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精选9篇)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均符合PNS诊断标准[4]住院患儿45例。男25例, 女20例;平均发病年龄 (5.0±1.8) 岁;病程13~26个月。患者均曾接受1个标准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曾接受2次甲强龙冲击治疗2例, 接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2例。有并发症3例, 均为肺部感染。

1.2 方法

治疗组23例均采用恬尔心片剂 (上海医药信宜制药公司生产, 30 mg) , 1 mg/ (kg·d) , 2次/d口服, 泼尼松1.5~2.5 mg/ (kg·d) , 隔日1次, 平均2.0 mg/ (kg·d) , 隔日1次, 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15~30 mg/ (kg·d) , 2次/d, 尿蛋白转阴4周后减量, 0.5个月减5~10 mg, 3个月后停药, 对照组22例均采用泼尼松1.5~2.5 mg/ (kg·d) , 隔日1次, 平均2.0 mg/ (kg·d) , 隔日1次, 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15~30 mg/ (kg·d) , 2次/d,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不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尿、血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 (Scr) 和尿素氮 (BUN) 、肝功能和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完全缓解:尿蛋白转阴, 24 h尿蛋白定量<50 mg/ (kg·d) , 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下降≥50%, 血清白蛋白有所回升, 复发2~3次/年。无效:尿蛋白定量下降≤50%, 复发>3次/年[5]。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23例中完全缓解21例, 部分缓解2例;完全有效者尿蛋白转阴时间为9~32 d, 平均19.2 d。停药后随访8~13个月, 未见复发。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 部分缓解9例, 未缓解1例。完全有效者尿蛋白转阴时间为12~39 d, 平均24.3 d。停药后随访8~13个月, 复发2例。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两组均出现胃肠道症状1例, 经对症处理缓解, 均出现一过性白细胞数减少1例。

3 讨论

3.1 儿童PNS由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而进入难治性肾病的管理范围, 糖皮质激素 (GC) 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 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PNS发展与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或耐药程度。糖皮质激素耐药PNS患儿由于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往往表现为无效应或部分效应, 从而使病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 很快进展为终末肾。

3.2 P一糖蛋白170 (P-gpl70) :P-gpl70蛋白是一种高效转运子, 由MDR1编码, 它可将GC及其类似物转运出细胞, 因此MDR1表达增加可致P-gpl70产生增多, 转运GC增快, 使细胞内GC浓度减低, 出现GC抵抗。Stachowski等[6]研究发现, GC敏感型NS患者中MDR1基因和P-gP170表达均为低水平, 而SRNS患者MDR1基因和P-gP170表达明显增高。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与细胞膜上P-gpl70结合, 逆转原发性NS由于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所引起激素耐药现象, 提示SRNS与MDR1过度表达及P-gpl70蛋白活动增强有关。

3.3 MMF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可抑制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增生和肾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 已广泛应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抗排异反应, 难治性狼疮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且不良反应较小[7]。有研究表明用恬尔心后一般可使霉酚酸酯浓度提高20%~30%, 并稳定在理想范围, 从而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随访发现使用恬尔心联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SDNS, 大部分得到临床缓解, 91.3%达到完全显效, 达到临床治疗效果。随访中笔者也观察到大部分SDNS患儿对联合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治疗中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属于霉酚酸酯不良反应, 安全性方面优于成人难治性NS[8]。因此, 钙拮抗剂治疗SDNS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特点, 但仍需补充病例和资料确定钙拮抗剂治疗理想剂量、疗程和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钙拮抗剂对儿童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SDNS)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SDNS住院患儿45例。男25例, 女20例;平均发病年龄 (5.0±1.8) 岁, 其中治疗组23例, 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恬尔心1mg/ (kg.d) , 2次/d, 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维持3个月停药, 同时服用泼尼松1.5~2.5mg/ (kg.d) , 隔日1次, 平均2.0mg/ (kg.d) , 隔日1次, 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15~30mg/ (kg.d) , 2次/d, 根据病情定期减量。定期复查尿、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肝功能, 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中完全缓解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 。两组中均有2例分别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一过性白细胞减少。结论恬尔心是治疗儿童SDNS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辅助制剂。

关键词:钙拮抗剂,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性,儿童

参考文献

[1]Abeyagun, wardena AS.Treat13qent of steroid sensitive nephrotic svn-dromelJ J lndian J Fiatr, 2005, 72 (9) :763-769.

[2]I rumariu O, Cucer F, Munteanu M, et al.I'reatment outcome using-prcdnisone in cortieosteroid-p esponsive IMmary 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l J J.Rev Med Chir&M’M“, flasi, 2005, 109 (3) :492-96.

[3]郑克立, 王长希, 曹金云, 等.钙通道拮抗剂恬尔心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94, 10 (15) :154-155.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2) :746-749.

[5]Mendizabal S, Zamora I, Berbcl O, etal.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ster-oid/cyclosporine-dependent/resistant ncphrotic syndrome iatr phrol, 2005, 20 (7) :914-919.

[6]Stachowski J, ZankerCB, Runowski) , et al..Resistancetotherapyin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effect of MDR1gene activity.P0, Meuriusz Lek, 2000, 8 (46) :218-221.

