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精选15篇)
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第1篇
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2007年世界气象日
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5年WMO的第57次执委会上,就确定了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国际气象界以这种方式体现了对W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MO和国际科联(ICSU)共
同发起的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IPY)的重视并融入其中。为了确保研究人员在夏季和冬季能够在两极地区工作,极地年实际上将从2007年3月持续到2009年3月。IPY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大批国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际协调的,多学科和着眼于地球极区及其深远的全球影响的研究和观测活动。
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第2篇
导语: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今年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一年一度的“323世界气象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3月19日,甘肃省市气象局、兰州大学等在金轮广场举办XX年“世界气象日”大型科普活动。气象宣传志愿者通过不同方式,让公众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知识。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旨在警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成的巨大挑战,呼吁社会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气候安全。据了解,近50年来年,甘肃省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10年,高于同期全球(℃ /10年)和全国(℃ /10年)。1997年以后年均气温持续偏高。河西升温高于河东,冬季变暖最明显。
未来甘肃气候将继续变暖,气象灾害风险加大。防灾减灾形势更为严峻。气候变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为此,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业内专家建议,要强化政府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主导作用。要科学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加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
我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通过启动一批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气候资源承载监测预警及应急机制,加强区域发展、城镇化进程、重大工程等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重大工程和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工作流程,开展分地区、分领域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工作。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昨日,市气象局、市气象学会、梅县区气象局联合组织举办“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向公众开放梅县气象综合探测基地。
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第3篇
1 世园会气象探测需求
世园会气象探测要素的需求主要分为3个方面, 即常规要素、特种要素和专业要素。
1.1 常规要素
常规要素是天气预报等必需的最基本气象要素, 其涵盖了6个基本要素, 包括降雨量、湿度、温度、气压、风速、风向等。
1.2 特种要素
特种要素包括PM2.5、PM10、负氧离子、能见度、雷电等要素。由于特种要素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4],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所以开展特种要素的探测十分必要。
1.3 专业要素
专业要素指花卉生长必需的基本要素, 通常包括光、温、水、气、肥、二氧化碳浓度等,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花卉根系生长[5]、土壤水分和肥料吸收、光合作用等, 对花卉的品质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2 综合探测系统的设计
通过借鉴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举办的国际性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的经验, 结合唐山本地气候特征及世园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唐山世园会综合探测系统主要由6个子系统组成 (图1) 。
2.1 雷达联测系统
在唐山出现的天气系统90%以上都是从周边区域移入的, 为了对快速移动系统监测跟踪, 警戒区域半径需300 km以上, 单基雷达由于探测距离、地球曲率、地物遮挡等因素难以满足监测需求, 需要使用多基雷达联测。
2.2 气象自动站网系统
气象自动站网系统为实时监测局地暴雨、雷暴、飑线等空间尺度小、发展迅速、生命史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演变提供了精细观测资料。
2.3 农业气象观测系统
针对唐山世园会展出的花卉对气象要素的需求, 建设农气观测系统, 为花卉的生长提供实时的气象要素探测数据。
2.4 大气成分探测系统
使用大气成分探测系统的监测数据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材料、为公众提供公众服务。
2.5 雷电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雷电发生、发展趋势、消失过程, 提前发出警报, 减少雷电可能造成的破坏。
2.6 应急探测系统
应急探测系统是固定气象探测系统的有效补充, 能在时空尺度上进行加密精确监测, 可对现场的实况以及各种气象要素进行采集并快速传输。
3 综合探测系统的建设方案
3.1 雷达联测系统
唐山世园会雷达系统采用天津、北京、秦皇岛3部CINRAD/SA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和丰南、丰润、遵化3部TWR01型X波段局地天气雷达实现多基雷达联测。CINRAD/SA雷达具有大功率、高灵敏度、全相参的特点, 其基本和导出的产品能描绘出降雨量、风和风切变、龙卷风、中尺度气旋、雷暴雨、湍流、冰雹和晴天现象[6], 已在国内多次重大气象保障活动中成功使用。然而, 由于地形影响等原因, CINRAD/SA天气雷达存在扫描需要时间长、存在盲区且数据需经过处理才能辨识等缺点, 不能有效监测短时突发的局地性天气过程。TWR01型天气雷达使用X波段、全数字化及总线结构设计技术, 使用了3 cm波长, 可探测到S波段雷达探测不到的较弱的降水云, 很适用于对中、小尺度天气过程的预测预警观测[7]。其虽然不能替代CINRAD/SA天气雷达, 但是可以弥补大型雷达对局地天气特征探测的不足。因此, 6部雷达组成的多基雷达联测系统提高了探测效率和预报能力。同时, 选取唐山市10个称重式雨量观测站用于提高雷达区域气象观测站反演降水 (QPE) 精度。
3.2 气象自动站网系统
气象自动站网包括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 (观测要素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地温、能见度) 、3个国家级无人自动站 (观测要素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 、194个两要素区域站 (观测要素包括温度、雨量) 、87个暴雨站 (观测要素为雨量) 、23个四要素站 (观测要素包括温度、雨量、风向、风速) 、1个世园会站 (观测要素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日照、能见度、二氧化碳浓度、负氧离子浓度) 、1个海洋气象大浮标站、3个海岛自动站。各类自动气象观测站共323个, 平均空间分辨率5 km, 时间分辨率5 min;其中在世园会园区15 km范围内有气象观测站37个, 平均空间分辨率2 km, 时间分辨率5 min, 为及时掌握各种天气地面结构及演变特征、开展精细天气分析和短时预报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观测资料[8]。
