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精选9篇)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1篇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查阅、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查找我国及当地的有关生态环境现状及采取措施的资料。

②准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幻灯片及资料。

③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调查或收集资料。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点击课件,展示校园环境景象图片)

教师:这是同学都非常熟悉的地方——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每天要在这里学习、生活、嬉戏。但在十年前,我们的校园并不是这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十年前我们的校园的面貌?

学生:(异口同声)想。

教师:(点击课件,展示十年前的校园景象)请同学观察图片描述十年前的校园景象。学生:通观图片景象我们可以观察到十年前我们校园,并没有各种植物去装点美化校园

也没有绿树成荫的景象,那时的操场上遍地黄土,我们的师哥师姐们不得不面朝黄土背靠大山的在操场上做操。

教师:(点击课件,展示校园环境的对比图片)通过与昔日的校园环境相比,使我们不

禁产生了一种幸福的感觉同时也不得不感叹我们的校领导和老师为校园美化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可是有的同学却不懂得珍惜,出现了一些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请举例说明我们学校内存在哪些破坏行为?

学生:列举校园内存在的破坏现象:随意丢弃垃圾、践踏草坪、毁坏树枝、随地吐痰等 教师提出问题:这样的行为你有吗?当你遇到这些行为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学生:首先我自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遇到这样的行为我会及时的制止。

教师:(肯定性评价学生)看来我们同学不仅有正义感,而且还是保护校园的小卫士。刚刚我们同学所列举的这些例子都仅仅是出现在我们学校的一些破坏行为,那么

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它也造成了破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展示课题)

下面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介绍你所了解的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踊跃发言)人类大量的砍伐森林,致使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减

少。人类为了获取动物的皮毛就大量捕杀动物。人类有的时候为了食用也会捕杀一些动物,使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一些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肆意的排放也造成大气污染……

教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很关注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行为也有

一定的了解。那么我把同学们所列举的例子归纳一下,我们共同分析一下看是不

是能归纳为这几个方面:(点击课件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三个方面,边点击

边解释)第一个方面: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及一些牧民肆

意的在我国的植被上放牧。第二个方面: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肆意的捕杀野

生动物。第三个方面: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及人们自身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和生

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征求学生的建议,老师归纳的也许不够完整我们同学可以

补充。)

下面请同学们就人类这几方面的破坏行为加以分析,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严

重的后果及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哪些灾难。

(点击课件,展示森林砍伐图片)提出问题:请你结合图片分析:乱砍滥伐会造

成哪些严重后果?

学生:乱砍滥伐会造成我们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乱砍滥伐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土地沙漠化。我们国家的土地沙漠化究竟呈现怎样的状况呢,我们通过一组图片

来了解一下。(点击土地沙漠化图片)这是两张经太空卫星拍摄并加以分析的图

片,同学们都学习了地理,谁能来指出我们国家的位置?(学生指出了中国的位

置)找到了中国的位置,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你眼前所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中

国?

学生:是一个沙漠化的中国,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土地很少被绿色所覆

盖,而是直接以赤裸裸的黄色面向地球。

教师:的确是这样,我们国家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刚才我们仅仅从直观上感

受了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程度,下面我们再从一组数据中进一步了解我国土地沙漠

化的面积。(点击资料一我国土地沙漠化数据)

学生:阅读资料一,获得相关信息,认同我们国家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

教师提出问题:土地沙漠化最终给我们人类自身带来哪些灾难?

