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春季猪支原体防治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春季猪支原体防治(精选9篇)

春季猪支原体防治 第1篇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1) 猪肺炎支原体为该病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的初代培养物生长缓慢, 经3~30 d, 培养物才产生轻微的浑浊, 培养基变酸, 颜色发生变化。猪支原体菌株不同, 毒力也存在差异。

2) 该病可在猪群中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现已证实该病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患猪及隐性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在许多猪群中猪支原体肺炎是从母猪传染给仔猪。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 发病率上升。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在我国, 地方猪种明显较引入品种易感, 一旦发生该病, 若不采取有力的措施, 则很难根除。

长期以来, 该病一直被认为是造成养猪业重大经济损失最常发生、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该病虽为老病, 但近年来由于经常与PRRS、PCV2等其他病混合感染, 是造成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重要病原,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突显其重要性。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日增重降低2.8%~44.1%, 病死率增加、饲养效率降低及猪群用药成本增加等。

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喘气, 在新疫区其症状表现得比较明显, 大多为急性型, 表现发病率高、传播快。急性型以怀孕母猪、小猪多见, 患猪精神沉郁, 呼吸加快, 每分钟达60~120次, 呈腹式、犬坐式呼吸, 严重时张口呼吸。早晚咳嗽加重, 时而听到痉挛性咳嗽, 甚至出现呕吐。成年猪和饲养管理条件好的猪场常呈隐性感染或不表现症状。表现为慢性亚临床症状的猪被称为“无症状带菌猪”, 它们作为病原储存库与发病猪同样危险, 一般体温、食欲和精神正常, 病程较长并且可以将病原传播到成年猪群, 慢性型以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猪常见。随着不良因素的影响, 出现症状明显加剧。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肺表现病变的发生过程大多数是从心叶开始, 开始多为点状或小片状, 进而逐渐融合成大片病灶。呈淡灰红色或灰红色, 俗称“肉变”, 与周围界限分明, 病程延长后, 病变颜色加深, 呈淡紫红或灰白色, 半透明程度减轻, 坚韧度增加, 两侧肺的尖叶、心叶和中间及部分膈叶呈对称性的胰样实变, 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肺部结缔组织增生、硬化, 周围组织膨胀不全, 齐平或下陷于相邻的正常肺组织。切割时有肉感, 切面湿润、平滑而致密, 如鲜嫩的肌肉样。气管中通常有卡他性分泌物。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结合实验室进行血清或病原检测, 血清学检测可以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原检测可用酶联免疫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等进行检测。

5 防治方法与讨论

5.1 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

尽可能自繁自养及全进全出, 保证猪舍通风, 降低舍内氨气浓度, 力求空气清新。控制好猪舍内温度, 对于保育舍、产房还要注意减少温差, 猪场养殖密度要合理, 防止猪群过度拥挤, 尽量减少猪群中应激反应的发生, 不同日龄猪尽量不混养, 对猪群进行定期驱虫,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且充足。饲料中最好按0.5~1 kg/t添加霉菌吸附剂-驱毒霸 (美国安尼妥司大药厂) , 连续使用, 以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猪场要定期进行消毒, 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必须彻底冲洗、消毒、空舍, 空置几天后才能转入新的猪群。对于从外面引入的后备种猪要做好隔离工作, 至少隔离饲养45 d, 在此期间可以每吨饲料添加80%乐多丁125 g、15%金霉素3 kg, 连用15 d, 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支原体肺炎的危害。

5.2 疫苗免疫

1) 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预防猪支原体肺炎感染和减少临床症状的手段,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支原体肺炎的侵害, 需要及早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市场上的支原体肺炎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由于无法预测仔猪在何时会感染猪肺炎支原体, 而疫苗必须在仔猪感染支原体肺炎前就要进行免疫, 这时诱发的免疫保护效果会很好, 而且保护时间会很长, 所以仔猪一出生就应尽早进行预防接种。另外早期免疫接种要考虑到母源抗体是否会对疫苗产生不良影响。当然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免疫效果也至关重要。

2) 用猪支原体肺炎弱毒苗于右侧胸腔注射, 约在倒数第3肋骨至肩甲骨后1 cm处肋间隙进针, 用9号针头快速注射, 每头份0.5 m L, 15日龄第1次免疫, 若留作种用的猪到3~4月龄时再作第2次免疫。在接种弱毒苗时至少前后3 d不能使用抗生素。

3) 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一针或两针免疫的选择:一针免疫最明显的影响是由于免疫持续时间的限制而导致效果下降。两针疫苗免疫能激发更高水平的免疫保护, 保护期限更长。选择一针或两针免疫时可根据猪场对猪支原体肺炎的压力程度进行选择。如果猪场受到猪支原体肺炎感染严重且造成损失较大, 可选择两针免疫, 在7日龄、21日龄各免疫2 m L。反之, 可选一针在21日龄注射2 m L。

5.3 药物防治

由于肺炎支原体病疫苗只能保护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在猪场中还表现为猪鼻支原体、猪滑液支原体关节炎、猪嗜血支原体等多种支原体病。如果选择的药物对支原体敏感有效, 那么对支原体肺炎、猪鼻支原体、猪滑液支原体关节炎、猪嗜血支原体等多种支原体也有效。所以一种药物或药物组合搭配可有效防控多种支原体感染, 还可以控制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细菌性疾病。可见用药物防控支原体肺炎一举多得。药物可以选择乐多丁 (比利时浩卫制药生产) , 乐多丁有效成分中的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是抗生素中唯一的双萜类半合成、半发酵的动物专用抗生素, 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20多年, 而且难以产生明显耐药性, 至今仍是对支原体属微生物最敏感的抗生素。例如, 猪场中怀孕母猪每吨饲料可添加80%乐多丁125 g、强力霉素300 g, 每月使用7d, 哺乳母猪每月使用10~15 d, 可以净化母猪体内支原体病原, 以减少母猪支原体在哺乳期间就传播给仔猪, 也为猪场提高免疫肺炎支原体疫苗的效果打下良好基础。由于现在猪场中混合感染严重, 在保育猪、仔猪群中要根据猪场混合感染情况, 采用不同的加药方案, 如果猪场中有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存在, 可以每吨饲料添加用80%乐多丁125 g、先锋霉素150 g、15%金霉素2 000 g, 连用10~15 d。如果猪场中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存在可每吨饲料添加80%乐多丁125 g、20%福特欣 (氟苯尼考微囊) 300 g, 连用10~15 d。如果有弓形虫病存在, 可以每吨饲料添加80%乐多丁125 g、磺胺-6-甲氧300 g、碳酸氢钠3 000 g, 连用7~10 d。商品猪可采用脉冲式给药, 即在断乳、转栏时添加药物,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给药效果, 减缓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

