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30分
高三数学30分(精选7篇)
高三数学30分 第1篇
1、对于英语中的记叙文来说,全文讲一个故事,只讲故事。一般在A篇,如果短,就当看小说一样看下去,考验你词汇量的时候来了!看完以后一般就能选出来了,这里只是需要注意细节题看到类似于“XX为什么要XX”的题,就返回去,把那里的情节再细看一遍。这样一篇3分钟必须搞定。
2、高三英语半篇讲故事,半片议论。一般会引申出一个道理,遇到这种题先把故事部分看完,用大概30秒想他要解释什么道理。然后不看文章了,看题。
高三数学30分 第2篇
数学
高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主要是对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同学们复习数学首先要回归课本,梳理、归纳、总结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点,熟记概念、公式、定义,如三角函数、不等式、排列等,将这些基础知识基础理解透彻,还要看例题和课后习题,根据高考的考试题型来做专题训练,逐一掌握各个题型的答题方式,做题的时候要注意总结经验。
英语
熟记单词是复习英语的首要任务,同学们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去记忆单词,记过的单词要经常回头看看,加强记忆。其次是要定时练习,提高高考的应试技巧,如:每天坚持练习一篇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通过不断练习加强对高考题型的熟悉读,提高答题的速度。
语文
高三数学30分 第3篇
单位换算0.3小时=30分的错误, 从开始学习到小学毕业还有部分学生出现。这个错误的出现, 是由于学生一时单位进率弄错, 还是教师教学不到位, 或是教材编排不够合理, 还是有其他原因?
二、分析错因, 调整教学
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很多学生把时间单位进率和其他十进制、百进制单位进率相混淆, 另外就是部分学生不懂单位换算的方法。针对这种现象, 在教学时该怎样处理教材, 怎样改进教法, 提高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能力呢? 笔者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关于时间单位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 教材编排分析及建议
时间单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电视播报的时间, 银行的营业时间, 手机上的时间等等。因为看得到, 摸不到, 比较抽象, 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 北师大版的教材在时间认识的安排也是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的顺序。教材还安排了很有生活味、数学味的情景供学生学习, 提倡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就是为了使抽象的时间问题直观化, 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逐步理解时间单位概念及换算方法。
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教材编排, 笔者把时间单位的认识及应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整理成下表。
从此表可以看出, 时间单位换算主要安排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而学生之前只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及1~5的表内乘除法计算。教材在安排单位换算这一学习内容时, 没有例题, 只安排了一些练习题。例如:二年级上册第67页第2题:1时= ( ) 分, 1时30分= ( ) 分, 1分= ( ) 秒, 1分20秒= ( ) 秒, 70分= ( ) 时 ( ) 分, 90秒= ( ) 分 ( ) 秒。包括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换, 还有包括顺向和逆向运算。
我个人的建议是将上述题分成三类题出现, 并适当增加练习题。第一类:单名数的顺向换算。1时= ( ) 分, 3小时= ( ) 分, 1分= ( ) 秒, 5分= ( ) 秒。第二类:复名数换单名数的顺向换算。1时30分= ( ) 分, 1分20秒= ( ) 秒。第三类:单名数换复名数的逆向换算。70分= ( ) 时 ( ) 分, 90秒= ( ) 分 ( ) 秒。这样, 既可以降低难度, 又可以稳扎稳打, 提高质量。
又如, 解决70分= ( ) 时 ( ) 分的问题时, 学生还不会计算70÷60=1……10这样的除法, 而包含除的问题本身就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只能建立在70=60+10这样的基础上来理解。所以, 这样的内容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笔者建议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四年级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之后会妥当些。
再如, 教材四、五年级的解决问题中零星出现0.4小时= ( ) 分, 3/5分= ( ) 秒, 130分= ( ) 秒等, 而教材没有专门的出现关于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只是结合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来讲的。建议:教材可以适当增加换算方法的内容。
(二) 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指出:教师是教材的二次开发者。对此要学好时间单位的换算, 必须对教材进行适度的开发, 建立时间单位表象, 适当渗透换算的方法, 适当增加相应的练习,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在教法选择、学法指导上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做。
1. 用好钟表模型, 增加直观体验
