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恨歌答案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长恨歌答案范文(精选6篇)

长恨歌答案 第1篇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

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玉容寂寞泪阑干 ..

C.到此踌躇不能去 ..

答案:B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相顾尽沾衣 顾:看 .

B.君臣相顾尽沾衣 相:互相 .

C.含情凝睇谢君王 谢:感谢 .

D.东望都门信马归 信:随意、随便 .

解析:C项,“谢”为辞别的意思。

答案:C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令天下父母心 .

A.令初下,君臣进谏 .

C.岂合令郎君 .B.乃令秦武阳为副 .D.便言多令才 .B.可怜光彩生门户 ..D.临别殷勤重寄词 ..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解析:例句中“令”的意思是使,让。A项,令:命令;C项,令:敬词,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D项,令:美好的。

答案:B

5.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答案:D

6.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

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A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

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7.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8.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

9.节选的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愁苦、寂寥、伤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忠贞。

10.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有的融情于景。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3)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思悄然”“谁与共”等。

长恨歌答案 第2篇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就这样,考试的日子到了,考完后的下午,小林不回自己家,倒从考场直接去了薇薇家。王琦瑶见他来,一边端出绿豆百合汤给他消暑,一边就到公用电话打电话给薇薇,让她提早下班回来。经历一轮考试,小林竟瘦了一圈,精神却不错。问他考得如何,只说还可以,见他按捺着的样子,知他是有话要等薇薇来说的,便也不多问,给他找了几张报纸看着。不一会儿,薇薇进门了,高跟鞋一踢,抱怨着渴和热,竟像是她考试回来。小林等她问些考试的事情,她也不问,却问晚上有什么电影看,说已经有很长时间没看电影,又说如今已流行一种什么款式,再不赶上就要过时了。王琦瑶有些看不下去,只得代薇薇向小林提些问题,有哪些题目,回答得如何,等等。小林这才得以报告考试的情形,虽是以平淡的口气,却依然流露出兴奋和激动,尤其是外语这一门,几乎连他预习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考到,自然得心应手。薇薇听了也很高兴,闹着要小林请她吃红房子,王琦瑶便阻止说:小林还没回过家,大人都在等他,再说又不是接到录取通知了,分明是敲竹杠嘛!小林却说无妨,家里可打个电话回去,至于录取不录取,那也由不得他,总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总归问心无愧了!虽是豁达的话,也是要有十二分把握撑腰的。王琦瑶便由他们去,两人走到门口,小林又回过身说:薇薇妈妈也一起去吧!王琦瑶自然是推辞,实在推辞不掉,薇薇又说些不耐烦的话,使局面有些尴尬起来,王琦瑶就说,也好,不过由她请客,算作犒劳小林吧!然后她让他们先走,她随后就到。

等她换了衣服,拿了些钱,来到红房子西餐馆的时候,已是七点钟光景。夏天的黄昏总是漫长,太阳已经下去了,光还在街道上流淌。这种黄昏,即便一千年过去,也是不变,叫人忘记时光流转。这一条茂名路也是铁打的岁月,那两侧的悬铃木,几乎可以携手,法国式的建筑,虽有些沧桑,基本却本意未改。沿着它走进去,当看见那拐角上的剧院,是会有些曲终人散的伤感。但也是花团锦簇的热闹之后,有些梦影花魂的。这一路可真是永远的上海心,那天光也是上海心。她看见了绿树后面的红房子,想这名字也起得好,专叫人不老的。这时,路灯亮了,黄黄的,反倒将天映出了夜色,蒙着层薄雾。王琦瑶隔着餐馆的玻璃门就看见了薇薇和小林的身影,两人头对头地在看菜单,有一些灯光罩着他们。王琦瑶不觉停了一下,心想:几十年的岁月怎么就像在一转眼间呢?她推门进去,走到他们面前,薇薇见她的第一句话便是:还当你不来了呢!口气里是有些嫌她来的意思。王琦瑶却作不知,反是说:说好请你们,怎么能不来。接着就是薇薇点菜,大包大揽的,专挑贵重的点,是向小林摆阔,也是敲母亲竹杠。王琦瑶本想随她,但见她太不顾自己面子,有意要给点颜色,便将薇薇点的菜作了番删减,又换了几味价廉物美的。薇薇难免争辩,王琦瑶就说:你不要以为贵就是好,其实不是,说起来自然是牛尾汤名贵,可那是在法国,专门饲养出来的牛;这里哪有,不如洋葱汤,是力所能及,倒比较正宗。这一番话把薇薇说得哑口无言,从此就不开口,沉着脸。

