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灵签解签大全范文
关帝灵签解签大全范文第1篇
日月潭文武廟
【
孔
子
聖
簽
】
(
共
72簽) 文:臺灣、日月潭文武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一簽
詩:力穡應逢大有年、春風鼓浪百花鮮、多栽佳樹巢黃鳥、高起層樓看遠山。 注:積極進取者大吉
Δ我國儒家思想,是以人類的生存意義為基礎,作向上、積極、進取的探索與發展。其基本精神,是行動的、活潑的、求真求善求美的。它賦有情的本體,理的範疇,誠的成用,化的功能。它如春風化雨、秋陽皓月,和煦溫馨,清瑩明潔。它是與天地合其德,與萬物同其心;一方面講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方面肯定只要耕耘必有收穫。即所謂佳樹茂密,黃鳥來巢;高樓巍峨,遠山可望。它更是盡己以求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之所欲,亦施於人。擇乎中庸,不偏不倚。博大精深,涵蘊無限。凡能知之而行者,必大必成。 Δ謀事有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孔子聖簽、第二簽
詩:人生之本孝為先、身體發膚父母傳、知本方能近正道、坦坦蕩蕩心安然。 注:知本者大吉
Δ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父母是生我者,恩德之大,無法說明,我國歷朝歷代,無不以孝道來作治理天下根本。因為一個人能孝順父母,然後才能行為正當,為社會盡力,為國家盡忠。時代雖然進步,但要想追求人生真正的幸福,篤行孝道,仍是根本的課題。 Δ能孝必忠,功業得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簽
詩:木有本來水有源、本源為根理當然、人生若不知源本、自負天心命運艱。 注:知本者大吉
Δ在自然界中,可以看到樹有本而得生,水有源而流長。以此可知自然界中的萬象必有其為本為源的根。無根也即無萬象。人是自然的產物,當然也要有根。人有超自然的根。無根也即無萬象。人是自然的產物,當然也要有根。人有超自然的根,這個根是倫常。其中父子之倫最重要,其次為夫婦、為兄弟、為君臣、為朋友。倫常的精髓是情是理。情按理來表達;理由情來充實。這才是人生本有源的幸福生活。 Δ幸福無疆
根深者柢必固,源遠者流必長。故能知本源之人,謀事則事必成,謀財者則必財源滾滾。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簽
詩:己所不欲勿施人、為人推己恕中行、能知正道修持重、終身一言大德成。 注:能得正道則大吉
Δ子貢問孔子,有一個字丁一生照著做的嗎?孔子說,那就是一個恕字吧!就是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加於別人身上。孔子認為任何人如能認清恕字的意義,而能深切體察力行,就可以為一生的立身之道。因為能為別人想,就是能愛別人。人人能互愛,自可不爭不奪,互敬互重,仁至義盡,心安理得。社會自然祥和,人生自是幸福。 Δ心安理得,吉祥如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簽
詩:逆水行舟事為難、不進則退勢必然、千般忍耐萬般苦、能得蒼天愛與憐。 注:知進不退者吉
Δ“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凡有志求學的人,不可知難而退。要具有極大的耐心與吃苦的決心,勇往直前,努力鑽研,學而時習,終必有成。至學成之後,即可胸藏偉業宏猷,身寄重責大任;展淩雲之壯志,建輝煌之基業。來者勉之。 Δ學業有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簽
詩:至誠唯能格天地、唯誠則靈事則通、反身而誠樂無比、光明大道自由行。 注:誠則靈者大吉
Δ誠者靈,不誠無物,這是“誠”字在人生價值普遍標準上的說明。而“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這是“誠”人生價值極高境界的作用。凡是真正知道人生道理的人,一定要有誠的修養。從歷史上看,所有成功立業的人,都是把誠字作為他人生的根基。時代在變,但這個根基永遠不會變。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簽
詩:正直當道民心悅、反是而行人不服、勢重位高可取捨、能持此理保權符。 注:正則吉
Δ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唯新唯喜的趨勢。這雖是由整個人群的力量所促成,但是它的中心力量,是靠許多正直為人為骨幹,起著領導作用,而得到萬千大眾的裞服與擁戴,才能有口此的結果。所以:好人當道,民慶升平;小人在位,雞犬不寧。聖人以為爭取民心的關鍵,在於用人的得失。在位者能知此理,守之不渝,自可永保權位了。 Δ功成名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八簽
詩:事難然後識君子、歲寒始知松柏堅、勁草藉得疾風顯、忠良可在亂中看。 注:能識忠奸則吉
Δ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筍子大略篇: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古人又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這些話是說明君子忠臣與小人奸的不同之處,更可以從危難艱困中,體察出何者為君子忠臣,何者為小人奸佞。這些事實中得來的寶貴經驗,足為對人觀察與判斷的說明。 Δ能明辨,能識人,能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九簽
詩:世間事事果與因、因果相循理最真、善惡到頭終有報、遠及後代近及身。 注:知因果者吉
Δ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話是說明了種善因必有善果,種什麼樣的因就結什麼樣的果。綜觀人類歷史,可知朝代的禍福,世道的興衰,事業的成敗,無不是因果相循的結果。就是某因造成某果,又由某果造成某因,其間因果之報,絲毫不爽。至於報應的時間,或及于後代,或及於本身。 Δ能看得遠,必有厚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簽
詩:人生誰能無過錯、知過能改志足欽、假若執迷不覺悟、將使大過伴終身。 注:不能改過則不吉
Δ顏回不貳過。就是在第一次犯過以後,永不再犯這種過錯。這種知過能改而不貳過的精神,值得效法。人的過錯可分為幾類:在意念上:分有心之過;無心之過。有心者不可原諒;無心者尚可原諒。在性質上:分理念之過,即人獸之別;情感之過,乃意之爭;利害之過,系利己害人之行。孔子說觀人之過即知其人之行,乃為至理名言。 Δ執迷不悟,災害無窮。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一簽
詩:光陰有如東逝水、不舍畫夜作長流、人生苦短數十載、能知惜陰樂事稠。 注:惜陰則吉
Δ孔子在一條溪流的旁邊說:“逝者如斯天,不舍畫夜”。意思是說,歲月的消逝也就是這樣吧!畫夜一息不停。人的一生不過數十寒暑,在一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為時是微乎其微。而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歲月有去無回。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愛惜光陰,努力進取。尤其在這個進步神速的時代,更要愛惜光陰,然後才有成就。 Δ時間就是金錢,成功之道在此。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二簽
詩:禮樂生活是文明,立身怡性道得成、如無仁心為主宰、禮樂皆是假虛名。 注:存仁心則吉 Δ人生的真正意義,在內在仁愛之心,外有禮樂之行。就是人在社群之中,不應自私自利,須有愛人愛群的行為,然後人生才能有真實的幸福。在表達仁愛精神之時,為使之不過也不為不及,需要用禮來節制,以求愛的情意表達適當。同時也需畏用樂來調和,以求愛的精神喜悅。可說是仁愛是人生的本體,禮樂是表達仁愛的最佳方法。〕 Δ助人為快樂之本。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三簽
詩:尊王攘夷道凜然、畏天敬地知祖先、炎黃德業昭寰宇、源遠流長億萬年。 注:敬重祖先者大吉
Δ儒家的政治思想,要在尊王攘夷。就是要維護我民族的生存與尊嚴。這種思想,支配了我民族幾千年的生存觀念。它固然是畏天命,敬地神,但是最重要的是敬重自己的祖先。因此形成了孝道的倫理思想。而大孝又在於忠於國家民族。過去因之維繫了我民族的命脈,將來也必以此為我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中華身女,應知此理。 Δ開大道,成大功,立大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四簽
詩:人生萬事多艱難、不問焉能知當然、下問不覺身是恥、成功大道在眼前。 注:不恥下問者吉
Δ孔子進入太廟,見到不明白不瞭解的事情,就向他人請教,以求真正的瞭解。這是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知態度。所以孔子能成為思想家、教育家、為先師、為至聖。有些人以問為恥,強不知以為知,如此則自己騙自己,而將有無限的錯誤了。為學、做事,應當不恥下問,以求真知灼見,自會成功立業。
Δ虛懷若谷,業大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五簽
詩:人生求知在於學、不學難得績效卓、但學不思力枉費、亦學亦思事功多。 注:學思並重者吉
Δ人類的生活,是隨著時光的演變而日趨進步。進步的因素,是人類能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學習。也知道能學習才能日新又新。但是人類更知道只知學而不知想,也是枉然。就是學而不想,那結果就會茫茫然而無所知了。同時,又知道只知想而不學習,那就得不到確實的知識。孔子乃教人要學也要想。譬之飲食,學是進食吞咽,思是消化吸收。
Δ再思而定,善道而行;美景良辰,萬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六簽
詩:巧言令色尋常見、易惹他人中計謀、應知為言心難測、慎防可免禍臨頭。 注:慎察則吉
Δ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是好聽的話,令色是好的顏色。一個人如其只說些巴結別人的好話,表現出和顏悅色的態度,這種人並不就是有道的君子。尤其是有些人心懷詭計,行為陰狠,但是卻口吐善言,面現善色,使得許多的善良人中計受騙,吃虧上當。前一種人不足以害人,後一種人則是人群中的敗類,害人的惡煞。故常人當慎之。 Δ察顏觀色,明理知人,可防小人而免災害。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七簽
詩:友朋相處貴知音、互勵互勉且率真、忠告不成斯可己、智者不作失言人。 注:知交友之道則吉
Δ人各有志,亦各有其長短。處身社會,交友為重。交友之道,在知其志而明其長短。相互之間,當以率真之態度,揚其善而勵其行。但對友人經忠告而不能接受時,即須知止,否則必招怨尤。即所謂“不可與言而與之言”,乃為失言矣。故交友必須擇友,亦必須知音,以達到“友直”、“友諒”的地步,然後才可以言而能信,久而敬之。 Δ能交益友,則事成名立。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八簽
詩:血氣少年色應戒、壯而好鬥業難成、須知老去節當保、得失之間要分明。 注:知戒則吉
Δ聖人說:人的一生,要有三戒。年少時要戒色;壯年時要戒鬥;老年時要戒得。所謂色,固為男女之色,但五光十色的環境,也要戒而遠之的。壯而有力,力用於正,則可謀幸福;否則用之鬥狠逞強,那就是危險了。人到老年,每感來日無多,往往取捨不當,以致晚節不保,十分可惜。聖人提示的三戒,來者為少、為壯、為長,當有珍重了。
Δ能忍則安,又不為財色所誘,可使人財兩全。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九簽
詩:求學之途有多端、食無求飽居無安、隨時頗為就有道、敏事且能慎於言。 注:能知為學之道則吉
Δ學習是人生的大事。不學不能知;不知不能行。至於求學的道理,可謂論說紛紜,眾理分陳,一部論語的卷一,首先就是謀道為學的問題,孔子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於言;可謂好學也矣。”由此可知今時代雖然不同,但對求學重視的態度,卻是一樣的。尤以身處此一智識爆炸的時代,對求學的意義更要認清了。 Δ事事能學,功可成,名可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簽
詩:君子小人格不同、立身能不判分明、近則不遜遠則怨、策己觀人慎重行。 注:能識小人則吉
Δ孔子說:“唯小人為難養也。”因為小人“近之則不遜”,而“遠之則怨”。就是接近他,他有不情不理的表現;疏遠他,他就對你怨恨。孔子這句話,是提供人對觀察判斷的標準與方法;同時也是告誡人不要作近則不遜遠則怨的小人,而要作一個坦坦蕩蕩光明正大的君子。 Δ善察明斷,正道而行,逢凶化吉,安祥無憂。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一簽
詩:人生貴有自知能、自知始得事功成、子貢稱回何敢聖、知十知二是賢明。 注:能自知則吉
Δ孔子曾問子貢,你和顏回誰比較優秀,子貢說:我那敢希望和顏回一樣。因為顏回聽到一項道理,就能觸類旁通的知道其他十項道理,我只能聞一知二。孔子贊稱稱子貢有自知之明。子貢是孔門中的一位大賢人,他的能力很好,善於經營。他的成功,就是因為他能自知。我們求學問、學技能、認識人、處理事,必須先要自知。 Δ心平氣和,進退得宜。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廟聖簽、第二十二簽
詩:修德講學一大功、過改義從為善行、倘若能明此中理、人生當無憂患生。 注:修德改過則吉
Δ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講者習也,徒者從也。人生若能:修德、講學、改過、從義,當可充實本身生命的良知、良能,然後必可取得源頭活水,清澈見性,光明現身,則無往而不得其宜也。因為:見善可以思齊,即聞義能從;見不善可以省察。即不善能改。如此,當可無憂患之生也。 Δ吉人天相,財福盈門。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三簽
詩:世事多艱古今同、好謀遠慮計得行、若能深解此機趣、近憂可除功大成。 注:好謀遠慮則吉
Δ遠慮是周密的思慮,近憂是隨時發生的憂患。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的生活行為,所涉及的問題,有寬度性的,有深度性的。若遇事不能深察熟慮,往往不能顧及到寬度的相互關係,不能體察到深度的彼此利害,容易造成無限的近憂。所以在臨事時,內心的意念,辭色的表達,方法的選擇,都必須從深處遠處切實考慮取捨。 Δ深謀遠慮,必操勝券。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四簽
詩:日日求新知所亡、月月無忘己所能、此乃知新溫故義、好學功夫得大成。 注:溫故知新者吉
Δ子夏說一個人每天能夠學得一些不知道的東西,每月能夠溫習已學到的東西,如此可以說是好學了。人類生活的需要是多方的,生活的問題是複雜的,只要努力學習,並在已有的智慧上加以溫習以為求新的基礎,然後才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解決生活的問題。尤其是時代在急速進展,更應該努力學習,切實溫故,以求完成寶貴的生命價值。 Δ建立基礎,謀求發展。鴻運當頭,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五簽
詩:智慧聲貌自天生、無語無言事不成、發而當求皆中節、應知言是心中聲。 注:言中節則吉