5.4 个体治疗

对患猪可以结合肌注泰妙菌素或泰乐菌素按10 mg/kg体重, 每天2次, 连用2~3 d。氟苯尼考20 mg/kg体重, 肌注, 每天2次, 连用2~3 d。恩诺沙星10 mg/kg体重, 肌注, 每天2次, 连用2~3 d。对于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时, 可以结合对症治疗, 口服或注射氨茶碱5 mg/kg体重, 每天1~2次, 连用2 d。对于哺乳期的仔猪可以采用长效土霉素按1日龄、7日龄、断乳时各肌注0.3 m L、0.3 m L、0.5 m L, 以减少母猪对仔猪的直接传播。

5.5 猪肺炎支原体与部分寄生虫、细菌、病毒的相互作用

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的猪同时感染寄生虫病, 如猪感染后圆线虫或猪蛔虫病后, 其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病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猪蛔虫幼虫在机体内移行时损伤了肺组织, 减弱了机体与清除细菌有关的防御功能。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原发性病原体, 它可感染健康的肺组织, 使患猪容易受到继发性细菌感染。Van Thacker (1999) 等证实猪支原体肺炎和PRRSV两种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 由PRRS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的严重性和持久性明显增加。试验表明,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加剧PCV2所致肺部和淋巴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PCV2抗原量、延长PCV2抗原的存在时间, 从而可提高猪断乳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的发病率。猪肺炎支原体可破坏呼吸道纤毛, 引起猪肺炎, 导致免疫抑制, 且猪肺炎支原体与寄生虫、细菌、病毒的相互作用, 表明猪场中猪肺炎支原体控制至关重要。在防控猪支原体肺炎时要注意其与寄生虫、细菌、病毒病的关系处理, 根据猪群情况要求加强对HC、PR、PRRS、PCV2等病的免疫与控制。

猪衣原体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第2篇

猪衣原体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猪衣原体病也叫鹦鹉热或称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为:结膜炎、肠炎、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公猪睾丸炎、母猪流产.

作 者:夏道伦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畜牧兽医局,湖北,襄樊,441104 刊 名:兽医导刊 英文刊名:VETERINARY ORIENTATION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S8 关键词: 

春季猪支原体防治 第3篇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53-2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规模发展迅速,经济效益产量较大。然而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猪病的发生也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MPS)作为猪病的常见病害,是一种低死亡率、高发病率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称猪气喘病[1]。其特点是生长受抑制、发育缓慢、呼吸受阻等,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危害。根据年鉴统计数据,每年因此病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是一种危害较强的传染性病害[2-3]。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快速诊断方法和全面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减少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猪支原体肺炎病原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它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但能自我复制的最小原核生物,其形状多样化,有球杆状、环形状、球状等,支原体大小不等,很难着色,革兰氏阴性。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支气管及呼吸道气管中,感病的猪咳嗽和喷嚏后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的猪。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的病原体,如遇到高温、阳光直射都易造成死亡。通过药剂敏感性试验,该支原体对普通的消毒剂、林可霉素、土霉素等药剂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等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2 猪支原体肺炎流行特点

该病一旦发生,只感染猪,传播速度快且广泛,流行过程持续时间长,发病隐性、缓慢。通常刚刚出生的仔猪由于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病和死亡,而哺乳母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传播给小猪或者怀孕后期母猪等,此外引进隐性带菌种猪最易造成本病的爆发和流行。

养猪场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是影响该病发生和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喂养劣质饲料,会造成猪的营养不良,养殖场所温度和湿度高或者突然下雨,造成环境改变,会使病害流行速度加快。猪支原体肺炎发病时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一般来说,气温较高、多雨、潮湿的春夏季节发生较多,一旦传入,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很快就会流行,造成一定的发病和死亡。

3 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

猪支原体肺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而且该病具有潜伏期,一般平均潜伏时间为11~15天。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3 种类型。

急性型主要表现在新发病猪群中,以小猪和怀孕母猪为主,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头下垂、呼吸次数显著增加,严重时会对呼吸造成困难,但体温一般表现正常。严重时会口鼻流白色沫,出现咳嗽现象,急性型发病时间短,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慢性型主要表现在老疫区或者急性病转变而来,临床最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起初咳嗽时间短,但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痉挛性咳嗽,另一个主要的特征是呼吸比较困难,表现为气喘和鼾声增大,呼吸频率增加,但是体温表现为无变化,与同群猪相比,生长发育明显收到抑制。慢性型发病时间长,平均时间为3~4个月,但是死亡率比较低。

隐性型主要表现在成年公猪上,或者由急性型、慢性型转变过来,根据调查,我国规模化养猪场主要是以此类型发病为主,这种类型从外部特征无法鉴别,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只有通过剖检和X射线方法进行判断,感病猪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典型的肺部炎症,这种类型一般因没有特殊表面症状,因此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实际上其对猪群的危害特别严重。

4 猪支原体肺炎综合防治技术

4.1 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

猪场要做好自繁自养工作,避免从外来地方购买一些隐性感染猪仔,同时还要坚持好不能将不同类型、种类的猪进行混养,同时要保持猪舍通风、改善猪舍内空气质量,避免温度和湿度过大。此外还要控制好养殖猪舍内养殖密度,使空间分配更加合理,让猪能够充分活动起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4.2 做好养猪场所建设和消毒工作