小林却听出这话里的见识,也是和老日子有关的,便引发出一连串的问题,王琦瑶则有问必答,百问不厌。

注:文字节选自《长恨歌》第三部第一章第4节“薇薇的男朋友”。

1.简要概括薇薇的性格特征。

答:

2.本文之前交代:小林和薇薇的性格差异较大,小林却认为这是一种“互补”。你能看出这种互补性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

3.简要分析第2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答:

4.根据最后一段的描述,说说你对小林和王琦瑶的.看法。

答:

【答案】

1.①自私、贪玩,对小林考大学的事漠不关心;②任性,说话随便,不顾母亲的面子;③虚荣,在男友面前摆阔。

2.①薇薇喜欢吃喝玩乐,小林喜欢埋头读书;②薇薇浮躁任性,小林稳重大方;③薇薇爱说爱笑,小林沉默寡言。在这些方面他们都可以互补。

3.①特点:语言优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景物特征。②作用:暗喻王琦瑶心愿,希望自己永远保持不老的心情和相貌;表达王琦瑶有些伤感的怀旧情绪;

4.小林:①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②关心老日子,有些怀旧情结。

杜甫笔下的长恨歌 第3篇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齧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这首诗有很多句子会令我们想起《长恨歌》来。“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同《长恨歌》中“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到此如何不泪垂”相似;所不同者, 《长恨歌》是站在明皇的角度, 写明皇对贵妃的思念, 杜甫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感叹物是人非, 今非昔比。“江头宫殿锁千门”, 写长安陷入贼寇的情形, 一个“锁”字颇见冷清和寥落, 正是“城春草木深”。皇帝和大臣们都逃走了, 背后也许还隐着一点讽刺。“细柳新蒲为谁绿”, 细柳也好, 新蒲也好, 有谁来此观赏?这个“谁”当不尽指杨玉环, 应该还包括宫里所有的人, 但主要是杨玉环。杨玉环没了, 细柳新蒲还有什么意思?白居易用了一大堆铺排, 杜甫却只用了七个字, 而且更显深沉。白居易写情, 杜甫抒慨, 各臻其美。

从“忆昔”到“双飞翼”, 回忆杨玉环在时, 侍奉明皇出游时的情景, 类似于《长恨歌》中间的一大段。但白居易主要表现明皇对贵妃的宠幸, 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明皇的沉湎于色相,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写杨玉环一家人的腾达,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主旨是讽刺。但白居易的细节来自于想象, 杜甫所写是新眼所见。白居易写得私密, 杜甫则表现外在的场面, 昔霓旌下南苑”, “霓旌”不仅写出了旌旆的颜色, 更写出了皇家气派, “下”字尤见威仪。“苑中万物生颜色”, 这句话看起来写得虚, 实际上非常概括, 内中隐含着杜甫的感慨。杜甫在安史乱后, 经常回忆当年宫中的盛况, 所谓“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就是一例。杜甫回忆这些, 固然可能有讽意, 但重点则是感叹,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点朝班”, 盛时不再, 辉煌成昨!杜甫越这样写, 越显得战乱之后的民不聊生, 疮痍满目。杜甫和白居易视角不同, 不仅因为两人不同的个性气质, 不同的艺术风格, 关键一个是亲历, 一个仅仅拿它当作文学题材。杜甫一开头就说“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一个“吞声哭”, 一个“潜行”, 均非旁观者可比, 战乱带给他的创作, 对他生活的影响决非热闹, 辉煌, 都反衬出战乱带给人的深刻不幸。而从艺术上, 杜甫写当时的情景也非常简洁到位, 仅仅用了一个细节 (仰射) , 当时的场面, 各人的心境, 杨玉环的受宠, 全都在里面。更为难得的是杜甫写得很大气, 与皇家威仪相匹配。如果没有如此这般的经历, 单靠想象无以济事。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就是《长恨歌》中的“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同《长恨歌》中“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意思相近, “去住彼此无消息”, 大概就是“一别音容两渺茫”吧?很奇怪两位大诗人怎么都写到这些, 难道白居易受过杜甫的影响?而“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不就是“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吗?而“江水江花岂终极”一句多好, 江水江花既无终极, 明皇思念贵妃之情又岂有尽头?白居易点得很明, 杜甫更含蓄, 更沉痛, 这也是杜甫胜过白居易之处。白居易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优秀诗人, 他用聪明写诗;杜甫不仅是一个诗人, 杜甫诗中流的是血泪!

