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精选6篇)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第1篇
高中俄语必修二第四课学案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与主题“Человек и природа”有关的词汇和句式。2.复习巩固можно,нельзя的用法。
3.复习巩固становиться-стать,давать-дать的用法。4.复习巩固+день(неделя,месяц,год)+назад的用法。5.掌握课标词30个,认读14个选学词。
6.掌握动词защищать,беречь,охранять和спасать用于保护自然意义时的用法。7.初步掌握同根词的构成,如защищать,защита,защитник.等。8.掌握всѐ больше,всѐ меньше及появиться-появляться的用法 9.掌握сын的复数形式сыны和сыновья的用法。
二、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下列句式,并能在模拟的交际情景中运用。
Если бы люди берегли природу,жизнь была бы лучше.Если бы у меня была собака,я бы с ней дружил.三、学习重难点:带条件从句的主从复合句。
四、单词用法详解:
必学词:Кто?
работник〔阳〕⑴做工的人,劳动者;有劳动能力的人.Стар`ик бол`еет, он уже не ~.老头儿有病,他已经不能工作了。⑵工作者,工作人员.на`учный ~科学工作者.‖раб`отница〔阴〕对比:рабочий工人работать 工作где 或над чем致力于---(думать над чем和сидеть над чем)Что? 1.ветка复二-ток〔阴〕⑴树枝,枝,分枝;小(树)枝.~ сир`ени一枝丁香(花).⑵(铁路)支线.2.климат〔阳〕(只用单)气候,天候;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ый ~大陆性气候.сыр`ой ~潮湿的气候.对比:погода на что天气
3.минус〔阳〕⑴〈数〉减号;负号.⑵〔不变〕减(去).Д`есять ~ три равн`о(будет)сем`и(семь).十减三等于七。⑶〔不变〕零下(指气温);〈数〉负数 `Утром б`ыло ~ 20.早晨(气温)是零下二十度。Температ`ура уп`ала до ~ тридцат`и пят`и гр`адусов.气温下降到零下三十五度。⑷〈转,口〉不足,缺陷,~ в раб`оте工作中的缺点.(недостаток)对比:плюс加号;正号;优点;零上 注意:表示零上可用(плюс)20 градусов(выше нуля)表示零下минус 20 градусов(ниже нуля)4.градус〔阳〕⑴(弧、角的)度.`угол в 60 ~ов六十度角.~ы долгот`ы(широт`ы)经(纬)度.⑵(空气、水和身体等的)温度.20 ~ов мор`оза(тепл`а)零下(上)二十度.Температ`ура у больн`ого до сорок`а ~ов.病人发烧到四十度。⑶(酒的)纯度.конь`як в 60 ~ов六十度的白兰地.5.берѐза〔阴〕桦树.б`елая ~白桦.чѐрная ~黑桦.对比:ѐлка枞树дерево(деревья)дуб橡树 6.свобода阴〕⑴〈哲〉自由.⑵(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自由.~ сл`ова言论自由.~ печ`ати出版自由.~
собр`аний集会自由.дать д`етям б`ольше ~ы 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 记住:.На своб`оде=в свободное время在空闲的时候.6.опасность〔阴〕⑴见оп`асный.⑵危险,危急.с ~ью для ж`изни冒生命危险.быть в ~и在危急中.对比:беда不幸 быть в беде(трудном положении处于坚难的状况)7.пирожок-жк`а〔阳〕⑴пир`ог的指小.⑵小馅饼.8.миллиард〔阳〕⑴(用作数)十万万,十亿.⑵(常用复)亿万.~ы люд`ей亿万人民.对比:миллион一百万
тысяча一千 сто一百
9.ракета〔阴〕⑴高升爆竹,烟火,花炮.⑵火箭;导弹..~ д`альнего д`ействия远程火箭.Рак`ета-нос`итель运载火箭.10.железо无复数〔中〕〈化〉铁;(用作集)铁制品.ст`арое ~废铁.~ рж`авеет.铁生锈。11.нефть无复〔阴〕石油.зап`асы ~и石油储藏量.добыв`ать ~开采石油.перераб`атывать ~加工石油.Б`елая нефть液化气燃料.12.автомобиль〔阳〕汽车.грузов`ой~载重汽车,卡车.легков`ой ~轿车.注意:aвтомобиль多用于科技语体和正式语体;而машина(汽车;机器)外来词,常用于口语。当用于“小轿车”这个意义时两个词可互换。
13.молния〔阴〕⑴闪电⑵加急电报.посл`ать ~ию发加急电报.⑶拉链,拉锁.к`уртка на ~ии带拉链的短上衣.14.человечество非动物名词〔中,集〕人类.Всѐ прогресс`ивное ~ сто`ит на стр`аже м`ира.全体进步人类都在保卫和平。对比:население〔中,集〕人口 человек人
