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01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精选12篇)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1篇

一、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 初中时期, 正是学生培养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并建立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牛津译林版《英语》正是是结合当前初中学生的实际状况, 为初中生量身编制的英语教材。此教材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已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的编写主要从词汇、语句语法、口语、阅读及写作这几个方面出发, 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培养初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 是词汇及口语的训练。词汇是学习英语者深入学习的基础。没有充分英语词汇的积累, 对于一个想要学好英语的人来讲, 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更具有警示的作用。当前初中学生在英语词汇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词汇量较少, 不能达到应有的词汇量的储备。这样也就导致了构建句子时, 词汇能力的缺失。此外, 学生在单词发音、功能的使用、单词的应用、语境等方面能力不足, 缺少对英语的实际应用, 更缺少英语口语的实用训练。初中生这些能力的不足, 最后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少了学习的兴趣, 并且有些英语课堂在教学实践当中氛围较差, 缺乏活泼的气氛。教学的过程当中缺乏对学生单词掌握情况的检查, 也缺少对单词发音的引导及错误单词的纠正。牛津译林版《英语》在教学应用当中, 较好的改善了以上的问题。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课堂上口语的训练, 也更加重视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其次, 是语法及阅读训练。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开始关注不同学年的学生学习、接受的能力, 针对七、八年级学生, 开始淡化英语的句法。陈述句、并列句、疑问句等都放到了八年级, 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句法的讲授。教材还引入了一些生活中真实而具有趣味性的英语小故事来逐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好的提高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再次, 是写作训练。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语法知识、足够多的词汇累积是拥有较好英语写作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教学实践也足以证明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在编排过程当中, 阅读、语法、写作等多个方面紧密的结合,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表达阐述的能力, 也让学生建立起来了学习信心。

二、课堂中引入文化教学

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为了适应国家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当中, 对于文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增强了对我国初中生文化的教学。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实际状况是:学习的时间较少, 并且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 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的了解也很少。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在编写当中也引入了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 拓展了初中学生的视野, 也增加了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储备, 同时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该版教材在实际的运用中从文化知识的深度出发,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初中是学生们形成良好认知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文化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基础。文化意识涵盖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同时也包括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学习。拥有较好的文化意识, 就会意味着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点有全面的认知及辨别的能力。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不仅仅从基本技能性的角度讲解英语知识, 更通过整个文化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们拥有了一个对英语学习全面的、多角度的认知了解及掌握。学生们通过教材学习, 不仅仅能够认识到中西方在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化, 也能充分的了解到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总之, 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叙述以及教学效果的比较、文化教学的引入、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三个角度, 全面的分析了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在教学应用过程当中的效果。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 我们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 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扩大学生英语的知识面。在英语文化的教学过程中, 还应当通过英语小故事、延伸阅读等等多个角度出发, 为初中学生打牢英语的基础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段廷婷.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的新理念[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5 (07) .

[2]吕勇民.活化英语教材内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 (04) .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2篇

2. collect information

3. used to do

4. be used to+名词/doing

5. be used to do/ be used for doing

6. get married/ tired/ paid/ hurt / lost / caught

7. play cards and Chinese chess

8. noise pollution / air pollution/ white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9. take off

10. from time to time

11. have an interview with sb.

12. look up a word in the dictionary

13. if necessary

14. be in service/ be in use

15. on one’s own= by oneself

16. start / begin with

17. provide sth. for sb./ provide sb. with sth.

18. lose one’s way / get lost (be lost )

19. It must be fun.

20. go skiing/ hiking/ swimming/ sightseeing

21. take photos (of sb.)

22. dance to music

23. give sb. some advice on

24. something interesting and special

25. make a video

26. hold a writing competition

27. write computer programs

28. come out

29. at the same time

30. a thirteen-year-old boy

31. fall asleep

32. play the role of

33. sell out

34. Most of them is good

35. on the radio/ on the air

36. Do you mind telling me how to?

37. 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

38. the host of charity show

39. Only if you sleep less during the day!

40. different ways of raising money

to raise money

41. give out

42. Will it be a success?

43. donate money to Project Hope

44. give something to people in need

45. make money by doing sth.

46. I wish (that) I could fly.

I wish (that) I were Yao Ming.

We wish you good luck.

I hope (that) you will like it.

I hope to pass all my exams.

47. set up

48. volunteer to do sth.

49. have some pocket money left

50. The good/ bad news is that

51. perform operations on sb.= operation on sb.

52. be grateful to sb. for sth..= be thankful to sb. for sth.

53. be proud of

54. All we need is enough money to carry on with our work.

55. improve the lives of children

56. treat them with kindness

57. leave a book at your place

58. support one’s family

59. care about other people

60. finish school

61. a helping hand

62. train for a charity walk

63. be known as = be famous as

64.be famous/ known for

65. group themselves into a team of four people= form groups of four

66. team spirit

67. This will be an experience.(that) you will never forget

68 Its aim/ goal is to raise money for

69. first-aid

70. give seats to the elderly (= old people)

71. pay attention to sth.

72. fill in the form

73. be willing to do sth.