学生:引起一些自然灾害,比如沙尘暴……

教师:(展示沙尘暴图片)这就是同学们口中的沙尘暴,那么你知道沙尘暴存在哪些危

害吗?(组织学生四个人一组结合图片及初一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答案。

教师:给一定的时间讨论后,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

学生:我组讨论的结果是:沙尘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污染空气,危害人

体健康,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2、影响交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3、破坏农田、土地、公路、铁路和灌溉渠等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教师:沙尘暴可以说是自然界对于我们人类这些破坏行为给予的一种惩罚,这种惩罚

就警示我们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刚刚我们分析了人类破坏行为的第一个方

面,下面我们来分析人类对动物的乱捕滥杀所带来的危害。(点击课件出示问

题)人类用哪些手段残害动物?如果生物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

化?(组织同学回答交流并补充)

学生:例举人类残害动物的一些手段,分析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

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学生,同时引如到人类活动第三方面的破坏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及

治理措施。(点击空气污染图片)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2篇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beingharmed(damaged) by human activity. Others feel that human activity makes the Earth a better place to live. What is your opinion? Use specific reason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People have been living on the Earth for thousands of years.Humanactivity influences the Earth.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being harmed by human activity. Others feel that humanactivitymakes the Earth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my opinion, the earth is being damaged by human activity. There are many statements supporting my opinion.

Human activity has damage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lmostexausted natural resources. Modern industry needs more and more resources,including minerals, fuels and water. So we confront ofth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fuels and water.Ecological balance is damaged because factories occupy many places where animals and plants live. More and more buildings are constructed and forests become less and less. If we can not recognize these problems and solve them soon, we would finally lose the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our living.

An other serious problem is the green-house effect.Humanactivity decreases forests and increases the usage of fuels so that the gas of carbon dioxide is output more and mor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plants to absorb it.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more obvious and more sensible these years. Due to the effect, icebergsin the south polar and north polar melt and the sea level become shigher than before. I am worried about the cities nearby the sea and hope scientists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liminate the green-house effect.

Although we have advanced machines and our life seems more comfortable than before, we have less chances to approach natures and less spaces to act. The cities become bigger and if we want tohave a picnic with our friends, we have to drive a long distance to find a natural place. In fact, the spaces of human activity are being damaged by the sky scrapers and factories.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3篇

关键词: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化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其科学目标是描述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系统的运转机制、它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从而提高对未来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测和评估能力[1]。

1 全球变化的事实

全球变化科学这一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所推动。在过去300年内, 世界人口从6亿增长到60多亿, 超过了10倍, 城市人口也增加了10多倍, 导致粮食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30%, CH4增加了1倍以上, 硫化物的排放量每年达到16万t, 超过了自然排放总和的2倍;人为生成的氟里昂一类气体导致了臭氧洞的生成;陆地表面将近有30%~50%已经被人类所改变, 热带雨林中生物消失的速度增长达几千倍之多, 沿海的海洋生物也已经被掠夺了25%~35%;水资源的短缺和极端气候现象的频繁发生等, 人类正在改变地球的面貌已经成为不用争议的事实。

2 人类对地球环境影响的研究

2.1 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在几千年前发生的农业革命之前, 世界人口基本上是稳定的。在农业革命之后, 人口逐渐增长, 缓慢的增长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这时, 人口曲线开始陡然上扬。本世纪的人口则急剧增长, 几乎每一个10年都要增加10亿人。根据不完全统计, 到1992年初, 人口已大致达到了55亿, 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90亿, 即达到地球的最高人口承载量。中国的人口容量, 则约在16~l7亿之间。

2.2 温室效应与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发生

近百年来由于各种人类活动而注入到大气中的CO2每年大约有30亿t, 而且它们的排放速度逐年在增长。除了CO2之外, 大气中增长最快的温室气体还有CH4和N2O等。还有一些气体, 如俗称氟里昂一类的气体, 本来在大气中是不存在的, 是最近几十年人类制造出来的新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可以明显地改变地球大气的能量收支。实际上, 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之后, 将参与一系列的复杂气候过程, 其增温效果可以通过更为精确气候模式的估算来得到。

近50年来,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繁发生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在中国的很多地方, 旱涝、低温雨雪、台风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 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以重庆为例, 在近3年来依次发生了旱灾、水灾、低温雨雪等百年尺度的天气现象。这些与人类的活动应该具有间接的联系。

