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读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4、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理解重点词语。 一.导入质疑。
1、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撘石。(板书:搭石) (课件)
2、学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的吗?(什么是搭石?搭石是怎样的?搭石摆在哪儿?为什么搭石?)(板:什么
怎样
为什么
哪)师及时评价:质疑的方法、不同的角度、价值(深层)
二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真会思考,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103页,(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不懂的地方,请你做上记号。(巡视学生读书情况:姿势、音准、了解学情)
三、学习生字。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文中的生字词落到屏幕上了,你认识它们吗?自己来读读看。二会字:谴责 懒惰 人影绰绰
俗语
协调有序
伏下身子(课件)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老师把课文中同学们容易读错的词归纳到屏幕上了,谁会读?(抽读、齐读、查字典)难读:山洪暴发
脱鞋挽裤
平衡
平稳
间隔
猛涨
一行人
联结
3、写字(课件)
①出示四会字,哪个难写?应注意什么?
②学生汇报,师范写:暴 序 裤 衡(提示:在方格里要写得居中,不要顶天立地)
③练字:生字表的上下空白处练写难写字。(师巡视,及时评价:书写工整、易错处)
三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会了生字词,我们再来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一边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摆搭石,默读课文,一边想:课文围绕着搭石写了什么?(课件)
2、通过大家朗读,我知道了第二段写了修搭石,第
三、四段写了走搭石,看看开头结尾,作者围绕搭石写了什么?(板书:修搭石
走搭石
)
3、通过板书小结:齐读板书
四、学习第一然段
1、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划句子,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汇报。(随机指导) ①为什么搭石?
预设:没有搭石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过溪的?谁能用课文的句子来说一说。 A、出示句子。
B、引读:也就是说,人们出工必须B引读:也就是说,人们出工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挽裤。 C、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是啊,一次次的脱鞋挽裤,给人们带了来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所以他们就要搭石。
②什么是搭石?怎样搭石?
小结: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石头,这一排就是搭石。 ③在哪搭石?
问题一一划去,你瞧我们的同学们不仅很会质疑,还很会学习,能从课文去解答这些题,真棒!大家用掌声来鼓励一下自己吧。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究竟是的风景,默读第二自然段(出示默读要求:这一段主要讲了了谁搭石?怎样修搭石?找出有关句子,划一划。
2、交流汇报。
3、对比句子。感悟行为背后的想法。
4、想象理解句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搭石构成一道为他人着想的风景。 总结:回顾板书上,下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一起细细地品味课文,去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搭石和乡亲们的美。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板书:
21、搭石
摆搭石 什么
一道风景 修搭石 心灵美 怎么
走搭石 为什么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教材分析:
《搭石》一课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编排,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搭石》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文描写的画面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对山区的小溪、洪水暴发、走搭石等情景不很熟悉,对作者通过普通的事物来发现美、表现美的写作方法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通过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这都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设计思路:
1.整体感知,走近搭石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2.自主学习,走上搭石寻找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批画,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搭石美的语句,体会搭石带给人的美好画面。
3.多种方法,亲近搭石升华美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等多种方法,在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中,体会文章内涵,升华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能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中关联词语的作用。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2.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并受到熏陶和感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感受。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学难点:
1.感受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美、音韵美,画面的动态美。
2.初步体会作者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方法。
3.体会“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乡亲们美好的的情感”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知道什么是搭石,家乡人摆放搭石的原因;初步感知搭石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知道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句,作者从人们摆搭石、走搭石两大方面来记叙家乡独特的风景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搭石
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搭石。 出示句子,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 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
懒惰
俗语
平衡
联结
谴责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身子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俗语”,文中的俗语是什么?(紧走搭石慢过桥)说说文中这句俗语的意思,并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要紧走搭石。
2.读准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查字典理解“暴” ) ②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④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换一换,找出“懒惰”的反义词。想象人们谴责时会说些什么。从这句话中你对作者家乡的人有了怎样的印象?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①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思考围绕搭石都记叙了哪些内容。
②
指名朗读,适时反馈点拨,理清文章脉络。重点理清描写走搭石时是从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同时走搭石、年轻人遇到老年人走搭石三个方面来写的。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在这一单元的训练点中要求学生能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围绕这个训练点,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所写的景象,感受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的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四、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感情。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这一幅江南水乡图就是作者刘章爷爷从前生活的地方,那里流水潺潺,山峦起伏,不过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让他最难忘的还是那里的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读词语并理解词义。
(3)查读课文,整体感知,同时思考:什么是搭石?