74. theme park

75. remote control

76. all-time favorite CD-ROM

77. health care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3篇

关键词:牛津初中英语;问题;对策

目前我省采用的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以其崭新的教学理念,流畅的课程设置,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一部教材。也得到了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部教材也存在一些编写上的不足,造成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把握,学生适应困难等个别问题。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显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不足之处

白璧微瑕,物无完美。《牛津初中英语》作为一部新教材,师生适应方面的问题在所难免,分析总结这些不足,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教材本身设置和学生适应度方面。

(一)教材内容设置

就教材本身内容而言。尽管本教材做到了信息化时代知识传播的迅捷性和广博性。但是作为初中教材而言。有两点不足:其一,词汇量过大。与以往教材不同,本教材的适应对象涵盖面偏窄,换言之,该教材更加适合于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学习,有老师指出。该教材更加适合那些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初中学生,因此。教材的词汇量明显偏大,不但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记忆负担。而且还可能对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形成干扰,对当前初中阶段教学体系而言,学生的知识掌握面较广,英语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除了记忆方面,本教材将词汇学习由三会提高到了四会,这也增加了学生的词汇掌握难度和学习负担。其二,本教材中超前语言现象明显。作为以话题和任务为主线的课文设置,本教材弱化了语法等技能的掌握顺序。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加全面地对教材进行解析总结。既要做到课文教学的流畅性,又要做到语法句法等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达到对课文由熟悉到熟知再到提炼的层次。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的顾此失彼,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学生适应度问题

与上面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就是学生的适应度问题。目前教育改革后,打破了以往学生分类分层等“特殊化”局面,加之学生先前的教育经历差别较大,同一个地区、学校、班级的学生。在知识层次上参差不齐,对于本教材而言,有着良好英语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如鱼得水。能够轻松掌握教材内容,而对于英语基础差甚至是无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讲,这部教材的知识吸收则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这种矛盾存在于统一教学为主导的课堂中,无疑是让广大教师头痛的事情。这种初始问题如果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可能会不断加剧本已存在的两极分化,容易造成学生的偏科现象,教师也难以在降低教学难度和促进学生提升之间进行权衡,既能帮助基础差的学生适应教材内容。又能促进基础好的学生百尺竿头而非停滞不前。

二、《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不足的应对

针对本教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环节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改进。以增加教材的受益面。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首先,在教学准备上花大功夫。既然教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短时间内存在差异。那么在教学准备上就需要我们做到了解差异、利用差异、多管齐下,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目的。第一步,对于班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通过知识前测、谈话调查等途径,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大体的层次分类:第二步,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善于记忆的学生,词汇掌握可能更加容易。但是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力可能不够好,再比如基础较好的学生,尽管学习困难会少一些,但是同步学习中学习兴趣可能会降低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第三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每节课进行层次解析,探索有效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通过同一节课各有所得,实现小范围的“同堂不同步”。可以说这种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差异性的教学准备,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其次,多样化实施课堂教学。近些年来颇受欢迎的课堂互动教学在此可以进行挖掘。教师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有机分配到几节课中,也就是说,不同学生的学习任务实现顺序要体现出差异性。有的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有的可以从部分到整体。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划,比如将同一类型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同步),也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互助),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别学习,这样学生在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节奏,化差距为差别,化单一为多样,从中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教学手段上,教师则要充分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从多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迎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偏好。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完成课程学习。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创新性,教学应用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编写,突出了话题和任务的重要性,并配合其他功能和结构,创新性的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到了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上。因此,用好这本教材对学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一、牛津译林英语教材的特色

牛津译林英语教材共分为6册,每一册基本均由两个module及八个unit组成,其中每一个unit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integrated skills、study skills、task、self-assessment。教材以不同的话题为主线,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又富有时代特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知识,也强化了他们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接受能力;同时富有创造性的教材编排思路给学生更多交流、实践和探究的机会,激发和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的创新性教学应用

1. 优化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牛津译林英语教材十分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在每一单元的开头均增加了comic strip环节,通过卡通漫画中小狗Eddie和电子狗Hobo的对话,巧妙的导入学习话题,突出单元的内容要点。例如:在7A第一单元的comic strip中,Eddie同Hobo第一次见面,两个人进行了初次见面的问候交流,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将本单元的主题—自我介绍导入课堂。为了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多媒体教学所占的比重,向学生展示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影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量。

词汇积累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够掌握充足的词汇量就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标准规定,学生在初中结束之后能够掌握1500~1600个单词以及2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因此,加强词汇训练和积累应当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牛津译林教材适合小学毕业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的初中生使用,这些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故该教材没有像传统教材一样将词汇与课文分成明显的两个部分,而是将词汇部分删除将词汇学习同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的同时学习新单词并掌握它的用法。例如在let‘s play sports!单元中,在reading部分,学生通过完成选词填空,就能够了解不同运动的英文表示,于此同时也能学会如何表达“喜欢”,除了常用的like,be good at、love doing、enjoy,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用法。除此之外,教师在单词教学中穿插语音教学,使学生能够音标的拼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同时学会通过调整句子的重音和语调变化来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态度。

3.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掌握了多少单词,而是能够通过英语单词语法的积累能够掌握听、说、写的技巧,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或能够书写、阅读英语资料,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牛津译林版教材中每一个unit中都包含了Integrated skills部分,这一部分将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结合在一起进行操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班内同学进行分组,定下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编写对话并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观看其他组表演的过程中还能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综合利用英语,全方位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4.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要把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文英语教学的目标。牛津译林教材是由国外出版社主导编写的因此更能够帮助教师开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国外风俗习惯、语言知识的了解,使他们能够接受英语语言,树立世界眼光,认识到英语同中文之间的差异,学会更加地道的使用英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例如,在学习let’s celebrate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外的节日,诸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在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在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是Thanksgiving Day。这些传统知识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认知上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理解程度,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为未来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相较于市面上其他类型的英语教材更适合对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其独特的创新编排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了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使用恰当的途径,设计符合教材特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悟教材的真实性,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裴迎风.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中的创新性教学应用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5,03:21.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5篇

2. be divided into

3. shar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4. at times

5. keep secrets

6. forgive sb.for their faults

7. sense of humor

8. She is stubborn at times though.

9. make such a mess

10. come up with new ideas

11. agree with sb.

12. Would you mind doing extra work?

13. would rather do than do

14. Blue looks good on you.

15. be in a good mood

16. I’m feeling blue.

17. feel relaxed/stressed

18. a contented feeling

19. cheer sb. up

20. remind sb. of sth.