时间既是现实的, 又是抽象的, 现在的时间表示方式, 在很多场合是以数字电子记时的方式出现, 这样, 简单易懂。而小学学习主要以钟表为载体来认识时间单位的,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直观思维为主,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为此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整时和整时半的时候, 可以安排学生动手摆时针和分针。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做时间操的表演。
例如:二年级学生认识钟面的知识时也必须借助钟面, 让学生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面有5小格, 通过数格子知道分针转1圈是走了60小格。可以5格5格地数, 12个5是60, 1小时=60分。这样通过直观手段, 动手摆一摆, 算一算, 理解时分秒的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拨动时钟的发条, 知道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转动的, 时针转动得慢, 分针转动得快, 并通过数分针转动的圈数, 知道分针转动一圈, 时针转动一大格。
再如:教学时间单位的认识, 1秒有多久, 1分钟有多长, 1小时有多久。这样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去体验才能留下印象。这种体验也必须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 以此为标准建立1分钟时间长短的观念。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1分钟做口算题, 知道1分钟大约能做5道口算题目;数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得知二年级学生一分钟的脉搏大约跳80次;也可以安排学生用一分钟朗读课文, 知道1分钟朗读大约可以读140个字等等。
2.加强时间单位换算的算理教学, 并逐级提高
时间单位的换算不能只看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说出想法, 并逐步渗透算法、逐级提高要求。做到学得有趣、说得清楚、悟得明白。
(1) 低年级加强说算理的教学
二年级学生对于“1时=60分, 1分=60秒”这两个单位进率基本上可以达到熟读成诵。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教学时, 可以分层次练习、从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个角度来练习,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注重说算理、换算方法的教学。例如:5小时= ( ) 分, 这道题目, 让学生说出怎么想的。学生如果能说:1小时有60分, 5小时就是5个60分, 用加法算是:60+60+60+60+60=300。1个60分代表1小时。这是学生理解的。在说的基础上, 板书:60+60+60+60+60=300。
逆向思维训练方面, 240秒= ( ) 分, 也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板书:60+60+60+60=240, 240里有4个60。在此基础上问:为什么加数只能是60, 而不是10或100呢?用这种方法加深学生对单位换算方法的理解。
(2) 中年级结合小数、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渗透单位的换算
在四年级下册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乘法后, 0.4小时= ( ) 分, 这道题, 就可以结合小数的意义及乘法的意义来理解:0.4小时是4/10小时, 就是1小时是60分, 把60分平均分成10份, 取其中的4份。60÷10×4=24分。或1小时就是60分, 就是60×0.4=24分。并板书算式。
五年级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后, 在计算4/5小时= ( ) 分时,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来理解4/5小时就是1小时的4/5, 1小时就是60分, 就是用60×4/5=48分, 或者可以用60÷5×4=48分。经常这样思考, 学生就能明明白白的进行单位换算, 清清楚楚的表达。
(3) 高年级适当引入单位换算的公式
在六年级总复习阶段, 已经引入比较系统的单位进率、单位换算以及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等知识。在这时可以引入单位换算的公式: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写出公式和算式。例如:130分= ( ) 时 ( ) 分, 写出公式: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 算式是:130÷60=2时……10分。
3. 系统比较, 发展思维
对比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两个事物的异同, 可以是不同单位的对比, 也可以进行现实数据和计算数据的对比。现在的数学问题很多都是来自于生活, 我们数学练习题中使用的数据要符合生活实际。例如:淘气坐车从公明车站到宝安车站大约要 ( ) 时间。A.1秒钟B.1小时C.1分钟;小明参加60米跑步比赛大约用 ( ) 。A.10秒钟B.10小时C.10分钟;蜗牛爬6米大约要 ( ) 。A.1秒钟B.1小时C.1分钟。通过三种物体运动速度的对比, 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学生可以从时间长短、现实与数学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达到理解的目的。
同时要加强钟表上关于特别相似的两个时间的对比。例如:10时55分和11时55分的对比, 利用直观模型的演示, 让学生仔细辨别两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区别和联系, 在对比中进一步掌握时间的认读方法。
基于对时间这一内容的教材编排分析, 及教材存在的不足, 我认为有必要在不同年级的学习阶段里, 可以做些适当的补充练习, 适时渗透单位换算的方法, 逐步强化学生的时间单位换算能力。
拿下“小题”,数学再加30分 第4篇
方法引路,计胜一筹
命题规律
高考试题有着特别强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因此研究历年试题的命题规律,有助于高考备考.从整体上说,高考数学小题在命题方面遵循以中低难度为主、注重知识面覆盖、主干知识重点考查,适量涉及创新问题的原则.
