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大楼范文
办公大楼范文(精选11篇)
办公大楼 第1篇
某超限高层[1]办公大楼项目位于福州市, 由主楼 (31层, 钢管混凝土-钢框架-核心筒, 建筑高度149.9m) 、东楼 (7层, 框架-剪力墙, 建筑高度36.45m, ) 、西楼 (4层, 框架, 建筑高度23.05m) 及若干钢结构连廊组成。主楼在地上3层 (13.750m标高) 及5层 (22.350m标高) 设有3道伸臂钢结构连廊与东、西楼连接 (远端采用隔震支座) , 连廊跨度28m、36m, 形成建筑立面上的“门”式构造。
主楼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 安全等级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加速度0.1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场地类别为Ⅲ类, 场地特征周期0.65s (安评) , 结构阻尼比0.04, 地面粗糙度为B类。
参照建设部2010《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1]本工程存在的主要超限情况为:
(1) 楼板不连续 (JGJ3-2010[2]) :本工程主楼南向入口大堂上空开洞面积大于30%, 造成楼板不连续。
(2) 刚度突变:本工程主楼一层层高9500, 二层层高4500, 层高高差较大, 根据计算结果, 一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X向为0.9533, Y向为0.8918, 不满足要求。
(3) 复杂连接 (大悬挑及连体结构) :主楼5层由于建筑立面造型需要, 平面南北向均向外悬挑8米, 并与东西楼采用钢连廊相连接, 连廊跨度28~36米, 连廊另一端与附楼相连接, 结构较为复杂。
2 主楼整体计算
鉴于模型的复杂性, 高层通用结构软件SATWE无法模拟大连廊和支座条件, 故作者用其他软件做了补充分析, 补充分析模型均为附带连廊的整体模型, 而SATWE模型中连廊仅作为荷载进行考虑。作者采用的补充软件共五种, 即PM-SAP、Midas Building、Midas Gen、ETABS、SAP2000, 其中Midas Building、ETABS及PMSAP侧重于整体指标计算, Midas Gen及SAP2000侧重弹塑性分析及屈曲模态分析。
2.1 整体指标计算 (Midas Building、ETABS、PMSAP)
几种软件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其中PMSAP周期最短, ETABS周期最长, 基底剪力三个软件基本接近。主楼计入钢连廊后, 并未对结构周期产生明显影响, 可知连廊的低位连接及远端隔震支座的处理对结构整体特性影响不大, 后续施工图设计时可采用只计入连廊荷载的SATWE模型进行设计, 但相关连接区域的构件仍需比对Midas building、ETABS及PMSAP的计算结果进行设计。连廊的振动特性及分析设计也需在连廊专项设计中考虑与主楼的协同工作, 这里不再展开。
2.2 弹性时程计算 (Midas Building)
选取TH1TG065 (天然波) 、TH2TG065 (天然波) 、US-ER632 (人工波) 三条波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 弹性时程分析所取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为35gal。结果见上图, 地震波选取满足规范要求。
3 主楼抗震性能分析
3.1 静力弹塑性计算 (Midas Gen)
中、大震作用下采用MIDAS进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 over分析) , 在MIDAS/Gen中使用ATC-40 (1996) 和FEMA-273 (1997) 中提供的能力谱法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 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推覆力分布采用模态分布形式, 通过Push over法建立结构的能力谱, 由规范反应谱变换为结构中、大震作用下的需求谱, 找出结构性能点。
根据国内抗震性能要求, 两者关系大致如下:
A~B段:完好状态, 构件承载力按设计值控制。
B~IO段:基本完好状态, 承载力按不考虑调整系数的设计值控制。
IO~LS段:轻微破坏, 承载力按标准值控制。
LS~CP段:中等破坏, 承载力按极限值控制。
CP~C段:接近破坏严重, 承载力仍按极限值控制。
在大震作用下, 根据性能点时的结构变形, 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a) 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b) 结构变形:由结构塑性铰的分布, 判定结构薄弱位置。根据塑性铰所处的状态, 检验结构构件是否满足大震作用性能水准的要求。
大震下对应性能点的层间位移角为1/138 (X向) , 1/136 (Y向) , 均满足规范1/100要求。
3.2 主楼抗震性能评价
从Push-over结构曲线可以看出结构竖向存在薄弱层 (对应7层为局部跃层) , 薄弱层及相邻层位移角出现峰值, 其余楼层刚度均匀变化。RC核心筒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变形和出铰集中在核心筒, 钢框架未现出铰。同时钢连廊在中震及大震下均为弹性状态, 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主楼薄弱层附近及耗能构件上。
结合塑性铰的分布及特性值大小, 可了解结构的塑性发展变化 (此处略, 仅给出结论) :即中震下结构整体基本保持弹性, 只有少量构件进入塑性 (主要集中在底部筒芯连梁和墙肢部位及中上部筒芯连梁处) , 且处于B~IO阶段, 即基本完好阶段;大震下结构塑性有所发展, 位移及整体刚度可控, 承载力仍具有延性富余。筒芯塑性区域从底部向顶部延伸, 底部及中部部分构件进入IO~LS阶段, 即轻微破坏阶段, 底部 (约总高的1/3高度范围) 少量墙肢进入LS~CP即中等破坏阶段, 个别墙肢进入CP~C阶段, 即接近破坏严重阶段, 但未出现剪切破坏。
结构抗震性能介于B~C等级, 略高于C级 (根据高规JGJ3-2010 3.11节) , 性能水准为小震下基本完好 (性能水准一) , 中震基本完好、轻微损坏 (性能水准二) , 大震轻度损坏、部分构件中度损坏, 个别构件接近严重损坏 (性能水准位于三~四之间, 更接近于水准三) , 满足抗震设防性能目标要求。
4 屈曲分析及动力弹塑性补充验算
4.1 屈曲分析 (SAP2000)
本工程主楼, 底层层高9.5m, 南侧入口位置处有两层局部大开洞, 致使南侧边柱净高14m。此排柱长细比较长, 其上楼层数及荷重较大, 且局部柱节点处有大悬臂钢梁外挑, 受力较为不利;另外主楼7层会议室处, 亦有局部两层局部跃层, 柱净高8.6m。为安全起见, 正常使用的重力荷载及侧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下结构均不能发生失稳, 同时设计时还须预留足够的安全系数。为此我们需要了解结构的稳定承载力及屈曲模态。
结构失稳 (屈曲) 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结构的平衡状态开始丧失, 稍有扰动变形便迅速增大, 最后使结构破坏。稳定问题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理想化的情况, 即达到某种荷载时, 除结构原来的平衡状态存在外, 还可能出现第二个平衡状态, 所以又称平衡分岔失稳或分支失稳, 在数学处理上是求解特征值问题, 故又称特征值屈曲[3]。此类结构失稳时相应的荷载称为屈曲荷载。第二类是结构失稳时, 变形迅速增大, 而不会出现新的变形形式, 即平衡状态不发生质变, 也称极值点失稳。结构失稳时相应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
SAP2000的屈曲分析工况 (Buckling) 在于解决线性屈曲问题, 属于第一类失稳, 在分析过程中不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属性。为快速判断结构的稳定安全系数, 作者对主楼进行了重力荷载工况和侧向地震力工况下的屈曲分析。
由表三各屈曲模态可以看出, 屈曲主要发生于中下部位 (底部1/4~1/3范围) 的框架柱上, 失稳位置均为外榀及边榀, 与核心筒直接连接的框架柱未见明显失稳。第一阶屈服因子18.21, 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同理, 我们进行侧向地震力工况的屈曲分析, 经分析可知侧向地震工况的屈曲模态类似于重力工况下屈曲模态, 只是屈曲因子不同, 其中X向地震下的第一阶屈曲模态同表三中的第1阶模态, 屈曲因子为110, Y向地震下的第一阶屈曲模态同表三中的第5阶模态, 屈曲因子为210。
如要准确考虑结构失稳则较为复杂, 需考虑材料非线性。但当屈曲因子远大于1时, 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屈曲分析快速判断结构较易失稳的位置, 对工程判断上有较高参考价值。由上述分析可知, 本结构具有可靠的稳定系数。
4.2 动力弹塑性补充验算 (Midas Building)
因主楼附带大跨度钢连廊, 钢连廊的动力特性, 支座位移以及对主楼的连带影响也是应计入分析之中的。尤其是远端支座位移的计算对于支座的可靠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支座位移的计算可近似采用静力弹塑性的分析结果 (3.1节中已经介绍) , 也可以采用更精确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本节仅给出动力弹塑性分析的相关结论, 具体不再展开, 会将在连廊的专篇中予以阐述。
构件本构关系如下:
4R632 (人工波) 与设计反应谱最接近, 动力弹塑性计算时, 我们选择4R632 (人工波) 作为地震动输入, 并调整峰值加速度至220gal。由动力计算得知, 大震下顶点Y向最大位移为630mm, 层间位移角约1/200 (22F) 。由分析可知动力分析
5 结论
超限工程的分析计算中, 一个分析软件是不够的, 结构通用的分析设计软件SATWE对于复杂结构来说往往力不从心。本工程即属于超限复杂高层建筑, 钢管混凝土-钢梁-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鉴于模型的复杂性SATWE无法模拟大连廊和支座条件, 作者采用其他软件做了补充分析, 共采用PMSAP、Midas Building、Midas Gen、ETABS、SAP2000共五种软件建模计算。其中Midas Building、ETABS及PMSAP侧重于整体指标计算, Midas Gen及SAP2000侧重弹塑性分析及屈曲模态分析。通过分析可知, 本工程大楼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本文介绍了此类超限结构分析的一般计算步骤, 及相关软件在分析手段上的侧重点, 希望能作为类似超限工程软件选取和计算分析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2010.
