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盛宴的隐患
奥运盛宴的隐患(精选5篇)
奥运盛宴的隐患 第1篇
除了天天都有金牌和奥运明星在国歌声中诞生外,谁都没有想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外最耀眼的巨星居然是大获全胜的“中国制造”。
据马来西亚《中国报》报道,此次预期可为英国带来10亿英镑收入的奥运纪念品,65%由中国制造。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当晚绚丽的烟花表演,到各国入场的运动员服装,再到游客们购买的各种纪念品,背后都有“中国制造”的身影。它们可能利润率很低,也没有品牌效应,但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实业遭遇危机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坚持让世人瞩目。
7月初,美国代表团奥运开幕式上所穿着的礼服因其“中国制造”的“出身”,在美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甚至扬言应将其全部焚烧。但是,无论美国的政治家们是否喜欢中国制造,伦敦奥组委以及各参赛代表队对中国制造却青睐有加。
本次为美国队提供服装的是大连大杨集团。2008年奥运会该企业就已经为美国队生产队服,该企业80%的产品是为国外著名西装品牌贴牌加工,年出口西装500万套。而东道主英国队的入场服以及伦敦奥组委的官员、裁判员服装,总计1.1万套西装礼服,由山东烟台的一家服装生产商生产。
在以小商品闻名世界的浙江义乌则揽下了伦敦奥运会毛巾、床单被罩、装饰品、钥匙圈、衣服等多个种类特许产品生产。甚至手摇旗、手推喇叭、直角喇叭、帽子、艺术眼镜也成为伦敦奥运会的“座上宾”。
往往像奥运会这样的重大赛事,都存在下单时间短、制造工艺要求高等问题,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设计和生产标准的,只有中国制造企业能够实现。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制造”的非价格竞争优势正在日益凸显,并将成为提振出口士气的因素之一。
目前,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
理性看待“中国制造”
那么多的“中国制造”能够现身奥运会的商品市场,本是中国制造业的荣耀,但由于“中国制造”科技含量不够、产品档次低,往往和山寨、蝇头小利、缺乏品牌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而且随着国内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让中国制造的成本不再便宜,甚至阿迪达斯等代工企业已经把工厂都迁出中国。所有这些不免使“中国制造”又遭遇某种尴尬。
低廉价格—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限—资金短缺—提升产品结构受限,这是“中国制造”绕不过去的怪圈。很多中国企业还是依靠来样、来料加工,而产品设计、生产原料和加工设备大多依靠进口,这样就导致了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制造”占到65%以上,而中国企业仅能分享蝇头小利,不禁让人感叹。
中国有着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却有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品牌决定了中国只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要扭转这个被动局面,不是靠小部分名牌产品、短时间的质量保证来实现的,而是需要众多的企业持之以恒地维护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需要国家真正从根本上进行扶持。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并不意味着东南亚、印度或者中欧甚至进行“再工业化”的美国能够取代中国制造,世界仍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更离不开“中国制造”。