《长恨歌》,何恨? 第4篇

实际上,诗歌故事,完全不能将其与历史上的李、杨之事相提并论,与陈鸿的《长恨歌传》所叙故事也有很大的区别。《长恨歌传》明确地说:“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诗中却云:“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对此,有一些古代的评论者说,“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能不隐”〔2〕,“白乐天所赋长恨歌,则深没寿邸一段,盖得孔子答陈司败遗意矣”〔3〕。《长恨歌传》明言六军将士徘徊不进,郎吏“请诛晁错以谢天下”,后又“请以贵妃塞天下怨”,对杨氏如何死的作了明确的交待。而《长恨歌》却云“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主要强调杨氏死得凄惨,李隆基的无可奈何。《长恨歌传》紧紧围绕“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基本上根据正史记载叙述故事,又继续史学家的以史为鉴的传统揭示其原因让人警醒。因而,《长恨歌》叙事诗中的唐明皇李隆基不像一般的君王,他未将女性当作玩物,却铭心刻骨地爱,专注地爱,重情重义,不顾一切;杨玉环是被追求的对象,同时也是爱情的追求者,她美丽、善良、纯情。他们都是有情人,应该成为眷属,白头到老。倘若不能,那就必然是悲剧。故此,《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当然是歌颂忠贞的爱情。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故事中的其他人物的分析来说明。叙事诗中有两类人物,从表面上看起来,应该一类主要是“渔阳鼙鼓”的敲响者。他们发动了叛乱,使李、杨不能沉迷于你恩我爱之中,起着破坏李、杨爱情的作用,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破坏李、杨的爱情,而真正的破坏者却是“六军不发”的主持者。这些人诛杀了杨氏。这种人在历史上有过很高的评价,身处当时的杜甫也赞扬这件事为“中自诛褒姒”,但在这首叙事诗中却不是歌颂的对象,他们制造了李、杨的爱情悲剧,突出的仍然是李隆基的铭心刻骨之情,诛杨的行为不但没有一点正义性,反而是美好爱情的摧残者。另一类人物是李、杨爱情的支持者即“临邛道士”、“鸿都客”。为了使有情人能再会,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海外仙山,无处不到。他们的出现是君王深情的感动。这类人物在史书上是没有地位的,但在故事中他们却是值得赞颂的人物,因为他们帮助了有情人。由此我们应该明白,《长恨歌》歌颂李、杨的爱情,而不是揭露李隆基的荒淫。

诚然,《长恨歌》的叙事结构是复杂的,里面还包容了另外一些内容。在这里,虽然行动者还是李隆基、杨玉环,但他们扮演的角色却有所不同,一是皇帝,一是美女。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观念是,美女为祸水,皇帝好色,其国必亡。作为皇帝,“御宇”就是统治天下,这是他的正事,而重色、迷色以致于不早朝,就是耽误了国家大事,必然会带来不好的结局。而作为有血有肉的皇帝,对于心爱的人的失去,是如此梦牵魂绕,割舍不下,思念不已,当然其“恨”是“绵绵无绝期”,但这种“恨”并不是如世人所说的那样是政治悲剧导致爱情悲剧。此“恨”是至深、至切之爱的意思。“恨”字诗句前面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正是有了这种至深至切的相爱的愿望,才可能有“天长地久有时尽”。而这种假设的结果却应该还是与“比翼鸟”、“连理枝”意义相同,即“恨”字显然应释作“爱”的意思。如《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举出绝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发生,喻两人的情意长久。《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有“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长恨歌》中的“比翼鸟”、“连理枝”都本于此处。而“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与“此恨绵绵无绝期”也意义相近,因此都是歌颂爱情的。由此看来,《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不同,它歌的是铭心刻骨的“恨”——爱。