[2]高规规范编制组.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办公大楼庆典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在这万谷飘香的丰收季节,伴随着全党上下争先创优的激昂旋律,在全镇各项工作捷报频传的开歌声中,我们在此隆重集会,为庆贺东湖塘镇许家坝村新办公楼的落成暨泉朱公路的顺利通车,我们诚邀各位来参加许家坝村办公大楼的揭幕仪式。
首先,我们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揭幕仪式的领导。他们是: 宁乡县政协主席:喻亚军
宁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陈稳高
长沙市老区开发办主任:杨建国
湖南省电视台编辑部主任:杨浩
加加集团董事长:杨正
湖南省教育厅稽查处处长:周韶峰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坚
宁乡县商务局局长:熊正明
宁乡县城郊乡党委书记:彭欣荣
宁乡县重点办书记:周进军
宁乡县发改委书记:邓干平
宁乡县民政局副局长:黄海泉
宁乡县军干所所长:刘红
宁乡县光荣院院长:
宁乡县报社领导:袁文、刘学志
东湖塘镇党委书记:曾铁坚;
东湖塘镇镇长:胡君安;
东湖塘镇人大主席:彭海龙
东湖塘镇政联主任:刘厚良
花明楼供电所的领导(所长:段宗兵)
南田坪供电所的领导(所长:刘建军)
以及东湖塘政府的领导们、各兄弟村的所有领导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鼓掌、鸣鼓)
现在进行揭幕仪式的第一项议程:请许家坝村党支部书记谢海清致欢迎辞,大家欢迎!(鼓掌)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许家坝村村民代表***发言!(鼓掌)
接下来进行第三项议程:请我们东湖塘镇党委书记曾铁坚书记祝贺词。鼓掌欢迎!(鼓掌)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有请我们宁乡县政协主席喻亚军喻主席祝贺词。大家鼓掌欢迎!(鼓掌)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五项议程:举行许家坝村办公大楼落成典礼揭幕仪式。(鼓掌)请喻亚军主席、陈永高主任为许家坝村办公大楼落成典礼仪式揭幕。有请喻亚军主席宣布:许家坝村办公大楼落成典礼揭幕仪式隆重开始。
鸣炮!
奏乐!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许家坝村新办公楼顺利落成、揭幕了。在此,再次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借此机会预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浅谈办公大楼综合布线设计 第3篇
【摘要】简单介绍水环办公大楼的建筑概况,提出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
On comprehensive wiring of office building design
Zhang Yu-wen,Feng Y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Hubei443000)
【Abstract】Building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water ring office building,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cheme of integrated wiring office building.
【Key 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Cabling;Design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通信、计算机网络、控制和图形显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也就对办公大楼的布线系统客观上提高了要求。
2. 建筑概况
水环办公大楼是集办公、实验、会议场所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本工程地上十五层;地下为一层。其中一层至六层为实验用房,七层至十四层为办公室,十五层为大会议室,地下室为车库以及各类机房、总配电室等,建筑高度为59.9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
3. 系统设计目标
网络建设中,布线可以说是真正的一次性投资,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很难以追加投资的方式来提高它的性能。布线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使用性能和效率,所以布线系统的规划应以目前所能达到的尽可能高的性能为标准。
(1)符合最新国际标准ISO/IEC 11801和ANSI EIA/TIA 568A标准,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
(2)能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和图象传递。
(3)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地将设备扩展进去。
(4)能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或微机设备。
(5)能够支持最低100MHZ的数据传输,可支持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令牌环网、ATM、FDDI、ISDN等网络及应用。
4. 系统设计原则
(1)适用性:本设计从该系统能提供综合服务这一基本功能出发,主要满足以下诸项对布线系统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未来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的需求。能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且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保证25年不落后于科技的发展。
(2)兼容性:本设计能满足楼内各种通信设备的功能要求,即在不同楼层里搭建特定的通讯子网;在大楼任意的信息点上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终端机等。即提供统一的线路接口,适应不同类型的设备。
(3)可扩展性: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4)模块化结构:综合布线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可以使得在投入运行后的维护工作中,备品备件储备少,故障检查定位快,运行管理简单。
(5)开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6)经济性:从实用性和经济性出发,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7)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5. 系统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都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按照每个模块的不同作用,国际布线标准协会的EIA/TIA 568B综合布线标准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构成:
(1)工作区: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六类信息出口遵循TIA 568-A/B的连线标准。每一出口都可以连接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数字摄像机等办公设备。在工作区子系统中,在大厅及会议室安装无线AP点,在电教室、领导办公室等房间安装地插,其余信息点均采用墙面式安装。 信息插座配有明显的、可方便更换的、永久性标识,以区分电信插座的实际用途。这样的标识为电话、电脑图标,既可防止电脑插头误插入电话插座后由于电话振铃信号烧毁电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而且也不影响系统的方便互换。
(2)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根据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选用六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该线缆信道带宽应高于250MHz,支持10BASE-T,16Mbps,100BASE-T,1000BASE-T,ATM155Mbps,ATM622Mbps,及更高传输速率的数据网络的应用。
(3)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数据主干要求支持千兆以太网,楼内采用6芯室内多模光缆。语音主干使用三类大对数电缆。endprint
(4)管理子系统: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管理子系统数据点端接采用24口RJ45配线架,可以方便地通过跳线对数据进行管理。每个管理间根据信息点数的不同配置数量不等的24口模块化RJ45配线架,配线架上使用与工作区相同的RJ45模块,以减少备品备件的数量,降低维护成本,并使用1U高的理线器进行跳线管理。语音点使用110配线架,如果语音点和数据点互换,可以通过110转RJ45跳线进行跳接,而不用更改线缆的端接。在每层都设置一个管理间,用于本楼层信息点的管理。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设备间子系统是大楼与外部通讯的枢纽,主要布线产品为配线架及其附属设备。本工程中,将设备间设置在地上7层,尽量减少垂直系统的路由长度。
(6)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将电信的接入端连接至7层机房即可,本建筑为单体建筑,故无此系统。
6. 总结
综上所述,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组成了智能建筑中最基础的链路部分,是其他系统的载体。综合布线线缆铺设完毕后的不方便更改性,更凸现了前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完毕后,遵循各种强制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减少应施工不当对系统的影响,进而保证办公网的完整畅通,保护在信息通道中传输的各种信息流。
参考文献
[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4-08-299
[作者简介] 张玉文,职称: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电气审查工程师,工作单位:三峡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长期从事电气工程与建筑电气的设计。
某办公大楼暖通设计浅析 第4篇
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某重要交通大道旁, 周边自然环境开阔优美, 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立面设计, 在表皮上采用金属幕墙与玻璃幕墙的组合, 简洁明快、现代大方。地上建筑面积约46500㎡, 建筑物总高度99.95m, 地上25层, 地下1层。地上为门厅、员工活动区、会议中心、办公室等;地下室平时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等。
2 暖通设计情况
2.1 空调冷源
厦门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 在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属于夏热冬暖地区,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5℃, 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5℃。对于空气调节系统本项目仅考虑夏季供冷。设计采用变频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室外机置于室外专用平台。