Δ語言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人的內心志趣,是由語言來表達的。如不能語言則謀事不成;如不善於語言則影響觀感。對語言的表達,應該注意的;大者是內容,是否合乎道理,合乎人情,合乎法令。其次是條理,是否分明,再次是措詞,是否完整優美。最後是語調語音,是否和順清晰。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語言的基本條件學問。
Δ能說得體的話,可以推銷自己,足以造福致富。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六簽
詩:君子能窮小人難、固窮守道心必安、貨財聲色雅足戀、大節千秋志不凡。 注:能持志節者吉
Δ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爛矣。”人的生活,在物質上都願得富裕而舒適。但每個人的條件不同,際遇不同,因而有的窮,有的富。在貧富之間,有的人能安於貧,可稱為君子;有的人不能安于貧行為敗壞,而是小人。社會上聲色貨利,固足留戀,但如志不堅行不檢,取之無道,用之不當,則易為小人。至於君子,行為端正,雖然貧困,但能安貧,其志節可以永保。 Δ有守有為,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七簽
詩:人謂孔門七二賢、六七五六名皆傳、自然美景留連處、沂畔歸來樂無邊。 注:欣賞自然樂則吉
Δ現在一般人多愛好自然,從事旅遊,這是一種好現象。孔門弟子,也有這種愛好,而在暮春之天,游浴于沂水之濱。由此吾人應知人生於自然界之中,必須觀察自然之美景,體會自然之道理,以求曠達開闊幸福愉快之生活。明潭風光,美不勝收,來此者,必得覽湖山之勝,深體自然之妙;心曠神怡,其樂也融融矣。
Δ生活愉快,財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八簽
詩:身正不言自可行、不然雖令亦不從、風行草郾先求已、默化潛移事功成。 注:身正者吉
Δ在茫茫的大地上,可以看到一陣風來,吹得地上的青草隨著風向而偃仆。在芸芸的人群中,可以看到有人受到上級操守的影響,改變了本身的行為。由於這兩種現象,可以得到一個道理,凡是在位的人,要想推行自己的理想,必須先求本身的正直無私,光明磊落,然後才能服人,才能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否則就難以得到他人的擁護了。 Δ事業有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九簽
詩:支朋原為第五倫、直諒益深又多聞、明見子張勝子夏、尊賢容眾理常新。 注:善擇友則吉
Δ我國所講求的五倫,朋友是其中之一。這一倫是著重在社會生活中的需要。人右沒有朋友,就難在社會中生存。朋友分好壞,好的是正直的、誠信的、見聞廣博的。因正直而可就止,因誠信而可得助,因多聞而可受教。子夏對交友的看法是:可者與之,不可者拒之。子張更以為:尊賢而容象,嘉善而矜不能。這些道理,吾人當深予體察。
Δ多一個好朋友,多一條路。路多業大事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簽
詩:人生貴為大丈夫、萬丈氣度意扶搖、能將三不成壯志、立地頂天品格高。 注:守三不則吉
Δ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我們知道,大丈夫是有人格、有氣節的人。孟子對他具體的詮釋,是行三不才能配稱。因為一般人,富貴易淫,貧賤易移,威武易屈。反之者必有其特立獨行之道,故名之為大丈夫。為求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在人群中,必須有很多的大丈夫,然後才會成功。
Δ大事業,是大丈夫創造出來的。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一簽
詩:作風鄉原易得名、那知浮名惹罪行、是非不分淆善惡、可憐受騙是蒼生。 注:不分是非善惡則不吉
Δ孔子說:“一鄉原德之賊也”。萬章問孟子:“鄉皆稱原人焉,無所位而不為原人,孔子以德之賊,何哉”?孟子說:“同乎流俗,合乎汙世,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因鄉原是同流合污的假好人,只是敷衍,無好與不好,不分是非,不辨善惡,以致正義不張,公理難明,他人易被蒙混。故為德之賊。 Δ不能分是非,明善惡,前途多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二簽
詩:後凋松柏耐歲寒、應知心物理一般、艱難然後知君子、大節昭昭志氣堅。 注:堅貞者吉
Δ天寒地凍之時,百花不放,萬樹凋落,只有松柏能於冰雪之中,枝葉不墜,傲然挺立。待寒冬去而陽替回,仍依然無恙,欣欣向榮。為人應能體察萬物之理,曉喻自然之道,遇艱險而不移,逢困頓而愈強,自可克服困難,而達成功之境。證之中外歷史,凡是能成大功,立大業者,多自艱困中奮鬥而來。吾人當知此道理,而愈益奮勉。 Δ頂天立地,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三簽
詩:謙恭無禮易為勞、慎而無禮葸乃高、勇而無禮終必亂、直而無禮即成絞。 注:無禮者不吉
Δ人類的生活,是由野蠻而文明,由低劣而高雅。這一軌跡的演進,是由聖人制定禮儀來規範人的行為,以促進人類的進步。謙、慎、勇、直,本來是人的美德,假如行之不當,則為幣病。即謙而無禮則易辛勞,慎而無禮則易畏懼,勇而無禮則易暴亂,直而無禮則易急切。由此可見,為人的本質固然要好,而表現本質的方法就必須守禮了。 Δ人而無禮,事業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四簽 詩:人生熟能無過錯、能改求新稱賢良、子路超人聞過喜、不隱缺失是豪強。 注:聞過喜者吉
Δ人的生活,是千變萬化經緯萬端的。在複雜的情況中,錯誤實難以避免。如有過不知,是為愚蠢;知能不改,是為剛愎。反之,如能求自我之過,可說是明智;知過之後而能求改,可說是賢良。子路的性情,雖然有好勇或至失當之處,但能聞過則喜,而不隱諱,以求改進,實在是他的偉大之處。這正是他為賢人的人條件之一。實當效而從之。
Δ能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才能走更遠的路。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五簽
詩:前事不忘後事師、文明進步在能新、知新必須能知新、為思為學兩相因。 注:思學並重則吉
Δ人類的智慧是與生俱來的;而學習是後天得來的。在生存的過程中,無智慧不足以發揮學習的效果,不學習不足以啟發智慧的發展。這兩者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這個作用,正足以促使社會有文明進步的現象與成果。不過在學習時,必須注意溫故。因溫故是思考,能溫故才更能求新。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學者當知此。 Δ手腦並用,發財發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六簽
詩:滄浪之水清又清、用之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只可濯足不濯纓。 注:自愛自重者吉
Δ人的生命價值,可貴可賤,可高可低。不論貴與高,賤與低,都是由人自取的。如取自前者,則必為貴為高;如取自後者,則必為賤為低。孔子有此論斷,而孟子又加引申。以“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也曾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番道理,是值得我們深切體察。
Δ眾人尊敬的是好人,眾人喜愛的是好物。人好物好,業廣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七簽
詩:終日飽食心不用、那知生命不輪回、一勤天下無難事、要得成功須有為。 注:懶惰者不吉
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次過去永不再來。所以古人警戒我們,要愛惜生命,要珍惜光陰。努力的想,切實的做。然後才能使得生命充實,而獲得成功的人生。絕不可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那就難有任何成就了。凡是只知飽而不用心的人,主要的是懶惰。所以古人又勉勵我們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人能知此道理。當奮發圖強,努力創造。 Δ要奮鬥,要努力。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八簽
詩:古來士稱人中強、社會列名第一行、乃因行仁任務重、畢生弘毅不彷徨。 注:弘毅則吉
Δ我國古代把人群分為四類,而為士、農、工、商。如此分法,蓋以我中華文化,為高境界。而士為智識份子,較有理想,有操守,有學能,足以表率群倫,造福社會,為行仁的中堅份子。因此曾子說,為士的人,要講求弘毅之道,以求仁為己任,以畢生的精力為行仁而鞠躬盡瘁,因為這是任重道遠的事。時代雖變,此理當永恆存在。 Δ功成名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九簽
詩:君子三畏理實然、天命大人聖者言、反是小人行為異、乖離世道危難安。 注:知畏者吉
Δ孔子認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有三種要畏懼而不敢違背的事。一是天命;二是大人;三是聖人之言。所謂天命,可說是時代的潮流。如違背了潮流,必然會被淘汰。所謂大人,是賢明的領袖。如違背了賢明的領袖,必陷於災難的深淵。所謂聖人之言,是哲人學者的言論。足以指引人生走向正確的道途。如無此三畏,則危險萬狀。 Δ行為檢點,能立事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簽
詩:心存寬厚能得眾、信實不渝民認同、劍及履及功在敏、大公遠近樂得平。 注:知四行者吉 Δ論語中有這樣的四句話:“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悅。”這四句話,是說出四種行為及效果。自春秋時代至現在,雖為時已兩千多年,而這些道理,還是未稍變易。凡是在社會上想立足、想得人、想成功、想立業的人,對於寬、信、敏、公四項的修養,必須切實地修持,適切的表達。時代雖然在變,而這些道理永不改變。 Δ事業有成,財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一簽
詩:灑掃乃是整潔事、日常生活第一功、應對必須先明理、能知進退大德成。 注:行三弗者吉
Δ“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這是子夏教學的首要要求,正符合現代生活的標準。子夏另注重應對的教學。這不僅是禮貌的問題,而是須有真知灼見,才能應對得宜。至於進退的道理,更是人生一項重要的修養。它不於動作的進退,而要求在大節大操行為上的進退。因此知止的修養必須有然後才能進退得宜。 Δ機緣廣,事業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二簽
詩:周公由來稱聖賢、只因才高有美行、握發吐哺久稱譽、不吝不驕功德成。 注:不驕不吝者吉
Δ周公是孔子心目中最偉大的聖人,它樹立了周朝的典章制度,鞏固了周朝基業。孔子反說雖有休的才美,如既驕且吝,其餘者即不足以,可見驕吝二字對人影響之大。所謂驕,可說是恃才、恃勢、恃財、恃位、恃齒、恃色而驕。所謂吝,可說是吝才不肯誨人,吝勢不肯教人,吝財不肯濟人,吝位不肯近人,吝齒不肯親人,吝色不肯娛人。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三簽
詩:修養徑途可謂多、聖人指示乃明確、二事不忘為要道、立禮興詩:成于樂。 注:三事不忘者吉
Δ禮是人類生活的良好規範、守禮,然後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秩序。詩:足以啟發人生情感,狀述人生善惡,促進人生關係,鼓勵人生向上。樂足以調和人生情感,激勵人生志趣,提高人生素質。這三項道理,是人生應當瞭解、體認、踐履的修養。由此足以完成人生的品格,而達成善與美的人生。否則是低劣的、愚昧的人生。 Δ品行端正,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四簽
詩:人生為善事豈難、與人為善識大端、樂取於人以為善、進德修業意陶然。 注:為善則吉
Δ善是人生所要追求的結果。它是由善念而善言,再進而為善行。為善難嗎?其實如想求得美滿的人生,為善就不難了。為善最好的方式,是要和他人共同為善,更要取他人的善以為自己的榜樣。這種修養,就是以擴大為善的範圍,提升為善的境界,達成為善的最大效果。人人要此認識與行為,社會就是一個充滿了溫馨與幸福的天堂。 Δ功德圓滿,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五簽
詩:己立己達為大願、立人達人志超然、有涯生命價無限、奉獻犧牲堪稱賢。 注:主人達人者大吉
Δ語雲:生耶有涯。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只有幾十年寒暑。就大自然而論,固無法比擬;就人類的歷史而論,也是極為短暫的時間。以這個短暫的生命,若不能發揮人生的真正意義,實在是一件可惜可悲的事情。聖人為使人能發揮本身的生命力,要在己立之後而求立人,已達之後而求達人。如此,才足以發揮生命的意義,完成生命的價值。 Δ犧牲奉獻,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六簽
詩:兩軍列陣待交鋒、鼓聲填然判輸贏。棄甲○兵逃去也、五十百步一般同。 注:過小不改者不吉
Δ孟子是闡揚孔子思想,提倡仁義,而厭惡爭利的一位聖人。他遊說諸候,希望能推行愛民的王道仁政,而消除霸道的暴政。他常用諷諫諸侯,曾以戰敗跑五十歲而笑百步的人,指諸侯未能真行仁政。這也暗示做壞事者,常以過小不知反省,反而傲於人。社會上如此之徒,可能為數不少,知恥者當能自我省察,不以五十而笑百步之人了。 Δ有過不知,進步困難。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七簽
詩:為政理民有四功、聰明才智首須行、守仁莊重得人敬、善美結果在禮成。 注:有四功者吉
Δ凡理事為政,要先有相當的智能,進一更要有仁民愛物的胸懷。再進一步,雖然有知有仁,但語言舉止不能莊重,而表現出輕率隨便的態度與行為,就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另外,即令對以上的修養都有了,但不能依應有的禮節來作適當的表達,還是未能達到盡善的地步。故知求人生善美,必須要有禮修養,來完成整體人生的價值。 Δ行為健全,功德圓滿。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八簽
詩:老少友信少者懷、斯志能得位崇階、兩千年前高格調、義垂現代理難衰。 注:能安信懷者吉
Δ人類的政治理想,是以解決人生的生活問題,提高人生的生活品質為目的。使得社會上的人,能大安逸的生活環境,信實的日常行為,並且有感德懷恩的心意。如此自可得到人生的美滿,而不至於爭與亂了。孔子在兩千年前,即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政治理想。這與當前的政治設施與社會環境,實有極為吻合的需要之處。 Δ功成名就,事業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九簽
詩:曾子名言三省身、為人而謀盡忠心、不汽守信交友道、得傳時習可日新。 注:自省者吉
Δ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種對自身從三方面作自我反省的功夫,應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因為:忠於人,就必能得人;對人守仩,咱可得到他人的信賴;每日所得于師長的教導,而能注意學習,必有進步。尤以“無信不立”必須為人所信服,自可立於社會,生於社會。勉之!勉之! Δ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簽
