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的血色浪漫
艾森豪威尔的血色浪漫(精选4篇)
艾森豪威尔的血色浪漫 第1篇
长篇小说《血色浪漫》为我们叙述的是经历了“文革”洗礼的一代人,从“文革”的狂欢,到改革开放时失落的心灵史,它以充满灵动的、诗意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它独特的话语方式、叙事方式和风格,以及以小说的方式参与了文化转型期的对话,构成了这部小说的诗性特质。
一、怪诞的现实主义
巴赫金在《拉伯雷的创作中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一文中,揭示了拉伯雷作品中怪诞现实主义同民间诙谐文化的联系,认为这构成了拉伯雷作品的诗性特质。[1]
考察巴赫金的怪诞的现实主义,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倾向,即怪诞是对现实或当代世界的一种否定或超越,他说:“怪诞风格揭示的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世界秩序,一种生活秩序、另一种生活制度的可能性,它超越了现存世界的虚幻的(虚假的)唯一性、不可争议性、不可动摇性。”[2](p57)可见,巴赫金的所谓怪诞,实际上是文学以形象的方式对现存世界的毁灭,是超越现存制度的虚幻和唯一性。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怪诞将制度和现存世界进行贬低化、世俗化,对官方意识形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行脱冕、降格和戏仿,揭示现存真理的绝对性之相对性,另一方面,怪诞又是对现存世界的改造、再生和复活。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要求文学立足于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重要的是艺术始终高度忠实于现实,……艺术不仅永远忠实于现实,而且不可能不忠于当代现实。”[3](p100)现实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再现性,它“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触及人生”。[4](p159)现实主义文学要求作家创作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超时空的、理想化的,而是存在于特定时代社会的具体环境之中,其人物性格具有非常具体、确定的社会内容。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另外,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再现要逼真,就是用写实的手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根据现实主义文学的这一特质,我们解读《血色浪漫》,就会发现这部作品具备上述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品质,时代是确定的真实的时代,人物是随着时代的变换,其性格特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如钟跃民,“文革”时期,像每一个热血青年一样,在“1968年的某一天,他和他的同伴们,包括北京机关大院、军队大院的孩子们,突然像中了邪,肾上腺素激增,一种青春的激情和邪恶的混合物犹如一枚炸弹在这些青少年们的体内爆炸,在一片红色的背景下,骤然产生一股凶猛的红色冲击波,以猛烈的力量向四周扩散,令人惊异的是,这股红色冲击波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血色浪漫》2006年版,第1页)。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当激情被现实无情地割断后,一群特殊的青春群体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北京的街头成群呼啸,身怀利器,随时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大打出手,他们“拍婆子”,他们当“顽主”,他们看白皮书、黑皮书……这是“文革”时期城市青少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事的变化,一群特殊的青春群体,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另一种生活环境,他们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钟跃民、郑桐作为知识青年到陕北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张海洋、袁军、周小白等人参军到部队。在不同的环境下,他们的性格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文革”的结束,钟跃民回到城市,很快融入经济社会的浪潮中,成为弄潮儿,随之又被抛弃,等等,这一切叙述,都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特质。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这样的现实主义叙事中,作者加入了怪诞的特质,从而使得这部小说“充满了灵动的诗意”。