2.3 大气臭氧空洞及氧化作用减弱

大气中的臭氧 (03) 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 只有10%左右在对流层。70年代开始, 科学家们发现全球大气中的臭氧总含量正在以每年0.2%左右的速度在减少。臭氧含量减少的趋势远远大于太阳输出能量的周期性变化。有关的研究表明, 最近40年来大气中的氯已增长了6倍。要使大气中的氯、溴和臭氧含量恢复到接近自然水平, 将需要几个世纪[2]。

在正常情况下, 大气本身能够通过氧化作用来清除那些干扰现有功能的气体和分子的机能正在减弱[3]。但由于人类过多地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 过多地向大气排放CO, 大气的羟基正在被用光, 大气就无法清除它所含的甲烷污染物了。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的最终后果尚未十分清楚, 因而常被忽视。但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伤害了大气本身的自动免疫系统, 因而是非常严重的。

2.4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变化研究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 近300年来, 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11.62亿hm2, 与全球原有森林面积60亿hm2相比减少了大约20%, 草原面积减少了7200万hm2。有些草原虽然没有消失, 但退化非常严重, 占了草原面积的20%。现在全世界每年正5104km2~7104km2的惊人速度沙漠化[4]。300a来全球的耕田面积增加了12.36亿hm2。但是, 近年来, 由于工业发展、城市的扩展等原因, 有些地区耕田面积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在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中, 人类对热带雨林破坏的研究是一个重点。热带雨林保存着全球最多的动物和植物种群, 是展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最大自然博物馆。热带雨林的破坏是全球物种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以来, 全世界3800多种哺乳动物中, 已有110种和亚种消失了, 9000多种鸟类中已有139个种和39个亚种消失了, 还有600多种动物和25000多种植物正面临绝灭的危险[5]。

2.5 水资源研究

20世纪以来, 全球的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从1900年到1995年的95年内全球消耗的本量增加了6倍, 远远大于这个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率。

水资源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业废水及人类的生活垃圾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根据中水利部对全国700多条河流的水资源质量评价经有46.5%的河段受到污染, 10.6%的河段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流域中, 太湖、淮河和黄河流域都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 海河和松辽流域污染段也占60%以上。

3 结语

在全球变化条件下, 人类的唯一应变方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首先要从政策上、思想上有一根本的改变, 实行“以经济和科技发展为主导”改变为“以环境保护为基本来发展经济和应用科技”的战略转移。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只有实施这样的战略才有可能遏止全球变化的加剧。

参考文献

[1]The International Geophere-Biosphere Program.A Study of Global Change, Report No.12[R], 1990.

[2]陈世范, Schoeberl Mark R.南极臭氧减少概述[J].气象科技, 1988 (3) :51~54.

[3]孙成权, 等.全球变化研究国家 (地区) 计划及相关计划[M].气象出版社, 1993.

[4]彭少麟.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科学出版社, 1996.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4篇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自然环境中比较稳定的因素,考纲与课程标准一样,关注地形对人类活动中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重点分析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密度的影响以及地形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见下表: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重点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和形态的影响,平原对交通线路限制较小,道路网成网状、密度大,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良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对交通线路选线限制大,交通线路沿河谷延伸,山谷中道路应避开陡坡,陡坡上线路呈“之”字形弯曲。

【例1】图1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

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 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 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 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 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规划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区位于丘陵地带,地势高,环境好,但是工程量大。工业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位于下风向。

【答案】D

【例2】(2011年高考全国卷)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2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2-3题。

2.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水文

【解析】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从图中可知高速铁路选线要求地势平坦,减小工程量,保证车辆平稳运行,所以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答案】A

3. 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噪音扰民B. 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D. 保护野生动物

【解析】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较少占用耕地,因为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国策。

【答案】B

此外,地形对植被(垂直分异)、地形对气候(重要成因)、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特别是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地球气候周期性冷暖干湿相互交替,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主要是人为原因,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其次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活动,减少了自然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海平面上升,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整个水循环过程。如下表所示:

