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蚕豆产业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蚕豆产业范文(精选7篇)

蚕豆产业 第1篇

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国家食用豆产业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 通过广泛调研, 结合市场需求, 从2008年5月至2009年11月, 主要对合川大石镇、江津油溪镇、永川青峰镇等进行了蚕豆现场技术培训。重点形成了“蚕豆高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蚕豆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通过PPT幻灯、文字资料、现场示范等对种植农户开展了集中演示和个别讲解。市农科院特色作物所的专家团队广泛征集、收集蚕豆资源和品种, 研制集成适合我市丘陵山地的配套技术, 如幼果林地间作、玉米套作、蔬菜间套作等, 经过试验示范, 提出蚕豆品种升级换种, 打造合川万亩鲜食蚕豆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秋冬闲置温光土地资源, 大力发展小春生产,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来源: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蚕豆产业 第2篇

1 基本情况

金山镇种植早蚕豆已经有逾20年的历史。随着金山镇早蚕豆种植规模的扩大, 目前已形成了以杨家庄集市为中心的早蚕豆交易市场, 吸引了来自彩云、恐龙山、妥安、一平浪等乡镇的早蚕豆交易, 大批来自昆明市呈贡的客商络绎不绝, 进入旺市时, 早蚕豆日交易量逾40 t, 日交易额逾80万元, 产品远销往昆明市、广东省、福建省等地。2013年, 金山镇种植早蚕豆面积已达850.3 hm2, 占小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54%、产值的68%, 是关乎该镇农村经济增减的主要作物。

2 市场前景

早蚕豆是金山镇传统的优势作物, 具有品质好、投入少、产值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商品率高的特点。2013年, 金山镇早蚕平均产量达11 767.5 kg/hm2, 平均产值23 535元/hm2 (按2元/kg计) , 与种植正季蚕豆相比, 产值净增15 435元/hm2;若早蚕豆加工成青豆瓣, 产值可达40 005元/hm2, 比销售青豆荚又增加16 470元/hm2左右, 再加上产生可作家畜优质青饲料的青豆壳和蚕豆绿茎尖7 060.5 kg/hm2,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另外, 金山镇种植的早蚕豆多套种于玉米地和烤烟地中, 不仅不影响大春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 还增加了复种指数,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平均产值是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的2~3倍。金山镇的早蚕豆种植周期短、投入低、见效快,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早蚕豆产业, 是金山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 既能增加农民收入, 又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3 早蚕豆产业发展对策

3.1 举办样板促规模

2013年举办的早蚕豆高产样板, 促进金山镇万亩早蚕豆种植基地的形成。在高产样板的带动下, 早蚕豆示范面积大、规格高, 打破了往年“满天星”种植模式, 具有明显的样板示范效果, 为以后早蚕豆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今后需要大力举办样板。一是统一思想认识, 细致分工, 责任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 明确举办样板示范工作的重要性, 进一步细致分工, 责任明确。金山镇早蚕豆样板分为南冲、小洼、新坝3个片区, 为严把样板质量, 中心安排9名技术员, 7位村民小组长负责落实, 并签订奖惩考核责任书, 使任务目标细化, 责任明确, 提高了样板质量。二是强化科技培训, 提高科技意识。培训内容要围绕无公害产品市场化、品牌化以及科技促发展展开培训。从村间到地头, 深入群众, 深入人心, 增加农户种植早蚕豆的信心和积极性, 提高了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 为认真办好早蚕豆示范样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明确技术规程, 服务到位。从预整地到种子处理和种植规格及病虫害防治等中后期管理, 技术人员都要深入田间地头, 耐心指导, 解决实际问题, 农技部门紧紧围绕早蚕豆种植, 在物资方面做了充分的调配, 解决了农户后顾之忧。