3、细读课文,理解寻美:
(1)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什么是搭石?
(指读,齐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3)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时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时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时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4)感情朗读并体会搭石的重要性。
(5)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文中说“搭石,构成了家长一道美丽的风景”,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构成了一道怎样的风景?请批划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主批划,准备大组交流)
**交流要点:
A、“搭”石图:
语言文字的赏析“踏”字表现出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联系文中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体会)
B、“走”石图: 教师引读:每当上工的时候,一行人协调有序!(生读)每当下工的时候,一行人协调有序!(生读)
C、“让”石图:
关联词语:总会体会到乡亲们之间的和谐、友善。
D、背老人“过”石图:
理解“理所当然”:人们还会把哪些事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想开去)
(6)总结升华:
师:是啊,在人与人的互帮互助中乡亲们感受着那份真情,难怪作者忘不掉这家乡的搭石啊!(引导读最后一段)
出示末段,配乐朗读。(再读)
4、师小结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具准备
录音机、范读带、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同学们想听么?师配乐朗诵。绿也无愁,红也无怨,无愁无怨的农家院,不是不知愁苦,是愁苦都能咽!甜的是一树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莴苣,一架葡萄酿着酸人生滋味万千般,农家品尝个最全!这是刘章所写的诗歌《绿也无愁》,作者通过他的诗歌为土地、为山民纵情歌唱。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生:(1)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
(2)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
(3)在什么地方搭石?
(4)谁搭石?怎样搭石?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些爱提问题的小问号,很聪明,很了不起,不知道这种聪明劲在解决问题方面是不是也这么突出?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生:读书
师:这可是个好办法。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表扬表扬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遇到难题,也可以跟老师交流。开始吧。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词语: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学生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用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概括地形容一下。
(三)个性朗读。
1.默读课文,哪些句子是你最喜欢的?把它划出来反复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反馈交流
(1)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
随机理解:人影绰绰还能说说几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A找出文中的一句俗语。
B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
C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D师小结:这些由大多数劳动人民创造反映他们生活经验和愿望的定型的语句,就叫俗语,也叫俗话。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随机理解:谴责
(3)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
(4)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这就是搭石。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谁可以上来表演一下呢?)当学生说什么是搭石时,老师相机鼓励: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
生:用石头塔成的桥。
师:那是不是随便一块石头都行呢?
生: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横着摆放在小溪里,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师:这下明白了,谁能在这条小溪里摆一摆这些石头?(实物投影)台下的学生一起齐读什么是搭石。学生上台摆搭石。
师:说说你是怎样选择石头的?
生:选择平整方正的。
师:说说为什么。
生:不平整就走不稳当了。
师: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要是真是哪块搭石不稳当了,人们会怎样做呢?
反复读,从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悔、无私奉献地精神。
随机解决课始问题,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那么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问题会了么,现在老师检查一下。
(四)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静静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悔、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乡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五)课内拓展。
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不起眼,但却让你感受到美的事呢?大家不但有发现美的慧眼,也有感受美的心灵,课后,就让我们拿起笔来,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吧。
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刘章爷爷认为这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六)作业。
1、抄写你认为难写的生字。
2、留心观察自己身边事物,找一找有没有让你感受到美的事。
(七)板书
21、搭石
什么是搭石?
搭石是做什么用的?
在什么地方搭石?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第一课时
师:美国有家世界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哦?它是在美国发行的,是英文写的(众笑)它每年都评出一位新闻人物,评出来的肯定是这一年最优秀的人物。评选人物--圣安东尼.威廉斯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是正常的,知道是不正常的。(众笑)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知道吗?
生:知道。
师:这知道是正常的。(众笑)他带领华盛顿人民三年内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1979年的新闻人物是邓小平,因为他发表了南巡讲话,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1998年,评选了一位特殊的“新闻人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知道是谁吗?想知道吗?
生:想。
师(点击课件,出示旋转的地球)是什么?
生:地球。
生:地球。
生:地球。
师:吃惊吗?为什么?
生:以前都是评选人,为什么选地球?以前什么不选它?