2.2 空调设计
(1) 室内机根据房间布局、层高的不同选用天花暗藏风管式室内机、天花机、高静压风管机上送上回。
(2) 新风:每层采用二或三套自带冷源的新风系统, 室内机置于新风机房内, 室外机置于室外专用平台。
2.3 通风防排烟
(1) 地上所有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均采用自然防排烟;地下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 采用自然防排烟, 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 地下车库按防火分区设机械排风及排烟系统, 排风、排烟量均按换气次数6次/h计算, 其中排风系统按3米高度计算;排烟系统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每个排风、排烟系统分别在机房内设一台箱式离心风机及一台高温排烟轴流风机。并在车库上空设若干台智能型诱导风机。除由车道自然进风外, 其余防火分区均分别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平时送风机兼火灾补风用, 送风量按平时排风量的80%及火灾排烟量的50%取大值。
(3) 裙房四层员工综合活动区, 每个房间设一个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量分别按房间面积乘以60m3/h.m2计算, 每个排烟系统选用一台消防高温排烟轴流风机, 置于屋面。
(4) 主楼五~二十五层办公、会议室等及其内走道共设二个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风量以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 每个排烟系统选用一台消防高温排烟轴流风机, 置于屋面。其中大于100m2的房间设板式排烟口, 其余排烟口设于内走道。
3 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分析与探讨
3.1 新风系统的问题
本工程原设计考虑采用自带冷源的单向流新风系统, 风机设于本层机房内, 同时风机的进出风管上均设置消声器, 以尽量减小或消除风机噪音对室内和室外人员的影响。然而在设计过程中业主要求采用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认为可以回收部分冷量, 节约空调能源。当时笔者也与业主进行了一番探讨: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5.3.14.2条:“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3/h的空气调节系统, 且新风与排风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 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而本项目位于厦门,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3.5℃, 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暖通空调动力中表1.2.2规定一般办公室夏季空调设计计算温度为26~28℃, 若取低值26℃, 则新风与排风温度差为7.5℃<8℃;若取均值27℃, 则新风与排风温度差为6.5℃<8℃, 可以理解为该地区热回收效益较低, 回收年限长, 采用排风热回收意义不大。而带冷源新风系统, 具有新风机组体积小, 系统简单, 易于安装, 易于维护等特点。业主最终同意新风维持原设计。
空调新风的供给方式有很多种, 各种新风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 经过对比和分析, 尽量选用较为合理的新风方式。
3.2 地下汽车库采用智能型诱导通风还是传统风管通风系统的问题
相对于风管通风系统, 智能型诱导通风系统具有系统设计简单、占用空间少、造价低、空气净化效果好、维修保养简单等多方面优点。扩初设计时, 业主比较偏向于采用传统通风方式, 认为诱导风机实际工程中运用不是很广泛, 主要担心通风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针对此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比较, 建议本项目车库设计采用诱导风机通风系统, 并介绍业主考察了另外一个采用诱导通风系统且已投入运行的地下室。最后业主果断采纳了采用诱导风机通风系统的建议。事实证明, 该项目投入使用后, 其通风效果受到广泛的好评, 同时少了庞大的通风管带来的压抑感, 换来了地下室开阔的视觉感受 (图1) 。
据悉早在2000年左右, 诱导通风系统已得到欧美等国家的认可, 并作为地下车库的首选通风系统。当然从最初的设计, 到品牌的选用, 再到施工安装, 每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虽然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够普及, 但诱导通风系统作为一种成熟的通风方式, 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 相信随着设计、安装以及产品生产的逐步规范化, 在今后的汽车库通风系统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就少不了相关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3.3关于办公房间设置机械排烟的问题
随着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部分之10.4.2条款“多层建筑 (小于或等于六层) 常采用外开或推拉,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外开窗, 应采用内开或推拉”的实施, 各地已陆续不在高层建筑中使用外平开窗。
而考虑立面的美观, 本项目采用的是隐框玻璃幕墙 (金属框隐蔽在玻璃的背面, 室外看不见金属框 (如图2) 。而玻璃幕墙安全质量保障措施有规定:幕墙墙面活动部分面积不宜大于墙壁面面积15%, 宜采用上悬窗, 开启角度 (图3中的α) 不宜大于30°, 开启后的宽度不宜大于300mm。而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4.9.6.2条款:当开窗角度小于70°时, 其有效排烟面积为A=F×sinα, (F为窗面积) 。其有限的通风面积根本无法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 (以下简称《高规》) 第8.2.2.4条:“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的要求。同时《高规》第8.4.1.2.条对需要排烟的部位的规定中:“面积超过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本项目面积超过100m2的房间较多, 为了能优先采用自然防排烟, 与建筑专业及幕墙设计单位进行多次沟通, 最终没有更好的方案。只能在裙房以上的办公楼每层设置2个排烟系统, 竖向共用竖井, 排烟风机置于屋面。这就导致仅仅暖通专业, 在办公房间上空除了空调新风管、空调媒管、冷凝管等, 还设有庞大的排烟管。给原本层高就不高的办公空间控制净高造成很大的压力。
经过此过程, 明白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艺术欣赏的需求, 建筑设计考虑的不只是简单的功能需求, 多元化的建筑美学在设计中考虑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一种新型墙体, 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
3.4 关于消防梯下地下室的加压送风
本项目上部消防电梯平时作为客梯下地下室, 而地下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 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因此扩初阶段后, 笔者与地方消防部门沟通, 希望地下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按电梯厅处理, 不考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笔者认为:消防电梯主要是火灾时, 由于楼高使得消防人员通过楼梯到达起火点的时候消耗了太多的体力 (体力仅能到达九层) 和时间而专门为消防人员设置的, 其在火灾时仅供消防人员使用。当地下室着火时, 消防人员通过楼梯就可以很方便快捷地到达起火点, 没必要通过消防电梯下去。《高规》6.3.3条文解释四:为保证消防电梯前室 (也可能是日常使用的候梯厅) 的安全可靠性, 前室的门必须是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可见:加压送风不是保证消防电梯安全的必要条件。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版, 防火设计要点, 第9.5.4相关规定:“消防电梯不下到地下室”。
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消防电气模块控制, 平时消防梯当客梯下地下室;火灾时控制消防梯不下地下室, 这样电梯前室实际为电梯厅, 无需机械加压送风。由于消防部门坚持电气控制很难完全保证消防梯火灾时不下地下室。施工图阶段, 该地下室前室最终设计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5 综合活动区软环境的价值
裙房四层为员工综合活动区, 因偶尔组织大型会议, 为避免串音, 原设计考虑:平时送排风系统每个区域独立设置;排烟系统各个区域共用一个系统, 每个厅的排烟口前设置平时常闭排烟阀, 以节省造价。后期, 业主要求每个厅的排烟系统也独立设置, 以达到更高的隔音要求, 创造更高的人文软环境。当然这样屋顶就多出了好几台排烟风机, 增加了投资成本, 但是相信:由于建设舒适, 给公司带来的效益, 必定深有体会。
3.6 室外绿化空间通风竖井的问题
对于要求塑造高品质的室外绿化空间, 地下建筑出地面的通风井是一大制约因素, 当时该项目的业主曾以美观作为第一指标, 要求把地下室出绿化地面的所有通风井“隐形”处理。而该项目室外绿化均以矮灌木及草坪为主, 竖井不管以何种形式突出地面, 视觉上均会显得很“突兀”。经过与水专业及室外景观设计专业多次沟通后, 达成一致方案:通过结合路面排水沟暗装把竖井给予“隐身”。如图4所示, 把通风竖井及防雨百叶隐藏在地平线以下, 并且在竖井周边的水沟上方设置铁箅子, 以防止垃圾掉入。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竖井布置在室外绿地且无人员活动的区域, 以保证进入地下进风竖井的空气品质;排风竖井排出的地下污浊空气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且达到了业主所需要“干净”的室外空间, 给室外的景观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 雨天水沟积水较大时, 雨水有可能通过百叶风口进入竖井内, 应配合水专业在地下室竖井底部设置集水坑作为预防措施。
结语
暖通设计, 同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一样, 追求的是规范、美学及各种效益之间的有机平衡。在这三者当中, 规范无疑放在首位, 尤其是消防规范, 因为它对应的是大于天的安全保证, 同时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 消防设计也并不是越复杂越好, 我们也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和效率。在设计过程中, 大家面对最多的便是美学及各种效益之间的权衡。在市场经济下, 当长期的环境效益遇到了眼前的经济效益, 取舍之间, 责任二字不能丢在一边。如今, 我市高端的大型办公综合体, 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马。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 作为公共建筑耗能大户的暖通空调, 自然应以舍我其谁的心态, 为未来美好的城市低碳环境, 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刘春华.空调系统新风方式及其节能的探讨[J].城市建设, 2012.