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产业转移形势确实严峻,但对于制造业的决策者们而言,生产业务从中国转移出去的进程将十分缓慢,短期内有采购者大量离开中国的情况,但发生的概率并不大。最重要的原因是任何一个有可能的替代者在规模化生产方面的条件都不如中国。比如,中国制造在全球玩具市场上有着高达95%的占有率,这种庞大的产能意味着,任何一个竞争者若希望达到对中国制造构成挑战的水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成本。而对他们来说,考虑到制造业的利润并不丰厚,投入这些成本的回报可能不会太高。而且任何产品的生产都不是单一工厂所能够完成的,需要全产业链的分工合作。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制造在产业链的完备程度上要远高于其他竞争者。
此外,中国拥有大批技术娴熟的员工,企业的管理者也比较适应如何组织大规模生产。但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人力资源方面的瓶颈并非短期内可以弥补,需要中长期的积累与沉淀。
目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正饱受衰退煎熬,中国也难以避免。无论是低迷的投资,还是冷清的外贸,抑或是惨淡的用电量,都显示出中国经济放缓迹象。但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寒冬,“中国制造”仍然独擎实业大旗,贡献税收,力挺就业,不仅撑起伦敦奥运的顺利举办,也将中国经济的前行扛在肩上。
中国经济转型之痛
一边是伦敦奥运会上的“中国制造”饕餮盛宴,一边是阿迪达斯等代工企业把工厂迁出中国,中国制造业似乎已经到了必须面对尽快转型升级这一局面的时刻,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破茧成蝶”必须经历的阵痛。
最近几年来,企业生产线外迁的例子屡见不鲜。早在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际,耐克就率先关闭了旗下唯一拥有鞋类生产设施的江苏太仓工厂。此后,耐克许多原本在中国的产能转移到了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的生产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中国环境承受能力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下几乎接近极限,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民众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近期,由于环保担忧爆发的资方和民众的冲突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表明中国环保成本、环保压力等和环境承受能力相关的成本只会有增无减。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其劳动力资源不仅廉价,而且在数量上还相当丰富,这些地区吸引外资愿望迫切,外资进入门槛宽松。在利益的驱动下,阿迪、耐克等企业就像迁徙的候鸟一样,加工工厂从美国搬到日本,又从日本搬到台湾、韩国,再到中国大陆,以及如今的东南亚。而企业工厂选址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工厂迁出与迁入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或即将走向转型。
当然,转型也是伴随着风险与阵痛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关闭在华直营工厂,也折射出中国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要承受不可避免的阵痛。但令人担忧的是,是否会因产业转型过快,出现低端的要走、高端的又没来,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表示,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维持低端制造、高端产品开发要实行“两手都要抓”的策略,避免由于转型过快造成转型科学性的缺失。他认为,资本是逐利的,如果企业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利润,资本才会投资企业的生产,这会加快企业高端产品的开发,高端产品的推出反过来又会增加资本的回报率。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才会顺利进行。