解决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技术,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例3】(2010年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3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①B. ②C. ③D. ④

5.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 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 旱涝灾害增多

C. 某些物种灭绝

D. 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4.AC5.AB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资源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等分布、利用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是高考的常考点。资源问题要综合地看,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紧密联系,因此重点掌握①我国主要陆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学会运用地图发现信息,获取信息,判断具体资源的分布特点。②运用图表材料分析我国具体地区在资源分布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黄土高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水土流失问题。③对某一地区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这一措施作出适当的评价,如运用地图中的信息和有关资料对我国南水北调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选择。

6.(2011年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有自然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题干表述的信息可以推断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的侵蚀、溶蚀和人类对植被破坏造成的石漠化现象。

【答案】C

此外,资源的加工利用与产业发展近两年成为广东卷关注的重点之一,如广东卷2010年第41题,分析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等资源利用中的产业发展。

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是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危害的地理事件。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五类,主要掌握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要辩证地看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每年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既要看到它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房屋,中断交通、通信,造成海难事故等不利影响;也要看到它带来一定降水,降低气温,缓解我国南方旱情等有利的影响。

7.(2010年广东卷)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 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本题探讨沙尘暴的影响,不是直接分析沙尘暴的危害,而是关注“降尘”,因此要辩证地看沙尘暴的危害,降尘有利于补充土壤的无机盐类,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D

本章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是教材中是举例的方式阐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考纲并不局限在某一方面,因此第一轮复习中应该拓展开来,地形的影响可以开设专题,既探讨地形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也探讨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都要逐一分析,同时加强方法归纳,总结规律。

(作者单位: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责任编校 李平安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5篇

1、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带来什么影响?

交通拥挤

贫困

环境污染

2、计划生育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破坏和污染 第6篇

我曾无数遍遐想过的深深的大海中,还有1000万种生命未被人类认识。这个估计远远超过了人类已经认知的范畴。这让不禁我产生极大的好奇———海底之谜还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研究才能全部揭开?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人类正在因为自己的错误使很多海洋生物在我们还来不及认识它们的时候就消亡了。

就譬如珊瑚礁,这样一个很高多样性但又极脆弱的系统。因为自身的美丽和礼品市场的需求,或是海底采油、电缆、管道等等工程,大面积的珊瑚礁正不断被毁掉。地中海丰富多样的海草系统因捕鱼、旅游、滩涂开发和海岸建设已经在不断恶化。尽管这些系统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却无法抵抗人类破坏带来的灾难。

人类究竟对海洋做错了什么?

由于河流上越来越多的大坝截断或明显减少了流入海洋的水量,从而减少了自然水流中生物物种的交换,许多河流中的鱼、虾、蟹、藻类、微生物、植物减少或消失,多起来的是海潮难以冲击的污染物。全世界每年海上运输的30%是原油,油船慢性泄漏和海上运输的排污、海底石油管道的持续泄漏,对于海底世界都是灾难。在亚得里亚海有100个钻井平台,这些平台本身不是问题,但采完油后这些垃圾钢架将怎样处理?拖出海洋运回家要花不少钱。留在海上显然不是“海洋土著”们所欢迎的。因人的疏忽,过多地被送进海洋中的重金属同样是危险的,不仅对海中的生命,对人类也很危险。这些重金属被藻类和海洋植物吸收,小虾吃了藻类,鱼吃了小虾,人又吃了鱼。最终遭殃的是排放污染的人类。即使每公斤鱼肉中有1微克(即百万分之一)的含量也是很可怕的。

人类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发展,也要给海岸生物保留生存的环境,保持一个完整的海岸生态系统。

威尼斯是个海岸城市,人类沿海岸的活动非常多,以前很长时期,威尼斯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旅游度假区也越来越庞大,结果是海滩越来越小,海水污浊,海草退化。人们赶快用人工礁石保护海岸和海滩,但这样做却使问题更严重了。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很多都像威尼斯这样对海洋做了同样的错事。

大海到底是什么?

