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的养护措施
草地的养护措施(精选12篇)
草地的养护措施 第1篇
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草原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 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 牧草产量下降50%以下, 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为了加快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 防止草原继续退化, 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 达到草畜平衡,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尽快建立人工草地成为必然。
1 建立人工草地所需条件
建立人工草地应全面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 并且要遵循自然规律。阜新县雨热同期, 光照资源充足, 能够满足各种牧草生长的需要, 是各种牧草种子的成熟带。
1.1 土壤条件
北部和西部土壤主要为褐土, 南北为棕壤土, 中部和东部为草甸土, 在北大河、绕阳河等沿岸为沙壤土。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均能满足牧草的生长条件。
1.2 地形条件
建立人工草地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原生植被遭到破坏、草地遭到重度“三化”破坏的地段, 尽量避免开垦好的草地。但有一部分草坡土质瘠薄, 土层达不到10cm的不适宜补播牧草, 岩漠化严重的不适宜补播牧草, 25°以上的坡度不适宜补播牧草, 如果土层达到要求确需补播的采取环山等高打点补播。
2 建立人工草地的技术措施
2.1 土壤耕作技术
牧草的补播关键是整地, 对补播的地方必须破土。对熟地撂荒的要采用浅翻灭茬、靶磨、镇压的作业程序。对退化草地和生荒地要深翻 (深翻深度25cm左右) 、重靶, 消灭草地原生植被并破坏其再生能力, 使要补播的草地牧草免受野生植物的影响。地表达到疏松、细腻, 便于牧草出苗和后期生长发育。
2.2 人工草地的播种
2.2.1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牧草种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苗、幼苗生长及整个发育周期, 因此播前必须对牧草种子进行清选室内检验、处理等一系列工作。清选:除去杂质和不饱满种子;室内检验:检验牧草种子发芽率、纯净度、水分、异粒种子;牧草种子处理:豆科牧草种子硬实处理, 禾本科牧草种子去芒处理, 牧草种子消毒处理。
2.2.2 种子的播种量
牧草种子的播种量与种子质量、生物学特性、土壤肥力、整地质量及利用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遵循的原则是:牧草种子粒大多播, 粒小少播。收草为主的要多播, 收种子为主的要少播。品质好的牧草种子播量少些, 品质不好的牧草种子播量多些。土壤干旱不易保苗的多播, 土壤湿润易于保苗的少播。根据不同品种的牧草制定了参考播量, 见表1。
单位:kg/亩
2.2.3 播种深度
牧草种子的播种深度 (覆土厚度) 是牧草种植的成败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覆土过厚牧草种子发芽后难以破土而出, 覆土过少牧草种子发芽后易芽干而死。所以播种深度要考虑牧草种子大小、牧草种类、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等因素。一般来说, 豆科牧草要比禾本科浅些。小粒牧草种子以2cm为宜, 大粒牧草种子以3~4cm为宜。播种后及时镇压。
2.2.4 牧草的混播
建立人工草地采取混播的方法是最科学的播种方法, 一般多采用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的牧草必须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必须由不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组成。根据利用的目的、利用年限、利用的方法不同而考虑不同的组合, 详见表2。
牧草种子混播的比例和牧草种子的混播数量, 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确定不同的比例。在混播牧草时, 由于种间竞争激烈, 多种牧草种子混播必须适当增加播种量。当3~4种牧草混播时, 播种量应增加25%;5~6种牧草混播时, 播种量应增加50%;6种以上牧草混播时, 播种量应增加75%。
2.2.5 播种方法
穴播:用锹、锄头、三齿勾等工具打穴后, 将种子撒入穴内覆土, 按要求覆土的播种方法。
条播:分同行条播和间行条播。同行条播是指各种牧草都播在同一行内。间行条播又分窄行间条播及宽行间条播两种, 前者行距为15cm, 后者行距为30cm。当播种三种以上牧草时, 一种牧草播于一行, 而另两种播于相邻的另一行, 或者分种间行播。宽窄行间播种是15cm窄行与30cm宽行相间条播, 在窄行中播种不喜光或竞争力较强的牧草, 而在宽行内播种喜光或竞争力较弱的牧草。实际操作中, 可以根据不同品种的牧草种子选择不同的条播方式, 牧草品种不同, 播种的行距有所不同。
撒播:可以采用人工撒播和飞机播种。播种时除掉播种机的开沟器, 使种子自然脱落到地面, 或者是用锄头、三齿勾等工具破土后, 人工撒下种子覆土即可。
交叉播:一种或几种牧草播于同一行内。而另一种或几种与前者垂直方向播种。
3 人工草地的田间管理
3.1 施肥
一般情况下, 在播种前要施足底肥, 视不同的牧草品种选择不同的底肥, 以增加地力, 确保出苗良好, 有些牧草品种在中耕时还要追施肥。豆科牧草以施磷肥和钾肥为主, 禾本科以施氮肥为主。每亩施肥量20~25kg。
3.2 灌溉
为保证苗齐、苗壮, 在降水量少的地区, 最好进行播前灌溉和适时灌溉。
3.3 杂草防除
因为多数牧草播种当年生长缓慢, 植株细弱, 竞争力低, 易受杂草控制, 因此, 在播前或播后及时消灭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及化学除草方法, 以播前灭草效果为最好。
3.4 病虫害防治
为了减少牧草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要注意观察病虫害的发生,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防治。目前较为常见, 效果明显的防治措施有化学、生物、生态等综合治理措施。如:蝗虫害可以采用马氰乳油、乐果乳油进行化学防治, 也可以采用牧鸡、牧鸭等生物防治方式。在播种前采取深翻地等生态治理措施, 同样可以起到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明显效果。
摘要:建立人工草地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土壤、降水及地形条件等进行实施。笔者在建立人工草地中, 对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实践, 并进行了总结, 旨在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乃至辽西北建立人工草地提供参考依据。
水体的养护管理措施 第2篇
1、在水系周边设立警示、温馨提示等宣传导语,杜绝人为破坏,污染水质。禁止在水系中玩耍戏水,禁止向水系中投掷杂物、垃圾。
2、秋冬季提早关闭水系,防止树木落叶及枯草污染水系,防止风沙污染水系,防止冬季结冰损坏防水层。
3、水系的日常清洁由保洁部负责,做好设备、电器的巡查,配合保洁部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的排放水。
4、如遇特殊雨季、风沙天气,环境管理部协条工程部关闭水系,排放水源。
5、如遇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保洁部提前做好清洁工作,工程部配合做好注水、排水、接引电源等工作,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当天以良好的清澈水系环境展示。
6、严格禁止向水中投撒饲料,以防造成人为的水质恶化。
7、补充水源水尽量避免使用中水。
8、畜禽养殖对水体污染非常严重,景观水系中禁止畜禽养殖。
9、鱼类繁殖速度极快,没有天敌,每年应及时捕捞,控制鱼数量不要超标。
三、日常水面清洁、维护
1、在展示期间保洁部安排专人对水系实施不间断保洁。对水系垃圾、漂浮物、污染物等及时全面清理。
2、每周清理水池,并对水系水源进行更换。
3、控制污染:杜绝生活污水垃和圾进入水系。减少水系周围树木植被使用肥料和农药的数量。
4、建议采用循环过滤方法:设置景观水系循环净水装置,采用机械过滤,定期补水,投落杀菌的方法,保持水质。杀菌常用药剂有硫酸铜和漂白粉。
5、生态防治:通过水系中养殖有较强抗污染能力、较强净化能力的水生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或提高水体中已有生物群落的净化能力,利用生物间的相克竞争来维持生态平衡。
6、加大水系水源的流动性。
7、加大对水系岸边景观石的清洗:加固和避免岸边绿地草坪、树土随雨水冲刷流入水系。
8、小区中水要直接用来浇灌绿地,而不要将中水注入水系中,再从湖中抽水浇地,中水含有大量有机物,会使水系富营养化,污染水系。