15.золото〔中〕⑴〈化〉金;金子,黄金.ч`истое ~纯金.Не всѐ то ~, что блест`ит.〈谚〉闪光的东西并非都是金子⑵Б`елое з`олото棉花.Чѐрное з`олото石油.М`ягкое з`олото贵重毛皮.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е形容词/Наречие副词
1.вечный-чен,-чна〔形〕⑴永恒的;永远的,永久的;不朽的.~ая др`ужба永恒的友谊.~ые снег`а终年积雪.⑵长期的,无限期的.перед`ать(что кому)в ~ое п`ользование把…交给…长期使用.记住:вечная п`амять(слава)кому永垂不朽.记住:~ая(сл`ава)память нар`одным гер`оям.人
民英雄永垂不朽
2.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й,-ен,-енна〔形〕⑴(只用全)人工的,人造的,人为的.~ дождь人工降雨.~ые з`убы义齿.~ сп`утник Земл`и人造地球卫星.д`елать(кому)~ое дых`ание给…做人工呼吸.‖иск`усственно.‖
3.радостный-тен,-тна〔形〕高兴的,快乐的;令人喜悦的,令人愉快的.~ое настро`ение喜悦的心情.~ое соб`ытие令人喜悦的事情.对比:кому радостно高兴地=приятно(相识用语)4.яркий`ярок, ярк`а, `ярко, `ярки或ярк`и;`ярче;ярч`айший〔形〕⑴明亮的,耀眼的;晴朗的.~ое с`олнце灿烂的太阳.~ свет强烈的光线.~ое `утро晴朗的早晨.⑵(色泽)鲜艳的,鲜明的.~ цвет鲜艳的颜色.⑶〈转〉突出的,卓越的,杰出的.~ тал`ант卓越的才华.‖`ярко.‖ Глаголы动词:
1.окружить,-ж`у,-ж`ишь;-жат〔完〕окруж`ать,-`аю,-`аешь;〔未〕⑴кого-что围住.Д`ети ~`или уч`ителя.孩子们把老师围住了。⑵кого чем〈转〉(以某种态度)对待…,使处于(某种)环境.~(кого)тѐплой заб`отой给…以温暖的关怀.⑶(只用未)(不用一、二人称)кого-что〈转〉环绕,笼罩.Ег`о ~ет все`общее уваж`ение.他受到普遍的尊敬。
2.ломать,-`аю,-`аешь;〔未〕слом`ать〔完〕⑴(也用作无)что折,折断;打碎;擗,掰.~ сук折树枝.~ лѐд把冰打碎.~
(что)на куск`и把…掰成块.⑵что弄坏,损坏;拆毁.~ игр`ушки弄坏玩具.~ маш`ину损坏机器.~ ст`арый дом拆毁旧房子.~ хар`актер(骤然)改变性格.~ м`ысли у люд`ей改变人们的思想.~ семь`ю毁坏家庭.记住:ломать себе ногу
3.создать,-`ам,-`ашь,-`аст,-ад`им,-а-д`ите,-ад`ут〔完〕создав`ать,-да`ю,-даѐшь;-в`ай;〔未〕⑴кого-что创造(出);造成,建立;创作;树立.~ авторит`ет(кому)给…树立威信.~ госуд`арство建立国家.~ п`артию缔造党.Труд ~дал челов`ека.劳动创造了人。⑵что制造;造成.~ шум制造噪音.~ затрудн`ения造成困难.‖созд`ание〔中〕
对比:создать泛指创造新东西,既可与具体名词,也可与抽象名词连用。Создать завод(новую жизнь)
Творить(что)指创造物质精神方面的珍品,含义比较笼统,语体高雅,多与抽象名词连用。Творить будущее(прекрасную жизнь)строить建设(что)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
4.исчезнуть,-ну,-нешь;знут-`ез,-зла〔完〕исчез`ать,-`аю,-`аешь〔未〕⑴消失,消逝.~ из п`амяти忘却.Тум`ан ~`ез.雾消散了。⑵消失不见.~ в толп`е在人群中消失不见.Парох`од ~`ез `из виду.轮船看不见了。Он ~`ез, пот`ом верн`улся с гор`ячим ч`айником.他悄悄地离去,不一会儿提着一壶热茶回来了。⑶〈口〉久不露面,长久不来.Вы почем`у ~зли?您怎么好久没露面呢? 5.занять займ`у, займѐшь;займут;命:займите〔完〕заним`ать,-`аю,-`аешь〔未〕что占(空间、地位),占去.~ своб`одное м`есто占空位子.~ п`ервое м`есто в соревнов`аниях比赛得第一.Пассаж`иры ~яли сво`и мест`а, и п`оезд тр`онулся.乘客们找好座位后,火车就开动了。что占领,占据.~ террит`орию占领领土..что担任,出任.~.~мин`истра出任部长.что占去,花费,用(时间).Дор`ога дом`ой ~`ает два час`а.回家路上要走两小时。对比:з`анятый(-ят,-ят`а,-ято)忙于чем 如:Я занят работой
6.удаться уд`астся, удад`утся;-`ался,-л`ась〔完〕удав`аться, удаѐтся〔未〕⑴成功,顺利进行,顺利完成; `Опыты удал`ись.试验成功了。Н`омер не уд`ался.节目没演好⑵(用作无)(кому 接动词原形)得手;办得到.Не удал`ось ем`у по`ехать.他没有走成Н`есколько раз я собир`ался пис`ать вам, но всѐ не ~в`алось.我几次想给您写信,但都没写成。