从知识点方面看,集合交并补、向量概念、复数四则运算、古典概型、数列基本量、三角函数求值或者图象与性质、函数的性质、圆锥曲线的基本量、三视图、立体图形点线面位置关系、线性规划等,都是必考知识点,而且难度不高、方法常规、计算量不大,因此考生务必全取其分.中档的小题常考函数与导数、函数与不等式,以及一些创新问题等,因此对这部分问题,考生应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方法、耐心计算,尽可能少失分.
解题技法
大家在解题时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审题阶段,要弄清题目给出的所有条件以及所有隐含条件,弄清解题目标;第二是解题阶段,选择解决方法和程序,将复化问题简单化;第三是反思阶段,解题之后要反思解题过程,有没有误点、漏点或盲点,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选择题
选择题解法上要注重直接法与间接法相结合,尽可能采用间接法,以便减少计算,提高速度,赢得时间去完成后面的解答题.
(1)直接法,即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题目中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性质、概念与公式等知识,准确地进行推理与计算,得到某个选项中的答案. 直接法的应用会涉及数学概念、性质的辨析,对考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求较高.
(2)检验法,即可以直接将选择题四个选项的答案代入到原题目中进行验证.如果验证的结果符合题目的要求,其他验证结果不符合题目要求,则可以快速确定答案. 利用检验法解题,可以从题意出发,选择可能性最大的答案先行代入,提高选择题的解题效率.
(3)排除法,即利用选择题具有单一解的特点,分析选项与题目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与推理与题目条件相矛盾的选择.排除矛盾选择,得到正确答案.排除法特别适用到求解困难的选择题,不仅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更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4)特值法,即选择一些简单的值代入到数学题干中,从而快速确定正确答案.特殊取值法一般应用在图形、函数、点相关的选择题目中.
2.填空题
填空题只注重结果,因此对正确性要求更高,为了提高准确率,就必须要求弄清概念,明白算理,正确表达,避免出现因一点小细节,问题而造成的结果错误,在做题时要注意避免机械套用公式、定理习惯,思路要开阔.解决填空题,除了与选择题类似的直接法和特值法,还要注意在解题中对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进行归纳整理,例如:
(1)集合问题,要注意对空集的讨论,避免漏解;
(2)三角函数给值求值问题,应使用换元法,寻找两角之间的关系;
(3)立体几何中点线面位置关系判断问题,要使用手中的笔纸分别作为直线或者平面进行操作试验;
(4)线性规划问题,如果是封闭的区域,可以求出所有端点,然后分别代入目标函数,最后比较最优解;
(5)函数求最值问题,多用导数或者向使用基本不等式方向转化.
3.拓展延伸:新题型解法
高考题中的创新问题有条件探究型、条件结论开放型、信息迁移型、类比归纳型等,这些问题综合程度高,知识覆盖面大,方法灵活.但面对这类问题需要考生沉着冷静,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探究、去实验才能解决.