和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对比,我们发现,《血色浪漫》一书,其实就是在否定着现存世界、现存制度的虚幻性和唯一性,是对十年“文革”的严肃性、恐惧性的颠覆。在小说人物的命运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人的悲剧,主人公钟跃民是代表,他的人生经历、他的一切言行,都是在对当时现实制度的否定。他从小志向不高远,就是长大后当个爸爸,因为爸爸太厉害了,一巴掌下去,他就会原地360度转圈,这样的人生志向是和当时社会主流教育思想格格不入的。上学后,在教师的教育下,他有了高远的志向,特别是“文革”的狂热,使他少年的心里萌生起了“打到华盛顿,解放全人类”的冲动和理想。然而就在他们这群少年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而兴奋时,“文革”就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他们的父辈,“他们向来是革别人的命,怎么这次革命革到自己家来了?”(《血色浪漫》2006年版19页)于是,钟跃民们就成了当时社会的颠覆者,他们打架斗殴、拍婆子、充顽主,用“实际”的革命行动和当时社会的严肃性对抗,而作者借钟跃民之口所说的一段话,更是直接的对社会的否认:“钟跃民说,我算明白了,很多著名的史诗都是这么问世的,最早出现在一个多喝了二两酒的家伙嘴里,有人听了就向别人转述,转述中又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了艺术加工,传来传去,代代相传,于是就成了史诗。”(《血色浪漫》2006年版,第20页)充斥在小说中的类似的话语,让我们看到的是现实世界都在被颠覆。而小说在塑造钟跃民这个人物形象时,更是通过他的言行颠覆着真理的绝对性,如他为什么如此喜爱信天游,因为信天游的悲凉凄婉而又蕴含的不屈抗争是与他的内心相谋和的;他在部队完全可以有个美好前程,然而他选择了复员;回到地方,他完全有机会进入公安机关,但是他选择了烙煎饼,公然和社会作对,等等。钟跃民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对主流社会的背叛,而在这种背叛的背后,是钟跃民这一代人人性的复活。他们蔑视崇高,追求“在路上”的感觉;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一点正和巴赫金所研究的“怪诞现实主义”相符,从而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明显的诗性特质。
二、参与文化转型期的对话
巴赫金诗性理论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学与文化的对话,这也是《血色浪漫》的一个重要追求,这部作品思虑之深,在于作者将历史化为当下,参与进文化的转型期的对话。
社会总是由两极组成的,一个是制度文化,一个是民间文化。制度文化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真理梦想,并认为自己是永恒的,超越时间存在,极力把自己打扮成世界真理和永恒真理的模样,用严肃的教条的音调令人恐惧地说话,让人生活在恐惧中。在中国,“文革”时的严肃性、恐惧性,成了中国人必须的选择,许多有志于革命的青年都被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感发,从而去革命。改革开放以后,真理的讨论成为焦点,并引起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大变革,此时,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参与了社会变革期的文化讨论,并将自己的文学活动自觉规定在思想的对话中,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创作高峰。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全面开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普及,中国由此告别了过去的单纯,而进入多元文化碰撞、采纳、融合时期,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在享受多元文化的营养,同时在价值观念、生活信仰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一切崇高理想在现实的丰富中荡然而去,代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困惑,每个人都在想“我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这种文化的转型在《血色浪漫》中,除了遍布的否定以外,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作者对当下文化的思考和对话。
都梁的《血色浪漫》出版于2005年,此时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已融入了全球化的行列;政治上,伴随真理的讨论,中国人再也不会只相信一个声音了,全民都参与进了文化转型期的讨论或对话中。而在这部小说出版之时,正是中国文化转型的高峰期,经济方面的成熟和文化方面的幼稚,一直困扰着文化界的所有人士,在接受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于此环境之下,中国文化进入到转型期,而转型期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对主流文化的否定、对真理相对性的承认。《血色浪漫》正是通过文学的手法,与当今多元文化进行对话,从而达到了巴赫金的诗性特质要求。
《血色浪漫》叙述的事件是从“文革”到改革开放这一段历史,但是我们奇怪的是,翻开所有页扉,我们闻到的都是当代的气息,这种当代的气息,正来自于作者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还以钟跃民为例,他生活在一个疯狂而浪漫的时代,那时的他们,人人都是激情澎湃,但是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们的梦想,他们开始以“革命”的方式过自己生活,而且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革命”实际上在革自己的命。他们的任何行为实际成了对当时制度或者荒唐的否定,而更加让人思量的是,在对历史的陈述中,当代主流文化的兑换在作品中成了一个避不开的话题。这一点在钟跃民身上或其他人身上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在《血色浪漫》中,荒唐成了文学的上帝。闹革命是少年者的盲目理想,理想破灭后的失落变成了盲目的“顽主”生活,上山下乡是一种盲目,是盲目的热情;参军是一种盲目,是盲目的追求;坚决要求回地方是一种盲目,因为自己并没有个人生活;烙煎饼更是盲目,那是一种生活的自由,还有无奈;而为了煎饼车而打架,就直接是对制度的否定了。