注意:удаться用作无人称句主体三句加完成体不定式Мне удалось поехать в Пекин.(успеть,забыть)
7.трогать-аю,-аешь〔未〕тр`онуть,-ну,-нешь;-нут命:троньте〔完〕⑴кого-что触,摸,动.Пр`осьба не ~гать рук`ами!请勿动手!⑵что〈口〉拿,用.Не ~гайте мо`и кн`иги.不要拿我的书。⑶кого-что〈口〉打搅,干扰.Не ~гай ег`о, он расстр`оен.别打搅他,他心情不好。⑷кого-что使感动,引起…的同情.~
(кого)расск`азом说得使…感动.Союз连接词:
Чем比:与形容词,副词比较级连用。Частица语气词:
Неужели〔语,疑问〕难道,莫非,真的吗Неужели вы его не помните?难道您不记得他吗?同义:разве Слова по выбору选学词:
1.охранять-`яю,-`яешь〔未〕охран`ить,-н`ю,-н`ишь;〔完〕кого-что保护,维护;守卫,保卫.~ общ`ественный пор`ядок维护社会秩序.~ Р`одину от напад`ений враг`а保卫祖国使其不受敌人侵犯.‖охр`ана〔阴〕
注意:охранять кого-что от кого-чего指事先采取防护措施,即经常性地守卫在被护卫的人或事物旁边,使其免受攻击或破坏。另外本词还可与抽象名词搭配。如:охранить природу.охранить здоровье учеников.Защищать кого-что от кого-чего既可指事先防御,也可以指在受到攻击时而保卫。用于后者不能用охраниять替换。Защищать的对象可以是具本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荣誉、利益。如:защищать слабых保护弱者。Защищать жизнь.2.возможный〔形〕可能的,能有的~случай可能的情况считать что возохр`анможным认为—可以做得到
возможно〔副,用作谓语〕能,可能,可以Эту книгу мне возможно купить.〔作插入语〕可能
Возможно,завтра мы не встритимся.我们明天可能见不着面。用法同:можно可以
3.желательный-лен,-льна〔形〕〈书〉称心如意的,所希望的;合乎需要的.~ое реш`ение合乎 愿望的决定.~ая м`ера适当的措施.‖ 4.ѐж二格:ежа复二:ежей〔阳〕刺猬
5.богатство〔中〕⑴财富;财产;(常接чего)富丽,豪华.жить в ~е 生活奢侈.Н`адо бер`ечь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应当爱护国家财产。⑵(常用复)富源,资源.прир`одные ~а 自然资源.⑶чего 丰富,富足;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урож`ая 丰收.~язык`а语言丰富多彩.相关词:багатый丰富的;盛产---的чем
бедный(беден,бедна)贫困的;缺乏---的чем 6.защитить,-щищ`у,-щит`ишь;-щи〔完〕защищ`ать,-`аю,-`аешь〔未〕⑴кого-что保护,保卫;捍卫.~ р`одину保卫祖国.~ сл`абых保护弱者.~ интер`есы нар`ода保卫人民的利益.⑵кого-что防护,遮挡(使免受…).~ пол`я от з`асухи抗旱保田.~ от дожд`я遮挡住使免受雨淋.⑶что(对学位、毕业论文等的)答辩.~ диссерт`ацию学术论文答辩.‖защ`ита〔阴〕.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день ~ы дет`ей国际儿童节.~
(чьих)интер`есов保卫…的利益.быть(或наход`иться)под(чьей)~ой 在…的保护之下.на ~у встать(或подн`яться)奋起保卫 7.ненавидеть-`ижу,-`идишь〔未〕кого-что⑴痛恨,仇恨,憎恨.Др`уга н`адо люб`ить, а враг`а ~.对朋友要爱,对敌人要恨。
8.разнообразный,-зен,-зна〔形〕各种各样的,各种不同的,形形色色的,五花八门的.~ые м`етоды各种方法.~ые л`юди形形色色的人们.~ые впечатл`ения各种各样的印象.‖разнообр`азно.注意:разнообразный指人的性格、情感、性质、外貌或事物的特征、内容、形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多种多样,形形色色,只与复数名词连用。~вещи(растения,мысли,цветы)
Разный指各种人或事物完全不同,强调“差异”也可指不是同一个,如:~деревья各种树木
разный通常不用短尾,当表示“不是同一个”时不能用разнообразный替换。如:Мы учимся в институте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но на разных факультетах.我们学习在外语学院,但在不在同一个系。9.слон,-`а〔阳〕⑴大象.⑵(棋中的)象,相.