3.3 农业气象观测系统
温度、湿度、地温由常规自动气象站即可探测, 而对土壤水分、日照、二氧化碳的探测则需使用专用的探测设备。
3.3.1土壤水分含量。
唐山有14套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其中在世园会园区建设1套。该土壤水分观测仪是利用电磁波检测土壤水分含量, 可自动测量5、10、20、40、8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9]。
3.3.2 日照时数。
FS-RZ1日照时数传感器用于自动测量日照时数。该设备是依据传感器上输出的电平判断辐照度, 以120 W/m2为界, 辐照度高的时候输出高电平, 低的时候输出低电平, 统计输出电平为1 V (高电平) 的时间从而可以统计日照时数。
3.3.3 二氧化碳监测。
GMM222是全天候工作的二氧化碳传感器, 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光吸收的特性, 对二氧化碳值进行记录。
3.4 大气成分探测系统
大气成分探测系统由1个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1个负氧离子监测仪、16个能见度观测仪组成。
3.4.1 环境空气颗粒物。
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包括LGH-01B型PM10监测仪和LGH-01E型PM2.5监测仪, 采用β射线法原理, 根据采样体积换算为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10]。该仪器位于唐山市气象观测站内, 用来测定环境空气颗粒物。
3.4.2 空气负氧离子。
YH系列空气负氧离子监测仪用于测定空气本底值及各种空气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各种正、负极性的大、中、小离子[11]。利用采集到的负离子负电荷量经过采集器的处理, 即可获得负离子的电荷浓度值。该仪器安装在世园会园区, 供世园会期间测定负离子浓度。
3.4.3 能见度。
HY-V35型能见度仪是基于大气中的颗粒物 (气溶胶和细小水颗粒等) 的前向散射原理而设计的, 是继透射式能见度仪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气象能见度监测设备[12]。通过测量小体积空气对光的散射系数, 得到采样气体的消光系数, 再得出气象光学能见度。能见度仪安装在唐山市气象观测站、世园会园区及10个县市区。
3.5 雷电监测系统
雷电监测系统由5个ADTD闪电定位仪和7个DNDY地面电场仪组成。ADTD闪电定位仪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所中心研制, 主要用于探测云地闪[13]。探测仪通过多个探测子站同时测量云地闪回击电流辐射的强电磁脉冲, 采用到达时间法和定向时差联合法对雷电进行定位。闪电定位系统探测雷电的定位准确率>80%, 定位精度在500 m以内。单个闪电定位仪的探测距离约为150 km, 多个闪电定位仪组网形成闪电定位系统, 可有效捕捉雷暴云团的移动。唐山地区5个闪电定位仪安装于曹妃甸、乐亭、遵化、迁安和唐山市区, 探测范围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DNDY地面电场仪通过感应测得雷雨云中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强度以及电场的极性和连续变化, 从而得到雷雨云中强电荷中心的演变信息, 其有效范围约为15 km[14]。将多个大气电场测量进行联网监测地面电场, 能提供监测区域内地面电场的分布以及雷暴移动路径。唐山7个地面电场仪安装于滦县、迁西、遵化、迁安、曹妃甸、丰南和唐山市区, 探测范围覆盖全市。
3.6 应急探测系统
唐山世园会应急探测系统包括3部应急移动监测车和1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车。应急移动监测车配备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探测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气压、风向、风速) 、综合信息加工处理系统、数据通信 (GPRS、卫星2种方式) 、可视化现场会商及指挥联络等设备, 实现气象观测数据的自动监测发送和现场应急指挥;多普勒天气雷达车配备724XD型X波段天气雷达, 能够探测降水云高、云厚、云底高、云内含水量、降水云中流场径向分量及风暴中气流和湍流的活动区, 生成的各种气象产品数据可通过移动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多普勒天气雷达车机动性强, 弥补了固定雷达存在探测盲区的缺点。
4 结语
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第4篇
此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已定出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 EAT. SAVE)。六·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及各地环保部门都将围绕此次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与中国主题面向社会举办一系列宣传纪念活动。
联合国官员对中国应对荒漠化成效表示肯定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吕克·尼亚卡贾4月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中国应对荒漠化所作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尼亚卡贾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均土壤修复面积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土壤修复方面的做法可圈可点,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已无法承受更多的耕地损失,尼亚卡贾赞赏中国在这一方面有前瞻性的创新政策、监测机制以及政府社会等多方的支持,这一切都改变了中国过去的土地使用方式。
据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1996年正式生效,旨在帮助那些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防治荒漠化、缓解干旱影响,协助受影响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XX年全国科普日的主题是什么 第5篇
为纪念《科普法》颁布实施14周年,按照全国和陕西省有关举办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文件通知精神,西安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科技局共同组织开展西安市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高校科协,各市、县(市、区)科协、教育局、科技局,中科院驻江苏各相关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三会”精神,深入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创造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江苏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中科院南京分院共同组织开展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