[7]Flores-Suarez I.F.Renission of severe relapsing or persistent lupusne-phritis using mycophenolate mofetil.J j Arh Med Res, 2006, 37 (1) :68-73.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2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45-03 中图分类号:R 714.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48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又称为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是指常规足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5~2.0 mg•kg-1•d-1)治疗4~8周后尿蛋白不转阴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0%~20%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ume,PNS)患儿对激素耐药,且大多数病程将延长并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研究发现SRNS的病因很多,肾病综合征本身的病理类型是导致激素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病因和肾脏病理学表现的充分了解也有助于SRNS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PNS患儿对激素敏感者预后往往较好,而SRNS预后受较多因素影响,本文就近年来SRNS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1.SRNS的病因

SRNS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糖皮质激素(GC)需要通过其受体(GR)介导而起作用,因此有学者认为GR基因、蛋白质结构及数量的异常可能导致SRNS的发生,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GR水平增高时对激素治疗敏感,反之则敏感性明显下降[1]。近年来研究发现GR基因中NR3C1突变可导致家族性GC耐药或者获得性GC耐药,在NR3C1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发现其在SRNS的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②不同的肾脏病理改变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不同,朱光华等[2]报道250例SRNS的肾穿刺病理类型结果,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占30%(75/250),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占22%(55/250),微小病变(MCD)占10.4%(26/250),其他的包括IgM肾病占19.6%(49/250)、IgA肾病占9.6%(24/250),提示肾脏病理类型与SRNS密切相关。③脂质代谢紊乱是肾病综合征尤其是SRNS患儿常有且严重、持久的表现,梁冰等人[3]应用强的松1.5~2.0 mg•kg-1•d-1口服治疗,37例激素敏感型患儿中33例治疗后高胆固醇血症消失,而63例激素耐药型患儿中仅6例治疗后有所改善,提示高血脂症可能是造成SRNS的重要因素之一。④人类白蛋白抗原(HLA)的基因频率在SRNS与SSNS患儿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SRNS可能与免疫遗传背景有关,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RNS患儿存在一些免疫指标的异常,比如肾组织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高于Th1型(IFN-γ、IL-2),T细胞NF-κBP65亚单位蛋白降低,而IL-2mRNA表达增加,提示上述基因的相互作用及平衡与激素耐药有关。⑤其他如单基因突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4]、肾小管间质损害及影响GC体内代谢因素等也可能是导致SRNS的重要原因。

2.SRNS病理学研究

激素耐药型肾病的病理类型以FSGS、MsPGN及MCD为主,三种类型之间还存在相互转型。MsPGN患儿中40%对激素耐药,在自然病程6~11年中有50%患者可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该类型是过渡性病理变化,其中相当部分可能包括MCD或FSGS变异型在内,在临床疗效方面与MC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朱光华等[5]报道17例MsPGN患者采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6例获得完全缓解,5例无效,4例出现肾功能衰退。MCD约占儿童SRNS的1/3~2/3,绝大部分为后天获得,极少部分为遗传性或遗传综合征性足细胞病FSCS的早期病理类型,属于SRNS中较为良性且预后较好的病理类型。FSGS是造成儿童慢性肾衰最重要的获得性肾病,25%~30%的该类型患儿在5年自然病程后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起病时是否对免疫抑制剂耐药是其预后的关键,不耐药者5年生存率可达80%,明显高于耐药者的35%[6]。FSGS的主要特征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肾小球硬化,有别于老化型的出现整个肾小球的“球状”硬化,其实质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塌陷、基质增加。FSGS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遗传性两种,后者又分为遗传性足细胞病性FSGS和遗传综合征性FSGS,原发性FSGS与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有关,即使是肾脏移植后仍会发挥类似作用[7],而遗传性FSGS的特征是病情进展快,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时,可快速进展至ESRD等。由于FSGS病理类型对激素耐药较为严重,即使是激素加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也只有60%的缓解率,进行肾脏移植后的复发率为25%~40%,其中20%~50%将在5年内丧失肾功能,再次行肾脏移植的复发率高达80%,因此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3.SRNS的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长期以来被用于治疗SRNS,应用甲基泼尼松冲击治疗(PMT)具有更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能较快速诱导蛋白尿转阴,必要时可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效果往往比单独PMT治疗效果更好,尤其是对于激素有部分效应者。莫樱等人[8]应用甲基泼尼松(MP)冲击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或口服疗法治疗12例激素耐药的FSGS患儿,MP冲击为:MP 30 mg/kg(<1 g),隔日1次,共6次,然后1次/周,共8次,1次/周,共4次,1次/月,共8次,其中冲击8周无效者停用,总疗程为1年;CTX:第3周期有9例使用CTX8~12 mg/kg,每周连用2 d,3例予以CTX 2.0~2.5 mg•kg-1•d-1,结果完全缓解6例,尿蛋白转阴时间10~98 d,部分缓解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5%,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呼吸道感染、静滴CTX时恶心呕吐,未见血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及肝损害等。Mori等[9]报道10例对CTX及环孢素(CsA)治疗无反应的SRNS患儿,采用MP30 mg•kg-1•d-1联合肝素抗凝治疗,连用3 d为1疗程,开始时每周1个疗程,2个疗程后改为每个月1个疗程,6个疗程后每3个月1个疗程,共2年,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3例无效。

