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71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低温气瓶管理过程中,气瓶充装和使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在具体充装和使用过程当中,由于管理不够完善和使用不够恰当,进而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相关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针对低温气瓶使用过程当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介绍了低温气瓶使用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管理缺陷和人为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风险防范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低温气瓶;使用;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低温气瓶作为一类特种设备,可以对一定压力和温度进行承载,但其具有爆炸危险。随着我国气体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的有效开发和应用,气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瓶当中所盛装的工业气体具有腐蚀、有毒、易燃易爆等特性,而且可能发生聚合、氧化以及分解等危险。因此,在低温气瓶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风险,这与气瓶使用的操作不规范、制度不完善、人员培训不够到位等有关。对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合理采取防范对策,从而有效规避安全风险,保证低温气瓶的使用安全性。

一、低温气瓶使用的安全风险

(一)低温气瓶的不安全状态

针对低温气瓶的不安全使用状态进行分析,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气瓶缺少相关的出厂资料。其次,低温气瓶超出定期检验周期,或者达到气瓶的设计使用年限。再次,如果低温气瓶对危险介质进行盛装,容易导致其处于危险状态。第四,低温气瓶缺少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第五,低温气瓶充装工艺系统和装备。最后,气瓶以及安全附件的校验、检验以及检定情况等与要求不符。例如,相关低温气瓶没有经过检验,或者在检验不合格的情况下继续使用等[1]。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

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人员持证情况。例如,相关使用人员没有对相关证书进行获得,或者证书超期沒有及时进行申请换证。其次,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例如,部分充装单位没有对自身的安全培训义务进行履行,没有确保全员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再次,相关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岗位配置情况。例如,没有按照规定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员进行配备,或者充装人员数量不匹配充装业务量、作业人员不匹配特种设备数量等。最后,其他不安全行动。例如,违章操作和指挥等。

(三)环境缺陷

针对环境缺陷进行分析,其具体包括作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两部分。首先,作业环境。压力容器和充装站内外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摆动防范不够、气瓶摆放不够恰当、信号缺陷以及标志缺陷等,都会导致作业环境存在缺陷。与此同时,由于相关作业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对消防设施进行配备,或者液化气体压力管道没有对带压密封装备设施等相关应急处置设施进行配备,设施区域的设置不够合理等,这些都会对低温气瓶的使用安全性产生影响。其次,自然环境因素,具体包括排水系统不畅、采光不良、气压过高或过低、外部噪声、通风不良、有害光照、湿度不当、自然危险源以及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等[2]。

(四)管理缺陷

首先,组织机构,由于没有根据规定与要求,对单位安全管理机构以及人员进行明确,进而导致管理出现缺陷。其次,安全制度,没有按照法规和规范要求对工作程序或者管理制度进行建立、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制度规定在落实时没有进行记录。再次,技术档案。由于压力管道、气瓶以及压力容器等没有对使用登记进行办理,设备在出厂时资料不够健全,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特种设备落实检查和记录,定期检验的落实不够到位。除此之外,特种设备和安全附件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够及时,没有进行有效记录。最后,操作规程,其具体包括设备、充装、检验以及事故应急等操作规程,由于操作规程不够健全,其内容不够完善,进而导致气瓶使用容易出现安全事故[3]。

二、低温气瓶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首先,在气瓶入库和使用之前,需要检查其安全状况,并确认盛装气体。对于与安全要求不符的气瓶,需要严禁其入库与使用,并要做好具体的验收记录,按照具体的规定进行使用。在气瓶放置地点需要与热源和明火相隔离,将气瓶在通风和干燥的地方进行放置,避免暴晒,禁止采用热源加热气瓶。对于乙炔气瓶和液化气体钢瓶,需要确保直立使用,防止气瓶倾倒。

其次,在泄漏情况下严禁对各类气瓶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对瓶阀的开闭需要缓慢进行。在此过程中,严禁对气瓶进行滑、抛、碰、滚、敲击以及倒置。与此同时,严禁在气瓶上进行引弧,禁止在电绝缘体上进行使用。对于低温气瓶内的气体,其不得用尽,需要有剩余压力或者重量。针对永久性气体气瓶当中的剩余压力,需要控制在0.05Mpa以上,而液化气体气瓶需要对0.5%-1%规定充装量以上的剩余气体进行保留。

再次,各种气瓶需要对带有压力表的工业用减压阀进行使用,确保压力显示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在乙炔气减压之后,需要确保其压力低于0.15Mpa,严禁减压阀与氧气瓶阀出现油污。当钢瓶已经盛装液化气体时,应禁止长时间放置不用,防止由于温度升高而出现危险事故。除此之外,相关使用单位禁止对残液进行自行处理。