[2]徐剑平.关于诱导通风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J].制冷空调, 2011.
[2]柴慧娟.高层建筑空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办公总部大楼的特点 第5篇
企业的性质乃至其追求的企业形象直接反应在基地选址上,资金实力的外向性描述常常体现为对建筑高档次的独特形象的追求。交通系统
成熟的外围交通条件之于企业总部,无论其地处繁华闹市或者清雅远郊都是必不可少的,二基地内部独立的 交通系统则是企业高档次的一个影射。环境
强调办公环境的优劣不仅仅是指总部基地周边具备良好的自燃环境资源,能否给使用者穿凿一个宜人的工作、生活、休闲、交流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4配套功能
工作、就餐、休息、娱乐、交流等诸多空间各得其所,功能配套,对于企业总部的高效运转以及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是不容忽视的要素
特点在以下方面
1功能需求复杂
公司总部大楼作为独立使用的办公大楼,除了满足自身日常办公的需求,还要满足公司与社会的交往功能,公司的日常培训及教育等。因此,总部大楼功能设置比较复杂。2特殊办公空间多
总部大楼内部除了浦东的办公空间,还需要设置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办公空间,如果高层领导办公区、懂事会议等等。这些特殊办公空间是区别于普通租赁式办公的最主要方面。3注重公司内部交流活动
技术一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二员工间各种交流活动能有小的激发创造性思维,因此公司需要设置咖啡厅、酒吧、健身中心、运动中心等等各种交流场所,鼓励员工们更多的交流,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注重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一座你在想什么它都知道的办公大楼 第6篇
这栋大楼由建筑公司OVG设计,整栋大楼的LED面板上一共安装了2.8万个感测器,能够侦测动作、温度、灯光、红外线,而控制整栋大楼运作的智能技术来自于一款德勤自主开发的手机App。它能记录每个人的资料,并能针对员工一天的行程来控制大楼的设施。例如开车到达办公室后,大楼会引导你前往停车位,然后给你安排一张合适的桌子。在The Edge,员工没有固定的座位,2500人分享1000个座位,App会针对员工当天的行程给他安排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座位或是一个开放适合讨论的空间。找到合适的地方后,系统还会根据员工对光线和温度的偏好来调节座位周围的环境。
The Edge还被英国评级机构BREEAM评选为全球最绿色建筑物,它的用电量只有普通大楼的70%。
Commonweal at a Glance
伦敦设太阳能智能长椅/2015年年底,伦敦的金丝雀码头即将安装4张太阳能智能长椅。坐在这张功能强大的长椅上,人们就能一边小憩一边给自己的手机充充电。除此之外,由技术公司“草莓能量”设计的这款长椅还能提供当地信息、空气质量、紧急呼叫按钮等多项免费服务。届时,逛街逛累的游客和在这里工作的公司人将成为全球第一批使用这种智能长椅的人。
太空商业竞赛也将黑客带入了太空/据非营利性组织美国航天基金会统计,如今各大公司在太空商业上的投入已经占到了整个太空经济领域的3/4。而欧洲航天局资深战略家、出席近日在以色列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的卢卡·德尔蒙特说,当前,卫星之间传输的数据量正飞速增长,是很容易遭到网络攻击的目标。处于太空轨道中的硬件和它所传输的信息都已变得不再安全。
办公大楼空调水泵节电改造实例 第7篇
宝钢指挥中心办公大楼渊简称办公大楼冤 空调系统自圆园园猿年 缘月投入运行以来袁空调的制冷量 尧制热量和冷冻水泵尧冷却水泵的输送能力均能满足 用户的要求遥但由于设计较为保守袁 选用水泵的输送能力偏大袁因空调系统无水泵流量 尧扬程的调控手段袁 在冷冻水泵尧冷却水泵的运行中造成了大流量 尧小温差的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袁导致办公大楼空 调系统的电耗增大遥
为了实现节电降耗袁节约运行成本袁对办公大楼空调系统中的冷冻水泵尧冷却水泵进行了变频调速节电改造袁将原来水泵的直接开关式改成变频控制式遥 节电改造前水泵开动后没有调节余地袁一启动就是满负荷袁采用变频控制后袁水泵的转速尧水量可以自由调节袁节电率超过源园豫遥
员项目概况
该办公大楼坐落在上海宝山区袁位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前遥大楼共员怨 层袁屋顶高度为苑缘郾远园皂袁建筑面积约 员远园园园皂圆袁与其相连的副楼包括档案馆尧计算机楼尧餐厅尧冷冻机房等遥办公大楼的空调冷尧热源设备主要有院蒸汽型溴化锂冷水 机组猿台尧冷冻水泵源 台渊猿用员备冤尧冷却水泵 源台渊猿用员备冤尧冷却塔 猿台尧汽原水热交换器渊制取 空调热水冤圆台袁由于未另设热水泵袁空调热水的输送利用已有的源 台冷冻水泵袁冬季常用圆台遥空调 冷渊热冤水为双管制一次泵闭路循环系统遥
节电改造前袁办公大楼空调系统中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电机均为工频电机袁采用自耦降压起动的控制方式袁水泵在工频缘园匀扎 电流的供电状态下定速运行袁平均年耗电量为员员苑万噪宰澡遥
圆水泵变频调速节电改造
圆郾员水泵变频调速节电改造原理
当水泵转速在某一范围内变化时袁其流量尧扬程尧功率和转速之间有如下关系院
式中院郧尧 孕尧晕要 分别表示叶轮转速为灶时袁 水泵的流量尧扬程和功率 曰郧员尧 孕员尧晕 员要分别表示叶轮转速为 灶员时袁 水泵的流量尧扬程和功率咱员暂 遥
采用水泵变频调速节电技术袁是基于水泵的转速尧流量尧扬程和功率之间的关系袁即水泵的流量与转速的一次方成正比曰扬程与转速的二次方成正比曰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遥 由式渊员冤可见袁转速从额定值往下调时袁其水流量尧扬程尧功率也随之下降袁且功率减少的更多袁能做到更多的节约水泵的运行电能遥
当连续地改变电机的供电频率时就可连续地改变电机的运转速度袁这就是常说的变频调速方法咱圆暂遥水泵变频调速改造即增设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咱猿暂袁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袁在满足空调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袁根据收集的数据袁采用变频控制器调节水泵电机的转速袁调低偏大的供水量袁降低水泵电机的运行功率袁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节电降耗遥
圆郾圆改造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袁空调系统的冷冻水设计温差为缘益咱源暂袁而该办公大楼空调系统运行的冷冻水实际温差值偏小遥
节电改造前袁夏季愿月某日中几个气温较高的时间点袁冷冻水供尧回水温差均小于 圆郾圆益袁记录的空调冷冻水运行数据如下院
员员院园园袁供水温度为苑郾员 益袁回水温度为怨郾 员益曰
员猿院园园袁供水温度为苑郾园 益袁回水温度为怨郾 园益曰员缘院园园袁苑郾 圆袁怨郾猿遥
员缘院园园袁供水温度为苑郾圆 益袁回水温度为怨郾 猿益遥袁