21. the color of nature

22. physical strength

23. have difficulty making a decision

24. figure out

25. get good marks in tests

26. make phone calls to sb.

27. promize sb. success

28. make an appointment

29. be good for sb./ do good to sb.

30. common problems teenages have

31.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32. focus on

33. stay ou late

34. from time to time

35. offer sb.some suggestions

36. give sb. an idea of

37. Susan prefers her drink hot.

38. Do you want your coffee black?

39. His computer broke down suddenly.

40. be in the wrong order

41. read sth. through

42. solutions to stress

43. deal with

44. be weak in

45. Mr Wu suggested that his students write to their penfriends about the causes of their stress.

46. keep the worries to yourself

47. wish for

48. I’m far too busy to go shooping.

49. a weekly round-up of what is happening in sport.

50. up-to-date information

51. the program covers different sports

52. a bit boring

53. This year’s Beijing Music Awards will be covered live.

54. send text messages

55. win free tickets

56. a horron film

57. A doctor is found dead in his house.

58. get scared

59. take a close look

60. the Asian Tiger in its natural habit

61. win an award

62. refer to

63. put away

64. enter the writing competition

65. the remote control

66. work on the plan

67. It is you who make our story so perfect.

68. Stop daydreaming! Be more realistic!

69. stand by

70. join the film industry

71. put all her effort into ballet training

72. play the lead role in the play

73. shortly after

74. win an Oscar for Best Actress

75.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76. remember sb. as

77. devoteto

78. work closely with UNICEF

79. earn sb. many awards

80. The president presented her with the Medals.

81. pass away

82. rush into the cinema

83. action films

84. fall in love with

85. star in mant films

86. keep doing

87. The person is wanted for murder!

88. He was last seen leaving his office at 7p.m.

89. bleed to death

90. Detective Lu added that the police are checking the scene for fingerprints and other clues.

91. be guilty of

92. be charged with

93. break into

94. computer systems

95. offer a reward of

96. for a short stay

97. the endangered birds

98. the changes in their numbers

99. sort out

100. a radio program on bird

101. email sb. at

102. mop the floor up

103. A coach crashed into a tree.

104. wash away

105. survive the earthquake

106. happen to sb.

107. look at each other in fear

108. run in all directions

109. run out of

110. calm down

111. A moment of fear went through my mind.

112. stay alive

113. in a great hurry

114. drop to -5

115. make an excuse

116. A snowstorm hit Beijing.

117. can do nothing but do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口语纠错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36

初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口语发生错误,教师进行错误纠错时应该追根溯源。要分析学生发生口语错误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在语际上的理解。把握正确有效的口语纠错方法,这些方面老师都值得注意。英语的口语表达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课改的重视,英语口语的准确是教师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就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口语纠错进行研究,作出以下探讨。

一、英语口语主要错误的原因

(一)在语境语法理解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容易习惯把母语带入,但英语与母语存在一定区别,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无论在语法上与语境上,学生习惯性带入母语语法按母语语境导入学习,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母语中“你是谁”如果初中学生用母语语境去理解带入英语去表达就容易说成“you are who”这种错误便是学生运用母语逻辑,导入英语学习而产生的语法口语错误。这是对语法语境的不理解造成的,教师应细心纠正,向学生教授正确的语法表达形式,让学生分清区别,正确理解。

(二)语言内部规则熟悉不全引起的错误

初中学生对英语语言内部规则并不完全掌握,因为内部规则不能熟练使用转化而造成的口语错误。例如:由对个别词语使用用法的错误理解造成使用泛化,talk about to people,混淆了talk的不同用法。教师在纠正时一定要注意向学生教授其固定语境用法、语法使用规则的区别,让学生理解全面。

二、对初中英语课堂口语纠错的技巧

(一)把握纠正的时机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口语时需要自信心,但信心往往需要复杂的建立过程,当学生在练习英语口语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果断严厉批评指责让其修改,这样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不敢再开口说英语,失去对英语口语练习的信心。应该温和轻声细语修正其口语错误。严厉而没有耐心的指责容易引起反效果,让学生不愿开口犯错。

(二)掌握好纠正时的策略

如果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时,出现了口语错误,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对口语错误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语纠正,这样既维护学生的自信也让其明白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肯定,让学生有自信,更自觉自主地学习口语。教师还可以在发现有口语错误的学生时,用引导启发式的方法纠正其口语错误。教师发现口语错误,在领读时及时放大音量放慢音节速度,让学生自觉发现自身口语错误自己纠正,在放慢带读领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改正。

三、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与口语纠错的创新

(一)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跟传统的英语教材相比更加注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都有Main task环节,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知识点连接紧密关联密切,但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口语练习上展开的训练环节相对较少,教师应在课堂中进行穿插的口语练习。

(二)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口语纠错需要不断创新。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所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在现实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课前课后准备,详细准备好口语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所学单元词汇,提前或者课后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课外资料,或者收听部分有趣的音频或者电视剧,让学生在有趣的阅读收听内容的同时跟着练习,背诵英文歌词熟悉语法语境,两两朗诵台词对白加固对情境语法的理解。还可以规划话题让学生准备材料讨论。在上课之前定好话题让学生在课上自由讨论,鼓励学生们的发言,在讨论中自然地练习口语。在讨论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老师对刚才学生在讨论中的错误进行纠正,通过讨论话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通过不断的讨论练习的积累,不断地练习纠正,可以促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结论

提高初中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纠正。特别是针对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自身特点,引入了更多的阅读资料来扩展学习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对于阅读资料的口语练习要及时到位。理论知识功底好,但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无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点。提高口语练习能力,对于以后的生活交际有很大帮助,也能为语法学习提供语感引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口语的纠错教学应该结合教材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在对纠错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同时,还应当在口语教学最初阶段做好准备工作,从而有效减轻纠错教学的工作量,提高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的整体教学水平。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7篇