詩:人生處處求通達、事業有成樂無涯、忠信敬篤為正道、善言四字理不差。 注:行四字善言者吉
Δ忠是盡己,信是真實,篤是誠厚,敬是慎恭。這是人生四種美德。子張問孔子,如何才可以處處通達?孔子告訴他:“言忠信,行敬篤”,就可以了。有了這種美德,不論處於任何環境,也都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可言通事通。反之,即令是身處自己的鄉里,也不能通達了。享受是奉獻的代價,成功是犧牲的成果,此理是永遠存在的。 Δ犧牲奉獻,當是贏家。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一簽
詩:為山惜未成一簣、平地可得簣土成、能知機宜明進取、到頭終是人中龍。 注:能進取則吉
Δ人生的成敗,因素固然很多,但是能不能有進取的志趣與行為,當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為能進取,則能有成;不能進取,則必不能成。至於進取的成效,是累積的;必須行之不懈,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聖人之言,簡而賅矣;比喻之切,義至明矣。 Δ大步前進,成功可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二簽
詩:為政固難亦不難、舉賢重任事當先、賢才得近小人遠、事業成功理必然。 注:近賢才小人遠則吉
Δ為政二字,表面上看是指的作官秉政的意思。如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解釋,政者眾人之事也。所以為政就是辦理眾人之事。為政府首長,固然是為政;政者眾人之事也。所以為政就是辦理眾人之事。為政府首長,固然是為;而各行各業之中,所有的各級負責人員所執行的管理工作,也都是為政。為政最要者,是講公道,去私心,辨是非,明賞罰,重用賢而有能之人,就是知人善任。則事無不成,功無不立。 Δ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三簽
詩:己之所欲亦施人、心性善良福德存、善惡到頭終有報、事事能求反諸身。 注:善念善行則吉
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人世因果相循的鐵定法則。假使己之所不欲者,反施之於人,則其心不良,其理不正,到頭來終必有報。所謂:遠在兒女近在身。故人之立身處世,一言一行,必須要深自省察,存善念,行善事,己之所欲亦施於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必能福澤綿綿,子孫昌盛。 Δ平安幸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四簽
詩:祭神當如神祇在、神祇只在一心中、心中孝意神能察、身外行為神自明。 注:知神之義者吉
Δ宇宙間有神無神,是一個難知難明的問題。但人生的心靈深處,卻難免有神的存在。這個神可說有兩種:一是所謂能掌管生死與善惡罰惡的神。一是超越意識型態而為靈的感應的神。前一種神,是可以擺脫的。為了求得安祥的生活,善惡之報也罷,自我裁量也罷,神應是與我同在。 Δ光日正大,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五簽
詩:娶妻必似未之子、食魚當求河之鯉、意切情真且敬諒、姻緣自可樂無比。 注:重德之婚則吉
Δ古代的社會,是以男子為中心。所以講到婚姻,則是以男子的立場來作衡量的標準。本詩:雖依舊習為之,但推而衍之,可作男女兩者之參考。娶妻娶德,不必重色。如只重色,以色美者為優,待人老珠黃,或遇更美者,當因婚姻基礎不佳,而生變化。美滿二字,必不存在了。古代宋國風俗純正,多以宋女為佳。女子選偶,亦當以品德為重。 Δ婚姻有成,其樂無窮。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六簽
詩:生生息息道自然、鬼神有無實難言、合當敬謹存心意、如在神祗一念間。 注:敬神如在則吉
Δ孔子不詿怪、力、亂、神,但是他也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而只要人能對鬼神心存敬意,而有祭神如神在的態度就可以了。如此,可以不忘祖先的恩德,而知有所本,以敦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同時也可以使人在言行上知所戒勉。然後可使人的行為端正,力求上進,以達幸福美滿的境地。並能免於想入非非,而陷人生於虛無縹緲之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七簽
詩:處世待人事豈難、理情表露不必偏、推己盡己應持守、一念敬誠義為先。 注:潔矩則大吉
Δ儒家對人生的處世侍人之道,提出一套周延而崇高的理念與做法,就是所謂的“潔矩之道”。它的內容是:“所惡於上,勿以事下;所惡於下,勿以事上;所惡於前,勿以事後;所惡於後,勿以事前;所惡於右,勿以交于左;所惡于左,勿以交於右。”這是推己盡己,以義為先,而具有高度的敬意與誠意的處世待人之道,能知而行者必成。 Δ左右逢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八簽
詩:花言巧語淆是非、損德敗行功易虧、不忍小節亂大謀、為學處事慎選擇。 注:忍者吉
Δ人的缺點,是愛聽悅耳之言。雖然大時覺得說者的動機不良,但是總覺得有一時的快意。本身對於他人,有時也容易說些好聽的話,來取悅他人。這種情形,容易是非不分,真偽不明,而易損德敗行,影響事功。另外,有人對小事不能忍,常常慎一時之氣,作了錯誤的處理與判斷,而壞了大事。這是最不智的行為。吾人當知所戒勉。 Δ吃小虧,得大便宜。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九簽 詩:能敬修持第一功、再求安人為高行、如可達成安百性、人生大業乃完成。 注:求安則吉
Δ孔子對人生修養的層次,說得很明確。第一要能有敬人敬事的修養;再進而能求得使他人能得到安逸的生活;最後再擴而大之,以達到社會上的人,都能達到安逸的地步。能如此,這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吾人常說:“安富尊榮”,是人生的理想。而這個理想,安是第一要務。能安,才能富、能尊、能榮。否則,就萬事皆空了。 Δ志大業廣,前途無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簽
詩:白圭之玷尚可磨、不慎語言災禍多、可敬南容得此意、將為千古作觀摩。 注:慎言者吉
Δ一件物品有缺點,可以設法改正。改正以後,常仍不失其應有之價值。但是人的行為,就不能與物品相比。假若為人說錯了話,那就難以補救了。所以古人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故人生不可不慎言,以求免於過而利於行。慎言之道,在常有戒懼的心理,冷靜的態度,縝密的思考,多方的顧慮,木納的語言,然後也就差不多了。 Δ謀事有成。
日月潭文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一簽
詩:巧言令色心不軌、腹劍口蜜陰謀周、近則不遜遠則怨、謹察慎防禍自休。 注:謹察慎防者吉
Δ世上有君子,也有小人。君子為人,守法執理,表理如一。小人的為人,則是:巧言令色,心懷不軌;口蜜腹劍,陰謀深沉;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對君子不必防範,可以坦坦蕩蕩的相處,即是絕交也不會出惡聲。對小人可大不同了。那就要隨時隨地,仔細的觀察,謹慎的提防,以免吃虧上當,而求自保。青年朋友,尤當慎之,戒之。 Δ步步為營,戰而不勝。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二簽
詩:謙恭失禮易為勞、謹慎無邊葸乃高、好勇逞強勢時亂、率直失節即成絞。 注:守禮則吉
Δ禮是人類生活達到有秩序、求合理、能安逸、得幸福的無尚規範。在我文化的傳統裏,禮字占著極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人生許多美好的行為中,如不能以禮為規範,則易造成一些相反的效果。孔子曾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當前違法脫序的現象,都是因無禮所造成的結果,故除弊在知禮。 Δ大則成功立業,小也心安理得。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三簽
詩:三代以來皆好名、好名自可善言行、好名之道在求己、不可虛浮貪假名。 注:實至名歸者吉
Δ人之好名,乃是天性,也是人類社會能夠革新進步的一項動力。但是真正的好名者,是先求本身的充實與健全,而不急於講求他人能不能知道自己,這才是好名的正道。曾國藩曾說:假若無實行而盜虛聲,是一種罪惡的行為。當前的社會,愛好一時假名的人太多了,因而造成世風敗壞,人心不多,影響了大家的正常生活,我們要戒之戒之。 Δ近悅遠來,業大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四簽
詩:飲酒高歌為快事、無方無度敗操行、禹王能識此中理、深惡旨酒萬古名。 注:嗜酒無度者不吉
Δ戰國策曰:“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一般人往往把酒痛飲,且引吭高歌,而以為快事。但是有人飲酒無度無方,以致行為失常,敗壞操行。無度是不自量力,肆意狂飲;無方是不知進退,滋意貪飲。無度無方者,常身敗名裂,遺憾終身。吾人應知酒可飲必有節,始可得飲酒之樂。 Δ無方無度,事業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五簽
詩: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自然美妙數不盡、萬物欣欣志氣揚。 注:明自然之道則吉 Δ人是自然的產物,如能瞭解自然的道理,接觸自然的環境,把山水看作芳鄰,把禽鳥當作朋友,即可得到天地的生生不息之道,而增加了本身生生不息的智慧與力量。結果是:來自自然,欣賞自然,利用自然,而成為健康愉快坦蕩豁達的人生。益壽延年,其必然矣。請問:君從何處來?要向何處去? Δ樂觀進取,成功立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六簽
詩:人生一世數十秋、事理當然莫畏求、若把光陰蹉跎了、終身遺恨水悠悠。 注:為之則吉
Δ人生苦短,匆匆間不過數十寒暑。此之浩瀚的宇宙,在時空上實在是微乎其微了。不過人有其他的偉大之處,他能洞察宇宙。能運用自然。茲因人生的旅程太短,所以必須珍惜生命,愛惜光陰。知其當為而為之,以至理之所在事之當然,雖然不可為而仍為之。以求盡其在我,以明舍我其誰之態度與精神,來完成人生的最高意義與任務。 Δ功名有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七簽
詩:得失由來常人事、患得患失品郫微、千計若求唯一得、將成患失無不為。 注:不能明得失則不吉
Δ孔子說:一個郫陋的人,是不可擔任公職的。因為他在未得到職位以前,就是憂慮著如何取得;既然得到後,又憂慮怕失去這個職位。在有了這個怕的心理以後,這個人為保全他的職位,就可能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了。如此也就害了自己,也害了社會。人生得失,應以學識修養與能力,作自我的檢討與修持,讓社會作公正的評判與抉擇。 Δ事應詳察,有所不為。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八簽
詩:占卜求神詢吉凶、千載大道理相同、克己復禮行一貫、剝複何必問君平。 注:信蔔而不求行則不吉
Δ中國儒家的心心相傳之大道,是忠恕二字的一貫之道。忠是盡己,也是己之所欲,亦施於人;恕是推已,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想踐履此一大道,必須先克己復禮,然後自可身修志達,功成名遂。占卜的道理,是求趨吉避凶。但吉凶預兆,或隱或現,臨時趨避,事有困難。要在行的正,作的明,表裏如一,理直氣壯,自可有吉無凶。 Δ卦中有妙理,迷信事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九簽
詩:中華兒女意氣高、開來繼往志英豪、千秋大業難等待、發奮圖強在今朝。 注:奮圖進取則大吉
Δ大部中華民族的歷史,滿載了志士仁人發奮強努力進取的偉大事蹟。她寫下了我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紀錄,開拓了我民族生存的廣大空間。雖然近世國運多艱,但我中華兒女能奮發進取,而維國脈於不地。在未來的歲月裏,我中華民族,仍有他日新又新的進取目標;所以大家一定要振奮志前,際往開來。莫遲疑,莫等待,一切都在今朝。 Δ鴻圖大展。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簽
詩:文采武勳照寰宇、天維地綱義高奇、乘風破浪氣豪壯、含翠蘊馨趣超逸。 注:知仰善游者吉
Δ、月潭畔,矗立著巍峨的文武廟。廟中祀奉的是孔子和關羽、嶽飛。孔子是集中華文化大成的聖人。他是我國的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在中華文化的道統中,他起了上承先啟後人的作用。關羽、嶽飛,都是人格卓烈,功業彪炳,在全國人的心目中,他們是我國的武聖。日月潭有此聖廟,更足以彰顯名湖名山的幽美與永恆。 Δ勇往直前,事業大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一簽
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兩亦奇、若把明潭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注:愛好自然者吉
Δ古人有一首詠西湖的詩:,說西湖的詩:,說西湖不論是晴是雨,都有它美妙的風光,好像西施之美一樣。臺灣的日月潭,也具有湖山之美,不論晴雨也有它的自然情趣。我們可以把它比喻為西施。很多人喜愛它,投身在日月潭的懷抱由,可以欣賞自然,領悟自然,陶醉自然。在短促的人生旅途中,在茫茫的人海社會裏,明潭之旅,實是一件賞心樂事。 Δ坦坦蕩蕩,光明在望。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二簽
詩:萬物靜觀皆自然、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注:求取人生最高價值者大吉
关帝灵签解签大全范文第2篇
日月潭文武廟
【
孔
子
聖
簽
】
(
共
72簽) 文:臺灣、日月潭文武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一簽
詩:力穡應逢大有年、春風鼓浪百花鮮、多栽佳樹巢黃鳥、高起層樓看遠山。 注:積極進取者大吉
Δ我國儒家思想,是以人類的生存意義為基礎,作向上、積極、進取的探索與發展。其基本精神,是行動的、活潑的、求真求善求美的。它賦有情的本體,理的範疇,誠的成用,化的功能。它如春風化雨、秋陽皓月,和煦溫馨,清瑩明潔。它是與天地合其德,與萬物同其心;一方面講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方面肯定只要耕耘必有收穫。即所謂佳樹茂密,黃鳥來巢;高樓巍峨,遠山可望。它更是盡己以求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之所欲,亦施於人。擇乎中庸,不偏不倚。博大精深,涵蘊無限。凡能知之而行者,必大必成。 Δ謀事有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孔子聖簽、第二簽
詩:人生之本孝為先、身體發膚父母傳、知本方能近正道、坦坦蕩蕩心安然。 注:知本者大吉
Δ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父母是生我者,恩德之大,無法說明,我國歷朝歷代,無不以孝道來作治理天下根本。因為一個人能孝順父母,然後才能行為正當,為社會盡力,為國家盡忠。時代雖然進步,但要想追求人生真正的幸福,篤行孝道,仍是根本的課題。 Δ能孝必忠,功業得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簽