3.2 提质增效促发展

随着近20年早蚕豆产业的不断发展, 暴露出早蚕豆品种单一、产量低等问题。为促进早蚕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提质增效工作。一是引进优良品种, 确保品种质量, 稳步提高早蚕豆产量[4]。金山镇最早种植的早蚕豆品种是双柏豆和易门普场豆, 因多年种植品种优势已逐渐退化, 后由2004年筛选的开远大庄豆替代, 该品种在20042013年已累计推广逾600 hm2。多年单一的开远大庄豆种植对该产业大持续发展不利, 目前还需进一步加强新品种选育及引种工作。二是严把播种密度和种植规格关。根据近年的实践经验, 一般在农历7月1025日是最佳播种期, 此时播种可避免和减少霜冻干旱对早蚕豆产量的影响。播种密度为33 cm16 cm, 方式为拉线条播种;有条件的可播成“双龙出海”, 规格为40 cm+20 cm。三是及时整地、除草。烤烟地套种的烟叶采至上部烟后, 于晴天进行锄草、松土, 把烟垄扒平理墒。玉米地套种的待玉米果穗籽粒进入乳熟期, 进行除草整地, 一般施农家肥15 t/hm2左右、磷肥450~600 kg/hm2, 初花期和开花期各施磷酸二氢钾1次, 对提高抗寒性、避免落花提早结荚、增加荚粒数、提早上市、增加产量十分有利。

3.3 加强水利基础建设, 保障种植条件

由于金山镇种植早蚕豆的大部分村民小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十分干旱, 严重制约了早蚕豆产业发展规模的壮大, 对早蚕豆产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阻碍作用, 因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

3.4 引导种植户成立专业合作社, 发展订单农业

目前金山镇早蚕豆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口碑, 但缺乏统一的市场运作模式, 更缺少品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招商或者引导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 进一步强化种植规模和技术, 并重点做好市场营销工作, 促进金山镇早蚕豆向订单农业、绿色农业方向发展。

摘要:对早蚕豆产业在禄丰县金山镇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并从举办样板促规模、提质增效促发展、加强水利基础建设、引导种植户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面提出其发展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早蚕豆,市场前景,发展对策,金山镇,云南禄丰

参考文献

[1]杨义康.易门县蔡营早蚕豆示范推广[J].云南农业, 2013 (9) :25-26.

[2]张丽梅, 张宝丹.反季蚕豆种植技术及示范成效[J].云南农业, 2011 (5) :33.

[3]刘少龙, 杨云秀, 毕用, 等.玉米套种早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J].云南农业, 2009 (1) :29-30.

蚕豆品种对比试验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叶村乡包安山村徐林根责任田, 海拔128 m, 地势平坦, 光照充足, 排灌方便, 属壤土, 土壤肥力较均匀。全田面积776㎡。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为通蚕6号、白花大粒、陵西一寸、初姬、白粒3号、慈蚕1号 (对照) 。

1.3 试验设计

大区南北走向, 随机排列, 周边设保护行。每大区面积51.84㎡。畦宽 (包括畦沟) 2.4 m。每畦种4行, 每行36株, 行株距50 cm60 cm, 沟深25 cm。试验过程治虫不治病。

1.4 试验过程

采用直播方式, 于2010年10月23日播种。底肥亩施复合肥 (硫酸钾型) 10 kg, 鸡粪300kg, 与种子间隔穴施。种子盖土后, 用金都尔乳油1 000倍液除草。出苗后 (11月5日) 亩施复合肥15 kg。12月3日摘心, 留三四片复叶。年后施肥3次, 分别于2月8日、3月5日、4月5日亩施复合肥20 kg、10 kg、10 kg。2月起分4次用50%灭蝇胺、8%丁硫啶虫脒防治害虫。3月25日打顶。5月1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初姬生育期最长, 181天, 比对照长2天, 其他品种均为179天。此处始收期指适合开始收获的时期, 收获期指各品种全田适宜采收鲜荚的时期。实际采收期为5月1日, 一次性采收完毕 (见表1) 。