10.клетка复二-ток〔阴〕⑴(装禽兽的)笼子.жел`езная ~铁笼.~ для птиц鸟笼.⑵方格..тетр`адь в ~у方格本.⑶〈生物〉细胞.н`ервная ~神经细胞.11.прежний〔形〕⑴以前的,从前的;原先的.~ее вр`емя以前.~ие друзь`я以前的朋友.Ты уж`е не ~.你已不是从前那个样子⑵(用作名)пр`ежнее,-его〔中〕往事.всп`омнить о ~ем 回首往事.12.уголь`угля或угл`я〔阳〕煤炭.к`аменный ~煤.13.разум〔阳〕智慧,智能;理性,理智.ч`увство и ~情感和理智.14.отважный,-жен,-жна〔形〕勇敢的,大无畏的.~ в`оин勇敢的战士.‖отв`ажно.‖
几个数词的用法
тысяча , миллион一百万, миллиард十亿 的变格同名词变格,在与名词连用时,无论这几个数词是第几格,名词都用复数二格。只有тысяча 的单数第五格有两种:тысячей及 тысячью,тысячей рублей, тысячью рублями
谓语副词的意义
1.表示人的感觉和心理状态。例如:холодно, жарко, хорошо, плохо, скучно, весело, радостно,приятно.тепло等。
2.表示自然现象和周围环境。例如: чисто, грязно,тихо, светло, темно 等。3.表示情态意义。例如:
надо, нужно, можно, нельзя, необходимо, невозможно 等。4.表示其他意义。例如:
время, пора, видно, жаль, слышно等。127 谓语副词的用法
1.作无人称句的主要成分,主体用第三格形式表示。例如: — Сегодня больному плохо.— Мне приятно в кругу друзей.2.谓语副词和动词不定式连用,共同作无人称句主要成分。例如: — Нельзя опаздывать на собрание.— Нам надо побеседовать с иностранными студентами.3.句中的时间借助动词быть, стать 表示,过去时было, стало, 将来时будет, станет, 现在时есть 通常省略不用。表示“正在变得……”的意思,可用становиться。例如: — Больному становится хорошо.— На улице было темно.— Скоро будет холодно.4.某些谓语副词可以要求第四个直接客体。Надо,нужно,необходимо,видно(看见),слышно(听见)例如:
— Мне надо(нужно ,необходимо)эту книгу.— Отсюда хорошо видно сцену.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第2篇
一、单选题
1.李某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贵人,他每天按时上班,一刻不耽误;不贪污,也不怎么干坏事。他认为,只要不贪不占,就没什么好害怕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官员应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 ②李某不能仅满足于不腐败,而更应对人民负责,执政为民 ③对不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的官员应依法予以惩戒 ④“庸官”只要不贪不占,其“懒政”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近日,北京市税务局披露,某直播平台补缴去年6000多万元税款。对网络经营的新经济企业征税额如何确定?北京市税务部门适应新经济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常规性征税手段,通过专业性的网络公司收集直播平台打赏和提现信息的“大数据”实现对征税额度的准确核查。这启示我们,政府决策时
A.应遵循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的要求 B.应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 C.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D.应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以减少失误
3.2017年9月28日,H市政府规定,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回应不及时、不主动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可进行问责。这一规定 ①便于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②是为了扩大公民民主管理的权利 ③意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④是政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些年来,清新之风激荡中国政坛。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社会公示、问责制度等新做法。其中,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A.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B.透明的政府便于人民群众监督 C.政府的决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D.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5.“按程序办”有利于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压缩自由裁量权,减少工作失误。“程序”也让人们知道事情该交给谁办、怎么办、合适办妥。但一些单位和个人却利用程序做文章,“程序”甚至成为掩饰问题、拖延解决的“挡箭牌”。这主要体现了
①程序公正是实现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
②程序正当为依法行政提供了科学依据 ③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 ④落实按程序办事需要规则意识和惩戒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将商标注册收费标准降低50%。取消或停止这41项收费项目,目的是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加强社会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②要通过简政放权促进职能的转变 ③坚持审慎用权,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④需要逐步降低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依法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这表明
①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②政府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③政府必须坚持权责统一,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④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权力分立、制约、平衡的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7年10月12日,厦门市集美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该院实施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划相对集中管辖两周年来,共受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317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已达99人次,出庭应诉率达到52.4%,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呈常态化。这 ①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 ②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③有利于维护诉讼者的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的事项,或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认为不合法不合规的事项,不得提交讨论、作出决定。这有利于:①法律人士依法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②推动“崇法信法守法”社会氛围的形成 ③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④加强纪检部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6年l1月15日,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科学民主执政 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④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走红,全国多地“孙连城”式窗口(不高不低,站也不是,蹲也不是,并且无凳子)被陆续曝光。继郑州市社保局、株洲火车站派出所后,云南省彝良县旅游局又曝出两米高的意见箱。材料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政府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要加强权力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③要创新司法机关社会管理的方式,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④相关职能部门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党的十八大以来,2580多名被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因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由此可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A.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关键 B.强化了民主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C.强化了法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D.强化了权力机关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13.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加强政府作风建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某省在推行“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坚持了“群众导向”和“群众体验”,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而且也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口碑。由此可见,“最多跑一次”改革
①是推动政府简政放权落到实处的表现 ②促进了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 ③是不断增强政府服务意识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减少社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不评优而评差,“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自2017年8月以来,在K市政府各部门间展开,开展这一评比活动有助于
①简化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②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 ③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 ④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考核制度,保证权力的公正运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晒”出了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规定行使权力的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以及廉政风险防控等级等,方便群众“按图索骥”给予监督。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是