5.垂直绿化的管理
要求与长势:攀援植物生长良好,整齐美观,覆盖率达95%以上,四季常绿(落叶类除外),有花攀援植物应适时开花,无厚重粉尘覆盖;生长良好,生长势达到该种类该规格的平均年生长量;枝叶较健壮,叶色浓绿,无枯断枝。
浇灌、施肥:攀援植物须经常浇水以保证其正常生长需要。在每年春、秋季重点施肥三次外,平时根据实际管养情况适量施肥。肥料的施用应适量、均匀,不得因过量或不均匀引起肥害。化学肥料要和有机肥料或生物肥料结合使用,防止土壤板结和肥力衰退。
修剪:攀援植物的修剪应根据该种类的生长特性,确定修剪时间,避免剪掉花芽。疏除过密和枯死的枝条,及时进行牵引,使其分布均匀。
补植:须及时补植缺株。补植应补回原来的品种并加强浇水、养护等管理措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早发现早处理。发生病虫为害,最严重的受害面积控制在80%以下。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6.水池和水生植物的管理
受涝受冻的橘树养护措施 第3篇
1.护根、养根措施
做好全园的清沟排水工作,做到雨停园干,雨后及时中耕松土;6月至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分别对受涝受冻的橘园进行深翻土壤。直径1厘米以上的坏死根要进行修剪处理,即用锋利果树专用剪剪掉坏死组织,剪口朝下并涂抹100~150毫升/升的萘乙酸,促进伤口愈合和诱发新根,不可用铁锹铲根。再将有机肥和适量的石灰分层填施在橘树根部,每层不宜过厚,以10厘米厚为宜。秋季深翻填土后应浇一次透水,以促发新根、培育壮根。
2.加强肥水管理
3月至8月上旬,每月追肥两次,一般每株施入有机肥5公斤,并配合施入1公斤左右的速效肥(氮、磷、钾比例为2∶1∶1)。在每次新梢抽生前2~3天和叶片开始转绿时喷施0.4%~0.5%的尿素溶液;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停止根系施肥,每隔15天喷施一次2%~3%的过磷酸钙加1%~3%的硫酸钾溶液或4%~6%的草木灰浸出液,使枝梢生长充实。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追施一次“保暖肥”,每株施50公斤人粪尿和150克尿素。根据树势,酌情在12月至翌年1月,每月喷施1~2次0.5%~0.6%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保证橘树安全越冬。
3.合理修剪
新芽萌发后再行修剪。剪除受冻枯枝、冠内枯枝、病虫枝、霉桩,对纤弱枝适当进行短截,使其抽生侧枝后再抹芽摘心。对新抽出的春梢,在底部2厘米处按“三抹一,五抹二,去弱留强”的原则修剪。当新梢长至30厘米时摘心,促发夏梢;在夏梢长至25厘米时摘心,促发秋梢,增加分枝级数。当晚秋梢抽生时,应及时抹除,促使秋梢健壮。
4.病虫防治
剪除枯死的大枝后,用1%硫酸铜或70%酒精消毒伤口,再用500克水柏油和50%甲基托布津200倍混合剂涂抹伤口,防止感染树脂病和脚腐病。5月中旬至9月中旬,注意防治凤蝶、金龟子、潜叶蛾等害虫;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用1%的石灰水喷洒整个树冠,使枝干呈白色;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并覆盖树盘,以防日灼。
(江西省吉安县农业局 黄冬娥 欧阳明礼 郭晓明 刘民久 邮编:343100)
草地毒害植物扩展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第4篇
1 毒害植物扩展的原因
a.草地利用不合理。较低的放牧密度和频率往往对草地影响很小, 如果密度和频率过高, 往往会改变草地植物之间的竞争, 促使毒害植物增加[2]。草食动物采食牧草的地上部分, 继而牧草利用根系营养进行再生, 这样就减弱了牧草与毒害植物对光的竞争, 如果继续被动物采食, 根系生长将受到严重影响。在草本植物与毒害植物的竞争中, 主要体现在地下的竞争, 根的密度、须根、菌根、萌发时间及与土壤中的有机物关系等。竞争的变化依赖于植物的种类和环境的变化, 在食草动物的反复采食下, 牧草的地上和地下竞争力都逐渐处于劣势[1]。
b.食草动物活动帮助了毒害植物种子传播。食草动物在牧草的生长季节不采食毒害植物, 但毒害植物的种子成熟后, 种子往往混在干草中被采食。这些种子常有保护结构, 在动物消化道内很少受伤害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经动物消化反而会促进某些毒害植物种子的萌发, 种子通过动物的运动向远处传播[3] 。
c.毒害植物往往更能适应恶化的土壤环境。在草地利用过度时, 土壤条件往往恶化, 影响植物生长, 但毒害植物往往较优良牧草受到较小的影响。
2 控制毒害植物的措施
2.1 科学利用草地, 合理搭配放牧动物种类
a.应当控制载畜量, 防止超载过牧。牧草地上部的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叶片的多少及叶面积的大小影响牧草有机物的合成。过度放牧, 叶片减少, 必然影响光合作用, 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过度放牧, 还影响根系的生长, 使根系变短, 根量减少[1]。试验表明, 通过适当提高牧草的残留高度, 不但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 而且使杂草的数量明显降低[3]。
b.合理搭配动物种类。牛喜食高大、多汁、适口性优良的草类, 不喜食味苦、气味大、含盐量高、粗糙、有茸毛的草类, 对灌木多数不喜食。羊的采食范围比其它畜类广泛, 无论青草、干草、灌木以及其他动物不爱采食的杂草, 绵羊大多都能够利用, 山羊还能利用绵羊不能攀登的陡坡上的牧草, 羊爱吃多汁的、含盐的、有气味的或有苦味的各种牧草。骆驼对于草类的选择性最差, 能利用粗糙的草类和灌木, 还善于利用有气味的、苦的、灰分含量高的和具有茸毛的、棘刺的植物。有的毒害植物对某种家畜有毒害作用, 但对另一种家畜则成为可食植物。通过放牧家畜的合理搭配, 可减少草地毒害植物的数量, 提高草地利用率[1], 在新西兰, 通过割草后让羊反复采食灌木 (Cirsium arvense) , 使其根部营养耗尽, 最后灌木死亡, 抑制了灌木的扩展[4]。
c.放牧地应与割草地合理轮换, 给牧草充分生长的机会, 有利于根贮藏营养, 还能使草地种子库中牧草种子数量增加, 达到控制毒害植物的目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草场, 播洒更多本地草籽后, 牧草就可以较好占领草地, 阻止了毒害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生长[5]。
2.2 积极利用毒害植物
毒害植物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糖苷类、挥发油、单宁等。这些化学成分, 往往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通过采挖利用, 可减少毒害植物基数。如藜芦全株有毒, 根茎有剧毒, 主要含生物碱, 家畜中毒后表现出流涎、呕吐、呼吸困难、下痢等症状, 严重时便血、心律不齐、痉挛致死, 但其茎及根均可入药, 有催吐、祛痰、杀虫之效;苦参的根、种子具毒, 主要含苦参碱、槐醇碱、槐果碱等多种生物碱, 家畜中毒后表现出流涎、呕吐、疝痛、下痢、痉挛、呼吸减慢、心律不齐等症状, 但根可供药用, 有清热、燥湿、杀虫等功效;狼毒全草有毒, 根具大毒, 主要含瑞香狼毒甙、狼毒素、二氢山奈酚等, 但根可入药, 具散结逐水、止痛、祛痰、杀虫等功效[1,6] 。
2.3 控制毒害植物种子的形成和传播
毒害植物在草地中是天然存在的, 但随着家畜的增加, 它们的数量也明显增加[7]。黑矢车菊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草地的有害植物, 通过向草地中释放黑矢车菊的天敌昆虫象鼻虫类的昆虫, 使释放点附近的种子产量由1997年的5000粒/m2降低为2001年的不足100粒/m2, 同时黑矢车菊实生苗的数量由2000年占植被的8.3%降低为2001年的1.9%[8]。牛羊采食植物Rumex obtusifolius L.种子后, 收集其粪便进行贮藏, 通过3周堆制后, 种子萌发能力显著降低, 可以控制其种子进一步传播。
2.4 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降低, 往往对优良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大, 但对毒害植物的影响较小, 通过合理施肥, 可以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和发育, 并且能够抑制毒害植物的生长, 向土壤中施入菌根真菌或根瘤菌也有施肥的效果, 在保加利亚通过撒播优良牧草和施肥措施, 成功控制了毒害植物欧洲蕨[9], 优良牧草增加。草地经动物践踏和自然演变, 使土表紧实, 土壤的通气和透水作用减弱, 微生物的活动和生物化学过程降低, 直接影响牧草所需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给, 降低了草地的生产力, 通过适时合理松翻, 可以改善土壤的空气状况, 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 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北京农业大学.草地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130-132, 177-179, 256-274.
