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71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第1篇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

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读矛盾论有感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

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

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

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

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读矛盾论有感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第2篇

“浮躁” 在《辞海》解释为轻率、急躁。“浮躁”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冲动性和盲动性;在情绪上表现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行动上表现为缺乏理智,盲目冒险。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缺乏耐心,缺乏冷静,处事急躁、盲目,不是脚踏实地,而是急于求成,最终以失败结束一生。浮躁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情绪,如果不及时扭转和纠正,随之而来不仅会导致个人人生走向低谷、走向极端,而且会对国家及整个社会都极为有害。

古人倡导沉稳,力诫“浮躁”。讲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论语》中说,“三思而后行”,有“欲速则不达”,又有“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沉稳、含蓄,淡泊以明志,心静而致远。

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速度、效率和解决方法的捷径同时,忘记了自身的修养,忘记了自身的定位。有些人在新形势下不能紧跟潮头、自强不息,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目标,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更有些领导同志,“公仆”意识淡化了,使命感、责任感没有了,凡事只从名和利方面考虑。他们片面认为,勤奋工作不一定意味丰厚的回报,脚踏实地也未必能够得到认可。他们相信的,只是左道旁门,只想“曲径通幽”,只想投机取巧,由于在价值取向上出了问题,深深地陷入“浮躁”之中,失去了宁静和方向。

事实证明,“浮躁”不仅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顽症,而且在我们身边、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浮躁。所谓“浮”,

正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安不下心,静不下气,书读不进去,工作沉不下去,生活迷茫不安。所谓“躁”,就是“急”。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在打基础、谋长远上下功夫,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一步登天或一夜暴富。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人干工作、想问题依赖于互联网,什么事情上网搜一搜、查一查,看到别人的文章、想法,就复制、粘贴过来,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失去了自已的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现代社会,人人都追求成长、发展,追求自我实现,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我们在追寻目标的同时,切不可急功近利,急迫地追求短期效应而不顾长远影响,急迫地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不顾全局的根本利益。古语讲,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者的绊脚石。

产生对功利的急迫心理,说到底是没有明白生命的根本之道和根本之理。一些人认为人生中最大的事就是捞名挣钱,最高的人生幸福就是拥有名气、钞票,躯体被自己的心所奴役。

我们东方文明讲求,决不损义以求利,舍义以贪功。我们追求为人的根本,决不舍本求末。我们的所谓“利益”并非单方面的,并非只健身而不顾养心,或者只乐心而不顾养身,而是对于人生总体价值的追求。我们追求长远的根本性的利益,并非暂时的、表面的。我们追求精神的不朽,我们十分看重于感觉。在我们的感觉中,生命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

要克服“浮躁”情绪,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健康心态。心态健康的人心理素质好,人生定位明确,乐观向上,豁然大度;心态健康的人有奋斗目标,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心态健康的人才能保持心静淡泊名利,坦然面对纷繁世事,庞辱不惊地正视自己生存时空的快乐与不幸。

领导干部要克服“浮躁”情绪,必须要淡化高人一等的“官念”,强化自己的公仆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千万不能被金钱名利所

束缚;普通人要克服“浮躁”情绪,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个人的人生目标,将自己摆在整个社会的宏观世界之中。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第3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一生只活到了55岁,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50多万字的作品,他往往善于在 繁忙的时候挤出时间,来看书,写作.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要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人生不能虚度光阴,生命的精彩与否,是由我们自己把握的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把握时间就是把握人生.要让人生如花朵般发出诱人的清香就必须分秒必争.

读《匆匆》有感

“燕子去了,有在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在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出自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每次我读完这篇散文,心里总有一些感触。

这篇散文讲的是时间流逝得快和一去不复返。是啊,时间一旦流失,再也找不回来了。时间匆匆,人生匆匆。时间在默默地,没有声响的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我们能做些是么呢?又有什么收获?在课堂上,当你和同学说悄悄话时,时间从你嘴边溜去;当你上课走神时,时间从你眼前飘过去;当你津津有味在电脑旁打游戏时,时间便从你那晃动的鼠标中流逝。时间是平凡的,是珍贵的。金钱留不住它,地位留不住它。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分几秒,觉得会有收获,过得很充实。而对于浪费时间的人,就是个他几十年,到头来会一无所获,过的很空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不会给任何人留情面,不会给任何人停留。何况,金钱是买不到时间的。过去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飞逝,时不我待。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将来有所作为,这才是珍惜时间的目的。不要让时间悄悄溜走,将来一事无成。