表1每月猪场消毒方法

首先养猪场所应该选择充分透光、通风、符合兽医卫生标准的场所,要建设一整套的猪粪便和杂物的无害化处理设备,要有严格的排水、排污染装置,此外要加强猪舍内消毒、绿化、杀虫等常规工作,从根源上减少和预防病原菌的产生,消毒具体方法见表1。

4.3 做好养猪场饲养管理工作

采取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原则,杜绝采购不同种类的猪群,还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式,严禁和外来猪进行配种,同时提高整个猪群的营养水平,保证饲料的质量,对于一些发霉变质饲料坚决不用,要给予小猪特殊的营养需求、要增大饲养空间,调节饲养密度,同时减少猪群混群和转栏次数,要长期监测猪的抗体,观察猪群表现特征,对于一些有初期明显症状的病猪,要立即淘汰或采取处理措施。

4.4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一项重要关键措施,应根据猪场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免疫接种程序,包括育苗的选择,接种时期等。目前用于猪支气管肺炎免疫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灭活疫苗使用方便,是靠肌肉接种的一种免疫,主要由国外一些大型疫苗医药公司生产。而弱毒疫苗使用麻烦,不好操作,但是免疫的周期较长。这两种疫苗可以降低猪感染猪支原体肺炎机率,但也不能完全阻止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因此,在实际养猪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其他的预防工作。

4.5 药物防治

根据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得出盐酸土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药剂对猪支原体肺炎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盐酸土霉素:用量根据30 毫克/公斤体重,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即可。(2)泰乐菌素: 用量根据1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天~5天。(3)林可霉素:用量根据5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为宜。(4)四环素:此类药物对本病病原菌较敏感,治疗效果显著,常用制剂有土霉素盐酸盐,用量根据5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7天为一个疗程。

参考文献

[1] 沈青春,宁宜宝,覃青松.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3,37(6):26-30.

[2] 于敏,王文军,李景鹏,等.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近况[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8):14-16.

[3] 杨玉芝,刘红民.猪支原体肺炎的调查与综合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4,25(5):40.

endprint

摘要: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实施,猪支原体肺炎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如果控制不及时,会对猪群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本文根据长期的临床诊断经验,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出一整套可行且有效的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为今后养猪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53-2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规模发展迅速,经济效益产量较大。然而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猪病的发生也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MPS)作为猪病的常见病害,是一种低死亡率、高发病率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称猪气喘病[1]。其特点是生长受抑制、发育缓慢、呼吸受阻等,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危害。根据年鉴统计数据,每年因此病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是一种危害较强的传染性病害[2-3]。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快速诊断方法和全面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减少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猪支原体肺炎病原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它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但能自我复制的最小原核生物,其形状多样化,有球杆状、环形状、球状等,支原体大小不等,很难着色,革兰氏阴性。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支气管及呼吸道气管中,感病的猪咳嗽和喷嚏后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的猪。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的病原体,如遇到高温、阳光直射都易造成死亡。通过药剂敏感性试验,该支原体对普通的消毒剂、林可霉素、土霉素等药剂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等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2 猪支原体肺炎流行特点

该病一旦发生,只感染猪,传播速度快且广泛,流行过程持续时间长,发病隐性、缓慢。通常刚刚出生的仔猪由于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病和死亡,而哺乳母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传播给小猪或者怀孕后期母猪等,此外引进隐性带菌种猪最易造成本病的爆发和流行。

养猪场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是影响该病发生和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喂养劣质饲料,会造成猪的营养不良,养殖场所温度和湿度高或者突然下雨,造成环境改变,会使病害流行速度加快。猪支原体肺炎发病时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一般来说,气温较高、多雨、潮湿的春夏季节发生较多,一旦传入,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很快就会流行,造成一定的发病和死亡。

3 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

猪支原体肺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而且该病具有潜伏期,一般平均潜伏时间为11~15天。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3 种类型。

急性型主要表现在新发病猪群中,以小猪和怀孕母猪为主,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头下垂、呼吸次数显著增加,严重时会对呼吸造成困难,但体温一般表现正常。严重时会口鼻流白色沫,出现咳嗽现象,急性型发病时间短,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慢性型主要表现在老疫区或者急性病转变而来,临床最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起初咳嗽时间短,但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痉挛性咳嗽,另一个主要的特征是呼吸比较困难,表现为气喘和鼾声增大,呼吸频率增加,但是体温表现为无变化,与同群猪相比,生长发育明显收到抑制。慢性型发病时间长,平均时间为3~4个月,但是死亡率比较低。

隐性型主要表现在成年公猪上,或者由急性型、慢性型转变过来,根据调查,我国规模化养猪场主要是以此类型发病为主,这种类型从外部特征无法鉴别,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只有通过剖检和X射线方法进行判断,感病猪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典型的肺部炎症,这种类型一般因没有特殊表面症状,因此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实际上其对猪群的危害特别严重。

4 猪支原体肺炎综合防治技术

4.1 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

猪场要做好自繁自养工作,避免从外来地方购买一些隐性感染猪仔,同时还要坚持好不能将不同类型、种类的猪进行混养,同时要保持猪舍通风、改善猪舍内空气质量,避免温度和湿度过大。此外还要控制好养殖猪舍内养殖密度,使空间分配更加合理,让猪能够充分活动起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4.2 做好养猪场所建设和消毒工作

表1每月猪场消毒方法

首先养猪场所应该选择充分透光、通风、符合兽医卫生标准的场所,要建设一整套的猪粪便和杂物的无害化处理设备,要有严格的排水、排污染装置,此外要加强猪舍内消毒、绿化、杀虫等常规工作,从根源上减少和预防病原菌的产生,消毒具体方法见表1。

4.3 做好养猪场饲养管理工作

采取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原则,杜绝采购不同种类的猪群,还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式,严禁和外来猪进行配种,同时提高整个猪群的营养水平,保证饲料的质量,对于一些发霉变质饲料坚决不用,要给予小猪特殊的营养需求、要增大饲养空间,调节饲养密度,同时减少猪群混群和转栏次数,要长期监测猪的抗体,观察猪群表现特征,对于一些有初期明显症状的病猪,要立即淘汰或采取处理措施。