在钟跃民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是一个诗意的人,是一个追求生活自由的人,等等,但是,残酷的现实却使他成了一个废人,他必须仰仗他人而生存,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必须依靠女性,这简直就是与千年传统文化的对话并予以否定。
我们最不可思议的是,作者为什么设置了钟跃民的烙煎饼、经济场的失意,从中我们品尝出是涩涩的酸楚,那就是钟跃民曾经的辉煌,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中,他找不到自己了。他有一身本领,但是,在经济社会环境下、在全球化语境下,他的一切在新的文化状态下都成了虚无,他和社会几乎格格不入,不是他自己,而是社会现实在一次次击碎他的浪漫、击碎他的梦。
都梁作如此之思,归根结底是都梁对文化转型的思考,从而参与进当下的对话。都梁生活或创作的时代,正是中国多元文化时期,阅历丰富的都梁,将自己对文化的思考贯穿到自己的作品中,也是一种必然。每一个当代人,在与社会相谋和时,都想找到一个契合点,都梁找到了。
三、讽刺是一种现实的态度
讽刺是一种话语方式,它存在于人类的每一个民族的话语生活中,但是,在巴赫金看来,讽刺已经超越了它原本的话语方式,而成为一种文学的必然,他说:“讽刺并非作为一种载体,而是作为创作者对其所写现实的一种态度。在这个意义上最好的定义,出于希勒之手”[2](p22)在讽刺艺术上,巴赫金是对希勒的继续,希勒说:“在讽刺中,不满的现实是和作为最高现实的理想对立的。”[5](P291)巴赫金继承了这个观点,但是,巴赫金对希勒的观点,并不是全面继承,而是有所发展,他认为,讽刺是对现实的态度,是对不完善现实的否定,是对当代现实各个不同方面的形象性否定。[2](p23)
《血色浪漫》这部小说给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强烈的讽刺效果,而且是对最高理想的对立甚至是颠覆。
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在语言上简直就是在对政治严肃的戏谑,在戏谑中,将现实生活中相互冲突、无法协调的种种矛盾,在文学作品中加以讽刺性的反映。这里面突出的就是小说中对“中心话语”的消解,并且在消解中实现对现实的颠覆。
我们在阅读文本时,常常感受到的是对“文革”词语的重组,我们到处看到的是相互矛盾的物象关系、人物之间、时间之间的不协调的组合。可以说,都梁的语言,是巴赫金意义上的“狂欢化”场所,其中各式各样的“文革”语汇、政治术语、领袖语录、民间俚语、江湖切口、广告用语等共同汇聚成一炉,相互指涉,在语言的乌托邦中想象性地摧毁了社会等级制度。
在“文革”那样极端政治化的年代里,强有力的崇高理想语言决定了它在日常语言、民间语言、私人语言中的恐怖,一切都被政治化了,到处充斥着惟一、机械、呆板的政治术语。而今天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但是,有过经历的人都会在记忆深处有着隐隐的痛,所以就对当时的话语极为敏感,而都梁正是针对这种心理,在王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严肃话语庸俗化。我们说都梁是一种创造,是因为王朔小说中的人物,是真正的流氓,他们玩弄生活,戏弄女性,将爱情当性;而在都梁,所谓的流氓实际上是被当时社会制度抛弃的一代有知识人的形象,他们有很好的家庭出身,有很好的教养,有较好的知识涵养,他们的“堕落”是对制度的抗争,所以,他们在运用政治术语时,就不仅仅是一种亵渎,而是对制度或不完善现实的否定,在这种玩弄政治术语的语言游戏中,完成了巴赫金式的语言狂欢。
《血色浪漫》不能说是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但是却是有着研究价值的小说,它蕴含着我们感觉很深的社会哲理思考和文学的诗性特质,它的流行绝不是偶然的,是由于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自己的命运作思考,正如钟跃民的“在路上”,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路上,所以,尽管“文革”过去已经30年了,这部小说还能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共鸣,这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摘要: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对当今的文学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指引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探索文学作品。《血色浪漫》是当代比较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以充满灵动的、诗意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这部小说的诗性特质突出表现为怪诞的现实主义、参与文化转型期的对话、讽刺是一种现实的态度等。
关键词:《血色浪漫》,诗性特质,文化诗学
参考文献
[1]程正民.文化诗学:钟敬文和巴赫金的对话[J].文学评论,2002,(2):5-11.
[2]巴赫金.拉伯雷研究、巴赫金文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陀斯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血色浪漫》的经典台词 第2篇
.张海洋讲满囤刚入伍的时候说:托毛主席的副,俺也干上八路了,俺出门的时候俺爹说了,不杀几个日本鬼子别回来见俺!
.还有,也是张海洋讲的,满囤提着裤子到处跑,海洋问他嘛呢,他说找土坷垃,海洋说找土坷垃干嘛,满囤说擦屁股~~
.你看这片黄土地能长出玫瑰来吗?我看不能。
.靠劳动吃饭,,永远也不丢人..于是钟跃明就走上了卖烧饼的行业
.钟跃民他们初下乡时,断粮了,郑桐一个劲儿地喊饿,跃民说: 我知道你饿,我知道你比谁都饿,但你得学会忍耐.不仅忍过今晚,还得忍到明天去县城.明天到了县城,还不一定能找到吃的;就算找到那么一点吃的,咱们也不能吃.为什么?因为得给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吃.为什么呀?不为别的,就因为咱是男人.
.袁:警察叔叔
警察:别别别,我可没你这种侄子!
.郑桐指着钟跃民说:这可是童星,小时候演出过多部电影,认得出来吗?