一、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创新点

和以往教材比,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有很大变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其更加注重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套教材不但在知识信息涵盖面上做到了广博和及时,内容更加生活化,而且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灵活安排,弱化了传统教材那种千篇一律的砌墙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词汇知识上,不但词汇量比以往有所扩大,而且词汇本身的掌握要求有了更加细致的A、B、C等类不同掌握目标的划分,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更加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了点面结合。另外,将学习程序安排得更加自然化,没有拘泥于以往学生学完单词再学课文的单一方式,甚至有的课文中的单词并不在生词表中,这实际上是迎合了学生知识水平差异性的具体体现,也使得学习任务更加灵活化和个性化。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安排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自然化和整体性。同时,活泼的教材内容除了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还为差异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教材的自主学习。

二、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体途径

结合这套教材的创新之处,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教学元素,采取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充分学习。

(一)创新单词教学

词汇量的多少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进行单词教学,是值得每位英语教师认真考虑的问题。首先,牛津版教材单词容量大,掌握要求分类细,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单词,教师可以分而教之,比如根据词性进行词汇分类,名词教学如bread,mobile phone,主要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呈现等方式进行,而动词一类的教学可以通过动作模拟、情景演示等进行。其次,通过创设情境,为单词的提供一定的语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活情景互动进行单词练习,加深对单词的感性认识。第三,单词的教学最好结合已学习过的句式进行,可以采用替换法、对比法等进行,另外,通过构词法对学生的词汇量进行扩充,对于有着明确词根、词缀意义的单词,教师要及时进行延伸教学,如学生学习了use后,结合构词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useful,useless等单词的意思。

(二)创新语法教学

如果将单词比作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建构元素,那么语法则是将这些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并赋予完整意义的链接。语法教学的创新主要是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认知需求和任务出发进行规则学习。比如在讲授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AUnit 5Going shopping中的Grammar时,先让学生观看自己精心制作的flash动画,之后提出“What are we doing now?”然后结合参考答案对时态的规则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学习,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对这一句型进行内容替换,这样能够围绕语法规则产生丰富的课堂互动内容。教师通过对每一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学习内容。这部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在Grammar部分和Checkout部分都对语法项目的学习进行了呈现和要求提升,教师结合这些内容进行语法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轻松而有效。

(三)加强课文朗诵训练

语言学习目的在于能够灵活运用于实践,这套教材更加体现了这一本质要求,这就提示我们在做好基础内容教学的基础上,要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强化朗诵环节,这也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熟练诵读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大量跟读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最好能够达到成诵的程度,尤其是Reading和Main task部分提供的短文,浓缩了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和实践精华,最好能够让学生进行熟练背诵。第二步,通过教材设置的目标任务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强化。可以说,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实践运用的基础。从模仿到原创,学生会通过对写作的熟练达到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进行情景对话实践的有效过渡。第三步,在克服语法、句法困难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情境进行对话创作和表演了,这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步骤,就可以让学生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吸收,并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更加注重新课程标准理念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不仅在教学观念上更加新颖,而且以其流畅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广大师生所喜爱。相信在大家的不断探索和应用中,这套教材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奚翠萍.基于初中牛津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 2010 (5) .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8篇

一、设计分层作业,自由选择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入手,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情况顺利完成作业,展现自己的才能。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情况,根据指示与能力等因素,将其分为A、B、C三类,分别表示优秀生、中等生与学困生,随后围绕不同层次的练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需求。其中C类学生应当以基础类作业为主,如单词的抄写等;B类学生可在C类的基础上加一些听说读写的作业;A类学生则需要增加作业难度,拓展延伸,做一些综合作业,如探究练习或者自编自演等。如在学习“Colours”的词汇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C类的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词并默写,跟读录音,模仿语调;B类的学生负责整理一些与颜色相关的词汇,完成填空题;A类学生负责翻译重点词组,使用What colour is/are...?Whose...is it?等句型来编写对话,还可设计选做题与必做题。当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命题,编写一份试卷,同时提供一份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学生在命题的过程中,必定会仔细翻看教材,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挑出重点与难点,在此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此外,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缺点来设计作业,有些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教师就可为其设计一些阅读训练任务,如完成阅读题目或者猜词题等。

二、设计作业时追求多样化的形式

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当注重多样性,丰富作业的形式,例如侧重于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记忆型作业,侧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运用型作业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英语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此外,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编作业,由此便可发挥其主体性,激发其潜能,也可设计一些合作性作业,让师生共同来完成作业。例如在学习“Unit 3Let’s Celebrate!”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编写与万圣节相关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可要求独立完成,也可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作业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如万圣节故事的讲解或者关于万圣节的来源等,也可以是动手操作的作业,如制作万圣节的服装,还可以是小组合作表演与万圣节相关的节目等。此种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英语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养。

三、评价方式多样,鼓励学生进步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怎样评价其作业,就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应当以鼓励的形式为主。在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时,可尽量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Well done!”“You’ve progressed a lot.”等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如此便可增进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英语课。对于其他的作业形式,如演讲或者表演等,教师则可发动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如此便可给学生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与口语等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学生的学期评价,不能仅综合平时的测验或者考试的分数,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变化,看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是否端正了学习态度等。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9篇

一、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评价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而教学的客体应该是英语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 一套好的教材不仅仅承载着知识, 更应该从学生的学龄特点出发, 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纵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设计, 将其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教材一个单元四课时的固定化格局, 新教材在单元教学中的设置上, 若干板块有机融合, 目标指向性不仅仅是知识,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表达、交际的能力。更符合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教材从学生主体化教学出发, 除了注重知识、技能, 以及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外, 还注重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相比, 这一套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学, 教材各个部分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各不相同,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而且教材各个部分能够呈现出完整的学习过程, 过渡自然而富有启发性。