4.4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一项重要关键措施,应根据猪场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免疫接种程序,包括育苗的选择,接种时期等。目前用于猪支气管肺炎免疫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灭活疫苗使用方便,是靠肌肉接种的一种免疫,主要由国外一些大型疫苗医药公司生产。而弱毒疫苗使用麻烦,不好操作,但是免疫的周期较长。这两种疫苗可以降低猪感染猪支原体肺炎机率,但也不能完全阻止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因此,在实际养猪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其他的预防工作。

4.5 药物防治

根据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得出盐酸土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药剂对猪支原体肺炎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盐酸土霉素:用量根据30 毫克/公斤体重,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即可。(2)泰乐菌素: 用量根据1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天~5天。(3)林可霉素:用量根据5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为宜。(4)四环素:此类药物对本病病原菌较敏感,治疗效果显著,常用制剂有土霉素盐酸盐,用量根据5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7天为一个疗程。

参考文献

[1] 沈青春,宁宜宝,覃青松.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3,37(6):26-30.

[2] 于敏,王文军,李景鹏,等.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近况[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8):14-16.

[3] 杨玉芝,刘红民.猪支原体肺炎的调查与综合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4,25(5):40.

endprint

摘要: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实施,猪支原体肺炎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如果控制不及时,会对猪群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本文根据长期的临床诊断经验,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出一整套可行且有效的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为今后养猪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53-2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规模发展迅速,经济效益产量较大。然而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猪病的发生也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MPS)作为猪病的常见病害,是一种低死亡率、高发病率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称猪气喘病[1]。其特点是生长受抑制、发育缓慢、呼吸受阻等,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危害。根据年鉴统计数据,每年因此病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是一种危害较强的传染性病害[2-3]。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快速诊断方法和全面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减少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猪支原体肺炎病原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它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但能自我复制的最小原核生物,其形状多样化,有球杆状、环形状、球状等,支原体大小不等,很难着色,革兰氏阴性。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支气管及呼吸道气管中,感病的猪咳嗽和喷嚏后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的猪。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的病原体,如遇到高温、阳光直射都易造成死亡。通过药剂敏感性试验,该支原体对普通的消毒剂、林可霉素、土霉素等药剂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等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2 猪支原体肺炎流行特点

该病一旦发生,只感染猪,传播速度快且广泛,流行过程持续时间长,发病隐性、缓慢。通常刚刚出生的仔猪由于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病和死亡,而哺乳母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传播给小猪或者怀孕后期母猪等,此外引进隐性带菌种猪最易造成本病的爆发和流行。

养猪场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是影响该病发生和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喂养劣质饲料,会造成猪的营养不良,养殖场所温度和湿度高或者突然下雨,造成环境改变,会使病害流行速度加快。猪支原体肺炎发病时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一般来说,气温较高、多雨、潮湿的春夏季节发生较多,一旦传入,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很快就会流行,造成一定的发病和死亡。

3 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

猪支原体肺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而且该病具有潜伏期,一般平均潜伏时间为11~15天。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3 种类型。

急性型主要表现在新发病猪群中,以小猪和怀孕母猪为主,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头下垂、呼吸次数显著增加,严重时会对呼吸造成困难,但体温一般表现正常。严重时会口鼻流白色沫,出现咳嗽现象,急性型发病时间短,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慢性型主要表现在老疫区或者急性病转变而来,临床最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起初咳嗽时间短,但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痉挛性咳嗽,另一个主要的特征是呼吸比较困难,表现为气喘和鼾声增大,呼吸频率增加,但是体温表现为无变化,与同群猪相比,生长发育明显收到抑制。慢性型发病时间长,平均时间为3~4个月,但是死亡率比较低。

隐性型主要表现在成年公猪上,或者由急性型、慢性型转变过来,根据调查,我国规模化养猪场主要是以此类型发病为主,这种类型从外部特征无法鉴别,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只有通过剖检和X射线方法进行判断,感病猪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典型的肺部炎症,这种类型一般因没有特殊表面症状,因此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实际上其对猪群的危害特别严重。

4 猪支原体肺炎综合防治技术

4.1 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

猪场要做好自繁自养工作,避免从外来地方购买一些隐性感染猪仔,同时还要坚持好不能将不同类型、种类的猪进行混养,同时要保持猪舍通风、改善猪舍内空气质量,避免温度和湿度过大。此外还要控制好养殖猪舍内养殖密度,使空间分配更加合理,让猪能够充分活动起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4.2 做好养猪场所建设和消毒工作

表1每月猪场消毒方法

首先养猪场所应该选择充分透光、通风、符合兽医卫生标准的场所,要建设一整套的猪粪便和杂物的无害化处理设备,要有严格的排水、排污染装置,此外要加强猪舍内消毒、绿化、杀虫等常规工作,从根源上减少和预防病原菌的产生,消毒具体方法见表1。

4.3 做好养猪场饲养管理工作

采取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原则,杜绝采购不同种类的猪群,还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式,严禁和外来猪进行配种,同时提高整个猪群的营养水平,保证饲料的质量,对于一些发霉变质饲料坚决不用,要给予小猪特殊的营养需求、要增大饲养空间,调节饲养密度,同时减少猪群混群和转栏次数,要长期监测猪的抗体,观察猪群表现特征,对于一些有初期明显症状的病猪,要立即淘汰或采取处理措施。

4.4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一项重要关键措施,应根据猪场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免疫接种程序,包括育苗的选择,接种时期等。目前用于猪支气管肺炎免疫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灭活疫苗使用方便,是靠肌肉接种的一种免疫,主要由国外一些大型疫苗医药公司生产。而弱毒疫苗使用麻烦,不好操作,但是免疫的周期较长。这两种疫苗可以降低猪感染猪支原体肺炎机率,但也不能完全阻止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因此,在实际养猪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其他的预防工作。

4.5 药物防治

根据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得出盐酸土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药剂对猪支原体肺炎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盐酸土霉素:用量根据30 毫克/公斤体重,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即可。(2)泰乐菌素: 用量根据1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天~5天。(3)林可霉素:用量根据5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为宜。(4)四环素:此类药物对本病病原菌较敏感,治疗效果显著,常用制剂有土霉素盐酸盐,用量根据50 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7天为一个疗程。

参考文献

[1] 沈青春,宁宜宝,覃青松.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3,37(6):26-30.

