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期相关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经期相关范文(精选7篇)

经期相关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 年3 月至6 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体检的自愿接受调查的女性职工, 年龄40 ~65 岁。按年龄40 ~ 45、46 ~ 50、51 ~ 55、55 ~ 60、61 ~ 65 岁分为5 组 ( 考虑到临床上有部分绝经后期女性仍有部分围绝经期相关症状, 故增设61 ~65 岁组) 。

1. 2 调查方法

采取统一问卷调查, 根据影响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因素分类, 制定统一调查问卷, 发放统一调查表给调查对象, 当面指导填写方法, 为减少人为的诱导式提问, 填写时以被调查者自己回答填写为主,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内容, 由调查员作出客观的解释后再自行填写, 一人一表单独完成。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状况、月经生育情况、避孕、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补充治疗、补钙以及生活习惯、对更年期的认识和日常保健、体育锻炼、饮食、保健需求等, 调查对象共454 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程度评分应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2], 每项评分值愈高, 说明症状愈重。

1. 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454 例调查对象中, 医护人员357 例, 退休58 例, 其他人员39 例; 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 ( 14. 21 ±1. 75) 岁, 平均绝经年龄为 ( 49. 89 ± 4. 37) 岁; 已婚440例 ( 96.92%) , 丧偶1 例 ( 0. 22%) , 离异7 例 ( 1. 54%) , 未婚6 例 ( 1. 32%) 。

2. 2 健康现状

调查对象中已经诊断为高血压100 例 ( 22.03%) , 糖尿病 ( 均为2 型糖尿病) 、心脏病、肾病依次为11 例 ( 2.42%) 、7 例 ( 1.54%) 、12 例 ( 2.64%) 。

2. 3 激素补充治疗及补充钙剂情况

使用激素补充治疗 (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1 年以下的14 例 ( 占3. 08% ) , 1 ~ 3 年13 例 ( 2. 86%) , 3 年以上18 例 ( 3. 96%) ; 未行HRT的409例 ( 占90. 09%) 。补充钙剂1 年以下的79 例 ( 占17. 40% ) , 1 ~ 3 年46 例 ( 10. 13% ) , 3 年以上36 例 ( 7.93%) ; 未补充钙剂的293 例 ( 占64. 54%) 。

2. 4 围绝经期综合征各主要症状评分情况

被调查对象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发生频率不等, 其中以骨关节痛、疲乏、情绪波动、头痛、失眠、潮热出汗最多见, 详见表1。

2. 5 不同年龄组各症状发生情况

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症状的发生率在5 个不同年龄组中有显著差异, 骨关节疼痛、性生活质量下降、潮热出汗发生率在50 岁以后组明显高于50 岁以前组。见表2。

注: 括号中为发生率/%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的症候群, 国内外开展了许多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 症状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 来自芬兰的报道[3], 约有95% 的年龄在52 ~ 56 岁的妇女有轻到重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同时有些症状也与年龄的增长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发生率前6 位的症状依次为骨关节痛、疲乏、情绪波动、头痛、失眠、潮热出汗, 与北京李颖等[4]的报道 ( 前3 位症状为骨关节肌肉痛、疲乏、失眠) 基本相同。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中究竟是哪种因素占主导地位, 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但潮热多汗已经是公认的典型症状。国内李颖等[4]报道北京地区妇女潮热出汗发生率为48. 1%, 本组资料潮热出汗发生率为36. 56%, 低于前者。本次调查妇女平均绝经年龄是 ( 49. 89 ± 4. 37) 岁, 李颖等[4]2008 年北京市区调查结果为49. 3 岁, Chim[5]2002 年报道新加坡妇女的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是49. 1岁, 我们的结果与之相似, 说明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没有较大变异。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与年龄有相关性。从表2 可见, 不同年龄组各症状的发生率不同, 改良Kupperman评分13 项症状中, 骨关节疼痛、失眠、头痛、情绪波动、潮热出汗等症状发生频率及程度较高。血管舒缩失调症状及神经精神心理症状症候群以50 ~ 55 岁年龄组高发, 骨关节症候群的发生率>50 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关于激素替代治疗及补充钙剂, 长期以来, 由于宣传及保健知识的匮乏, 我国妇女并没有意识到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是一种疾病, 不会主动就诊, 故我国妇女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及补充钙剂的极少。本组调查显示, 样本中曾经使用HRT的妇女占9. 91%, 钙剂补充者为35. 46%。因此医务人员有必要也有责任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 普及正确的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以及客观公正地评价HRT, 帮助患者把握用药适应证和禁忌证, 另外, 在使用HRT的过程中, 医生必须权衡HRT的益处和其风险以及有关的副作用。这些问题会影响医务人员对药物的推荐力度和妇女使用HRT的连贯性[6,7]。

