需求小, 客源不足。2003年城步GDP为6.25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1134元, 城市职工人均收入6570元, 2002年人均消费水平为1669元, 2003年为1599元。从城步接待游客最多 (最具代表性) 的南山宾馆和南城宾馆2004年游客住宿登记情况 (见表3) , 可以发现城步旅游客源的分布结构基本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国内游客以省内和广西、广东等邻近地区为主;省内游客占总数的91%以上, 多为邵阳客源, 省外需求不足10%, 主要来自桂林, 说明外地需求同样小。本地客源和外地客源情况显示城步旅游业整体需求偏低。

2.4 竞争环境竞争激烈, 处于不利地位

城步位于湘桂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周边六县 (武冈、龙胜、新宁、通道、资源和绥宁) 自然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优美, 民俗文化相近, 是其发展旅游有力竞争对手。以五项国家级或省级旅游资源作为指标对城步与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分布进行分析评价, 排名情况见表4。城步排名靠后且周边城市旅游开发起步均早于城步, 在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市场、产品营销方面远远在在城城步步前前面面, 再再加加上上城城步步周周边边外外围围的的桂桂林林、张张家家界界等等大大旅旅游游景景地必会对城步产生冲击, 区位竞争异常激烈, 这对刚刚起步的城步旅游业无疑是严峻挑战。

3 城步旅游开发对策

3.1 提高市场竞争力, 采取产品差异化市场策略

城步在旅游资源开发时, 要尽量避免与周边的相似, 以免产生激烈竞争, 采取差异化旅游产品战略, 开发核心特色旅游产品, 带动旅游开发利用。南山山地草原风光、寿山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边溪苗族、大寨侗族风情园是旅游开发的亮点和卖点, 应大力发展。其次要做好旅游促销活动, 刺激市场需求, 拓展客源层, 对外地客源, 要着重开展对旅游商的促销活动, 更多地发挥市场中介作用。

3.2 改善外部环境, 实施旅游行业联合与区域联盟

从旅游产品价值创造来看, 支持性行业和相关行业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很大, 绩优企业对其有提升作用。城步旅游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支持行业和相关行业, 以改善交通、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加大对绩优企业如南山绿色食品公司的支持, 并以此企业为核心支柱企业, 支持城步旅游发展。区域旅游战略联盟是城步旅游发展的较好选择, 充分利用周边外围的桂林、张家界等大牌旅游景区名牌优势, 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上采取差异化产品战略与之形成互补, 即发挥山地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与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和张家界的山水、洞、林风景互补, 借助桂林、张家界品牌推出城步旅游产品。

3.3 明确相关定位, 尤其是政府角色定位与旅游产品市场定位

从政府角色定位看, 政府应该引导和充实“钻石体系”的力量, 并且协助关键要素的发展。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最重要作用是保证市场处于活跃竞争状态, 政府最根本角色应是扮演信息提供者, 要尽量避免对竞争不力行业或幼稚产业实施保护政策, 防止出现损害经济效率和可能导致报复的局面。在投资方面, 政府要实施公平投资政策, 杜绝人为地制造各种壁垒, 滥用配额等行为, 为旅游业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如交通、旅游基础设施、设备等。政府还应建立与旅游发展相对应人才体系, 着力建立旅游人才服务市场供需体系, 为企业培养旅游服务型人才, 同时以相关产业促进旅游业, 二者互动实现双赢。

3.4 构筑城步旅游开发的“钻石”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步旅游开发, 构建城步旅游开发钻石体系如下 (见图2) 。根据图2可以看出, 从生产要素出发, 明确其所具有的资源禀赋, 结合本地客源和外地客源分析, 从而满足其市场需求条件, 在同行激烈的竞争中执行差异化战略, 结合互补作用和品牌优势, 形成核心竞争力。此外在正确的政府定位前提条件下, 更好地获取信息, 抓住假日经济、经济增长、品牌效益等一系列机遇, 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 以便提升旅游价值,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能够产生强大的产业带动性和乘数效应, 便将其作为区域经济的产业增长极。 (指导老师:龙海军)

参考文献

[1]城步苗族自治县统计局.城步苗族自治县统计年鉴[M].2001-2004.

[2]黄郁城.旅游开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3]陈烈.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J].经济地理, 2003, (1) .

城步苗族范文

城步苗族范文(精选5篇)城步苗族 第1篇(一) 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边陲, 境内南岭山脉与雪峰山脉交会, 山峰耸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