以上数据虽然不能反映夏季常态情况袁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袁夏季冷冻水运行系统存在着大流量尧 小温差的大马拉小车现象袁经调查袁 冷却水运行系统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遥由于冬季热空调所需的 热水量仅为冷冻水量的员辕圆 左右袁约圆缘园 耀远园园皂猿 辕澡袁原设计利用水流量较大 尧扬程较高的冷冻水泵输送空调热水袁 也产生了大流量尧小温差的现象袁 这种现象造成了水泵运行电耗增大遥
象造成了水泵运行电耗增大。 所以, 在满足大楼中各用户对舒适性空调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有必要对空调系统中的水泵进行变频调速节电改造, 调低水泵电机的转速, 最大限度
圆郾猿水泵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
水泵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装置在空调水泵节电改造中的应用袁是集当前变频调速技术尧计算机技术尧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于一体袁对空调系统中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进行变频调速控制遥当室内空调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导致空调系统运行 参数相应地变化袁该变频调速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空调水系统中的温度尧压力尧流量和压差等参数袁将该类参数信号传送至模糊控制器袁经过模糊运算后袁将信号反馈给计算机袁计算机接受到 信号后与储存的空调系统标准工况尧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尧对比袁推算出空调系统即时冷渊热冤水流量的需求袁根据冷渊热冤设备运行数量的变化调整 对应的水泵运行数量袁然后发出指令调节冷冻水泵尧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尧转速袁即调节该空调水系统的循环水流量袁保证空调系统在冷渊热冤负荷变 化的情况下袁始终处在最佳的节电运行状态遥空调水泵变频调速节电改造后袁优化了空调系统的运行环境袁降低了水泵的运行电耗袁节约了空调系统的 运行成本遥
圆郾源智能控制柜和测量仪表的设置
该节电改造项目增设了员套水泵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袁其中设有 员面智能主控制柜曰圆面冷冻水泵智能控制柜曰圆面冷却水泵智能控制柜遥 这些智能控制柜对办公大楼空调水系统中的圆组冷冻水泵渊员组含 圆台冷冻水泵冤尧圆组冷却水泵渊员 组含圆台冷却水泵冤分别进行变频调速控制遥每面冷冻水泵智能控制柜只能为对应的员 组冷冻水泵中的任意员台水泵进行转速尧水流量的变频控 制曰每面冷却水泵智能控制柜只能为对应的员组冷却水泵中的任意 员台水泵进行转速尧水流量的变频控制袁以达到水泵电机减速节电的目的遥新增的水 泵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与原水泵控制系统可实现相互切换使用袁圆个系统互为独立袁互不影响其控制系统的单独运行遥
根据控制和检测的需要袁在冷渊热冤水管尧冷却水管的主要控制点上增加若干套检测传感器袁分别采集温度尧压力和流量信号袁并传送到水泵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遥 测量仪表的设置位置如图员所示遥
圆郾缘水泵变频调速改造的设计参数
由于溴化锂冷水机组尧水泵与对应的各类水流量有最低限定值要求袁为此在满足用户对冷尧热空调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袁将水泵转速尧水流量参数的变频调节范围设计为 员园园豫耀愿园豫袁并在操作控制系统中进行了设定袁以防水泵运行参数低于该设定范围的最低值时对冷水机组尧水泵造成损伤遥
猿水泵变频调速对室内温度和水泵电机的影响
水泵变频调速改造后袁冷尧热空调期间在大楼相同的地点尧相同的时间段袁分别对冷冻水泵尧冷却水泵的工频和变频运行工况交替进行了测试遥
当水泵变频调速运行后袁将冷渊热冤水尧冷却水流量分别减少圆园豫时袁冷尧热水系统升高了供尧回水 温差袁此时距离冷冻水泵最远的大楼顶层室内冷空调温度只上升了园郾圆益曰热空调温度只下降了 园郾猿益袁房间内的空调温度仍低于设计值遥说明水泵变频调速 节电改造后袁完全能满足用户对空调的要求遥
根据实测袁水泵电机的转速由工频工况变频调低至愿园豫运行时袁电机温升与工频运行状态时电 机温升基本没有变化袁对冷冻尧冷却水泵电机影响不大袁反而水泵因转速的降低减少了设备的磨损袁可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遥
图员摇空调水管管路走向示意图
源改造效果
源郾员节电量
在相同的空调工况尧相同的时间段袁对办公大楼空调系统中的水泵工频和变频交替运行的用电数据对比分析可见袁当水泵的转速从额定值员园园豫 变频调低至愿园豫袁即从固定转速员源愿园则辕皂蚤灶 调到员员愿缘则辕皂蚤灶 时袁水泵流量下降的同时袁其运行功率大幅度降低袁冷冻水泵渊供冷水冤的小时节电率为缘圆郾 怨源豫曰冷却水泵的小时节电率为缘员郾缘圆豫曰冷冻水泵渊供热水冤 的小时节电率为源愿郾怨圆豫遥测试数 据如表员所示遥
源郾圆水泵变频调速改造后的节电效益
通过每年空调季节中冷冻水泵渊含供热水冤尧冷却水泵用电数据的整理得知袁节电改造前水泵工频运行时平均日用电量为源员圆源噪宰澡曰节电改造后 水泵变频运行时平均日用电量为圆源猿园噪宰澡遥年平均节电率咱猿暂越渊源员圆源原圆源猿园冤 衣源员圆源越源员郾 园愿豫遥
节电改造前冷冻水泵渊含供热水冤尧冷却水泵平均年耗电量为员员苑万噪宰澡袁节电改造后年节电量为院员员苑伊 源员郾园愿豫越源愿郾园远 万噪宰澡袁折算成标准煤约为院员怨源郾员愿贼遥按上海市居民用电价 园郾远员苑元辕噪宰澡 计算年节约电费约为源愿郾园远伊园郾 远员苑越圆怨郾远缘万元袁水泵变频调速节电有效地降低了空调系统的 运行费用遥
该项目投资员圆怨郾圆猿万元袁按年节约运行费用 圆怨郾远缘万元计算袁水泵变频调速节电改造后可较快收回投资成本遥
缘结论
该节电改造项目实施后袁系统操作简便袁运行可靠性高袁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电能袁而且能满足大楼内各空调用户在夏季和冬季对舒适性空调的要求遥 水泵负载变频调速节电技术可供相似水泵节电改造工程参考袁水泵变频调速改造将成为工频水泵节电改造的方向遥
摘要:结合宝钢指挥中心办公大楼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对办公大楼空调系统中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变频调速节电改造以及配套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可供相似空调水泵节电改造工程参考。
关键词:空调,水泵,变频,节电
参考文献
[1]陆耀庆.供热通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
[2]姚福来, 张艳芳, 韦玉堂.水泵变频调速的节电量计算及系统设计[M].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8.
[3]GB/T21056-2007, 风机、泵类负载变频调速节能传动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条件[S].