2.2 产量结果

通蚕6号产量最高, 亩产1 067.3 kg, 比对照增产10.9%;其次为白粒3号, 亩产1 035.3 kg, 比对照增产7.6%;其后依次为白花大粒、陵西一寸、初姬, 对照慈蚕1号最低, 亩产962.0 kg, 见表2。

2.3 植株及结荚性状

株高白花大粒最高, 80 cm;慈蚕1号最矮, 75 cm。因采取了打顶措施, 此数据仅作参考。通蚕6号、初姬分枝最多, 8.0个;慈蚕1号最少, 7.5个。各品种小叶均呈椭圆形。各品种均以白花为主, 但都有少量红紫花植株, 初姬红紫色花植株所占比例较高, 田间调查占29.2%。始荚节位陵西一寸最高, 6.87;白花大粒最低, 5.87。见表3。

荚形考查以2粒以上鲜荚为准。从表4可知:荚形白粒3号最长, 为12.77 cm;白花大粒最短, 为12.07 cm。荚形慈蚕1号最宽, 为2.74 cm;初姬最窄, 为2.61 cm。荚形白粒3号最厚, 为2.16 cm;荚形陵西一寸、初姬最薄, 为1.94cm。单荚重通蚕6号最重, 30.25 g;陵西一寸最轻, 2为7.39 g。鲜百粒重白粒3号最重, 为415 g;陵西一寸最轻, 为370 g。2粒荚以上比例陵西一寸最高, 占82.5%;其次为白粒3号, 占78.0%;最低为白花大粒, 占68.8%。

2.4 抗性表现

赤斑病考查结果 (见表5) , 发病最重的是白花大粒, 病指63.3%;发病最轻的是白粒3号, 病指35.0%。考查方式:随机取15株, 每株取2片倒三叶复叶进行考查, 每个品种总样本数30片叶。

3 品种评价

(1) 通蚕6号:产量最高, 亩产1 067.3 kg, 比对照增产10.9%。株高中等, 分枝性强, 始荚节位较高。荚长、宽中等, 较厚, 单荚较重, 鲜百粒重较轻。较抗赤斑病。该品种产量高, 但荚型不够理想。

(2) 白粒3号:产量居第2位, 亩产1 035.3 kg, 比对照增产7.6%。株高中等, 分枝性强, 始荚节位较低。荚形长而宽厚, 单荚重较重, 鲜百粒较重。抗赤斑病。该品种产量、鲜荚商品性等各方面表现均较佳。

(3) 白花大粒:产量列第3位, 亩产1 017.3 kg, 比对照增产5.8%。株形较高, 分枝性较强, 始荚节位低。荚形短, 荚宽中等, 单荚重中等, 单粒荚比例高。鲜百粒重较重。感赤斑病。荚形、荚色表现一致性差。

(4) 陵西一寸:产量列第4位, 亩产991.3 kg, 比对照增产3.0%。株高中等, 分枝性较强, 始荚节位高。荚形较中等, 荚宽而薄, 单荚重较轻, 2粒以上荚比例高, 鲜百粒重轻。较抗赤斑病。

4小结

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第4篇

1、犁耙开沟起垄

前作收获后, 随即将田翻犁, 土块耙碎, 地面耙平。开好围沟, 按畦宽1~1.5m、垄高24cm、沟宽35cm规格做成高垄, 耙平垄面, 做到围沟深入垄沟, 沟沟相通不渍水。

2、施肥播种

每亩用猪牛粪、土杂肥或堆肥500~800kg、过磷酸钙10~15kg、草木灰25kg和火土灰80kg拌和, 或蚕豆专用复混肥50~75kg做基肥。条施或点施于行间, 然后播种。播种密度一般为行距33cm, 株距12~18cm, 播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到霜降之间。播种量视种子大小不同而异, 一般每亩播10~15kg, 播种深度5~6cm左右, 播种后覆盖土肥。