秦岭:我知道,你不就是动画片里的那个里边穿着屁帘的人参娃娃吗
.当你咽气的时候,得花光身上最后一分钱钟跃民一副亲兄弟明算账的架势:“那咱们算算帐吧,你输我几个窝头了?” “不就三个嘛,我以后还。” 钟跃民一听就蹦了起来:“以后还?我他妈活得到以后吗?马上兑现,别废话。”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下乡时,七男三女的结果)
.是女人都比它苗条
.宁伟终于说话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招人烦呀,还有事吗?没事就走开。”
.钟:是狼就得吃肉,不是狼多肉少吗?抢,谁抢着算谁的。
蒋:你吃着碗里的还惦记着锅里的。
钟:关键是碗里的现在吃不着,锅里的又太少,才快肉,我一不留神就没了,等我回过神来,得,碗里的也飞走了,敢情没我什么事了。
.还有一段钟对小白说自己受了刺激,看见女同志都觉得是美人,把树上给他扔果子的愚型儿的笑形容成“回眸一笑百媚生”,结果张海洋说:“那是傻笑,脸上还挂着鼻涕呢!”
.王主任,您冤枉我了,我出生的时候就一腿长一腿短,就因为这点 儿 生理缺陷,袁军他们老欺负我,给我起个外号叫地不平,您说我招谁惹谁了?我长成这样又不是我的错误,干嘛老欺负我们残疾人…
.小混蛋:你知道我是谁吗?
钟跃民:去你的,我管你是谁呢。
.假如把人生比作炼钢的话 我们这一代人的熔炼过程 就相当的复杂 曲折 艰难 因此这一代人应该是特种钢 。
.俺没有文化,俺没有路子,但俺有力气呀,咱雷锋同志不就是这么干出来的吗?
.张海洋学吴满囤:“托毛主席的福,俺也当上八路咧,俺娘说咧,不打 死几个日本鬼子就别回来见俺”
张海洋:“我他妈一听就傻了,抗日战争都结束二十多年了,哪来的八路军和日本鬼子啊!”
张海洋:“哥们儿,这种思想教育我能放松吗?告诉你,我给他开的第一堂课就是雷锋的故事,我说,雷锋同志当战士的时候,全班的衣服他一个人包了”,钟跃民:“你丫真够孙子的!”
.民:杂们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白:我不知道
民:我觉得我们下一步该接吻了
.“干脆您让我养猪去得了,就咱们连养的那几头猪怎么越养越瘦呀?上次跑了一头猪,好家伙 ,那围墙,一米五高,那猪嗖就窜过去了,身手绝对敏捷,可那还叫猪么?叫黄鼠狼还差不多,您要让我去养猪,我保证两个月之内,把那几头猪养得跟大象似的。”
.最露骨的爱情表白:
“现在不是讲究一帮一,一对红嘛,咱俩配一对,红他一辈子怎么样?” “蒋碧云同志,你不要往歪处想,就算我一时糊涂当了流氓,可党和人民并没有抛弃我呀,总应该给我改邪归正的机会吧,你这个少先队大队长不能见死不救,眼看着我身陷流氓团伙难以自拔,你为什么就不能伸出友爱的双手,拉我一把呢?就算把自己搭进去了,那也是为革命做出的牺牲嘛。”
“蒋碧云同志,你别走,救救我吧,我需要你的帮助……”
.十年后当钟遇到秦说: 我无数次地想过遇到你时候的样子,你可能已经为人妻了。你丈夫头包白头巾,身穿破皮羊棉袄,一个劲地冲我傻笑,你怀里抱着没有断奶的孩子,旁边还站着个孩子从高到底跟台阶似的。
.连长你别交换这么大声好不好,咬人的狗不叫,我又不是岁孩子,这吓唬不了我。。。。。我发现你这人特没劲,你要跟我单练就别咋呼,咱两找个没人的地方单练,谁的牙掉了偷偷往肚子里咽,见到别人还得说自己不小心磕的。那才是汉子。
.其实 我是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我渴望遇到一个知音,一个和我一样热爱艺术的人,不幸 的是,知音难觅,抬眼望去,身边净是郑桐.袁军之类的小人,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痛苦 ……
.钟跃民对周晓白说∶“当然是你们的过错,你想呀,要是哪个女孩子长得猪不叼狗不啃的,还老在我眼前晃悠,这不是招我烦么?可是一看见你们,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我纳闷呀,你们是怎么长的?也太漂亮了,让我们这些丑人很惭愧。”
.周晓白去钟跃民的煎饼摊的时候,钟跃民:“小日子过着,小美人陪着,小煎饼摊着,小温暖享受着,美!”