二、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 同时也额外注重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为此一套教材要言好必须注重教师因素, 教材的作用在于教师使用教材进行英语教学时, 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自身在研究教材、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学水平和语言素养也要能获得发展和提升, 教材不仅仅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教材还要给教师留下备课和自主选择素材的空间, 教材应该具有开放度, 让教师的智慧能够得到体现。

我们现在用的这套英语教材, 给教师提供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 在教师用书中呈现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方法、策略的指导, 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案例范本, 同时教师用书还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让我们的语言教学更为具象化, 不枯燥, 不脱离文化背景, 当然, 教师用书对于我们教师的实际教学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套教材还有一定的留白, 要求我们教师花时间到生活中、网络里去寻找教学素材, 借此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提高我们教学水平。

三、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评价

课程标准是我们是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准绳, 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高度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化要求, 教材与其关联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

1.牛津高中英语体现了课标中的时代性要求

教材所选择的语言素材既要反映语言的发展, 又要满足时代的发展, 要能够将当前高中生所处的生活及精神面貌完美的展示, 同时又要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密切地联系, 让学生从教材中读出思想性、真实性和时代性,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联系。

《牛津高中英语》的单元设计, 所选择的题材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机相联。内容的整合上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英语学科知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三个方面出发, 有机结合, 通俗、实用又不失科学性与人文性。

2.牛津高中英语注重基础, 又不失开放

这套教材注重语言的基础性, 同时又具有选择性, 提高了教学的开放度, 《牛津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加上选修课程一共分为11个模块。前面的5个模块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 旨在夯实全体学生的语言基础, 接下来是顺序选修教材, 学生如果扎实地搞好1—8个模块的学习, 可以较为轻松地应对高考中的基础知识考查。最后3个模块是在前8个模块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 目标指向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整个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 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有相互紧密联系, 循序渐进、循环递进构成了一个立体式的知识结构。

3.牛津高中英语注重思想的渗透

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 对于每一门学科而言都应该渗透德育,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 我们这套教材每个单元有一篇主阅读和一篇副阅读, 渗透着中外文化, 给给学生呈现外国文化的同时, 还渗透着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 借助于中外文化的对比,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体而言, 《牛津高中英语》这套教材是符合当前新课改要求的教材, 编者在教材编写上是花了心血的, 是整体编写组智慧的结晶, 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功能性, 在教学上满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要求, 当然,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这套教材应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限于版面和笔者的认识水平, 对于教材的不足之处在此就不冗举, 本文对教材的评估只是冰山一角, 更全面的评估还需要大量的实践中来检验教材的质量和有效性。

摘要:自2005年9月以来, 我省将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语》选为高中英语教学, 至今我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已有三轮了, 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就这一套英语教材谈一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教材,高中英语,评价

参考文献

[1]王蔷, 陈晓掌.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王艳娥, 陈海蛟.英语教材评估标准述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5)

[3]叶文洁.评价牛津高中英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4]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10篇

如何评价和选择教材是外语界教育研究人员和英语教师亟待研究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标》) 提出了外语教育教学的新的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新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同时也对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否符合《课标》要求, 本文将采用文献法和问卷法并参照程晓堂依照《课标》提出的评价标准对《牛津高中英语》进行文本评析, 以期为一线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提供借鉴。

二、教材评价

本文借用Grant (1987) 设计的教材评价表, 对教材的主体进行动态的调查研究。

1. 调查目的及调查对象:此次调研共走访了两所学校 (其中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高级中学, 属江苏省四星级学校, 位于城中;南莫中学为江苏省三星级学校, 位于农村) , 分别抽取这两所学校的两个班级, 共199名高一学生, 30名高一组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 有效问卷30份, 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199份, 有效问卷190份, 有效率95.5%。

2. 调查结果与分析:笔者对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定量分析。

第一部分: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1.教材吸引力:89.47%的学生认为教材对他们有吸引力。5.26%的学生认为没有或者说不清楚。也就是说编者很好地掌握了高中生的兴趣爱好。

2.教材文化:84.21%的学生认为能接受教材文化。说明编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知识的技能。因此, 加强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 在实践中和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对艺术课程的理念是尤为重要的。在实践当中, 有很多老师已经在有意无意地尝试着做了很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的工作, 这是教学实践的要求, 也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综合性艺术课程教育中, 不论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还是理论的形成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 以至于提高自身的全面修养, 其实都需要在实践中和学习中来适应课程的需要。在课程面前我们艺术教师要有时刻迎接挑战的信心;反过来也是为教师带来一种机遇。在机目的基本实现。

3.学生的学习需要:73.68%的学生认为教材反映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教材基本能让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

4. 教材的难度与篇幅:只有63.2%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适当, 68.4%的学生认为教材篇幅适当。

5. 教材的装帧设计:90.5%的学生对教材的装帧设计满意, 9.47%的学生对其不满意。

6. 教材的真实语言素材:84.21%的学生认为教材有足够的真实语言素材, 编写内容基本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7. 教材注重语言技能的发展:73.68%的学生认为教材能兼顾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实际运用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66.7%的教师表示能做到兼顾学生考试的需要和实际语言运用的需要。

8.教材的交际活动:68.4%的学生认为教材有足够的交际活动, 26.3%反映没有, 5.3%的学生说不清。

第二部分:教材是否符合教师的教学需要。

1.教材的内容和版面设计:93%的教师认为教材的内容和版面设计满意。

2.教材的教参:100%的教师认为教参就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出建议。43%的教师认为可以不依赖教参教学, 57%的教师认为必须有教参助教。

3.教材的教学方法:93%的教师认为教材体现或建议的教学方法符合教师、学生和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 97%的教师认为教材容许教师调整教学方法。