(2)细胞毒药物 CTX为烷基化抗细胞代谢药物,是目前治疗SRNS研究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毒类药物,该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对其他各期也有效,能减少B细胞分泌抗体、干扰DNA的合成及抑制T细胞介导的非特异性炎症。动物实验[10]表明大剂量CTX可诱导免疫耐受,使动物对各种特异性抗原长时间内不会反应,可能是CTX冲击疗法发挥作用的基础。曹力等人[11]应用CTX冲击治疗SRNS患儿15例,剂量为8~12 mg/kg静滴,1次/d,连用2 d为1疗程,2周/疗程,共4~6疗程,结果8例完全缓解(53.3%),1例部分缓解,缓解病例中血清sIL-2R水平下降,说明CTX冲击治疗SRNS患儿疗效较好,并可将血清sIL-2R水平作为评价效果的敏感检测指标。卢宏柱等[12]采用CTX冲击联合肝素治疗SRNS患儿显效率为76%(19/25),有效率为12%(3/25),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在随访(13.2±2.5)个月中,4例显效患儿复发,复发率为21.1%(4/19),主要副反应为可耐受的恶心、呕吐等。研究发现在其他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以CTX冲击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环孢素A(CsA) CsA是一种钙调节蛋白抑制剂,对儿童NS尤其是SRNS的患儿有很好疗效,并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良好。其药理作用是选择性抑制膜细胞,抑制T细胞生长因子的生成及释放,抑制B淋巴细胞及T细胞核因子活化,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另外还可抑制淋巴隐私白介素1及2的表达及排出[13]。饶佳等人[14]回顾分析比较CTX与环孢霉素A(CsA)治疗SRNS患儿的效果,CTX组冲击剂量为500 mg/m2,CsA组初始剂量为3~5 mg•kg-1•d-1,结果随访12个月CTX组和Cs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0.0%(12/30)和85.7%(1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效果也不同,FSGS患儿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CD患儿中Cs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CTX组(93.8% vs 36.3%,P<0.05),CsA组主要副作用为多毛、齿龈增生及高血压,CTX组则为肝功能损害、外周白细胞减低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提示CsA在治疗MCD患儿方面优于CTX。CsA的缺点是停药后易反跳,以及出现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等副作用,因此虽然可作为一种有效药物,但临床应用仍需密切观察并慎重。

(4)霉酚酸酯(MMF) MMF疗效与CsA类似,剂量为759~1000 mg/(m2•d),分两次服用,6个月为1个疗程,通常作为CsA使用禁忌证时的替代药物。与其他免疫抑制剂(CsA、硫唑嘌呤等)相比较,MMF的肝、肾、骨髓毒性均较低,感染机会也少,多数学者认为该药物耐受性较好且毒副作用少。付元凤等[15]报道MMF15~25 mg•kg-1•d-1、疗程为6~7个月治疗15例SRNS患儿,结果13例尿蛋白1个月内转阴,2例尿蛋白明显减少,近期有效率达到100%,随访4~40个月中发现转阴患儿用药期间病情稳定,停药后数月有2例复发,不良反应有恶心、轻度腹泻、肌肉酸痛等,均为一过性症状,未见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及细菌性肺炎等发生。

(5)其他辅助支持治疗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凝血因子含量升高,抗凝因子下降,以及血小板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等均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及时抗凝治疗有助于病情好转,低分子肝素钠与蛋白或细胞结合减少,降低了出血风险,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16]。高血脂症是RNS的重要临床表现,并可进一步加重肾损害,降脂治疗可减轻系膜增殖、基质扩展并缓解肾小球硬化,姚勇等人[17]应用降脂药诺衡治疗活动期SRNS患儿高血脂症8例,用药两周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有良好改善,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有效利尿可降低尿潴留、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减轻SRNS患儿的水中状态,在利尿效果不佳时,可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采用襻利尿剂。

参考文献

[1]Stahn C,Buttgerit F.Genomic and nongenomic effects of grucocorticoids[J].Nat Clin Pract Rheumatol,2008,4(10):525-533.

[2]朱光华,杨 友,俞全胜,等.激素耐药肾病的几种病理类型[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4):220-221.

[3]梁 冰,覃远汉,胡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脂代谢紊乱特点及激素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2):284-285.

[4]Serdaroglu E,Mir S,Berdeli A,et al.ACE gene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childhood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J].Pediatr Nephrol,2005,20(12):1738-1743.

[5]朱光华.激素耐药肾病的病理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1040-1042.

[6]赵荣杰.激素耐药型肾病的病理类型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6):449-450.

[7]Sharma M,Sharma R,McGarthy ET,et al.The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permeability factor:biochemical characteritics and biological effects[J].Exp Bio Med(Maywood),2004,229(1):85-98.

[8]莫 樱,陈述枚,蒋小云,等.甲基泼尼松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286-287.

[9]Mori K,Honda M,Ikeda M.Efficacy od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in 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J].Pediatr Nephrol,2004,19(11):1232-1236.

[10]Cobo M,Hemandez D,Rodriguez C,et al.Successful therapeutic use of rituxinab in refractory men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J].Clin Nephrol,2006,66(1):54-57.

[11]曹 力,张靖莲,陈大坤,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小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63-364.

[12]卢宏柱,黄自君.环磷酰胺和肝素联合治疗小儿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7(4):29-31.

[13]Chemli J,Krid S,Bousetta S,et al.Lupus nephritis in childhoo clinical and evolutive study of 14 cases[J].Tunis Med,2007,85(8):644-650.

[14]饶 佳,徐 虹,曹 琦,等.环磷酰胺与环孢霉素A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2(6):958-963.

[15]付元凤,刘光陵,高远赋,等.霉酚酸酯治疗小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疗效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2):750-751.

[16]朱小石,李运壁.双冲击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5):46-47.

[17]姚 勇,杨霁云,王鸿雁,等.诺衡对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疗效的初步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36-38.