.郑桐评价钟跃民:“一个只注重生活过程的人,是不存在成功或失败的!”
.人这一辈子,总是要赶上沟沟坎坎的,这没什么,有时候一咬牙就过去了,这不为别的,就因为我们是个男人!
. 白:“流氓”
民:“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白:“你混蛋”
民:“嘿!真神了,连我小名也知道”
.我们这里七男三女,狼多肉少!
.这世上还有比人更坏的动物吗?
从《血色浪漫》走近陕北信天游 第3篇
一、《血色浪漫》:形神兼备的陕北民歌
(一)揭开故事序幕的《拜年》
在《血色浪漫》中,首次信天游以《拜年》的歌名出现。故事主人公钟跃民等知青下放到陕北石川村,迎接他们的杜老汉唱出了这首豪放嘹亮的《拜年》:“正月里来是那新年来,我给公公来拜年,手提一壶呀四两酒哎个哟哟,”这其中“哎”、“哟”、“呀”等衬词的运用是信天游的一大特色,这些衬词基本上分布于正词的空隙之间,并不凸显出结构本身由于扩充而造成的“镶嵌式”结构特点,使得整个歌词变得更加地生动化、口语化,语气也变得更为贴切、自然,突出内容的重要性。
(二)钟跃民与秦岭爱情的见证
在整部剧中,虽跃民和秦岭之间的沟通并不多(9次),但其中一半以上均有信天游的元素(5次)。首次见面,信天游既是二人交流的媒介,同时也起推动全剧剧情发展的作用。信天游在剧中更多体现的是环境音乐功能。
1. 初次见面的痴情对唱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地瘠民贫,地区偏远,与外界的交流甚少。而信天游便成了人们抒发情感的途径,借此真实地传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感。
钟跃民唱道:“要吃那砂糖化成水,要吃那冰糖嘴对嘴。”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嘴对嘴”的唱法体现了信天游朴实口语化的特点。接着,秦岭唱道:“一碗那凉水一张纸,谁坏了那良心哟谁先死。”含蓄地表白了自己的情感指向。钟跃民继续唱道:“半夜里想起了干妹妹,狼吃了哥哥不后悔。”正是紧接着秦岭前句演唱的“良心”意思基础上展开的。秦岭便放了心,回唱道:“天上的星星数北那斗,妹妹那个心上只有你一人呢。”表达了对跃民的一片痴情。跃民更加坦言唱道:“阳世上那跟你交朋呀友,阴曹那个地府咱们配夫妻。”已表示出要和秦岭成为生死夫妻的心志。
这段体现了信天游的唱词通常较口语化的特点,在形式上通常是两句体,且上句一般以起兴开头,而下句则相应地点题,具有即兴特点,语言质朴感人。
2. 凄婉动人而又令人憧憬的《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圪梁梁》
(1)《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
秦岭一曲,跃民感动涕零。
第一句“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便以高亢激昂的语调展开,既与主题曲的唱词相挂钩,又与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一脉相承,第二句,情感稍稍地平静了下来,将视角转向了绣荷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最后“针针都是想那心上人”一句,节奏感增强了,接下来的“哥呀”就从上句末尾十六分音符进入到“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模式之中,而这一结构对应的只是一个“哥”字,后面的唱词“呀”更是明显,这一个字居然花了3拍子来演唱,时值的故意延长,巧妙地凸显出演唱者当时的那种细腻的深情。此曲舒缓与紧凑的乐句相结合;“云,金”韵脚和谐,整体上形成错落有致,和谐圆满的形式感。
最后唱到“哥走天涯拉着妹妹的手,哥呀”的时候,悲凄中透出秦岭愿与钟跃民一起永不分离的真挚情义,跃民也由此深深爱上了秦岭。
(2)《圪梁梁》
此曲主要是一个乐段而已,全曲的核心乐句“对面山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的那个要命的二来妹妹”。第一个乐段便出现了极大的音域跨度,音名虽然都是6,但唱词“山的那个”便已在原来的“对面”基础上有了一个八度的音域跨度。这样音域变化,一则是与当地陕北信天游的特点相吻合,二则也与歌者秦岭的心境相一致。唱词“那是一个谁”实际是秦岭的自问自答,因为第二句便回答了这样的提问:“那就是的那个要命的二啦妹妹”。从第二乐段上看,乐句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错落有致的乐段格式参差交织及“发狠话”式的唱词,恰当地表达出了此时秦岭独特的心境,那种深深爱慕于钟跃民的微妙心理。
所谓“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特定的环境,信天游便成了跃民与秦岭最好的传情纽带。
3. 离情依依的《走西口》
钟跃民入伍参军了。而此时跃民与秦岭处在热恋之中,当秦岭得知跃民将要去参军的时候,她便又唱了一首《走西口》。