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像流星一样,一划而过;像河流一样,一去不复返。人的生命仅仅是大海中微小的波浪。珍惜时间吧,它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

读《匆匆》有感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只能让时间从他们的身边悄悄溜走。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一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时。”你是否觉得这句话自相矛盾呢?不,不矛盾。我们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小时,这是时间的公平之处。那为什么时间又是偏私的呢?因为这些人随意浪费时间,任凭时间飞快地流逝,一天一事无成。他抛弃了时间,时间也抛弃了他。因此,他的二十四小时是短暂的。而有些人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不虚度时光,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他们用二十四小时做了平常人需要二十五小时、二十六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他们的二十四小时是漫长的。

“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彻底地反映了时间的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说明了一个人年青时不珍惜大好时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叹息。如果年青力壮的时候就努力学习,那他就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了一切,也不会为年老时碌碌无为,而感到悲伤。

有些人虽然知道应珍惜时间,却不知如何去做。有些人以为每天都慌忙地做许多工作,就是珍惜时间;有些人以为把一天的时间都塞满事情,也不管事情是否有意义,就是珍惜时间;也有些人以为从早到晚一心一意忙着票子、房子、位子、车子,就是珍惜时间。他们统统都有错了,珍惜时间不是整天都忙碌地去工作,不是去干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更不是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已为高尚,一生只为自己谋求利益。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建设祖国,造福于民,用仅有的时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珍惜时间的最终目的。

燕子去了又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又开。我们曾经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偏走这一遭啊?我们何不趁此大好时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达成珍惜时间的最终目的而奋斗呢?

读《匆匆》有感

读了朱自清的《匆匆》使我颇有感受。

在这四千多的日子里,我留下了什么痕迹呢?这些痕迹又是些什么呢?在未知的时间里又是如何匆匆呢? 时间对我们是公平的,只是你如何利用罢了。如果整天酗酒抽烟的话,就不公一事无成,而且会对身体有伤害。 时间是匆匆的,在我们上课分心时,时间匆匆溜过;在我们闲谈时,时间匆匆晃过;在我们自抱自弃时,时间匆匆流过时间为何匆匆呢?

如果我们年老后一事无成,就只有抱怨终身。“哎,早知道小时候努力学习就好了。”这声音有可能是你、我发出来的。

世界上最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后悔的就是时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时间会给我们造成“幻觉”,在我们们玩耍时,时间过得飞快;在我们无聊时,时间仿佛过得很慢

匆匆的时间啊,我们为什么要匆匆地走一回呢?为什么要匆匆地回去呢?无数的“为什么”,我的脑子里问。在我思考时,时间又从凝神的双眼闪过。

时间等于生命,生命等于所有的一切。没有了时间就是失去了生命,时间为何如此珍贵,易失而不易得呢?这只有一个答案时间一去不复返!珍惜她吧亲爱的朋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算你再有钱,也不可能买得到时间。

有谁敢说自己没有浪费时间?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过时间,不过,没关系,只要你现在懂得珍惜时间就还为时未晚。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第4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当唱起这首歌,就让我禁不住想起一本书:《历史的选择》。在这本书里写了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这些共产党人出生入死,用自己的宝贵的生命,自己的热血解放了全中国。没有他们无私的奉献,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每一次看都会让我热泪盈眶。从这本书里,我认识到了历史的选择: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新中国,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这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胡兰的故事:1947年1月12日,匪军大胡子把乡亲们都抓到村庄的庙子里。大胡子强迫刘胡兰说出她所了解的共产党内部的情况。面对敌人的威逼,刘胡兰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大胡子一看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说:“这样吧,只要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出来,我就不难为你,还给你钱、给你地。”“你就是给我一个金娃娃,也别想让我告诉你们任何情况!”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刘胡兰大义凛然、毫不妥协的样子使大胡子满腔怒火,大叫着:“不说就杀死你!”刘胡兰面无惧色,大步走向铡刀床,从容地躺到了铡刀下。敌人的铡刀无情地向刘胡兰的脖子斩去,顿时,鲜血喷涌,浸红了黄土地。呼啦!乡亲们一下子就围了上来,悲痛万分,大声叫着刘胡兰的名字,刘胡兰的妈妈、妹妹都哭成了泪人