(收稿日期:2011-03-29 修回日期:2011-05-10)

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2008年10月在张掖市人民医院儿科的26例患儿,经病理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住院治疗后定期随访,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7.6岁。临床分型:单纯型15例,肾炎型11例;病理分型:微小病变10例,局灶节段性硬化6例,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炎8例,IgA肾病2例。所有患儿符合2001年全国儿科肾脏病协作组制订的诊断标准[1]。A组14例使用环磷酰胺(CTX)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的患儿作为治疗组,B组12例使用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上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2004年珠海会议制订的中长程方案进行治疗,A组为泼尼松2 mg/(kg·d),尿蛋白转阴满2周以后开始每2周减量2.5 mg,减至1 mg/kg时持续口服半年时间,以后依次缓慢减量,疗程1.5年。在激素标准长程治疗过程中出现激素依赖时,泼尼松剂量恢复到2 mg/(kg·d),并每次给予CTX 8~10 mg/kg, 2次/月,共半年(12次),累计用量小于150 mg/kg;对照组同样给予泼尼松2mg/(kg·d)治疗,出现激素依赖时加用环孢素2.5 mg/(kg·d),待尿蛋白量减少后逐渐减少环孢素和缓解后泼尼松的剂量。A组在环磷酰胺冲击当日多饮水,降低尿液中药物浓度,防止引起出血性膀胱炎,两组均每周复查1~2次尿常规,冲击前后各检查1次血常规及肝功能,1~2个月检查1次肾功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在3年的随访中,大多数患儿均能逐渐减低药物剂量直至停药,A组12例(85.7%)完全缓解,蛋白尿在给予CTX冲击后消失,2例(14.7%)频繁复发;B组7例(58.3%)完全缓解,1例(8.3%)失访,1例(8.3%)部分缓解,3例(25.0%)频繁复发。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见表1。

与A组比较, aP<0.05

2.2 毒副作用

14例使用CTX的患儿中,5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无一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冲击疗程结束时1例脱发,未见其他毒副作用。

3 讨论

SDNS在儿童肾病中较为常见,80%对激素敏感,但在这80%患儿中有60%~70%会出现激素依赖[1],当激素逐渐减量后,病情复发或加重,尿蛋白量增加。因此,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成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CTX属烷化剂中的氮芥类,自1963年应用于治疗肾小球疾病以来,在临床中占有主要地位,随机对照临床实验也证实其在肾病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2]。它可延长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的缓解期,减少复发,对频繁复发者疗效优于激素依赖者;可诱导对激素部分敏感型患者完全缓解;对激素耐药者可改善其对激素的反应性[3]。

国外统计发现,约有70%微小病变型肾病会出现激素依赖或频繁复发[4],在临床表现方面,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但成人微小病变型肾病多伴有高血压或血尿等症状[5]。本组26例SDNS患儿中,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即单纯型肾病,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Bircan等[6]对19例SDNS患儿进行研究,结果在两组CTX累积剂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静脉给药组未出现感染、出血性膀胱炎、脱发等近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同时年复发率减低,缓解持续时间长,且激素需要量少,认为CTX静脉给药疗效肯定且安全。很多学者也把大剂量CTX静脉冲击疗法作为首选,500~750 mg/m2, 1次/月;或8~12 mg/(kg·d),连用2 d, 1次/2周,累积总量不超过200 mg/kg,治疗当日多饮水,额外给予液体20 ml/kg。但最近有学者通过Meta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大剂量CTX口服联合泼尼松治疗效果最佳,3 mg/(kg·d), 8周;或2 mg/(kg·d), 12周。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6例SNDS患儿的两种治疗方案发现,CTX大剂量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环孢素、泼尼松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完全缓解率,且CTX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ong W.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 in New Zealand children, de-mographic, clinical features, initial management and outcome after twelve-month follow-up:results of a three-year national surveillance study[J].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7, 43:337-341.

[2]Glassock RJ.Glomerular therapeutics looking back, looking forward[J].Heart Dis, 2001, 3 (4) :276-281.

[3]杨霁云, 白克敏.小儿肾脏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4]Kyrieleis HA, Levtchenko EN, Wetzels JF.Long-term outcome after cy-clophosphamide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steroid-dependent and fre-quently relapsing 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J].Am J Kidney Dis, 2007, 49 (5) :592-597.

[5]Waldman M, Crew RJ, Valeri A, et al.Adult minimal-change diseas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and outcomes[J].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7, 2 (3) :445-453.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4篇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环孢素A;激素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62-01

临床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显著作用,但患者需长期服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死亡率。为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8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足量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各2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状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环孢素A;激素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62-01

临床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显著作用,但患者需长期服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死亡率。为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8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足量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各2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状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环孢素A;激素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62-01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均为近年来笔者经治的患者, 其中男性6例, 女性34例;年龄23~64岁, 平均44岁;病程6个月~12年。患者均有长期反复使用激素制剂或化妆品史, 病情反复发作, 面部有激素依赖性皮炎特有的临床表现, 排除酒糟鼻、脂溢性皮炎、痤疮、湿疹、颜面播散性激素依赖性皮炎粟粒性狼疮、多形日光疹、面癣等疾病, 同时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对大环内酯类他克莫司或任何赋形剂成分过敏、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以及患有恶性肿瘤、HIV感染史、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不配合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使其正确认识激素依赖性皮炎与激素的辩证关系, 帮助患者改掉激素应用的心理依赖。

以他克莫司为主综合治疗应用药物包括0.1%他克莫司软膏, 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复方硼酸液 (500 m L 3%硼酸液加入30 m L 2%利多卡因) 和氯雷他定。应用方法为:开始第1周, 在患者面部患处涂擦0.1%他克莫司软膏, 每日2次;同时交替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每日2次;配合面部湿敷复方硼酸液, 每日3~5次, 每次15 min;口服10 mg氯雷他定, 每日1次。第2~4周, 停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和复方硼酸液, 只用他克莫司软膏, 每日2次。