[2]VAN AUKEN O W.Shrubinvasions of North Ameri-can semiarid grasslands[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and Systematics, 2000 (31) :197-215.
[3]EERENS J P, RAHMAN A, JAMES T K.Opti misingpasture production to mini mise weed growth[J].Pro-ceedings of the New Zealand Grassland Association, 2002 (64) :143-146.
[4]MITCHELL R B, KEOGHAN J M, RAHMAN A.Pasture and stock management of Californian thistle[J].Proceedings of the New Zealand Grassland Asso-ciation, 2002 (64) :55-59.
[5]张小军.美科学家发现遏制外来植物入侵方法[J].草业科学, 2002, 19 (7) :9.
[6]郭郁频, 任永霞, 吕进英, 等.河北省坝上地区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有害植物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草地, 1999 (1) :41-45.
[7]BAHRE C J, SHELTON M L.Historic vegetationchange, mesquite increases and cli mate in southeast-ern Arizona[J].J.biogeography, 1993 (20) :489-504.
[8]SEASTEDT T R, GREGORY N, BUCKNER D.Effectof biocontrol insects on diffuse knapweed (Centaureadiffusa) in a Colorado grassland[J].Weed Science, 2003, 51 (2) :237-245.
苗木遭受风害后的养护措施 第5篇
进入夏季,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一些大树经不住风吹雨打,出现倒伏或倾斜。苗木遭受风害后,要及时进行抢救,如方法得当,苗木可很快恢复树势,如措施不当则易导致苗木长势衰弱甚至死亡。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苗木遭受风害后的养护措施,现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及时排除积水
大风一般都和强降雨相伴随,故此对于遭受风害的苗木,第一要务是要及时将树盘内的积水排除。及时排除积水,不仅利于对苗木的抢救,而且利于苗木的后期生长。排除积水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早要快,因为树盘内积水时间过长,土壤会缺氧,导致苗木烂根。另外,梧桐、栾树、构树等树种如受淹超过一周即会出现枯萎而且无恢复生长的可能,因此排除树盘内的积水应越早越好;二是要彻底,保持树盘表面无积水为宜,因为在大雨后,树盘内的土壤含水量已趋于饱和,少量的积水一样会对树根系有不利影响。
及时修剪
强对流天气后气温会很快回升,如不及时对倒伏的苗木进行修剪,减少树体水分的蒸发,会使苗木因水分的吸收和蒸发不成正比,导致死亡。对于被风吹倾斜而没倒伏的树,应对树冠进行疏枝,对一些被吹断的枝条进行疏除或短截。如苗木被吹倒大部分根系裸露或者被连根拔起,则应对树冠采取强剪措施,剪除大部分侧枝,只保留主枝和主枝上的一些细小枝,这样更利于植株的成活。对于裸露并发生断裂的大根,应用锯子对其进行修剪,使其断面光滑。对于被拦腰折断的大树则应及时清运走,一些小乔木可视利用价值对其主干进行短截,促发新枝。
消毒处理
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苗木易遭受真菌浸染,故此应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800倍液等广谱杀菌剂对裸露根系及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于较大的伤口,也可采用喷洒杀菌剂等措施对伤口进行消毒。对于一些小乔木或灌木,在天晴后也应用广谱杀菌剂对树冠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或蔓延。
重新栽植
对于倾斜或被吹倒的苗木都要进行重新栽植,倾斜的苗木可以直接进行扶正,而倒伏的苗木则应先将树穴中的土挖出,将苗木扶正后再进行栽植。栽植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栽植过深,要和原土痕保持一致,有的人认为栽植深点可以防止苗木被风吹倒,其实苗木栽植得过深不仅起不到防风的作用,还常常导致苗木死亡;二是土壤要踩实,不可跑风漏气;三是要适量浇水,即使是比较湿润的栽植土,种植后也应适量浇水,浇水可以使根系和土壤很好地结合,利于植株成活和生长;四是在栽植后半个月左右,少量追施尿素,追施尿素利于植株长枝长叶,对恢复树势有较好的作用。
搭设支撑
苗木扶正或重新种植后,要及时搭设支撑,支撑一般采用三角形,支撑可选用钢管或木棍,支撑和苗木衔接处应加以垫衬物,防止因摩擦而将树皮损坏。
遮阴
对于一些保留枝叶较多或者名贵的树种,还应采取遮阴措施。遮阴可以有效减少阳光对树体的照射,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利于树势的恢复和苗木成活。
病虫害防治
草地的养护措施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养护;质量;裂缝
一.前言
随着城市日益显现出来的交通压力的现状,在一些市政道路的维修与施工养护技术上,还要向缩短工期以及减少施工破坏程度上努力,以保证交通流量的顺利通行。针对这些需求,在市政道路的养护维修过程中,对施工养护基础上进行筛选与选用,从而完成对市政道路的施工与养护工作。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施工与养护来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
二.市政道路的施工及养护技术分析
以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指导
对市政道路进行维修与养护过程中,通过对维修与养护技术的筛选和应用,来满足现代市政道路施工养护的需求,可以通过预防性的养护与施工,使路面的破损程度缩减到最小。要对养护技术与维修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索,挑选出适宜的维修技术,进行市政道路的维修养护的应用。在养护与维修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需要维修的重点路段,在根据养护需求选择维修养护的主次,从而保证市政道路的维修与养护同步进行。针对不同路段采取不同的养护维修技术,对于交通压力大的路段要错过人流量的高峰期进行维修与养护,要以工期为要求,并要加速维修以保证必经人流量的通行。对于工期要求不高的路段,可以选择维修养护技术,以利于维修与养护。
保证质量需求的维修养护技术的运用
针对市政道路的维修以及养护技术的应用上,可以不同路段采取不同技术进行维护与养护,如果有大吨位的车辆经过或行驶的路段,可以采取快速的进行路面或路段的修补技术,并且要注重路面的修补的速度与质量,要加强对道路基础建设的调查与检测,对路基进行强化,以利于大吨位车辆行驶的安全,并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3.常见市政道路病害的维修与养护技术
常见的市政道路的维修养护技术主要有,通过基础性维修养护技术加强道路的质量,通过新型的维修养护技术加强道路的维修坚固度,通过熟练的技术的选择应用来保证道路的畅通,通过对市政道路的常见的冻害、病害的的维修与养护技术的深入学习与应用,来总结经验,从而有效的解决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技术中的各种难题,突破各种维修养护上的难关,促进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养护的必要性
造成市政道路路表损坏问题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自然灾害,如地面出现裂缝、冻害等,自然原因中的风化问题等等;人为的原因也有,例如不按要求进行的施工,或者是管道施工等,对路面都能够造成严重的破坏与影响,还有如重型车的通过,一些重型车辆超载现象对路面形成的隐性破坏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城市市政道路损坏的主要原因,加之道路使用年代久远,道路的质量遭受严重的破坏现象,这是市政道路施工养护中的重要问题。为了确保市政道路施工与养护的质量,所以在进行施工养护过程中,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在施工前要熟悉图纸要求,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为了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对施工与养护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以下几点施工养护策略做为参考:
四.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养护的技术措施