[2] 于敏,王文军,李景鹏,等.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近况[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8):14-16.

[3] 杨玉芝,刘红民.猪支原体肺炎的调查与综合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4,25(5):40.

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 第4篇

1 病原和流行病学

猪肺炎支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且在高倍显微镜下呈球状、点状、杆状或丝状的无细胞壁形态的病原体。猪对肺炎支原体具有易感性,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 尤以1~3月龄猪发病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晚秋、冬季和早春的寒冷季节多发, 特别是在气候骤变、多雨潮湿、饲养密度高和环境卫生差等应激因素刺激下更易发病。患猪通常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严重下降、多数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 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患猪初期表现为食后咳嗽或连续性咳嗽 (以干咳为主) , 咳嗽时站立不动、拱背, 但食欲、体温多无变化;继而精神不振, 采食量下降, 咳嗽, 张口喘气, 呼吸急促, 不愿走动, 逐渐消瘦, 生长发育不良;随后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明显, 有的呈犬坐姿势, 病情严重或继发其他疾病者可死亡。

2.2 剖检病变

肺心叶、尖叶的背侧和横膈膜叶的前端有肉样病变。病变过程大多从心叶开始, 初为点状或小片状病变, 进而逐渐融合成大面积炎性病变及气肿, 肺部结缔组织增生、坚实化, 呈现对称性肉样病变或对称性胰腺样病变, 在肺部气管中有卡他性分泌物, 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肿大。

3 临床诊断

综合分析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诊断为猪支原体肺炎。

4 治疗方法

酒石酸泰乐菌素注射液, 10 mg/kg体重, 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5~7 d;盐酸螺旋霉素注射液, 30~50 mg/kg体重, 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5~7 d;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20~30 mg/kg体重, 1次肌肉注射, 2~3次/d, 连用5~7 d;注射用盐酸土霉素, 40~50 mg/kg体重,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1次可分多点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5~7 d (或用复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50 mg/kg体重, 1次肌肉注射, 间隔3~5 d再注射1次) ;45%泰妙菌素可溶性粉50~60 mg/L水, 让猪自由饮用, 连饮5~7 d。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生猪饲养管理

生猪生产要尽可能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对引进的种猪和补栏猪应隔离观察1~2周, 并要经过免疫接种疫苗后方可混群饲养。经常保持猪圈、舍的环境卫生和通风, 及时清除猪粪便及其他污染物, 坚持执行定期对猪圈、舍饲养环境消毒的制度。给猪饲喂营养丰富的配合饲料, 促进增膘保膘,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2 免疫接种猪肺炎支原体弱毒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 第5篇

猪肺炎支原体的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 该病原主要为球状、球杆状、环球、两极形或三极形, 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猪肺炎霉形体对温度、阳光及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排出体外后存活时间不超过36小时病肺组织块内的病原体在-15℃条件下可存活45天1~4℃可存活7天。因猪支原体菌株不同, 毒力也存在差异。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 而对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和洁霉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2 流行病学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扁桃体或病猪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呼吸器官内, 随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 形成飞沫浮游于空气中被健康猪吸入, 经呼吸道传染。该病可在猪群中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在许多猪群中该病是由母猪传染给仔猪的。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但在寒冷、多雨、潮湿、饲养管理不当和卫生条件差等应激状态下容易发生, 而且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 但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其次是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通常在一群猪中先有1~2头发病, 随后陆续发病, 最后全群感染。

3 发病机理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上, 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 随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发生病变、死亡, 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纤毛变短变少, 纤毛正常的摆动功能显著下降, 以致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气源性的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 通常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组织上, 侵占气管的黏膜固有层。气管附近白细胞聚集, 淋巴组织增生, 压迫支气管, 引起支气管扩张困难, 从而迫使猪增加呼吸频率, 病情严重的猪就会出现喘气现象。

4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的主要症状为咳嗽, 温度高于正常体温范围, 食欲废绝、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不愿走动或者呆立、气喘、呈腹式呼吸。急性型以呼吸急促和气喘为主要症状, 咳嗽时声音低沉喘鸣, 常常因窒息死亡;慢性型咳嗽时伴有呕吐, 趴窝不愿站立, 病猪常流黏性或脓性鼻涕, 眼结膜肿胀、充血, 食欲、体温正常但病程长;隐性型无明显的临床特征症状, 生长发育良好, 只有在寒冷天气、清晨或剧烈运动后会有轻微的咳嗽症状, 只要饲养管理得当, 病情一般不会进一步发展。该病易与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混合感染。

5 病理变化

呼吸系统黏膜充血、肿胀, 表面覆有较多粘液样分泌物, 气管和支气管有气泡样粘液。病变以心叶最为明显, 尖叶和中间叶次之, 而隔叶病变则多集中于其下缘, 病变分布多呈两侧对称。颈部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明显充血, 质地坚硬, 切面多汁, 呈灰白色。胸腔和心包腔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液, 肺脏高度肿胀, 出现气肿和水肿。脾脏肿胀, 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6 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诊断。无菌采集肺脏实质病变区组织, 培养基常用A26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Mhp初次分离一般用液体培养基, 随后转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Mhp的菌落很小, 典型的菌落为圆形、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中间凸起呈乳头状, 表面常有许多小的颗粒菌落, 大小为100~300nm, 液体培养时可通过酚红指示剂能否使培养基颜色发生变化而判断有无菌体生长。还可对菌落进行染色法分离诊断。Mhp经姬姆萨氏染色呈纤细的两极状、车轮状或戒指状等许多形态, 而且菌体中的细丝都着色深而粗。