1.3 观察项目:用药后的第1周、第2周、第3周和第4周分别观察患者皮损消退情况, 记录患者主观症状和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2、3和4周后, 按照以下标准判定疗效。疗效分为4个等级:①皮损全部消退或消退范围超过90%, 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者判定为痊愈;②皮损消退范围在70%~90%, 自觉症状显著减退者判定为显效;③皮损消退范围在40%~70%, 自觉症状有所减轻者判定为好转;④皮损消退在40%以下, 自觉症状未改善或恶化者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周次疗效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而进行多重比较,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周次疗效的比较:40例患者治疗1周后, 显效24例, 好转13例, 无效3例;治疗2周后, 痊愈11例, 显效27例, 好转2例;治疗3周后, 痊愈33例, 显效5例, 好转2例;治疗4周后, 痊愈38例, 好转2例, 见表1。

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表明, 不同治疗周次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Hc=91.43, P <0.01) ;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秩和检验表明, 不同治疗周次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 说明该治疗方案以治疗4周为宜。见表2。

2.2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全过程, 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应用于皮肤科疾病治疗,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增生作用, 临床应用范围广, 适用于多种疾病治疗, 为众多皮肤病患者解除了病痛, 被誉为皮肤科疾病治疗的划时代突破。但在长期使用激素尤其是含氟激素的过程中, 可出现皮肤萎缩、扩张毛细血管、多毛、萎缩纹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皮炎也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尤其是多种合成强效激素制剂的广泛应用, 导致糖皮质激素性皮炎越来越多见。另外长期使用不合格化妆品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某些皮肤病反复发作, 以致长期使用激素制剂最终产生依赖性, 一旦停药, 不仅原有疾病复发, 且多数患者可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特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即红斑或潮红、水肿、丘疹、脓疱或痤疮、脱屑、表皮菲薄、发亮等, 患者自觉灼热、瘙痒、干燥和紧张感, 重者可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表现。近年来, 该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顽固难治愈。

依据长期外用激素或含有激素的化妆品的病史和特有的皮损可以诊断激素依赖性皮炎, 其诊断依据包括:①长期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在1月以上, 用时可好, 停药又发的现象。②原发性皮肤病已治愈, 又反复出现明显的红斑, 丘疹、脓疱、皮纹消失、脱屑等皮炎表现。③多发于面部、外阴、皱褶部等皮肤薄嫩处。④长期用药后留下色素沉着 (减退) 、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脓疱等症状, 伴有刺痛、烧灼感。但需与面癣、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冻疮样狼疮、面部播散性粟粒狼疮等疾病相鉴别。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既往治疗方法较多, 但总体疗效较差。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曾被作为外用激素的替代品, 然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随着钙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在皮肤科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用于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见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不失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他克莫司为一种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 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 最早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之后应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 获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 其疗效与中等强度的糖皮质激素相似, 局部不良反应少而小, 不会出现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后所致的皮肤萎缩和色素改变等不良反应, 反而能逆转已经引起的皮肤萎缩。所以, 他克莫司软膏不失为皮肤科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一个新选择以及良好的替代糖皮质激素的替代药。

本文所述治疗方案中, 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弱效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和复方硼酸液在治疗初期使用, 其优点表现在:①可以有效地防止激素戒断反应。②减少和避免他克莫司的皮肤刺激症状。③复方硼酸液中的利多卡因湿敷后可产生较为明显的消除或减轻面部灼热、瘙痒、疼痛、紧绷、干燥等自觉症状效果。④他克莫司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 有效减少皮肤水分丢失, 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⑤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应用上述联合治疗方案表明, 40例患者治疗1周后, 显效24例, 好转13例, 无效3例;治疗2周后, 痊愈11例, 显效27例, 好转2例;治疗3周后, 痊愈33例, 显效5例, 好转2例;治疗4周后, 痊愈38例, 好转2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表明, 不同治疗周次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Hc=91.43, P <0.01) ;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秩和检验表明, 不同治疗周次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 说明该治疗方案以治疗4周为宜;同时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全过程, 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应予以推广应用[1,2,3,4,5,6,7,8]。

在治疗过程中, 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尤其面部、外阴部位。避免滥用、误用、长期使用。谨慎选择美白护肤产品。在季节或环境变化时, 皮肤敏感者往往容易过敏, 对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冬天保暖, 夏天防晒, 平时尽量使用成分简单、不含香精香料的护肤品。

关键词:他克莫司,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恒.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 (1) :5-6.

[2]郝飞, 钟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 36 (1) :54-56.

[3]马嘉敏.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23 (12) :851-852.

[4]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美容专业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9, 38 (8) :549-550.

[5]张海清, 董达科, 王国江, 等.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 (8) :781-782.

[6]徐刚, 朱小瑾, 余开梅, 等.丁苯羟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 (10) :981-982.