3、查苗补植追肥

蚕豆播种后, 约7 d左右可发芽出土, 此时应及时检查不能发芽的缺株, 就近挖取较密的幼苗, 带土移补, 也可用已催芽的种子补种。当幼苗5~6片真叶, 6~9cm高时, 亩用腐熟人粪尿5担, 加硫酸钾或氯化钾5~7.5kg, 对水浇施。

4、除草中耕培土

蚕豆一般进行1~2次中耕。一是结合幼苗追肥中耕一次, 二是在蚕豆现蕾开花前后, 结合清沟沥水中耕一次。中耕结合培土, 可起到防寒、增肥、防倒的作用。

5、整枝摘心打顶

春暖时, 蚕豆常会萌发无效分枝。为控制蚕豆徒长消耗养分, 促使花荚充分发育, 一般在分枝中部结荚时摘心打顶。一般在晴天无风的上午, 用镰刀割或用手摘去6cm左右顶芽。

6、喷施叶面肥

蚕豆由于后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互重叠, 养分消耗量大, 易落花蕾、落荚, 影响产量。因此, 可在蚕豆盛花初荚期, 每亩喷施0.2~0.5kg磷酸二氢钾对50kg水的肥液补充养分。

7、排水、防涝、防病虫

蚕豆组成及加工利用进展 第5篇

1 蚕豆及副产物的组成及营养价值

1.1 蚕豆的组成成分

蚕豆营养丰富, 用途广泛, 宜于加工多种食品。蚕豆中蛋白质平均含量30% (g/g) , 是食用豆类中仅次于大豆的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蚕豆中淀粉含量达48%~62% (g/g) , 脂肪仅0.8% (g/g) , 膳食纤维3.1% (g/g) , 与大豆高蛋白、富脂肪的特点相比, 蚕豆则是一种富淀粉、低脂肪、高蛋白的作物。蚕豆蛋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 8种必需氨基酸中, 除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稍低外, 其余6种含量均高, 尤以赖氨酸含量丰富, 是小麦的3倍。蚕豆中维生素含量均超过大米和小麦, 其矿物质钙、磷、铁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禾谷类作物。蚕豆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因此, 蚕豆经加工后可食用、菜用、饲用、药用等。

常见食用豆类中不同程度的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 如植酸、蛋白酶抑制剂、单宁等, 会影响食用豆类中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而降低其营养价值。在蚕豆中, 缩合单宁是其主要的抗营养物质, 还发现有蚕豆嘧啶核苷、伴蚕豆嘧啶核苷、植酸盐、蛋白酶抑制剂、外源凝集素 (血细胞凝集素) 、血胆固醇过少因子 (皂角苷) 以及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等都具有抗营养作用。

1.2 豆荚中的组成成分

豆荚作为蚕豆加工的副产物, 作为废弃物被扔弃。研究表明豆荚中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100g干豆荚中含有40.1g膳食纤维, 其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为30.8g, 可溶性膳食纤维为9.3g。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总膳食纤维的23% (g/g) 。同时每100g干豆荚中还含有葡萄糖13.3g、蔗糖6.1g、果糖4.1g、阿拉伯糖1.3g、淀粉11.7g、蛋白质13.6g。豆荚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55.2% (g/g) , 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2.8% (g/g) , 说明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每100g干豆荚中钾离子含量达到2.29mg。豆荚可作为优质饲料。

1.3 蚕豆皮的组成成分

蚕豆皮 (壳) 占蚕豆籽粒的13%~17% (g/g) , 其中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近几年, 发现蚕豆皮中含有一定量的原花青素。原花青素由于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而倍受关注, 是一种较廉价的原料。对于蚕豆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 提取工艺有微波法、乙醇提取等, 提取率为23.18mg/g。研究表明:蚕豆皮中的原花青素粗提物浓度在0.05mg/m L时, 对OH的清除率达到92.00% (mg/mg) ;浓度在0.10mg/m L时, 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90.87% (mg/mg) ;浓度在0.20mg/m L时, 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达到56.41% (mg/mg) 。说明其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2 利用蚕豆加工的产品