1.道路裂缝养护施工
城市市政道路的主要修建材料,是以混凝土为主,由于混凝土在施工与养护中,受到环境、湿度、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在道路的施工与养护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裂缝一旦产生,就要及时进行修补,以避免道路的损伤越来越大对机动车的行驶造成安全隐患。在对道路的裂缝进行养护与维修过程中,根据裂缝的形成原因,要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例如:首先当裂缝小于3毫米的时候,可以采取环氧树脂或者是使用沥青直接灌注进行修补(如图所示)。
如果是裂缝的宽度超过3毫米小于6毫米的时候,可以使用硅钢胶或者是聚氨酷来修补,在修补之前要进行扩缝处理以利于材料的完全填补;如果裂缝的宽度在6毫米之上而小于15毫米的时候,裂缝等级属于中等,这时可以利用条带罩面进行补缝施工。如果裂缝的宽度超出15毫米的时候,在对裂缝的两侧要进行切缝处理,并且缝的两侧要与缩缝平行;如果地面的裂缝宽度大于15毫米以上时,就应当使用深度补块的方法,即在路面上需要进行修补的位置上,先对缝隙的两侧进行平行于缩缝位置进行划线,并沿划线部位进行深度切割。并且切割的混凝土的侧面要做出毛面,在修补时要对路基进行处理,而后进行路基修复、安装传力杆与拉杆,最后按照路面的强度要求进行弯拉,并用高一个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填充振捣严密以后,进行养护完成路面的填补。补块养生为了缩短工期,可以采用养生补块剂进行养护,方法是在各缩缝锯切到四分之一的板厚处的时候,在缝隙中填入灌缝材料,混凝土达到通车强度以后妈可以实现通行。
2.灌浆处理技术
对裂缝进行灌浆处理的技术,是市政道路养护技术当中的一种,其具体的灌浆程序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对需要养护的市政路面的指定位置,做好标记,并标注好灌浆孔做好标志;二是通过压力泵或者是灌注机械完成灌浆施工,灌浆机械的灌注压力可以保证混凝土完全灌注到路面下,并在灌注过程中,掌握好压力的大小,压力要由小慢慢加大;三是路面上的裂缝的产生,如果是路基沉陷引起的,可以采用水泥粉煤灰与砂浆、水泥浆来灌浆封堵;四是路面裂缝需要处理的,可以使用钻机对指定位置进行钻孔做为标志,将缝隙中的杂物清除,保持干燥,在行填缝修补。
3.错台处理技术
错台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市政道路中的普通的错台现象,通过磨平和填补即可完成维修。对于严重的错台现象,且高度差在10毫米左右的,可以进行磨平或者是人工凿平,进行填补。在磨平施工上,首先要对高的错台进行施工,逐渐向四周延续,错台边缘的磨平,通过三米直尺进行找平,直至与相邻平面平行为止。磨平施工以后清理缝隙中的杂质,吹风直至干净,进行嵌缝材料的及时填补,填补以后使用乳化沥青进行喷洒,然后利用轮胎压力碾压,控制车辆慢行通过。
4.接缝养护技术
在对市政道路实施完维修施工以后,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度,即要配比合理,还需要通过后期的养护获得,故要定期对道路接缝实施必要的养护维修,避免路面的积水渗透到路基中去,侵蚀路基对板底造成冲刷影响。对于膨胀缝的填补与维修,首先要进行势沥青涂壁后将接缝板压入接缝中,最后用沥青找平或使用其他材料进行填充,对于接缝板、传力杆之间的填缝,要及时进行嵌缝的处理。
五.结束语
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大多都比较久远,尤其是人流量大的道路,随着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致使路基路面都受到严重的磨损,这不仅对通行的车辆造成伤害,也严重影响着城市交通,为交通造成了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不同的破坏原因,对路面采取不同的施工与养护技术,并根据破损程度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与养护手段,是确保市政道路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城市市政道路顺利通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金庆顺.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田·工程技术.2013,26仍:452-453.
[2]王少宇.现代道路维修养护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J].公路养护资讯,2011(9).
补播是改良天然草地退化的有效措施 第7篇
1 试验地概况
交岔草场位于彭阳县北部山区, 地理位置约在北纬36°09′~36°23′, 东径106°32′~106°46′, 海拔1 500~1 900 m之间, 地势倾斜方向与当地主风方向 (西北风) 一致, 处于多风地带。由于草地利用不合理, 植被稀疏, 退化较为严重, 该草场气候最高28.1℃, 最低-29.7℃, 无霜期140 d左右, 年降雨量350~450 mm左右, 多集中在7、8、9月份, 大致属于山地气候类型。试验地设在交岔草场东侧, 海拔1 780 m, 地势比较平坦, 土壤缃黄土, 植被以长芒草、星毛萎陵菜、百里香、冷蒿和一年生杂草为主, 覆盖度约为30%。补播面积500亩, 补播方式采用畜耕划破草皮, 划破深度6~8 cm, 人工撒播种子, 然后覆土。
2 补播时期和牧草品种
试验地处在风口, 春季干旱多风, 蒸发量大, 土壤干燥, 播种后种子不宜出苗。因此, 将补播时期定在雨季进行, 补播时间在2005年7月上旬至下旬, 历时8 d。根据当地牧草引种栽培试验, 我们选用了耐旱、抗寒、适应性强的冰草、沙打旺两种牧草进行播种, 播种量为冰草5 kg/667 m2、沙打旺0.3kg/667 m2。
3 试验结果
补播后, 当年9月中旬测定, 出苗率达91.6%, 越冬前大部分植株发生了分蘖, 第二年返青达到80%。补播后的第二年, 在割草期 (8月上旬) 进行了测定, 补播改良后草地比原植被产草量提高了38%, 其中禾本科牧草占到总量的38%, 冰草占禾本科牧草总量的63%;豆科牧草占到总量的30%, 沙打旺占豆科牧草总量的97%。而原植被的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分别只占总量的20%和4% (见表1) 。
从表1看出, 虽然补播草地的产草量只增加38%, 但牧草成份发生显著变化, 禾本科牧草的产量比未补播草地的禾本科产量提高18%;豆科牧草的产量比未补播草地的豆科产量提高26%;而杂类草的产量却比未补播的下降44%。补播草地的牧草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补播后的第三年, 在割草期进行了第二次测定, 牧草的总产量比未补播的提高了136.6%, 豆科牧草在草群中的比例继续增加, 由上年的30%提高到49%;禾本科牧草基本无变化, 冰草在禾本科牧草中的比重继续增加, 由上年的64%上升到75%;杂类草则由上年的32%下降到12%, 测定结果见表2。
从表2看出, 补播后的第三年, 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已占牧草总量的88%, 而杂草类只占牧草总量的12%, 基本上成为以冰草和沙打旺为主的半人工草地;未补播的草地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所占的比例与上年相当, 无明显变化。
4 分析与讨论
通过补播改良退化草地, 使利用价值较低的退化草地变成了以禾本科和豆科牧草为主, 产量较高, 质量较好的半人工草地, 而且改良了土壤。证明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有效途径。根据几年的观测试验, 我们认为, 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 补播改良退化草场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草原自然气候恶劣, 因此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 保苗出土是补播成功的基础。补播试验的交岔草场, 春季干旱多风, 在该地进行春播, 虽然有时播种时地块墒情尚好, 也能出苗, 但出苗后由于春旱, 土壤水分蒸发快, 幼苗很难成活。在秋季播种, 由于温度不足, 幼苗生长缓慢, 形成的幼小植株不能抵御风寒, 难以越冬。而在雨季播种, 土壤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种子萌发、生长, 幼苗出土后, 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发育, 绝大部分植株能进行分蘖, 安全越冬, 第二年秋季即可割草利用。因此,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 进行草地补播, 在考虑水分这一主要因素的同时, 还要考虑温度条件, 以便使补播的牧草在冬季来临之前充分生长发育。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4.2 选择适宜的品种
适宜的牧草品种是补播成功的关键。要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 生活力强的品种, 如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对土壤水分、光照、土壤养分竞争力强的品种, 否则, 即使补播成功, 过1~2年后, 补播的品种因竞争不过原有的植被或其它牧草, 生活力降低, 最后被排斥。