‘?4 在气瓶装卸过程中,需要使用设备进行吊卸,并要保持平稳,避免与其他物体之间发生碰撞,防止对气瓶造成损坏。在使用气瓶时,一旦阀门被冻住,需要对清洁无油的温水进行使用,并在解冻之后进行操作。在对气瓶进行供气操作时,首先需要将气体使用阀和增压阀进行使用,然后将气体在气瓶减压器当中通过,通过供气管路进行供气。

‘?5 在气瓶供气操作停止后,需要将增压阀以及气体使用阀及时关闭。在气瓶操作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需要对防护用品进行使用,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冻伤事故。在贮存和使用气瓶时,此气瓶为夹套容器,如果长时间放置其压力会自动升高。当压力达到最高限值之后,需要将排放阀的排放进行开启,从而降低压力。

最后,在气瓶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应禁止将固定瓶帽拆卸,并在阀上始终安装开闭瓶阀的专用搬手。对于氧气瓶应禁止将其与盛装易燃易爆气体的气瓶在同一室内进行储存,在使用过程中还应维持一定安全距离。针对各类气瓶的安全附件,需要确保完好,不能存在缺损问题。在对气瓶进行运输时,相关工作人员禁止对翻斗车和铲运机等进行违章使用。相关运输车辆需要满足具体的防静电、防火要求,而且乙炔和丙烷气瓶需要朝向一侧进行装车,不能进行倒置[4]。

三、低温气瓶使用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确保低温气瓶的安全状态

首先,需要确保低温气瓶出厂资料的完整性,并对设备的检验周期或者使用年限进行明确,禁止对危险介质进行盛装。其次,还需要配备充足的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做好具体的检验工作,一旦检验不合格则应禁止使用。

(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对于使用人员,需要充分保证人员的安全行为。首先,需要对人员持证情况进行明确,一旦操作人员的证书超期,则应及时申请换证。其次,需要对人员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使操作人员能够掌握具体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再次,需要明确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岗位配置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配备,确保具有充足的充装人员和作业人员。最后,需要加强人员管理,避免其有违章指挥和操作等行为出现。

(三)合理优化环境

对于低温气瓶的使用环境进行优化,需要合理优化作业环境,并有效控制自然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相关使用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低温气瓶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其进行使用,确保其和相关建筑物之间具有充足的安全距离,正确摆放气瓶,做好防范工作,有效杜绝信号缺陷和标志缺陷。与此同时,还需要按照规定对消防设施和液化气体压力管道等进行配备,确保其安装相应的应急处置设施,保证区域设置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光照、通风、气压、温度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四)加强管理工作

首先,组织机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按照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对相关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明确。其次,相关管理机构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安全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对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并要确保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再次,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档案,为气瓶使用办理具体的使用登记,保证出厂资料健全,定期开展检验工作。最后,还需要健全操作规程,完善规程内容和要求[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低温气瓶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风险问题,这极大地影响到相关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對低温气瓶使用时遇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与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气瓶自身因素等有关,因此需要相关使用人员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此来充分保证低温气瓶的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蔚,刘昱杰,杨刚,夏莉.低温绝热气瓶失效因素与使用缺陷概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18):134-137.

[2]朱华强,冯永康,蔡延彬等.低温气瓶气相区温度分布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01):97-103+111.

[3]王健.浅谈低温绝热气瓶的损坏形式及危害[J].低温与特气,2020,38(05):49-50.

[4]朱华强,蔡延彬,谢柳辉等.不同液位下低温绝热气瓶漏热量研究[J].低温工程,2020,14(01):61-66.

[5]王健,展西国,田洪根.浅析低温气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J].低温与特气,2018,36(04):53-54.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对市政路桥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既要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又要与城市的统筹规划、城市形象相匹配,因此,在市政路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从基础施工的各项指标抓起,重视混凝土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市政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及重要性,提出了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的些许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建设;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对市政路桥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重中之重,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市政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及作用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设计各有千秋,不断推陈出新,使城市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市政路桥工程中的基础,也是关键、核心的工程施工技术。以混凝土为市政路桥施工的主要施工材料,其取材来源广,价格低、性能优,以及养护费用经济,抗压力强等特点,在市政路桥建设中广泛应用。但在冬季市政路桥施工中,因气温的因素,使混凝土的耐久性会受到影响,因此低温环境下,对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低温条件下对市政路桥建设工程施工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纵横交错的公路及桥梁状况,出现大量的路面裂缝和凹陷,有的甚至出现坍塌的现象,加上车流量的增大,桥头跳车状况日益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令人担忧。普通的混凝土路桥施工工程,遇到气候变迁,气温出现变化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出现热胀冷缩状况,寒冷时,地面收缩力度增大,使得路面出現混凝土结构之间断裂,抗冻能力减弱,高温时,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大过其所承受能力,地面出现软弱,强度下降,使路面的平坦系数降低。所以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对现代路桥建设至关重要。