我想,我无法回答。海洋的浩淼无穷,确实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甚至当你以不一样的心情去观赏时,海洋所表现的姿态,也是截然不同的。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她孕育了我们,也孕育了其他的海洋生物。假如人类还是如此不 顾一切的破坏海洋生态,在海洋母亲的眼中,这无异于看着孩子们在互相残杀啊,这是多么残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7篇

学习目标: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

思考“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学生预习】

1.1978年开始建设的,位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主要有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

【合作探究】

1.生物入侵:

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中,并对新的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例如危害水果的“美丽的杀手”,在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入侵的“植物杀手”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2.在我国、和是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和。具体做法是,改善生态环境,能够造福当代,荫及子孙。

【达标拓展】

1.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A.不含磷的洗衣粉B.不含碘的食盐C.无铅汽油D.无氟冰箱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

3、连线

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联接起来

A.氟利昂等排放物a.酸雨

B.砍伐森林b.土壤和水污染

C.核污染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D.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d.臭氧层破坏

E.大量使用农药e.土地沙漠化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8篇

1 研究区概况

三亚湾位于海南岛南部 (图1) , 东起鹿回头半岛南端, 西至马岭市角岭, 海湾成对数螺线形;海湾海域范围包括鹿回头半岛南端与西瑁洲西南缘, 到角岭连线与海湾陆岸所围海域, 是一个东西长14.6 km, 南北宽11.5 km, 湾口朝西南向敞开的海湾;海湾总面积68.6 km2, 湾内海岸线总长27.0 km, 基本属砂质海岸。三亚港 (18°14′06″N, 109°29′05″E) 位于三亚湾的东侧, 是我国位置最南并接近国际航线的开发海港, 此外三亚海滨旅游业发达, 是我国热带旅游胜地和新兴的港口城市。

铜鼓岭位于海南岛东岸 (图1) , 处于热带的北缘, 东、南、北三面直接面临大海, 受到季风风浪的影响强烈;但铜鼓岭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 是生态环境优越的海滨地带。人类活动对海南岛南部三亚湾海岸的影响最强, 对东部铜鼓岭海岸影响相对较弱, 因而选取这两个典型岸段为例, 探讨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影响。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主要是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野外调查主要是对海南岛南部三亚湾和东部铜鼓岭进行实地研究:三亚湾海岸的调查内容包括三亚湾地质地貌、海洋环境、海岸海滩和典型地貌景观等, 铜鼓岭海岸的调查内容包括铜鼓岭地质地貌、海岸海洋生态环境和典型地貌景观等;环境污染数据来源于国家海洋局海口环境检测中心站的研究报告《三亚湾海滩“泥化”和海岸侵蚀原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和海南省海口环境研究院的《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利用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1 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活和生产污水的排放, 一方面直接冲刷海滩, 改变海滩的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影响海岸海滩的环境质量, 从而破坏了三亚湾宝贵的旅游资源。根据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2005年海南省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表 (三亚市) 》统计, 三亚河陆源污水入海量估算为120.5万t/a (港务局渡口和三亚河口) , 三亚湾 (含三亚河) 陆源污水入海总量估算为1 197.5万t/a,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无机磷, 主要在三亚湾东部入海, 其中三亚湾东部沿岸的一些雨水口也是主要的排污口, 对三亚湾海岸环境影响极大。由于三亚港区水体交换和自净能力弱, 从而污染严重, 目前三亚湾东部海滩有变黑的现象, 正是人为排污的影响。野外考察发现三亚湾东部有不少的排污口 (图2) , 直接影响到海岸与海滩的环境。此外, 三亚市整个城市建设在三亚沙坝上, 沿海岸的人为建筑物破坏了海滩的整体形态, 改变了海岸海滩的动力条件, 使完整的自然滩脊型海滩转变为背叠型海滩;人工建筑与岸路成为堤坝, 阻挡了进流翻越, 从而形成强力的退流冲刷海滩上部;人为建筑物切断了沙坝向海滩供沙的通道, 从而影响了海滩的发育。