在我们补播的草地中, 冰草和沙打旺牧草竞争力很强, 两年后, 其它牧草因竞争不过补播的牧草而逐渐消失, 最后草群中冰草和沙打旺占了绝对优势, 成为群落优势种。
4.3 注意补播后的管理
草地的养护措施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农场,N26°15'、E107°2',海拔1 000 m,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 ℃,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 ℃,年极端最低温度为 -7.3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 129.5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 148.3 h,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 d。条件适宜,适合多种植物生存。供试土壤属于西南壤质黄壤,研究开始之前,试验地为种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1.2 试验设计及测定内容
将轮作过冬小麦和玉米的土地仔细平整并尽量拣掉土壤中残留的其它物种的根系,然后覆盖腐殖土20 kg/m2,划分12块面积为2.5 m2.5 m的小区作为无人工管理组,另外划分8块面积2.5 m5 m的小区作为人工管理组(每月管理1次)。2011年12月,将3 000 粒/m2的种子和0.5 kg的复合肥混合后,采用间隔15 cm条播的方式播种。无人工管理组单播: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早熟禾、高地直立剪股颖、匍匐剪股颖、草坪紫羊茅、一年生黑麦草、冰草、羊茅黑麦草;人工管理组播种:鸭茅(80%)+菊苣(20%)、鸭茅(80%)+白三叶(20%)、车前草(80%)+白三叶(20%)、黑麦草单播、车前草单播、鸭茅单播。
测量时间为2012年6月。粗放管理和集约管理各测定10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 m1 m,完全随机,采用测量法和目测法测量每个样方中确实出现的杂草种类、数量、高度、盖度、生物量、并计算各种杂草的密度、频度、相对高度、优势度、重要度以决定优势杂草[5,6,7,8,9,10,11,12,13]。计算公式为:
密度(株/m2)=单位面积内某种杂草的株数/调查面积
频度(%)=某种杂草出现的样方数/调查总样方数
盖度(%)=目测杂草茎叶覆盖面积/地表面积100
多度(%)=某杂草总株数/所有杂草总株数100
相对高度(%)=杂草高度/牧草高度100
优势度(%)=某种杂草频度相对高度盖度
重要值(%)=某种杂草优势度率/所有杂草总优势度率100
杂草种类的数量特征采用布朗5级制多度等级分类法,以杂草多度等级确定杂草对草坪的危害程度,杂草多度等级划分为: 5级为危害极为严重(即恶性杂草),4级为重度危害,2、3 级为中度危害,1级及其以下为轻度危害[14]。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草种类发生状况
通过鉴定、分类统计,在试验地的20个样方中共发现杂草18科38个种,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23种占60.5%,多年生植物15种占39.5%。从危害程度来看,危害达到重度的杂草有5种,占杂草总数的13.15%,分别是:灰菜、空心莲子草、豨签、小飞蓬、青蒿,这5种恶性杂草在贵州全省分布广泛且防除困难。达到中度的有4种,分别是酸模叶蓼、葎草、曼陀罗、小旋花,其余危害较轻(见表1)。从入侵种类来看,菊科约占总数的26%,禾本科和苋科各占13%,蓼科占8%,藜科占5%,其余科各占3%(见图1)。菊科杂草总体生长性能好,根系发达,高度高,占据了空间、阳光和水肥,因而处于优势地位。大多危害性的杂草一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对逆境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但危害草地,还可使草地演替为杂草群落。
2.2 不同管理模式下杂草入侵情况
粗放管理模式下杂草入侵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牧草的生长,播种的牧草除了处于区块边上还能看到少量的几丛外,基本上都由于竞争不过杂草而被更替。在这其中有31种入侵杂草,相对高度大于牧草的杂草就有8种,频度较高的有灰菜、豨签、小飞蓬、空心莲子草,灰菜密度68.2株/m2,小飞蓬22.4株/m2,青蒿18.9株/m2,豨签草17.1株/m2,空心莲子草10.9株/m2,灰菜最高高度能达2 m以上。杂草特点是密度大、高度高、盖度广,单位面积盖度最高达90%以上,重要值方面:灰菜78.6%,豨签草8.21%,小飞蓬3.06%,空性莲子草2.53%,青蒿2.53%,这5种杂草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为主要防治杂草(见表2)。而在集约管理模式下,入侵杂草有10种,杂草种类、密度、盖度都比之粗放管理下大幅下降,重要值及优势度最大的空心莲子草的密度也仅有4.2株/m2,相对高度都在100%以下,除空心莲子草外频度都小于50%,没有明显优势的杂草种群出现(见表3)。
2.3 不同种植类型下杂草入侵情况
人工管理组设置6种播种组合:鸭茅(80%)+菊苣(20%)、鸭茅(80%)+白三叶(20%)、黑麦草单播、车前草单播、鸭茅单播,通过考察杂草种类、杂草密度、牧草鲜草生物量3个指标,发现同样条件下黑麦草中和鸭茅中入侵杂草最少,都只有4种;车前草中最多,有8种。杂草密度黑麦草中最少,为12.5株/m2;鸭茅中最多,为22株/m2。鲜草的生物量为车前草(80%)+白三叶(20%)4.2 kg/m2,车前草3.9 kg/m2,黑麦草2.8 kg/m2,鸭茅2.16 kg/m2,鸭茅(80%)+白三叶(20%) 1.9 kg/m2。见图2。
3 讨论
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决定植物对生长空间的竞争能力。生长速度越快,株体越高大,植物占据的空间越多,对生存空间的竞争力也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于杂草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5,16]。从研究结果来看,菊科、藜科和蓼科占有绝对优势,其中的优势种为灰菜、豨签、白蒿、小飞蓬,这些都是贵州本地常见杂草,测量数据都显示其拥有绝对的高度,占据了空间和光源,花溪地区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加之草场缺乏人工管理,便为这几种杂草的爆发性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人工管理下杂草不管是在种类上还是在密度上都较少,每月管理1次能够基本上除去杂草对人工草地的危害。杂草对人工草地的干扰和危害与一定的生态条件有关,与管理不严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工草地的管理必须要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配以合适的除草剂,才能够使牧草正常生长,发挥其应有的生态、经济作用。
不同种植类型实验表明:黑麦草中入侵杂草最少,杂草密度最小;车前草鲜草生物量最高,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比较严重的基部腐烂现象,说明车前草耐涝能力较差,在贵州本地多阴天多雨的环境下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黑麦草抗寒性好,不易倒伏,发芽快,再生迅速和高产,苗期生长非常旺盛,分蘖能力强,盖度大等特性,能适应多种环境,能很好地抑制杂草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土壤中活动的杂草种子数量, 从时间和空间上抑制了农田杂草的生长,对土壤中杂草的萌发、生长都具有相当强而且广泛的抑制作用,且其对生物量大的杂草有着更强的抑制作用[17],因此是贵州本地草场建植的过程中适合选择的优良品种。
摘要:通过在人工草地设置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种植类型的2个实验组。对不同管理模式下杂草入侵情况进行分析,用重要值来反映各种杂草的入侵程度。人工管理组分别设置6种种植类型:鸭茅(80%)+菊苣(20%)、鸭茅(80%)+白三叶(20%)、车前草(80%)+白三叶(20%)、黑麦草单播、车前草单播、鸭茅单播,以研究其对杂草抑制能力的大小和物种竞争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共发现杂草18个科38个种,无人工管理组杂草入侵严重,有31种,占81.5%,优势杂草为灰菜、豨签、小飞蓬、空心莲子草;人工管理组有杂草10种,占26.3%,优势种为空性莲子草。不同种植类型下,黑麦草中入侵杂草种类只有4种,密度12.5株/m2,皆为最低,表明黑麦草竞争能力强于车前草和鸭茅。
草地的养护措施 第9篇
1.1 天然草地退化现状
目前, 甘肃省甘南州近90%的天然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其中, 重度退化的草地占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31.7%, 并且其蔓延速度和范围仍在加剧。草地退化使草产量和植被覆盖率大大下降, 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种类比例大幅度降低, 不可食用或有毒有害的植物种类在增加, 可食牧草的产量在下降。同时, 由于草地退化, 大量地表裸露, 加之降水减少, 蒸发量大, 在风吹雨冲等作用下, 致使裸露的地表土壤大量流失, 沙化面积随之增大, 这在甘南州玛曲黄河流域尤为明显。