2.1 淀粉

淀粉是食用豆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淀粉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 其中直链淀粉是葡萄糖由α-1, 4-糖苷键结合的链状化合物, 具有抗润性、成膜性、强度好等特点。淀粉的很多特性都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蚕豆所含的淀粉以直链淀粉为主, 含量37.08%~47.12% (g g) 。目前从蚕豆中制备淀粉的主要工艺为湿法制备, 制备的条件为25℃下在p H值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浸泡90min, 淀粉得率为67.84% (g/g) 。

抗性淀粉又称难消化淀粉, 在小肠内不能被酶解, 但在人的肠胃到结肠中可以与挥发性脂肪酸起发酵反应得一类淀粉结构, 这类淀粉在体内消化缓慢、食用后不致使血糖升高。蚕豆中直链淀粉含量为16% (g/g) , 且易于回生;抗性淀粉含量为18.73% (g/g) 。可以通过一定处理提高抗性淀粉的含量, 生产抗性淀粉。潘元风等人采用微波及高压加热法提高抗性淀粉的含量。试验表明, 微波辐射对蚕豆抗性淀粉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蚕豆抗性淀粉生成的条件为30% (g/m L) 的淀粉乳在微波输出功率18%下处理6.5min, 置于4℃回生24h, 抗性淀粉的产率为42.37% (g/g) 。采用高压加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 (g/m L) , 125℃加压加热处理45min, 4℃下回生24h, 抗性淀粉产率为46.78% (g/g) 。蚕豆淀粉还可用于粉丝、粉皮的生产。

2.2 蛋白质

蚕豆中蛋白质含量为25%~34% (g/g) 。蚕豆被用于生产蚕豆淀粉和蚕豆浓缩蛋白, 生产工艺主要采用气力分选法, 将去皮蚕豆磨成粉, 在气力分选机上分选成富含蛋白质的蚕豆蛋白粉和蚕豆淀粉。用这种方法可以生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0% (g/g) 和65% (g/g) 的蚕豆蛋白粉的浓缩蛋白。研究报道提取蚕豆蛋白的方法有碱溶酸沉法、盐提法、水提法等, 以及其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等。采用碱提法利于蛋白质的提取, 提取率达到68.3% (g/g) ;且以超声波进行辅助提取, 利于蛋白质的制备, 提取率达到75.78% (g/g) 。

对提取后的蚕豆蛋白从乳化性、稳定性、溶解性、吸水性、气泡性等特性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蚕豆蛋白的等电点在p H值4.0~4.2之间。在p H值4溶解性和乳化性最低, p H值在4~12时溶解性和乳化性随p H值的升高而升高, p H值为12时溶解性和乳化性最高。Na C浓度在0~1.0mol/L, 溶解性和乳化性升高;当Na Cl浓度继续增加, 在p H值4、p H值7溶解性和乳化性随之下降。在相同的Na Cl浓度和p H值时, 超声提取比水提取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高。

将制备的蚕豆蛋白进行适度的水解, 用于蚕豆肽或功能蚕豆肽的制备, 为蚕豆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白小佳等人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制备的蚕豆蛋白进行了水解, 获得的水解条件为:反应温度50℃、p H值8.5、酶与底物比16 000U/g、底物浓度60g/L。在此条件下, 水解度可以达到15.55% (g/g) 。

2.3 其他食品

鲜嫩的蚕豆可烹饪食用, 干蚕豆的深加工则多为零食, 如怪味胡豆、五香豆、蚕豆罐头、蚕豆酱、蚕豆豆奶、油炸蚕豆、膨化蚕豆、水煮蚕豆等。梁亮等人利用蚕豆通过用高盐稀态工艺酿造蚕豆酱油。试验中将蚕豆打碎, 消除豆皮对制曲的干扰;利用蚕豆破碎产生的碎豆皮作为疏松介质, 转弊为利, 节约了成本, 也避免了因添加传统疏松介质麸皮而导致的酱油色泽发乌;采用常温、日晒的高盐稀态酿造工艺, 保证蚕豆酱油的较好风味, 也为酱油增添新的花色品种。