詩:木有本來水有源、本源為根理當然、人生若不知源本、自負天心命運艱。 注:知本者大吉
Δ在自然界中,可以看到樹有本而得生,水有源而流長。以此可知自然界中的萬象必有其為本為源的根。無根也即無萬象。人是自然的產物,當然也要有根。人有超自然的根。無根也即無萬象。人是自然的產物,當然也要有根。人有超自然的根,這個根是倫常。其中父子之倫最重要,其次為夫婦、為兄弟、為君臣、為朋友。倫常的精髓是情是理。情按理來表達;理由情來充實。這才是人生本有源的幸福生活。 Δ幸福無疆
根深者柢必固,源遠者流必長。故能知本源之人,謀事則事必成,謀財者則必財源滾滾。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簽
詩:己所不欲勿施人、為人推己恕中行、能知正道修持重、終身一言大德成。 注:能得正道則大吉
Δ子貢問孔子,有一個字丁一生照著做的嗎?孔子說,那就是一個恕字吧!就是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加於別人身上。孔子認為任何人如能認清恕字的意義,而能深切體察力行,就可以為一生的立身之道。因為能為別人想,就是能愛別人。人人能互愛,自可不爭不奪,互敬互重,仁至義盡,心安理得。社會自然祥和,人生自是幸福。 Δ心安理得,吉祥如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簽
詩:逆水行舟事為難、不進則退勢必然、千般忍耐萬般苦、能得蒼天愛與憐。 注:知進不退者吉
Δ“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凡有志求學的人,不可知難而退。要具有極大的耐心與吃苦的決心,勇往直前,努力鑽研,學而時習,終必有成。至學成之後,即可胸藏偉業宏猷,身寄重責大任;展淩雲之壯志,建輝煌之基業。來者勉之。 Δ學業有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簽
詩:至誠唯能格天地、唯誠則靈事則通、反身而誠樂無比、光明大道自由行。 注:誠則靈者大吉
Δ誠者靈,不誠無物,這是“誠”字在人生價值普遍標準上的說明。而“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這是“誠”人生價值極高境界的作用。凡是真正知道人生道理的人,一定要有誠的修養。從歷史上看,所有成功立業的人,都是把誠字作為他人生的根基。時代在變,但這個根基永遠不會變。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簽
詩:正直當道民心悅、反是而行人不服、勢重位高可取捨、能持此理保權符。 注:正則吉
Δ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唯新唯喜的趨勢。這雖是由整個人群的力量所促成,但是它的中心力量,是靠許多正直為人為骨幹,起著領導作用,而得到萬千大眾的裞服與擁戴,才能有口此的結果。所以:好人當道,民慶升平;小人在位,雞犬不寧。聖人以為爭取民心的關鍵,在於用人的得失。在位者能知此理,守之不渝,自可永保權位了。 Δ功成名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八簽
詩:事難然後識君子、歲寒始知松柏堅、勁草藉得疾風顯、忠良可在亂中看。 注:能識忠奸則吉
Δ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筍子大略篇: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古人又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這些話是說明君子忠臣與小人奸的不同之處,更可以從危難艱困中,體察出何者為君子忠臣,何者為小人奸佞。這些事實中得來的寶貴經驗,足為對人觀察與判斷的說明。 Δ能明辨,能識人,能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九簽
詩:世間事事果與因、因果相循理最真、善惡到頭終有報、遠及後代近及身。 注:知因果者吉
Δ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話是說明了種善因必有善果,種什麼樣的因就結什麼樣的果。綜觀人類歷史,可知朝代的禍福,世道的興衰,事業的成敗,無不是因果相循的結果。就是某因造成某果,又由某果造成某因,其間因果之報,絲毫不爽。至於報應的時間,或及于後代,或及於本身。 Δ能看得遠,必有厚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簽
詩:人生誰能無過錯、知過能改志足欽、假若執迷不覺悟、將使大過伴終身。 注:不能改過則不吉
Δ顏回不貳過。就是在第一次犯過以後,永不再犯這種過錯。這種知過能改而不貳過的精神,值得效法。人的過錯可分為幾類:在意念上:分有心之過;無心之過。有心者不可原諒;無心者尚可原諒。在性質上:分理念之過,即人獸之別;情感之過,乃意之爭;利害之過,系利己害人之行。孔子說觀人之過即知其人之行,乃為至理名言。 Δ執迷不悟,災害無窮。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一簽
詩:光陰有如東逝水、不舍畫夜作長流、人生苦短數十載、能知惜陰樂事稠。 注:惜陰則吉
Δ孔子在一條溪流的旁邊說:“逝者如斯天,不舍畫夜”。意思是說,歲月的消逝也就是這樣吧!畫夜一息不停。人的一生不過數十寒暑,在一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為時是微乎其微。而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歲月有去無回。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愛惜光陰,努力進取。尤其在這個進步神速的時代,更要愛惜光陰,然後才有成就。 Δ時間就是金錢,成功之道在此。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二簽
詩:禮樂生活是文明,立身怡性道得成、如無仁心為主宰、禮樂皆是假虛名。 注:存仁心則吉 Δ人生的真正意義,在內在仁愛之心,外有禮樂之行。就是人在社群之中,不應自私自利,須有愛人愛群的行為,然後人生才能有真實的幸福。在表達仁愛精神之時,為使之不過也不為不及,需要用禮來節制,以求愛的情意表達適當。同時也需畏用樂來調和,以求愛的精神喜悅。可說是仁愛是人生的本體,禮樂是表達仁愛的最佳方法。〕 Δ助人為快樂之本。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三簽
詩:尊王攘夷道凜然、畏天敬地知祖先、炎黃德業昭寰宇、源遠流長億萬年。 注:敬重祖先者大吉
Δ儒家的政治思想,要在尊王攘夷。就是要維護我民族的生存與尊嚴。這種思想,支配了我民族幾千年的生存觀念。它固然是畏天命,敬地神,但是最重要的是敬重自己的祖先。因此形成了孝道的倫理思想。而大孝又在於忠於國家民族。過去因之維繫了我民族的命脈,將來也必以此為我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中華身女,應知此理。 Δ開大道,成大功,立大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四簽
詩:人生萬事多艱難、不問焉能知當然、下問不覺身是恥、成功大道在眼前。 注:不恥下問者吉
Δ孔子進入太廟,見到不明白不瞭解的事情,就向他人請教,以求真正的瞭解。這是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知態度。所以孔子能成為思想家、教育家、為先師、為至聖。有些人以問為恥,強不知以為知,如此則自己騙自己,而將有無限的錯誤了。為學、做事,應當不恥下問,以求真知灼見,自會成功立業。
Δ虛懷若谷,業大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五簽
詩:人生求知在於學、不學難得績效卓、但學不思力枉費、亦學亦思事功多。 注:學思並重者吉
Δ人類的生活,是隨著時光的演變而日趨進步。進步的因素,是人類能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學習。也知道能學習才能日新又新。但是人類更知道只知學而不知想,也是枉然。就是學而不想,那結果就會茫茫然而無所知了。同時,又知道只知想而不學習,那就得不到確實的知識。孔子乃教人要學也要想。譬之飲食,學是進食吞咽,思是消化吸收。
Δ再思而定,善道而行;美景良辰,萬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六簽
詩:巧言令色尋常見、易惹他人中計謀、應知為言心難測、慎防可免禍臨頭。 注:慎察則吉
Δ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是好聽的話,令色是好的顏色。一個人如其只說些巴結別人的好話,表現出和顏悅色的態度,這種人並不就是有道的君子。尤其是有些人心懷詭計,行為陰狠,但是卻口吐善言,面現善色,使得許多的善良人中計受騙,吃虧上當。前一種人不足以害人,後一種人則是人群中的敗類,害人的惡煞。故常人當慎之。 Δ察顏觀色,明理知人,可防小人而免災害。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七簽
詩:友朋相處貴知音、互勵互勉且率真、忠告不成斯可己、智者不作失言人。 注:知交友之道則吉
Δ人各有志,亦各有其長短。處身社會,交友為重。交友之道,在知其志而明其長短。相互之間,當以率真之態度,揚其善而勵其行。但對友人經忠告而不能接受時,即須知止,否則必招怨尤。即所謂“不可與言而與之言”,乃為失言矣。故交友必須擇友,亦必須知音,以達到“友直”、“友諒”的地步,然後才可以言而能信,久而敬之。 Δ能交益友,則事成名立。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八簽
詩:血氣少年色應戒、壯而好鬥業難成、須知老去節當保、得失之間要分明。 注:知戒則吉
Δ聖人說:人的一生,要有三戒。年少時要戒色;壯年時要戒鬥;老年時要戒得。所謂色,固為男女之色,但五光十色的環境,也要戒而遠之的。壯而有力,力用於正,則可謀幸福;否則用之鬥狠逞強,那就是危險了。人到老年,每感來日無多,往往取捨不當,以致晚節不保,十分可惜。聖人提示的三戒,來者為少、為壯、為長,當有珍重了。
Δ能忍則安,又不為財色所誘,可使人財兩全。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九簽
詩:求學之途有多端、食無求飽居無安、隨時頗為就有道、敏事且能慎於言。 注:能知為學之道則吉
Δ學習是人生的大事。不學不能知;不知不能行。至於求學的道理,可謂論說紛紜,眾理分陳,一部論語的卷一,首先就是謀道為學的問題,孔子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於言;可謂好學也矣。”由此可知今時代雖然不同,但對求學重視的態度,卻是一樣的。尤以身處此一智識爆炸的時代,對求學的意義更要認清了。 Δ事事能學,功可成,名可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簽
詩:君子小人格不同、立身能不判分明、近則不遜遠則怨、策己觀人慎重行。 注:能識小人則吉
Δ孔子說:“唯小人為難養也。”因為小人“近之則不遜”,而“遠之則怨”。就是接近他,他有不情不理的表現;疏遠他,他就對你怨恨。孔子這句話,是提供人對觀察判斷的標準與方法;同時也是告誡人不要作近則不遜遠則怨的小人,而要作一個坦坦蕩蕩光明正大的君子。 Δ善察明斷,正道而行,逢凶化吉,安祥無憂。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一簽
詩:人生貴有自知能、自知始得事功成、子貢稱回何敢聖、知十知二是賢明。 注:能自知則吉
Δ孔子曾問子貢,你和顏回誰比較優秀,子貢說:我那敢希望和顏回一樣。因為顏回聽到一項道理,就能觸類旁通的知道其他十項道理,我只能聞一知二。孔子贊稱稱子貢有自知之明。子貢是孔門中的一位大賢人,他的能力很好,善於經營。他的成功,就是因為他能自知。我們求學問、學技能、認識人、處理事,必須先要自知。 Δ心平氣和,進退得宜。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廟聖簽、第二十二簽
詩:修德講學一大功、過改義從為善行、倘若能明此中理、人生當無憂患生。 注:修德改過則吉
Δ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講者習也,徒者從也。人生若能:修德、講學、改過、從義,當可充實本身生命的良知、良能,然後必可取得源頭活水,清澈見性,光明現身,則無往而不得其宜也。因為:見善可以思齊,即聞義能從;見不善可以省察。即不善能改。如此,當可無憂患之生也。 Δ吉人天相,財福盈門。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三簽
詩:世事多艱古今同、好謀遠慮計得行、若能深解此機趣、近憂可除功大成。 注:好謀遠慮則吉
Δ遠慮是周密的思慮,近憂是隨時發生的憂患。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的生活行為,所涉及的問題,有寬度性的,有深度性的。若遇事不能深察熟慮,往往不能顧及到寬度的相互關係,不能體察到深度的彼此利害,容易造成無限的近憂。所以在臨事時,內心的意念,辭色的表達,方法的選擇,都必須從深處遠處切實考慮取捨。 Δ深謀遠慮,必操勝券。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四簽
詩:日日求新知所亡、月月無忘己所能、此乃知新溫故義、好學功夫得大成。 注:溫故知新者吉
Δ子夏說一個人每天能夠學得一些不知道的東西,每月能夠溫習已學到的東西,如此可以說是好學了。人類生活的需要是多方的,生活的問題是複雜的,只要努力學習,並在已有的智慧上加以溫習以為求新的基礎,然後才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解決生活的問題。尤其是時代在急速進展,更應該努力學習,切實溫故,以求完成寶貴的生命價值。 Δ建立基礎,謀求發展。鴻運當頭,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五簽
詩:智慧聲貌自天生、無語無言事不成、發而當求皆中節、應知言是心中聲。 注:言中節則吉
Δ語言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人的內心志趣,是由語言來表達的。如不能語言則謀事不成;如不善於語言則影響觀感。對語言的表達,應該注意的;大者是內容,是否合乎道理,合乎人情,合乎法令。其次是條理,是否分明,再次是措詞,是否完整優美。最後是語調語音,是否和順清晰。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語言的基本條件學問。
Δ能說得體的話,可以推銷自己,足以造福致富。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六簽
詩:君子能窮小人難、固窮守道心必安、貨財聲色雅足戀、大節千秋志不凡。 注:能持志節者吉
Δ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爛矣。”人的生活,在物質上都願得富裕而舒適。但每個人的條件不同,際遇不同,因而有的窮,有的富。在貧富之間,有的人能安於貧,可稱為君子;有的人不能安于貧行為敗壞,而是小人。社會上聲色貨利,固足留戀,但如志不堅行不檢,取之無道,用之不當,則易為小人。至於君子,行為端正,雖然貧困,但能安貧,其志節可以永保。 Δ有守有為,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七簽
詩:人謂孔門七二賢、六七五六名皆傳、自然美景留連處、沂畔歸來樂無邊。 注:欣賞自然樂則吉
Δ現在一般人多愛好自然,從事旅遊,這是一種好現象。孔門弟子,也有這種愛好,而在暮春之天,游浴于沂水之濱。由此吾人應知人生於自然界之中,必須觀察自然之美景,體會自然之道理,以求曠達開闊幸福愉快之生活。明潭風光,美不勝收,來此者,必得覽湖山之勝,深體自然之妙;心曠神怡,其樂也融融矣。