1980年海南岛东部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山脚下的宝陵河河道的自然环境呈未开发状态, 红树林生长比较完好;20022005年, 宝陵河河道被占用养殖, 河水水质受到污染, 郁郁葱葱的大片红树林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口口虾塘, 旅游景观被严重破坏。从图3中可以看出海岸带经济的发展给海岸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铜鼓岭岸段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高位养殖, 高位养殖的进出水管道如图4所示。高位养殖一方面严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排水冲刷海滩从而污染海岸海洋环境。根据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 高位池的养殖废水主要来自养殖过程中的交换水、排塘水和冲塘水, 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剩余饵料和虾的排泄物;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全部超标2~5倍, 其中冲塘水的氨氮浓度和磷酸盐浓度超标较为严重 (表1) 。研究结果表明, 高位池养殖对文昌市会文镇的冯家湾、东郊镇的中山村和铜鼓岭等近岸海域的局部区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COD和无机氮, 铜鼓岭近岸海域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其近岸50 m范围内的局部区域;与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物排放量相比较, 高位池养殖废水中的COD排放量最大, 占总量的77%以上, 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最大 (表2) 。

资料来源:海南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4.

资料来源:海南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4.

3.2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正面影响以人工海滩建设为例

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正面影响比较多, 本研究仅以人工海滩建设为例加以说明。

海滩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为吸引游客沿海观光度假和开展海岸海水体育活动等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能够给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和生机。然而, 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等均会使海岸带环境发生改变, 海岸侵蚀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并成为海岸工程的热点问题。海滩喂养对于海岸防护和滨海旅游极为重要。当海滩自然供沙相对不足时可进行人工补沙, 也就是将异地一定粒级的砂石通过水力或机械搬运放置到某些遭受侵蚀的海滩的一定部位, 迅速地增加海岸平均高潮位以上干海滩 (后滨) 的宽度, 并辅以导堤促淤或外防波堤 (或潜堤) 掩护[6]。几十年的实践证明, 这已成为当前防护海岸侵蚀最有效的措施, 但是必须对海岸进行充分勘察研究, 包括海岸与海底的地质地貌地形、波浪、潮流、激浪带泥沙的横向与纵向运动、沉积物的粒径分布以及泥沙补给的来源等。

人工海滩是在没有沙滩的海岸采用人工填砂的方法营造新的沙滩, 砂源来自附近海岸或外海, 用船挖与管道输送, 利用机械或水力填砂。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计的三亚小东海人工海滩, 其长宽比为2∶1~4∶1, 铺设范围界于-1.0 m~2.5 m, 填砂选用三亚市以西30 km处粒径为1~2 mm的天然老沙坝砂;为尽可能减少今后的维护性填砂量, 小东海人工海滩还设计有必要的丁坝及潜堤等起保滩作用的辅助工程措施[7]。2005年3月, 该实验室在朱大奎教授的带领下对三亚湾白排礁上及周边海滩进行勘察, 借助于自然模型对三亚白排人工海滩建设进行分析;利用三亚港国际客运码头改扩建工程1∶1 000地形图 (1976年榆林高程系) , 并结合设计的高度、宽度和坡度等,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 3.2对三亚白排人工岛人工海滩进行三维模型显示, 具体设计模型如图5所示。