生:不是人,为什么选?如果地球是人,也就是全球60亿人,而不是一个人。
师:听得懂吗?时代周刊是不是搞错了,想知道吗?真的?答案就在这篇文章里。
(传发文章)
师:大声地读,把文章读通顺,然后再问一问自己,你的心情怎样?
(把话筒传递到部分学生嘴边。)
师:我一边在巡视,一边在倾听,一边在用心感受。感受你们跳跃的那颗心。你在读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样的?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我们在美丽的宇宙中,只有一颗让人生存的星球,人们却不断地在乱砍乱伐,不断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
师:我注意到了,你刚才说了两个“不断地”,不断地乱砍乱伐,不断满足自己。多么贪婪的人类啊。
生:我心情非常学生。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将陷入无路可走、无地可容的结局。
生:人类的乱砍乱伐为自己挖下了坟墓,钱再我,地球破坏了,钱也不过是一堆废纸。
生:我有三种感受:可爱的球体让我自豪。第二种感受是看中间部分,非常痛心。第三种感受:看到结尾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保护地球了,我的一腔热血已经涌了上来,我以后一定要保护地球。
师:女孩子的心思它就是细腻。(众笑)他注意了中间的部分,也体会出来了,尤其是最后,她用了“一腔热血”。再去触摸一下我们的语言,课文中哪些地方,哪些词句表达出了你的这种心情。用波浪线画出来。颤抖的波浪姆,那是心灵的颤抖。
(生自学)
师:尽管我不忍心打扰。你印象最深的,心灵越颤抖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滥用化学品的后果非常严重,使生物链遭到了破坏,非常痛心。对人们的无耻行为感到十分痛恨。
师:还有谁对这一段非常痛心吗?
生:人们不保护这些资源,实际是对自己的毁坏。
师:你们可以在这这词语上画个三角形。(板书:生态灾难)你们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呢?
生:美国用珊瑚岛作实验,因为核污染,不能再生活。
生:太平洋上有一段“死亡之谷”,海面上有一种受污染而生出的藻类,让这一段失去了生命。
生:森林被伐,没有人住。
师:森林被伐,风沙漫天,水土流失,人们背井离乡。
生:大气层遭到破坏,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生:土地变成了沙漠。
师:沙漠肆虐,(指板书)不要小看了这四个字,再读一读,大声读。
(生继续交流让自己痛心的句子)
师:我听得出你非常焦急。
(再指名读)
师:你不仅感受到这种威胁,而且你有一种呼吁的想法。
(生再读)
师:听得出你的声音里饱含着一股义愤,想说吗?齐读吧。
(齐读)
师:每个人的表情都那样凝重,能高兴吗?高兴得起来吗?能轻松吗?轻松得起来吗?还想说吗?继续。
生:(读“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开发”一段,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短短的三分钟,“不加节制”这个词用了三遍,值得划一划。从不加节制地开采着矿产资源看出了什么?
生:几百年才能形成的资源是宝贵的--
师:不能漏啊。几百万年(板书)
生:几百万年才能形成,却这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破坏了,人类真是太不应该了。
师:同学们,几百万年,向千万年,甚至几亿年才能形成的资源被贪婪的无知的人们破坏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伤心,感觉到妈妈正在被破坏。
(指名读)
师:女孩子表达的方式比较含蓄,含蓄的语调背后绝对是不平静的心情。
生:读到这里,我非常惭愧,这是地球妈妈几亿年的努力工作才奉献给我们的,我们几百年、几十年就能破坏掉。
师:还有别的吗?让你心情沉重吗?
生:(读“慷慨地--”一段)地球如此慷慨,人类却随意破坏。
师:地球的慷慨和人类的贪婪,地球的无私与人类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读“地球很小很小--”一段)我从“只有”、“只占”可以看出地球的空间太小了。
师:不对呀,书上有问题呀,地球应该“很大很大”,改吗?
生: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五颗行星中一棵。
师:你管太阳系干嘛?地球有一亿平方公里呀。
生:地球人口很多,人均面积很少。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口?
生:60亿。
师:再过五十年,人类将有多少?
生:90亿。
师: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生:30亿,40亿,10亿,80亿。
师:80亿。再过五十年,地球上将有90亿人,有10亿将生徨地饿死。地球大不大?再读一读这句子。
(生齐读)
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者才发出这种感叹:只有一个地球,应该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再读一读我们的心声。
(生读)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吧,为什么《时代周刊》把地球评选为新闻人物了吧。再读一读。
(生读)
师:因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师: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反反复复地感情,反反复复地理解,我们走进了《只有一个地球》。我知道你们都付出了真情。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疑”是什么?