Δ生活愉快,財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八簽
詩:身正不言自可行、不然雖令亦不從、風行草郾先求已、默化潛移事功成。 注:身正者吉
Δ在茫茫的大地上,可以看到一陣風來,吹得地上的青草隨著風向而偃仆。在芸芸的人群中,可以看到有人受到上級操守的影響,改變了本身的行為。由於這兩種現象,可以得到一個道理,凡是在位的人,要想推行自己的理想,必須先求本身的正直無私,光明磊落,然後才能服人,才能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否則就難以得到他人的擁護了。 Δ事業有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九簽
詩:支朋原為第五倫、直諒益深又多聞、明見子張勝子夏、尊賢容眾理常新。 注:善擇友則吉
Δ我國所講求的五倫,朋友是其中之一。這一倫是著重在社會生活中的需要。人右沒有朋友,就難在社會中生存。朋友分好壞,好的是正直的、誠信的、見聞廣博的。因正直而可就止,因誠信而可得助,因多聞而可受教。子夏對交友的看法是:可者與之,不可者拒之。子張更以為:尊賢而容象,嘉善而矜不能。這些道理,吾人當深予體察。
Δ多一個好朋友,多一條路。路多業大事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簽
詩:人生貴為大丈夫、萬丈氣度意扶搖、能將三不成壯志、立地頂天品格高。 注:守三不則吉
Δ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我們知道,大丈夫是有人格、有氣節的人。孟子對他具體的詮釋,是行三不才能配稱。因為一般人,富貴易淫,貧賤易移,威武易屈。反之者必有其特立獨行之道,故名之為大丈夫。為求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在人群中,必須有很多的大丈夫,然後才會成功。
Δ大事業,是大丈夫創造出來的。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一簽
詩:作風鄉原易得名、那知浮名惹罪行、是非不分淆善惡、可憐受騙是蒼生。 注:不分是非善惡則不吉
Δ孔子說:“一鄉原德之賊也”。萬章問孟子:“鄉皆稱原人焉,無所位而不為原人,孔子以德之賊,何哉”?孟子說:“同乎流俗,合乎汙世,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因鄉原是同流合污的假好人,只是敷衍,無好與不好,不分是非,不辨善惡,以致正義不張,公理難明,他人易被蒙混。故為德之賊。 Δ不能分是非,明善惡,前途多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二簽
詩:後凋松柏耐歲寒、應知心物理一般、艱難然後知君子、大節昭昭志氣堅。 注:堅貞者吉
Δ天寒地凍之時,百花不放,萬樹凋落,只有松柏能於冰雪之中,枝葉不墜,傲然挺立。待寒冬去而陽替回,仍依然無恙,欣欣向榮。為人應能體察萬物之理,曉喻自然之道,遇艱險而不移,逢困頓而愈強,自可克服困難,而達成功之境。證之中外歷史,凡是能成大功,立大業者,多自艱困中奮鬥而來。吾人當知此道理,而愈益奮勉。 Δ頂天立地,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三簽
詩:謙恭無禮易為勞、慎而無禮葸乃高、勇而無禮終必亂、直而無禮即成絞。 注:無禮者不吉
Δ人類的生活,是由野蠻而文明,由低劣而高雅。這一軌跡的演進,是由聖人制定禮儀來規範人的行為,以促進人類的進步。謙、慎、勇、直,本來是人的美德,假如行之不當,則為幣病。即謙而無禮則易辛勞,慎而無禮則易畏懼,勇而無禮則易暴亂,直而無禮則易急切。由此可見,為人的本質固然要好,而表現本質的方法就必須守禮了。 Δ人而無禮,事業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四簽 詩:人生熟能無過錯、能改求新稱賢良、子路超人聞過喜、不隱缺失是豪強。 注:聞過喜者吉
Δ人的生活,是千變萬化經緯萬端的。在複雜的情況中,錯誤實難以避免。如有過不知,是為愚蠢;知能不改,是為剛愎。反之,如能求自我之過,可說是明智;知過之後而能求改,可說是賢良。子路的性情,雖然有好勇或至失當之處,但能聞過則喜,而不隱諱,以求改進,實在是他的偉大之處。這正是他為賢人的人條件之一。實當效而從之。
Δ能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才能走更遠的路。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五簽
詩:前事不忘後事師、文明進步在能新、知新必須能知新、為思為學兩相因。 注:思學並重則吉
Δ人類的智慧是與生俱來的;而學習是後天得來的。在生存的過程中,無智慧不足以發揮學習的效果,不學習不足以啟發智慧的發展。這兩者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這個作用,正足以促使社會有文明進步的現象與成果。不過在學習時,必須注意溫故。因溫故是思考,能溫故才更能求新。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學者當知此。 Δ手腦並用,發財發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六簽
詩:滄浪之水清又清、用之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只可濯足不濯纓。 注:自愛自重者吉
Δ人的生命價值,可貴可賤,可高可低。不論貴與高,賤與低,都是由人自取的。如取自前者,則必為貴為高;如取自後者,則必為賤為低。孔子有此論斷,而孟子又加引申。以“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也曾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番道理,是值得我們深切體察。
Δ眾人尊敬的是好人,眾人喜愛的是好物。人好物好,業廣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七簽
詩:終日飽食心不用、那知生命不輪回、一勤天下無難事、要得成功須有為。 注:懶惰者不吉
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次過去永不再來。所以古人警戒我們,要愛惜生命,要珍惜光陰。努力的想,切實的做。然後才能使得生命充實,而獲得成功的人生。絕不可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那就難有任何成就了。凡是只知飽而不用心的人,主要的是懶惰。所以古人又勉勵我們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人能知此道理。當奮發圖強,努力創造。 Δ要奮鬥,要努力。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八簽
詩:古來士稱人中強、社會列名第一行、乃因行仁任務重、畢生弘毅不彷徨。 注:弘毅則吉
Δ我國古代把人群分為四類,而為士、農、工、商。如此分法,蓋以我中華文化,為高境界。而士為智識份子,較有理想,有操守,有學能,足以表率群倫,造福社會,為行仁的中堅份子。因此曾子說,為士的人,要講求弘毅之道,以求仁為己任,以畢生的精力為行仁而鞠躬盡瘁,因為這是任重道遠的事。時代雖變,此理當永恆存在。 Δ功成名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九簽
詩:君子三畏理實然、天命大人聖者言、反是小人行為異、乖離世道危難安。 注:知畏者吉
Δ孔子認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有三種要畏懼而不敢違背的事。一是天命;二是大人;三是聖人之言。所謂天命,可說是時代的潮流。如違背了潮流,必然會被淘汰。所謂大人,是賢明的領袖。如違背了賢明的領袖,必陷於災難的深淵。所謂聖人之言,是哲人學者的言論。足以指引人生走向正確的道途。如無此三畏,則危險萬狀。 Δ行為檢點,能立事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簽
詩:心存寬厚能得眾、信實不渝民認同、劍及履及功在敏、大公遠近樂得平。 注:知四行者吉 Δ論語中有這樣的四句話:“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悅。”這四句話,是說出四種行為及效果。自春秋時代至現在,雖為時已兩千多年,而這些道理,還是未稍變易。凡是在社會上想立足、想得人、想成功、想立業的人,對於寬、信、敏、公四項的修養,必須切實地修持,適切的表達。時代雖然在變,而這些道理永不改變。 Δ事業有成,財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一簽
詩:灑掃乃是整潔事、日常生活第一功、應對必須先明理、能知進退大德成。 注:行三弗者吉
Δ“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這是子夏教學的首要要求,正符合現代生活的標準。子夏另注重應對的教學。這不僅是禮貌的問題,而是須有真知灼見,才能應對得宜。至於進退的道理,更是人生一項重要的修養。它不於動作的進退,而要求在大節大操行為上的進退。因此知止的修養必須有然後才能進退得宜。 Δ機緣廣,事業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二簽
詩:周公由來稱聖賢、只因才高有美行、握發吐哺久稱譽、不吝不驕功德成。 注:不驕不吝者吉
Δ周公是孔子心目中最偉大的聖人,它樹立了周朝的典章制度,鞏固了周朝基業。孔子反說雖有休的才美,如既驕且吝,其餘者即不足以,可見驕吝二字對人影響之大。所謂驕,可說是恃才、恃勢、恃財、恃位、恃齒、恃色而驕。所謂吝,可說是吝才不肯誨人,吝勢不肯教人,吝財不肯濟人,吝位不肯近人,吝齒不肯親人,吝色不肯娛人。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三簽
詩:修養徑途可謂多、聖人指示乃明確、二事不忘為要道、立禮興詩:成于樂。 注:三事不忘者吉
Δ禮是人類生活的良好規範、守禮,然後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秩序。詩:足以啟發人生情感,狀述人生善惡,促進人生關係,鼓勵人生向上。樂足以調和人生情感,激勵人生志趣,提高人生素質。這三項道理,是人生應當瞭解、體認、踐履的修養。由此足以完成人生的品格,而達成善與美的人生。否則是低劣的、愚昧的人生。 Δ品行端正,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四簽
詩:人生為善事豈難、與人為善識大端、樂取於人以為善、進德修業意陶然。 注:為善則吉
Δ善是人生所要追求的結果。它是由善念而善言,再進而為善行。為善難嗎?其實如想求得美滿的人生,為善就不難了。為善最好的方式,是要和他人共同為善,更要取他人的善以為自己的榜樣。這種修養,就是以擴大為善的範圍,提升為善的境界,達成為善的最大效果。人人要此認識與行為,社會就是一個充滿了溫馨與幸福的天堂。 Δ功德圓滿,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五簽
詩:己立己達為大願、立人達人志超然、有涯生命價無限、奉獻犧牲堪稱賢。 注:主人達人者大吉
Δ語雲:生耶有涯。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只有幾十年寒暑。就大自然而論,固無法比擬;就人類的歷史而論,也是極為短暫的時間。以這個短暫的生命,若不能發揮人生的真正意義,實在是一件可惜可悲的事情。聖人為使人能發揮本身的生命力,要在己立之後而求立人,已達之後而求達人。如此,才足以發揮生命的意義,完成生命的價值。 Δ犧牲奉獻,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六簽
詩:兩軍列陣待交鋒、鼓聲填然判輸贏。棄甲○兵逃去也、五十百步一般同。 注:過小不改者不吉
Δ孟子是闡揚孔子思想,提倡仁義,而厭惡爭利的一位聖人。他遊說諸候,希望能推行愛民的王道仁政,而消除霸道的暴政。他常用諷諫諸侯,曾以戰敗跑五十歲而笑百步的人,指諸侯未能真行仁政。這也暗示做壞事者,常以過小不知反省,反而傲於人。社會上如此之徒,可能為數不少,知恥者當能自我省察,不以五十而笑百步之人了。 Δ有過不知,進步困難。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七簽
詩:為政理民有四功、聰明才智首須行、守仁莊重得人敬、善美結果在禮成。 注:有四功者吉
Δ凡理事為政,要先有相當的智能,進一更要有仁民愛物的胸懷。再進一步,雖然有知有仁,但語言舉止不能莊重,而表現出輕率隨便的態度與行為,就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另外,即令對以上的修養都有了,但不能依應有的禮節來作適當的表達,還是未能達到盡善的地步。故知求人生善美,必須要有禮修養,來完成整體人生的價值。 Δ行為健全,功德圓滿。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八簽
詩:老少友信少者懷、斯志能得位崇階、兩千年前高格調、義垂現代理難衰。 注:能安信懷者吉
Δ人類的政治理想,是以解決人生的生活問題,提高人生的生活品質為目的。使得社會上的人,能大安逸的生活環境,信實的日常行為,並且有感德懷恩的心意。如此自可得到人生的美滿,而不至於爭與亂了。孔子在兩千年前,即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政治理想。這與當前的政治設施與社會環境,實有極為吻合的需要之處。 Δ功成名就,事業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九簽
詩:曾子名言三省身、為人而謀盡忠心、不汽守信交友道、得傳時習可日新。 注:自省者吉
Δ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種對自身從三方面作自我反省的功夫,應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因為:忠於人,就必能得人;對人守仩,咱可得到他人的信賴;每日所得于師長的教導,而能注意學習,必有進步。尤以“無信不立”必須為人所信服,自可立於社會,生於社會。勉之!勉之! Δ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簽
詩:人生處處求通達、事業有成樂無涯、忠信敬篤為正道、善言四字理不差。 注:行四字善言者吉
Δ忠是盡己,信是真實,篤是誠厚,敬是慎恭。這是人生四種美德。子張問孔子,如何才可以處處通達?孔子告訴他:“言忠信,行敬篤”,就可以了。有了這種美德,不論處於任何環境,也都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可言通事通。反之,即令是身處自己的鄉里,也不能通達了。享受是奉獻的代價,成功是犧牲的成果,此理是永遠存在的。 Δ犧牲奉獻,當是贏家。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一簽
詩:為山惜未成一簣、平地可得簣土成、能知機宜明進取、到頭終是人中龍。 注:能進取則吉
Δ人生的成敗,因素固然很多,但是能不能有進取的志趣與行為,當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為能進取,則能有成;不能進取,則必不能成。至於進取的成效,是累積的;必須行之不懈,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聖人之言,簡而賅矣;比喻之切,義至明矣。 Δ大步前進,成功可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二簽
詩:為政固難亦不難、舉賢重任事當先、賢才得近小人遠、事業成功理必然。 注:近賢才小人遠則吉