(2) 血清学诊断。可通过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抗体技术等进行检测。

(3) 鉴别诊断。该病应与猪流感、猪肺疫、肺线虫病和蛔虫病鉴别诊断, 发生该病时容易与繁殖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猪瘟和副伤寒等病混合感染。

7 综合防治

(1) 严格消毒程序。对病猪感染的圈舍、工具、用具和场地选用2%火碱溶液、10%~20%石灰乳或20%草木灰水喷洒消毒, 每天消毒1次, 舍外环境每周消毒1次。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场舍前必须经过消毒池和紫外线消毒。

(2) 加强药物预防。妊娠母猪产前1周及产后1周用支原净125g+强力霉素300g+TMP 80g拌料, 仔猪用支原净125g+新霉素拌料1周, 小猪用支原净125g+阿莫西林300g+金霉素400g+TMP 100g拌料1周, 70天转群用10%氟苯尼考100g拌料1周。保育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脉冲用药, 可选用1000m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拌料。

(3) 及时用药治疗。发病猪只可选用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氟苯尼考、硫酸卡那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土霉素和奎诺酮类等药物治疗, 病情严重者加注黄芪多糖注射液和白细胞介素Ⅱ, 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加强药物治疗效果, 注射剂量应根据猪只大小不同而决定。

(4) 切实做好免疫预防。采用猪支原体肺炎弱毒苗进行肺内注射, 一般在注射后2周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9个月。具体为新生仔猪在出生7天内进行首免, 剂量为每头2m L, 种猪在2~3个月内进行2免, 剂量为每头2m L, 育肥猪不必进行2免。

(5)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不从疫区或发病区引进种猪, 不断净化场舍养殖猪群。保持圈内环境卫生, 定期除粪、消毒, 保持舍内通风和光照, 合理规划饲养密度, 定期驱虫, 按时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玲初, 黄正明, 黄琴等.猪支原体肺炎及其继发性疾病的综合防制[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278~279.

[2]黄秋玲, 赵永丽, 张良涛等.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2) :2668~2669.

[3]毛加芬.一例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 2014, 10.

[4]范小飞.猪支原体性肺炎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 10.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第6篇

猪支原体肺炎 (M PS) 又称猪气喘病、猪地方性流行肺炎,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多为慢性经过。地方猪种较外来猪种易感。病猪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喘气, 死亡率不高, 但可造成猪的生长发育不良, 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同时继发感染很多疾病, 使病情复杂化, 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1 病原

病原体为猪肺炎支原体 (M PS) , 革兰氏阴性。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在室温条件下36 h即失去致病力。一般消毒药都可迅速将其杀死。用培养物涂片作瑞氏染色检查,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到球状、环状、杆状、点状及丝状的菌体形态。猪肺炎支原体, 存在于肺脏和肺门淋巴结中。当病猪咳嗽和打喷嚏时, 把病原散布在空气中, 被健康猪吸入而受感染, 几窝仔猪并群饲养时易暴发本病。感染猪开始不一定发病, 当气候剧变, 饲养管理不好, 使猪的抵抗力降低时, 就会发病。病猪痊愈后, 在一定时期内仍继续排出病原, 成为传播本病的根源。

2 流行病学

猪肺炎支原体流行于世界各个养猪国家, 集约化程度高的危害更为严重。有研究报道我国目前流行的菌株与欧洲、美国、日本流行株的抗原性具有相似性。猪支原体肺炎 (M PS) 在自然条件下潜伏期一般为10~16日龄, 多数猪在3~6月龄才发病, 也有2周龄发病的报道。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病猪的呼吸器官内, 随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 形成飞沫浮游于空气中被健康猪吸入, 经呼吸道传染。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 其他家畜和动物未见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生较多, 特别是在潮湿, 气温骤变, 环境卫生差, 饲养密度高, 通风不良等应激情况下迅速发病。新发病猪群常为暴发、急性经过, 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在自然感染情况下, 继发感染是引起病情加剧和病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 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清除能力下降, 抑制T细胞活动, 导致呼吸道免疫能力下降, 其他疾病乘虚而入, 几乎所有的支原体肺炎都是混合感染。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1~16d左右, 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以咳嗽和喘气为特征性症状。根据病的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类型。

3.1 急性型

体温略有升高、食欲减退、呼吸加快、咳嗽、喘气、严重的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喘鸣声、似“拉风箱”。常发于小猪和怀孕母猪。

3.2 慢性型

长期咳嗽、喘气, 严重时发生痉挛性咳嗽, 有时引起呕吐, 鼻流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在运动、进食后症状较明显。常发于育肥猪、后备母猪。早、晚吃食后或运动时发生咳嗽, 严重的连续痉挛性咳嗽。咳嗽时, 站立不动, 背拱起, 颈伸直, 头下垂, 直至咳出分泌物咽下为止。随着病程的发展, 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表现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体温一般仍属正常, 体态消瘦, 发育迟缓。

3.3 隐性型

无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 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大多数成年猪存在着隐性感染。偶见咳嗽和气喘, 生长发育几乎正常, 但X线检查或剖检时, 可见肺炎病灶。

4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肺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前下部, 呈两侧病理变化对称的淡红色或灰红色肺炎区, 半透明状, 其硬度增加, 外观呈“肉样”, 随着病情延长和加重, 病理变化部位转为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 半透明状态的程度减轻, 俗称“胰变”, 病变部与健康部界限明显, 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 质硬, 断面呈黄白色, 颜色通常为紫红色到黄褐色。感染后10~12周, 若无继发感染, 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 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 也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 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 甚至出现明显的环死灶, 还可见其他脏器的病理变化。

5 诊断治疗

5.1 诊断

一般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步做实验室诊断。有条件猪场可用X光检查诊断, 在肺叶的内侧区及心膈角区呈现不规则云絮状渗出性阴影, 密度中等、边缘模糊。对阴性猪应隔2~3个月后再复检一次。诊断时注意与猪流行性感冒, 猪肺疫、猪肺丝虫病、猪蛔虫病相区别。

血清学诊断主要有间接血凝试验 (IH A) 、补体结合试验 (CF)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三种方法, 血清学阳性, 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便可初步诊断。