例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高三数学30分 第5篇
大家好,欢迎收看“班级新闻30分,”我是主持人程凡一。还有1分钟,就是最让学生们头疼的数学课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河西小学六年级六班,一睹数学课的“风采”。叮铃铃
专心致志尖子生像
一看数学老师拿着一大份学习资料笑容满面的走进教室,就知道这又是一节枯燥的数学课。果然老师走向讲台,放下那一大摞数学资料,唾沫横飞、神采飞扬讲起课来:“今天我们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课,圆柱的特点是”等老师长篇大论完,在一旁主持节目的我都想打哈欠了,可看看那些尖子生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坐的像树干一样笔直。一边听老师讲,一边拿着笔在书上做笔记。老师看着那些尖子生们,脸上笑开了花。唉,真羡慕尖子生们超强的“定力”,这么无聊的课竟能听的`这么认真,真让本主持人佩服佩服!
心不在焉中等生像
中等生没有尖子生超强的“定力”,对于这么无聊的课只有干瞪眼的份。可他们也绝非等闲之辈,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枯燥的数学课上,便“灵魂出窍”,“神游天外”去了。别看他们坐的端端正正,但想法可不一定“端端正正”。这不,老师提问了一位正在“开飞机”的某位仁兄:“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啊?什么?”那位仁兄慌里慌张站起来说道。老师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后果可想而知。
调皮捣蛋差等生像差等生就更别提了,他们不论是表面还是内心都“表里如一”。看小人书,大声喧哗,乱扔粉笔头他们随心所欲,丝毫不管老师的越来越难看的脸色。终于“你们还听不听课!有本事考个高分回来啊!磨磨叽叽。磨磨叽叽,怎么不考试的时候磨叽去啊?”惨了,老师火山喷发了!“我也不管你们考的成绩怎么样,起码上课听讲,这是学生们应遵守的准则吧?你们说,你们做到了没有?”天!老师这番苦口婆心的演讲不知道已经说了多少遍了,我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可老师还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唉!老师啊,我不反对你教育我们,可怎么着也得换个新鲜点的词来教育我们吧,那样才具有现场感染力啊!
高三数学强化训练(30) 第6篇
1.()下列各组向量共面的是
A.a=(1,2,3),b=(3,0,2),c=(4,2,5)B.a=(1,0,0),b=(0,1,0),c=(0,0,1)C.a=(1,1,0),b=(1,0,1),c=(0,1,1)D.a=(1,1,1),b=(1,1,0),c=(1,0,1)
2.()已知向量a=(2,4,x),b=(2,y,2),若|a|=6,a⊥b,则x+y的值是A.-3或1 B.3或-1 C.-3 D.1
x23.()已知a(,x),b(x,x3),x4,若ab取最小值时,a,b的值3
时
A. 4B. 6C.3 4D.5 6
4.()若a、b、c为任意向量,m∈R,则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b)+c=a+(b+c)C.m(a+b)=ma+mb B.(a+b)·c=a·c+b·c D.(a·b)c=a(b·c)
5.()若a与b-c都是非零向量,则“a·b=a·c”是“a⊥(b-c)”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平面上直线l的方向向量e=(的射影分别是O1和A1,若O1A1e,则λ=
A.43,),点O(0,0)和A(1,-2)在l上55 D.-2 11 5B.-11 5C.2
7.()如果圆x2y2k2至少覆盖函数f(x)3sinx
k的一个最大值点和一个最小
值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3(B)|k|2(C)|k|1(D)1|k|2
8.用[x]表示不超过实数x的最大整数。
10][sin20][sin30][sin2000]=。则[sin
339.设xcossin,且sincos0,则x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向量m=(1,1),向量n与向量m夹角为(Ⅰ)求向量n;
(Ⅱ)若向量n与向量q =(1,0)的夹角为3,且mn=-1.4,向量p=(cosA,2cos2C),其中A、C为△22
高三数学的提分技巧 第7篇
学好高中数学应坚持极端性原则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数学课后及时巩固
很多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重视课后的巩固,只是觉得在课堂上掌握一些知识就够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高中数学的知识很多,并且不像初中数学那么浅显,而是有很多的内涵,如果不能进一步挖掘其内涵,那么只是掌握这个数学知识的表面,于是在自己做数学练习时就不知道如何去解了,也不能运用这个知识的。做数学练习是需要的,可是有些学生只是为了练习去做练习,而不是为了巩固这个数学知识,扩展这个知识去做练习,经常是做完这个练习后算做完了,这样跟初中的做题是没有区别的。其实,我们还应该把这个练习中使用到的知识串起来,这样我们就能明白那些知识在运用,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同样能发现那个知识点是重点,也能发现难题是如何把相关知识串起来的。
利用剔除法学提高高中数学成绩
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数学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注意基础的复习