A.工作更加透明→做出正确决策→增强政府权威 B.规范工作流程→防止权钱交易→促进依法执政 C.简化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公民权利 D.实行民主监督→集中专家智慧→改进政府工作
17.“围观改变中国”,那么吐槽也能改变社会。从社会学批判来说,每个人都有尊重和服从秩序并以此为荣的天然倾向,在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这无疑是一种美德,但在一个运转不那么好的社会,这会给秩序制定者以最大的可乘之机。在这里,道德是完全模糊的,最服从秩序的人,在前个社会里是良好的公民,在后一个社会里,可能会成为坏制度的帮凶。下列能使我国社会良好运转的选择有: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 ②提高立法质量,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③要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④实行政务公开,政府代表全民意志,打造阳光政府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8.2017年7月4日,广东“汕尾信访”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正式上线,汕尾信访系统“一网—微一端”平台全面运行,市民通过手机就可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投诉。开通“一网—微一端”平台的意义在于
①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②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打造权威、廉洁政府
④保障公民的决策权,促进民主、科学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今年两会,二维码登上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连部长通道都可以“扫码提问”,充分展现出互联网在政务服务中的独特价值。政务步入互联网时代有利于 ①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实现公民与国家良性互动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③保障公民基本民主权利,激发参政议政积极性 ④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政治合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这个把握很难吗?到底有没有明确的规定?”“整改什么时候能到位?我们需要具体的时间表!”2017年9月21日,“督履职强作为促发展——2017湖北媒体问政”节目现场,主持人连连发问,问政嘉宾更是与曝光单位相关负责人激烈变锋、刨根问底。之所以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主要官员提供这样一个“发招与接招”的平台,是因为 ①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质询权
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③舆论监督以其特点在民主监督中作用独特
④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于民,应当用之于民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1.要想有效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出现,关键是要
①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②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要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④一靠民主,二靠法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我国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信息公开的平均分,由2011年的23.14分,逐年上升到2017年的42.25分,这说明了 ①政府的行政效率稳步提升 ②公民的知情权进一步落实 ③政府官员的自觉自律意识加强 ④公民的监督权不断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官之德被视作治国理政的主导因素,相关的经典论述内容丰富、数量繁多。下列选项中,古今表述内涵一致的是
①“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廉洁自律,倡导尚俭戒奢 ②“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③“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处事公正,依法规范行政 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16年12月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林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宝马矿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暴露出安全生产检查不到位、责任措施不落实、监管不力等问题。减少各类安全事故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公安机关要立警为民,秉公办案 C.建立社会与公民监督体系 D.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5.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2月25日通过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试点地区人大设立监察委员会,产生组成人员,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该试点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
A.完善对公权力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改进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C.加强对人大的监督,提高人大工作水平D.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保障法律有效实施
二、非选择题
26.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2017年9月3日,厦门峰会金砖领导人会晤通过《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纲要》指出金砖国家之间要增强政策透明度,及时公布有关投资方面的法律规章以及修订情况,提供咨询点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要提高行政效力,金砖五国互相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投资者行政成本。要提升金砖五国在投资方面的合作水平,五个国家的投资监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府和投资私营部门及投资者对话机制,解决企业关注和诉求。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来推动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2017年年初至今,惠州市区陆续有OFO等3家共享单车企业进驻。共享单车是模式创新,较好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而,随之而来的占道阻碍通行、乱堆乱放、安全事故等问题不断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车辆损坏、管理维护不到位、保证金监管不透明等现象也不断见诸报端,舆论所呈现的负面问题激增。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解决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题。
2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首先必须守住“耕地”红线。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与此同时,随着征地规模和被征地农民数量的逐年增加,引起的社会矛盾也逐年增多,导致涉及征地的信访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分析人士指出,“这既与现行法律执行不到位有关,也与一些地方政府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方式单
一、社会保障不足、有效的纠纷调处和裁决机制缺乏有关”。
运用“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练习题答案
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知识。题意强调的是官员要不贪不占,也要积极干事。这启示官员应依法行政,对不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的应依法予以惩戒,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执政”表述不妥,题中涉及的行为主体是政府;④表述显然不妥,故排除。
2.C【解析】本题注要考查的是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知识。对新经济企业征税确定的问题,要求税务部门必须拿出科学的方案、方法。北京市税务部门的做法表明,必须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因此C符合题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方面也存在矛盾,A错误;B、D与题干无关。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政务公开的知识。题意强调针对重特大事件,政府应及时公布信息甚至进行相关问责。通过及时公布信息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便于公民行使监督权,①符合题意;及时公布信息甚至进行问责,这是政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表现,④入选;材料与公民决策权行使无关,③不选;②错在“扩大权利”。
4.B【解析】政务信息公开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无关,A项不选;政府信息公开使政府的工作透明化,便于群众监督,因此受到群众欢迎,B项正确;政务信息公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是因为它方便了人民群众行使权利。使政府的决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是从政务信息公开对政府的意义来说的,并不针对人民群众,故C、D项不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5.D【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表述错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题目中,“按程序办”有利于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压缩自由裁量权,减少工作失误,说明了程序公正是实现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故①入选。一些单位和个人却利用程序做文章,“程序”甚至成为掩饰问题、拖延解决的“挡箭牌”,说明了落实按程序办事需要规则意识和惩戒机制;故④入选。选D。
6.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①不选;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要通过简政放权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②正确;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我国政府坚持审慎用权,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的体现,③正确;材料不代表我国政府要降低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④不选。7.B【解析】要使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主动接受监督,①项符合题意;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等有关规章制度,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体现了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②项符合题意;要使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需要政府坚持权责统一,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项符合题意;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而不是完善权力“分立”,我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而是民主集中制,④项不合题意。