Δ為政二字,表面上看是指的作官秉政的意思。如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解釋,政者眾人之事也。所以為政就是辦理眾人之事。為政府首長,固然是為政;政者眾人之事也。所以為政就是辦理眾人之事。為政府首長,固然是為;而各行各業之中,所有的各級負責人員所執行的管理工作,也都是為政。為政最要者,是講公道,去私心,辨是非,明賞罰,重用賢而有能之人,就是知人善任。則事無不成,功無不立。 Δ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三簽
詩:己之所欲亦施人、心性善良福德存、善惡到頭終有報、事事能求反諸身。 注:善念善行則吉
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人世因果相循的鐵定法則。假使己之所不欲者,反施之於人,則其心不良,其理不正,到頭來終必有報。所謂:遠在兒女近在身。故人之立身處世,一言一行,必須要深自省察,存善念,行善事,己之所欲亦施於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必能福澤綿綿,子孫昌盛。 Δ平安幸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四簽
詩:祭神當如神祇在、神祇只在一心中、心中孝意神能察、身外行為神自明。 注:知神之義者吉
Δ宇宙間有神無神,是一個難知難明的問題。但人生的心靈深處,卻難免有神的存在。這個神可說有兩種:一是所謂能掌管生死與善惡罰惡的神。一是超越意識型態而為靈的感應的神。前一種神,是可以擺脫的。為了求得安祥的生活,善惡之報也罷,自我裁量也罷,神應是與我同在。 Δ光日正大,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五簽
詩:娶妻必似未之子、食魚當求河之鯉、意切情真且敬諒、姻緣自可樂無比。 注:重德之婚則吉
Δ古代的社會,是以男子為中心。所以講到婚姻,則是以男子的立場來作衡量的標準。本詩:雖依舊習為之,但推而衍之,可作男女兩者之參考。娶妻娶德,不必重色。如只重色,以色美者為優,待人老珠黃,或遇更美者,當因婚姻基礎不佳,而生變化。美滿二字,必不存在了。古代宋國風俗純正,多以宋女為佳。女子選偶,亦當以品德為重。 Δ婚姻有成,其樂無窮。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六簽
詩:生生息息道自然、鬼神有無實難言、合當敬謹存心意、如在神祗一念間。 注:敬神如在則吉
Δ孔子不詿怪、力、亂、神,但是他也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而只要人能對鬼神心存敬意,而有祭神如神在的態度就可以了。如此,可以不忘祖先的恩德,而知有所本,以敦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同時也可以使人在言行上知所戒勉。然後可使人的行為端正,力求上進,以達幸福美滿的境地。並能免於想入非非,而陷人生於虛無縹緲之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七簽
詩:處世待人事豈難、理情表露不必偏、推己盡己應持守、一念敬誠義為先。 注:潔矩則大吉
Δ儒家對人生的處世侍人之道,提出一套周延而崇高的理念與做法,就是所謂的“潔矩之道”。它的內容是:“所惡於上,勿以事下;所惡於下,勿以事上;所惡於前,勿以事後;所惡於後,勿以事前;所惡於右,勿以交于左;所惡于左,勿以交於右。”這是推己盡己,以義為先,而具有高度的敬意與誠意的處世待人之道,能知而行者必成。 Δ左右逢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八簽
詩:花言巧語淆是非、損德敗行功易虧、不忍小節亂大謀、為學處事慎選擇。 注:忍者吉
Δ人的缺點,是愛聽悅耳之言。雖然大時覺得說者的動機不良,但是總覺得有一時的快意。本身對於他人,有時也容易說些好聽的話,來取悅他人。這種情形,容易是非不分,真偽不明,而易損德敗行,影響事功。另外,有人對小事不能忍,常常慎一時之氣,作了錯誤的處理與判斷,而壞了大事。這是最不智的行為。吾人當知所戒勉。 Δ吃小虧,得大便宜。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九簽 詩:能敬修持第一功、再求安人為高行、如可達成安百性、人生大業乃完成。 注:求安則吉
Δ孔子對人生修養的層次,說得很明確。第一要能有敬人敬事的修養;再進而能求得使他人能得到安逸的生活;最後再擴而大之,以達到社會上的人,都能達到安逸的地步。能如此,這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吾人常說:“安富尊榮”,是人生的理想。而這個理想,安是第一要務。能安,才能富、能尊、能榮。否則,就萬事皆空了。 Δ志大業廣,前途無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簽
詩:白圭之玷尚可磨、不慎語言災禍多、可敬南容得此意、將為千古作觀摩。 注:慎言者吉
Δ一件物品有缺點,可以設法改正。改正以後,常仍不失其應有之價值。但是人的行為,就不能與物品相比。假若為人說錯了話,那就難以補救了。所以古人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故人生不可不慎言,以求免於過而利於行。慎言之道,在常有戒懼的心理,冷靜的態度,縝密的思考,多方的顧慮,木納的語言,然後也就差不多了。 Δ謀事有成。
日月潭文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一簽
詩:巧言令色心不軌、腹劍口蜜陰謀周、近則不遜遠則怨、謹察慎防禍自休。 注:謹察慎防者吉
Δ世上有君子,也有小人。君子為人,守法執理,表理如一。小人的為人,則是:巧言令色,心懷不軌;口蜜腹劍,陰謀深沉;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對君子不必防範,可以坦坦蕩蕩的相處,即是絕交也不會出惡聲。對小人可大不同了。那就要隨時隨地,仔細的觀察,謹慎的提防,以免吃虧上當,而求自保。青年朋友,尤當慎之,戒之。 Δ步步為營,戰而不勝。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二簽
詩:謙恭失禮易為勞、謹慎無邊葸乃高、好勇逞強勢時亂、率直失節即成絞。 注:守禮則吉
Δ禮是人類生活達到有秩序、求合理、能安逸、得幸福的無尚規範。在我文化的傳統裏,禮字占著極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人生許多美好的行為中,如不能以禮為規範,則易造成一些相反的效果。孔子曾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當前違法脫序的現象,都是因無禮所造成的結果,故除弊在知禮。 Δ大則成功立業,小也心安理得。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三簽
詩:三代以來皆好名、好名自可善言行、好名之道在求己、不可虛浮貪假名。 注:實至名歸者吉
Δ人之好名,乃是天性,也是人類社會能夠革新進步的一項動力。但是真正的好名者,是先求本身的充實與健全,而不急於講求他人能不能知道自己,這才是好名的正道。曾國藩曾說:假若無實行而盜虛聲,是一種罪惡的行為。當前的社會,愛好一時假名的人太多了,因而造成世風敗壞,人心不多,影響了大家的正常生活,我們要戒之戒之。 Δ近悅遠來,業大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四簽
詩:飲酒高歌為快事、無方無度敗操行、禹王能識此中理、深惡旨酒萬古名。 注:嗜酒無度者不吉
Δ戰國策曰:“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一般人往往把酒痛飲,且引吭高歌,而以為快事。但是有人飲酒無度無方,以致行為失常,敗壞操行。無度是不自量力,肆意狂飲;無方是不知進退,滋意貪飲。無度無方者,常身敗名裂,遺憾終身。吾人應知酒可飲必有節,始可得飲酒之樂。 Δ無方無度,事業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五簽
詩: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自然美妙數不盡、萬物欣欣志氣揚。 注:明自然之道則吉 Δ人是自然的產物,如能瞭解自然的道理,接觸自然的環境,把山水看作芳鄰,把禽鳥當作朋友,即可得到天地的生生不息之道,而增加了本身生生不息的智慧與力量。結果是:來自自然,欣賞自然,利用自然,而成為健康愉快坦蕩豁達的人生。益壽延年,其必然矣。請問:君從何處來?要向何處去? Δ樂觀進取,成功立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六簽
詩:人生一世數十秋、事理當然莫畏求、若把光陰蹉跎了、終身遺恨水悠悠。 注:為之則吉
Δ人生苦短,匆匆間不過數十寒暑。此之浩瀚的宇宙,在時空上實在是微乎其微了。不過人有其他的偉大之處,他能洞察宇宙。能運用自然。茲因人生的旅程太短,所以必須珍惜生命,愛惜光陰。知其當為而為之,以至理之所在事之當然,雖然不可為而仍為之。以求盡其在我,以明舍我其誰之態度與精神,來完成人生的最高意義與任務。 Δ功名有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七簽
詩:得失由來常人事、患得患失品郫微、千計若求唯一得、將成患失無不為。 注:不能明得失則不吉
Δ孔子說:一個郫陋的人,是不可擔任公職的。因為他在未得到職位以前,就是憂慮著如何取得;既然得到後,又憂慮怕失去這個職位。在有了這個怕的心理以後,這個人為保全他的職位,就可能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了。如此也就害了自己,也害了社會。人生得失,應以學識修養與能力,作自我的檢討與修持,讓社會作公正的評判與抉擇。 Δ事應詳察,有所不為。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八簽
詩:占卜求神詢吉凶、千載大道理相同、克己復禮行一貫、剝複何必問君平。 注:信蔔而不求行則不吉
Δ中國儒家的心心相傳之大道,是忠恕二字的一貫之道。忠是盡己,也是己之所欲,亦施於人;恕是推已,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想踐履此一大道,必須先克己復禮,然後自可身修志達,功成名遂。占卜的道理,是求趨吉避凶。但吉凶預兆,或隱或現,臨時趨避,事有困難。要在行的正,作的明,表裏如一,理直氣壯,自可有吉無凶。 Δ卦中有妙理,迷信事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九簽
詩:中華兒女意氣高、開來繼往志英豪、千秋大業難等待、發奮圖強在今朝。 注:奮圖進取則大吉
Δ大部中華民族的歷史,滿載了志士仁人發奮強努力進取的偉大事蹟。她寫下了我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紀錄,開拓了我民族生存的廣大空間。雖然近世國運多艱,但我中華兒女能奮發進取,而維國脈於不地。在未來的歲月裏,我中華民族,仍有他日新又新的進取目標;所以大家一定要振奮志前,際往開來。莫遲疑,莫等待,一切都在今朝。 Δ鴻圖大展。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簽
詩:文采武勳照寰宇、天維地綱義高奇、乘風破浪氣豪壯、含翠蘊馨趣超逸。 注:知仰善游者吉
Δ、月潭畔,矗立著巍峨的文武廟。廟中祀奉的是孔子和關羽、嶽飛。孔子是集中華文化大成的聖人。他是我國的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在中華文化的道統中,他起了上承先啟後人的作用。關羽、嶽飛,都是人格卓烈,功業彪炳,在全國人的心目中,他們是我國的武聖。日月潭有此聖廟,更足以彰顯名湖名山的幽美與永恆。 Δ勇往直前,事業大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一簽
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兩亦奇、若把明潭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注:愛好自然者吉
Δ古人有一首詠西湖的詩:,說西湖的詩:,說西湖不論是晴是雨,都有它美妙的風光,好像西施之美一樣。臺灣的日月潭,也具有湖山之美,不論晴雨也有它的自然情趣。我們可以把它比喻為西施。很多人喜愛它,投身在日月潭的懷抱由,可以欣賞自然,領悟自然,陶醉自然。在短促的人生旅途中,在茫茫的人海社會裏,明潭之旅,實是一件賞心樂事。 Δ坦坦蕩蕩,光明在望。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二簽
詩:萬物靜觀皆自然、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注:求取人生最高價值者大吉
关帝灵签解签大全范文第3篇
户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非常丰富。解放以来,户县的文化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挤入全国文化强县行列。尤其是近年,文化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一批批民间艺人和民间文物得到保护。农民画作,享誉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重阳圣地,碑石林立;草堂佛寺,“烟雾”世传;化羊庙会,香火缭绕。 流传在户县民间当中的“签诗”,虽然并非户县主流历史文化遗产,也不是所有的寺院宫庙都存在。仅就民间保留下来的“灵签”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签系。
一种是国内民间流传最广泛的《关帝灵签》,如县城东关的迎福寺、清凉山寺庙、石井的大悲寺等;一种是《吕祖决疑灵签》,存在于户县南街的总城隍庙、东街的华佗庙里面;还有经典的《吕祖神签》,存在于祖庵重阳宫三祖堂;颇有特色的是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共有一百二十首签。签簿留传的时间已经久远,深受当地百姓的青睐。
蕴藏在签诗当中的民间信仰不可小觑。以户县终南山麓的化羊庙现存《东岳大帝灵签》为例,来了解一下签诗在民间的认同度。
一、 化羊庙及其民间信仰
(上图:2013年修复后的五岳殿)
化羊庙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天齐庙、泰岳行祠,因位于秦岭北麓终南山脚的化羊峪口而得名。东有鸡头山、西有牛首山,依水相傍;南靠将军山,呈
凤凰盘卧之势;站高北眺,百里秦川尽收眼底。明代学者户县籍王九思赞辞“吾户山水之胜,兹地为最”挂于古庙山门,而当时王九思同去游览的明代诗人何思明也留诗曰:名邑今重过,终南第一游;山中白雪唱,天上彩云流。柳散秦川色,花含杜曲愁;同时霄汉吕,十载卧林丘。
据说,化羊庙始建于宋代,明宣德元年(1426)至清宣统二年(1910)先后七次重修,文革后至今又历经整修,其中的东岳献殿明显彰显出了元代建筑风格。献殿前矗保存有元代石碑一通,立于明景泰三年的《重修古迹东岳庙记碑》一通,以及《化羊峪补修东岳庙记》碑一通 。化羊庙大殿内,中间供奉的是专执人间生死的泰山神东岳大帝,左边配享的是主司文运的文昌君,右边配享的是宋朝户县庞光籍“关中第一状元”杨砺。从这点可以看出,当地民间在崇拜神灵的同时,对文化的祈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底蕴。
相传,宋真宗赵恒乏嗣无子,受状元杨砺奏荐,向东岳大帝祈祷求告,果得一子,于是真宗恩赐“东岳天齐仁圣帝”,悬金字牌匾于庙中。因匾有“圣旨”二字,据说麻雀从来不曾敢栖其上。在民间,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六月初十日起,定期举行两次民俗古庙会,每次十天左右时间。游客和善男信女峰涌而至、云集庙区,高峰时达万之有余。诗曰:纸香烟袅化羊庙,商贾演艺人声噪;朝山拜佛问神签,妇孺老翁不见少。