本研究虽然调查的范围比较狭窄, 样本量也较小, 但我们所调查的人群素质较高, 大都是从事医护工作的人员, 我们发现被调查人群对围绝经期的认识和保健知识的获得仍然非常不足。更年期变化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更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积极做好健康教育至关重要[8,9]。有医疗保健机构在更年期这个特殊人群中实施系统健康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10]。作为保健工作者,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增强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 同时也要为制定卫生方针和政策提供方向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汤晖.2 057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症状调查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 15 (4) :169.

[2]徐苓.围绝经期及绝经过度期的定义及激素补充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 15 (4) :178.

[3]JOKINEN K, RAUTAVA P, MKINEN J, et al.Experience of climacteric symptoms among 42-46 and 52-56-year-old women[J].Aturitas, 2003, 46 (3) :199-205.

[4]李颖, 郁琦, 马良坤, 等.北京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 2008, 17 (5) :329-334.

[5]CHIM H, TAN B H, ANG C C, et al.The prevalence of menopausal symptoms in a community in Singapore[J].Maturitas, 2002, 41 (4) :275-82.

[6]KAPLAN B, RABINERSON D, YOGEV Y, et al.A survey of physicians'attitude and approach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during menopuase[J].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02, 29 (1) :31-33.

[7]CLINKINGBEARD C, MINTON B A, DAVIS J, et al.Women's knowledge about menopause,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 and interactions with healthcare providers:an exploratory study[J].Womens Health Gend Based Med, 1999, 8 (8) :1097-1102.

[8]TORRES R Y, MARKS R.Relationships among health literacy, knowledge about hormone therapy, self-efficacy, and decision-making among postmenopausal health[J].Health Commun, 2009, 14 (1) :43-55.

[9]LEE Y, KIM H.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opausal symptoms, depression, and exercise in middle-aged women:a cross-sectional survey[J].Int J Nurs Stud, 2008, 45 (12) :1816-1822.

经期相关 第2篇

【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期;取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80-01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性较强、经济长效的避孕工具。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处在育龄期的妇女有50%以上的人使用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1]。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取环手术的74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37例妇女在进行取环手术前服用补佳乐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取环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取环手术的74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45.5±2.5)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观察组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44.5±1.5)岁,绝经时间6月~14年,平均时间为(7.2±1.5)年,放环时间7~20年,平均放环时间为(14.5±2.0)年;对照组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43.5±2.5)岁,绝经时间8月~15年,平均时间为(6.5±1.5)年,放环时间8~21年,平均放环时间为(14.5±2.5)年;取环前对两组妇女进行盆腔检查,判断其都为金属环,有不同程度的宫颈萎缩。两组患者在年龄、放环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没有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取环手术前对两组妇女均进行B超检查,了解其节育器的形状、位置等情况。观察组妇女在取环手术前指导其服用补佳乐[2],每次1mg,坚持服用一周。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取环手术。取环的方法为:对外阴道进行常规的消毒,使窥阴器暴露宫颈,弄清宫腔的深度,用取环勾进行取环,对于宫颈萎缩的妇女,使用弯钳、扩宫器、药物等方法的辅助,进行取环。

1.3效果评价

对两组妇女的取环效果采用顺利、困难两个等级进行评价。顺利:妇女在取环手术中能完整取出宫内的节育器,节育器内有任何变形的情况发生;困难:能够取出节育器,但节育器出现断裂、变形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妇女的取环效果比较