啊,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千千万万苦难人民能过上幸福生

活,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了永恒的诗篇,以不朽的革命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誓言。毛泽东主席挥笔为刘胡兰写下了8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这样的战争年代,有多少像刘胡兰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跟着共产党,勇往直前,把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进行到底。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第5篇

梁怀超

我这里所说的早期,是指杜甫三十五岁前的读书壮游时期,时间跨度从公元712年到处745年。就杜甫个人来说,这是他读书游历、蓄积能量的时期,对诗歌的创作已经作了初步的尝试,有一部分诗作带有明显的"杜诗"特色.就诗人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说,这正是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罕见的开放的、气度恢宏的繁盛时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岛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然而,月满则亏,盛极必衰,唐王朝历年积累的弊端也在不断地滋长,并且已初露端倪,如藩镇割据,这是导致唐王朝衰落并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各藩首领拥兵自重。朝廷用人不当,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经过姚崇、宋景、张说、张九龄等贤相的先后当政,奸相李林甫开始掌握权柄,并且一掌就是十七年(736752)。由于李林甫善于逢迎,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于是许多大事都决于李林甫,唐玄宗也逐渐地做起了“享乐皇帝”。就在这个辽阔的背景下,年轻的杜甫感受着时代的阳光风雨,开始用诗歌抒写自己的情怀`抱负和时代风云。“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疾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壮游》)从杜甫自己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从事诗歌创作很早,而且数量也可观。“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韩愈在《调张籍》中说,“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豪芒。”说明在中唐时候,杜诗已开始大量散逸。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时期的二十五首

1 诗,远非杜甫早期诗的全貌。就从这少得可怜却很可贵的二十多首诗中,杜甫已向读者传达了相当多的信息。

由于杜甫的早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壮游,相对来说,衣食无忧,少年心性,容易轻狂,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接触的机会也不多。因此,这时期他的部分诗作气象宏阔,语调激昂,充满进取精神,具有盛唐诗的典型特点。如他早期的名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正是诗人眼大心雄、踌躇满志之作。境象之辽阔,立意之高远,都体现了盛唐气魄。将此诗与晚期的《登高》、《登岳阳楼》相对照,早期的俊朗清奇与晚期的沧桑沈郁立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岳》、《登高》,都是写眼前景,抒心中情,眼前景是具体的,心中情是抽象的,不涉及具体事件。但《望岳》更像是一个少年在放歌,而《登高》则成了一个老者的苍凉叹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则明确地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处境,“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以致触景惊心、涕泗横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已荡然无存。《登高》、《登岳阳楼》是老杜“沈郁顿挫”风格作品的典型代表,由此也可见杜甫晚期诗和早期诗的异趣处。此外,此时风格相似的作品还有《房兵曹胡马》、《画鹰》、《重题郑氏东亭》等,都具有笔力俊健、诗风凌厉的盛唐诗特点。

2 李杜交游,向来就是诗歌史上的美谈,闻一多先生更是惊为“太阳与月亮的碰撞”。“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和杜甫,中国诗史上伟大的双子星座,他们能够相遇、交游,当然会引起后人无尽的想象,想象归想象,事实归事实。如果我们翻开李杜的诗集,寻出二人有关交游的诗作,再结合当时的某些习惯,可能会得出另上种结论。而李杜交游的活动,就发生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之前的这段壮游时期。

此时的李白,已经名满天下,他刚从长安被“赐金放还”,带着近乎传奇的色彩。杜甫则刚刚起步,对未来充满着热烈的向往,能有机会与“谪仙人”交往,想来杜甫是引以为光荣的。挟名人以自重,藉以揄扬自己,历来就是人们乐意做的事情。对自己的祖先更是如此,即使是李贺那样失意的诗人,也念念不忘先祖侯王的显赫身份。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的一个重要的诗人,杜甫对此也是非常自豪的。他说“吾祖诗冠古”(《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赠蜀僧闾丘师兄》)。他在《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说:

吾祖也,我知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总是津津乐道于祖宗的勋业。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它无非是为了要说明自己是如何的“根红苗正”,具有一种天生的优势,这对当时门第观念还相当严重的情况来说,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当然,借名人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也是人们所乐意做的。天宝七年(748),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曾写道,“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因此,我冒昧认为杜甫之所以写了大量的“赠李”、“怀李”诗,与挟李以自重不无关系。