8.C【解析】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这就是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呈常态化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诉讼者的合法权益,②③适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法定的,④错误。9.B【解析】①选项错误,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题目中,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的事项,或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认为不合法不合规的事项,不得提交讨论、作出决定。这有利于推动“崇法信法守法”社会氛围的形成,从而使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故②③入选。
10.C【解析】①选项错误,依法科学民主执政的主体是党而不是政府。④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故②③入选。11.B【解析】②③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表述的主体是政府,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题目中,全国多地“孙连城”式窗口被陆续曝光。继郑州市社保局、株洲火车站派出所后,云南省彝良县旅游局又曝出两米高的意见箱,故这启示政府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故①④入选。
12.C【解析】题目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名领导干部因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由此可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地强化了法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题目中没有体现民主监督也没有体现权力机关的监督,故排除B、D。
13.D【解析】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既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又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和公民)。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③④适合题意;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不是国家机关,排除①;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是内部监督职能,排除②。
14.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某省在推行“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坚持了“群众导向”和“群众体验”,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而且也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口碑。由此可见,“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推动政府简政放权落到实处的表现,也是不断增强政府服务意识的内在要求;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中“政府减少社会管理”的表述错误。
15.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K市政府开展了“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开展这一评比活动有助于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也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更好地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④选项中“保证权力的公正运行”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6.A【解析】政务公开,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项增加透明度,有利于民主监督,增强政府的威信,符合题意;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本题考查的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B错误;C简化职能,提高效率,维护权利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到民主决策的知识,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7.D【解析】要保证我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转秩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要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因此要提高立法质量,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让法律真正成为社会秩序的保护神。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是如何让每个人都有尊重和服从秩序并以此为荣的倾向,③项与题意不符;政府代表人民意志而不是全民意志,④项说法错误D。
18.D【解析】开通“一网—微一端”平台,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打造权威、廉洁政府,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为人民服务是宗旨而不是原则,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公民没有决策权,排除。
19.C【解析】选项①说法错误,利用互联网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不属于法律监督,排除;选项②符合题意,政务步入互联网时代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选项③说法错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排除;选项④符合题意,政务步入互联网时代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政治合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0.B【解析】人大代表有质询权,公民没有质询权,①不选;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主要官员提供这样一个“发招与接招”的平台,并不是因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②不选;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主要官员提供这样一个“发招与接招”的平台,是注重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因为舆论监督以其特点在民主监督中作用独特,③正确;之所以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主要官员提供这样一个“发招与接招”的平台,是因为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于民,应当用之于民,④正确。
21.D【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22.B【解析】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现,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的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③适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到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①;公民的监督权是法定的,不能扩大,④错误。
23.C【解析】本意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这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①不适合题意;“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②适合题意;“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这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态度,③不适合题意;“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这体现了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能,④适合题意。
24.D【解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无直接关联,A项不选;减少各类安全事故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关键并不是公安机关应该如何做,B项不选;建立社会与公民监督体系只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部分因素,并不是关键所在,C项不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5.A【解析】题目中,我国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该试点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完善对公权力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国家监察局不是党的机构。C选项错误,该试点改革不是为了加强对人大的监督。D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
26【答案】①我国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②政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进行外交活动。府要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公布有关投资方面的法律规章及修订情况来推动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③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通过互相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创造宽松的投资便利化环境。④要积极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供咨询点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互相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投资者行政成本。要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国家之间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府和投资者对话机制,解决企业关注和诉求。⑤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打造政府工程,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政府公信力,为合作投资提供良好平台。