3 问题与展望

我国的蚕豆产业的发展受到种植及加工的影响。一方面, 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及残留, 限制加工产品的质量, 影响了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我国蚕豆的加工仍处于初加工、粗加工阶段, 生产设备落后, 科技含量低, 同时产业链延伸不够, 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另外蚕豆加工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颜色的褐变、变黑;豆皮中的高纤维素影响口感, 硬度大;淀粉的回生可用于抗性淀粉的生产, 但在蚕豆加工中又影响了质地及可消化性;蚕豆本身存在的抗营养因子;蚕豆中功能产品的开发;蚕豆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开发等。

蚕豆作为富含高蛋白质的植物原料, 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但我国对蚕豆的利用和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其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以及人们对蚕豆的理化性质及其功能特性的不断研究, 促进蚕豆的加工利用。以国家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2009~2013年) 为契机, 为蚕豆从资源利用、种质创新, 到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其示范推广、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后利用等技术体系。

摘要:蚕豆是我国重要食用豆类之一。本文对蚕豆的蚕豆、蚕豆荚、蚕豆皮等各部分的组成以及蚕豆用于淀粉、蛋白以及食品的加工利用进行综述。

蚕豆产业 第6篇

大理州农科所蚕豆科研研究室承担主持或参与主持云南省“七五”至“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蚕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牵头承担主持有大理、曲靖、昆明、楚明、保山、丽江、临沧七州 (市) 农科所参加的省农业厅下达的云南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云南省优质蚕豆新品种选育协作”的科研工作, 承担主持了“国家食用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理综合试验站”的科研工作, 承担主持了大理州“七五”至“十一五”的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理州蚕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推广”科研工作, 还承担了省、州其它蚕豆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蚕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科研始终占在全省的高度进行, 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育成了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有凤豆一号至十四号12个品种, “凤系”蚕豆已成为云南省蚕豆主产区的当家主推品种, 在云南省组织推广了以凤豆六号、八号为主要品种的反季鲜食蚕豆, 年推广25万亩以上, 建设了5万亩蚕豆良种繁殖基地, 年生产繁殖1 500万千克优质一级良种供云南蚕豆生产用种, 成功解决了云南省蚕豆生产中新品种缺乏的重大难题;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反季鲜食蚕豆, 冬早蔬菜蚕豆, 蚕豆高产规范化模式栽培技术和冷浸田及湖滨地区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解决了云南省蚕豆生产中栽培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取得各类科技奖37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省部级科技二等奖7项, 三等奖9项, 地州级奖19项。

(来源:中华粮网)

小儿蚕豆病临床分析98例 第7篇

关键词:小儿蚕豆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临床分析

蚕豆病主要是因为进食蚕豆及相关蚕豆制品,或者母亲进食蚕豆后,用母乳哺乳婴幼儿导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疾病[1]。该种疾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属于儿科急危重症,必须及时采取积极的抢救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蚕豆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收治蚕豆病患儿98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6月收治小儿蚕豆病患儿98例,男80例,女18例,年龄8个月~6岁。发病季节:2-4月发病59例,4-6月发病18例,7-9月发病8例,10-12月发病3例。城市8例,农村90例。发病时间:食用蚕豆后1d内的66例,食用蚕豆1~3d的28例,食用蚕豆4~5d的4例。

方法:①诊断标准:所有患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黄疸、贫血及浓茶水样、葡萄酒样、酱油样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第7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关于蚕豆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组98例患儿中,腹痛25例,发热35例,肝脾肿大15例,恶心、呕吐23例。③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误诊情况:合并症: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1例,肝损害28例,肺炎12例,上呼吸道感染21例,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36例,误诊为缺铁性贫血1例。④实验室检查:Hb<30g的5例,Hb 30~60 g的65例,Hb 60~90 g的28例。