1.2 草地退化的原因
1.2.1 超载过牧
牧民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大量增加载畜量, 无限制地自由发展, 致使放牧头数超过了草地的承载限度。另外, 逐水草而牧, 牲畜活动范围相对固定, 对这些草地采食的频率高于其他草地, 无法均衡利用所有草地。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利用, 牧草没有长起来就被吃掉, 从而使牧草在有限的生长期内无法恢复生长, 年年如此重复, 致使优良牧草种群退化, 而有毒的植物种群却逐年扩大。甘南州草地理论载畜量为620万个羊单位, 而目前实际饲养量达到910多万个羊单位, 超载约300万个羊单位, 超载率达48.4%。
1.2.2 人为原因
乱垦荒、铲草皮、采石开矿以及滥挖药材等, 造成大面积草场严重破坏, 有些已经完全丧失了放牧条件, 使草场面积减少和退化。
1.2.3 自然因素
由于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 草地植被本身的水分涵养能力下降, 加之气温升高、降雨减少、蒸发量增大, 大量湿地、沼泽干涸, 造成草地深层广泛缺水, 使牧草失去了生存的命脉, 植被密度逐年降低。干旱加剧了草地退化, 形成了干旱与退化交替发生的恶性循环。
1.2.4 鼠害造成草地重度退化
草地生态系统失衡和退化, 为地下鼠繁殖生存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加剧了危害程度。很多重度退化草场由于鼠害而变成了寸草不生的“黑土滩”。
1.2.5 草地管理和建设严重滞后
在草场承包责任制落实以前, 一方面, 由于草地权属不明晰, 可以随意利用, 只索取不投入, “大锅饭”加剧了退化速度。另一方面, 受资金、技术和装备的制约, 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
2 天然退化草地保护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甘南州天然退化草地改良复壮建设与保护, 要在全州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 全力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意见为指导, 大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通过实施以“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为主要内容的“农牧互补”战略, 来减轻草地压力, 合理配置资源, 保护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恢复草地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依法治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增加投入, 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 分阶段逐步解决草地退化和草畜矛盾问题, 从总体上遏制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与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良性生态系统和生产系统, 最终达到天然退化草地建设与保护的目的。
2.1 解决超载放牧的问题
在落实和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和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 进行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生产,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使草地畜牧业与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系。重点抓好草地畜牧业与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协作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这项技术的实质就是牧区繁育、农区育肥。通过产业化经营,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布局明确分工, 促使大量牧区幼畜流向农区、半农半牧区饲养, 使草地及农区饲草资源达到优化配置, 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2.2 在条件适宜的纯牧区建立半人工草地
半人工草地是在退化草地上用免耕补播、划破补播等机械补播而建立的新草地, 是改良天然退化草地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其配套技术主要包括草原围栏、灌溉及机械补播技术。
2.2.1 围栏封育
是建立半人工草地的先决条件, 草场封育后, 牧草得以休养生息, 牧草覆盖度增加5%, 高度增加1~22 cm, 牧草产量提高22.53%, 同时可控制放牧量、放牧牲畜密度及轮牧。
2.2.2 灌溉技术
是有计划地把草原区特别是干旱少雨地区可利用的水资源 (如地下水、江河湖泊水等) 充分发掘出来, 并且采用人工影响天气降雨技术, 增加自然降雨量, 利用雨水集流技术蓄集天上水, “三水”齐上, 有效解决草原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2.2.3 机械补播技术
就是用先进的牧草划破补播机、免耕机, 把坚硬的草皮划破并把优良牧草种子和化肥施入划缝中。草皮划破后, 有利于透水、透气, 既促进了原始植被复壮, 又依靠新补播牧草提高了草地生产能力。但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采用全耕翻种草的办法, 只能采用少 (免) 耕松土补播技术, 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原生植被, 否则, 对退化草地只能是雪上加霜。
2.3 在农区 半农半牧区大力发展人工草地
草地的养护措施 第10篇
呼伦贝尔草地是我国北方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草原牧区, "水草丰美"一直是呼伦贝尔的代名词。然而, 近年来, 由于环境变迁及滥垦乱伐、超载放牧、无节制樵采等不合理因素影响, 草地沙化、植被退化、沙丘活化形势日趋严重, 并使海拉尔河、伊敏河流域三条隐蔽性生草沙带出现不同程度活化, 流沙肆虐、沙进人退已严重困扰当地牧业生产和牧民日常生活。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1:10万TM卫星遥感资料显示, 呼伦贝尔草地受风蚀危害的草地面积有431.62万公顷约占地区草地总面积 (1126.67万公顷) 的38.31%。其中, 己经发生不同程度沙化的草地面积有55.8万公顷, 约占受危害草地面积的12.9%;地表覆沙的干草原草地面积有101.3万公顷, 约占受危害草地总面积的23.5%, 二者合计分别占该区受风沙危害草地面积的36.4%和地区草地总面积的13.9%。据呼伦贝尔市林业局统计资料, 呼伦贝尔草地受风沙流危害的草地面积见表1。
(单位:公顷)
草地沙化扩展情况, 据卫星遥感调查, 20世纪80年代末期, 呼伦贝尔草原各类沙化草地总面积32.8万公顷, 约占该区沙害草地总面积的2.91%, 到20世纪90年代末己达到55.8万公顷, 约占该区沙害草地总面积的12.9%;10年间草地沙化面积净增23.0万公顷, 增长率达到69.9%, 年平均增长率达7.0%。其中, 轻度沙化草地面积年均增长率高达7.8%, 高于全国沙漠化土地平均扩展水平 (1.4%) 的5倍。草场沙化退化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 治理沙化草场刻不容缓。
二、草地沙化退化成因分析
草地退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引起草地退化的直接原因。
1. 自然因素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处于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向草甸草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区划具有北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干旱气候过渡特点, 夏秋季温润短暂, 降水集中, 冬春季干旱多风, 且寒冷漫长, 其中常年盛行的西北风为沙化草地土壤风蚀的主要自然营运力;草地土壤为第四纪湖河相沉积砂, 结构疏松, 机械组成变率大, 且质地粗糙, 为日后草地土壤风蚀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植被类型以旱生篙类灌丛化禾草杂类草草地为主, 而且植被发育状况较差, 物种组成单一, 覆盖度低, 环境异质性大, 为草地土壤风蚀提供了基本条件。并直接导致其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相对较小的草地承载力。