[7]黄文晖, 翁孟武, 王崇敏等.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 22 (1) :64.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6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下列诊断标准 (1) 尿蛋白>3.5 g/d; (2) 血浆白蛋白<30 g/L; (3) 水肿; (4) 血脂升高。其中 (1) (2) 两项为诊断所必需[3]。排除标准:排除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肿瘤相关性肾炎、遗传性肾脏疾病等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4例患者中男41例, 女23例;年龄17~62岁, 平均 (28.4±5.8) 岁;病程6个月~4年, 平均13个月;首次发病39例, 复发25例。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型肾病47例, 膜性肾炎3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1例,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3例。

1.2 治疗方法

给予64例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甲基泼尼松龙10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3 d, 第4天改为口服泼尼松1 mg/ (kg·d) 顿服, 治疗8周, 随后每2~3周减原用量的10%, 当减至20 mg/d左右时, 将2 d用量改为隔日1次顿服, 维持治疗3个月, 再次逐渐减量至10 mg/d, 维持治疗6个月[4,5]。同时给予抗凝、利尿等对症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水肿消失, 蛋白尿阴性, 尿蛋白定量≤0.15 g/24 h, 血清白蛋白≥35 g/L, 肾功能正常。显著缓解:水肿明显改善, 尿蛋白定量<1.0 g/24 h, 血清白蛋白明显改善, 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缓解:水肿有所减轻, 尿蛋白定量<3.0 g/24 h, 血清白蛋白有所改善, 肾功能好转。无效:水肿无改善, 甚或加重, 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无改变, 肾功能无好转[6]。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显著缓解+部分缓解) /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64例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的变化情况, 依据上述评定标准判定临床疗效, 并随访观察其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 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 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 (ABL) 、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甘油三酯 (TG) 的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肌酐、尿素氮和甘油三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治疗后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6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7例 (57.81%) , 显著缓解13例 (20.31%) , 部分缓解6例 (9.38%) , 无效8例 (12.50%) , 总有效率为87.50% (56/64)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1~3年, 复发率为12.50% (7/56) ;不良反应:向心性肥胖1例、感染2例、药物性糖尿病1例、骨质疏松1例、钠水储留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 (6/64)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病理学、免疫学以及肾脏微穿刺、微灌注等生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使临床对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类型等方面的研究有了重大进步, 然而在治疗方面却仍存在很多问题未能达成共识。目前, 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方法, 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从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 进而发挥其利尿和消除尿蛋白的作用[3]。激素能够减轻肾脏发生急性炎症时的渗出, 稳定溶酶体膜, 使纤维蛋白沉着减少, 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进而减少尿蛋白漏出[7];同时还可通过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 使成纤维细胞活性得以降低, 从而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纤维化[8]。

本研究中, 本院给予64例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同时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措施进行救治。结果显示, 患者的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几项检测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 各项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说明, 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够使上述指标得以明显好转, 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肾功能。

近年来, 根据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研究显示, 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 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获得最佳疗效。以往研究也表明,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 但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往往取决于病理类型, 一般认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疗效最为显著[2]。

本研究中6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 完全缓解37例 (57.81%) , 显著缓解13例 (20.31%) , 部分缓解6例 (9.38%) , 无效8例 (12.50%) , 总有效率为87.50% (56/64) , 与申素英[5]报道的研究结果接近, 总体疗效满意。本研究中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有54例为微小病变型肾病, 在研究对象中占较大比例, 考虑是获得较为满意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组患者随访1~3年, 复发率为12.50%, 说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有效率, 但疾病复发方面仍需给予进一步研究, 以有效控制复发率。

关于应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不良反应, 目前已达成共识。长期应用激素可造成患者出现药物性糖尿病、感染、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 大剂量应用时也可能加剧高血压, 甚至促发心力衰竭[9,10]。因此, 临床应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 应加强监测,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尽可能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至最低, 以改善预后[11]。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通过激素种类的选择和激素用法用量的调整予以实现, 如地塞米松半衰期长, 不良反应严重, 应尽量避免选用;泼尼松疗效不佳或患者有肝功能损害、水肿程度严重时, 可考虑改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或口服;在剂量维持治疗期, 可采用将2日用量隔日一次顿服的方式用药, 以减轻不良反应[12]。本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 效果满意, 说明科学、合理的应用激素能够有效减少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采用大剂量予以冲击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各项疾病相关指标, 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 明确疾病发生机制, 正确选择、合理应用激素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理类型予以选择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 (nephritic syndrome, NS) 的应用价值。方法:给予6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甲基泼尼松龙10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3d, 第4天改为口服泼尼松1mg/ (kg·d) 顿服, 治疗8周, 随后每23周减原用量的10%, 至20mg/d左右时, 维持治疗3个月, 再次逐渐减量至10mg/d, 维持治疗6个月, 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措施。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的变化情况, 评定其临床疗效, 随访观察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 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的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 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完全缓解37例 (57.81%) , 显著缓解13例 (20.31%) , 部分缓解6例 (9.38%) , 无效8例 (12.50%) , 总有效率为87.50% (56/64) , 复发率为12.50% (7/5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 (6/64) 。结论:大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够明显改善各项疾病相关指标, 临床疗效满意,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应用。在降低复发率以及明确病理类型与临床疗效的具体关系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7篇

l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NS患儿120例, 病历、随访资料均完整。所有患儿均确诊为NS[2];男66例, 女54例;年龄4~14岁, 平均 (8.1±3.4) 岁。

1.2方法

根据是否按照医嘱剂量、时间、次数、要求、方法, 及是否按照医嘱定时复查, 评判NS激素治疗依从性[3]。按依从性好差分为依从性好组与依从性差组, 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家长文化背景、家庭经济状况、NS相关知识、护患关系、NS病程、激素不良反应、求医条件、家庭支持等。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NS患儿激素治疗依从性好55例 (45.8%) , 依从性差65例 (54.2%) 。两组患儿NS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详见表1。

由表1可见, 以上因素中除性别两组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依从性差组患儿年龄大, 病程长, 家长文化程度低, 家庭经济状况差, 缺少家庭支持, NS相关知识缺乏, 护患关系一般, 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求医条件差;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有显著影响, 疾病的治愈不仅取决于医师的正确用药, 还决定于患者是否合作, 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激素维持治疗的患者。据调查有30%~70%的慢性肾脏病患儿没有按医嘱用药, 甚至未用药, 或中途停药[4,5]。本组资料显示, NS患儿治疗依从性差者高达54.2%, 影响因素复杂, 笔者对其中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3.1 NS相关知识缺乏