观察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为94.59%,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取环成功率67.5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影响取环的因素

2.2.1年龄因素

按照年龄将74例妇女分为三组:41~51岁组共24例,其中困难2例,占8.33%;52~59岁组共27例,其中困难4例,占14.81%;59岁以上组23例,其中困难5例,占21.74%。随着年龄的增加,取环的难度增大,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

2.2.2绝经年限

将74例妇女按照绝经年限分为三组:22例绝经年限<1年,没有出现取环困难的情况;28例绝经年限1~3年,2例取环困难,占7.14%;24例绝经年限>3年,6例取环困难,占25.00%。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取环的困难程度增加,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

2.2.3宫颈萎缩程度

38例宫颈轻度萎缩的妇女,3例取环困难,占7.89%;36例宫颈重度萎缩的妇女,5例取环困难,占13.89%。宫颈萎缩的程度越严重,其取环越困难。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上,绝经后的妇女的卵巢功能完全衰退,体内的雌性激素会逐渐下降,相应的生殖器也会萎缩老化[3]。宫颈会出現短平坚硬、宫口闭合以及宫腔内径的缩小甚至粘连的现象。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体内的节育器因为其材质的关系,其顺应性较差,容易与子宫壁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连,会大大增加绝经后取环的难度。另外,一些女性对取环手术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感,以及其自身忍耐疼痛的程度较低,也从另外一方面增加了取环手术的难度。

在手术前指导妇女服用补佳乐,能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改善阴道的弹性,修复子宫内膜的腺体,缓解雌激素不足的现象。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服用补佳乐,能有效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松弛宫颈口,以利于节育器的松动,可以保证医生在手术时可以顺利将其取出。另外,小剂量的服用,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能提高取环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取环手术的74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妇女在取环手术前服用补佳乐治疗,对照组妇女进行常规取环。对两组妇女的取环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为94.59%,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取环成功率67.5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与其年龄、绝经年限、置环年限、宫颈萎缩程度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取环的难度增大;随着绝经年限额增加,取环的困难程度增加;宫颈萎缩的程度越严重,其取环越困难。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进行取环手术时服用补佳乐,可以提高其取环成功率,取环困难程度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以及宫颈萎缩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红.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的临床观察及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111-2113.

[2]徐向云,陈颖君,张智慧等.50例围绝经期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取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2(15):267-268.

患病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病,护理

围绝经期是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标志,一般在47岁左右开始闭经,常因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头晕、头痛、发热、出汗、关节痛、易于疲劳、睡眠障碍等多种症状[1]。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身体器官系统功能退化,各种慢性病患病率增高[2],有研究认为,46岁~50岁女性患病率最高[3]。笔者旨在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患病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北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邢台、衡水、沧州7个地区的城乡45岁~55岁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城乡分层,每个地区100人,城乡各50人。城市居民选取学生居住社区,农村居民选取学生所在村庄,各随机抽取50人。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89.57%。调查对象年龄为50.54岁±3.02岁,其中城市313人,农村314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②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3],Kupperman评分表用来评定更年期的躯体症状,0分~4分为无更年期状况,5分~10分为轻度,11分~25分为中度,25分以上为重度,评分越高,症状越重。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大学四年级护理本科生统一培训后担任,问卷统一解释语。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或由调查员询问完成。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状况

被调查的627人中,没有症状的30人(4.78%),轻度症状的142人(22.65%),中度症状383人(61.08%),重度症状72人(11.48%)。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为95.22%。

2.2 围绝经期女性患病情况

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者309人,占49.28%,心脑血管疾病55人次,高血压99人次,糖尿病37人次,关节炎55人次,妇科疾病32人次,其他疾病89人次。

2.3 患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见表1)

3 讨论

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明显降低而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45岁~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有一定的躯体表现,中老年人由于躯体疾病及不良心理和社会因素增多,抑郁症状出现的频率高、程度重,抑郁症的发病率也相应地增高[4]。研究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患慢性病者占49.28%,提示应加强此人群的保健和医疗工作。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95.22%,高于李洁明[5]报道的68.1%,患慢性疾病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程度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妇科疾病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于其他疾病或未患疾病者,且程度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其他疾病或无病者,但程度重;关节痛者与其他疾病者无差别,但高于未患疾病者,程度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各种慢性病都会引起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变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给围绝经期女性带来的压力更大,应引起重视[6,7,8]。

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妇女在经历这一必经阶段,身体内部有着巨大变化,从而表现出特有的生理、心理症状,提示医护人员、家庭、社会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并治疗相关疾病帮助她们平稳渡过围绝经期。

参考文献

[1]李明子.社区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95.