据时年九十一岁的化东村崔俊岳介绍:一九八五年到二零零四年,在他管理化羊庙十九年当中,灵签曾风靡一时。解签的老师不胜枚举,如:二付村的弋克甲,化西村的方俊玉和杜恒儒,化中村的崔中标等,他们通晓签诗易理。弋克甲解之深邃,方俊玉解断之分明,为时人赞誉。大凡进庙之人,多为问签而来。
二、化羊庙《灵签》版本追溯。
化羊庙现存签簿有《东岳大帝灵签》和《药王签》两种。药王签又分《男科》、《女科》两簿。《东岳大帝灵签》共一百二十签,《药王签》两簿各一百签。由于历史之悠远,加之经文革洗劫,庙中许多档案丢失,无法考究准确的年代,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东岳大帝灵签》并非近代所作。崔俊岳老人介绍说,打从他记事起,就知道化羊庙有化羊签。具体哪朝哪代,讲不清楚,前人传说至少为明代所传,亦或更早。
(上图:化羊庙的药王签有男、女两簿)
笔者是一九八七年夏,最初见到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签簿。直到一九九三年五月,偶得化西村《关帝签谱》收藏。《关帝签谱》系杜恒儒先生一九八八年夏手抄本,参照《东岳大帝灵签》而来。后经同事方俊玉老师出面,索取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签簿底本进行对照。除封面、夹页以外,《关帝签谱》将“解曰”、“圣意”等签辞做了一些简化。本人校对时做了补记,补抄了其中缺少的两页签题、目录,抄写了该签簿一九七九年写的前言,补齐了全部内容。
当时的《东岳大帝灵签》签簿版本,乃崔鼎丰先生介绍,陈鼎汉学抄于一九七九年八月。其中前言部分标注了很多缺字符号,据说,崔鼎丰先生所介绍的是文革当中保留下来的化羊庙签簿,里面有许多看不清楚,无法识别的字。
一九九三年庙里根据解签需要,分抄了
五、六本签簿,崔谦文老先生现存的就是当年的誊写本。
方俊玉先生使用过的简装本,是后来庙里印制的签辞活页装订成册的。方先生多年任教高中,通晓签诗典故,也曾参与过签诗的修订,签簿批注特别认真。
(上图)方俊玉老师使用过的简装本
三、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
《东岳大帝灵签》,一共有一百二十签。签文由“签题”、“诗句”、“解曰”、“圣意”四部分构成。签题按“签序”、“故事”、“吉格”排列。与《关帝灵签》大致相同。其中上上签30支,上中签21支、中上签20支,中平签23支,下签26支。传说化羊庙的签很灵,大概是抽取上签的概率多些,求签的人总图有个好心情吧。
咋看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第一签,如是《关帝灵签》:“第一签 凌霄殿玉帝宴群仙 上上”
巍巍独步向云天,玉殿仙官第一班; 富贵荣华天付汝,福如东海寿如山。
解曰:巍巍独步,奔向云间。身登玉殿,位列仙班。
富贵荣华,天付与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圣意:占此签,百事顺。见贵吉,名利遂。讼得理,病即愈。
行人至,失物还,婚事成,运亨通。
第二签之后,签辞则不同了,如:“第二签 汉朱买臣负薪读书 上上”
莫叹负薪为伙计,买臣五十方荣贵;
青灯黄卷费辛勤,一旦功名登及第。
解曰:买臣虽贫,其志不卑;风云际会,名有其时;
见贵得吉,莫叹富迟;一旦时至,方遂心愿。
圣意:占此签,功名晚。先贫苦,后荣显。谋财名,且待时。
问行人,后即至。讼得理,病迟愈。
如是签题故事与诗句完全对应一致,其它签系实在罕见,实为本签一大亮点。
部分签条或与别的签系签辞相同,或个别字有差异,如:“第十八签 披羊裘严子陵富春江钓鱼 中上”
君今庚年未亨通,且向江头作钓翁;
玉兔重生庆发迹,万人头上逞英雄。
这支签与《玄天上帝灵签》第十三签、《关帝灵签》第013签“乙丙 姜太公钓鱼”完全相同。又如:“第三签 宋梁灏八十中状元 上中”
机谋用尽心先懒,惆怅功名何太晚; 一声雷响动乾坤,惊觉十年沉睡眼。
诗句源于《断易金鉴》乾为天 (乾上乾下)分类占断:功名“机谋用尽人心懒,惆怅功名何太晚,一声雷震动乾坤,惊觉十年沉悔眼。当见贵人提拔之兆。”故事则与《观音灵签》47签“梁灏登科”相同,乃取大器晚成或者好消息会较晚到来之意。
《东岳大帝灵签》一百二十签中,绝大多数签辞,与其它签系都没有雷同或相似的诗句,读者不妨参看附录中的“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仔细辨析。
化羊庙的《东岳大帝灵签》并非是拼凑产生出来的,签题中的典故名称与整个签辞文风一体,足以说明此为一正传的签系。已知西安“西五台寺庙”和青海西宁扎麻隆凤凰山“九天玄女宫”的签诗与此相同,其它的尚不可而知。
四、化羊庙《药王签》
国内民间相传的药王签有不少,但如此分男科、女科的却不多见,符合孙思邈倡导的男女分科之主见。签中所列药方,均为中草药验方,与药王是否有关或出自何人之作无法考证,但确信应属医道之士施慧予民间的善举。
化羊庙中的药王殿,现取名为“历代名医纪念堂”。除了供奉以华佗为代表的历代药王诸神外,院内还树立有两通药王文碑。
北面立的一通是《医祖碑》,为张厚墉等人一九九六年六月合资撰立,刻有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及部分验方;南面一通则是著名中医学家、西安肾病医院院长邵霞玲大夫,一九九二年出资修缮药王殿时,立碑文书祖传医本孙思邈之《海上方》。
邵院长祖辈行医,其父邵维翰乃为户县民间神话了的传奇人物,户县九华山药王庙塑有九位民间信奉神像,邵维翰像为其中之一。《户县志》中亦有邵氏一门三人入志。
(上图:1992年邵霞岭修缮化羊庙药王殿立碑)
附:终南山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
二〇一五年八月
终南山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
第一签 凌霄殿玉帝宴群仙 上上
诗曰:巍巍独步向云天,玉殿仙官第一班;富贵荣华天付汝,福如东海寿如山。
解曰:巍巍独步,奔向云间;身登玉殿,位列仙班;
富贵荣华,天付与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圣意:见贵吉,名利遂。讼得理,病即愈。行人至,失物还,婚事成。运亨通,百事顺。
词解:玉皇大帝在凌霄殿内大宴群仙。有功成名就之意。
第二签 汉朱买臣负薪读书 上上
诗曰:莫叹负薪为伙计,买臣五十方荣贵;青灯黄卷费辛勤,一旦功名登及第。
解曰:买臣虽贫,其志不卑;风云际会,名有其时;
见贵得吉,莫叹富迟;一旦时至,方遂心愿。 圣意:占此签,先贫苦,后荣显。谋财名,且待时。
问行人,后即至。讼得理,病迟愈。
故事:汉朝名臣姓朱买臣,字翁子,会稽郡人氏。家贫未遇,夫妻二口住于陋巷蓬门,砍柴卖钱度日。卖柴凭人估值,不争价钱。其妻出门汲水,见群儿嬉笑买臣,深以为耻,其妻后去。五十岁时,汉武帝求贤,拜为会稽太守。另见《黄大仙灵签》第七十四签。
第三签 宋梁灏八十中状元 上中
诗曰:机谋用尽心先懒,惆怅功名何太晚;一声雷响动乾坤,惊觉十年沉睡眼。
解曰:功名晚成,名利分限,后必成就。大器晚成或者好消息较晚到来之意。 圣意:官职位,后方成。失物归,行人动,病患愈。婚姻事,后必成。
故事:参见《观音灵签》47签“梁灏登科”,此处从略。
(※《三字经》所述:“若梁灏、八十
二、对大廷、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
第四签 渭水河文王访吕望 中上
诗曰:时未来时宜守常,一朝运至自荣昌;功名莫怨成幕迟,吕望垂丝佐武王。 (※上中 时未来时且常守, 一朝运至自荣昌 ,功名莫怨成迟暮,吕望垂丝佐武王)
解曰:时运未来,且宜守常;一朝运至,自然吉昌;莫怨迟幕,待时而动。
圣意:意事完成,求官待兴,婚事后成,运行迟吉,病患速回,失物必有,官事必胜,经商兴隆。
故事:参看《关帝灵签》第十三签、《观音灵签》第八十九签。
第五签 宋吕正蒙寒窑受困 中中
诗曰:蜂蝶纷纷戏落花,春光已暮慢咨嗟;峰南山外千岭秀,特托忧心伴月斜。
解曰:蜂蝶花落,春光已暮,喜中藏悲,岭南山外,忧悲交处,事莫妄动。 圣意:求功名,不随意。商利少,行人困,喜中悲,病慢悠,官司危。
故事:参看第三章“签诗故事详述十一则”2.【吕正蒙受困】,此处从略。
第六签 晋石崇因斗富而造祸 中下
诗曰:季伦财富缘天赋,锦帐曾张五十里;一朝丧失岂偶然,只因击碎珊瑚树。
解曰:锦帐铺张,设五十里,财富皆空,祸患所至。
圣意:先富有,后皆空,问远行,不吉利,病患忧,失物迷,行未至,宜藏匿。
故事:晋武帝的时候,城阴太守石崇,伐吴有功,被官封安阳卿候,乃至荆州刺史。他大肆敛取不义之财,财业豊积、室宇宏丽、庖膳穷水陆之珍,与王恺以奢靡相尚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且为官不仁,不可一世,后以珍珠十斛买得一名叫绿珠的美女,藏于富丽堂皇的金谷别墅。被赵王伦窥见,欲得绿珠乃以计陷害崇。结果,崇被判死罪,绿珠也坠楼而死,庞大的财产也被全部充公。古人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或参看本书第三章“古装戏剧情.(七)黄香莲歌仔戏《绿珠楼》”。
第七签 马周遇唐太宗 上上
诗曰:金藏靼柜自扬辉,面上生光映两眉;笑指枯杨枝又发,闲言闲语不须疑。 (※金藏韫匮自杨辉,面上生光映两眉,笑指枯杨枝又发,闲言闲语不须疑。)
解曰:面上生光,喜在眉间。有若枯杨,春逢再芳。
是非消散,无须怀疑。门户吉昌,百事大吉。
这首诗歌是说金子藏在柜子都会发光,脸上发光映照着眉毛,笑着手指枯枝上又发芽的杨柳,比喻一个人很自信,很淡定. 圣意:百事顺,病患愈,失物有,讼事解,行人归,出门顺,吉神佑,百事昌。
故事:参看第三章“签诗故事详述十一则”
4、【唐太宗三请马周】,此处从略。
第八签 复汉室光武中兴 中上
诗曰:谁折芙蓉插垅陆,岂知枯木又生荣;退出人口以添进,先破家财后却成。
解曰:芙蓉秋时,必然枯朽;逢春再芳,产业后成。
圣意:人口出,又增添,家财破,后却成。业后兴,行人归. 失物有,婚姻成。讼宜和,病即愈,求财有,百事顺。
故事: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曾颁布6道释放奴婢诏令。建武十一年,连下三次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光武帝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第九签 晋刘琨闻鸡起舞 上上
诗曰:刘琨舞剑闻鸡鸣,祖狄击楫誓大江;志气若能有如此;终为大用镇边疆。
解曰:起舞壮志,祖狄投江;击楫设誓,爱国志士;丈夫有为,本当如是。 圣意:问国事,抗敌伪。自誓愿,先出头。行人至,病患愈。婚称情,财利多。
故事:刘太尉刘琨,自幼性格豁达坦荡、轻财好侠,常散谷帛救济贫困之人,深得人们尊重。发奋博览群书,通古晓今,怀有大志。二十多岁时,与祖逖同为“司州主簿(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意气相投,志同道合。两人室友,经常促膝夜谈。有一天,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对琨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却以为这是在催促咱们起床练剑。”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每天鸡叫就起床练剑,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这段“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比喻有志之人,能够及时奋发自励。
第十签:汉疏广知机散尽家财 上中
诗曰:疏广知机散尽金,终朝谈笑会知音;人生贵在识时务,得意浓时莫纵心。
解曰:疏广疏受,知机散金,终朝谈笑,会聚知心. 人心得意,当戒其淫,常恐有失,功莫纵心。
圣意:家财失,病后愈,失物无,畏顺利,识时务,自小心,莫大意。
故事:西汉名臣疏广,从小好学,精于《论语》、《春秋》。本始元年初,汉宣帝征其为博士郎、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封为太子太傅。功成名就后主动引退,辞官退休回到家乡。每天让家人陈设食具,摆上酒食,邀请族人老友宾客一起分享皇帝的恩赐,终老一生。
第十一签 兰田种玉雍伯多缘 上中
诗曰:迎门喜气自光辉,一对鸳鸯水上飞;必遇连亲人举得,不须轻信石边皮。 (※门迎喜色正光辉,一对鸳鸯水上飞,必须亲人来保举,桃之妖妖咏于归。)
解曰:一门喜事,门户生辉。鸳鸯戏水,两两成双。婚姻合和,连心主张。 圣意:婚姻利,即可就,喜迎门,病无灾,失物有,讼得理,百事顺。
故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婿,林甫之女。”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亦作“种玉蓝田”或“伯雍种玉”。同样也指女子未婚先孕。
第十二签:汉贾谊不遇于文帝 下下
诗曰:栋梁摧折忌伤悲,国器贤才不遇时;走失人财防避紧,又招口舌小人欺。
解曰:贤才失位,必自伤悲。未遇其时,目下灾非。忌有口舌,小人相欺。 圣意:问家事,多失散,防走失,行人阻,求财无,讼则凶,病不愈,且守旧。
故事: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虽然上“治安策”主张削弱诸侯势力有功,但因个人性格使然,连汉文帝这种明君也难以容纳,终未得重用。命运如此,是其一生的注解。
第十六签: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 上中
诗曰:得失荣枯各有时,半成欢笑半成悲;腊前三白呈祥瑞,再看(伫看)来年秀两奇。
解曰:得失有时,半成欢笑,半成悲哀,丰稔之兆,偏宜作种,瑞麦两奇。
圣意:名利遂,婚事顺,病患愈,耕作丰,商利多,时运通,凡诸事,达吉祥。 词解:飘飞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瑞雪是年岁丰收的预兆;太阳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时候已经不早了。
编者注:签题出自古文“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第十七签 郭令公征西封王爵 上上
诗曰:风行地上两情和,指望观瞻事若何,金帛满箱终富贵,急须出面莫蹉跎。
解曰:风行地上,两相合美。事理顺和,金帛满箱。
终身富贵,捷音相报。急急行动,莫要迟慢。
(※风行地上 两情和美 金帛满箱 终身富贵 谋事皆新 公讼得理 远行大吉 凡是如意。)
圣意:诸事顺,名利至,行人归,婚事合,出门吉,病人愈,讼得理,失物还。 (※见官顺 占身荣 求财遂 孕双生 远行吉 婚姻成 病易好 公讼平 交易就 利行人)
故事:郭令公,即郭子仪(697-781),唐朝中期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为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指挥平叛,屡立奇功,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唐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
第十八签 披羊裘严子陵富春江钓鱼 中上
(※玄天上帝灵千,第十三千 关帝灵签解签第013十三签乙丙姜太公钓鱼) 诗曰:君今庚年未亨通,且向江头作钓翁;玉兔重生应发迹,万人头上逞英雄。
解曰:命运未通,切向江头,曾作钓翁。日月逢卯,人皆仰望,独称英雄。
圣意:宜守旧,可退藏,待时至,自我荣,莫妄求,行人归,病患愈,婚后成,失物还。
故事: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黄老道家学者、文学家、思想家,世称“严子”。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堂,并撰写《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遂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于天下。
第十九签 处囊脱颖毛遂自荐 上上