此外,安邦咨询研究员高源表示,低端的做不下去了,可能被逼着转向中高端领域,但应该有好的市场环境配合,国家在审批、融资、税收等方面都应当积极改善,否则资金到最后要么去依附权贵,要么就去搞泡沫,根本没法实现产业升级。在这方面,日本产业扶持帮助转型的政策可以借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出台鼓励产业转型政策时,应多方考证、谨慎斟酌,防止其可能带来的权力寻租现象。
时光的焦点,奥运的盛宴 第2篇
超霸系列“阿拉斯加计划”腕表
1970年代,为了配合美国的登月计划,抵御外太空极端温度对腕表的影响,欧米茄启动“阿拉斯加”计划,专为超霸月球表研制了一个带有红色涂层的外表壳。今年推出的限量1970只的“阿拉斯加”复刻版,配置了当年月球表所使用的1861型机芯。与众不同的是,它还配有与当年一样的红色涂层铝制外表壳,独创性的“蘑菇形”按钮,可操纵所有的计时功能。腕表与外表壳放置在一个特别礼盒中,并配有一个工具套装。
博物馆系列“Racend Timer”腕表
1949年,欧米茄在全世界首创的终点光感摄影机Racend Timer运用于体育赛事,成功解决了田径选手集体冲线时难以分辨胜负的问题。作为博物馆系列第8号、经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的“Racend Timer”腕表,全球限量1949枚。搭载3201机芯,拥有专利的同轴擒纵装置与无卡度游丝摆轮系统。39mm直径,18K红金磨砂表壳和表圈。银乳白色表盘,红金时、分针,表盘上还有红色脉搏计和蓝色测速计。表背饰有博物馆系列独有的图案和限量版编号。
北京2008奥运每日限量版
该款仅在8月8日—24日奥运会期间限量发售,造型复古,盘面简洁。虽是1956年墨尔本第16届奥运会纪念款Seamaster XVI的复刻版,但其实已有了质的飞跃。搭载2403机芯,堪称欧米茄21世纪同轴擒纵天文台表的典范之作。光面象牙色表盘上,小时刻度、指针和早期欧米茄标志及字母均为18K黄金,罗马数字“XXIX”无疑是代表第29届奥运会。比原款略大3mm的37mm表壳,原款表背的“奥林匹克十字勋章”也换了北京奥运“中国印”。
欧米茄160周年星座纪念版
星座系列腕表是世界上最负盛名、备受爱戴的腕表系列之一。今年欧米茄通过钻石来重新演绎这一标志性的系列,以庆祝160周年华诞。磨砂表壳上均有欧米茄著名的托爪设计,提供18K红金、黄金、精钢配18K红金或黄金,以及全钢等多款选择。男表为35.5mm,在星座系列中首次采用2500自动上链机芯,带有革命性的同轴擒纵装置和无卡度游丝摆轮。视不同款式,表圈上或镶嵌有40颗钻石,或覆以黑色罗马数字。女表分为25.5mm小型款和22.5mm迷你款,表圈上分别嵌有38颗和30颗钻石。表盘有珍珠白或香槟色,上有12小时钻石刻度,搭载石英机芯。
超霸44.25mm珐琅月球表
为向人类历史上惟一在月球上被宇航员佩戴过的手表——超霸专业月球表致敬而推出的超霸珐琅月球表,以精致的黑色珐琅呈现尊贵炫目的独特美感,6时位的日历窗也与原超霸月球表有显著区别。而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技术上的革新必然会在新款上体现——拥有同轴擒纵装置与无卡度游丝摆轮系统的3313自动上链机芯,傲然宣示:即使没有超霸月球表的光环,它同样可以大获成功。44.25mm直径也更符合当前下的大表盘潮流。
“北京奥运”系列星座双鹰同轴限量计时表
中央秒针末端的奥运五环;18K黄金、白金及红金材质象征金、银、铜牌;表背上刻有北京奥运“中国印”标志和限量编号……都是该系列与奥运“接轨”的显著特征;男表为18K金磨砂表圈,刻有罗马数字刻度,日历窗为方形;女表为18K金光面表圈,镶钻32颗,日历窗为圆形。男/女款均搭载3313自动上链计时机芯,带有同轴擒纵系统装置、无卡度游丝摆轮和柱轮计时系统。防水深度100米。
海马Aqua Terra系列
欧米茄在2008年BASEL最令人翘首期待的表款之一,整个系列拥有一个非常抢眼的设计元素——“Teck概念”表盘,令人联想到豪华游艇上的木制甲板。分为男/女表,均有18K红金、黄金、精钢、以及双金属等多种选择。女表率先搭载了具有同轴擒纵系统的8520/8521机芯,是首款为小型腕表设计的机芯,并率先采用了硅质游丝摆轮。经典款直径30mm,表盘提供Teck灰、透明银和珍珠贝母白3种颜色。另有直径30mm的珠宝表,表盘有11个镶钻刻度,表圈上则镶钻44颗。此外还有搭载石英机芯的表款。男表中,直径41.5mm款采用同样具有同轴擒纵系统的8500/8501机芯;38.5mm款则采用8500/8501机芯或1538石英机芯。均配有“Teck概念”表盘,所有款式的指针和小时刻度上均覆以全新白色夜光涂层,在黑暗中仍可清晰显示时间。
碟飞Hour Vision年历表