是影响依从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患儿及家长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不了解规律用药和完成足够疗程的重要性, 水肿消失、尿蛋白减少等临床症状好转即误认为是痊愈, 以致不按时复查;甚至擅自用土方、验方, 认为能药到病除, 而终止正规治疗[6]。根据患儿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建议进行有组织的专题讲座, 定期向患儿和家长介绍疾病知识, 发放有关肾病的知识手册, 并给患儿和家长阅读有关肾病的书籍;讲明坚持用药的必要性, 正确指导减药方法及停药时间;并要求定期来院查尿常规及血液指标, 以便随时调整用量及时间。通过积极地健康教育, 达到增进患儿和家长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目的。

3.2 护患关系一般

NS病程长, 见效慢, 所以当治疗一段时间后, 病情不见明显好转时, 患儿家属可能会产生抱怨情绪, 对治疗失去信心[7], 导致护患关系变差。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儿, 主动听取患儿及家长意见, 了解其对有关治疗、预后的想法, 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向患儿提供解释、鼓励和全面的随访, 以提高治疗依从性[8]。

3.3 药物副反应

激素是治疗NS的常用药物, 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副作用, 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等[9], 由于体形出现了变化, 加之其他同龄人的嘲笑, 对患儿产生消极影响。大多数患儿由于年龄小, 不理解服药的重要性, 而只关注病痛的影响和服药所带来的体型改变, 导致部分患儿自行减量或停药。我们要指导合理用药, 反复、耐心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激素应用的剂量、疗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但病情好转停药后, 不良反应会慢慢消失, 激素不良反应也可以改用隔日疗法后得到缓解;从心理上解除患儿的自卑感和孤独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儿及家长坚持按计划用药。

3.4 家庭支持

由于患者年龄较小, 信息接收力不强, 自控力差, 绝大多数信息来源于家长, 且患儿对家长的依赖性强, 如果家庭支持不足, 依从性能力就会下降。所以, 我们要注重家庭支持, 做好家属健康宣教工作, 为患儿营造治疗养病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特别是家属要做好患儿的监督管理工作[10]。

参考文献

[1]陈伟红, 莫伊雯, 王洁.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7A) :6-9.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2) :746-747.

[3]许卫华, 王奇, 梁伟雄.问卷或量表在病人依从性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 (4) :403-405.

[4]刘肖群.慢性肾脏病药物治疗依从性与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6) :297-298.

[5]段轶, 熊衍君, 李晶晶.家庭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5) :6110-6111.

[6]刘焱, 熊继红.肾病综合征儿童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措施[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10) :1095-1096.

[7]丁淑娟, 曾胜荣.护理干预对出院肾病综合征患儿服用激素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 (4) :100-101.

[8]洪春芳.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9A) :25-26.

[9]李铭新.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病中应用进展[J].上海医药, 2011, 32 (2) :64-67.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26例,年龄1~12岁,平均(6.8±3.7)岁,其中男17例,女9例。患者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9]。排除其他肾脏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患者13例为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13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安斯泰来中国制药公司生产,口服)治疗,进食前1 h服用,起始剂量为0.10~0.15 mg/(kg·d),儿童的个体代谢差异较大,视具体情况检测患者的血药浓度,使其维持在5~10μg/L。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PRO-TracⅡ试剂盒由Dia Sorin公司生产。疗程为6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小剂量激素为泼尼松(武汉市合中生物化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口服),剂量为0.20~0.75 mg/(kg·d),晨起或隔日顿服。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检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主要为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24 h尿蛋白、血糖、血药浓度等。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为期1年的随访,以观察复发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尿检结果均正常,肾功能稳定。部分缓解:患者的尿蛋白下降超过基础值50%,且24 h尿蛋白定量≤3.5 g,肾功能稳定。未缓解:患者的尿蛋白下降小于基础值50%,或24h尿蛋白定量>3.5 g,血肌酐上升超过基础值50%。总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和尿蛋白比较

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和尿蛋白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均明显下降,肌酐、白蛋白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酐、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病症缓解情况比较

两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病症缓解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略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症总缓解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可采用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A等,但环孢素A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对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的损伤较多,不适于儿童患者使用。他克莫司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是从土壤中真菌内提取出来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钙调蛋白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同环孢素A,但疗效明显好于环孢素A,约为环孢素A的10倍疗效。通过机体内发生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肾小球的免疫损伤程度,进而达到降低尿蛋白的功效,并可以延缓患者的肾功能衰竭。他克莫司对患者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适合于儿童患者使用。

他克莫司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可引起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生化指标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恶心呕吐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对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联合使用小剂量的激素可以加速患者病症的缓解情况,加速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佳明显。研究中,可见药物浓度保持在5~10μg/L时,临床效果最佳。诸多研究表明,他克莫司是治疗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有效药物之一,不仅患者的缓解时间较短且副作用较少,对患者的肾脏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治疗,如果过早撤药或减少用量时可导致疾病复发。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均明显下降,两组肌酐、白蛋白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酐、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和尿蛋白情况。两组血糖均略有升高,且观察组血糖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药物对机体的血糖影响不大。观察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略低于对照组,说明在激素的联合作用下,他克莫司的药效发挥地更好,滞留于血管中的药物浓度略低。观察组病症总缓解率略高于对照组,说明经他克莫司和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幅好转,提高了治愈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经长时间用药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见复发,不良反应情况也较少。

综上所述,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生化指征并减少尿蛋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患者13例为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13例为观察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均明显下降,肌酐、白蛋白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酐、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糖均略有升高,观察组血糖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略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症总缓解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生化指征并减少尿蛋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他克莫司,激素,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参考文献

[1]Christina DL,Varvara A,Andromachi M,et al.Safety,immunogenicityand kinetics of immune response to 7-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vaccine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J].Vaccine,2011,29(40):6834-6837.