[2]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J].中国慢性病与控制,2002,10(1):1-2.

[3]李诵铉,于传薪.实用妇科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78-254.

[4]陈美娟,高哲石.老年期抑郁与Alzhei mer病[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2001,28(1):4-7.

[5]李洁明,田丰莲,詹新林,等.影响妇女更年期心理症状相关因素调查及心理健康指导[J].广东医学,2006,27(5):741-743.

[6]张学娥,胡美英,苗俊娥.健康指导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8C):2202-2203.

[7]赵志丽.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健康宣教[J].护理研究,2008,22(suppl.2):100.

哮喘,在经期发作 第4篇

由于内分泌功能与哮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月经期妇女体内前列腺素分泌增多,黄体酮浓度下降,可诱发哮喘;而妊娠期黄体酮浓度升高,可以舒张支气管而减轻哮喘发作。月经性哮喘的发生因素很多,如经前紧张综合征、痛经、雌激素水平降低、感染等,使得很多女病人哮喘症状在月经期加重,部分病人的哮喘仅在月经期发作。

月经性哮喘分为经前期哮喘和经期哮喘两类。多数经期哮喘病人是伴随月经初潮而发作哮喘的。有人观察到,经期哮喘的发病年龄以13~17岁居多,与是否婚育无明显相关性,关键是哮喘的周期性发作与月经周期有规律性关系,有些病人服用抑制排卵的药物可预防哮喘的发作。

哮喘也是妊娠期妇女较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其变化又因人而异,大约1/3病人妊娠期病情加重,1/3病人妊娠期病情好转,1/3病人妊娠期病情无变化。

中医认为,妇女行经前后,冲任失调,血虚气逆,肺失濡养;或妊娠之后气机壅塞,升降失常,胎气上逆等均可导致哮喘发作。如果针对不同的个体对月经期和妊娠期哮喘进行辨证施治,可以获得较好疗效。经期哮喘在治疗上应注意在平喘的基础上调经,所谓调经,是指调整不正常的月经周期和纠正痛经、血虚、肾虚等症状。像杨女士的症状属于肝郁气滞,阴虚火旺;应用疏肝解郁、滋阴降火治疗,可选择丹栀逍遥丸。如病人腰酸腿软,畏寒肢冷,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阳不足,治疗应补肾纳气,选用金匮肾气丸等。如有月经周期延迟,行经腹痛,舌有瘀斑等血瘀证,可选用血腑逐瘀胶囊等。月经周期比较准确的病人,还可在月经来潮前一周进行预防性治疗,减轻或防止经期哮喘的发作。由于一个月经周期的行经时间一般仅为3~7天,短期用药仅能解决当时的病症,因此,调节最少需三个月经周期以上。病人应和医生密切配合,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由医生决定治疗的最佳时限。

妊娠期哮喘的药物治疗应慎重。因怀孕期间不能过多用药,如出现病情加重,可首先考虑选用一些食疗方法。如:“柿饼鸡血汤”用柿饼50克,鸡血200克加水煮沸30分钟,顿服。祛痰定喘,养血生津。“芝麻丸”用芝麻250克,生姜、冰糖、蜂蜜各125克,芝麻炒熟研末混合姜汁再炒,冷却后与冰糖、蜂蜜拌匀,每日早晚各服一小勺。食疗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能控制哮喘症状最小剂量的平喘药,尽量应用吸入剂,因为吸入剂的剂量很小,仅为口服或静脉用药剂量的1/10甚至更少,又是直接吸入气管,局部吸收,副作用明显小于口服和静脉用药。如舒喘宁气雾剂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支气管扩张吸入剂,但用量较大时病人也会出现心跳加快、轻微手颤的症状,每日用量应控制在6喷以内,哮喘发作时可随时吸入。该药对胎儿比较安全,可不必限制用药天数。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吸入激素,如必可酮、辅舒酮,吸入剂量在800毫克以下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这一类药对治疗妊娠期哮喘和经期哮喘都是较好的,还可预防经期哮喘和妊娠期哮喘的发作,剂量应由了解病情的医生确定,并定期指导调整。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怀孕四个月以内不能用口服和静脉输入激素治疗。