先进的同轴擒纵技术、硅材质游丝、瞬跳年历功能,底气十足地展示了欧米茄160年技术的最高成就。革命性成果——8500机芯的全新改进版8611,具备同轴擒纵系统和无卡度游丝摆轮,还与众不同地拥有硅材质游丝。带瞬跳装置的年历功能,能自动识别天数为30或31天的月份,每年仅须在3月1日进行一次手动调校。自动上链机制提供长达55小时的动力储存。有精钢款与红金款。
碟飞Hour Vision年历限量版腕表
作为碟飞Hour Vision年历表的限量版,采用了18K白金表壳,全球限量160枚。典雅的全黑螺钉与精致的阿拉伯纹饰日内瓦表带完美结合,透过表壳侧缘的4个蓝宝石水晶窗口,内部精雕细琢的机芯清晰可见。表背上刻有限量编号。配同样拥有4个侧缘窗口的木质礼盒,透过窗口可以清晰欣赏到放置其中的这一腕表杰作。
永恒奥运系列超霸“五小表盘”计时表
全球首款将五个小表盘置于表盘之上的机械表,自3时位起,分别为:小秒针计时器、7日计时器、日期指示器、12小时计时器和30分钟计时器,排列成奥运五环形状。“五小表盘”不止是外观设计的独具匠心,更搭载了带有同轴擒纵系统的3888型机芯,经过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52小时动力储存。有18K红金、黄金,以及精钢等4种款式,表背上印刻有欧米茄与奥运会的标识,向北京奥运会致敬。
“北京奥运”系列碟飞典雅限量腕表
于北京奥运会倒计时88天之际推出,有精钢和18K黄金材质。香槟色表盘,有镶钻小时刻度(男/女表分别为34颗和16颗)或镀金罗马数字刻度,三角拱形指针则镀以黄金。男表直径36.5mm,日历窗位于3时位,搭载2500自动上链机芯,带有同轴擒纵系统和无卡度游丝摆轮。女表直径22mm,为石英机芯。男女表均采用精钢配18K黄金的表链。表背上刻有北京奥运“中国印”及限量编号。
海洋宇宙珠宝计时表与天文台表
另一种奥运体育大典经济盛宴 第3篇
奥运会, 人类文明的盛典。当年在雅典点燃第一支奥林匹克运动的火炬时, 人们就把奥运会视为神圣的殿堂, 推崇和倡导“和平、交流、友谊、发展。”百年的风风雨雨, 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4年一届的奥运会就像奔涌不息的波涛, 借助体育把人类文明一浪一浪推进。于是, 才有了今天如此空前的盛会, 才使我们有幸看到, 深深融进了科技、经济、文化的当代体育, 已成为促进全世界范围内合作与发展的窗口。
另一个赛场
今天的奥运会, 或许不等于奥林匹克, 但今天的奥运会, 与以往奥运会相比, 绝不可同日而语。奥林匹克的非职业, 非商业理念如果说过于理想化的话, 那么尤伯罗斯把奥运会带入现实而辉煌的境地。
在美国, 经济支柱表上体育产业摆在证券业、石油业、汽车业之前。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 中国各行业总产值增长率相比, 体育产业摆在前列。
如此巨大的朝阳市场, 奥运会又能聚焦全世界的目光, 头顶上还罩着奥林匹克的美丽光环, 所有这些, 没有理由不让企业巨头、名牌商家对此趋之若鹜, 拿出看家本领, 使出浑身解数。
奥运会是竞技赛场, 新闻赛场, 还是经济大赛场。记者采访强生公司市场总监沈女士时, 问到为什么要出巨资赞助奥运会, 她的观点很代表与奥运结缘的企业——“除了奥运会, 没有第二次机会, 没有第二个舞台。”
另一道风景
2008年8月, 北京的北部最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奥运会主要场馆集中在此:鸟巢、水立方、奥体中心体育场等比赛场馆和MBC (主新闻中心) 和IBC (广播电视中心) , 都被一个美丽的名字笼罩着——奥林匹克公园。
这个被许多媒体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刺激、温情、丰富多彩的公园, 除了体育, 还有古老而又传奇的“中国故事”;有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杰作, 有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观, 还有包含人类智慧的科技之光……
除此之外, 这里还是世界经济博览会, 经济大亨角斗场。
美国通用、阿迪达斯、强生、麦当劳、可口可乐、柯达、韩国三星、瑞士欧米茄、德国宝马、大众、中国移动、联想、联通、网通、中石油、中国银行等等纷纷亮相。而且每家企业无不梳妆打扮, 精彩亮相, 在奥林匹克公园里形成另一道夺目的风景线。
据一位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介绍, 每天至少三万名中外人士参观, 几乎每个展馆都排着长队。但是要站在这个舞台上, 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另一副面孔
