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猪湿疹病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猪湿疹病范文(精选3篇)

猪湿疹病 第1篇

1 病因分析

1.1 外界因素

机械性刺激, 如持续性的摩擦, 特别是器具的压迫和摩擦、昆虫的叮咬等。物理性刺激, 如皮肤不洁, 污垢在被毛间蓄积而使皮肤受到直接刺激;或在阴雨连绵的季节放牧, 由于潮湿使皮肤的角质层软化, 生存于皮肤表面的裂殖菌及各种分解产物进入生发层细胞中生长繁殖, 刺激发病。此外, 家畜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畜舍或烈日暴晒, 久之使皮肤的抵抗力降低而引起湿疹。化学性刺激, 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品不当, 如滥用刺激性药物涂搽皮肤, 或用浓碱性肥皂水洗刷局部, 均可引起湿疹;长时间被脓汁或病理分泌物污染的皮肤亦可发病。

1.2 内在原因

变态反应在湿疹的发病机制上占重要地位。引起变态反应的因子可能是内在因子, 如家畜患消化道疾病 (胃肠卡他性炎症、胃肠炎、便秘等) 并伴有腐败分解产物吸收。由于摄取致敏性饲料, 病灶感染细菌毒素或者由于患畜自身的组织蛋白在体内或体表经过复杂过程, 使患畜皮肤发生自体敏感作用等。在患病过程中, 患畜对各种刺激物日益敏感, 从而促使湿疹的恶化和发展。由于营养失调、维生素缺乏、新陈代谢紊乱、慢性肾病、内分泌机能障碍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引发湿疹。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湿疹

按病性及经过不同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红斑期。病初由于患部充血, 在五色素皮肤上可见大小不一的红斑, 并有轻微肿胀, 指压时褪色, 称为红斑性湿疹。

(2) 丘疹期。若炎症进一步发展, 皮肤乳头层被血管渗出的浆液浸润, 形成界限分明的粟粒或豌豆大小的隆起, 触诊坚硬, 称为丘疹性湿疹。

(3) 水疱期。当丘疹炎症的炎性渗出物增多时, 皮肤角质层分离, 在表皮下形成透明浆液性水疱, 称为水疱性湿疹。

(4) 脓疱期。在水疱期有化脓感染时, 水疱变成小脓疱, 称为脓疱性湿疹。

(5) 糜烂期。小脓疱或小水疱破裂后, 露出鲜红色糜烂面, 并伴有脓性渗出物, 创面湿润, 称为糜烂性湿疹或湿润性湿疹。

(6) 结痂期。糜烂面上的渗出物凝固干燥后, 形成黄色或褐色痂皮, 称为结痂性湿疹。

(7) 鳞屑期。急性湿疹末期痂皮脱落, 新生上皮增生角化并脱落, 呈糠秕状, 称为鳞屑性湿疹。

急性湿疹有时在某时期占优势, 而其他各期不明显, 甚至某时期停止发展, 病变部结痂、脱屑后痊愈。

2.2 慢性湿疹

病程与急性大致相同, 其特点是病程较长, 易于复发。病期界限不明显, 渗出物少, 患部皮肤干燥增厚。

3 诊断

根据皮肤特异性变化和临床症状作出诊断。判定病因和病性时, 应考虑是否因外寄生虫而应用过驱虫药 (喷雾和药浴) , 皮肤上是否用过搽剂, 是否患过慢性疾病等。诊断应根据病史调查、饲料检查、内部器官及神经系统机能的状态, 方能作出正确判断。

4 治疗

在用药前, 应清除皮肤的污垢、汗液、痂壳、分泌物等。为此, 可用温水或收敛、消毒作用的溶液进行洗涤。

4.1 消炎

用消毒溶液洗涤患部, 然后涂布3%~5%龙胆紫液, 2甲硝酸银溶液或撒布氧化锌滑石粉 (1:1) 、碘仿鞣酸粉 (1:9) 等, 以防腐、收敛和制止渗出。随着渗出物的减少, 可涂布氧化锌软膏或水杨酸氧化锌软膏 (氧化锌软膏100g、水杨酸4g) 等。

炎症呈慢性经过时, 涂布可的松软膏或碘仿鞣酸软膏 (碘仿10g、鞣酸5g、凡士林100g) 。此外, 全身治疗可应用10%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20~50mL, 隔天注射1次, 连续应用。还可采用输血疗法, 同时内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C, 久治无效者, 可用红外线、紫外线照射。