27【答案】①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切实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对共享单车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切实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努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意识;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大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为共享单车搭建服务平台。②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立法,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为共享单车的发展创建良好法治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③积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正确制定共享单车发展规划,努力建设服务性政府。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第3篇
关键词:新史观,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江苏新高考方案实施背景下, 历史作为文科的必选科目, 看似重要, 实则地位尴尬。 许多学校打出了“全力决胜语数外、有效匹配两选修”等的口号, 江苏省教育厅在2009年出台的“五严”规定, 迫使学校、教师改变了之前占用学生大量课外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的传统做法, 更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 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做了思考和探索。
课堂上, 我首先问学生, 这课在必修二中所处位置? 学生都回答是第三单元第一课。 之后我提问:本课要探究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历史学讲究源流, 我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状态学生马上发现, 原来必修二第一单元就是探究《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学生回答:是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和古代商业的发展。 但是这个仅仅是古代经济间的内容,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少部分学生回答出来了:古代农业是占主导地位的。 我问:古代手工业和商业是什么地位呢? 引导学生注意与农业的关系, 得出是农业的补充。 探究完古代经济结构, 我接着提问:这种超稳定的经济结构为什么到了近代会发生变动? 学生联系到时因为鸦片战争的影响。 我接着提问:为什么会在近代爆发鸦片战争? 学生回答: 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对外寻求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我说这个是在哪里讲述的知识呢? 学生回答:是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这样通过 “瞻前”的方式, 使学生了解了必修二前三单元之间的联系, 对中国古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了很好的衔接, 也把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放入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影响下的一个具体表现, 运用了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看待这段历史,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近代化的一个过程。
接着, 我请学生探究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诸多因素, 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根本因素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性、侵略性所导致的。 直接原因是:鸦片战争后, 中国国门打开,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主观上说, 也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没有能够阻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这样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接下来, 我提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找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出现、洋务经济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我做了适当的补充, 结合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要求学生探究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及近代经济的主要特征: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
我要求他们思考这些新经济在新中国诞生后的归宿, 学生反映:联想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这个就是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所要讲述的内容, 得出:对自然经济, 我们先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实现农民的土地私有, 接着在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走集体化道路, 在1958年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到1978年在农村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样整个中国农村主要生产关系的变革都理顺了。 而对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我们采取没收的办法;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这些经济都融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我接着问: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马上想到这是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所讲述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源就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变动引发的。 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中西合璧, 土洋结合”的特征正是因为近代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所导致的。 这样就把必修二前五个单元联系起来, 让学生站在世界整体角度, 用整体史观考察经济发展的历程。
将经济瞻前顾后之后, 我引导学生,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经济是决定政治与思想文化的, 那么, 近代我国多元的经济结构对我国的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时还不能忘记“左顾右盼”。
学生的回答角度许多, 我对这些回答进行了概括:由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的因素, 导致近代中国在政治近代化过程中表现出了: 近代社会性质特殊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社会矛盾的复杂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 近代阶级成分的多元化———有无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等, 还有就是近代民主革命历程的长期化。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近代的中国民主革命如果仅仅依靠其中的一个阶级就很难完成, 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运动无一不是体现了这样的特征。 正是因为如此, 中国共产党才要不断地推动建立各种统一战线, 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正是因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特征, 使得近代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体现了层次阶段分明的特征。 学生马上想到了, 近代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也是有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即: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和思想解放。
必修二第四单元训练(一) 第4篇
1.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
A. 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 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2.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
C. 解放战争 D. 三大改造
3. 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毛泽东直接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研。并在这期间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这些行动表明中共中央( )
A. 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 为八字方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C. 放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
D. 坚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下列历史事件与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 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其直接背景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D.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回升
6. 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含义不包括( )
A. 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
B. 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
C. 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D. 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
7.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
A. 工业化建设成就
B.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 改革开放的实践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9.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0.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 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 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第5篇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
(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2.国际组织
(1)分类: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