在唱到“走西口”的时候,从原先的音名“5”马上跨度到高音域“1”,尤其在“口”字上,时值延长到了2拍子,表现出秦岭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后一句的唱词“小妹妹我实难留”正好与前面的“哥哥你走西口”形成呼应,在旋律上由原先的上行转向了下行,尤其是“留”字也同样与前面的“口”在结构上相一致,且最后的音名相同,均为“5”音,但却相差了一个八度,也与秦岭此时的心情低落并降至谷底相关。这样高高低低、错落相间的旋律,正好表达了秦岭愁肠婉转复杂而又特殊的心情。接下来“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即是对故事的叙述,在旋律上比较地平速、缓和,最后的“口”字,其音名仍旧落在了“5”音上,与前一句最后的“留”相同。接下来“至死也不丢你的手。”其中的“手”字的音名情况与前面的“留”相同,表达了秦岭深沉的感情。其中,“一道一道”反复地出现了2次,采用了叠词的手法,同时对眼泪往下掉落采用了拟音的手法,即“突突突突”象声词的运用,更加凸显出内心的痛楚,这种离别的伤感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这时,任何语言表达都无法像信天游那样倾情有效,直至离别之际,秦岭的一曲《走西口》将二位主角的感情推至巅峰。
4. 久别之后的重逢
全剧最后的信天游出现在以“黄土情”为主题的音乐会上,秦岭相继再次唱起了《圪梁梁》、《走西口》以及《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等信天游歌曲。在这里,信天游又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不但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且也让这一对长久失去联系的情人碰到了一起。在这里,信天游重新营造了新的叙事维度。
二、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音乐旋律特点
从演唱实践中,总结出信天游在旋律方面3个主要的独特点:
1. 独特伤感的古之遗音。陕北信天游凸显出中华大地上远古文化的一些特点。展现出双四度的特点,并会形成空灵遥远的感觉。
2. 高亢粗狂的音程。
信天游等陕北民歌,主要体现出一字一音的字曲结合方式特点,因此,这相应地使得整个陕北民歌音乐呈现出刚性的特色。加上跳进音程的大频率使用,相应产生了波动起伏的旋律特点,具有跃动、激情的特色。
3. 浓郁的悲之美。
信天游主体部分是四声、五声、六声、七声以及一些八度以上的音。且总体上呈现出旋律下行的降落趋势,即自高而低的形式演进,从而展现出悲苦的风格特色。
(二)鲜明的语言风格
1. 歌词的真实性,歌词自然质朴,基本上是陕北当地人们情感的真实流露,不经刻意雕琢;
2.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上句比兴,下句抒情为主,从而凸显出强烈的生活气息及其地方特色的浪漫主义。
三、结语
传统民歌是当地民俗风情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歌词与旋律创作中,都体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方言语汇等,可以说是世代流传、集体创作的艺术结晶。而信天游正是这样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歌曲艺术。
摘要:根据都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血色浪漫》,充分展现出了陕北信天游这种体裁音乐的特征。该剧没有华丽场景,没有时尚装扮,而打动人心的是剧中那一首首凸显陕北人情风貌的信天游。尤其是剧中秦岭的独唱曲目,如《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圪梁梁》以及《走西口》等,不仅体现了秦岭对跃民的一往情深,更展现了信天游独特的陕北艺术之美。
关键词:血色浪漫,陕北民歌,信天游
参考文献
[1]董华.从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配乐--论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音乐,2010,02.
[2]苏军.陕北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J].人民音乐,2011,01.
[3]刘大坚.论“信天游”风格构成的三大要素[J].艺术研究,2008,01.
血色浪漫话剧剧本 第4篇
第一幕【音效1:轮船】(道具:渡轮标牌)
(渡轮码头离别,惠子跟大佐送周文回国。)
周文:惠子,就送到这里,跟你哥哥回去吧。
惠子:阿文,阿文。。
山本:周文君,回去建设你的祖国吧,希望我们不要在战场上碰到,我不会手下留情的。
周文:我也不会。(语气坚定)
惠子:阿文,保重好自己,等我去找你。
周文:我要上船了。(转身离开)
山本拉住惠子,站在原地,与周文挥手离别。第二幕(道具:石头、)
(小月搀扶受伤的周文坐在石头上。)
小月:队长,你先休息一下,大力就快回来了。
周文:我没事,倒是你一个女孩子跟着我们受苦了,我。。(话被大力打断)
田大爷:周队长。。
周文起身:田大爷,怎么是你啊?