4.课外备课时间:60%的教师认为教材有利于教师节省课外备课时间。40%的教师认为不利于。

5.辅助材料和复习、测验材料:100%的教师认为教材配备了复习、测验材料, 34%的教师认为教材的必备辅助材料不够。

6.新旧知识的结合:87%的教师认为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和重点语言现象的再现率。

第三部分:教材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1.权威机构:100%的教师认为教材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2.《课标》内容:100%的教师认为教材遵循但不拘泥于《课标》内容和要求。47%的教师认为如果教材内容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 超出内容不利于教学。

3.教材内容体系:有将近83%的教师认为教材内容的安排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过渡的。9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方法的设计与安排周密、合理。

4.教学目标:97%的教师认为教材的编写有明确的使用对象和教学目标, 每个模块的第一版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

三、评价结论及启示

《牛津高中英语》教科书遵循了《课标》的基本要求, 其特点如下: (1) 具有灵活性和可选择性。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2) 以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教材中设计的活动以意义的理解和表达为主要目的。 (3) 使用真实、地道的当代英语语言材料。任务型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教材中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 (4) 注重中外文化的比较和交流。 (5)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 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能力、潜力、兴趣、学习基础和长远目标来学习。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牛津高中英语》以及教师自身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希望教材使用者在使用该教材时能完善这些不足:

1. 贯彻新课程理念:

牛津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 教师认识到其重要性, 就应坚决贯彻执行。否则, 不能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 “穿新鞋走老路”, 就不能达到新课程目标。

2. 深入研究教材:

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编写的结构, 对于那些对学生难度极大、篇幅较长的、超出大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新教材不再以语法体系编排教材内容, 每个单元有固定的Grammar and usage板块, 讲解一个语法知识点或语法体系。

3. 兼顾知识技能:

外语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切不可因高考而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 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事实上学生有效地运用英语交际是能提高英语成绩的。

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牛津英语教材也一样, 本文只对牛津教材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评价, 希望对教材使用者和研究者有所启发。

摘要: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 也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体现。本文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为基准, 结合程晓堂提出的评价标准对《牛津高中英语》进行了一个粗略评价, 进而为广大英语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牛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外部评价

参考文献

[1]程晓棠.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黎海燕.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困惑[J].中外教学研究, 2008, (5) .

牛津初中英语新教材的缺陷分析 第11篇

一、新教材独到之处

1.教材容量大,覆盖面广,为英语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输入量

话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如朋友、节日、宠物、明星等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很感兴趣。

2.课本版块的变化

每册书由六个单元变为八个单元,但每单元的内容减少了,分散了难点。以前每单元reading 后都有冗长的vocabulary,现在这个版块被删去,减轻了学生的词汇负担。语音被作为重点回到书本上。老版初中教材中没有音标教学这个版块,而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忙于赶进度,只能抽时间带学生“囫囵吞枣”,效果可想而知。新教材将音标系统地分散于各个单元,便于学生掌握。

二、新教材中存在的缺陷

1.词汇量过多,布局不均

单词记忆是很多学生英语学习路上的拦路虎。据统计,新教材中初一的词汇量达到900多,初二是700多,而初三是600多。对于初一的新生,我认为应该多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及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他们刚进入初中,对英语感到好奇,如果这时词汇过多,会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从而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及自信心的培养。

2.语法的分布过于密集,没有体现渐进性

如现在的7b第三单元刚介绍了将来时,第五单元就提及一般过去时,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吃不透,消化不了。本人发现初一教材的语法内容偏多,而初三的语法内容却很少,这可能跟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密不可分。初三都在忙于题海战术,忙于复习,哪有时间上语法课?从这点看,教材在编排时也是始终围绕着中考这根“指挥棒”,殊不知这给初一初二的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也不符合教育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

3.超前的语言现象在教材中出现

如在7a Unit 1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How to look after your edog?” 7b Unit 2 中则出现了短语a good place to live,而这些知识点到8b,9a里才正式介绍,提前出现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4.Intergrated Skills环节有待改进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学科,要满足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个需求。Intergrated Skills这个部分主要是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这两个任务安排在一节课里时间有点紧张。前面的听力环节内容稍难,而有好几个单元后面的对话环节与前面的听力部分内容没有什么关联,无法实现自然过渡。

三、使用新教材的几点建议

1.教材的改进

对于教材中编写不合理和有疏漏的地方,本人建议教材使用者可向教材编写者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优秀的教材改进方案,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避免走弯路。

2.认真做好集体备课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在集体备课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才能更好地探讨“教什么”,“怎样教”。同时,我们也可以多去听听别的英语教师的公开课,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思维,摆脱故步自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优化教学过程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始终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编排,吃透教材,适时放慢进度。对于新教材,我们不仅要看见其固有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懂得取舍,更应该发现其闪光之处,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我们要做到在生活中多关心学生,懂得宽容、理解、信任。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少埋怨,尝试着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时,要常常结合所学的内容多讨论有关情感态度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5.借助教辅工具和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不仅是困惑,更是挑战。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因材施教,克服教材的不足,不断学习、研究、提高,以适应新时代新教育理念对英语的需求。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12篇

一、教师对中学英语教材的不同态度

近几年来, 在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学交流活动中,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中学英语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迥异。

(一) 依赖教材, 视为经典

不少教师认为教材是最经典的教学材料, 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专家编写审核的, 因此课堂上只按部就班, 不敢越雷池半步, 只要是教材中出现的词汇或语言点, 必定认真讲解, 乃至使出浑身解数纵横贯通, 全然不顾课标要求和学生接受能力。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中有些环节中的说明性文字较多, 也有一些较难的词汇和表达形式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即可。但是, 有些老师对此不敢轻易放过, 认为只要是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点, 就必须讲深讲透, 导致课型混乱, 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 效率低下, 课时紧张, 学生听后茫然不知所从。