(2)积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3.联合国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积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二、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2)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根源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2)要求: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3)有效措施: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意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四、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基本内容: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第6篇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自主学习】
一.请自主学习教材第一专题p17至p21 二.思考题目:
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有哪些突出体现? 2.清朝前期中央加强对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哪些重要制度措施和成功经验? 三.自主解答:
1.结合所学和本课知识扼要说明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2.清朝军机处有哪些特点,你如何看待其设立? 【互动学习】 一.情景激趣
明清时期我国已处于专制时代晚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大杀开国功臣;废丞相和建立锦衣卫特务机构,后来东厂西厂又怎么样作恶多端,造成一种社会恐怖心理?《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制度下的读书人群相形象入目的描绘,清朝文字狱的荒谬残酷等等,同学们从不同的途径方式都有一程度的了解.由于很多戏说明清皇帝影视剧的误导,许多同学往往只看到了他们开明和歌舞升平的一面.环顾中国乃至同一时期的世界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和政治的演进才更为科学客观呢?相信本课可以给同学们知识和认识上提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可以从中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二.探索生趣
主题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原因目的;做法;评价)
2.明成祖创立内阁制度.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阁员官位较低,内阁无实权 3.特务统治和宦官参政
思考探究1.废除丞相到创立内阁制度再到宦官参政,它们之间有何因果联系?
主题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政治制度
(1)沿用明朝内阁六部制度
(2)皇权不强(亲贵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2.清朝的军机处:
(1)时间: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
(2)职权: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 意办事。
(3)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较高)、密。
(4)作用: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3.密折制的推行.4.大兴文字狱.思考探究2.明清加强专制的措施为什么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因为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从而只得依靠用强权、靠用皇权的绝对化及特务机构来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上的控制。一方面,统治者的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统治基础,表现了更加的消极作用。)主题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前期我国版图特点:稳定巩固,奠定近代版图基础.2.成功经验: 3.重要制度措施:
(1)设立理藩院(地位,职能,作用)(2)在西南民族地区进行改土归流(时间,做法,意义)思考探究3.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明史》卷310 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哪一阶段的什么制度?体现了明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明初的土司制度。是对少数民族施行安抚政策的体现)三.总结固趣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特点:极端强化并走向衰落。明初对专制政权进行了全面强化,废丞相,皇权具有绝对权威,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设立内阁,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成为总揽军国大计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立,既减少了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环节,又提高了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和保密性,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清朝理藩院的设置,空前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各民族的管辖。
2.作用和影响(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对组织社会生产有一定作用;特别是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文化的繁荣。但是,专制主义的高压政策和措施,诸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等,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亦受到压制和打击;长期形成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文化专制高压政策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总之,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对社会的进步、先进思想的传播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消极方面占据了主导。而同一时期欧美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近代的民主制度,政治上开始步入近代社会。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制度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祖先留下的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有精华有糟粕,只有清楚地认识,才能更好批判地传承。【素质提升】
1.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2.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适应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权力相互制衡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4.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5.明朝宦官魏忠贤所作所为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熹宗不问政治
B.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C.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
D.特务机构成为镇压人民的工具
6.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有效控制和管辖辽阔的地域
B 根除各地割据势力 C 加速元朝封建化进程的推进
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7.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理藩院 D.乌斯藏都斯
8.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9.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0.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1.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直接涉及到的制度分别是
A.郡县制度、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B.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C.郡县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D.皇帝制度、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 12.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在事实上证明了马克思观点的正确性?()①秦兵马俑制作②隋大运河的开凿③元曲的出现④明长城的兴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自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建设最具成就的时期是
()
①秦汉 ②隋唐 ③宋元 ④明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举措,造成北宋“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16.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 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 是导致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
A . ① ② B . ① ② ④ C . ② ③ ④ D . ① ② ③ ④ 【能力过关】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尤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宗法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系家长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成严密的政治制度,即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姬)贵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诸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诸侯是小宗,在奉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依此类推,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西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材料2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刽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
读史感悟:
(1)据材料1,结合西周的史实,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实质。
(2)据材料2,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B 6A 7B 8C 9A 10D 11 B 12C 13A 14A 15A 16D 17.(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源:皇权专制。(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走向衰落 18.(1)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宗法制的实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亲疏关系实行分封,形成的以王族为主体,联结许多旁系、支系贵族形成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