办公大楼智能照明控制应用探讨 第8篇
关键词:节能,能耗,智能照明,自动控制
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组成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具有和传统跷板开关一样的控制功能、调光功能, 而且有自动探测设备能感测如照明设计, 人体运动和周围环境照度等, 自动控制灯的开关及调光, 还可以与其他的自控系统集成, 实现相互控制。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其中硬件主要由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系统单元三部分组成, 软件则由编程软件、监控软件、时控软件组成, 硬件通过总线系统连接成网络, 由软件实现远程自动控制。
1.1 输入单元。
输入单元将外界控制信号的转变为系统信号在总线上传播, 一般输入单元包括线式开关、场景控制器、遥控设备、红外及亮度优感器等。
1.2 输出单元。
输出单元接收总线上信号, 控制相应回路输出, 实现对负载进行控制。一般由继电器、调光器、模拟单元等组成。
1.3 系统单元。
系统单元由电源供应单元、Pc接口等组成。系统单元通过对各个输入、输出单元及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的连接实现网络化连接, 为集中及远程控制创造了条件。
1.4 编程软件。
编程软件通过与网络中PC接口相连的计算机随时修改系统的控制要求, 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大脑。
1.5 监控软件。
监控软件通过可视化界面, 预先制定控制方案或临时对大楼内灯具进行开关、调光等控制, 是控制系统的执行者。
1.6 时空软件。
时空软件可实现灯光按规律点亮或熄灭。
2办公建筑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我们在进行设计之初应该将建筑按功能的不同进行分区, 不同的区域对照明及控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办公建筑基本可以分为办公区、功能区、辅助区及室外照明等功能区域。
2.1 办公区照明
2.1.1 普通办公区:
现代办公楼内普通办公区均以敝开式大空间为主, 办公面积大, 可以将整个办公区分成若干个独立的照明区域, 采用网络开关根据需要开启相应区域的照明, 由于出入口多, 可实现办公区内多点控制, 方便了使用人员操作。在每个出入口都可以开启和关闭整个办公区的所有灯, 这样可根据需要方便就近地控制办公区的灯, 同时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控制, 如平时晚8点自动关灯, 如果有人加班, 则可以切换为手动开关灯。
2.1.2 高级办公区:
高级办公区一般都会进行个性化装修, 而且灯具多, 组合形式多样, 可以通过多种控制方式对照明进行控制, 这其中包括场景控制、遥控、调光控制等。可以在不同的环境要求进开启不同的灯具组合并进行调光等操作, 如办公、会客、休闲,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编程进行预设置, 使用时只通过单键作即可。
2.2 功能区照明
作为功能区的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场所是办公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场景设置可以将其设定为会议报告状态、多媒体会议状态、娱乐休息状态、清扫状态等, 真正使多功能场所在照明上实现多功能化。
2.3 辅助区照明
作为辅助区的大厅、走廊、楼梯间、洗手间等场所, 因为使用比较频繁, 时间性强, 一般以时间控制为主并结合安装红外感应器等方式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3.1 大厅。
大厅是进入办公楼的必经之路, 使用时间段相对集中, 如上下班时间, 可以开启全部回路的灯光, 方便人员进出;人员进出较少时段可只打开部分回路灯光。
2.3.2 走廊。
走廊作为各办公室空间的联络通道, 照明也至关重要, 我们主要采用自动控制方法。正常工作时间全开, 非工作时间改为减光照明。
2.3.3 楼梯间。
楼梯间在现代办公建筑中, 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已不作为主要通道而只作为辅助通道及应急疏散通道使用, 所以控制方式以红外感应延时开关为主。
2.3.4 洗手间。
这种地方存在管理的盲区, 普通管理方式下这里的灯经常成为长明灯, 比较浪费, 而智能化设计中采用红外感应进行控制, 人来开灯, 人走延时关闭或采用传统方式与时问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在平时由传统方式控制, 晚间无人后通过定时将回路断开以节约能源。
2.4 停车场及室外照明
2.4.1 停车场照明。
由于现代大多数办公建筑均将停车场设在地下层内, 地下室无自然采光, 这就要求车场内有一部分照明需要常明, 而办公建筑停车场忙闲时间又非常地明显和集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时间定时控制方式, 可分为忙时照明、闲时照明、维持照明, 忙闲分明, 大大节约了能源。
2.4.2 建筑物泛光照明。
泛光照明是建筑一个闪光点, 是凸现建筑特点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也是耗电的大户, 如何扮靓建筑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智能化系统中可主要通过日期设置及时间设置完成这个任务。在主控计算机上, 对开启/关闭时间进行设定, 如晚上6点开启整个泛光照明灯, lO点关闭部分灯, 12点以后只保留很少的灯或全部关闭, 当然, 还要根据一年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节假日进行相应的调整。
3结语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与建筑智能系统的集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开放通讯协议利用网络连接到楼宇管理系统中而成为其子系统, 尤其要强调的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管理着所有照明, 其中也包括火灾应急照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硬件设备上均设计有消防联动接口, 火灾时可强行点亮应急照明以达到消防要求。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前景今后,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必将朝着智能化、小型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系统更加优化, 功能更加完善, 扩展更加便捷, 保护更加可靠, 节能更加可观, 其大面积的应用也将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邓松, 张迎辉.低压供配电监控管理系统CCLink-LT总线应用可行性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办公大楼 第9篇
1 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某机关办公大楼, 总面积21000m2, 高60m, 地面15层, 地下1层, 属一类高层建筑。按甲方提出的要求, 需做到方案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还要简捷实用、便于操作、管理和维护, 减少综合投资。
2 负荷计算和估算
广州市越秀建筑设计院主要进行本工程的一次设计, 二次装修部分由专业装饰设计公司完成。这就要求一次设计时预留供电电源, 既要符合实际情况, 又要留有发展变化的余地。本大楼内部功能分为:一般办公室、区领导办公室、大会议室、展厅、大堂、多功能厅 (礼堂) 、信息中心 (计算机中心) 、通讯中心 (电话总机) 、制水中心、空调机房、水泵房等。
在一般办公区按50~60W/m2考虑, 在特殊办公区按50~80W/m2考虑。对于上述特殊装修场所, 设计出估算参数。
电力负荷一般由各专业提供技术要求及负荷大小。总电力负荷需用系数Ks为0.75, 功率因数0.8, 总照明负荷需用系数Ks为0.85, 功率因数0.8。
2.1 三相负荷计算方法。
将三相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乘以一个需用系数Kx, 得有功计算负荷, 即:Pjs=Kx•Ps (kW)
无功计算负荷Qjs确定:Qjs=Pis•tgΦ (kVar)
最后, 确定视在计算负荷Sjs:Sjs=Pjs2+Qjs2 (kVA) 或Sjs=Pjs/cosΦ (kVA)
计算电流为:Ijs=Pjs/3Ue cosΦ。 (Ue三相设备的额定电压kV)
2.2 单相负荷确定。
尽量将各单相负荷逐相均匀分配, 以减少不平衡。计算时, 当回路中的单相负荷的总容量小于该回路三相对称负荷的总容量的15%时, 全部负荷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 当超过15%时, 应将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 再同三相负荷相加, 功率及电流计算公式同上。
3 10kV供电系统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9.1.1条规定, 一类高层建筑中的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消防电梯、应急照明及消防用电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3.1条规定, 省部级办公建筑的客梯电力、主要的办公室、会议室照明属二级负荷。本办公大楼属一级负荷供电, 通过传统的几种供电方案比较, 选定了下面的供电方案。
即由不同区域变电站引来两路10kV电源, 10kV系统设计为单母线分段, 中间有联络柜, 正常工作时, 两路电源同时供电, 互为备用, 一路电源故障时, 另一路电源供全部负荷。这样做既方便检修又可达到供电要求。此方案表面上符合供电要求, 但实际很难做到, 因为, 国内各地区的大电网都是并网的, 电力网内的各种故障均可能引起全部电源进线同时失去电源。多年来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 很多电气故障难以限制在某一范围内部, 因此, 即使设计中采用了两路市政电源, 也很难保证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所以, 为保证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必须增设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三备用电源。
4 220/380V配电系统
本建筑配电电压为交流220/380V, 联结形式采用TN-S系统。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通过负荷计算, 考虑到空调用电负荷占建筑物总用电量的50%, 耗电量很大。因此, 空调系统合理的配电与控制方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大楼的经济运行情况。设计时, 选用一台1250kVA变压器供中央空调用电, 照明及其它动力负荷。选用另一台1250kVA变压器, 两个供电系统之间采用分段母线联络, 在不使用空调的季节, 可将空调变压器退出, 减少变压器功耗, 达到节电效果。同时, 该变压器可作为另一台变压器检修时的备用设备。
4.1 照明及其它动力配电系统。
办公楼的配电系统主要由配电变压器、低压主开关柜、垂直干线、各楼层的配电箱和其后的分支电路组成, 变压器低压侧出线经低压主开关柜中的母线接至垂直干线, 1~15层照明负荷采用额定截流量为1250A的密集型母线槽做主干线, 各楼层设母线插接箱, 由插接箱引至各楼层总配电箱, 由总箱引至各室末端配电箱。末端配电箱是按照办公室的不同功能来分设的, 目的是便于管理、检修。地下室其它动力设备, 如水泵、电梯、风机等由低压配电屏单回路放射式配电, 这些重要动力负荷要求在末端配电箱设双电源自动转化装置, 使供电更可靠、更安全。
4.2 空调机组的配电及控制系统。
4.2.1 空调机组的配电。
从变电所低压引一路电源至地下室机房控制中心配电屏, 此段线路采用额定量为2000A的封闭式母线槽。主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等外部设备均采用独立回路供电, 即放射式供电方式。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而首层以上空调机组 (指风机弯管新风机) 采用树干式配电, 用一根ZR-VV3×95+1×50的电力电缆, 引至电缆分接盒, 由此引至楼层空调配电箱。
4.2.2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式。