例如, 江苏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八的教材编排意图是欣赏文学艺术, 其中Unit 2 Reading TURANDOT IN BEIJING一文是一篇剧评。其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1. How is a review of an opera usually organized? 2. What is a solo, a duet and a chorus? 其次, 学生应快速获取信息:1.What is Turandot? 2.Who wrote Turandot?3.Was the performance indoors or outdoors? 文章中固然出现了一些专有名词和较难词汇, 但可以在整体感知之后借助上下文语境去理解, 并不妨碍阅读获取信息。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执教老师拘泥于词汇和知识点的传授, 忽略了剧评的特点和阅读策略的指导, 课堂显得支离破碎, 偏离了教材的要求。

(二) 忽视教材, 偏重应试

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有些教师重视高考导向, 忽略教材应有的地位, 忽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忽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改革后的高考试卷上考查的知识点直接和教材内容挂钩的并不多, 部分教师便觉得在处理教材上花太多时间没有必要, 还不如根据高考题型训练学生, 提高解题能力。殊不知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高考对学生所需要的技能培养必须以教材为载体。

江苏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每个模块中都有Welcome to the unit和Word Power版块, 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这两个板块中的语言点不多, 和高考知识点联系不大, 往往就省略了这两个版块的学习或是一带而过。其实, 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版块在进入新单元时能够激活学生对已有的和单元话题相关的知识, 增强对新学内容的兴趣, 而Word Power版块是要学会根据话题扩充词汇的学习技巧, 以及学习很多与话题表达相关的习语。教师与其经常埋怨学生上课没有热情, 不如经常反思自己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兴趣做了哪些铺垫;与其抱怨学生词汇量小、书面表达中不会运用高级词汇, 倒不如反思教学环节中进行了哪些有效的拓展训练。

(三) 善待教材, 活用资源

关注学生的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任何教学行为都应该围绕帮助学生的学习来展开, 都应该指向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 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实效, 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适度的处理, 很值得提倡。

例如, 模块二Unit 3 project INTERVIEWING AN EXPERT, 课文内容涉及对杨利伟的事迹介绍。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送入太空,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登月, 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对课文内容无疑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些对待教材的不同态度其实是与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材关系的理解程度有关的。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总的行为准则, 如果不深入研究课程标准, 不能把握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和方向, 就不可能设计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材处理过程中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能灵活、正确地驾驭教材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不强。英语教材是核心的课程资源, 部分教师对整套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不够熟悉, 对各模块呈现的话题没有综合性的整体意识, 对各版块的编排意图不能认真领悟, 有些版块和内容被随意删减, 严重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初衷。

当然, 也有不少教师已经具备了正确使用教材的意识, 在课堂上也有所体现。但是, 课程资源的整合不仅仅需要认真领会教材, 还需要对各种视频资料、网络资源、时事报刊杂志等进行收集整理。如果教材上的内容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必须考虑从其他的课程资源中获得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培养自身很强的教学素养, 才能在教材处理中敢于取舍, 灵活使用,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系统的教学资源。

二、中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现状

任何一本优秀的教材, 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学生的需要, 且其从出版之日开始, 就落后于时代了。国内的教育学者均否定教材的“圣经”地位, 相对于教材编写者的“一次开发”而言, 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 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教材进行适度删减、调整和加工, 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 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学情景和学生需求。” (俞红珍,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论文第29页)

目前, 中学英语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大致有三种状态:

(一) 凭感觉, 随意开发

在教材处理过程中, 发现有部分内容不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和需求, 教师往往产生了“二次开发”的想法, 但是这种开发如果不能坚持课标和教学目标, 往往就违背开发的初衷, 课堂是热闹了, 但教学目标并没有达成, 显得随意性较大。

(二) 赶课时, 任意增减

在文化背景的介绍方面, 因自身知识结构存在欠缺, 部分教师回避教材中不熟悉的内容, 对其没有进行认真处理, 导致教材的编排意图得不到相应的体现。比如诗歌单元, 不少英语教师对诗歌少有研究, 高考试卷上也鲜有体现, 课堂上也就一带而过, 节约了课时。而对于所谓的高考重点, 又随意增加课时, 比如定语从句的讲解, 有的老师所用课时远远超出课标及教材的意图和要求。

(三) 弃教材, 盲目替换

听课调研活动中发现, 有教师在“二次开发”的过程中, 无视教材, 盲目地另辟蹊径, 显示自己超越教材的能力, 舍本逐末, 忽略了教材的经典性, 极大地浪费了教材资源。其实质是对教材的一种欠读或误读, 是对教材前后版块的逻辑关系领会不够深入的反映。

三、对中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思考

(一) 开发目的

任何的教材“二次开发”行为都需要以帮助学生学习为最终目的。中学英语牛津译林版教材是中外专家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的一套认可度较高的教材,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是所有的语言情境都具备时代性的特征, 都符合本地区学生的兴趣和文化认知背景, 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合理使用和二次开发, 便于提供给学生更新、更真实的情境,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科学地学习。

(二) 开发原则

开发英语教材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基于教材分析。教师要对整套教材的话题分布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比如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有五个必修模块, 还有六个选修模块, 十一个模块的十一个话题从青少年生活到社会文化、科技发展, 分布循序渐进,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般情况下不宜大动干戈。每个模块都有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k, project , self-assessment七个板块, 教师应深入思考每个板块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需“二次开发”, 应根据每个板块的作用和特征来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发教学内容。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应据对整套教材的体系分析来确定。

二是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总准则, 进行教材“二次开发”必须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 把握教学的总目标, 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某个单元、某个课时的目标, 才能使教材开发与教材相得益彰,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需要是不同的,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 兴趣也不同, 其所积累的文化背景、知识背景都不一样。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的课程资源才能吸引学生。

(三) 开发方法

教材的“二次开发”是重整课程资源的过程, 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生活实际, 甚至教师自身都是很好的资源。常用的开发方法主要有增加、删减、替换和调整等。