三、低温环境下市政路桥工程建设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

低温环境下施工路桥,混凝土的浇筑性能要得到保证,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气候特点,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严格把关,促使浇筑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一)严格按照冬季道路桥梁施工工序,掌握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冬季气温寒冷,物体凝固时间长,聚结板块不均匀,使浇筑技术无法按常规施展拳脚,给混凝土浇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为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带来了施工难度。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混凝土的搅拌地点距施工现场不同时,要对混凝土用运送车实时运送。在运送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度,不出现离析分层,对运送时间要严格控制,尽量避免混凝土热量减少,严禁混凝土搅拌点距施工场地太远,造成运输过程中因交通堵车因素使混凝土坍落超标。施工过程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工程,并且要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振捣,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对浇筑周期进行重点规划,比如:气温低于25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少于或等于C30,延续时间规定在120分钟左右,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延续时间规定在90分钟左右;第二、电加热浇筑方法是解决冬季道路桥梁混凝土浇筑的问题,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水温箱储存温度,严禁在强冻胀性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在弱冻胀性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时,基土要处于保温状态,以免冻胀。控制集热管的混凝土数量,避免因天气温度的影响导致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第三、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进行有效地养护措施,及时覆盖保温材料,谨防混凝土表面温度因突然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而骤降,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冬季混凝土可以实行蓄热处理,用塑料薄膜调整保温进行隔离混凝土,薄膜上面给草袋、麻袋等保温材料覆盖,降低水分的蒸发;还有蒸汽养护法、电极加加热法养护等方法,确保混凝土浇筑强度、耐久的级配标准。

(二)市政路桥工程建设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与质量把控。低温状态下路桥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首先,必须要熟悉施工方案和技术要求,准备施工现场的浇筑工具、模具,检查机具的完好性,清除模具内的杂物、积水,周边外架防护准确到位,以及夜间照明等设施,模板支撑安装的稳定性及板与板之间的接缝是否密合的检查,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掌握浇筑混凝土的最佳时机。其次,施工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保证低温环境下道路桥梁的状况良好。混凝土是由水泥、沙、水等材料组成的,在冬季时节,要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例及材料规定施工,不得随意变更,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以免混凝土会形成早期浸冻,在浇筑过程中,应按标准顺序、一定的设计厚度和方向,进行分层施工,一般分层厚度为30厘米;要尽量加快混凝土的施工速度,次层浇筑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之前进行浇筑,形成结构性整体性,如果是分层浇筑,要掌握新老混凝土的结合点,按相关规范进行操作。振捣混凝土时,遵循“快插慢拔”原则,用电安全第一,要将插入式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至10厘米左右,避免碰破波纹管,以及碰撞预应力管道,振捣完毕要慢慢拉出,不可快拉、快提,造成麻面或漏浆现象发生。控制振捣时间,以砼表面泛浆,没有气泡出现,砼密实为标准,完成振捣工作。浇筑底板与腹板交接位置时,要封住腹板内侧模板底口,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内翻情况,预应力张拉安全;第三、浇筑混凝土后,要进行测温检查。铺好脚手板,站在踏板上操作,将“钢筋棍”沿着测量孔的位置插入,在规定深度的混凝土内,停留一段时间,待混凝土终凝前,缓缓地拔出钢筋棍,插入“标志测孔”的位置,编制序号,插上小旗标识。当发现施工部位的温度变化,显示异常时,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补救。

四、结束语

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浇筑过程是最重要的施工工序,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广泛对科学的、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道路桥梁施工的前期准备,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及后期的质量保证,全面增强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实力,打造优质的施工质量,建造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品牌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捷宏.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6)

[2]刘成江.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

[3]张波.分析路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门窗,2013(12)

[4]袁庆.浅谈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J].青春岁月,2010(22)

[5]蒙建民.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之友,2013(10)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1装置低温部位腐蚀机理和低温部位的腐蚀问题