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时, 制冷机与外部设备以及外部设备之间无电气连锁关系, 各设备均可单独启动和停止, 此时, 制冷机由内部保护电路进行保护, 此种状态主要是为了机组的调试和维修。自动控制时, 各设备之间有连锁关系, 机组的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主机。停机时顺序与启动时相反, 按照这个要求, 设计空调系统的二次控制回路, 在火灾自动报警方面, 空调系统与火警信号也要求有连锁控制, 当确定有火警发生时, 消防值班室发出信号切断空调机的总电源, 并将开关动作信号反馈回消防控制中心。
5 采光与照明标准。
为了减少动力设备用电对照明线路电压波动的影响, 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线路尽量分开供给, 本楼设有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
5.1 办公室照明设计。
利用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法, 在天气允许条件下, 充分依靠天然采光以节约能源, 当阴雨天气时, 工作面的照度不够, 则利用人工照明,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 办公室的一般照明照度的均匀度, 按最低照度 (100Lx) 与平均照度之比确定, 平均均匀度应在0.7以上, 最低均匀度不得低于0.3。工作面上有无眩光, 是衡量采光与照明质量的重要内容,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办公室工作面上可以有轻微眩光。为防止天然采光产生的眩光, 按功能要求选好采光口的方向, 采用减少窗亮度和提高背景亮度, 这也是控制不舒适眩光指数的有效措施。而避免人工照明所产生的眩光, 要选好灯具, 着重处理好背景亮度。搞好灯具布置, 灯具布置间距宜不大于所选灯具的最大允许距离比, 选用半间接型照明灯具。本方案选用格栅高光效荧光灯, 从而限制了眩光, 满足了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 达到了节能效果。
5.2 应急照明设置。
地下室车库、电梯间、楼梯间、公共通信和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应急疏散指示照明及楼层指示灯, 它们在正常及事故时均点燃。应急疏散、楼层指示灯均自带蓄电池。应急供电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地下室、电梯间、重要办公室 (区长、副区长) 、重要会议室 (常务、纪委) 、大堂、礼堂、变配电房、主机房、消防控制中心、水泵房、电梯机房、电话总机、信息中心, 这些场所均设应急照明及工作照明, 应急照明分别占工作照明的25%~100%。
5.3 特殊场所照明。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如大楼外墙, 节日彩光等设有泛光照明和特殊照明, 设计时按估算负荷预留电源。
6 防雷与安全
防雷设计按二类防雷建筑物处理, 利用建筑物金属构件作防雷装置。屋面敷设避雷带, 共用天线用避雷针保护, 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引下线, 并利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为防侧击雷, 从30m以上, 每三层设均压环, 所有金属门窗、建筑玻璃幕墙均应与作防雷引下线的钢筋连通。为了保证建筑物外立面的效果, 所有防雷装置均采用暗装作法。
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电气安全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设备, 弱电设备采用共用接地, 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Ω。这样既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也减少了由不合理接地引起的干扰。
为了保证人身设备的用电安全, 设计要求建筑物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在地下室安装一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 把总水管、煤气管、空调立管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等与电位联结端子箱连通。
结束语
鉴于篇幅有限, 对本工程的保安监控、电话系统、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预留有关的强电电源, 具体做法不再讨论。通过以上对本工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情况的介绍, 办公建筑电气设计的合理性应从总体考虑其经济指标, 才能取得最佳的技术及经济效果, 真正做到高效、节能、舒适。由于本项目所有设计师的不懈努力, 本工程荣获了广州市设计优秀奖。
摘要:结合实例对高层办公楼的电气设计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高层办公楼,电气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继电保护的探讨[Z].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Z].
[3]大机组、超高压、大电网之间的协调配合对--选用单级超高压500kV合理性质疑[Z].
[4]现代住宅的智能应急照明方案[Z].
办公大楼 第10篇
在20世纪,办公功能是现代工业生产在社会空间上的延伸,遵循效率性、标准化、通用化的生产价值取向。库哈斯曾在《Typical Plan》(标准平面)一文中剖析了以办公建筑为代表的标准层空间,明确指出其产生是功利主义与精密科学的协作,是一种中立的、标准的、空旷的无事件的存在。在国内,特别是在租售类办公建筑的开发性项目实践中,几乎都是重复上述原则。而在业主自建的企业办公楼中,这种简单的经济性法则有可能被淡化,空间可以围绕企业机构的独特性及对外形象的标识性展开,标准平面也随之发生变异,建筑可以重新与环境、与使用者联系起来,获得特殊化的价值。
大楼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看作3个庭院的链接:从负一层的下沉庭园,到底层通高52m的中庭,再到13层的空中花园(中庭屋面),构成竖向公共空间系列。所有的办公和服务设施都围绕这个空间系列布置,从而在私密性房间的阵列中插入开放性的公共景观空间,促进同一企业内部人群的交流。
为获得单纯完整的建筑形象,我们取消了通常意义上的裙房设计,将大开间的公共用房归纳为两个部分,其中餐厅和康乐功能被置于地下,布置在下沉景观庭院周边,而会议中心部分则向上提升至主楼5层。无裙房的设计减小了建筑占地率,在地面层获得了通畅的视线和更多的绿地。负一层的职工餐厅和健身设施环绕在下沉庭院的周边,环境优美。庭院中种植大树,树冠浮出地面层的景观水面,营造出一处宁静的庭院。
从南侧广场进入大楼门厅,底层层高8m,内部采用架空设计。原方案采用斜向交叉钢桁架将整个办公楼层托举在空中,创造出开阔的尺度感,后因为造价问题修改为混凝土圆柱支撑方案。南北两侧的办公区围合出近50m高的室内中庭,创造一个出全体员工共同分享与体验的空间。为营造戏剧化的空间效果,我们决定将第5层会议中心里最大的200人会议厅悬挂在中庭上空,形成视觉中心。这个由铜板包裹的空中会议厅从中庭上方横跨而过,如同发电机转轴的巨大线圈飘浮在半空中,表现出华电集团作为电力生产企业的行业特征,我们称之为“能量圈”。
乘坐中庭内的6部玻璃电梯可以到达主楼上部的空中花园利用中庭屋盖营造的种满竹子的庭院。空中花园周边楼层是华电公司高管人员的办公区域,环境私密,与楼下中庭熙熙攘攘的部门办公氛围不同。尺度宜人的木质平台充满阳光和绿叶,人们可以从花园中远眺城市新区的风光。
通过下沉庭院、室内中庭和屋顶花园等系列空间的营造,设计创造出3个不同的空间场景与氛围,与传统建筑中水平向的院落序列相对应,使每一个庭院都成为各自功能区域视觉与交往的中心。两组玻璃观光电梯将竖向庭院串联起来,人们在移动的玻璃轿厢内可以体验到在3个庭院间穿行的乐趣。
结合地方气候、注重建筑节能也是设计深化中重点思考的问题。特别是50m高的中庭空间,不仅需要解决自身气流的组织和空调设置,同时所有面对中庭的内区办公室也需借助中庭空间进行通风换气。中庭就像是建筑的“肺”,对使用与节能而言至关重要。针对于成都春秋两季较长、气温和湿度宜人的气候特点,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效能,尽可能减少空调使用时间。通过中庭外幕墙下部百叶与顶部屋面天窗构成空气的环流线路,利用空气热压差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适合成都地区的气候特点。5个屋顶天窗高3m,断面为三角形,垂直面上安装智能化的电动玻璃百叶,设置为关闭(下雨时),45°开启(冬季通风)、90°开启(夏季通风与消防排烟)3种情况。由于中庭高度达50m,空间容积巨大,所以夏季冷风空调与冬季地板辐射采暖仅设置在底层人群活动高度范围内(4m左右),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中庭整体能耗。
另一方面,为实现中庭周边内区办公室的自然通风,每个房间均需朝向中庭开窗,而这一点与现行消防规范要求不符。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与消防专业咨询公司合作,进行了消防性能化分析,利用电脑程序模拟火灾场景,验证了中庭在自身容烟量巨大且电动排烟天窗和消防水炮正常工作情况下,人员疏散时间满足安全性要求。最终分析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论证会和消防审查,在确保建筑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概念。
目前工程主体结构已经竣工,正在进行幕墙和内装施工。通过对工地现场的全过程参与和控制,我们希望实现建筑施工的高完成度,使之成为国内当代高层办公建筑的成功案例。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四川华电办公大楼
建筑设计:刘艺,张庄,隆炎君,郭颖
结构设计:蒋文,彭华
机电设计:朱瑞,辜兴军,银雪,银瑞鸿
项目地点:成都市南延线武侯大道南侧
用地面积:1.77hm2
建筑面积:5.5万m2
建筑高度:74m,地上17层,地下2层
设计时间:2007年~2008年
浅谈机关办公大楼的智能化 第11篇
据了解, 目前对智能化建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对此都有各自的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定义。在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定义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 兼备建筑设备, 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 集结构, 系统, 服务, 管理与它们的最优化组合。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 高效, 舒适, 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 对智能化办公大楼概念的诠释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全国上下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的活动, 我认为加上“节能”这一概念, 才算是对机关办公大楼智能化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解释。
我机关智能化办公大楼在当初建筑商的设计理念和市领导的决策下, 于2006年建成并获鲁班奖。我机关办公大楼是在建筑平台上, 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一是楼宇自动化系统 (BA) , 二是通信自动化系统 (CA) , 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这三大系统和建筑物本身构成了整个智能化办公大楼。当然, 智能化办公大楼不仅仅是包括这三大系统, 它还包含许多其他系统, 如安防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化系统等。
这三大系统的构成庞大而复杂。办公自动化系统被用来管理信息, 帮助工作人员通过办公自动化工具有效地处理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办公大楼的通信自动化是楼内和楼外的通信枢纽, 也是提高办公效率的关键之一。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卫星接收及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无线信号中继系统等, 各系统能确保通讯的快速、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等。而真正体现智能决策的是楼宇自动化系统, 它是通过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 (IBMS) 软件来实现的。