田大爷:行了周队长,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上我家里去吧。
周文:可是鬼子正在搜查我们,会给你带来麻烦。
田大爷:小心一点,不会有事,走吧。
小月:是啊队长,不然先去大爷家歇一歇吧,你这伤口也需要换药啊。大力:队长走吧,一会鬼子就过来了。
周文:那。。实在是太麻烦你了,大爷。
【音效2:枪声1】
大力:(惊恐)有枪声,不好,鬼子来了,队长我们快走。
【音效3 :鬼子进村】
山本大佐:八嘎!怎么不见了?
李汉奸:把……把村口村口堵……堵上,他们肯定……跑不了(结结巴巴的说)鬼子班长:山本队长,他们肯定是从玉米地里跑的(日本话)
山本大佐:哟西!你们滴,给我追。放跑了八路,你们统统死啦死啦滴.汉奸跟腔:死啦死啦滴、、、鬼子班长:嗨。(分配任务)你们两个,那边追的干活,你们两个这边追的干活。(日语)
第三幕【音效4:敲门声】(道具:两把凳子、一个箩筐)
田大爷(敲门):田儿啊田儿啊快开门。
小田(边说话边开门):爷爷,你可算回来啦。。(看见周文等人,惊讶)呀,这些人是谁啊。
田大爷:小姑娘管那么多干嘛,周队长你们先进来,田儿你去烧点水。(小田撅嘴正欲离开,被田大爷叫住)
田大爷:田儿啊,有人要是问,就说是咱的远房亲戚啊。
小田:知道啦知道啦。
【音效5:敲门声】(走到门边正巧碰到惠子敲门。)
惠子(敲门):小田,小田,你在嘛?
(屋内众人惊慌,大力跟小月护住周文。田大爷拉住要开门的小田。)田大爷:谁啊?(谨慎,疑惑地问)
小田挣脱爷爷拉开门:呀,惠子姐姐你来了?你好久没来找我玩了。
惠子:我这不是来看你了么,给你布置的作业你写完了么?。。喔,大爷您也在啊?
田大爷:嗯,惠子小姐来了啊。。(犹犹豫豫)
惠子:(看向屋内)大爷,你们来客人了啊?
田大爷:嗯,我的远房亲戚,来帮我收庄稼。
惠子:(进门)喔,你们好,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鞠躬,抬头的时候看到周文。)
惠子(震惊,手提袋掉落):周文君(日语)
杨大力:妈的,你是日本人,老子宰了你。
小田冲上来:你要干啥啊,惠子姐姐是好人,她还教我认字呢。
周文(压下大力的枪,情绪激动):惠子,你怎么在这里?
惠子(冲上去抱住周文):阿文阿文,我以为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周文正在平复情绪,众人都很惊讶)
小田问小月:你们队长认识惠子姐姐?
小月:不知道啊。
周文:来,惠子先坐下来。(转身对众人说)惠子是我在东京的同学。田大爷:是这样啊,那你们聊着,我们出去看看。惠子:你走之后,我参加了反战同盟,这次就是跟着盟友来到中国的。周文:反战同盟?那很危险,你哥哥是日本大佐,他怎么会同意你参加?
惠子:我哥哥并不知道,我是偷偷跑来的。听说哥哥就在这一带执行任务,我想来看看能不能说服哥哥放弃这场战争,可是没想到能遇见你。
周文:惠子,这里十分危险,你还是快点回日本吧。
惠子:不,既然上天让我和你重逢,我就不会再跟你分开。
周文:胡闹。。(话被大力打断)
。
大力:队长,鬼子来了。
周文:那我们赶紧躲一躲。快走,惠子我们一起走。
田大爷:周队长,俺家有一地道,能藏俩人,要不你们藏那吧。
周文(沉思):那大爷你跟小田躲起来吧,我们进山里躲一躲。
田大爷:这不行,周队长,你们藏起来,我们掩护你。
大力:大爷还是你们躲起来吧,我来掩护队长。
【音效6 :枪声1】
田大爷:不好,鬼子要来了。那。。让这位女护士带着小田躲起来,我跟你们一起走。
小田:不,爷爷我要跟你在一起。
周文:小月,我现在命令你带小田一起走。
小月:队长,你们保重。
(小月、小田从左边下场。)
惠子:阿文,你们也先走吧,我帮你们挡一挡。
周文:我怎么可能留下你一个人,我们一起走。
大力:队长别磨蹭了,真的没有时间了。
惠子:你们快走,我哥哥是山本大佐,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我稍后去找你。周文:不行,我不能留下你一个人。
惠子:这两位同志快点带你们的队长离开。不然你们就危险了。
大力:队长,抱歉了。(打晕周文,跟田大爷一起拖走周文)
田大爷(扭头):惠子小姐,保重。惠子:你是什么人?