注释:

〔1〕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63页。

〔2〕赵与旹:《宾退录》九。

长恨歌答案 第5篇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号。与并称“元白”,与并称“刘白”。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揭露时弊。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

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

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

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

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

凝睇()人寰()擘()...

2、解释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春从春游夜专夜()....

可怜光彩生门户()宛转娥眉马前死()....

天旋日转回龙驭()东望都门信马归().....

其中绰约多仙子()玉容寂寞泪阑干()....

含情凝睇谢君王()钗擘黄金合分钿()...

三、整体感知

1、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小组活动)

第二课时

【思考与探究】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

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5、《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

用是什么?

6、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谁恨?

恨什么?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

课后作业

一、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渔阳鼙鼓动地来。

(3),云栈萦纡登剑阁。

(4)君王掩面救不得。

(5),秋雨梧桐叶落时。

(6),两处茫茫皆不见。

(7)在天愿作比翼鸟。

(8)天长地久有时尽。

二、你认为此诗最美在那些方面?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唐德宗贞

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

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

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

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

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

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白居易的意图不

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

戒。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móu)凝脂(zhī)云鬓(bìn)骊宫(lí)鼙鼓(pí).....

城阙(què)千乘(shèng)花钿(diàn)萦纡(yíngyū)旌旗(jī......

ng)龙驭(yù)踌躇(chóuchú)马嵬(wéi)悄然(qiǎo)耿......

耿(gěng)霜华重(zhòng)衾(qīn)临邛(qióng)绰约(chuò)....

玉扃(jiōng)参差(cēncī)珠箔(bó)仙袂(mèi)迤逦(y.......

ǐlǐ)飘飖(yáo)凝睇(dì)人寰(huán)擘(bò)....

2、解释词语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天下)..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专宠)..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皇帝的车驾)..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任马前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纵横)..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凝视)..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用手分开).

【思考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参考: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从此天下太平,但玄宗也开始贪

图享乐了。从各处招来美女,其中以杨玉环为最,于是千方百计暗度陈仓让其成为自己的妃子。之后俩人沉溺欢爱。但好景不长,由于玄宗长期荒废朝政,导致地方叛乱,杨

玉环也因此而被迫处死。在之后的岁月里,玄宗极度思念自己的爱妃。回到京城之后,找来道士为杨招魂,在蓬莱仙山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杨玉环,两人重温旧梦,但遗憾的是

两人终究不能在一起天长地久,只能是天人两隔,长恨绵绵。

2、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

参考一(简洁版):第一部分: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第二部分:玉环被杀,痛思玉环

第三部分: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

参考二(诗化版):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

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

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

(二)第一部分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

国”有什么作用?

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

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

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

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5、《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两句作为全诗的结束语,点出了题名“长恨”

之意;否定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虚幻愿望,加深对李、杨爱情悲

剧意义的渲染,增强其感人的力量。同时在高度地概括了这种遗恨千古,悲痛悔恨的沉

痛心情中,还起到了强烈的警示后人、点明题旨的作用。

6、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谁恨?恨什么?

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谁恨:李隆基和杨贵妃

恨什么: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为什么恨: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

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

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

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怎样表现恨:逃亡途中;入蜀道上;归途的思念;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7、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汉皇: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杨女:美貌和忠贞

8、概括主题: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

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

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

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

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

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

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

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

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

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

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

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

《长恨歌》的主题是“长恨” 第6篇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最成功处就是抒情

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长恨歌答案范文

长恨歌答案范文(精选6篇)长恨歌答案 第1篇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