临床治疗方法:所有患儿立即禁止食用蚕豆以及相关的蚕豆类制品,也禁止食用氧化型药物。对有循环衰竭者给予生理盐水10~20 mL/kg,30 min内进行扩容,静脉推注0.5 mg/(kg·d)地塞米松阻止溶血,5%碳酸氢钠3~5 mL/kg进行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行保护肾功能等对症治疗。若患儿Hb<70 g/L,立即给予输血,可以选择10~20 mL/kg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如果患儿重度贫血,第1次输血完8 h后,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次输血。若患儿Hb 70~90 g/L,入院后无继续溶血现象,可以暂时不用输血,在患儿溶血症状进一步加重的情况下,应该立即给予输血。通常情况下,若患儿中度贫血,输血1~2次即可纠正贫血,若在患儿重度或继续溶血的情况下,可以输血2~3次。并积极处理患儿相关的并发症,若在患儿并发感染,应该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结果

本组98例患儿中,出院后再次住院患儿2例,由于再次进食蚕豆1例,由于再次吸入蚕豆花粉1例,经过相应的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97例,因溶血尿毒综合征死亡1例。

讨论

小儿蚕病主要是由红细胞缺乏C-6-PD的患儿食用蚕豆、蚕豆制品,或者是吸入蚕豆花粉后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该种疾病是一种不完全性显性遗传,而且多见于男性。本组患儿中男性患儿80例(81.63%),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报道基本相符。这主要是由于男生的X染色体只有1条,属于半合子,主要表现为显著缺乏酶活性,女生的X染色体有两条,通常只有1条G-6-PD基因存在缺陷。根据Lyon假说,实际上杂合子主要结合了正常的G-6-PD以及存在缺陷的二群红细胞,各自的数量比例也会有所差异,但是酶活性可以正常,一直到非常缺乏。本组患儿的发病年龄一般主要集中在1~5岁。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蚕豆诱发溶血的具体机制,但是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表明[2],蚕豆中包含异氨基巴比妥酸以及蚕豆嘧啶等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会导致缺乏G-6-PD患者的红细胞膜出现一系列氧化作用以及还原作用,也会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而导致溶血。然而缺乏G-6-PD的患儿食用蚕豆后发病的情况相对比较少见,每年吃蚕豆后可能不会发病,且患儿发病、患儿病情轻重程度和食用蚕豆量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小儿蚕豆病的发病机制可能和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小儿蚕豆病往往起病较急,本组1 d内发病患儿66例(67.34%),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红蛋白尿、黄疸以及贫血等症状,若患儿病情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昏迷、全身衰竭、休克等症状[3]。一般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G-6-PD活性来确诊小儿蚕豆病。本次被误诊为缺铁性贫血患儿1例,在溶血后4d来就诊的1例,患儿已经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对危重病例,临床应该高度重视。

输血是临床抢救小儿蚕豆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患儿的生命,但是需要注意:不可输亲属鲜血。小儿蚕豆病患儿,还有具有蚕豆病家族史的患儿应该禁止食用蚕豆,避免发生蚕豆病。本次研究中,由于再次进食蚕豆,吸入蚕豆花粉后再次住院2例,这也提示患儿不应该食用蚕豆[4]。在小儿合并感染的过程中,患儿体内会堆积H2O2等氧化性代谢产物,这样很容易导致溶血,本次合并感染症状33例,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均得到治愈。

综上所述,蚕豆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小儿蚕豆病患儿以及具备蚕豆病家族史者应该禁止食用蚕豆,避免发病。一般及早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患儿的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56.

[2]张志泉,金润铭.蚕豆病的诊疗现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15(1):3.

[3]张志泉,金润铭.蚕豆病的诊疗现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15(1):3.

蚕豆产业范文

蚕豆产业范文(精选7篇)蚕豆产业 第1篇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国家食用豆产业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 通过广泛调研, 结合市场需求, 从200...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