生:友谊。
生:问题。
师:(转向那个学生)只怪王老师口齿不清。(众笑)想“进”吗?
生:想。
师:好,那就先“疑”。
师:提个要求。你提的所有的问题必须是忠诚的,自己早就懂的不必再提,很简单的问题自己一思考就可以解决的不要再提。读,一条横线,一个问号,表示你这个地方有真问题。
(生读书质疑)
师:有问题请举手。一节课才四十分钟,每个人提个问题就是五十五分钟。有三四个问题的同学提你最疑惑不解的,提到十个问题,我们就停。
生:为什么地球可爱,又容易破碎呢?地球这么坚实,怎么会“碎”呢?
师:答案百分百在书上。(板书:破碎?)
生:人类无穷无尽地破坏,地球还能活多久?
师:(板书:地球活多久?)这是一个大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连打两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
生:是什么地质变化使地球矿产资源形成?
师:一个相当不错的问题,书上没答案,在课上干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来。到课外找课外书。(板书:地质变化?)
生:地球离我们多遥远?
师(板书:遥远?)
生:为什么就像一叶扁舟?
师:(板书:扁舟)这个问题上节课我们还形容着呢,可能这位同学认为研究得不够深入。
生:为什么40万亿公里范围内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师:(板书:40万亿?)
生:凭什么破坏地球,地球是我们大家的。
师:好一个义正辞严的“凭什么”,充满愤慨的“凭什么”。(连打三个问号)
生:可以建设海上城市,范围不就扩大了吗?
师:你对“很小很小”产生了质疑,大胆地质疑。(板书:很小很小?)
生:月球上有多少人可以去居住呢?
师:(板书:月球上可以有多少人居住?)
生:今天,我们在保护地球,那些不法分子在破坏我们的精心保护,是不是一种浪费?
师:(板书:精心保护?)十个问题,是同学们在认真读书后产生的,古人告诉我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想不想再进一进?十个问题,只要再读再思考就可以解决。王老师完全相信你们可以自己解决。每个人只要挑选一个你最感兴趣、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自己解决,行吗?
(生自主解决问题)
师:好,好,王老师怀着一份深深的期待,想和你们分享智慧的喜悦。
生:(回答中,师引导学生再读)
师:这样下去,地球怎么能够活多久?闭上眼睛。(师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段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洪水,看到了人们在撕心裂肺地喊着。
师:现往前看。
生:他们在那砍树,大片的森林被砍光了。
师:然后村庄怎样?
生:村庄被风沙包围了,被洪水淹没了。
师:桥梁怎样了?
生:桥梁被水冲断了。
师:人们怎样了?
生:在包围在水中,有的爬上树上,有的在屋顶上,他们哭着喊着。
师:喊什么?
生:他们喊着“救命--”。
生:我看到了动物在拼命地逃跑。
师:非典就是地球对人类滥吃野生动物的惩罚。
生:我看到了妈妈把我们遗弃了。
师:那是你想到的,看到的呢?
生:我看到他们眼中的惊恐。
生:所有的房屋倒塌了,他们在祈求狂风不要让我们流离失所,洪水流向了人类的家园,人们在向母亲求饶。
师:哪有什么上天?根本就没有上天,是人类在毁灭自己。再读一读刚才那段话。
(齐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师:不光是这些,看看地球每天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点击出示: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师:你有什么想说?
生:人类真是太残忍了。
生:人类在毁灭自己。
(再读:“可以不断再生--”一段)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看到你们的表情,王老师的心情是那样沉重,面对人类的摇篮,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给人类听,请把它们写下来。
(播放音乐){那音乐凄婉,悲凉,让人心痛,听过,但不知是什么曲子}
(生写)
生:保护母亲吧,否则人类最后的表情便是哭泣。
生:***水源是人类的源泉,***天空是我们的外衣,--
生:人类不要再胡闹了,最后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师: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板书课题)(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
师:(挨个梳理那十个问题,擦去解决的,留下没解决的)我们的这些问题就像地球的问题一样,困挠着人类。只要人们的意识开始觉醒,灵魂开始闪光,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得到解决。
下课。
[评与思:该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充分朗读,读中见悟;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