1.增加。这主要是指增加文化背景, 增加真实语言材料, 增加不同形式的练习, 增加同一话题的词汇等。文化意识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的文本内容中往往对文化背景的渗透不深, 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例如, 译林版教材模块二Unit 3 Reading THE CURSE OF THE MUMMY, 文本中出现的lucky pet bird和snake是必须关注的。如古埃及很多的法老戴的王冠上, 中间有一条蛇, 这就是眼镜蛇。这个眼镜蛇, 在古代埃及是受到人们尊重的, 因为它是一种保护蛇, 保护着王位, 它随时能够吐出火焰, 把那些侵犯王位的人消灭掉, 把他们燃烧掉, 这是一个神物。宠物鸟是领他们找到图坦卡蒙墓的罪魁祸首, 所以要把它吃掉, 这是神的意旨。

教材的编写需要照顾到语言结构和功能等的呈现,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地道性, 教师可以增加适度的真实语言输入, 比如报刊杂志和英语网站上的一些原汁原味的阅读材料, 甚至是一些音频或视频材料, 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教材中的练习形式往往比较单一, 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倦情绪, 但是练习的质量却比较高, 弃之可惜, 教师可考虑增加一些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模块八Unit 1 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 课文体裁是persuasive essay, 简要介绍了Charles Dickens: England’s greatest writer以及GREAT EXPECTATIONS, 课文中着重介绍的是小说的部分情节, 读者对Charles Dickens的语言风格和完整情节并没有体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呈现部分章节的原文或Summary作为拓展阅读。

牛津译林版的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中心的, 但是教材提供的词汇还不够丰富, 教师可以适度增加一些与话题相关的词汇。例如, 模块一Unit1 School Life这一话题中, 描述人物品质方面可以补充如下单词:

adaptable, aggressive , ambitious, analytical , apprehensive , capable , charitable , competent , confident , considerate, constructive , contemplative, cooperative .

creative , dedicated , devoted , dependable , diplomatic , dutiful , well-educate,

efficient , energetic , enthusiastic , expressive, faithful , forceful , frank .

generous , hearty , hospitable , independent , intellective , intelligent .

inventive , just , kind -hearted , knowledgeable , learned , liberal , logical .

loyal , modest , motivated , objective , practical, precise , persevering , punctual .

purposeful , qualified , realistic , reasonable , reliable , responsible .

self -conscious , selfless , sensible , sincere , smart , spirited , sporting , steady,

optimistic , independent , out -going , punctual.

2.删减。删减是指删减教材中过难或过易的学习材料, 删减教材中难度不适合学生实际的练习, 删减没必要掌握的词汇。例如, 模块二Unit 3语法部分。教材提供的练习是美国一位女性飞行员Amelia Earhart的故事。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 清晰地体现Amelia Earhart所从事一些活动的先后顺序, 从而训练区别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的语句。但是, 学生对于这位女飞行员并不熟悉, 而且她在美国历史上也没有重要地位, 因此以她的经历为故事背景设置语境并不理想。教师可以删减这段材料。当然, 删减教材内容不是简单的一删了之, 而要切实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客观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的手段优化使学生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情况调查中发现, 部分教师出于高考应试的功利思想, 对于教材中相关版块内容的处理显得过于随意。江苏译林牛津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 每个reading后都有一个reading strategy, 新闻稿、小说、剧本、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相应的阅读策略指导, 应该说系统地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以及阅读策略是课标的要求, 也是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但是, 如果对此内容不重视, 甚至随意省略、删减, 只片面重视阅读材料本身, 那显然没能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设计特点, 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初衷, 难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替换。替换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实际替换教材中的有关例句, 替换教材中的任务或练习等内容。例如, 模块二Unit 3 task这一版块中, skills building这一环节中的listening for numbers训练难度偏小, 学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结合江苏高考听力试题的要求和特点, 对于听力中数字的判断还会出现一些简单的运算和干扰数据, 教师可以根据高考的一些典型例题, 合理设置情境, 让学生系统训练在购物、日期、时间等语境下对数字的判断和理解。这种替换无疑增强了挑战性, 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教材内中资源是有限的, 而且因为区域、经济、教师水平的差异, 教材资源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同地区的教师应根据各自优势、学生实际、学校特色、教学时间和空间等情况, 不断优化课程资源的整合, 在遵循课标的前提下, 重新组织更适宜于学生使用的教学材料。例如, 模块二Unit 2 project, making a travel leaflet, 教材中所采用的材料是云南香格里拉的旅游介绍, 但缺乏一些图片, 语言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对此, 教师就可以自己收集的一些leaflet来替换教材原有材料。如有必要, 还可让学生进行辨别, 以便更直观、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一个更趋完美的leaflet。

4.调整。调整是指就教材中的内容安排顺序进行调换。这可以是单元间调整, 也可以是单元内调整, 还可以在版块内调整。比如, 话题涉及重大节日或和时事关联的内容时可以提前或延后教学;教材中部分单元Word Power可提前到和Welcome to the unit一起呈现;语法可以适度集中等。教学内容的调整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 使学生主动地把握贯穿教学单元前后的知识。

教材的“二次开发”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调整或取舍, 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进行的课程重构。“二次开发”的主体不仅是教师, 也包括学生。学生是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主人,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共同构建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平等关系。让学生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 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还有助于教师拓展认知领域。这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 更要关注学生的当前状态和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 拓展和丰富教材内容的时空内涵和生活意蕴, 使教材变得更加丰富与适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崔允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4]钟启全, 崔允槨, 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沈倩.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以<牛津英语> (上海版) 教材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9.

[6]俞红珍.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以英语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8.

[7]匡荣.“二次开发”高等数学教材之点滴尝试.[J].新课程 (教师版) , 2010, 3.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精选12篇)初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 第1篇一、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 初中时期, 正是学生培养自己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