一些地区的自然海滩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建设人工海滩成为必然, 而海滩的宽度、坡度及海滩物质粒度、比重等是决定海滩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而通过了解周边地区自然海滩由宽度和坡度等因素所决定的海滩形态, 利用地理学的“类比法”原理来决定人工海滩的剖面形态。本次海滩调查的目的是建设三亚白排人工岛西南人工海滩。从人工岛来看, 人工海滩珊瑚礁平台目前剩余面积约为0.13 km2 (以-5 m等深线为界) 。人工岛海滩其形成原理与鹿回头湾大洲后侧海滩极其相似, 鹿回头西侧海滩位于大洲岛后侧, 海滩的形成和发育与大洲岛有着密切的联系, 即主要是由于海滩位于大洲岛后侧波影区, 有利于海滩物质的沉降堆积。对于人工岛而言, 由于礁平台外缘的灯塔的作用形成这样一个小海滩, 其表面结构表现出与鹿回头湾一致的特征, 即砂与珊瑚碎块相间排列, 只是其规模较小;而且其礁平台面积 (0.13 km2) 也比鹿回头湾 (1.06 km2) 小得多, 礁平台的削能作用也相应的较小。与小东海比较来看, 小东海珊瑚礁平台宽200~300 m, 礁平台面积0.42 km2, 而人工岛剩余礁平台长380 m余, 宽320 m余, 面积约0.13 km2, 利用地理学的“类比法”进行研究发现, 人工岛海滩的建设与小东海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 人工海滩具体的规模、坡度、砂源以及防波堤的建设及其影响等问题, 必须结合白排礁及其周边海域的波浪和潮流等动力条件, 对比小东海海滩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来确定。可以看出, 了解海滩及周边地区的地貌形态参数对于建设人工海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也表明海岸地貌学在海洋工程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小结

从人类活动对海南岛南部三亚湾海岸海洋和东部铜鼓岭海岸海洋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目前海南岛海岸环境现状和造成的原因各不相同, 而且港湾海岸处于不同的开发程度, 即三亚湾处于中等开发程度, 而铜鼓岭处于初级开发程度。因此, 有必要对不同岸段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对策, 以确保海岸海洋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而且, 应该充分考虑海岸海洋的特征,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尽可能减小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负面效应, 扩大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

[1]王颖.海南岛潮汐汊道港湾海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2]高淑英, 邹栋梁.湄洲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 1994, 13 (1) :39-45.

[3]戴志军, 陈子燊, 李春初.波控岬间海滩剖面短期变化过程的动力分析[J].海洋科学, 2001 (11) :87-92.

[4]陈振楼, 许世远.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与累积[J].地理学报, 2000, 55 (6) :641-651.

[5]丁喜桂, 叶思源, 高宗军.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J].海洋地质动态, 2005, 21 (8) :31-36.

[6]VALVERDE HR, TREMBANIS A C, PIKLEY O H.Summary of beach nourishment episodes on the U.S.east coast barrier islands[J].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1999, 15 (4) :1100-1118.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9篇

【关键词】: 煤炭开采;生态破坏;原因分析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经济和环境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必须在保证煤炭资源供应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免受破坏,这两项内容的同时存在是我国要解决和协调的问题。这对于科学研究人员是巨大的挑战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任务,如论如何也不能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之上。

1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煤炭在开采的时候会对地下的稳定造成影响,并且在开采煤炭之前要对挖开的地方进行炸药的轰炸,这样会导致山体的疏松,并且在煤炭开采的地方没有树木植被的存在,这样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开采过的地方会出现土地的塌陷等问题,也就不会再长出新的植被。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地壳由于设备的震动还有资源的缺少而特别的不稳定,地区的地震灾害也会时常发生,除此之外,还会出现由于山体疏松而导致的滑坡、泥石流现象的频繁发生,还有植被的缺少而导致的土质沙化,干旱现象已经在很多的煤炭开采地区发生,还有就是降雨比较多的时候发生的洪涝灾害等等自然灾害,都是因为煤炭的过度开采造成的。不仅如此,地下的煤炭资源被大量的开采,导致了地表的整体下沉,如果下沉的地点已经没有人居住还好,但是,有很多地方的人们没有意识到煤炭开采的影响,还是生活在煤矿的附近,这样的话不仅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还被地表下陷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有很多煤炭开发大省已经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2水资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煤炭资源都是保存在地下,所以,在进行煤炭开采的时候就要进行对土层的开挖,有的时候会挖到地下水,这样的话就会因为地下水的流动而导致整个地下水层都被破坏。煤炭中有一些物质是对人的身体还有植被造成破坏的,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就流出的话,就会对流经的地方造成破坏。很多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都是地下水,如果食用了有污染物的水,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威胁,还有就是用这样的水灌溉庄家的话,也会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并且生产出的农作物也会有一定的毒性。水的流动性使其还有很大的传染性,附近的河流等都会被污染,对整个环境都是极大的破坏。