常减压装置的低温部位的腐蚀主要有:三塔顶 (初馏塔、常压塔、减压塔顶) 冷凝冷却系统中的HCl+H2S+H2O的腐蚀。此类低温腐蚀的部位主要包括三塔塔顶的换热器、空冷器、水冷器及其管线, 系统中处于相变部位 (露点) 的换热器或空冷器的入口部位腐蚀较为严重。

腐蚀介质的主要来源于原油中存在的硫以及有机硫化物, 在操作条件下分解生成的H2S等低分子的活性硫, 与原油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腐蚀性介质 (如HCl等) 和人为加入的腐蚀性介质 (如水等) 共同形成腐蚀性环境, 在装置的低温部位 (特别是气相变液相的相变部位) 造成严重的腐蚀。

1.2典型腐蚀问题举例

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常压塔顶空冷出口线集合管下部, 突然发生泄漏, 装置紧急停工。分析原因:空冷器油气线没有做合理分配, 造成空冷偏流。原油性质的影响, 主要是含盐 (氯盐) 和含硫量增大或大幅度波动会造成塔顶低温部位系统腐蚀加剧。空冷以及集合管内的垢下腐蚀。

2防腐应对措施

2.1进装置原料的监控

按照防腐的要求, 进入常减压装置原油中的酸值和硫含量应做到适时监控,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遵循的原则有:进来的原油应该按地域和性质分别贮存, 如果原油分析中的硫含量和酸值不符合装置的设计要求时, 可以进行混合或掺炼, 而且必须混合均匀;进装置前, 原油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 (酸值、硫、盐、水分等含量) , 样品除了原油罐内的外, 进入电脱盐罐前也必须采样分析。监测分析数据, 调整操作确保电脱盐系统的有效运行;当装置需要加工原油的酸值和硫含量超过装置设计值时, 必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装置的腐蚀适应性评估和RBI分析, 根据评价和报告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2.2选材的原则

三塔顶低温系统的设备、管线材质以碳钢为主, 主要以工艺防腐措施来抑制腐蚀, 若设备仍然腐蚀加重, 可考虑使用双相钢、钛材和Monel等高等级材料, 但整改系统需要整体升级, 避免薄弱点, 还应注意不同金属间的电偶腐蚀。也可以在空冷入口做高材质护管或使用内防腐涂层。

2.3工艺防腐措施

2.3.1电脱盐

常减压的电脱盐系统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通过此工序可以从原油中脱除盐、水和其它杂质、腐蚀介质。从而保后续系统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2.3.2电脱盐注破乳剂

破乳剂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通过注入电脱盐入口原油中, 进入电脱盐罐, 破坏罐内的油水乳化状态, 促进油和水的分离。

2.3.3塔顶低温系统的腐蚀控制工艺

塔顶注入中和缓蚀剂, 一方面中和塔顶的腐蚀性酸液, 另一方面能吸附在金属的内表面, 形成一层疏水性的保护膜, 阻止腐蚀介质、金属和水的接触, 从而达到减缓腐蚀的目的。

按照目前装置所用的中和缓蚀剂, 控制塔顶冷凝水中p H值在7-8.5之间, 铁离子按照指标控制在3mg/L以下。

2.3.4塔顶的注水

常减压装置的三塔顶的注水达到以下目的:可以影响和改变介质初凝的区域;有冲刷作用, 减少氨盐的结垢, 防止出现垢下的腐蚀;起到稀释冷凝水的作用, 降低酸液浓度。

常减压塔顶挥发线注水的性质, 可以根据原料和工艺流程的特点, 调整注入点和量, 注水量一般控制在5-7%。另外, 必须关注注水中的的腐蚀介质、盐类的含量, 防止加重腐蚀或堵塞管路。

2.3.5常减压装置在工艺防腐措施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2.3.5.1原油酸值升高时会影响破乳剂性能, 油水分离难度增大, 造成电脱盐后的原油含盐含水量增大, 从而使到达三塔顶的介质中腐蚀介质HCl的浓度增大, 加重腐蚀;原油中硫的含量的升高对电脱盐的影响不大, 但会增加三塔顶介质中H2S的浓度, 对于HCL的腐蚀起到促进作用。

2.3.5.2注意工艺偏流现象, 防止工艺原因造成的注剂、注水不均匀, 从而出现局部腐蚀严重。

2.3.5.3对于塔顶的注水, 必须要注意注水点的管线入口的结构和注入的水与介质的混合状态, 应该尽量混合均匀, 防止介质在局部出现露点, 造成露点腐蚀。

2.3.5.4三塔顶低温系统的冷凝水的p H值、腐蚀速率尽量做到在线监控, 而铁离子离线分析。在现场岗位防腐操作中, 应根据原油性质、上一点的分析数据和冷凝水的p H值及时调整中和缓蚀剂的注入量, 确保药剂的有效性。