高三的时候想要有效的复习高中数学,首先就要从最基础的抓起。高中数学复习就像盖大楼,之后根基打稳了,这个楼才能建的又高又稳。所以说,多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很重要的,但是有的同学可能就会问了,所谓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是什么呢?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就是我们的复习资料上所罗列出的知识点。但是各位高三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不要对于这些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死记硬背,要学会去理解记忆。因为你是要运用这些知识去做题目的,只有在理解了这些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应用这些基础知识。
上课认真听讲
上数学课的时候认真听讲是相当重要的,高中数学不是你想要学好就能学好的东西,这需要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而且你的学习方法也不一定很有效。高中数学老师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他们会帮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去学好高中数学。所以说,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就要吸取高中数学老师的经验来完善自己,上课听好是非常重要的。
换个角度来说,高中数学也是技巧性比较强的东西,你如果不听课,可能永远也不会掌握一种数学思想,或一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要多做一些习题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所以说,你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想要提高效率,就一定要平时多多练习一些习题。比方说,你掌握了一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但是并不去加于时间,可能当时你遇到这种题的确是会做,但是可能用不了多久,你绝对就会忘记。
提高高三数学成绩的方法
1、要学好高中数学,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及时的预习。预习明天老师所要上的知识,章节和内容。很多学生都不重视预习,其实预习对于学好高中数学,也是蛮重要的一步。因为我们只有预习过明天老师要上课的知识和内容,我们才能在上课的时候及时地跟住老师的思路,同时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老师在上课所讲的内容。反之,如果没有经过预习的话,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从而也会导致我们很容易的分神和分心。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2、在上课时,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跟紧老师的思路。现在许多的高中学生都有这样一个毛病--不喜欢听老师讲课,不认真的听课。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比较差,难以听懂,所以不认真的听课。哎呀,我的学生只是技术比较好的,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简单了,自己都会了,所以也不认真听课。其实这都是不好的,同时也是一个跨习惯。不管是老师讲的内容是简单的还是男的。首先我们都要认真听课。因为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讲到,很多的重点难点以及他,高考的必考点,甚至是比儿子段考和期考的考点。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他肯定会知道哪些知识点比较重要,哪些知识点,容易错,哪些知识点容易出现错误?应是听老师讲课,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3、背熟课本,尤其是高中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尤其是高中数学课本上用颜色画出的,或者是大写的加粗的字。我们更要把它熟记,甚至是完完全全地背出来。因为这是我们学好高中数学的最最为基础的工具。如果说高中数学是一栋高楼,那么,高中数学上的基础知识点就好比,高楼上的每一块砖。我们只有熟记熟背,甚至是完完全全的背熟这些知识点。我们才有可能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高中数学上,才有可能学好高中数学。现在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忽视这个知识点的熟记熟背,本末倒置,一味的做题,陷于题海战术。这是不可取的。
4、课后及时的复习当天老师所讲的高中数学内容,以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过的例题,和老师讲过的题目、重点难点。首先,我们复习高中数学的时候先闭上眼睛,细细的回忆,老师上课的内容以及他说过的知识点。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回忆之后,我们再打开高中数学课本,再温习一遍。及时的复习和温习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有很多同学都是在上课的时候听懂了,但是又往往由于他不及时地复习,导致知识点的遗漏、遗忘。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要及时的复习和温习老师当天所讲过的内容。
高三数学30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