5.2 药物治疗

5.2.1 猪肺炎支原体对很多药物都敏感, 一般都继发感染有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 首先应考虑高效、低毒, 药物在使用上主要预防为先, 控制猪群的感染和降低母猪的带菌率。用泰乐菌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及喹诺酮类药对猪肺炎支原体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5.2.2 用盐酸土霉素按30~40m g/kg肌肉注射, 1次/d。5~7d为1疗程。

5.2.3 卡那霉素, 按4~5万IU/kg肌肉注射, 1次/d, 5d为一疗程。也可使用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支原净等拌料或饮水。

5.2.4 泰乐菌素按5m g/kg.bw肌注, 2次/d, 连续用药7d, 并可提高猪体增重;以含200m g/kg泰乐菌素的饲料给猪连饲10d, 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6 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中, 除了使用疫苗和药物预防外, 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才能有效地控制猪支原体肺炎。

6.1 做好猪场净化工作

改善环境卫生, 可减少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定期消毒, 每天清除圈舍猪粪, 冬季注意保温, 患病母猪淘汰, 无病猪场坚持自繁自养, 不从有病猪场引进猪, 严禁购猪车辆进入生产区, 对其他进出车辆严格消毒。

6.2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营养水平, 保证饲喂质量, 增强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对预防肺炎支原体和其它病原菌的感染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严格控制猪舍温度, 防止突变, 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猪舍空气畅通新鲜。冬季防止冷风侵入, 夏季注意降温, 饲养密度合理, 同时做好驱虫工作。

6.3 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

气喘病疫苗在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发生前免疫效果明显。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支原体肺炎。仔猪出生7~21d, 分别注射支原体活苗, 种猪在60~80日龄进行二免, 可提高猪群的免疫力。灭活疫苗首免在9~15日龄, 肌肉接种1~2m L, 2周后加强免疫2m L。对防止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6.4 药物防治

浅谈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 第7篇

1 流行病学

(1) 目前, 我国大部分养猪主产区均有朱支原体肺炎发生和流行, 防病率高、死亡率低,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 (2) 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和日夜温差较大的季节较易发病; (3) 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力, 特别是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的猪场, 发病情况更为严重, 导致猪群整体生长速度下降, 饲料利用率降低; (4) 存在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饲料中霉菌素超标等免疫抑制因素的猪场更容易继发本病和死亡率明显上升; (5) 在目前疫病复杂的形势下, 临床上呼吸道疾病多为猪肺炎支原体与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 诊断和防治的难度明显提高。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当一个易感猪群首次感染本病时常表现此种类型, 这种猪群的各种年龄猪均易感染, 但以哺乳仔猪最易发病, 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 发病率可达100%。病猪常无前驱症状, 突然精神不振, 头下垂, 呈趴状或站立状, 呼吸次数剧增, 呈腹式呼吸, 咳嗽次数少而低沉, 体温一般正常, 病程一般约为1~2周, 致死率较高。

2.2 慢性型

大部分是由急性型转为慢性型。但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后备母猪等可能直接感染为慢性型。咳嗽是最典型的特征, 特别是在清晨与傍晚天凉时咳嗽最为剧烈。另外, 在饲喂的时候或猪只活动剧烈的时候, 咳嗽比较明显。咳嗽过程中, 伴有喘气症状, 呼吸频率增加, 严重时, 会出现连续痉挛性咳嗽。病猪食欲无大变化, 只有在病情严重时才会影响食欲, 甚至食欲废绝。染病小猪如得不到有效治疗, 病程可达2~3个月, 甚至超过半年。

2.3 隐形型

常见于老疫区的猪只。由于饲养条件较好, 感染后不表现症状, 但在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个别猪剧烈运动后偶见咳嗽。若饲养管理恶化则可出现急性或慢性型的临床症状, 甚至死亡。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和纵膈淋巴结。肺两侧均显著肿大, 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隔叶上出现融合性支气管变化。病变的颜色多为灰红, 半透明, 病变部界限明显, 像鲜嫩的肌肉样, 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 病变部的颜色变深, 呈紫红或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黏性液体, 半透明的程度减轻, 坚韧度增加, 俗称“虾肉样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构均显著肿大, 呈灰白色, 切面外翻湿润, 有时边缘轻度充血。当继发感染时, 则常见胸膜炎和心包炎, 肺严重肝样变和充血, 以及有坏死性支气管炎。

4 防控措施

4.1 坚持自繁自养

要遵循自繁自养原则, 采取厩养方式。对于外购猪只, 应先隔离一段时间, 大约20天左右, 当确认健康、无疫病后才能将其放入圈中和其他猪只混养。

4.2 定期检查

定期屠宰检验, 检验肺脏。血清学检测也是必须的。严重感染猪场进行支原体的免疫是完全可行的;抗生素是非常有效的, 特别是替乐佳。

4.3 隔离早期断奶 (SEW) 及保健

仔猪初生后在1、7、21d分别用终结做三针保健, 断奶日龄低于14~21日龄, 也可有效控制本病;SEW需要与“全进全出”制度配合, 并结合替乐佳, 可有效净化和猪肺炎支原体以及传染性胸膜炎。

4.4 药物防治

预防性用药:胺氟康1kg+君必妥1kg+甘草颗粒1kg拌料2t, 每月定期使用5~7d净化猪群呼吸道病, 可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猪肺炎支原体对替米考星提别敏感, 发病后可用替乐佳+君必妥+甘草颗粒进行治疗。

4.5 免疫接种

对于疫病常发区域, 应定期进行免疫, 每年为猪群接种猪喘气病弱毒冻干疫苗。仔猪于7~15日龄接种一次。后备种猪在配种前进行免疫接种。选择健康无病或康复母猪进行繁育, 培养健康无病的后代。

4.6 加强饲养管理

猪肺炎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 第8篇

1 病原体

本病病原体为猪肺炎支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病原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和所属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内。肺炎支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污染的环境中存活不超过2~3d,临床常用的化学消毒药物如1~2%的火碱,20%石灰乳或者草木灰溶液均能达到消毒目的[1]。