经期相关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6月以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绝经期女性患者157例。排除严重肝、肾疾患;有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者;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者。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和冠心病组 (B组) , B组患者再根据病变血管Gensini评分法分为B1组 (积分<5分) 、B2组 (积分5分~10分) 和B3组 (积分>10分) 。其中A组37例, B1组40例, B2组42例, B3组38例。

1.2 方法

1.2.1 临床危险因素确定

血脂异常:血总胆固醇 (TC) ≥5.2 mmol/L, 三酰甘油 (TG) ≥1.7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3.1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0.77 mmol/L。2型糖尿病诊断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2]餐后8 h空腹静脉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或有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诊断采用连续3次在静息状态下测量右上臂收缩压 (SBP) ≥140 mmHg (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 (DBP) ≥90 mmHg, 或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吸烟定义为每天吸烟≥10支, 连续吸烟1年以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父亲或其他男性直系亲属55岁前, 母亲或其他女性直系亲属65岁前患冠心病。肥胖定义为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血尿酸≥416 μmol/L。血清总胆红素≥20.5 μmol/L。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5 mg/L。

1.2.2 冠状动脉造影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入选冠心病组;冠脉正常或冠脉狭窄<50%入选正常对照组。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 多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间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血尿酸 (UA) 、血清总胆红素 (FBIL)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冠心病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体重指数 (BMI) 、 TG、LDL-C、hs-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 1。

2.2 B1组、B2组、B3组冠脉病变特点与临床特征分析

B1组单支病变、A型病变的发生率高于B2、B3组, 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 B1组、B2组、B3组患者多支病变、C型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左室舒张末压力 (LVEDP) 、左室舒张末容积 (LVEDVI) 、左室收缩末容积 (LVESVI) 有增高趋势,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有降低趋势 (P<0.05) 。详见表 2。

2.3 多危险因素与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经Logistic多危因素回归分析, 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 LDL- C血症 (P<0.05 ) 。详见表3。

3 讨 论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等是公认的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3,4], 而这些危险因素与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有何相关性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观察。近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 女性患冠心病风险增高, 对治疗反应差, 并发症多。因此应加强对女性冠心病特殊性认识, 及早进行女性冠心病的诊断, 针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危险因素的女性进行危险分层, 全面控制危险因素, 寻找真正适合女性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争取达到最佳预后。

糖尿病在男女冠心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方面都是一个很强的危险因子, 在女性中影响更严重, 几乎完全抵消了女性生理学上的优势。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抵抗可以削弱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高血糖大大削弱了雌激素刺激内皮细胞产生NO的能力。Kareinen等[5]认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早发冠心病有关。高血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是公认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高三酰甘油在女性中也是很强的危险因子。Matti等[6]报道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女性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视为女性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因素[7] 。CRP是一种急性反应相蛋白, 参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 它具有激活补体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参与细胞凋亡, 还可以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并提供衡量炎症对组织免疫损伤的程度[8]。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表明, 女性CRP升高者3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CRP正常者增加5倍, 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7倍[9] 。国际上近年的研究表明,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个体的聚集存在必然性。危险因素越多, 内皮损伤越重,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将导致冠心病易患性增加[10], 并致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加重。

高血压、2型糖尿病、脂类代谢紊乱、hs-CRP水平升高在非绝经期女性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测量, 有助于对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类型及其介入治疗风险、效果进行评估, 评价其代谢综合征情况, 进而预测患者的远期疗效及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Regitz-Zagrosek V.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ostmenousalwomen[J].Climacteric, 2003, 6 (Suppl 3) :13-20.