出了大钱, 还要出大力。有趣的是, 与奥运赛场相比, 经济奥运的主角们则是另一副面孔。
奥运赛场与经济奥运上的竞争, 目标一致, 也一样精彩, 激烈, 甚至残酷。前者表现的很公开, 后者很隐蔽;前者赤裸裸, 后者羞答答。
GE完全打的是高科技, 别致的展览馆外一幕水墙不时变换着“欢迎、金、木、水、火、土”等字样, 让人驻足。展览馆门前用激光打出各式各样的光图。图文并茂, 仿佛不是在推荐通用的产品, 而是科技馆。
德国宝马, 大众汽车大概是所有展馆重最直接展示产品的, 但就是这样, 主题是在汽车屋的墙上进行高空特技表演和年轻人喜爱的街舞等。
强生更显温柔。这家以保健品和医药化工为主的企业讲究人文关怀, 展览馆内兵马俑也超有人气。强生利用与西安兵马俑合作保护历史文物的机会, 在奥运会17天时间里, 每天在世纪坛公园演绎永恒主题——高达22英尺的牵线木偶讲述一位女孩赋予一位兵马俑战士生命的故事。这场文化演出将历史带到现实, 展现着关爱、和平的普世价值理念。
联想集团, 让人近距离与祥云火炬接触, 穿上制定服装手拿火炬摄影留念。
记者与欧美同行交流时, 他们在肯定北京奥运的宏大、经典时, 还特别提到, 本届盛会商业味不浓。的确, 大幅大幅的广告不多, 更抢眼的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下的张张笑脸。柯达, 中国移动没有广告, 产品免费赠送或使用;可口可乐向参观者提供散装、瓶装、罐装的多种饮料, 掷千金以博一“笑”。
奥运会上的科技盛宴 第4篇
目前,随着一座座与国际赛事接轨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建成,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一个月后的8月8日,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北京——这座文明古都将迎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一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新的传奇将在这里书写……
从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至今,已经整整7年。7年里,北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交通更顺畅了;象征着中国自信与自豪的“鸟巢”筑就、象征着“上善若水”的“水立方”拔地而起、接轨NBA的五棵松篮球馆时尚新颖……北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建筑奇迹;“祥云火炬”的传递、奥运测试赛的圆满举行等,使得北京奥运氛围越来越浓。8月的北京必将放射出炫目的光彩。然而,这种种变化都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
据了解,科技部以“863”等国家科技计划为主体,联合北京市等成员单位共同实施了一大批科技奥运项目,集成了全国科技力量,全面投入“科技奥运”建设。据初步统计,“行动计划”共安排支持项目(课题)达到1234项(个),社会总投入35.95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0.71亿元,参与的科技人员超过3.5万人。截至目前,项目(课题)国内外申请专利数量超过320项,经授权专利逾180项。
“科技助奥运,奥运促科技”。据“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发布的资料,北京市在场馆建设、信息服务、运动科技、能源环保、文化创意、气象服务、安全保障、食品卫生、交通运输、绿化美化等10大领域获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这批成果将有力提升北京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奥运盛会即将来临,我们迎接的不仅是一场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也将是一次弘扬科学精神、展示高新科技成果的盛会。
相信,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不是一个辉煌的终结,而是中国崛起的序幕。
陈其钢 打造奥运音乐盛宴 第5篇
从奥运歌曲征集工程展开至今,以奥运为主题的优秀歌曲层出不穷。然而作为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什么样的音乐才能真正融入我们骨血并打动世界?