2.3.5.5三塔顶空冷器入口或内壁建议做防腐涂层, 用于抑制或减缓初凝区的腐蚀。

2.3.5.6尽量在三塔顶空冷器入口前管线安装温度计或热电偶, 以便掌握初凝区的位置, 若初凝区发生移动造成腐蚀加重, 及时调整注水量, 减缓空冷器的腐蚀。

2.4腐蚀的监、检测

常减压装置的腐蚀监、检测主要包括定点测厚、在线的腐蚀探针、腐蚀挂片和化学分析等。

2.4.1定点测厚的部位

三塔顶低温系统:空冷器管束、冷却器的壳体及出入口短节, 塔顶出口挥发线及回流线。

2.4.2腐蚀探针部位

三塔顶低温系统:在空冷器或冷却器的进出口的管线上安装电阻或电感探针;在回流罐冷凝水的出口管线上安装p H在线检测探针。

2.4.3腐蚀挂片部位及材质

一般适用于塔、容器内, 并且多用在高温部位。

2.4.4化学分析

2.4.4.1原油电脱盐前后:电脱盐前、后原油的含盐、含水量、含硫量、酸值等。

2.4.4.2三塔顶冷凝水中:p H值、Cl-、Fe2+、H2S含量、氨氮等。

摘要:分析目前常减压装置塔顶低温部位的腐蚀问题、部位和原因, 采取原料控制、选材和工艺防腐手段, 并且做好腐蚀监检测, 保证装置低温部位的防腐需求, 减缓腐蚀, 延长装置开工时间。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 低温甲醇洗工艺

(1) 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的发展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是20世纪五十年代由德国Lurgi公司开发研制。其传统工艺的主要流程是将原材料进行气化, 并在装置中进行脱硫, 然后在系统中通过一系列的转换, 进行脱碳。此过程具有较大的缺点, 即甲醇在中间循环过程中, 系统设备需要大量的冷量, 而当时设备不符合条件, 需要另外其他工艺提供。所以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成本。

现阶段低温甲醇洗工艺主要以Linde公司的流程为主, 即在进行脱硫和脱碳时, 二者同时进行, 减少了中途转换的过程。在低温处理方面, 运用高效绕管式换热器, 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另一方面, 提高了生产装置空间位置的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 不用再进行其他工艺对系统进行降温。减少了原材料的损耗, 降低了生产成本, 加快了生产进程。

(2) 低温甲醇洗工艺的主要特征1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低温环境下, 酸性气体和甲醇的溶解性会大幅度增强。通过甲醇溶解去除酸性气体的过程中, 可以对酸性气体进行选择性脱除。例如可以在脱除含有硫化氢气体的过程中回收硫磺, 在脱除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回收生产尿素等。2增强气体的吸收量。在低温环境下相比其他溶剂, 甲醇可以利用的溶解性可以更多的吸收硫化氢、二氧化碳、硫氧化铁等硫化物杂质, 并且循环溶解过程中使用的消耗量较少, 减少了成本的消耗。3减少操作工艺的费用。不同于其他不稳定的化学溶剂, 甲醇拥有良好的化学性质。例如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 同时甲醇的腐蚀性、黏性也比较低, 不易对生产设备造成损害。只需在工业生产起步阶段进行投资, 后续较长时间可以不用进行甲醇的大量投放, 使生产厂商可以稳定生产,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4提高气体的净化率。在工业生产脱硫脱碳时, 通常会产生甲烷化或者氨合成等催化剂中毒的现象, 需要设置特制的脱硫装置, 加大生产成本。而运用甲醇可以较为完美的解决此问题, 由于甲醇对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使气体的净化率大大提升, 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2 国内低温甲醇洗工艺的相关研究

(1) 国内低温甲醇洗工艺的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 我国开始了低温甲醇洗工艺的研究。在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化工研究院为代表的众多研究机构的努力下, 成功的在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 工艺计算, 热量值计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为我国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例如相比Linde公司研制的工艺, 我国相关部门研发的采用六塔流程的低温甲醇洗工艺, 可以大幅减少设备投资比。

(2) 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低温甲醇洗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国内开始在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大幅建设运用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合成氨, 甲醇生产装置。