[2]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1) :S5-S20.

[3]Austin MA, Rodriguez BL, McKnight B, et al.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 size, triglycerides,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as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lder Japa-nese American men[J].Am J Cardiol, 2000, 86:412-416.

[4]陶寿淇.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演变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 17:246-247.

[5]Kareinen A, Viitanen L, Halonen P, et al.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cluster in families with early-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1, 21:1346-1352.

[6]Matti N, Timok, Kari N, et a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as markers of angiographically assessed coronaryartery disease[J].Br Heart J, 1990, 63:78-81.

[7]Fiebach NH, Hebert PR, Stampfer MJ, et al.A prospective studyof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J].Am J Epidemia, 1989, 130:646-654.

[8]Van Leeuwen M, van Rijswijk MH.Acute phase proteins in moni-toring of inflammarory disorders[J].Baillieres Clinical Rheumatol-ogy, 1994, 8:531-536.

[9]Medall MA, Strachann DP, Butland BK, et al.C-reactive protein:Relation to total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men[J].Eur Heart J, 2000, 21:1584-1590.

经期相关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组

本研究病例来自2006- 08~2008- 03口腔门诊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60 例,年龄21~43 岁,平均(34.40 ±7.53) 岁;病程最长12 年,最短1 年,平均5.91 年;已婚占86.96%,未婚占13.04%。

纳入标准:① 主诉或经提示RAU发作规律与月经周期相关,在经前1 周左右或经期发作;为证实主诉的可信性,至少随访3 次以上,经证实两者密切相关;②诊断为轻度RAU,发病1年以上;③18~45 岁女性,月经周期正常;④无肝肾、妇科、内分泌等全身系统性疾病;⑤半年来未服用过类固醇类药物(包括任何避孕药), 对符合上述条件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包括RAU的复发情况:病史、诱发因素、溃疡数目、溃疡直径、愈合期、间歇期等,记录月经史、生育史等。

1.1.2 对照组

正常对照组:无口腔黏膜病史的健康的女性30 例,平均年龄(32.80±9.48) 岁。

1.2 方法

1.2.1 黄体期的确定

月经来潮前5~7 d,根据每个人前2 次月经周期确定采血日期。

1.2.2 性激素的检测

采血时间均在早上8~10 点,抽取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 项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孕酮、催乳素)水平,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的UNICEL- BXI8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试剂采用贝克曼原装试剂。

1.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2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黄体期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见表 1。

经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 RAU患者黄体期孕酮水平较低(P<0.05), 催乳素水平较高(P<0.05);而睾酮、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更好发于女性。常见女性月经前(黄体期)或月经期溃疡发作,而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症状消失或好转。这种现象的发生多被认为与月经周期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1,2]。目前有关复发性口腔溃疡免疫学研究已有很多[3,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均被认为是其发病的可能因素,RAU属于一种免疫性疾病。而性激素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本研究检测的性激素包括孕酮(PRO)、雌二醇(E2)、睾酮(T)、催乳素(PRL)。研究结果发现病例组孕酮水平偏低,与国内胡凌云等[2]的结果相同。孕酮(PRO)由卵巢合成和分泌,黄体期达最高峰。已有研究表明,孕酮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口腔黏膜组织中存在孕激素受体,口腔黏膜是其靶器官之一[3]。若发生孕酮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平衡失调,由此可能引起口腔损害的发生。

雌二醇(E2)也是由卵巢合成和分泌,黄体期达第二高峰。口腔黏膜组织中也存在雌激素受体[5]。Seko等[6]在切除仓鼠卵巢后发现口腔黏膜变薄,同时角化层不规则,而经雌激素替代治疗后,情况好转,由此认为雌激素对口腔黏膜的正常维持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结果中, 2 组雌二醇水平未发现明显差异。虽然叶晓茜等[7]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患者雌二醇水平降低,但是男女间本身存在雌二醇水平及细胞表面受体水平的差异。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将两者进行比较,才能明确雌二醇(E2)在不同性别间的作用。