XX年9月17日-23日在全省各地集中开展,部分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大力普及宣传发展理念。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大力普及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普及宣传“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观念、“协调”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观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观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观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互利共赢的意识,科技创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的意识,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参与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
(二)大力倡导创新创造创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着力宣传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条件,激发广大公众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加强公民的创新动力;着力宣传创造是启发全社会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激发公民的创造潜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着力宣传创业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提升公民的创业热情和能力。
(三)大力促进公众理解高新科技。围绕前沿科技最新成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向公众展示超级计算、冶金、新材料、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智能科技、虚拟现实等高新科技最新成就,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展示体验交流中,感受前沿科技魅力,理解科技事业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大力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围绕公众关切的转基因、生物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安全利用等科技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展览、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大力分享前沿科技成果在工作、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时、准确、便捷为公众解疑释惑,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
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紧紧围绕“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主题,认真总结和继承往年科普周、科普日活动经验,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点开展全国科普日省主场活动、江苏“科普云”在线系列活动和全国科普日系列联合行动。
(一)全国科普日省主场活动
举办XX南京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展示实施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最新成果,举办苏台两地科普书籍展,开展优秀科普作品产品展示推介活动和江苏省科普公益广告大赛获奖作品展播活动,围绕公众关切和社会热点,举办高端科普报告会,开展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科普文艺演出和科普旅游推介等活动,普及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江苏“科普云”在线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广泛宣传、组织发动网民参与线上系列活动。
1、今年科普日去哪儿。通过科普大屏呈现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时效性和互动性,为公众提供第一时间了解和参与科普日活动的信息平台。
2、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活动。利用科普信息化平台,集中展示我省科普信息化工程建设成果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
3、开展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开展全国计量科普知识竞答(江苏赛区)活动和XX年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
4、科普微电影、微视频在线展播。制作并精选时长约1分钟的微电影、微视频进行集中展播。
(三)全国科普日系列联合行动
1、三百行动
科普日期间,组织开展“百名首席科技传播专家进百校”、“百个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进百县(市、区)”、“百个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队进百村(社区)”活动,深入全省所有县(市、区),以主题科普报告会、科技咨询、科技辅导等形式,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有组织、成规模地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将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工作,覆盖到乡镇(街道)、延伸到村(社区)。
2、组织开展科普开放日活动
发动各地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积极推出与主题相关的科普展览展示或科普宣传活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放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设施等,举办科普讲座、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教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场馆以及省科普场馆协会会员单位开展免费或者优惠等科普开放日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开放博物馆、专业场馆等,组织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参观体验,发挥场馆的科普功能。
3、组织流动科技馆巡展
组织所有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拥有单位在本地开展巡展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小型化互动展览与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科普影视相结合,开展广覆盖、多形式的科普宣传联合活动,向公众宣传科技发展成就,全面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广大公众的创新创造热情。
4、科普惠农兴村联合行动
围绕精准扶贫战略,组织农业专家,动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特别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奖补对象,带头围绕科普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农业新技术讲座、新品种推广、新农村建设等科普活动,将科普送进乡村,提高农民科技认知水平。
5、开展“科学号”地铁专列、“科普动视”宣传活动