通过不断的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益, 总结出了在生产系统供冷不足, 温度过高等情况下, 保证甲醇吸收效率的应对措施:1在生产过程中, 调节甲醇洗的冷量。2确定生产装置中压力的适当性, 可以通过增加进气量以提高甲醇洗的净化率。3在原料进入系统之前, 对粗煤气进行严格处理, 即增强粗煤气的杂质去除, 控制进入系统的二氧化碳、氨气的数量, 防止在系统内出现固体聚集, 影响生产。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低温甲醇洗工艺的核心技术大多是由国外引进, 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并且在出现核心问题时, 无法通过自身解决。所以在以后的低温甲醇洗工艺运用中, 生产工厂应与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合作, 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理解与消化, 创造出符合我国生产模式的核心技术, 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增强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 在众多酸性气体净化工艺中, 低温甲醇洗工艺以其较高净化率和吸收率以及成本较低等特点而被化学生产厂商广泛的使用。本论文一方面简述了在低温环境中甲醇洗工艺的主要流程, 并且分别对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技术流程进行了论述, 同时对低温甲醇洗工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另一方面对国内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的现状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酸性气体净化,主要特征,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汪家铭.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的技术进展及应用概况[J].化肥设计, 2008, 01:25-28+43.

[2] 张国民, 楚文锋, 耿恒聚.低温甲醇洗工艺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化学工程师, 2010, 10:31-33.

[3] 赵鹏飞, 李水弟, 王立志.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 2012, 11:2442-2448.

[4] 宋勇, 胡瑜飞, 江艳红.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的最新研究现状[J].中国井矿盐, 2014, 04:11-13+33.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把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低温压力容器中,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检测的精度, 也保证了检验的可靠性。但该技术的应用对进行低温压力容器的检测时限制较多, 这就意味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存在一定的应用缺陷。针对这种情况, 检验人员应结合多种技术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 虽然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不可能独立存在, 但是其能够实现对容器、结构和工件的无损伤, 这是该检测技术的优势。无损检测要根据压力容器的检查项目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设备的制造工艺、性能以及质量保证。这种综合分析的方式使得对压力容器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相关研究表明, 仅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很难找出压力容器内部存在的所有问题。为了更好的保证压力容器的检测质量, 应结合多种容器检测的方法来填补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漏洞[1]。

2 无损检测技术采用的技术类型

低温压力容器的检测是需要在-2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具体工作的。这种容器主要是用来储存和运输气体的, 比如, 液氮、液氧液氢以及天然气等。由于不同气体的储存和运输容器, 其所处的介质温度、工作压力以及罐体结构等都大不相同, 因而无损检测技术采用的检测技术类型也有所变化。就目前来说, 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有:声发射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磁记忆检测技术以及红外热检测技术。其中声发射检测技术与超声检测技术, 在对低温压力容器进行实际检验的过程中, 主要针对的是容器试件的内部缺陷;而磁记忆检测技术以及红外热检测技术, 则主要侧重于容器表面的检测。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侧重点来进行针对性操作。

3 无损检测技术在低温压力容器中的应用方法

(1) 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应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在低温压力容器检测过程中的应用, 是利用物体因受到作用力会迅速产生能量的原理。该技术检测低温压力容器的材料范围大, 而且不会受到材料大小、形状以及位置等条件的影响。此外, 无论是低温压力容器的气体泄漏、液体泄漏或是轴承出现滑动转动, 只要其材料发生了声发射。声发射检测技术都能对其进行检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该技术能够对其容器材料进行长期的监视。不仅如此, 当压力容器材料的缺陷超出了安全范围, 声发射系统就能通过报警来引起维修人员的注意。值得注意的是, 声发射检测技术发现不了压力容器的剥离问题, 因而还需结合其他检测技术来提高在低温条件下, 对压力容器的检测质量。

(2) 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对低温压力容器进行安全检测, 具体是通过罐内对频率的反应来测得容器使用的相关数据。该技术因其具备的高检出率, 被国内外的很多相关技术的研究人员所使用。其具体的应用价值是, 除了能够对低温压力容器表面存在的裂缝进行检测, 还能对容器内部的焊缝情况进行缺陷检测。在此过程中, 如果容器的反应频率存在异动变动, 这就意味着低温压力容器的实际运转处于异常状态, 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其使用高效性。

(3) 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应用在低温压力容器中应用的磁记忆检测技术, 是指铁磁材料在运行过程中会对所处的介质容器产生一种记忆。这一记忆内容可以是容器材料内部的磁变取向, 也可以是容器局部出现的异常磁场状态。后者容器局部出现的异常磁场状态, 又被称为漏磁场。当磁记忆检测系统发现了这一问题, 就会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检测人员就可以根据磁记忆内容发现磁变异常的具体位置, 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其压力容器问题进行处理。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 由于其被研发并使用的时间并不长, 因而其应用效果的提高空间还很大。