4.2 脱敏

用苯海拉明治疗, 猪、羊0.04~0.06g;或用异丙嗪0.05~0.10g肌肉注射, 1~2次/d, 同时配合普鲁卡因注射。

4.3 止痒

患畜出现剧痒不安时, 可使用1%~2%石炭酸酒精涂擦。

5 预防

高温湿热季节家畜湿疹病及其防治 第2篇

湿疹是家畜皮肤表层的炎症,各种家畜于夏秋多雨潮湿季节皆易发生。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家畜在皮肤代谢产物和灰尘刺激下,或剪毛后的羊只,在炎热天气日光直射下,常引起皮肤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高,浆液渗出,形成红斑性湿疹;由于炎性刺激,皮肤乳头层发生浆液和细胞浸润,乳头肿胀,形成小结节,突出皮肤的表面,称丘疹性湿疹;由于组织液向角质层流动,以及炎性渗出液增多,在表层下大量蓄积,形成水泡性湿疹;当化脓菌和大量的白细胞进入水泡内时,发生化脓,而形成脓疱性湿疹;脓疱破裂后,呈现鲜红糜烂面,组织液自糜烂面上渗出,并逐渐干燥凝固,而形成结痂湿疹。

各种家畜湿疹发生的部位不同。马、骡、驴常发生在四肢关节以下或颈、背和尾根部,也有发生在头部和腹下的。牛常发生在后肢内侧、颈部、乳房和会阴等部位。羊常发生在背、腰部。猪全身各部均可发生。患畜常有痒感和摩擦现象,有的病畜甚至出现体温升高。由于发痒不安和发热消耗营养,病畜逐渐消瘦、贫血,对育肥影响极大。

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皮肤清洁。(2)用3%硼酸水洗刷患部后,再用滑石粉5克,塞洛仿1克,混合后撒在患处。(3)用2%明矾液洗刷患部,然后用氧化锌、滑石粉和淀粉等量混合后撒在患处。(4)用0.1%高锰酸钾液洗刷患部,然后涂搽清凉软膏。(5)内服水合氯醛,马、骡、驴和牛用20克,猪和羊用4克,每天1次,连用3天。(6)苦参40克,石膏35克,生地30克,知母、当归各25克,防风、荆芥各20克,苍术、牛子、胡麻仁、木通各15克,甘草10克。共研为末,用开水冲,候温一次灌服。 (吉林 王强)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湿疹 第3篇

1 发病原因

猪湿疹是由于猪舍不卫生、阴暗潮湿、通风条件差等不良因素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而猪疥癣是由于疥螨寄生于猪的皮肤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皮肤寄生虫病。

2 临床症状

猪湿疹的临床症状是在猪的腹下和大腿内侧部位皮肤上出现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 有的丘疹发展成水泡甚至脓泡, 最后破溃, 结痂痊愈, 病猪也有痒感。而猪疥癣发病一般始自头部、眼周围, 以后逐渐向耳部、颊部、腹部、四肢蔓延, 主要是背部和腹侧皮肤;受害部位皮肤增厚、脱毛、脱屑、剧痒, 而后皮肤才形成痂皮;有明显的接触传染性, 一群猪一旦有一头发病, 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全群感染, 发病季节多在较为温暖的春秋季节。

3 病 理

在炎热天气日光直射下, 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通透性增高, 浆液渗出, 形成红斑性湿疹。由于炎性刺激, 皮肤乳头层发生浆液和细胞浸润, 乳头肿胀, 形成小结节, 突出皮肤表面, 称丘疹性湿疹。由于组织液向角质层流动, 以及炎性渗出液增多, 在表层下大量蓄积, 形成水泡性湿疹。当化脓菌和大量的白细胞进入水泡内时, 发生化脓, 形成脓泡性湿疹。水泡或脓泡破裂后, 呈现鲜红糜烂面, 组织液自糜烂面渗出, 并逐渐干燥凝固, 形成结痂性湿疹。

4 防治方法

在防治猪湿疹时, 除要消除不良的环境因素外, 常用的是脱敏药和对症治疗。

(1)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和消毒。 (2) 用2%明矾液洗刷患部, 然后用氧化锌、滑石粉等量混合后撒布患处。 (3) 中药:方①:荆芥10 g, 防风12 g, 苍术10 g, 苦参10 g, 银花12 g, 地肤子12 g, 甘草10 g, 薄荷10 g, 水煎候温服, 并清洗患部。方②:石菖蒲300 g, 侧柏叶200 g, 苦参50 g, 煎水清洗患部, 每日1次, 连用3日。

5 治疗效果

用以上方法, 对我县六洞二元母猪场的15头二元母猪、新阳纯种场的5头纯种猪进行治疗, 均治愈。特别是中药方②在乡村药源广, 使用方便。

6 小 结

猪湿疹病范文

猪湿疹病范文(精选3篇)猪湿疹病 第1篇1 病因分析1.1 外界因素机械性刺激, 如持续性的摩擦, 特别是器具的压迫和摩擦、昆虫的叮咬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