1.3对植物的影响

煤炭开采过的地方由于土壤已经没有了营养,并且地表还面临着下陷的问题,在这附近的植被都没有办法成长,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土壤沙化严重,就会导致越来越大的面积都存在着植被减少的危险。并且植被的减少也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这条食物链就会慢慢的走向消亡。我国每年都会因为煤炭事业的发展而导致植被的破坏面积的增长,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不仅减少的是森林资源和动物数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威胁,会遭到自然的抗议。

2保护生态环境的治理对策

2.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在煤矿的选择上,应该关闭那些非法开采的,并且开采技术落后的那些私人小煤矿,选择和保护那些正规的煤矿,在此同时,还要将煤矿的设备引进比较先进的清洁生产的设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产出量,还能够保证工作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并且做到安全、清洁生产,并且在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果有污染物的话也要进行及时的回收和集中的处理,方式污染物和有毒物的留出。还有就是在煤炭的冶炼过程中,还要加强冶炼技术,防止冶炼的废弃物和气体的直接排放,要进行循环利用或者是有更好的保护环境的处理方式。

2.2大力促进洁净煤产业化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煤炭的开采,那就需要把煤炭的开采形成一个综合的产业,让其能够有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在煤炭的开采、冶炼和应用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投入,不能够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在任何一个步骤上把污染物排放在环境中。我国还要加强对污染物的综合治理方面的技术的提高,不仅是要对开采中的污染物的处理,还有就是在冶炼的过程中、煤炭使用过程中的废弃物还有排出的气体的治理,全方位的保证煤炭使用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2.3努力发展环保产业

煤炭环保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的产业,是一个把煤炭的生产以及废弃物的整治相结合的机构。这样的部门能够对环境的保护还有煤炭产业的发展都做出贡献,并且在煤炭区的水资源的保护上还有植被资源的保护上都有一定的建树。不仅把煤炭的废弃物进行重新的利用制作成可燃的燃料、砖块的加工材料或者是建筑工程中的原材料,还在气体的排放上进行过滤装备的安装,这样能够保证排放在大气中的气体是没有任何危害的,是已经经过脱硫处理的。还有就是能够对排除的污水进行处理,使其不会污染其他的环境,保证水质的纯净。

2.4加强环保行业管理

我国还要加强对煤炭开采和加工的政策上的控制和制约,我国应该建立检查小组定期对煤矿进行检查和监督,如果发现问题的话要进行关闭整改的处理,并且要让他们安装先进的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资源,让生产和使用都能够在环保的情况下进行。如果发现屡次警告还不整改的,就要让其关闭,不能够再进行煤炭的开采和加工。我国必须要在环境的保护上下足功夫才能够让煤炭主转变经营理念,让他们能够使用现金的设备,不仅能够保证他们的经济利益,还能为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国家关于煤炭方面的监督部门的成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煤炭事业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

总之,我国要想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就要在基础上进行把控,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政府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污染情况的发生,把环境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让煤炭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耿殿明, 姜福兴. 我国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 J]. 煤炭环境保护, 2012 ( 6).

[2] 程国平, 薛昇旗. 内蒙古煤炭资源开采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J]. 学理论, 2013 ( 14).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精选9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1篇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