(4) 红外热检测技术的应用红外线热检测技术是指, 利用红外射线的自身特点通过对低温压力容器进行照射, 进而检测出容器内部的真实变化情况。应用该技术使得对压力容器的检测实现了无损害、高效率、无接触以及零耦合的检测目的。这样一来, 低温压力容器检测人员就能够通过在线检测的方式, 来提供压力容器进行热传导的过程信息。上述信息都能够体现出容器的使用情况和异常变化, 具体来说, 红外线检测技术能够发现罐内的异常问题, 这是避免压力容器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安全事故有效的检测方法。

4 结语

在低温条件下, 压力容器所储存的大多都是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在运输和常规储存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通过检测以保证运输人员和容器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针对这种情况, 检验人员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来提高容器设备的检测结果。无损技术是目前相关研究人员研究出来的检测方法, 分别是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应用、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红外热检测技术的应用。事实证明, 采用这些方法, 使得低温压力容器提高了储存运输的稳定性。同时, 这也是改善压力容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现状的有效措施。

摘要:针对目前在低温情况下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的技术缺陷, 文章通过研究无损检测技术 (声发射技术、超声技术、磁记忆技术以及红外热技术) 的应用优势、无损检测技术采用的技术类型以及应用方法, 藉以提高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低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红外热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1 低温甲醇洗工艺的两种类型

由于各工业企业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加工流程的不同,因此对气体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通过冷甲醇洗酸性气体主要有两种选择类型,一种是采用低温甲醇洗工艺首先减少硫含量,其次在一氧化碳转换之后,再次使用低温甲醇除去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方式不仅比较严格,且步骤复杂,适用于对脱硫标准较为严格的情况之下使用;另外一种类型较为简单,在对低温甲醇进行相关处理之后,使其拥有耐硫性,从而使用低温甲醇对硫和二氧化碳同时进行脱除工作。现如今,我国已经初步掌握对耐硫催化剂的生产工艺并能基本满足各企业对该催化剂的需求,因而现在各企业更多的选择采用第二种步骤较为简单的方法。

2 低温甲醇洗工艺气体再生的三种方式

2.1 闪蒸

气体处理工艺中最为经济的方式是采用减压闪蒸的方式对气体进行解析,通过利用各种气体溶解度不同这一物理特性对溶解度较低的气体进行闪蒸处理,从而有效提高再生气体中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气体的纯度。但是,该种方式会受到压力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气体再生不够完全。

2.2 汽提法

该方式采用对预处理气体通入惰性气体采用压力差从甲醇溶剂中排除残余的酸性气体,从而有效的提高溶剂贫液度。

2.3 热再生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热再生塔的再沸器装置对甲醇溶剂进行蒸汽加热处理,使蒸汽沸腾后,用甲醇的蒸汽气提,从而有效彻底地清除甲醇溶剂中的硫化氢气体,有效地提高了净化效率。但是,这种在保证净化效率的基础上会消耗大量的蒸汽,比较浪费。

笔者认为,企业在改进气体处理工艺的过程中,应该综合以上三种再生方法,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合理的改进气体处理设备,从而有效减少能源的损失以及各种有用气体的损耗,同时提高气体的再生效率。

3 低温甲醇洗工艺的技术改造方式

3.1 增强吸收力

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得出,相同的物理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甲醇溶液要比聚乙二醇二甲醚吸收酸性气体要多,这是由于甲醇溶液对二氧化碳气体,硫化氢气体等酸性气体的溶解度要比聚乙二醇二甲醚高。而且,低温甲醇溶液在吸收酸性气体时循环量较少,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最后,低温甲醇溶液除了可以脱去酸性气体外,还可以去除煤气中的轻低温质油等物质。低温甲醇洗工艺将繁多的气体处理工序整合到一起,缩短了处理流程,提高了处理效率。但由于例如二氧化碳气体和硫化氢气体在甲醇中的溶解热并不高以及这两种气体较高的溶解度所导致,在进行低温甲醇洗工艺中,不能有效的降低塔内的温度,影响了气体的吸收效果,因此需要对塔中部设置冷冻装置来降低塔内的温度,从而可以使得更加有效的进行低温甲醇洗工艺的相关流程。