诗曰:重山自有亨通路,目下何须议短长;出外贵人相接引,金藏沙里自生光。
解曰:有路亨通,贵人顺和。动则相逢,财路丰富。
金藏沙里,自生光明。宜其主动,奋力向前。
圣意:宜向前,百事顺,出外吉,贵人扶,病人安,婚姻成,行人还,福利丰。 故事:成语“毛遂自荐”,此处从略。
第二十签 李林甫口蜜腹剑 中下
诗曰:溪鱼早觉垂钓钩,人事须防笑里刀;宽处紧行窄处缓,休叫平地起风波。 解曰:面善心恶,笑里藏刀。宽处宜紧,窄处宜缓。
事要小心,不可匆忙。及时防危,可免风波。
圣意:宜详细,防事故,防奸诈,行人阻,讼难解,婚口舌,经商骗,失物无。
故事:唐朝,李林甫担任宰相,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故成语“口蜜腹剑”。
第三十六签 伍子胥吹箫乞食 下下
诗曰:金鸡玉兔逐时忧,出入须防二尾牛;只是经营千倍利,谁知财禄遂时收。
解曰:金鸡玉兔,卯酉日月。牛防二尾,须防一失。
经营财禄,旋收为吉。凡事要诚,始终如一。
圣意:占此签,须谨慎。防盗贼,宜小心。勿慌张,要谦虚。求财少,莫劳心。二八月,防失脱。行人来,忌恼聒。若问病,求医药。待时至,始顺合。险境过,自超脱。
故事:伍员又名伍子胥,春秋时代楚国人,其父兄是朝廷重要官员,他们被楚平王杀死后,伍员和太子健的儿子胜,趁夜逃走。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时盘缠用尽,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
第三十七签 卢思德唾面自干 中上
诗曰:有志何苦计较多,来来去去喜调和;虽然利禄多生路,曾奈乌鸦飞畔过。 (※有志何劳计较多,来来往往喜调和,虽然利禄随身至,争来乌鸦耳畔过)
解曰:有志营谋,徒劳计较。命运未通,恐生阻挠。
虽有财源,事尤不足。乌鸦本凶,荣中有辱。
圣意:宜忍辱,宜退让,学宽宏,福无边。孕生男,莫远行,财禄有,宜自守。
故事:唐时卢思德在城内居住,弟弟卢思敬在城外坐官。后来思敬辞官,兄咎起因,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思德曰:“未也,洁之,是邂其怒,正自干耳”。意思时人要气量宏大,和为贵。
第三十八签 伐暴救民汤武革命 上中
诗曰:革故鼎新好立权,携持谋望意超然;成家至正皆运通,何虑前程事不发。
解曰:革故鼎新,自立权谋。携持事务,皆得自由。
家道通泰,事业优游。春夏未到,快顺三秋。
圣意:占此签,革旧弊。求财少,更改吉。求官遂,失可觅。孕生男,病邪吉。讼不成,行人喜。婚姻成,时运来。
故事: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史记穰侯列传》:“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诰之体也。”
故事:参看《关帝灵签》第九十八签,此处从略。
第四十八签 陶渊明赏菊东篱 上中
诗曰:为人本务心成实,做事何须更饰非;等到春光依旧到,故年花发去年枝。
解曰:君子务本,本立道生。作事诚实,自然利亨。
巧言饰非,祸害必增。待时而动,依旧光荣。
圣意:占此签,人贵诚,勿饰非,勿学奸,待时动,作事吉,有收成,勤为本,好经营,讼宜解,病减轻,行人至,财禄增,宜见贵,顺不行,君子吉,小人凶。
故事:参看《关帝灵签》第三十九签,此处从略。
第四十九签 徐庶走马荐诸葛 中上
诗曰:曾说攀龙原有分,谁知未遇自成难;若逢鸡鼠兼牛日,此事因人为荐明。
解曰:攀龙附凤,亲近贵人。未遇贵人,独立难成。
鸡鼠兼牛,得年月日。因人发明,事始得成。
圣意:占此签,有荐举,贵接引,有聘请,居要职,际遇隆。求官爵,须借力。婚待媒,病易好。鸡鼠牛,时运至。凡营谋,多辅助。讼不成,孕生男。要保举,有升迁。
故事:参看《黄大仙灵签》第二十六签,此处从略。
第五十签 刘皇叔马跃潭溪 中平
诗曰:事到凶处能获吉,身临危境可平安;喜看腊尽春天到,满园花开舒展眉。
解曰:事到凶处,不见其凶。身临危境,不见其危。
腊去春来,时运通泰。满园花开,心旷神怡。
圣意:占此签,凶中吉。危中安,婚宜晚,孕生吉,行无信,财禄鲜,病无妨。
故事:刘备反对刘表夫人企图立自己生子嗣的阴谋,蔡氏怀恨在心,派刘瑁到襄阳去杀刘备,将东北南三门重兵把守,欲将刘备陷于西门外的襄江,刘备马跃丈高,腾空而过。当蔡瑁到时,已无法追赶。
第五十一签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上中
诗曰:浮云漠漠满晴空,散尽浮云日更红,半醉梦魂人日醒,满怀心事不言衷。
解曰:浮云漠漠,岂能蔽日。须臾(yú)云散,依旧红光。
如人醉酒,酒醒故如。心中有事,与谁告诉。
圣意:占此签,大功成。享安宁,乐田园。占家宅,行人归。婚姻成,财可得。病求医,孕生子。失物在,讼和平。宜退守,凡事吉。
故事:五代后周时,世宗崩,子恭帝立,仅数岁。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政变获得成功。(成语故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第七十签 伍子胥遭屈死吴 下下
诗曰:子胥空负鞭尸明,范蠡知机泛五湖;世态兴亡古今事,戒君靡不有其初。
解曰:子胥鞭尸,其名不忠。范蠡泛湖,知机远凶。
世态炎凉,自取其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圣意:占此签,功成后,即退隐。大明哲,善保身。归田园,乐自然。求官职,取功名,占婚姻,问远行,知机变,事可成。戒终吉,慎始勤。忌苟且,莫因循。忌功高,以镇主。辞兵权,解职印。
故事:夫差继位吴王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第七十一签 时来风送滕王阁 中上
诗曰:风行地上拂云天,烟霭沉沉顿朗然;万事待时方可进,人生富贵得长年。
解曰:风行地上,直拂云天。烟霭沉沉,散即朗然。
万事待时,自得周全。人生富贵,福寿长绵。
圣意:占此签,时运来,百福臻,千祥集。求官职,占行人,问婚姻,皆可成。病即愈,家宅宁,利不空,财禄有。寻失物,在家中。
故事:参看本书第三章“签诗故事详述十一则”9.【风送滕王阁】,此处从略。
第七十二签 韩信兴萧何败萧何 中下
诗曰:营谋事务如开井,穿凿成功得水盛;但恐瓦罐遭绠断,几番成败事难讼。
解曰:营谋事务,如开一井。穿凿成功,方见水盛。
但恐汲水,瓦罐索断。成败多事,且宜缓成。
圣意:成于人,败于人。谗言语,实可畏。占家庭,谋为事,问商贾,及远行,皆未利,忌斗争,病可疗,婚不成,问耕种,少收成。
故事:参看本书第三章“签诗故事详述十一则. 1【汉初三杰】”,此处从略。
第七十三签 卜子夏鹑衣百结 中平
诗曰:安贫生涯未是贫,田园耕作逐时生;客星原没功名分,只合终身埋钓滨。
解曰:人生一世,安分为先。营谋生业,耕作田园。
客星犯帝,足茹帝腹。终身不仕,埋没水滨。
圣意:人生世,安本分,守贫业,坐江滨,垂钓钩,明淡泊,乐自然,田园乐,好耕耘,广布种,好收成,坐贾吉,行人吉,公讼解,病亦轻,求钓当,忘劳形,知足好,贫为宝,巢洗耳,辞帝座。
故事:卜子夏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子夏的生活较为清寒,但为人却“甚短于财”,“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故事: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被费无忌所诬陷。楚平王担心伍奢两个儿子报仇,拿伍奢作为人质,假意召兄弟俩来解脱伍奢。伍子胥接到父亲信后,识破其中阴谋,连夜逃走。伍奢听说叹息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争了!”
第八十八签 唐裴度出将入相 上上
诗曰:仕宦已堪居将相,声业应得并萧曹;更行阴德存方寸,勋业增荣禄寿高。
解曰:仕宦将相,莫要贪婪。声名并望,萧何曹参。
多行阴德,府中潭潭。功勋显赫,政化周南。
圣意:占此签,百事昌。济人急,扶人危。良相能,宰佐才。求官职,有进迁。三公位,勋业荣。捆戴归,广阴功。占家宅,财谷丰。官事散,喜相逢。病即愈,行人至。问军情,得胜利。大吉祥。
故事:裴度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第八十九签 商高宗梦帝赍子良弼 上上
诗曰:九鼎原来是国珍,调和五味更为新;盐梅今遇调羹手,何虑王侯不近亲。
解曰:国有宝鼎,为国之珍。调和五味,美而且新。
盐梅调羹,如君用臣。王侯贵客,亦可相亲。
圣意:占此签,大吉祥。得贤才,遇良佐。做国事,有股肱(gōng 足和手),际遇隆。天地赐,卜吉兆。渴贵人,得青眼。问功名,有升迁。求商业,得人助。占病患,二日轻。占农田,大有收。占六甲,诞生男。万事通,大吉祥。
故事:商史上记:商高宗初即帝位,在谅暗之时,恭默不言,想那治天下的道理,于是至诚感动天地。一日梦见上帝赐他一个辅佐他的忠臣,醒来使人画影图形,遍地访求。一个叫做傅说的人与画上的人一般模样,在那里筑墙。召他来讲论治道,果然是个贤人,于是用他做宰相。命他说:“你朝夕在我左右进纳善言,以辅我之德。当开露你的心,不可隐讳,灌溉我的心,使有生发。”傅说既承高宗之命,统领百官,劝高宗从谏、好学、法祖、宪天。高宗能用其言,遂为商家中兴之主。
第九十签 三往有莘成汤聘伊尹 上中
诗曰:事势浑如一局棋,未分黑白有谁知;莫教一日逢仙客,怎肯饶他一着迟。
解曰:目前事势,如一盘棋。胜负未分,无人可知。
一朝相遇,仙客来时。争先一着,不可饶迟。
故事:参看《关帝灵签》第八签,此处从略。
第九十一签 周遇吉失守代州城 下下
诗曰:一牛二尾不周全,财破须防事不完;过来破田方有气,更逢寅卯是根源。
解曰:牛生二尾,分明一失。丧德丧时,更防啾唧(jiū jī鸟语 )。
过了破田,直待丑日。再逢寅卯,做事方吉。
圣意:占此签,孤主危。虽有力,难久守。占家宅,多散失。求财物,防走失。见贵官,众魔困。问婚姻,费精神。问疾病,忌丑日。占行人,恐无音。逢寅卯,事一心。问军情,多不利。
故事:明大将,因镇压张献忠起义军,官升至山西总兵,镇守代州城。后来被李自成起义军赶出代州城,大战于宁武关,周遇吉战败被杀。
第九十二签 祖德盛一门三进士 上中
诗曰:自入新年气象新,奇花先折名占魁;门前贺客频频到,名利成全虎兔宜。
解曰:自如新年,百事和谐。奇花先折,名占为魁。
贺客来到,喜庆满怀。日逢寅卯,得意满怀。
占此签,福时至。喜重重,吉祥至。百禄荷,攀月桂。登魁首,见贵吉。求财多。若征战,奏捷报。问婚姻,天缘巧。病自愈,不服药。利行人,讼得理。事如意,祖德厚。兰桂生,子孙盛。
故事:古装戏《三进士》剧情梗概。这出戏讲的是明代山西平阳书生张文达,借贷同乡富户常、周二家盘费,进京赶考,留妻孙淑琳与二子(长子朱砂贯、次子孔凤缨)在原郡。张文达多次落第,久困京华十余年。其间常、周二家上门讨债,孙氏无钱还债,常家、周家抢去二子,抵还债务。平阳遭荒旱,孙淑琳孤苦无依,上京寻夫,病困洛阳,为还欠下的五两店饭银子,卖身入知府常天保家中为奴,因做八珍汤不合常妻口味遭责打,又误收通判周子卿寿礼被常妻痛殴。孙淑琳往周府退礼时,被周妻问出身世隐情,孙淑琳不知,原来周子卿正是次子孔凤缨,而常天保就是长子朱砂贯。周子卿被妻子告知,到常府认母,常天保怕失体面,拒不认母。二人争执至巡抚处辩理,谁知巡抚正是久困京华、终登龙虎榜的进士张文达!孙淑琳将事情原委述说一遍,张文达痛责常天保,常妻羞惭无地自容。一家终得团圆。
第九十三签 大劫临头急报佛脚求救 下下
诗曰:霭霭朦朦月无光,喜中必定有灾殃;忧愁致使精神困,急把炉香叩上苍。
解曰:霭霭朦朦,未见分晓。喜处生悲,灾殃不少。
精神困倦,昏迷之状。急急焚香,求神保佑。
圣意:占此签,百事逆。挽灾难,须向善。早回头,报佛脚。求保佑,定平安。病昏沉,行无音。贵人怒,天降灾。占失物,无处觅。求财物,多不利。孕妇难,婚不成。占田禾,少收成。口舌侵。
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事事都主张以慈悲为怀,就连犯死罪的人也可以尽量免除一死,于是才朝廷上便作了一个规定,凡是犯了死罪要被杀头的人,只要走进寺庙,抱住佛脚真心实意地忏悔,并且把头发剃光,留下来当和尚,就可免罪,不再追究。
第一百零一签 秦穆公逐霸西戎 上上
诗曰:八百秦川路坦平,行人已自渐登程;不必烦恼多难苦,目下时闻报喜声。
解曰:秦川八百,路皆坦平。行人无事,已自登程。
不必多忧,百事康宁。时闻喜声,雀噪门庭。
圣意:占此签,喜相逢。百事顺,行人至。病人安,脱危险。履(lǚ)坦途,孕福男。财多有,贵人顺。讼宜缓,好谋望。时尚至,年谷丰。兵士宁,国际隆。家宅宁。
故事:春秋时期,西戎主赤班联合诸戎叛秦,秦穆公打败西戎,其他诸戎皆顺秦穆公。
第一百零二签 念故交苏秦激友 中上
诗曰:谋为事务好当先,莫使因循信分缘;自是贵人青目顾,是非一任小人言。
解曰:谋为事务,好自当先。莫使因循,信其分缘(缘分)。
贵人青目,照顾无边,休信小人,是非之言。
圣意:占此签,主大吉。谋为事务,(贵人青眼。逆来顺受,励志艰辛。成人之美。)贵人顺。行人至,病即愈。喜事谐,宜作公。好求财,六甲男。商贾事,利甚丰。功名事,有荣迁。问军情,有捷音。
故事:古装戏《激友》系秦腔传统剧《和氏璧》本戏中之一折。苏秦、张仪同窗学艺,情谊笃厚。二人入秦献策,秦王秉纳张仪之策而抛弃苏秦。张见苏未中选,弃秦王所封之官而与苏一同逃走,苏回家继续深造。后官居赵国丞相,张仪闻之大喜,去赵见苏,以为苏会隆重接待,谁料苏见张后十分冷漠。张不知苏故意傲慢待他之用意,竟然负气出走。后来苏又助张赴秦,张终为秦所重用,“连横”之计乃成。
第一百零三签 刘先主白帝城托孤 中上
诗曰:托付于人不须疑,田园丰稔不用疑;扬鞭归去东风里,一路扬花点客衣。
解曰:托付于人,不必疑惑。田园丰稔,广收栗米。
东风归去,宜其鞭策。柳絮沾衣,雅称行客。
圣意:占此签,大吉祥。百事昌,谋事成,托人吉,耕作事,广栗麦,求官职,有接引,出行人,得利多,占亲事,婚姻成,军情事,得好音,风雨顺。
故事: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第一百零四签 杨仪悲老年之不逢 中下
诗曰:年来做事叹徘徊,反复多端又失财;是是非非来又去,且守谨守可无灾。
解曰:命蹇(jian)时乖,作事徘徊。必多复来,尚虑失时。
面是背非,人去复来。自宜觉悟,方免祸灾。
圣意:占此签,求财少,行人至,讼辞亏,名破裂,病作福,产生子,田禾歉,雨水缺,但自守,得安宁,婚不谐。
故事:杨仪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随亮出军汉中后,迁长史,加绥德将军。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第一百一十三签 妙庄王香山还愿 上上
诗曰:欲访高人心上疑,见时喜笑正当时;求谋利益交成就,更向神明作祈祷。
解曰:欲访高人,不须疑惑。不见笑颜,有事必说。
自然成就,立事果决。心上祈祷,完在次日。
圣意:占此签,主吉祥。见贵心,喜无忧。问远事,神保佑。若求财,利自丰。婚可成,全家宁。风雨和,年谷好。
故事:京剧剧目《观音得道》剧情。兴隆国妙庄王求子,生三公主妙善。妙善自幼诵佛,庄王欲为选婿,妙善竟出宫入山修炼,庄王怒,贬使浇花,妙善仍坚持,庄王绞杀之;达摩救之复活,引至白雀寺修行。庄王闻知,又遣兵烧寺。后庄王思子成病,妙善自香山化身小童,告需亲人手眼可治,而庄王亲族皆不肯,妙善乃舍手眼治愈庄王。庄王至香山还愿,妙善游地狱,成正果,庄王悔悟皈依,佛祖封妙善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其二姊为文殊、普贤。
第一百二十签 东岳大帝威灵显著,昭报人间至诚祈祷 上上
诗曰:神灵赫赫显威灵,占此签来百事宜;至诚来祷心灵应,人间祸福暗先知。
解曰:神灵感应,赫赫昭著。喜得此签,百事宜占。
至诚叩祷,必有灵验。人间祸福,暗身先知。
圣意:占此签,神保佑,无边富,摇神签,知吉凶,示善恶,祸福事,先自知,后求神,感百通,婚姻事,顺可成,田丰收。
词解: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等。在汉族民间传说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 出生大权的。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成为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
关帝灵签解签大全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