在“科学号”地铁专列显著位置,各地地铁、公交的移动电视上投放科普公益广告、科普动漫、精美宣传贴画等内容,扩大科普日活动影响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6、开展媒体科普传播专题活动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博微信、电子屏、移动客户端等开展科普传播。一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二是在新华日报和江苏科技报等刊登科普日专版。三是在省电视台有关频道、市县电视台及城市广场电子屏上制播宣传短片。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级科协、教育、科技部门和中科院驻苏各科研院所要精心策划,认真制定活动实施计划、周密实施全国科普日活动,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领导和支持,邀请当地党政领导与公众一起参与科普日的相关活动。要广泛联合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加强管理,统一规范。要围绕活动主题,采用规范的主标题和灵活的副标题名称面向公众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着力提高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活动参考名称为:主标题XX年×××学会(省、市、县、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活动,副标题特色活动名称。
(三)贴近公众,务求实效。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进一步突出“重心下移、服务基层、面向公众”的活动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和公众需求,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日活动。在组织开展科普日活动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动员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进行深度报道,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科技支撑发展和科普惠及民生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及时宣传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扩大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宣传优势,提高科学传播速度和质量,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活动结束后,根据报送的总结,对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的科普日活动进行工作考核,对组织工作扎实、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和特色活动将进行表彰;成绩突出,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将推荐上报中国科协予以表彰。
1、网上填报中国科协材料。各省级学会、高校科协,各市、县(市、区)科协等有关单位要根据科普日活动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由各地各单位于XX年8月8日9月2日直接登陆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管理网站()填写重点活动登记表(参见附件1),省、市、县级管理单位可通过网站查询、审核、汇总基层申报内容。XX年9月2日-10月28日,由省科协向中国科协报送推荐优秀项目包括“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XX年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优秀单位”。(申报内容参见附件3、4)。
2、报送省科协材料。除网上填报中国科协材料外,报送省科协材料如下:一是《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项目汇编汇总表》(附件5),于8月20日前各地各单位将《XX年科普日活动项目汇编汇总表》统一报送省科协科普部邮箱。各县(市、区)活动项目由各省辖市科协统一汇总后报送,各省级学会、高校科协由省学会服务中心统一汇总。二是《XX年全国科普日省主场活动展教品资源征集表》。参加省主场活动的项目除了填报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项目汇编汇总表》,还须填报《XX年全国科普日省主场活动展教品资源征集表》,申请、确认省主场展位数量(标准展位3m×3m)。
3、报送总结材料。活动结束后,各省辖市科协、省级学会、高校科协等单位要认真做好总结汇总工作,并于XX年10月10日前将工作总结和相关图片、影像资料,以及“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XX年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优秀单位”推荐表(见附件3、4)报送至省科协科普部。活动项目等所有材料统一报送邮箱,数据汇总将以邮箱材料为准()。
5、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省科协科普部 钱晓锐、陶晓燕
联系电话:025-83311284(传真)
电子信箱:jskp@
联系地址:南京市云南路31-1号苏建大厦6楼614室
(邮编210008)
省教育厅基教处 高华
联系电话:025-83335631
电子信箱:xutl@
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611室(210024)
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付李红
联系电话:025-57723606、57715440(传真)
电子信箱:fulh@
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中科院南京分院科技合作处 阮孜炜
联系电话:025-83214160
电子信箱:32316030@
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附件:
1、《XX年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登记表》
2、《XX年全国科普日省主场活动展教品资源征集表》
3、《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推荐表》
4、《XX年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优秀单位推荐表》
5、《XX年全国科普日项目汇编汇总表》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中科院南京分院
XX年7月19日
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第6篇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梅铺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时仁敏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开展纪念活动,每年有一个主题。从1997年以来历年湿地日的主题如下:
199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199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之水,水之湿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人与湿地,息息相关(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200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湿地-就没有水(No Wetlands-No Water)
200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减贫(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200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鱼类(Wetlands and Fisheries)
200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200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22010年全球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有关主题配合联合国宣报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2011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森林”。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2012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口号是“湿地旅游,一种美妙的体验”。2013年,第17个“世界湿地日(国际湿地日)”的主题就是“湿地与水资源管理”,口号是“湿地守护水资源”。