李汉奸:哟,这是哪家姑娘,这么俊啊。
班长:(惊讶)惠子小姐(一家踹开李汉奸)
李汉奸:哎哟是惠子小姐啊,对不起对不起。这荒郊野岭的,您怎么在这啊? 惠子:我刚刚碰到我在东京的同学,来叙叙旧
李汉奸:这儿鸟不拉泡屎,鸡不生个蛋的地儿有您的同学?
惠子:是啊,有问题吗?
李汉奸:游击队现在就在这个村庄里,我正是奉大佐之命来搜查的。给我把他们几个抓起来
惠子:这哪有什么游击队。到其他地方搜去,你放跑了游击队我哥绝对饶不了你,滚……
李汉奸:是是是。。
日本班长:嗨咦,快走。
第四幕
李汉奸:报告……报告,太君,我们没抓到。
山本大佐:八嘎!(同时给李汉奸一耳光),我毙了你
李汉奸:是…… 是惠子小姐不让我们抓的。那几个游击队都在山本大佐:惠子小姐在这里?你肯定
李汉奸:肯……肯定
山本大佐:混蛋!给我追
【音效7:鬼子进村2】(小鬼子班长带人搜查,绕场一周回来)
小鬼子(班长):大佐,村子里面没有人
山本大佐:(抓着李汉奸的衣服)这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你走漏了风声? 李汉奸:太君……太君,我哪敢啊,我对您的忠诚日月可鉴啊
山本大佐:混蛋,给我彻彻底底地搜查。
班长:嗨咦。
瘸腿士兵:报。。告。。人抓到了
大佐:什么人?
瘸腿士兵:嘻嘻,花姑娘地干活。
大佐:哟西,带上来。
小田:呸,李二狗,你个死汉奸。。
小月:狗汉奸,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快放了我们。
李汉奸:少废话。大佐,游击队就是从他们屋里跑的,惠子小姐刚刚也在他们屋里。
山本大佐:哟西。你们两个告诉我游击队去哪里了?
小田:不知道,哼。
山本:惠子,你怎么在这里,这里很危险。来人,先带惠子小姐下去。
山本大佐:(架刀在小田的下巴下)不要以为你们跟惠子有交情,我就饶了你,快说出游击队的下落,不然我就杀了你。
小月:小鬼子,你欺负一个孩子,你就不是男人。龟孙子!
李汉奸扇一巴掌:怎么怎么给大佐说话的?
惠子再次上台:哥,你不要再滥杀无辜了,人是我放的,你放了小田吧。
山本大佐(震惊):惠子,你怎么能这样呢?这是对大和民族的不忠。你愧对天皇,来人,把惠子小姐带走!
山本:哟西,小月姑娘吗,你最好快点告诉我,游击队去了哪里。
小月:想知道?那你就把我放了。
(山本示意放人,小月冲上去抢山本的刀,被汉奸一枪打死)
【音效8:枪声】
【音效9:战争】
班长:有八路。
山本:你们给我出去看看。周文、大力、田大爷上场。
【音效10:枪声】
大力:狗日的,(打死小月身边的日本兵),小月!
(同一时间,田大爷打晕抓着小田的兵,爷孙俩抱在一起。)
周文:惠子!
山本:周君?
周文:山本君!没想到我们还是在战场上碰见了。
山本:周文君,我很敬佩你这样的军人,如果你归降我,我会给你更大的好处。周文:妄想,你们日本侵占我们中国,杀了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犯下了滔天罪
行,决不饶恕。
山本:周文君,我们都是军人,那就让我们用军人的方式来解决吧。(山本举刀,周文举枪。)
惠子(冲上来大喊):不要
(惠子上场拦住山本,被山本推到在地)
山本:惠子你让开。。(砍向周文的脖子,周文借机开枪打死山本)
【音效11:枪声】
惠子(哭喊):哥。。
【音效12:枪声】
杨大力打死汉奸:狗汉奸,你也去死吧。
【音效13:神秘园之歌】
惠子反应过来,爬向她哥哥,抱着哥哥大哭。
山本:惠子,我想回家。
惠子(哭):哥,哥,我带你回北海道。
周文(半蹲):这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惠子,只怪我们生不逢时。(周文说完倒地死去)
(追光)
惠子(放下哥哥,望向周文,哭喊):阿文。。
(惠子坐在两个人中间,痛哭)
惠子:战争,战争,一切都是因为战争,你夺走了我最亲的人和最爱的人,哥哥,阿文。
(熄灯)
谢幕!
艾森豪威尔的血色浪漫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