3.1.1 控制温度增强吸收力

温度对低温甲醇洗工艺有很大的影响,过高的温度会降低硫化氢气体及二氧化碳气体在甲醇中的溶解度,降低气体吸收的效果,过低的温度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在低温甲醇洗工艺中,温度主要由吸收效果和吸收压力来确定,选择合适的温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气体溶解的效率,加快工艺的进程。此外,在气体吸收的过程中由于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比较高的溶解热,会使得溶液的温度不断的提升,导致溶液的吸收能力受到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冷却器等方式合理地对溶液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方法如下:一是通过在塔内中部设置冷却装置,对塔内进行及时地冷却处理;二是将甲醇溶液引入塔外进行冷却处理。

3.1.2 控制压力增强吸收力

同温度相同,不同的压力对气体的吸收也有着不同的形象。压力的升高的确可以提高气体的吸收效率,但是压力过高不但无法提高气体的吸收效率,还会加大一氧化碳或氮气的溶解损失程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应该对设备的强度,工序要求的净化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出合适的压力。

3.1.3 控制吸收剂的纯度增强吸收力

气体吸收溶液的纯度对酸性气体的再生效率也有比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溶液中水的含量对甲醇的吸收能力的影响较大,要想提高甲醇的吸收能力,就必须尽量减少甲醇溶液中水的含量,提高甲醇溶液的纯度。

通过分析得出,低温甲醇洗工艺中存在的甲醇消耗过高问题主要是因为气体处理装置中夹带甲醇气体。因此,有关企业需要对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相应的改造,从而有效地降低甲醇的损耗,提高气体吸收的效率,提高装置的利用率。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改造方法:一、设法对气体吸收装置进行保温处理,减缓系统温度的升高,在二氧化碳出口管处设置气体分集装置,降低冰机的损耗,从而减少整个装置内部冷量的损失,使得装置处于可控状态;二、在下塔出口处设置一个分集器和除沫器,减少尾气排出时的阻力,并通过对尾气排放量的相关准确控制,使气体吸收装置中压强保持恒定,进而使装置的气体吸收速率处于可控状态。

3.2 系统醇耗高的改造

3.2.1 适当控制精馏塔塔底的温度,降低污水中甲醇的含量,降低甲醇的损耗,提高甲醇溶液的利用率。

3.2.2 引进并采用适合工艺要求的冷却装置,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有效控制装置内温度的变化,从而降低气体中醇的含量,减少甲醇的损耗程度,提高甲醇溶液的利用率。

3.2.3 改进吸收塔及解析塔的除沫器,防止气体排除过程中甲醇溶液的带出,从而防止甲醇的浪费,提高甲醇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装置的利用率。

3.3 系统温度高的改造

3.3.1 提高丙烯蒸发器的换热质量。丙烯蒸发器是降低装置温度的主要设备之一,对装置温度的控制有很大的作用。

3.3.2 提高解析塔的解析效率。解析塔可以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从甲醇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排放出甲醇溶液中的热量,有效降低了装置的温度。

3.3.3 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对整个低温甲醇洗工艺的正常进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3.4 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通过采用保温材料对装置进行改造,减少装置冷量的损耗,更好的对装置的温度进行控制。

结语:现如今,中国的低温甲醇工艺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部分煤矿企业已经将该工艺引入了生产流程中。但是,由于原煤含量复杂,有大量的杂质需要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很难达到很高的纯度。通过采用新型甲醇洗工艺,可以有效的提高产量和效率。然而,目前低温洗甲醇工艺中还有甲醇损耗高,利用不完全等许多问题的存在,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有关企业应积极改良冷却器,除沫器等设备,有效控制装置内部温度,进而控制装置的运行过程,提高甲醇的利用率,减少甲醇的损耗。

摘要:随着先进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引进,我国通过对低温甲醇洗工艺长时间研究和完善,已经对该工艺改造工程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研究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国内部分企业已经使用有关模拟技术对新型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了模拟实验,并对相应的工作设备进行了改造工作,研究并启用了一套新型工艺流程。下文,笔者将就如何对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改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低温甲醇洗,工艺,改造

参考文献

[1] 何鹏,李荣,马永贤.降低低温甲醇洗工艺甲醇消耗技术改造[J].石油化工应用,2012,03:94-95+105.

[2] 吕世斌,徐庆,孙百福,柏杰.低温甲醇洗装置甲醇消耗高原因分析与技术改造[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6,01:46-47+50.

[3] 张开勇,袁本旺,马强武,尹俊杰.低温甲醇洗装置技术改造[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5,06:505-508.

[4] 徐先荣.低温甲醇洗工艺甲醇消耗高问题探讨[J].化肥工业,2010,01:40-43.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低温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摘要:在低温气瓶管理过程中,气瓶充装和使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在具体充装和使用过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