世界气象日的作文 第7篇
我兴高采烈地坐上了大巴。路上,我听老师说:“待会儿去气象局,那边的老师会给你们看一些关于天气的短片,看完后老师会提出问题,回答真确的同学会得到一个小礼物。”我一听到“礼物”这个词就有一种兴奋劲涌上来。我决定要拿一个礼物回家。
到了气象局,老师先带我们参观了一个放仪器的“花园”。里面有很多我没见过的机器,其中有百叶箱,雨量收集器和测量温度和湿度的机器。老师在一旁耐心的讲解,可是我和其他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啊,浪费了老师的一片苦心。
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第8篇
本次活动旨在让广大青少年在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认识不良生活习惯对自身和他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活动在征集过程中得到了5所学校领导及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学生们的积极相应。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百余篇,评选出入围作品54篇,优秀作品奖9篇。
54名作品入围的同学参加了世界癌症日当天的活动。活动邀请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儿童肿瘤专家赵强教授、天津市营养学会秘书长田曦教授为学生们现场讲解了儿童、青少年肿瘤预防与饮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
张广超秘书长代表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在讲话中强调了今年世界癌症日倡导的防晒问题。他谈到,虽然大多数的皮肤癌多在中年以后发生,但人一生中受到的紫外线伤害大部分是在18岁以前造成的。儿童期是对紫外线极为敏感的时期,儿童活泼好动,户外活动较多,一年之中暴露于阳光中的时间是成人的2 倍以上,希望同学们注意防晒,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同时,他呼吁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能够在各自生活学习的环境中成为保护环境、拥有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没有不良嗜好的典范,唤起更多人的防癌意识。
活动中,有4名同学现场朗读了自己创作的预防癌症的文章与诗歌,在稚嫩的文字中表达出了他们增强防癌意识、积极改正自己并劝导身边人改正不良生活饮食等习惯的决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后,出席活动的领导与师生们共同在《世界抗癌宣言》上签字,表示了对预防癌症的决心。活动结束后,张广超秘书长还聆听了同学们的创作心得,并根据作品为孩子们讲解了防癌知识。
世界气象日的英语作文 第9篇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is a day,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on March 23, time of the year. Of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every year to determine a theme, requires each member celebrations on this day, and the extensive publicity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meteorological work.
Former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that unofficial 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agency cooperation, in its member countries on behalf of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treaty signed a year, from the date of March 23, 1951, was reorganized as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establish the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60,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executive committee decided to take a year on March 23, as world day, requires each member celebrations on this day each year, and the extensive publicity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meteorological work.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every year have a central content, each member in this day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of the content,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propaganda and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organize the masses to visit our meteorological offices and stations, to hold a government leaders to attend the celebration of the masses, organize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ictures, charts, and data display,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by the newspapers, radio stations and television stations reported feature articles and speeches, meteorological science films, commemorative stamps and so on
“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就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有关世界气象日的起因介绍 第10篇
世界气象组织标志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世界气象日的新闻稿 第11篇
“极地气象”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据世界气象组织新发表的《20xx全球气候状况》中认为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20xx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上世纪60—90年代间的平均气温上涨了0.5摄氏度左右,是有记录以来第6个温度最高的年份,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气温在过去一年中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而海冰的覆盖面积在今年9月为590万平方公里,是25年前开始该项记录以来面积倒数第二小的年份。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报告则显示,到2040年,北冰洋的大部分地区将不再被冰雪覆盖而将成为无冰的海洋,这一现象的出现比原先的预测提早了几十年。科学家还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研究人员发现,过去间,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成为地球上变暖速度最快的地区。当地因纽特人说,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已受到威胁:永冻层土壤融化,导致房屋倒塌;捕鱼和狩猎海豹变得又困难又危险。海冰的减少可能导致严重的海洋生态变化,影响到海洋哺乳动物,因为为无数海鸟、海豹和鲸鱼提供食物的磷虾,将由于海冰的减少而大量减少。