[2]Rachel L,Louise W,Nicholas JAW.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J].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10,20(1):36-42.

[3]Lawrence C,Orng SO,Sarah T,et al.Childhood nephrotic syndrome inCambodia:an association with gastrointestinal parasites[J].The Journalof Pediatrics,2010,156(1):76-81.

[4]李红梅,施向东.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71-3873.

[5]Swati C,Arvind B,Pankaj H,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crolimusversus Cyclosporine in children with 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09,53(5):760-769.

[6]任红旗,钟逸斐,李艳,等.小剂量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2):1340-1345.

[7]黄小英,林素惠,文海聆,等.他克莫司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62-263.

[8]Nikoleta P,Fotios P,Vassiliki T,et al.IL-18 is correlated with type-2immune response in children with steroid 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J].Cytokine,2008,44(2):262-268.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9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1年6月12月进行激素治疗13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包括单纯性肾病90例、肾炎性肾病40例;男70例, 女60例;入院时年龄最小1岁, 最大13岁, 平均年龄为 (7.12±4.54) 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6个月, 平均 (2.89±1.32) 个月。

1.2 激素治疗依从性判断标准

坚持长期规律用药, 停药、换药、增减药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为依从性良好;反之为服药依从性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危险因素暴露的比值比 (OR) 来表示影响因素与治疗依从性的关联强度, OR采用95%可信区间 (95%CI) 。

2 结果

130例激素依从性良好80例 (61.54%, 80/130) , 依从性差50例 (38.46%, 50/130) 。50例激素治疗不顺从患儿中30例 (60.00%, 30/50) 为疗程不足自行停药, 15例 (30.00%, 15/150) 为自行调整剂量, 5例 (10.00%, 5/50) 为间断服药。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包括:肾病综合征知识不掌握、医患沟通不充分、担心药物副反应、缺少家庭支持 (OR分别为3.80, 3.31, 3.05, 2.98) , 与性别及肾病类型无关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肾病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制主要是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减轻急性炎症渗出, 稳定溶酶体膜, 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抑制慢性炎症的增生反应, 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的纤维化, 长期、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大部分患儿得到缓解[3]。但调查发现其治疗依从性却较低, 本文依从性好占38.46%,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病综合征知识不掌握、医患沟通不充分、担心药物副反应、缺少家庭支持是影响因素。①肾病综合征疾病知识缺乏是影响依从性最重要的因素 (OR=3.80) , 肾病综合征病程长, 表现复杂, 易反复发作, 加上激素服用后可造成外形上的一些改变, 带给家属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忧虑。如果缺乏相关知识, 可致长期规律服药概念, 或过分相信中医中药, 或偏听偏信一些祖传秘方, 放弃系统正规的激素治疗[4]。②沟通不充分 (OR=3.31) , 临床医生如果缺乏和患者的沟通, 未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病情解释、交代不清, 指导不力, 则患儿及家长对医嘱了解不清, 缺乏战胜疾病信心,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③药物副反应 (OR=3.05) 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引起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乏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糖尿病等, 患儿缺少足够的理解能力对不良反应耐受差, 会对药物激素治疗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 而自行减量或停药[5]。④家庭支持 (OR=2.98) , 儿童对疾病危害性认识缺乏、自控能力差, 大多依靠家庭援助, 如果家庭支持不足够则遵医行为能力下降。

3.2 提高激素治疗遵医行为的对策

治疗中依从性差可导致不规范用药、剂量不足, 延误病情缓解并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6]。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治疗依从性:①进行全面系统的疾病知识教育, 详细交代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 并讲清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按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激素用量, 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 告知不遵医造成的危害及后果, 提高患者到正规医院就医的意识, 使患儿能主动、自愿地遵医嘱进行治疗。②充分沟通。加强临床医生专业知识培训, 改善服务态度, 充分沟通, 向患者提供解释、鼓励、支持。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 激素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 告诉患者激素对外表形象的影响只是暂时性的, 一旦药量减少或停药后, 外形又会恢复正常。如果不遵医嘱服药或随意加减药量, 不仅不能缓解病情, 更可使病情加重。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悲观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7]。③用药指导。激素宜饭后服, 以免引起对胃肠道的刺激, 服药后需漱口, 以免引起口腔溃疡;指导饮食宜低盐、低糖、适量补钾,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少量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 特别是肥胖患儿, 要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以免引起血胆固醇含量增高;患儿食欲增加时, 让其参加一些活动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分散患儿想进食的注意力[8]。④注重家庭支持, 重视服药过程中的监护, 对患儿用药治疗全过程进行监护, 坚持与患儿及家属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多方面关注, 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杨宜萍.家庭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1) :2726-272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2) :746-747.

[3]罗月中, 涂海涛.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 2010, 31 (17) :2321-2322.

[4]李铭新.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病中应用进展[J].上海医药, 2011, 32 (2) :64-67.

[5]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疾病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9, 16 (12) :44-46.

[6]余祖妹.肾病综合征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J].重庆医学, 2010, 39 (18) :2499-2450.

[7]杨永红, 吕秀花, 许琳.认知行为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 :136-137.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精选9篇)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均符合PNS诊断标准[4]住院患...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