IBMS系统软件是面向楼宇自动化、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监控与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平台开发软件。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IBMS软件为智能化办公大楼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将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安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背景音响系统、一卡通系统、电子会议室系统, 机房系统等传统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 集中统一管理, 从而能够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
采用IBMS软件, 监控人员可以通过自己桌面的计算机进行实时监视, 可以看到现场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 空调、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 大楼的用电、用水、通风和照明情况, 以及保安、消防系统的烟感、温感的状态等等, 能实时监视、控制各设备, 监控员可以直接在界面上进行操作, 有效地控制任何一个设备的运行。如果发现某个设备或关键点有异常, 系统会以报警、事件的形式, 及时地在页面上用图形、文字、动画、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 并且都会以历史数据的形式转储到数据库中, 同时还可自动发送邮件、短信服务, 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库查询、报表打印功能。监控员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查询和打印数据报表, 设置共享打印机, 把有用的信息打印出来并存档。
采用IBMS软件,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访问控制。打开浏览器, 输入网址, 登陆后, 就可以完全像本地一样操作IBMS软件界面。这对管理人员非常方便, 就是出差在外, 也能随时掌握办公大楼内的所有系统的实时状态, 非常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以往为了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 往往需要增加许多硬件和设备, 所增加的设备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又增加了投资。现在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设备, 集成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 不仅节约了投资, 方便了管理, 而且可以减少管理者的人数, 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
三年多的实际使用情况表明, 智能化办公大楼确实给机关工作人员带来了好处, 使机关工作人员在舒适、方便、高效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先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没有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 只能依靠厂方提供;智能化监控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低, 有时还得到现场手动操作;当初为了节约成本, 购买的易淘汰的设备, 以至于造成设备的维修、更新、升级成本加大;当初的设计并不符合实际使用的要求, 造成先进设备的闲置, 成为了摆设。当然, 这些并不能完全地以点盖面, 因为我国的智能建筑在不断地改进并走向人性化、规范化和成熟化。
从我机关办公大楼使用的情况来看, 不仅仅存在着设计者和决策者主观上的目前已无法改变的一些问题, 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客观上极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运行环境上存在的不足
我机关办公大楼目前的网络配置是:10M/100M Internet环境;服务器:Pentium4 2000MHZ及以上, 内存2G;工作站:Pentium 4 1000MHZ及以上, 内存2G。因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够, 服务受到限制。通讯协议不准确, 接口不能满足需求, 较大的延时影响了系统的实时性等。对网络线路的预留不足而导致使用、扩展的不方便。对软件环境只要求Windows XP Pro或Windows 2000;Window s 2003;Micros oft IIS 4.0以上的版本, 有时软件和硬件之间在运行环境的要求上有冲突。老的产品只能运行在老的操作平台上, 如:Windows98, 而另一些系统使用的产品必需在Wingdows NT或其它操作平台上, 由此给工作的实施带来麻烦。
机房环境除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供电电源的质量 (电压、频率和稳定性等) , 接地地线, 电磁场和振动等项技术的要求外, 还必须满足在机房的工作人员对照明度、空气的新鲜度和流动速度、噪声的要求。计算机属于贵重精密设备, 它用于重要部门时, 又属于关键和脆弱的工作中心。因此, 它又常常是安全保卫的重点。但目前由于领导的不够重视, 对消防、安全保密要求不够高, 机房存在着管理制度不严的现象, 比如:闲杂人员的进入, 进出机房不换鞋, 没有防尘、防潮、防辐射设施等。给机房里的设备以及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
2 不能有效的节约能源和资金
随着智能化办公大楼实施项目和设备的增多, 大楼每天消耗大量的能源。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 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 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和各个环节, 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 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弱电子系统所用能源虽然有限, 可是设备的陈旧和老化, 设备的维护保养成了主要的节能问题。安保系统所用的摄像机清晰度不高, 显示器老化造成画面变色模糊, 起不到监控的作用;综合布线的不合理给扩展造成困难;消防控制的不合理联动造成其它设备运行不正常等等。由此可见, 机关办公大楼并没有真正达到智能化, 或者是有智能却不能用智能。要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和智能的问题, 只有更换现有的老设备, 发展具有节能的技术和产品, 可这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3 缺乏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计划
作为智能化监控人员目前要做的是维护好现有设备和软件, 更好地为机关服务。系统设备及软件产品的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 是保证系统完好的不可分割的环节, 也就是说, 要科学地对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 仅仅靠被动的检修和保养是不够的, 还必须为正确使用这些系统, 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并且要特别注重人员的培训。要让操作人员知道, 在运行集成系统前, 检查线路, 必须保证各个子系统运行正常。电脑上不准随便安装其他软件, 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设置密码安全管理模块, 只允许验证合法的监控员进入界面, 对数据完整性进行定期检查, 以防数据被中途篡改或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
智能化系统的维修保养, 要注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根据不同软件及设备性能特点制定不同的软件及设备的升级、维修保养计划和标准。建立软件及设备维修保养数据库, 收集和整理完整的维修图纸, 历史记录等文档, 软件及设备预测性维护保养, 减少故障维修的工作量, 这样使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尽管软件会根据事先输入的数据, 监视任意设备, 当该设备需要保养、维修的时候, 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 通知用户, 在设备出问题之前, 进行双机双备, 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过目前的在岗的维护人员很难做到这一点。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效率又高的舒适、温馨、便利的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这是对未来智能化办公大楼整体上的要求, 而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则是管理智能化系统的核心, 它的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水平。我们不仅要学会科学地应用和维护好现有的软件, 而且还要针对当前智能化办公大楼存在的不足, 对IBMS软件的弊端作进一步地研究和改进。
系统软件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操作方便, 采用中文图形界面, 采用多媒体技术, 使系统具有处理声音及图象的能力;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 便于多次升级和支持新硬件产品;应具有可扩充性, 用机环境要适应不同层次用户及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目前倡导节约型机关的呼声下, 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 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今后机关办公大楼智能化的设计更趋合理和人性化, 在管理上也应逐步走向完善和科学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 智能化建筑得到了人们普遍地关注和广泛地运用, 而最能体现智能化建筑的要数机关办公大楼。当今社会已跨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时代, 为了提升政府形象、提高办事效率, 因此, 为机关办公大楼里的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生活和办公空间是完全必要的。虽然目前由于信息技术与建筑本身完美的结合使政府办公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但是, 我国智能化建筑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 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这需要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机关办公大楼的智能化将基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本文针对机关办公大楼的智能化设计的构成、功能和主要特点, 主要介绍了机关办公大楼的智能化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现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通信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
参考文献
[1]《中程BMS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用户使用手册》.浙江:中程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
办公大楼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