极冰的变化不仅仅影响到南北两极的动植物和土著居民,也影响着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赤道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热源,两者遥相呼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监测南、北极冰原在融化,这将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海洋及地表生物、气候、航运模式,甚至国防政策。另外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北极地区冰雪覆盖面积的变化与北半球许多地区的降水有密切的关系。
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极地气象研究,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气象日的活动策划 第12篇
20xx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weather and climate: engaging youth)。XX市气象局和市气象协会将遵照甘肃省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学会的统一部署,组织系列纪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二、组织领导
按照省局3月13日世界气象日活动安排会议和活动方案的要求,XX市局和省局一同开展气象日活动。全市动员,上下结合,分工负责,多方联动,互相配合。全市“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由市气象局、市气象协会牵头,各县气象局和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开展活动。
三、活动形式
按照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生动活泼,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争取最好宣传效果。坚持以往走出去,请进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以举办座谈会、报告会、讲座、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发表专题文章、专家访谈、网络互动、接待参观、街区户外展示、发放宣传材料等,围绕“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主题,结合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雾霾天气现象等相关热点,大力宣传气象工作,普及气象科学知识。
四、任务分工
(一) 全市纪念活动的组织安排
1、以市气象局和市气象协会名义下发文件,组织各县气象局和相关单位开展纪念世界气象日活动。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市气象协会秘书处
2、制定全市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组织市气象局各有关单位开展纪念活动。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市气象协会秘书处,相关单位
3、联系订购部分相关宣传材料。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市气象协会秘书处
(二)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
1、在兰纪念活动和全市有关纪念活动特色活动宣传报道。纪念活动期间各项重大活动的拍照,向省气象局报道开展纪念活动的信息等。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相关单位
2、在兰州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和电视台播放电视专题片。
主要任务:3月18-23日,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包含纪念世界气象日活动宣传内容;提前向社会通告市气象局气象开放日时间;联系世界气象日专题片,在市电视台播放。
牵头单位:影视中心
3、网站宣传。
(1)在XX市气象兴农网等网站,增加纪念世界气象日、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雾霾天气现象等气象科普知识等宣传内容。
牵头单位:气象台
(2)组织气象专家在新浪微博和腾迅微博与网民互动。
牵头单位:气象台
(三) 举办气象开放日活动
1、3月21-22日,在兰州气象科技馆举办“气象开放日”活动,面向社会开放,接待社会群众、大中小学校师生等前来参观。
主要任务:向社会公众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发布气象开放日通知,进行相关邀请联系;组织安排参观活动,组织引导社会群众参观并介绍;发放科普资料。气象台安排1-2名参观引领员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牵头单位:华云公司;协办单位:气象台
2、制作科普知识展板并展出。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业务科、气象台
(四)东方红广场科普宣传活动
3月23日,在东方红广场组织开展纪念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以“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为主题面向社会大众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主要任务:
1、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单1000份,由办公室负责。
2、人影火箭作业车和装备去现场,人影办负责准备和现场讲解,司机1人。
3、执法队携带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单到现场参加科普宣传活动。
(五)开展科普报告会
2007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第13篇
2007年世界气象日
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5年WMO的第57次执委会上,就确定了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国际
气象界以这种方式体现了对WMO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和国际科联
(ICSU)共同发起的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IPY)的重视并
融入其中。为了确保研究人员在夏季和冬季能够在两极地区工作,极地年实际上将从2007年3月持续到
关于世界气象日的演讲稿 第14篇
我国是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严重的洪涝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时常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世界气象组织将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选定为“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这将增强社会各界对天气、气候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性的认识,提高社会各界防灾减灾意识,同时通过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提高对天气及气候极端事件的抗御能力,减轻不利影响,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纪念世界气象日,召开这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对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作出了及时预报,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对气象部门长期以来给予水利、防汛抗旱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对广大气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地区之一。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国水旱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__年的江淮大水、1994年珠江大水、的长江和松花江、嫩江大水,__、__和20__年的持续干旱等,都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__年,我国在经历了20__年的大旱之后,北方地区又一次遭受了罕见的大旱,一些地区水库、河渠出现干涸或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并使农业生产受损,还使500多座县级以上城镇不同程度缺水,对人民生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局部突发性暴雨频繁发生,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防不胜防,已经成为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据统计,因各类山地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约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三分之二。