呼伦贝尔不同类型沙化草地降雨年度、年内分布不均, 年内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 春季少雨, 土壤干旱, 不利于草被的生长发育, 加之此期间又是大风频发期。土壤干旱、植被盖度低及风力强劲, 为风蚀沙化提供了条件, 从而引起草地沙化。
2. 人为因素
呼伦贝尔草地处于我国北部边疆, 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以牧为主的草原区, 长期以来的经济落后与社会贫困迫使人们对草地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盲目樵采等都是导致草地退化、沙化的直接经济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矿建设及道路交通设施等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 如不加治理, 也是造成草地沙化退化的直接因素。据初步统计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草地沙化成因, 因砍伐沙化草地上层林木资源直接促使沙丘活化的约占总成因的45%左右;因过度放牧降低沙化草地植被覆盖度而引发草地退化、沙化的约占总成因的30%左右;而因樵采与过度垦殖破坏沙化草地表层土壤结构的约占总成因的15%左右, 其它如工矿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破坏植被活动所形成的沙漠化约占沙漠化总成因的10%左右。
三、防治对策
1. 进行沙化草地的围封改良措施
实践证明, 对沙化草场进行围栏封育是一项费省效宏的措施。沙化草场在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能够依靠自身的修复功能, 恢复其生态功能, 进而达到恢复植被、提高植被盖度的目的。对于严重退化的草场, 应进行适度的人工干扰, 即进行补植、补种, 以提高植被盖度, 促进草场恢复生态功能。
2. 以草定畜, 减少载畜量
草场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草场载畜量大, 因此对于牧业发展要实行以草定畜、轮封轮牧措施, 改变畜群结构, 发展舍饲畜牧业。加快以水为中心的家庭草库伦建设, 实现草场良性循环。
3.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开发建设项目, 应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开发建设而引发的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应加强水土保持监督与管理工作, 保护治理成果, 提高治理水平。
四、结语
园林绿地养护的现状分析与技术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绿地;技术措施
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城市绿化工作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因此人们对于园林绿地的建设也是十分的关心,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也会将绿化作为一个参考因素,政府为了让城市更加的现代化,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来建设园林绿化工程,虽然有着这么多的关注和努力,但是在绿化工程建完之后的养护工作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制约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1.园林绿地养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行业不规范,管理存在漏洞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建筑建设同属于建设工作,但是对于绿化建设的规范却比较少,责任划分不是那么清楚,而且拥有比较强的随意性和改造型,这样就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资金的利用率低下,建设工程和初期设计存在差异。
1.2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城市园林建设工作在初期的设计阶段存在不少的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到实地进行考察,不会去调查了解周边的建筑和交通等等情况,单纯的追求档次,甚至会直接将其他城市的园林建设照搬过来,这种只注重大场面、新颖设计的设计方案,最终只会忽略了园林绿化的另一个作用——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不对园林建设地进行考察,很容易在建成之后降低园林观赏性,和周边的建筑和道路格格不入,这样是一种浪费行为。还有就是园林用料过于单一,某一区域会只采用一种植物用来作为绿化材料,缺乏新意。
1.3养护技术不规范
现阶段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比较落后,传统技术占据了养护方法的绝大部分,一些需要消耗体力的工作在养护工作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养护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也会让养护人员非常的疲乏。养护的标准没有得到更新,只要植物不坏不烂,土壤不板结就相当于没问题,养护工作过于粗放。
2.改进绿地养护的几点措施
(1)完善园林绿化行业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来对行业规范性进行约束和整治,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用法制管理的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业规则制度,提升养护工作的法律地位。
(2)发展园林行业的领域,触及其他行业和产品,将其他行业和产品引入到园林建设中来,城市园林建设要围绕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来进行,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同时要兼顾改善环境的功效。
(3)因地制宜的发展园林绿化建设。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域都会有不同的特征,园林建设是为了改善当地城市的环境,这一改善要以原有的特征为基础,根据当地的特色来进行加工、点缀和突出,以体现出该城市的特点,这样才能够表达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品质。
(4)积极引入科技设备用来进行养护工作。绿地的养护管理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使得养护工作的科学性获得提升,将管理向精细型、集约型转变。
(5)养护工作的浇水、施肥、修剪和维护等等工作都应该要根据不同的种植植物进行改变,以满足其需求,体现出养护工作的科学性,结合生态特征进行管理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6)在绿地中后期管理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变动。在园林绿地的养护和管理过程中要尽量的避免中期改造和变动,一些较大的树木经过变动后往往会生长缓慢,这样不利于绿化树木的生长。如果一定要进行变动们也应该以原有苗木资源利用为先,这样不仅经济节约,效果也比较好。绿地建设适合周边的建筑、街道相辅相成的,因此会有一种和谐性,变动会打破这种和谐。目前许多居住小区进行绿化改造,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将老树统统移出,再栽小苗,实际上等于延长绿地的养护期,增加了养护成本。
3.提高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
3.1植物配置技术
主要体现在设计上,要了解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通过植物配置、群落构建、植物造景等技术,既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又要运用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在设计中一是要尽量多的选用乡土植物,如胡杨、柽柳、白榆、白蜡等,二是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选择植物,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多层的水平和垂直合理配置,提高绿量及群落稳定性,增强抗灾能力,构建单位空间生态功能最大、稳定性最好、维护成本最低的最佳植物群落,使植物充分发挥其表现时空、创造景观、分割空间、改造地形、衬托景物、创作意境等功能。事实已经证明,乡土树种易于养护管理,其养护管理的用工量和管护费用要低一半以上。
3.2灌溉技术