女性卵巢仅分泌少量的睾酮(T),肾上腺素是其主要来源。睾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但以往研究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报道未见此方面报告。本研究结果也未见RAU患者中睾酮水平的变化,说明女性睾酮对RAU的影响可能不明显。

本研究发现病例组的催乳素(PRL)水平较高。催乳素是主要由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除了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以外,还参与免疫调节作用[8]。在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血清催乳素可升高[9]。病例组的催乳素水平升高可能也是通过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溃疡的发生。

催乳素有较强的抗性腺作用;轻度高催乳素血症可导致黄体功能不全,促使黄体的溶解,从而减少孕酮的合成[8]。本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催乳素明显升高,孕酮的水平有所下降,而雌激素的水平无改变,说明催乳素对孕酮的调节作用,同时显示催乳素在RAU女性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催乳素还是应激反应中腺垂体分泌的三大激素之一。机体应激状态下,血清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生长激素(GH)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8]。动物实验发现,精神压力可影响仓鼠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导致黄体期催乳素水平升高[10]。有学者认为,催乳素的异常升高可与患者长期处于慢性紧张状态、阿片能张力增高、神经递质环境改变有关[11]。

因此,本研究发现与经期相关的RAU患者黄体期孕酮和催乳素水平存在异常,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女性RAU患者催乳素的升高,导致孕酮分泌的减少,在两者的作用下,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从而RAU周期性地反复发作;鉴于血清催乳素水平在精神压力存在时可出现升高,推测精神因素可能有协同作用,促进催乳素的分泌。本研究建议治疗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心理支持疗法以提高患者处理压力的能力,从而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Ferguson MM,Carter J,Boyle P.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aphthae in women[J].J Oral Med,1984,39(4):212-217.

[2]胡凌云,许国祺,张庆华.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孕酮含量探讨女性RAU与月经周期的关系[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2,8(3):135-137.

[3]姜军松,杨志刚,陈建中,等.复发性口腔病灶TNR/sTN-FR失衡在其致病机制中意义[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185-187.

[4]孙睿,董-,晁海英,等.粘附分子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探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19(4):301-303.

[5]张水龙,许国祺,周曾同,等.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意义[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0,16(2):93-94.

[6]Seko K,Kagami H,Senga K,et al.Effects of ovariectomy and estrogen replacement on rat oral mucosa[J].Maturitas,2005,50(1):44-51.

[7]叶晓茜,范崇德,陈建钢,等.复发性口疮男性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2):135-136.

[8]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48-549.

[9]Chuang E,Molitch ME.Prolactin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in humans[J].Acta Biomed,2007,78(Suppl1);255-261.

[10]Herzog CJ,Czeh B,Corbach S,et al.Chronic social insta-bility stress in female rats:A potential animal model for fe-male depression[J].Neuroscience,2009,159(3):982-992.

经期切莫减肥 第7篇

月经来潮莫做美容手术。美容手术感染的原因很多,其中月经来潮期间更容易感染。在正常情况下,美容手术后的创面会很快形成凝血块。女性月经期间,由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质溶酶原的前体激活物增加,达到最大值,会破坏美容后伤口的凝血块,引起出血和出血的时间延长,给病菌造成入侵的机会。

为预防美容手术后伤口感染,女性至少要等到月经后3天才可以做美容手术。此外,凡是服避孕药的女性,在服药期间不要做美容手术,因为避孕药也会导致人体纤维蛋白质溶酶原的前体激活物增加。

经期减肥当心越减越肥。不少女士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快一点儿瘦下来,早现苗条的身材,在月经期间依然减肥。月经期间减肥会造成月经不调,进而导致荷尔蒙失调;荷尔蒙失调容易使人肥胖。本想减肥,反而越减越肥。经期不但不要减肥,而且还要营养充足,注意休息,避免食用冰品、冷饮、水梨、椰子、橘子、蕃茄、绿豆、黄瓜、苦瓜、冬瓜等。中国人流传久远的桂圆红枣汤、红豆汤、生姜煮红糖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经期相关范文

经期相关范文(精选7篇)经期相关 第1篇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2012 年3 月至6 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体检的自愿接受调查的女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