_、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防洪抗旱工程措施和包括气象监测、预报在内的各项非工程措施不断加强,抗灾能力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广大气象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我们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决策,都是根据气象、水文部门的及时预报,对防汛抗旱工程运行状况综合分析后所作出的,如果没有气象部门的预报作为基础,防汛抗旱部门是难以做出科学决策的。譬如每次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前,气象部门都能随时跟踪台风生成、发展、变化和登陆动向,综合分析各种天气因素和国内外预报成果,作出预报,有时一天多次作出滚动预报,并及时通报防汛等有关部门。这些气象预报信息,为我们科学决策,部署工作,及时转移沿海人员和船只,争取了时间,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气象信息是防汛抗旱工作的耳目,特别是在防汛抗洪关键时刻,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就能避免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一字千金。或者可以概括的讲,我们所有防汛抗洪及抗旱斗争所取得的胜利,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气象部门有力的支持。
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害频繁,主要江河在中有6年发生了大洪水。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连续两年持续干旱少雨,今年仍可能发生连续干旱。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变化因素复杂,一年当中先旱后涝、旱涝交替、旱涝急转情况经常发生。因此今年更要做好防大洪,抢大险的准备。目前,我国江河的防洪标准仍然偏低,量大面广的堤防险工和病险水库仍然是当前防洪安全的`心腹大患。虽然’98大洪水过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长江等大江大河防洪工程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很多隐患得到治理。但工程建设并没有全部完成,防洪体系还不完善。即使所有在建工程全部竣工,我国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总体上也只是防御建国以来发生过的大洪水,超标准洪水还可能发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包括将来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一批控制性工程建成运行后,也不能完全消除洪水隐患。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防汛抗旱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目前这种防汛抗旱工程体系还不完善的形势下,为有效地减轻洪涝旱灾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粮食及供水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就必须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非工程措施,加强各种预测、预报,并进行科学调度。这就要求我们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做到早预测、早警报、早反应。需要进一步提高预测警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以便有关部门及早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消除或减轻灾害。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普遍的增加,对防灾减灾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水平已与其不相适应。为此,建议气象部门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完善预报技术和手段,提高监测和预报水平,逐步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延长预见期,为防汛抗旱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社会在严重的天气、气候灾害面前是脆弱的,人们对气象灾害的认识是不够充分的。让我们共同努力,树立社会公众的气候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努力减少气候极端事件造成的影响。
世界邮政日的主题 第15篇
集团公司明确了三大宣传重点:一是履行普遍服务义务,承担央企社会责任。展现邮政通过履行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义务,为服务城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作出的努力;通过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彰显央企的社会责任。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多元化经营。围绕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城乡便民服务、农村电商服务;围绕“金融翼”,宣传邮储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社区等,以及中邮保险、中邮证券的发展成就、创新服务宣传;围绕“寄递翼”,宣传包裹快递业务,突出展现中国邮政作为跨境电商主渠道的品牌实力,以及邮政速递物流的政务、合同物流等服务。三是加强创新发展,凸显智能化服务。宣传好邮政各板块推出的创新服务,如智能包裹柜、微信订阅报刊、“邮掌柜”系统、主题邮局移动客户端、速递物流“智慧快递”和“极速鲜”平台等。通知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内外结合,加强策划,注重创新,按照宣传重点,结合地方特色,利用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资源,形成全国上下联动,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展示中国邮政的崭新风貌。
历年主题:
1981年 邮政没有边界
1982年 合作与发展促进万国邮联
世界邮政日的活动
1983年 邮政,世界上最广泛的通信网
1984年 什么也代替不了邮政
1985年 邮政把世界的信息送到你门前
1986年 邮政是和平的使者
1987年 邮政向距离挑战
1988年~1990年 邮政永远存在,遍布各地
1991年~1993年 邮政,你的全球性合作伙伴
1994年~ 邮政,你的最佳选择
~ 世界只有一个邮政网
~:邮政帮你拓展新天地
(The Post Broaden your horizons)
20~20:世界邮政网:情系万家,信达天下
(The World Postal Network: Reaching Everyone Everywhere)
~:世界邮政网,网络连天下
(The global postal network--stay connected)
~~:情系万家,信达天下
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