园林绿地管理,灌溉十分重要,全年都应注意水分的管理。要掌握“见干见湿”,即“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灌溉原则。要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减少用水管护成本,还可以使用土壤保水剂或对草坪减少修剪次数以减少灌溉量。为保证植物成活,尤其要浇好春季“返青水”,要注意秋季提前控水,在土壤结冻一周前要浇完封冻水,灌完封冻水后注意及时采取封土保墒等措施。
3.3防治病虫害
园林树木种类繁多,为各种病虫害提供了生活和繁殖的场所,同时又是游人云集的场所,防治病虫害是园林绿地养护工作中的一项主要任务,一是要增加物种多样性,预防为主。二要从加强栽植、水肥管理等方面人手,增强植物生长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要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无公害的药品,有效地发挥天敌的作用。要重视树干涂白技术,树干涂白既可以减少因新疆昼夜温差大造成的冻害和灼伤,又可消灭在树皮缝隙越冬的害虫,成本较低,但效果明显。
3.4施肥和常规管理
因为受条件限制,在园林绿地的管理中施肥经常被忽视,同时为了美观和卫生,大量的枯枝落叶被打扫运走,不能回归到生长地的土壤中,土壤逐渐贫瘠、恶化,园林植物缺肥现象明显。要定期向土壤中施肥,补充营养,改良土质,进行中耕除草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透水和增温。栽植时施足底肥,施好返青肥,生长季节看苗施肥,重施晚秋肥。以有机肥为主,可选用多元素复合肥追肥,必要时可用尿素、旱地龙等进行叶面施肥。
3.5防寒、防风技术
春季易出现倒春寒和大风天气,冬季寒冷、干燥,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影响极大。对新栽植的高大乔木必须固定,对树冠较大的树木还要进行必要的修剪,减少大风对树木的影响。对越冬有一定风险的树木,除树干涂白、提前控水外,还要通过对树干缠草绳、喷施抗蒸腾剂、设置防风障等措施提高树木的抗旱抗风能力。
3.6整形修剪技术
草地的养护措施 第12篇
1 向培训要效益
通过加强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养护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关键:一是要有降低成本的意识, 即首先领导重视;二是要有懂养护管理技术的专门人才。不懂怎么办?要经过培训;人才哪里来?同样要经过专业培训, 选拔提高。总的说来, “人”是降低养护成本的关键因素。
2 买产品比价值而非比价格
在采购养护产品时, 不要只图便宜, 而是要看价格与产品效果是否成正比, 要正确识别养护品的质量和价值。价值包括使用是否放心, 是否能得到产品以外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1]。好产品提供的附加值远高于产品本身。有品牌、质量好的产品没有一个是低价、低档的。质量和品牌不在同一层次上, 价格很难有可比性。
3 选产品要先选厂家
通过选择合格供应商, 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来降低成本。考察厂家是识别产品质量的有效办法:要坚决摒弃只顾赚钱, 定位短期, 喜欢仿冒产品, 不重视质量和技术服务, 明着低暗着坑的投机型企业。选择那些定位长远发展, 注重品牌建设, 重视产品研发, 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的投资型企业。
4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对园林植物发病规律不了解, 没有抓住最佳的防治时期, 导致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增加, 不仅增加成本且效果不佳。例如, 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过程是:病斑由小到大, 由少到多, 危害由点到面, 由轻到重[2]。发病初期用药, 一次顶三次, 防病效果好, 成本至少低2/3, 而发病中后期用药, 用药量加大, 不仅效果差, 防病成本增加。
养护中不能正确识别与区分园林病害的种类, 导致乱用药而增大成本。例如, 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引起, 具有传染性, 有发病中心, 有病症, 防治产品类别是杀菌剂 (农药) ;而生理性病害主要由植物缺“素”引起, 不具有传染性, 无发病中心, 无病症, 防治产品类别是营养元素 (肥料) 。园林养护用药应根据其生长特点, 选择专门添加了增强渗透性, 黏着性、传导性等助剂的专用产品。
预防为主、对症用药、用专用药, 即是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用药的方法和技巧, 更是降低病害防治成本的重要方法。
5 掌握园林植物虫害防治的方法和技巧
没有根据害虫的生理特点和危害方式正确选择杀虫剂, 不仅药效果不好, 而且成本增加。刺吸式口器——内吸传导性杀虫剂, 针对蚜虫、介壳虫、螨类、木虱等;咀嚼式口器——胃毒, 触杀, 熏蒸, 针对夜蛾幼虫、甲壳类、天牛、蛴螬和地老虎等。
用药时期和方法不当, 没有抓住虫害发生规律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治, 造成用药成本增加且用药效果不佳。例如, 介壳虫一定要在卵孵化期至若虫期用药效果才好, 错过这段时期防治, 蜡质层已经形成, 增大防治难度, 增加用药成本[3]。
综上所述, 适虫、适时、适法用药, 既是园林虫害防治用药的方法和技巧, 更是降低虫害防治成本, 提高园林养护质量的重要方法。
6 积极主动使用化学除草剂
很多人对除草剂和除草原理不了解, 对杂草认识不全面, 对杂草的生长状况不清楚, 不敢用除草剂, 怕对园林植物造成伤害。正确地利用除草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护成本, 提高养护效率;错误地使用除草剂或者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以上效果, 反而会导致出现药害。要掌握除草剂应用技术要点, 使除草效果最大化, 成本最低化[4]。
除早、除小、除了, 既是园林杂草防除的方法和技巧, 也是降低杂草防除成本, 提高园林养护质量的重要方法。
7 合理施肥
要充分了解园林植物的需肥特点, 科学选择肥料, 避免盲目地将农作物肥料用于园林植物, 既达不到景观效果, 还增加了养护成本。
由于对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需肥特性缺乏足够了解, 园林养护中没有科学施用合适的肥料和方法, 导致用肥成本增加。建议给园林树木施缓释棒肥, 其优点是易操作, 肥效长。绿篱需要不断修剪, 肥水条件要求较高, 施肥原则是基肥足, 追肥速, 以氮为主, 磷钾结合, 勤施薄施, 剪后必施, 必要时还进行根外施用叶面肥[5]。草坪春季施肥目的是促使草坪快速返青、复绿, 建议施用速效性的高氮低磷中钾型肥料, 如氮∶磷∶钾比例为22∶8∶15的园林专用肥;晚夏施肥目的是促草生长健壮, 建议速效与缓释性肥料相结合使用, 并配以叶面肥使用, 如氮∶磷∶钾比例为22∶8∶15速效型与12∶4∶20的缓释型园林专用肥配合施用;深秋施肥目的是补充营养, 促根发达, 以利安全越冬, 建议用缓释型中氮高钾型肥料, 并配以叶面肥使用, 如氮∶磷∶钾比例为12∶4∶20园林专用肥。
8 大力提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调节、控制、指挥、诱导作用的物质, 对降低园林养护成本十分显著。
采用生根剂促进生根, 提高成活率;促进根系发达, 增强抗根腐能力, 从而降低养护成本。利用矮化剂 (植物生长延缓剂) , 矮化植株, 减少修剪, 减少施肥, 降低成本, 等等。
本文从病虫害防治、人工除草、科学施肥、植物生长调控以及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园林养护成本的因素, 从以上分析看到:降低养护成本不仅可能, 而且空间还很大, 在不久的将来, 降低养护成本, 提高养护质量会越来越得到园林各界的重视。同时, 节能、节水、节药、节肥、省人工、省机具和维修费用、省时、省事、省管理, 这也是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大连地区的园林产业发展十分迅猛, 但“重建轻养”的现象较重, 在行业内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园林绿地养护与园林绿化工程的投入相比, 差异巨大。在当前养护投入明显不足的现实情况下, 如何降低园林养护成本, 提高养护质量, 成为园林绿化管理者与从业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园林绿地,养护,质量,成本
参考文献
[1]胡永红, 黄卫昌.宿根花卉在上海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J].上海建设科技, 2000 (3) :29-30.
[2]封培波, 胡永红, 任有华.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J].山东林业科技, 2003 (3) :47-48.
[3]孙向丽, 张启翔, 王银.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广西园艺, 2006 (6) :16-18.
[4]董志勤, 王玉萍, 托娅.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 2005 (11) :34-35.
草地的养护措施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