由于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类药物对本病治疗无效。常用药物壮观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和金霉素等有效。

2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较为广泛,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自然情况下仅使猪发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低。

幼龄猪的发病率较成年猪高,尤其是哺乳仔猪和断奶后的猪易发病,临床上往往由于应激因素如断奶、转群、分群等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而诱发本病。母猪主要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常常呈现急性发作。育肥猪和成年猪多成隐性或慢性感染[2]。正是由于隐性病猪的存在,所以一旦本病进入猪群,很难根除本病,长期威胁猪场猪群健康。

病猪和隐性感染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由于其呼吸道及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因此呼吸道是本病的最主要传染途径,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哺乳仔猪可通过患病母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突变的冬春季节多发,此外饲养密度大、通风换气不当,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等原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如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可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

3 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

主要特征为咳嗽和气喘,呼吸困难。

急性型比较少见,但可能发病较重,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以母猪和架子猪多发。

慢性型较为常见。发病后一般体温、精神和食欲都正常,主要表现为咳嗽,尤其是早晚温差大、早晨喂饲和剧烈运动后明显。流鼻液,严重的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后期咳嗽和气喘加剧,呼吸次数增加,腹式呼吸明显,肺部听诊有干性或湿性啰音。发病猪如未继发感染,多数呈慢性经过,病程较长,死亡率不高,病程约1~3周[3]。

剖检病猪主要病变在肺脏、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病变主要部位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病变颜色多为浅灰或灰红色,半透明状,俗称“虾肉样变”。切面湿润而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浑浊的灰色带泡沫的浆液或粘液性液体,病重的呈淡紫色、深紫色或灰白色、灰黄色,坚韧度增加或发展为“胰样变”。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湿润[4]。

4 诊断

根据病猪慢性咳嗽和气喘,死亡率低及肺部病变呈“虾肉样”或“胰样”变,其他脏器一般无特殊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血清学实验。猪流行性感冒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发热,病程短,而猪气喘病完全相反。急性猪肺疫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可做出区别。

5 治疗

病猪可使用敏感药物如盐酸土霉素、替米考星、泰妙霉素、卡那霉素等,有一定效果,注意要有足够的剂量和5~7d的疗程,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同时要注意使用的饲料中是否已经添加该类药物。大群治疗和预防时可使用支原净加阿莫西林拌料控制,为提高治疗效果,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尤其是空气质量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发现病猪时最好隔离治疗,全群进行药物预防。

6 预防

引进种猪时一定要从无特定病原体(猪肺炎支原体)猪群中引种,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无异常后混群饲养。

猪群做好采用自繁自养自育和全进全出模式,可大大降低疾病发生率。

注意环境温度,饲养密度适当,减少应激。通风不良,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超标,会诱发猪气喘病发病。因此要做好通风,处理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

疫苗预防。使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颈部肌肉注射,可于7~10日龄首免,15d后二免。也可以试用活疫苗,对4~7日龄仔猪通过喷鼻器鼻腔喷雾免疫。

呼吸道病发生严重的猪场可在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阿莫西林、恩诺沙星1次,有腹泻或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等。

参考文献

[1]林义明,曹礼静.猪病防治(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47.

[2]王凤璐.浅论猪气喘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8):75-76.

[3]陈海侠,杨旭保.猪肺炎支原体病的诊断与控制[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3(1):43-44.

春季猪疥螨的防治 第9篇

1 疥螨生活史与流行特征

猪疥螨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动物体上。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 其中雄螨为1个若虫期, 雌螨为2个若虫期;疥螨的整个发育过程为8~22d, 平均15d。疥螨在猪体外的生活期限随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有显著差异, 在18℃~20℃和空气湿度为65%时, 经2~3d死亡;而7℃~8℃时, 则经过15~18d才死亡。

2 发病原因

2.1 环境卫生因素

由于近年北方多推广全封闭猪舍, 故潮湿、阴暗是大多数猪舍的特征, 且春季日光照射不足, 家畜毛长而密, 气温适宜疥螨的繁殖。

2.2 体质抗病因素

每年春季猪价较上年有下滑趋势, 各大猪场 (户) 为降低成本, 饲喂不及时, 造成猪只抢食、啃咬, 易造成皮毛损坏, 且皮肤表面湿度较高, 最适合疥螨的繁殖、发育、传播。

3 临床症状

猪仅寄生疥螨, 仔猪多发, 病初从眼、颊部和耳根开始, 后蔓延到背部、后肢内侧;病猪常在墙壁、猪栏、圈槽等处摩擦病变部位, 严重时造成出血, 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局部脱毛形成结痂。由于剧痒影响病猪正常的采食和休息, 并使消化、吸收机能紊乱。

4 诊断

对有明显症状的疥螨病, 根据发病季节、剧痒、患部皮肤病变等确诊;症状不明显时, 需要刮取健康与病患交界处的痂皮检查有无虫体进行确诊。

临床还应注意与湿疹、过敏性皮炎及虱与毛虱寄生相鉴别。

5 防治

5.1 饲养管理方面

应从卫生、光照、通风、干燥、密度、消毒和加强营养几个方面入手, 进行改善。

5.2 免疫接种

对于感染严重猪群可选用商品化的球虫苗及某些线虫疫苗进行疫苗免疫, 同时配合定期驱虫工作, 每间隔2~3个月, 用畜大壮片2片/35kgbw拌料预防一次。

5.3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可选用1%敌百虫水溶液, 洗擦患部, 或用喷雾器喷洒猪体;或烟叶或烟梗1份, 加水15份浸泡24h, 再煮1h后涂擦患部。内服或针剂有2%伊维菌素粉或注射液。0.2~0.3mL/kgbw, 10~14d重复注射一次;或内服畜大壮片2片/35kgbw, 间隔7~10d后重复使用一次。

5.4 重复治疗

春季猪支原体防治

春季猪支原体防治(精选9篇)春季猪支原体防治 第1篇1 病原及流行病学1) 猪肺炎支原体为该病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的初代培养物生长缓慢,...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