除了这一层关系,杜甫在“赠李”、“怀李”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挚的感情,绝没有玷辱“情圣”(梁启超语)这个称号。

其实,李杜交游时间很短,天宝四年(745)秋,杜甫和李白在鲁郡(兖州)石门一别后,便“怀着对一段共同游历的最美好的回忆和惜别之情,各奔前程,永远地,永远地分开了。”(陈贻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李白《鲁郡东门送杜二甫》)“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在以生漫长的岁月中,杜甫写下了许多“怀李诗”,且多为情深意远之作,《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不见》、《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等皆是。李白也写过“赠杜”“怀 3 杜”诗,如《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等,当然还有那首众说纷纭的《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首诗带有揶揄的口气,是不言自明的,也无庸讳言。李白何许人也?狂人也。以他的性格和气质,说这样的话是不奇怪的,他得意时不是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吗?短暂的交游,留下了长久的回忆,可惜李白谪仙气质,浪子心性,其待人的温厚处不及杜甫远矣。

涓涓细流哺育江河湖海,源头之水直接影响着江河的走向与景观。杜诗宝库的源头便是杜甫的早期诗读书壮游时期的诗。杜甫早期诗是他早年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产品,当然有着相当的局限性,他的最杰出的忧国伤世的作品还没有出现,艺术上也没有完全成熟,他的拿手戏之一律诗的创作还未大量出现,“晚年渐于诗律细”,道出了其诗歌创作的一个倾向问题。即便如此,杜甫早期诗作的清风豪气、造语炼字还是给他的中后期诗作留下了抹不去的影子。

如他的《房兵曹胡马诗》、《画鹰》:

胡马大宛名,锋梭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以及上文所引的《望岳》诗等,从风格上讲,可谓清风峻骨,造语独特,令人神旺。“胡马大宛名,锋梭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的作品中,也不乏风格类似者,如《天育骠骑歌》、《画鹘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等等。“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 4 久低昂。”与早期一味清峻不同的是,后来的诗作结尾时,往往是“篇终接混茫”,感慨转入苍凉深沉。如前所引诗的结尾分别为,“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

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第6篇

迷茫,几乎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它就像浓雾笼罩在人们的头顶,让人失去了方向感,但又有人说“浓雾之后常是晴”。确实,当人们摆脱了迷雾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我很迷茫!”当我们大吼之后,抱怨之后,发泄之后,迷茫就烟消云散了吗?不,肯定不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消除迷茫,重拾方向呢?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以前辈的身份,把他自己的经历、朋友的故事通俗而又详实地介绍给了我们这些后辈,让我们少了些许迷茫,少走了些弯路,多了丝丝方向感,多了解决的招儿。

首先,我们到了大学会觉得很无奈,感觉没有学到什么切实可用的知识,整天也就是无所事事型,更有人会觉得大学还没有技校学到的技能多,确实,就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还比不过技校生,但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而是是否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是否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再为这种问题迷茫,抓紧时间锻炼思维能力,多掌握点儿理论知识吧!

其次就是课余时间怎么安排。尤其是我们大一的学生更有这

个迷惑。课程比较少,几节课之后就觉得无聊了,但再无聊也不想看书,于是躺在床上睡觉,窝在寝室玩电脑的同学就大有人在了。不过想到家长花着大把大把的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却荒废了,这又让自己觉得惭愧。那么,我们要怎样来有意义的度过闲暇时光呢?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同学,图书馆等。我们可以多听听一些大师的讲座,要尽量抓住机会与老师交流,这是思想对话的重要方式。同时,“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与同学一起参加一些活动,钻研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就间接地获得了不同的知识。还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进图书馆,说得夸张点儿,图书馆就是大学的心脏,但大多数同学去图书馆借书是比较功利的,只借与考试相关的,那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进图书馆当作享受,看书之后再写写读书笔记就更有用了,让我们多补充补充精神食粮吧!

然后就是考研,在校园内它也算个流行词了吧。有些人考虑得比较长远,可能从刚进大学就开始考虑是否考研了,但我们是否应该也去凑凑热闹,这又令我们迷茫了。学历高固然是好事,但考研需要综合很多条件考虑,千万不能随波逐流,否则也就等于服用安乐死了。让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再决定考研吧!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第1篇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