既然要打造一场视听盛宴,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和绝妙的焰火表演,音乐当然必不可少。2007年7月20日,在北京奥组委举行的颁发聘书仪式上,“音乐总设计”的最后人选终于尘埃落定,身居此要职的就是陈其钢。
奥运音乐总监陈其钢理着一头干练板寸,戴一副斯文的黑色眼镜,身材颀长,话不多。一提奥运,艺术家率直的天性倾泻而出——“《手拉手》好听吗?悉尼的主题曲好听吗?我都不觉得,因为它们根本没自己独特的色彩,所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必须是中国人自己的歌,要用汉语来唱。”
音乐诗人与张艺谋打太极
初见陈其钢肯定会被他的儒雅折服,有人称他为“音乐诗人”。但他的音乐却彰显出与他形象背离的极强个性。陈其钢在欧洲乐坛享有很高的声誉:2001年,陈其钢的作品《五行》获得英国BBC国际作曲大师奖;2002年,作品《蝶恋花》在欧洲获得普遍好评;2005年,他获得了具有“法国诺贝尔音乐奖”之称的“交响音乐大奖”……但他在国内知名度的打开,还是因为与张艺谋合作的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一个是国内电影市场的领军人物,一个是强调个性的自由作曲家。他们合作的过程既灵感百出又有彼此的坚持。陈其钢特别强调音乐创作在舞台剧中的灵魂作用,也曾为此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记者会上“冲冠一怒”。这次陈其钢执掌奥运音乐制作,背后还有个小插曲。张艺谋曾数次通过中间人试探陈其钢是否愿意为奥运工作,猜不透张艺谋用意的陈其钢只好与他打起了太极。明白来意后,陈其钢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拒绝。因为他认为张艺谋是中国最适合做奥运开闭幕式总导演的人选,而且这对于中国古典音乐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然而同样是张陈二人的合作,但由于奥运会开幕式不同于舞台剧,所以在创作上这次可就得听导演的多一点了。
别人用5年,我与时间竞赛
当陈其钢于2007年7月正式接过北京奥组委聘书的时候,2012年奥运主办方的伦敦方面也已开始着手自己的音乐创作了。相比之下,陈其钢的1年准备时间显得捉襟见肘。他笑称这也是中国传统,没有把一件事情提前四五年落实的习惯。考虑到整个奥运会开幕式长达三四个小时,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且不谈各种仪式所需要的风格各异的音乐,还要考虑到糅合各个音乐流派的问题。所以除了创作,陈其钢还要学习如何充当一个调度者。他的创作团队人数最多时达到了50多人,为创作酣战到凌晨三四点也已是家常便饭。与时间竞赛,不进则退。
《Barcelona》一听难忘
既然现阶段北京奥运的主题曲还在创作中,我们何不打探一下陈其钢心目中最经典的奥运歌曲呢?陈其钢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流行的《Barcelona》给予了几乎完美的高度评价。他说一般的奥运歌曲只是一个美丽的旋律加上一个副歌,都是通过后期的包装制作和推广才让人有印象,可是巴塞罗那这首歌,第一次听的时候没有人不被感动。
陈其钢是严肃音乐的绝对捍卫者,他的音乐永远充满浓重的学院风。“要无愧于中国文化”是他面对媒体经常说的话。但在奥运的关口,融合新元素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在去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流行音乐“不但有乐趣,而且有质量”。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风在流行乐坛的复苏,打破了热闹的嘻哈,雅痞的Rap的垄断,重新焕发出年轻的生命力。
奥运歌曲最好用中文演唱
有人说张艺谋和陈其钢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左膀右臂”。这位奥运音乐总监说话实在干脆,“说实话,这么多征集来的主题曲,还没有哪一首能让人眼前一亮的。”
陈其钢在奥组委里,每个月只有一次外出活动的机会,还得提前打报告请假。“每天差不多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我们这拨人都拼了老命。”
他忍不住直抒胸臆:“如果让我写,它必须得有中国特色,而且必须得用中文演唱,否則还叫什么北京奥运?”在陈其钢看来,《手拉手》、《圣火》等往届主题曲都称不上好听,“它们有体现韩国、澳大利亚的特色吗?没有。但愿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能等来一首属于中国自己的歌。”
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的音乐设计团队几乎是动用了全国的精英,包括设计、创作方面的人才。陈其钢说,在将近4个小时的开幕式演出过程中,除去领导人致辞的短短几分钟外,几乎每一秒都将被音乐覆盖,其中还包含了运动员进场的音乐,“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奥运盛宴的隐患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